珠宝行业民营企业员工流失原因及对策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50656621 上传时间:2024-11-0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宝行业民营企业员工流失原因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珠宝行业民营企业员工流失原因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珠宝行业民营企业员工流失原因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03 十一月 2024,珠宝行业民营企业员工流失原因及对策,众所周知,民营企业因其体制灵活、有较大经营自主权,因而在人员招聘、工资福利体系、员工辞退等方面均有较大的灵活性,使它在获取和拥有优质人力资源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在这种优势下也隐藏着一些问题:,比如,有的管理者认为劳动力市场对企业是敞开大门的,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招到所需要的员工,因此不在乎员工的高流失率,不计算员工流失造成的人力成本的增加以及因此带来的其它深远的负面影响。,虽然员工的合理流动是正常的现象,也是必要的,但当前许多民营企业员工流动存在不合理性,甚至出现危险性。,一是流失率过高,如有的企业员工月度流失率已高达25%;,二是流失人员中有较大比例是中基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这些员工大部分具有特殊专长或管理经验,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员工高比例流失,不仅带走了商业、技术秘密,带走了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增加了企业人力重置成本,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也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效忠心。如不加以控制,最终将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一、员工流失原因分析,根据调查分析,近年来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职责设计不合理、负担过重,使员工难以承受,多数民营企业存在超时或超强度劳动问题,计件制员工加班按工作量付酬,而一些技术和管理岗位的员工加班,则常常是象征性地发一点加班工资,或不发加班工资。有些企业关键岗位的技术、管理人员常常24小时手机开着,随叫随到。,无论是否发加班工资,毫无疑问,员工的劳动强度都远比一般国有企业大。,这主要缘于企业对各岗位的工作职责设计缺乏科学依据,员工工作职责分配不合理,工作边界不清晰,人为地加大了工作强度。,即使在经济上有一定补偿,但长此以往,员工身体难以承受,必然选择“要命不要钱”!,2、处罚严重、工作压力大,民营企业在管理状态上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太缺乏有效管理;另一种则是制度化管理。,缺乏制度的企业处罚是随机的;制度健全的企业,其制度条款往往处罚多于奖励。,处罚涉及工作任务的数量、工作质量、劳动纪律、事故、损失、行为规范等方面。个别企业员工的处罚扣款达当月工资总额的13。,当然,,适当的处罚有利于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但处罚过多、过重则适得其反。,实践表明:当员工在一种高度紧张、压力较大的环境下工作时,其工作质量和效率反而低于正常水平。员工长期处在担心被处罚的压力下,工作不可能愉快,也不可能长久,一有机会就会选择离开。,3、员工职业生涯计划难以实现,一般来说,员工应聘到民营企业工作,,最初的动机是获得较高的薪金,但工作稳定后,就会考虑个人的发展机会和前途问题。,每个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有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作为企业员工,其职业发展的途径,通常是从低级的岗位或职务向高级和岗位或职务升迁,从简单工作向复杂工作过渡,或从不喜爱的工作岗位到喜爱的岗位之间的转换。,如果员工发现在企业无法实现其职业计划目标,他就可能跳槽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其他企业去。,在民营企业中,员工一般是被聘在某个固定岗位上工作,很少有机会在不同岗位上变换,也少有机会从低到高逐级上升。,4、企业前景不明或内部管理混乱,这里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或因经济环境的不稳定,企业本身技术、资金、人力的缺乏,产品的不对路等诸多因素,,使员工感到本企业没有发展前途,没有安全感。,二是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工作职责不明确、缺乏基本的管理制度,导致员工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符合企业的要求,即使努力工作,也难以获得认可。,这种环境使那些想有所作为的员工无法很好地发挥作用,往往试用期一满就选择离开。,除了上述原因,,员工缺乏职业安全感,个别企业薪酬结构不合理,工作标准过高,,也都不同程度地导致员工跳槽。,但综合起来看,造成员工高流失率的主要原因是,主帅无能导致企业在管理上的失控或执行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企业主要领导的管理理念模糊、思维幼稚或心理阴暗;虽在其位,不具其能,尤其是缺乏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二、员工流失管理对策,根据对员工流失原因的分析可知,要想控制员工流失,必须立足于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首先应重新审视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营造有吸引力的企业文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本主义思想强调尊重员工需求,关心员工成长和发展,重视员工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反对把员工仅仅看作生产的“工具”,而且强调:人是具有多重需求的“社会人”。,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不重视人本身,是造成员工流失的根本原因。,企业把员工当成“物”来管理,认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了员工需要,其它问题就不再重要。,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在留住员工的对策上,首先想到的是给予更高的报酬。当然物质激励是必要的,是基础性的东西,但不是唯一的。我们看到许多企业的薪酬福利还比同类企业高,但却仍有较高的员工流失率,,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者仍然把员工视为“经济人”,认为你劳动,我付酬,公平合理,除此之外,都与我无关。,有的企业员工的活动范围局限在:,工作场所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企业没有文娱活动,员工生活单调枯燥,倍感疲惫。同时,这种简单的工作关系使员工没有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只要遇有不顺意的事,就想离开。,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思想的意义在于,一个企业有了合格的员工,才会有好的产品和好的市场,也才会有好的利润,员工应是第一位的。,不具备这种管理理念,或者只是模糊地运用“人性化管理”这一术语来解释管理失控现象,掩饰自身无能的管理者,其结果只会误了员工,误了企业!,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贯彻在管理各环节,从员工招聘、培训、工作设计、薪酬福利制度、职业生涯规划到激励体系,都应考虑员工的需要和收益。管理过程中尽量少使用处罚性措施,多采用表扬性激励,使员工有受尊重的感觉。其结果必然是关心培养了员工,也发展了企业,真正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双赢”。,2、建立制度化约束机制,企业要为员工发展创造好的环境,增加自身吸引力。同时,也必须制定相关的制度,对员工流动进行管理和控制。,首先,可以实行劳动用工合同制管理。,在合同期内,企业不能无故辞退员工,员工也不能擅自离开企业,否则,违约方须向另一方交纳违约赔偿金。,其次,可实行培训赔偿制度。,企业可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在记录员工培训实况的基础上,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以确定员工离职时所造成的损失,并要求赔偿。也可以事先签订培训合同,明确接受培训后的服务年限和违约赔偿金,避免企业花费大量培训费却留不住人的损失,更可纠正民营企业因此不敢花钱培训员工的误区。,此外,还可以建立员工入股制度,,特别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鼓励以资金或自身的人力资本入股,使员工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同担,有利于员工稳定。这一举措在发达国家被广泛采用,有“金手铐”之誉。,3、规范内部管理,企业管理混乱,员工无所适从,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必须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它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管理者有较高的管理水平,能做到科学决策、合理分工、有效控制。企业内部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可遵循,给员工安全感。,二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彻底摒弃“人性化”管理,真正做到科学化管理。,这里,有几个重要管理环节必须重视:,第一,制定既有战略远见又符合客观实际的人力资源规划。,企业应根据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实际要求来制订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晋升等具体计划,而且这些规划或计划信息要尽量让员工知晓,以便员工据此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让员工感到自己在本企业还有发展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员工留任率。,第二,认真进行工作分析,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权力与工作标准。,它不仅使每个员工都能明明白白、有条不紊地各负其责,而且通过科学设计、综合平衡,可避免苦乐不均和个别员工工作压力过于繁重。同时它也是其它诸如考核、奖惩等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第三,帮助员工制定职业计划。,提供实现个人专长的机会,铺设职业发展的阶梯,使员工在了解自己所拥有技能、兴趣、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尽量使其所长与公司所需一致,使员工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如果我们能了解员工的个人计划,并努力使之达成目标,就必然使员工产生成就感,没有人会愿意离开一个能不断使自己获得成功的组织!,4、培养文化凝聚力,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它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因此,它对稳定员工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通过一系列管理行为来体现,如企业战略目标的透明性,内部分配的相对公平性,人才使用的合理性,职业保障的安全性等,均能反映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所追求的目标是个人对团体的认同,希望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动相依的关系,最终使员工依恋并热爱自己的企业。但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引导、灌输、示范和融入制度里,继而融入员工的思维和行动中。这一工作虽然艰难,但要自觉地去做,就一定会有成果。出色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人文环境,对员工的吸引力,是其它吸引物无法比拟的,,因为它弘扬的是一种精神!它打动的是一颗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