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第三章动静校正

上传人:pia****nwu 文档编号:246320850 上传时间:2024-10-1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第三章动静校正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第三章动静校正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第三章动静校正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章 动静校正,第,3-1,节 动校正,第,3-2,节 静校正,教学大纲要求,主要内容,动校正概述、动校正的实现、高保真动校正、静校正概述、野外一次静校正、自动剩余静校正、折射静校正及剩余静校正技术的新发展。,重点:,动、静校正的基本概念(目的、作用和基本数学公式)、自动统计剩余静校正的假设条件,了解长波长静校正量和短波长静校正量对叠加资料的作用,正常时差的概念,逐点搬家动校法的实现方法和步骤、动校拉伸畸变的原因。,难点:,自动统计剩余静校正的具体实现,参考:,双语教材的,3.0,3.1,和,3.3,节,动静校正又通称数值校正,是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的基本内容之一,其目的就是,为了从原始地震记录中消除由于非零炮检距引起的时间延迟和由于表层不均匀性引起的时间差异,使地震记录能真实地反映地下界面的情况,为后续的资料处理、解释提供可靠的信息。,动静校正的方法很多,我们在主要讲清其概念的基础上,仅介绍一两种方法来帮助大家理解其概念,重点阐述其方法原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实现的简单步骤和有关参数的选择。,根据本门课程一开始介绍的资料数字处理流程,动静校正的顺序是这样的,:,一次静校正 动校正 剩余静校正,速度分析,由于冰川冰碛物组成的近地表的复杂性,造成地下反射旅行时的严重失真,.,静校正处理后的,CMP,叠加剖面,前两幅图的局部放大,第,3-1,节 动校正,动校正方法是以,动校正量的计算和存储以及动校正的实现,为主要内容的,.,就其方法原理来说,并不复杂,大家在,课程中已接触过,但,动校正量的计算和存储,都是动校正方法研究中的技术关键。由于地震记录的每一个样点读需要计算动校正量,所以需要占用大量的计算时间和存储空间,也就是说需要耗费大量的计算机资源。因此,人们研究各种动校正方法,也就是在如何提高计算动校正量的速度和如何减少占用计算机内存上下工夫。目前各种动校正方法很多,但原理都是相同的。我们在这里仅简单回顾一下有关概念,然后以快速查表法为例,说明如何解决提高计算速度和减少占用内存的;然后介绍一下动校正的实现及其存在的问题,如何克服等。,一,.,动校正概述,由几何地震学知道,当地面水平、反射界面为平面、界面以上的介质均匀的情况下一次反射波的时距曲线是一条双曲线。它不能直接反映地下反射界面的起伏情况,尽管这时法线深度和界面的真深度一致,但也只有在激发点处接收到的,t,0,时间,才能直观地反映界面的真深度,;,其它各点接收到的反射时间,除了与界面深度有关外,还与炮检距有关,只有消除了炮检距的影响,才能得到与地下反射界面产状一致的时距曲线,即才可以把时距曲线直接用于解释,.,当界面为倾斜时,反射时距曲线也是一条双曲线,但是极小点向上倾方向偏移的双曲线,与水平界面情况类似,只有经过动校正消除了炮检距的影响后,其时距曲线才是一条直线,但不是水平的,而是一条与反射界面成镜像的倾斜直线,.,这时,它可以基本反映地下反射界面的形态,.,在地面、反射界面为水平,界面以上介质为均匀的情况下,共反射点时距曲线也是一条双曲线,其极小点位于共反射点的正上方,.,要想进行共反射点叠加,最终获得水平叠加剖面,也必须对反射波时距曲线进行处理,消除炮检距的影响,.,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无论哪种情况,都必须消除炮检距的影响,才能应用时距曲线,所以,我们就把消除非零炮检距的影响,把非零炮检距反射时间,t,校正为零炮检距反射时间,t,0,的校正过程,叫做,动校正,.,注意,:,对于共炮点记录和共反射点记录,动校正的原理和公式都是一样的,但其含义是不同的,.,对于共炮点记录来说,动校正是把各接收点处的反射时间校正为,炮点处的自激自收时间,;,而对于共反射点记录来说,动校正是把各接收点处的时间校正为,共中心点,(,共深度点,),的自激自收时间,.,但不管怎样,动校正都是为了消除非零炮检距带来的时差影响而进行的一项校正工作,.,其公式为,t,i,=t,i,t,0,=(t,0,+x,i,/v),-t,0,(3-1),称为正常时差,(,NMONormal Moveout,),所以,动校正又叫做正常时差校正,(,NMO Correcalation,),二,.,动校正量的计算,(,一,).,动校正量讨论,由,t,i,=t,i,t,0,=(t,0,+x,i,/v),-t,0,x,i,/2 t,0,v,可知,:,1),固定,x,i,t,0,越大,t,i,越小,.,也就是说,界面埋藏深度越深,动校正量越小,(,对于同一接收点来说,浅层的动校正量大,深层的动校正量小,);,2),固定,t,0,改变,x,i,显然,x,越大,t,i,也越大,.,也就是说,炮检距越大,动校正量也越大,(,对于同一层来说,近道的动校正量小,远道的动校正量大,);,因此可知,动校正量,t,i,即是自激自收时间,t,0,的函数,也是空间位置,x,i,的函数,即,t,i,=,t,i,(,t,0,x,i,),对于每一个地震道来说,t,i,是随时间变化的,这种校正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就称之为“动”校正,.,这里也需提醒大家注意速度参数对动校正量的影响,.,由公式,t,i,x,i,/2 t,0,v,可知,如速度函数取得不恰当,也会使动校正量发生变化,:,速度偏大,(,应用的速度比真实速度大,),会使双曲线未完全校平,这,叫做,动校正不足,(,undercorrection,),;,速度偏小,会,校正过量,(,overcorrection,),从而在时间剖面上造成一些错误影像,给解释造成“陷阱”,这是在具体处理中需特别注意的,.,overcorrection,undercorrection,(,二,).,快速查表法动校正,由于在实际生产中无法检测地震信号中哪些是反射信号、哪些是干扰信号,在实际操作中,只有把地震记录道的每一个样点时间都认为是一个“反射波”的到达时间,都需要校正。因此整个共中心点道集中的所有道、所有样点都应按照公式,(3-1),计算出动校正量,然后进行校正;这样做的结果是,计算工作量和存储量大量增加,但鉴于目前没有很好的自动检测有效反射信息的有力手段,也只有用此“笨”办法了。这样一来,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减小计算动校正量的时间,就成了动校正方法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1.,方法原理,由动校正公式,t,i,=t,i,t,0,=(t,0,+x,i,/v),-t,0,知,动校正量的计算中,开方是最耗时间的,所以减少开方次数就成了提高计算动校正量的关键。,将,(3-1),式改写成,t,=t,0,B(K),(3-5),其中,B(K)=(1+K),-1 ;K=X,i,/V(t,0,)t,0,由例子可以证明,这样做确实减少了开方次数,提高了计算速度。实际中,是事先制作出,B(K),表,动校正时根据实际地震记录的,x,i,.t,0,及,V(t,0,),计算出,K,值,利用,B(K),表查出相应的,B(K),值,最后按,(3-5),式算出动校正量,就可大大节省计算时间。,2.,B(K),表的制作,B(K),表的制作主要应根据工区的实际资料,确定出,K,值可能的变化范围及选择合适的步长,然后按照公式,(3-4),编制成表,。,K,值的确定范围:,K,max,=X,max,/,(,t,min,V,min,),(,3-6,),步长的选取:,动校正量的误差,3.,查表计算动校正量,根据实际的,x,i,、,t,0,及,V(t,0,),值,确定,K,值,;,用,K/,=K,n,(,四舍五入,);,按,K,n,查,B(K),表得,B(K),值,;,t,=t,0,B(K);,改变,x,i,、,t,0,及,V(t,0,),值,重复上述步骤,可得到所有的,t,值,.,(,问,:,如果编为程序,需要几重循环,?),4.,动校正量的存储,1.,动校正量板表的制作依据,上述查表法仅解决了动校正量的计算速度问题,但没有涉及占用内存空间问题,.,如果直接存储每一道的每一个样点值对应的动校正量的话,会造成大量的重复、大量的浪费。而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考虑我们前面提到的动校正量的变化规律,.,由前知,浅层,t,大,深层,t,小,其随,t,0,变化的规律如下图所示,.,由于一般来说,最大的动校正量,t,max,也不过几百毫秒,而,t,0,最大可达,40005000ms,或更大,这也就是说,动校正量每变化一个采样间隔,t,0,可能不止变化一个样点,;,反过来说,t,0,每增加一个样点,动校正量不可能总是也相应减少一个样点值,.,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出现多个,t,0,值对应的,t,都相同,(,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特别是越到记录后部,这种具有相同动校正量的,t,0,值个数就越多,.,如果我们把,t,0,值转换成采样点个数,则可得到具有相同动校正量的,t,0,个数,.,由此人们就考虑,我们不需要在计算机内把,t,0,t,一一存起来,而只需要存放各记录道的最大动校正量,(,转换成采样点个数,),和具有相同动校正量的,t,0,个数,就可以满足动校正的需要,.,2,动校正量板表,其中,:,M,i,第,i,道的最大动校正量个数,(,即第,i,道的,t,max,/,采样间隔,);,N,i,M,i,第,i,道具有最大动校正量的,t,0,个数,;,N,i,M,i-1,第,i,道具有动校正量个数为,M,i-1,的,t,0,个数,;,N,i,M,i-2,第,i,道具有动校正量个数为,M,i-2,的,t,0,个数,;,依此类推,N,i,1,第,i,道具有动校正量为,1,个,的,t,0,个数,.,在实际处理中,表中每一行对应于一道,;,对工区内同一观测系统下的一张共炮点记录或一共中心点记录建立一张这样的表,我们称为动校正量板表,.,有了这个量板表,我们就可以实现动校正了,.,例,:,某,CDP,道集中的第,6,道以,=2ms,采样,动校正起始时间,t,06,=200ms,相应的动校正量,t,max,6,=60,ms,以后各采样点的动校正量分别为,58,57,56,55.5,55,54.5,54,53.5,53,52.7,52.5,52.2,52ms,现要求制作这一道的动校正量板表,并按表实现动校正,.,解,:,根据前述内容,首先把上述动校正量化成动校正量个数,=,t,/+0.5,即有,:30,29,29,28,28,28,27,27,27,27,26,26,26,26,.,写出对应的动校正量板表(课堂作业),由题目得到的动校正量个数是:,30,29,29,28,28,28,27,27,27,27,26,26,26,26,.,M,6,N,6,M,6,N,6,M,6,-1,N,6,M,6,-2,N,6,M,6,-3,N,6,M,6,-4,M,6,N,6,M6,N,6,M6-1,N,6,M6-2,N,6,M6-3,N,6,M6-4,30,1,2,3,4,三,.,动校正的实现,简单的说,动校正的实现就是把炮检距,x,i,0,的地震道中某时刻,t,i,处的振幅值向,t,减小的方向移动,移动的时间间隔就是该时刻对应的动校正量,t,i,。,由于地震记录在计算机中都是离散存储的,即每一个,t,i,的离散振幅值,a,i,k,放在一个内存单元内,(i,为道号,k=t,i,/,样点顺序号,),。在动校正中,将某时刻的振幅值向,t,减小的方向移动,只需要把该时刻对应内存单元中的离散振幅值,a,i,k,向,k,减小的单元“搬家”即可,搬动的单元个数就是该时刻的动校正量个数。,1.,成组“搬家”法,所谓成组“搬家”,就是把地震道中具有相同动校正量的离散振幅值分为一组,做为一个整体一起“搬家”。,M,6,N,6,M6,N,6,M6-1,N,6,M6-2,N,6,M6-3,N,6,M6-4,30,1,2,3,4,100,0.05,101,0.6,102,0.8,103,0.65,104,0.35,105,0.1,106,-0.05,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