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国际技术贸易理论

上传人:奇*** 文档编号:250505220 上传时间:2024-11-0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国际技术贸易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二讲国际技术贸易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二讲国际技术贸易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国际技术贸易理论,国际技术贸易理论,国际技术贸易转移动因理论,国际 技术贸易转移机制理论,国际技术贸易选择理论,技术差距论,需求资源关系论,后发优势论,技术转移内部化理论,技术转移选择理论,技术生命周期理论,中间技术理论,技术从属理论,适应技术理论,外贸自乘效益理论,技术选择的标准和规范理论,国际技术贸易转移动因理论,一、技术差距论,技术差距论(,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又称技术间隔论,是由美国学者波斯纳(,M.U.Posn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形成技术转移的原因在于国际间存在着技术差距。,世界经济中存在着二元结构,世界技术领域也存在着二元结构。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较强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能力,从而形成或扩大了其与技术落后国家间的技术差距,进而有可能暂时享有生产和出口某类高技术产品的比较优势。技术是由领先国家向落后国家转移的。,该理论还提出了“模仿时滞”问题,指的是其他国家模仿创新国家的新技术产品需要一段时间。,二、需求与资源关系假说,也叫“,NR,关系理论”,,N,即需求,,R,即资源。斋藤优认为,正是“,NR,关系”的格局与态势,决定着具体国家、地区或企业的技术转移、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 的战略行为。而不同国家、地区、企业间的“,NR,关系”的对比状态决定了他们之间的竞争或合作的方式与途径。,该假说认为,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其他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该国的资源(,R),与需求(,N),相适应。但一国国民的需求,N,往往很难与资源,R,相吻合,也就是说,NR,关系不适应,因此会阻碍该国经济的正常发展。斋藤优指出,解决,NR,关系不适应性的途径有两个:技术开发和技术引进。,因此,可以看出,,NR,关系的不适应性是促进技术开发、技术革新的动力,也是国际技术转移的动机,。,三、后发优势论,1962,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Alexander Gerchenkron,,,1904-1978),第一个在他的论文,经济落后的历史回顾,中提出了“后发优势”(,advantage of backwardness,)理论。他认为一个国家在其工业化初期,相对于他国落后程度越高,其后的工业化进展反而越快,往往以突变的方式出现。,1990,年,Lieberman,和,Montgomery,指出后发优势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1,)后动者的“免费搭乘”效应:后动者可能会在产品和工艺研究与开发、顾客教育、员工培训、政府审批、基础投资等很多方面比先动者节省大量的投资,却可以从中获益。,(,2,)先动者锁定了错误的技术或营销战略:由于市场初期,技术和顾客需求的不确定性和“非连续性”,(discontinuities),往往导致先动者的错误决策,而后动者可以从先动者的错误中吸取这些教训,不再犯先动者曾经犯过的错误。,(,3,)在位者惯性:由于沉没成本的存在,组织僵化,企业不愿引进新产品或改进产品,不愿改革,而后动者作为一个追赶者,时刻都想抓住机遇从而取代先动者的地位,因而对企业的组织结构、技术、产品等都进行大量的革新,从而在与先动者的竞争中占有优势。,讨论:,1.,上海自贸区如何形成后发优势?,2.,弯道超车怎么超?,国际技术贸易转移机制理论,一、技术转移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1937年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书中提出的,“,科斯定理,”,(又称新厂商理论或交易费用理论)。1976年,英国学者巴克莱(,Peter Buckley),和卡森(,Mark O.Casson),在其合著跨国公司的未来一书中,学习和借鉴了科斯理论,同时在批判了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基础上,第一次系统的提出了跨国公司的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从,“,国际分工为什么不通过世界市场,而是通过跨国公司来进行,”,出发,通过研究世界市场的不完善以及跨国公司的性质,来解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及决定因素。,内部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企业之所以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是由于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造成的,为了获得最大限度利润,企业在跨国经营活动中将中间产品市场内部化。,讨论:,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作为中期讨论的参考),三、技术生命周期理论,(一)技术转移周期论,该理论认为,技术持有者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利用他的新技术:将新技术商品出口、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技术转让,而这三种方式是按照一定的周期来进行的。,(,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战后出现的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之一。虽然后来的实证研究表明,并非所有经济部门都以产品周期为动态特征,但是该理论能够很好的诠释以高技术为特征的经济部门的贸易模式。,这一动态的贸易理论表明,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制造这种产品的生产要素比例会发生变化,创新国的技术优势会逐渐丧失,贸易的地理方向会产生转移,贸易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计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既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额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在不同的产品周期阶段,,由于各国具有不同的技术优势,创新国跨国公司有对外投资的动力,对外投资客观上又带来了技术的扩散,从而使技术发明国丧失了在某种产品生产上拥有的技术优势,并将这种优势转移给其他国家,导致贸易的地理方向产生转移,即创新国从出口国变为进口国,模仿国从进口国变为出口国,发展中国家从进口国变为出口国,从而也带来了这些国家贸易结构的变化。,有关国际技术贸易选择的理论,一、中间技术理论,中间技术是指那些在发达国家已经完全成熟的非高端技术。,主要内容:,(,1,)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二元经济现象,急需解决,就业问题。如果引进项目需要巨额资本投入并且该,是一项较高级的先进技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但,难以消化吸收,而且也解决不了就业问题。,(,2,)与其引进高投入的先进技术,还不如引进与高,新技术相比稍微落后的中间技术。中间技术的水平,虽然低于高新技术,但一般较容易消化吸收,引进,费用较低,而且就业效果也较好。,(,3,)缺陷:中间技术存在着产品质量低、生产效率,低、维修费用高等缺点。,二、适用技术标准论,适用技术是指引进国在技术选择时,要把引进国的生产要素、市场规模、社会文化、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能力等现状进行综合考虑,力争获得最佳引进效果。,适用技术既包括适用的先进技术,也包括适用的中间技术甚至基础技术。,发展中国家在技术选择时应追求三个目标:,一是环境目标。,二是社会目标。,三是经济目标。,选择技术的原则,(一)先进性原则,是指根据引进技术对引进方来说目前所处的技术生命周期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从先进性的要求出发选择较高技术水平的技术。,(二)经济性原则,是指以最小的成本投入使引进技术在使用后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三)适用性原则,是指在技术转让中,引进方必须考虑生产要素、市场规模、劳动就业、社会文化、消化吸收能力等诸多要素,只有选择符合条件的技术,才能实现技术引进的效果。,(四)带动性原则,是指技术引进方应自觉利用引进技术的带动性效应,通过技术引进促进企业和有关部门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选择引进技术应注意的问题,(一)应结合引进国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引进不同类型的技术,(二)应使用技术先进性与技术适用性和带动性相一致,(三)应注意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四)应注意引进技术的经济、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各类标准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