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新课改与新课程,(含课标解读),肖焕之,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007,年,8,月,2,日,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1,、课程改革的原因:,、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应该关注什么?,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2,、新课程的追求:,、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突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培养。,、注重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突出情感的意义与价值。,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3,、新课程的特点:,、突出时代性。,、关注基础性。,、注重选择性。,、增设了技术领域。,二、,理解新课程,1,、新课改改了什么?,本次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改良,是:,、从理念上的创新、,、从体系上的重构、,、从内容上的突破。,1999,年,7,月开始全面启动基础教育改革,组织了,1000,多名国内顶级专家研制新课标。,课程资源深度开发与课程实施、实验阶段,(,2004.9-2008.8,),课程的实验准备与课程宣传、推广、研修阶段,(,2003.4-2006.8,),标准的审议、完善、颁布阶段,(,2002.11-2003.3,),标准的修改、征求意见阶段,(,2002.7-2002.11,),标准的起草、论证阶段,(,2001.12-2002.9,),基础研究阶段,(,2000.4-2001.12,),早期工作阶段,(,1999.7-2001.6,),二、,理解新课程,2,、拷问我们的良知。,、课程变化太大,我们过去有经验的教师、名师面对全新的课程能适应吗?,、新课程的知识体系有如此大的变化,我们老师们的知识储备足够吗?,、什么时候教师们才会真正完全理解新课标、新教材?,、通用技术谁来教?没有专职老师,需要什么专业知识背景的老师来胜任?,二、,理解新课程,3,、新课改的必要性。,新课程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实现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是基础性的,先导性的。反思现有的教育,多数学校只开设与高考有关的课程,有些学校体育课也不开,学校不以人的发展为核心。,、旧课程太死,缺乏灵活性、多样性,不鼓励冒尖。,、部分内容陈旧。,、教育观念落后,方法单一、教育太功利,有的甚至只讲高考知识点。,、评价手段、内容、方式、目标单一。,、课程管理高度集中,学校自主权不够。,二、,理解新课程,4,、反思。,、谁来关心青少年成长:有些学校每天,12,节课,,7,小时以下睡眠时间的占,67.8%,。可是,谁来关心我们教师的发展?也许只有行内人才懂得,教师是累心也累身的职业,我们技术学科教师似乎总在学校没有很好的定位,整天的忙碌却看不到好的成绩。,、高中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教育只有触动学生心灵的最底层才会有震撼,才会让学生感受到教育。我们的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现实、兴趣有联系才有意义,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应该有一定的挑战性。(面对高中学生,不能用一些小儿科的、没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东西来组织教学,那样提不起兴趣,这是我们这个领域许多老师没有把握好的度)。,二、,理解新课程,5,、期待。,课程改革是一个探索过程,它带给我们的是进取的意识、开放的心态、学习的需要和成长的渴望。,课程改革,需要深入实践,用更多的实事,更多的论据来补充和说明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二、,理解新课程,三、,新课程的体系结构,1,、高中学段:,、国家课程:学习领域、学科、模块三个层次。,、校本课程(包括地方课程)。,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数,学,语言与文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政,治,历,史,地,理,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音,乐,艺,术,(略),三、,新课程的体系结构,新课程设置八个学习领域,:,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艺术,每一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关于学习领域,三、,新课程的体系结构,设置学习领域,更好地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防止陷入学科本位;,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既防止学生过早偏科,又避免并学科目过多,奠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各学习领域由若干科目组成,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等,13-14,个科目,;,通用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多种外语。,三、,新课程的体系结构,关于科目,三、,新课程的体系结构,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个模块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与建议;,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关于模块,三、,新课程的体系结构,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模块的设置,三、,新课程的体系结构,课程结构:,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强调大众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信息素养培养。,选修:,强调技术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双重建构。,设计综合考虑了三个方面的因素:适度技术高位、典型性、对称性。,信息技术基础,2,学分,网络技术应用,2,学分,多媒体应用,2,学分,数据管理技术,2,学分,总学分,2,2,(,x),算法与程序设计,2,学分,智能信息处理,2,学分,必修,2,学分,选修,2,x,学分,三、,新课程的体系结构,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汽车驾驶与保养,建筑及其设计,服装及其设计,家政与生活技术,电子控制技术,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通用技术模块结构,三、,新课程的体系结构,农,副,产,品,的,营,销,病,虫,害,预,测,及,综,合,治,理,营,养,与,饲,料,无,土,栽,培,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引,进,绿,色,食,品,现代农业技术,本模块采用专题研修形式(每专题,1,学分),三、,新课程的体系结构,2,、与义务教育阶段衔接:,这里重点介绍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高中,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衔接问题。,三、,新课程的体系结构,、,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校本开发的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高中就分成了技术领域和综合实践活动两个领域: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个部分。,三、,新课程的体系结构,研究性学习分为:,、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是各学科基于自身的知识和逻辑体系展开的。,、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综合、全面而完整地去关注和探索自己的生活世界,进行主题探索与研究。,三、,新课程的体系结构,、社区服务:为社区建设作贡献的同时,实现个体自身全面发展的一种公益性、主体性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义工”很盛行,就是培养学生服务精神。形式包括社区义工、青年志愿者、帮助贫困、开展公益活动、社区民俗活动等。,、社会实践:内容广泛:社会各行各业的体验活动,包括学工、学农、军训、校内传统活动、班级值周、社团俱乐部活动、校内兼职、远足、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等。,三、,新课程的体系结构,存在的问题:,目前活动课还停留在浅层次的技艺训练上,对学生生活关注不够,活动内容不够科学也不够全面,许多学校课表上是活动课,实际上是上其他课程。没有专职教师,其他形式的教师资源挖掘不够,教师负担过重精力不够等,4,、课程体系的重构,、要不要必修模块?为何要突破仅为软件学习的束缚?课程的知识体系怎样构建?,、与其他学科重合的知识点,、课程体系跟着什么走?如:“搜索”小学也学、初中也学、高中能学什么?,三、,新课程的体系结构,四、,关于课程的思考,技术课程的价值:,印度靠什么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突出表现。,四、,关于课程的思考,1,、课程定位:立足于实践、综合性、鼓励创新、重视科学与人文。,2,、课程不是那些预设的、静态的凝聚物,而是包括教学活动在内的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和成果。只有那些真正为学习者所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档西,才称得上是课程。,3,、教师需要有课程意识,教师不仅仅需要关注课堂教学行为、有效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模式等,还需要思考: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是怎样的?教育的职责与使命是什么,?,五、,课程标准解读,1,、,课标与大纲的区别,大纲内容深、面窄。,知识和技能仅仅是人的素质的一部分,还需要有体验、探究、情感和价值观。,在课标中,不能仅停留在对概念的理解、对知识的掌握,更要有对过程的体验、形成情感。,课标中有些例子,只是起解释课标作用,教学时不一定要讲到。,五、,课程标准解读,2,、信息技术课程结构:,信息技术必需至少修满,4,个学分(必修,2,学分选修,2,学分)。,选修模块:,多媒体应用技术,至少,1,个其他模块(高二),五、,课程标准解读,3,、学生起点不齐的问题:,教材是采用非零起点,因为课标不能零起点。,实际不齐:教师补课(修部分基础知识)、过渡教材、高中学生通过自学可能达到要求,中国的国情:地区差异,五、,课程标准解读,4,、关于选修模块:,必修模块(基础模块)是否可作为选修之一?,将来还会不会有必修模块?为什么要设置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具有专业化取向,有一定的技术深度。,五、,课程标准解读,5,、能不能做到自由选修?,教师资源有限。,受机房设备的限制。,走班制的管理、与其他学科选修模块的相适应。,6,、如何理解教材,1,、编写教材很痛苦。,2,、要有主线、有层次性,所用的人和事都应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3,、从课标到教材是一次彻底的创造。,4,、课程标准的修订、教材的修改。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的衔接。,五、,课程标准解读,六、,关于教材的衔接,1,、注意初中与高中阶段的衔接,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要求,合理把握教学难度。,对于“零起点”的学生,对于“非零起点”的学生,2,、注意必修与选修的衔接,必修模块中会有许多的地方与选修课程相关联,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必修与选修模块的衔接。不要过分追求技术的“深”和“广”,面面俱到,盲目拔高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和加深教学的难度。,七、,教材的处理,拿到教材,有教师认为没有东西可教,有教师认为教不完。,担心:必修模块被上成纯理论课,技术不能得到落实,深度不能把握适度。教学内容多,规定时间完成不了怎么办?,教材本身的问题:知识有些割裂。,那么怎么处理好教材呢?重组教学内容,保证全体学生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必修模块由“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和表达、信息资源的管理和信息安全”五个主题组成。这五个主题是以“信息的处理与交流”作为构建课程体系的主要线索,按照“获取与评价,加工与表达,发布与交流,存储与管理”的逻辑顺序来组织教学内容。,教材是围绕“信息处理与交流”来呈现教学内容,,对各种信息处理交流的方法归纳、总结,所涉及的工具软件很多。应注重不同工具的不同特性的归纳及其共同属性的提炼,。,八、,如何开课,高一,高一,高二,第一学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