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防治基本知识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6329666 上传时间:2024-10-1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疟疾防治基本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疟疾防治基本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疟疾防治基本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疟疾防治基本知识,庐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概述,疟疾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寄生虫病。与艾滋病和结核病一起被认为是全球最重要的三大公共卫生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疟疾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疟疾发病人数由,20,世纪,70,年代初的,2400,多万减少到,90,年代末的数万,流行区范围大幅度缩小,除云南、海南两省外,其他地区已消除了恶性疟。,2000,年后,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疫情回升,但随着,2006-201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的实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疟疾防控工作的支持和投入,使局部地区疫情回升得到有效遏制。,目前,全国,23,个疟疾流行省(自治区、直辖市)中,,95%,的县(市、区)疟疾发病率已降至万分之一以下,仅有,87,个县(市、区)疟疾发病率超过万分之一。,我省历史上疟疾流行严重,,20,世纪,70,年代,疟疾年发病人数曾逾千万,以间日疟和恶性疟流行为主,境内传疟蚊种主要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经多年的积极防治,疟疾发病大幅度下降。,自,1993,年起,全省无本地感染恶性疟发生。近年来,沿淮淮北地区发生间日疟流行,江淮之间和沿江江南地区间日疟呈散发状态。,2007,年以来,我省采取以划片服药清除潜在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后,沿淮淮北地区疟疾疫情也出现大幅度下降。但我省疟疾发病数仍居全国第一,疟疾防治能力相对薄弱,消除疟疾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疟疾的病原体,疟原虫(,Plasmodium,),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种类,间日疟,Plasmodium vivax P.v,多见,恶性疟,Plasmodium falciparum P.f,次之,三日疟,Plasmodium malaria P.m,少见,卵形疟,Plasmodium ovale P.o,罕见,疟原虫的生活史,疟原虫的生活史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个阶段,无性生殖全部在人体内进行,有性生殖起始于人体红细胞内,是在雌性按蚊体内完成。,当感染有疟原虫并发育成子孢子的雌性按蚊刺吸人血时,子孢子侵入肝实质细胞内,形成组织型裂殖体,裂殖体成熟后,引起肝细胞破裂,进入血循环,侵入红细胞,开始红细胞内期的裂体增殖发育,裂殖体成熟,红细胞破裂,逸出裂殖子,又可侵入正常红细胞,再继续进行裂体增殖,呈周期性循环。,经过几次裂体增殖后部分裂殖子进入红细胞不再进行裂体增殖,而发育成雌、雄配子体;按蚊刺吸疟疾病人血液后,疟原虫在蚊体继续发育成子孢子,完成有性生殖过过程。,疟疾的流行病学,传染源,凡血液中存在成熟配子体的现症病人和带虫者都是传染源。,传播途径,(,1,)蚊传疟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我省主要的传疟蚊种是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中华按蚊遍布全省,嗜人按蚊分布于我省北纬,31,33,之间的江淮丘陵地区,是我省疟疾传播的重要媒介。,(,2,)输血疟疾:一些低疟原虫血症者虽常规血片检查阴性,但输血后仍可使受血者感染发病。此种感染者无红细胞外期,受染后潜伏期短,抗红细胞内期药物疗效好,与蚊叮咬感染有所不同。,(,3,)胎传疟疾:带虫或患疟的孕妇疟原虫可通过有损伤的胎盘进入胎儿,或在围产期通过羊水、产道损伤进入有损伤的胎儿体内,引起早产、流产、死产或新生儿疟疾。,易感人群,人体对各种人类疟原虫普遍易感,高疟区初生儿可自母体经胎盘获得抗体,IgG,,,3,个月后抗体消失而易感,两岁以内发病率最高,此后由于自然感染后免疫力的增长,故感染轻、发病少,一般高疟区,25,岁以上的居民,均对疟疾有一定免疫力。,流行特征,间日疟在全省范围内流行,,6,11,月初为疟疾流行季节,自然人群普遍存在易感性。,流行因素,自然因素:温度和雨量是影响疟疾流行的两个重要自然因素。一般气温低于,16,或高于,30,都不利于媒介蚊种生长,并能抑制蚊体内疟原虫孢子增殖的速度;雨量对疟疾流行的影响较为复杂,一般随地区与媒介蚊种孳生习性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一些地区多雨成灾,可引起疟疾爆发流行,而在另一些地区,少雨干旱亦可造成爆发流行;疟疾流行与水面积及耕作制度也影响着疟疾流行的程度。,社会因素:人类社会活动、生产建设、生活的风俗习惯及经济文化水平等社会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疟疾的流行相关。,疟疾的临床表现,间日疟,病人多在中午、下午或傍晚发作,发作初期,患者感觉发冷,甚至寒战,常需盖被子,此时体温已开始上升,发热持续数小时,当体温升到,39,40,后,外周血管扩张,颜面绯红,病人自觉热不可耐,继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随着汗出,病人的体温迅速下降,各种症状逐渐消失,仅感疲乏,常误认为好转,但上述症状隔一天又出现,尤其在最初几次发作,呈现较为典型的周期性。临床表现一次比一次严重。,恶性疟,前驱症状多见,常有畏寒、头痛、肌痛、乏力、纳差、不适等症状。发作时有畏寒、发热,但多数无间日疟典型发作时的恶寒战栗。头痛、恶心、呕吐较常见,有时尚有腹痛及腹泻。热型常不规则,较多见的是先出现间歇型低热,以后热度渐高,热程延长,而呈弛张或稽留热,由于在裂殖体热外,还可有滋聚热,故在,48,小时内可见二次发热,体温曲线可呈“,M”,型,有时滋聚热和裂体热相接而致热型稽留,可持续,36,小时或更长。部分病人在发作时,可仅感畏寒而无明显发热及出汗。,间日疟 48h;恶性疟 36-48h;三日疟 72h,发作阈值:Pv 10-500个/,l,pf 500-1300个/l,疟疾的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予以诊断。,依据:,1,流行病学史,曾于疟疾传播季节在疟疾流行区住宿、夜间停留或近二周内有输血史。,2,临床表现,(,1,)典型的临床表现呈周期性发作,每天或隔天或隔两天发作一次。发作时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发作多次后可出现脾大和贫血。重症病例出现昏迷等症状。,(,2,)具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不规律。,3,假定性治疗,用抗疟药作假定性治疗,,3,天内症状得到控制。,4,实验室检查,(,1,)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查见疟原虫。其虫种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等,4,种。,(,2,)疟原虫抗原检测阳性。,标准,1.,带虫者,无临床症状,同时符合,4.(1),。,2.,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1.,和,2.(2),。,3.,临床诊断病例,具备下列之一者:,(1),应同时符合,1,和,2.1,;,(2),应同时符合,1,、,2.(2),和,3,。,4.,确诊病例,具备下列之一者:,(1),应同时符合,1,、,2.(1),和,4.(1),;,(2),应同时符合,1,、,2.(1),和,4.(2),;,(3),应同时符合,1,、,2.(2),和,4.(1),;,(4),应同时符合,1,、,2.(2),和,4.(2),。,疟疾现症病人的治疗,抗疟药使用原则,抗疟药的使用应遵循安全、有效、合理和规范的原则。,间日疟治疗药物。,一线药物:磷酸氯喹(简称氯喹)、磷酸哌喹、磷酸伯氨喹(简称伯氨喹),;,二线药物: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的口服剂型,用于一线药物治疗失败的病例。,一般恶性疟治疗药物。,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或联合用药(,ACT,),包括青蒿琥酯片加阿莫地喹片、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复方磷酸萘酚喹片、复方青蒿素片等。,主要防控措施,控制传染源,加强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工作,疟疾病人及时规范治疗是针对传染源阻断传播的有效措施,对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均须采取氯、伯八天疗法进行规范治疗,并认真做好病例的登记工作。高发地区要抗疟药下发到村,由村医对病人及时进行抗疟治疗。确保病人得到及时、安全、正规治疗。,开展疟疾休止期人群服药工作,我省疟疾的休止期人群服药是根据疟疾病人及水体的分布的人群集中服药。是对上一年的疟疾病人进行疟疾抗复发治疗以及传染源的清理,以达到降低发病,缩小流行范围的目的。采用“单伯八日疗法”,送药到户,督导服药。,做好传播媒介控制工作,我省现以中华按蚊地区疟疾发病为主,中华按蚊为偏野栖蚊种,孳生在较大清洁水体,防蚊难度较大,重点采取以减少人蚊接触为主的防蚊措施。,开展重点人群疟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重点人群的疟疾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有效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在重点目标人群普及防治知识;村医要承担起村民防疟知识宣传工作,通过宣传教育改变群众不良的露宿习惯,做好防蚊灭蚊,减少人蚊接触机会;医疗机构在诊疗疟疾病人的同时,要求对病人讲清及时、规范治疗的意义,提高疟疾现症病人服药依从性,要求疟疾病人在未痊愈前更不应该露宿,以减少传染他人的危害。,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