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上传人:tia****g98 文档编号:245098477 上传时间:2024-10-0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地理必修,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章地位,承 上 启 下,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1、自然条件 -地表形态,2、自然条件的变化-全球气候,变化,3、自然资源 -煤炭资源,4、自然灾害 -洪涝灾害,本章结构,本章编写特色,采用,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并且要,求学生逐步掌握,案例分析方法,即从同类知识中选取隐含着,本质性,因素、,基础性,因素的内容作为案例,让学生透过案例窥一斑而见全豹,举一反三,学习认识问题的思路,然后由,个别的知识向同类的知识,迁移,进而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本章重视培养的地理能力,1、运用图表和资料的能力,2、举例说明的能力,3、分析各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的能力,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课程标准,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1、了解聚落的,概念、分类,。,2理解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3理解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布局、密度、形态和走向,的影响。,4通过对案例图文材料的应用,进一步巩固阅读、分析地理图,文资料的技能。,5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地制宜等基本,的地理观念,增强科学发展观。,发展要求,能根据所学知识对典型的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与地形的关系做出正确分析;了解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综合影响因素。,说明,案例和活动中所涉及的内容,为学生课外学习内容。不必就聚落及交通线分布的各影响因素作为一个系统问题去深入探讨。,教材剖析,1、紧扣课标,2、列举实例,3、内容并列,地形 聚落、交通,激发探究欲望,地形对聚落分布影响,地形对交通线路影响,4、内容结构,一、,地形对聚落分布影响,正文:,从宏观、区域角度简述了地形条件和类型不同对聚落规模、,分布、发展等影响,阅读:,加强了对正文的理解,案例1,:,探究平原、山区聚落形成与地形的关系和成因,得出,:,地形影响人类活动,地形多样,聚落形态也是多样的。,案例2,:,探究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地形?,得出,:,地形不仅直接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而且通过影响其他自,然因素进而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案例3:,探究塔里木盆地的城镇空间分布和地形地貌之间的关系,得出,:地,形会影响其他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而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运用:,举例说明所在地区聚落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探究。,目的:,思维的整理、所学知识和方法的运用、学会综合分析,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4、内容结构,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影响,(四个角度),1、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线路密度,正文是结论,活动探究原因和关系,2、中等尺度区域地形对线路、布局形态,案例:四川省,3、平原和山区交通线路形态的不同及综合分析,正文,运用:,活动探究第2题铁路选线方案,4、科技的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不断降低,活动探究:“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不再难”,4、内容结构,三、,综合探究活动,探究兰州所在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与已有知识发生联系 探究学习形成新知识与技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设计,一、“,聚落的概念和分类”讨论法,请同学讨论说出城市和农村生产和生活上的异同点,从而得出概念及分类,二、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地形的作用尤为突出。,1、展示不同地形中的聚落图片,各地出现不同的聚落形态、各聚落,发展的角度也不同,为什么?,2、看我们的先人的半坡遗址,分析选择该地形的原因。,3、展出浙江某山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请同学判断聚落应该在哪里?,呈什么形态?将来将如何发展?每人提出设想。,三、,分析山区与平原乡村聚落的主要差异及其主要原因。,探究:景观图对比(可以找其他图片),让同学列表对比,说出不同,最后引导从区位、形态、规模、密,度等景观角度分析差异,探究是原因,发表各人的见解。,重点从地形角度分析其不同的成因。,得出:,地形对乡村聚落形态有很大影响,四、,探究地形对城市聚落的影响,丽江古城,依据丽江古城的资料和地图,从地形特点来分析。,地形对局部气候、河流的影响进而影响城市聚落的形成、发展和拓,展的方向。,得出:,地形不仅直接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而且通过影响其他,自然因素进而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五、探究较大区域内城镇的空间分布特点,案例:塔里木盆地中的聚落(,讨论法,),1、联系学过知识推导山前洪积扇的形成?在盆地中是怎样分布的?,山前洪积扇水土资源有什么特点、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影响?,2、,盆地中的聚落分布有何特点?与地形、气候有何关系?,3、,盆地中的交通线路分布有何特点?与地形、气候和聚落有何关系?,得出:,地形不仅影响其他自然因素进而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影响着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线路、农业、人口等的分布,进而,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分布。,人口,聚落,水源,地形,气候,地表形态,聚落,农业,交通,六、归纳总结,除地形外,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还有哪些?,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河流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交通、人口、工农业生产水平等。,七、验证:开始画的聚落位置、形态和发展方向是否正 确,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程标准,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1、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时间度全球气候变化,特点,2、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3、通过对教材中相关图表的应用,掌握统计资料的,阅读、分析、运,用的技能,4、能以科学的态度、辨证的观点,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发展要求,能运用材料,分析说明气候变化对人类某一活动的具体,影响,说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教学时可适当补充课外资料,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但主要为学生课外学习内容。地质年代及相关数据为学生课外学习内容,教材剖析,1、紧扣课标,2、资料翔实,3、内容递进,全球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影响,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全球气候变化 基础、难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主题、重点,4、内容结构,一、全球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概念和气候变化史的划分:,铺垫,阐述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现代三个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特点,弄清过去、认识和评价现在和未来,3、地质时期气候变化:三幅插图,增强可读性和直观性,活动探究,培养读图能力、图文互译能力、激发兴趣,4、历史时期的地质变化:通过该时期挪威雪线和我国气温距平变化,曲线分析,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图中提取信息能力,4、内容结构,一、全球气候变化,5、近现代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小、资料翔实(4幅插图),(1)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2)全球陆地降水量发生变化,(3)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4)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4、内容结构,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五个比较,突出,和,关注,的问题,(结合插图),1、资源条件的变化,2、自然灾害的加剧,3、生态系统的改变,4、对生产领域和滨海地区的影响,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探究活动加深对教材内容理解、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建议,充分运用资料及图表来进行分析,提高对图表的阅读、分析、运用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地理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全球气候变化,解释气候变化:关键词,长时间 地理要素,后通过学生阅读“气候变化史的划分”回答一些问题,引出气候变化史的三个阶段,(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活动探究: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1、怎么来看这图表:,学生试着看图、引导学生注意图表关键点,2、学生读图后能提出哪些,相关,问题、后学生活动回答,3、再问学生对图表还有什么疑问 讨论、提假设、查资料、论,证、延伸到课外,(一)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1、通过学生阅读“雪线、冰盖”了解概念和影响雪线的因素等,(最好配上直观的图片),2、分析“100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和近5000年来中国气温距平变,化”图,(1)让学生看懂图:关注纵横坐标名称、曲线变化的关键点,(2)让学生通过图表读出雪线高度和5000年来中国气温距平变,化 的特点、两条曲线相关性等,(3)再对图表提出疑问,延伸到课外,(4)让学生,举例说明,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产生的问题,(一)近现代的气候变化,分析4张图 “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19002000年全球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图、因气候变暖首先可能被淹没的地区图、天津市海滨平原受海平面升高影响的范围图,(1)可得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是从几个方面来说明的,(2)后分组讨论4张图片,从图中得出哪些结论?,(3)动起来:画图,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重点),从5个方面分小组从网上查取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且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让整个课堂活起来。,做好宣传栏、写好小论文,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程标准,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教学指导意见,基本要求,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基本属性,2、了解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能源消费和生产结构的变化。,3、理解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4、掌握阅读、绘制、分析能源结构变化动态曲线图的技能,发展要求,运用材料信息,综合分析说明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如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利用”教学,可以,其它自然资源,为例加以拓展说明,重在说明人类生产力水平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教材剖析,1、案例典型,2、运用,历史的观点,来看待资源对人类的影响,3、内容循序渐进,以煤炭资源为例,自然资源概念和分类 铺垫,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重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主题、重点,4、内容结构,一、自然资源概述,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重点是可再生和非可再生分类的相对性,是本节基础,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1、思考活动:“,分析三个阶段起主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承上启下,2、分析,“前煤炭、煤炭时期、后煤炭时期”煤炭经历了,由弱到强再逐渐变弱的过程(结合图表进行分析),3、探究活动:第1题主要看图分析 是对正文的延伸,第2题理论联系实际 激发地理的创新思维,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其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对人类的影响来说明,应该以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正文总结,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包括了三层含义,1、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类对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程度存在很大差异,2、随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资源利用的广度、深度等不断增大,3、人地关系是一种动态变化的关系,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分析动态曲线图,培养学生定量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已有知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多讲,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一、自然资源的概述,1、概念:,摆出一些自然资源和非自然资源的名称,让学生来区 分,并说出理由;从而得出自然资源的主要属性;再让学生举出例 子,深化对知识的理解。,2、分类:,对刚才列举的自然资源按性质进行归类,得出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含义,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分析“能源结构的转变图”和“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图”,1、让学生分析怎么看图,这种图上能显示什么样的信息;,2、让学生得出煤炭地位随时间在变化,煤炭在我国的比重变化,,探究原因,3、让学生设计三个时期,比较表格,(特别是比较的内容),选择设计最合理的表格,让学生自己来完成表格,4、阅读资料“煤炭的开采和综合利用”,完成探究活动第2题,分,组讨论,摆出理由,重点是,说理析因,依据活动2的理解,再思考“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图”,画出我国未来能源结构的预测图,二、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重点,),1、列举一些自然资源,如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