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背景分析(第三章)

上传人:wan****21 文档编号:245085212 上传时间:2024-10-07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背景分析(第三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背景分析(第三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背景分析(第三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第三章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第一节 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分析,一、区域经济背景的分析内容,二、区域文化背景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三、区域历史基础分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二节 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一、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的常用指标,二、区域人口分析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三、区域劳动力分析的内容,第三节区域政策与制度分析,一、区域政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二、区域制度创新与区域发展的关系,1,第一节 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分析,一、区域经济背景的分析内容,(一)区域特色与地位分析,1、经济特色分析,区域差异(,自然差异、位势差异、趋势差异,),区域优势(任何一地方都有某种优势,但不可能集各种优势于一身,,关于优势理论在第,6,章介绍,),产业布局指向性是区域优势的体现,是特色产业集群区形成的基础。(详见,P68,),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只有遵循地域分工规律布局产业。才能体现区域特色,产生巨大效益。,关于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在第,6,章介绍,),区域利益(利益最大化是追求经济特色道路之根本),2,2、区域经济特色的表现形式,(1)产业结构特色(常以第二产业为主),完整的产业结构(主导或支柱产业、辅助产业、基础设施产业);,构建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网络的区域特色产业部门结构。,(,2,)产业布局特色(通常,依区域发展阶段而布局),传统农业发展阶段,产业布局具有分散性;,工业化阶段,围绕,城镇体系布局,产业结构。,结论:区域分析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寻找区域发展的特色,走有特色的发展模式来提升区域地位,思考:怎样表述某个区域特色的内涵?,如,福州市区域文化特色的概述,3,自然差异,地理差异,自然基础,差异,历史基础,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现状差异,经济发展趋势差异,区域自然、位势与趋势差异详解图,返回,4,(二)区域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分析,1、收入水平分析,相当于分析市场结构,如消费品种类偏好、需求规模、购买力,影响到布局什么产业?,影响到产业布局规模?,2,、消费观念分析,消费观念是道德风尚、风俗习惯、行为模式、信仰及偏好等影响;,消费观念构成产业布局与企业组织的软环境,5,(三)区域市场化水平分析,1、市场化水平受需求规模、市场层次、市场环境、市场意识等影响,2、市场化水平对经济活动有多方面的影响(见P70-71),(四)区域社会基础设施分析,1、基础设施配置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2、社会基础设施(狭义基础设施与社会基础设施),狭义基础设施重点是交通基础设施分析,社会基础设施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分析,3,、社会基础设施分析(现状水平、存在问题、需求预测),6,二、区域文化背景分析与区域发展关系,1、区域文化含义,文化典籍、文学艺术、建筑风格、风俗习惯(显性地),社会意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隐性地),一定程度上,对区域发展影响更深远。,讨论:岭南文化与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永嘉文化与温州社会经济发展;,吴文化与苏南社会经济发展;,闽南文化与泉州社会经济的发展,提示:考虑区域文化特色对区域发展因素的整合力,7,2、区域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文化中有利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决定着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2)文化发展与经济变革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3)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4)文化的增长力,可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讨论:举例说明对区域文化的挖掘就是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如福州、闽南、或。,阅读论文海峡西岸经济区构建中的文化思考,写出你的体会。,8,三、区域历史基础分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区域历史沿革分析是认识区域的第一步,如南京市对安徽合肥市吸收区域的划分;,如福州市对宁德市吸引区域的划分;,如福州市峡南组团对闽江、青口、尚干、祥谦等乡镇的整合,2,、区域发展中重要历史事件分析可探求区域发展的足迹,分析大庆油田对大庆的发展;,分析沪宁铁路对苏南地区的发展,3,、区域发展动力历史分析是认识区域发展历史过程及其作用的关键,同时还可作为区域规划的依据。,列举“,20,世纪,50-90,年代期间,我国重点战略布局的变迁”;,20,世纪,80,年代以来福建省区域重点战略变迁(闽南金三角、海峡西岸繁荣带,海峡西岸经济区,,.,),9,第二节 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一、人口与劳动力分析的常用指标,(一)人口数量分析指标,1、性别构成的相对数;2、性别比,3、年龄构成(平均年龄、年龄中位数、抚养比、老少比),4、人口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生育率),5、人口的机械增长率,6、适度人口与人口或容量承载力,(二)人口质量分析指标,1、职业构成;2、身体素质(婴儿平均期望寿命),3、文化技术素质(,文化人口比重、文化程度构成、教育普及程度),4、人口思想素质(社会风气评判),10,一、人口与劳动力分析的常用指标,(一)人口数量分析指标,1、性别构成的相对数,某时期某地区男性(女性)数量,总人口数,性别构成的相对数=,X100%,2、性别比(常以女性为100考虑),某时期某地区男性人数,女性人数,性别比=,X100%,一般地说,人类的性别比是固定的,,105,:,100,性别比高低对发展轻重工业及人口管理有影响,11,3、年龄构成各年龄组人口总数与总人口数的百分比,(1)人口年龄组的国际与国内划分,国际上分三组,014岁少年儿童组,1564岁成年人组,65岁以上老年人组,中国分六组,06岁学前儿童组,712岁适龄小学组,1315岁适龄初中组,1618岁适龄高中组,1659岁(男)或1654岁(女)劳动适龄组,60岁以上老年人组,12,(2)平均年龄统计人口的年龄数均值或按年龄组统计的人口年龄数均值,(3)年龄中位数按区域的人口年龄(组)统计其人口总数百分比,再按其大小排列,取其中间那个百分比的年龄。通常地,(当然,还配合其他指标)P81,把,30,岁的为老年型,(4)抚养比(负担系数)劳动适龄人口与被抚养人口(老人与儿童)之比,分析,:区别劳动适龄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概念,13,(5)老少比(老年指数或老化指数)每百名少年儿童与多少老年人的相对百分数。通常地,,30%,视为老年人口型,;,1530,为中间人口型,;,15%,为年轻人口型,.,附说明:国际社会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视为老年型社会。,思考:,影响年龄构成的主要因素,此外,还有民族构成指标(略)P83,14,4、人口自然增长分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生育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的惯性对人口自然变动有重要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类型,原始型,成年型,年轻型,衰老型,讨论分析:,我国当前已基本是低生育水平,为什么人口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较高增长呢?即分析其影响因素?,15,5、人口的机械增长率分析指标,年内地区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年内地区总人口,X1000,讨论分析,:,影响人口机械增长的因素?,人口机械增长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通常,贫困地区(乡村)人口机械负增长,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机械正增长。,根据多年统计数据推导区域合理的人口机械增长率,通常要有,10,年基础数据,再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确定,16,6、适度人口与人口或容量承载力(请自学理解,P93-96,),自学辅导:,从经济学角度考察人口即为适度人口研究?,从地球资源有限性角度考察人口即为人口承载力研究?,考察适度人口或人口承载力应坚持的观点?,P95-96,返回,17,复习与提问:,1、永嘉文化与温州社会经济发展?吴文化与苏南社会经济发展?闽南文化与泉州社会经济的发展?,2、举例说明对区域文化的挖掘就是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3、区别劳动适龄人口与劳动人口,4、我国当前已基本是低生育水平,为什么人口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较高增长呢?,5、影响人口机械增长的因素?人口机械增长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8,(二)人口质量分析指标,1、职业构成区域人口中,劳动人口在各个,社会部门,(三次产业划分),分配的比例,人口职业构成与经济发展阶段分析,“工”字型结构,区域发展处在低水平发展阶段,“鼓”字型结构,区域处在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金字塔”型结构,区域处在工业化初级发展阶段,“倒金字塔”型结构,区域处在社会经济最发达阶段,19,2、人口身体素质研究区人口群体平均的,健康状况,(1)婴儿平均期望寿命(最常用,见P86),(2),人口平均身高和体重,(3)儿童智力水平,(4)地方病发病率,补充:,关于婴儿死亡率,人口统计学家莫里斯统计认为加蓬1950年为229,(,最差),,,荷兰1973为7,(,最好)。,20,3、人口文化技术素质指标,(1)文化人口比重,具有小学文化以上人口占6岁以上总人口的比重;相对应指标为,文盲或半文盲率,,即指12岁及其以上不识字达1500个的人口百分率。,(2)文化程度构成,指万人口中具有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文化的人口数量。(反映区域文化结构的特点)(3)教育普及程度指,中小学校的就学率,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普及率,4、人口思想素质(尚无统一指标),用社会风气的评判(长期考察分析获取),返回,21,二、区域人口分析对区域发展的作用P77-78,1、人口数量的作用,在经济发展初期,人口规模门槛起主导作用;,处于资源约束期,生产规模与人口规模不同步时,后者将制约经济发展。,2、人口素质的作用,人口素质体现在体质状况、文化技术水平、道德修养等,其共同作用影响区域发展;,人口素质与数量一起影响到区域生产部门构成。,22,3、人口迁移与分布的影响,(1)资源开发、疆土扩展总与人口迁移和分布密切相关;,我国的三国与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使经济重心也南移到长江流域。,历史上影响福建经济发展的四次大移民(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南宋末年、解放初期),(,2,)人口数量分布影响区域劳动力供给、市场规模与投资,(,3,)人口素质分布影响区域消费市场结构与生产结构,23,三、区域劳动力分析的内容,1、劳动力的构成(,从三个方面理解,),1)法定劳动年龄规定(男女不同);,2)区域劳动力资源构成(现实劳动力与潜在劳动力);,3)区域劳动力数量与质量对区域发展的效果不同。,2、区域劳动力就业与失业,中国下岗工人有着中国特色内涵;,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产业大量失业人口,技术进步产生劳动力再就业“门槛效应”。,3,、劳动力的教育与培育(,自学,),讨论分析,:从教育成本与收益角度,接受教育的必要性?,24,第三节 区域政策与制度分析(,自学,),一、区域政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1、区域政策目标,(1)概念,见P96,(2)不同政策目标(快速、稳定与平衡增长)影响区域发展目标,(3)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政策目标内涵不同,2、区域政策工具,(1)区域经济政策工具,强制性措施增强企业主体实现目标(如,进口配额、消费配给等),影响、引导、企业主体实现目标(如,财政、货币、贸易等),(,2,)区域发展政策工具,增强区域发展活力,调节区域经济运行,并与产业结构相协调,25,3、区域政策效应对政策制定与实施中的主客体行为进行分析,以保证政策目标实施。,(1)评价方法(见P98-99),定性评价(公平与效率),定量评价(社会费用,-,效益分析、费用效益比、就业率),(,2,),区域政策,有效性,的变化趋势,见,P99,4、区域政策的博弈分析,(1)博弈的四个要素,博弈双方(政府与企业或公众),预期报酬(博弈双方的目标收益不同),博弈策略(诱导、限制、规范、鼓励),博弈规则(制度与法律),26,(2)政策博弈过程解析(P100-102,自学解疑),(3)区域政策的博弈分析结论,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首先分析区域内,企业是否有前景,,对有前景的,要,支持、诱导,,促进其发展;反之,要,限制、规范,。,企业(经济人)策略选择时,有三种:当认为自己属于有前景型概率大于,50%,,企业会努力配合,积极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同时会得到最大报酬;反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