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洪涝干旱ppt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4663764 上传时间:2024-10-0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灾害洪涝干旱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气象灾害洪涝干旱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气象灾害洪涝干旱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气象灾害,【,学习目标,】,1.,了解气象灾害的概念。,2.,分析暴雨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重要性。,3.,掌握我国常发且危害严重的几种主要气象灾害,【,重点、难点,】,分析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概念及类型:,气象灾害是发生在地球,大气圈里的各种变化,为主要致灾因子所引发的自然灾害。,主要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另外:沙尘暴、干热风、焚风、雪灾、冷冻、风灾、冰雹、浓雾等,洪涝灾害,干旱,台风,寒潮,沙尘暴,气象灾害的特点,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灾情重,持续时间长,群发性,连锁反应,一、洪涝灾害,1.,概念:,由于江河洪水泛滥或因长期降雨,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类型,洪水,涝渍,成因,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形成,暴雨洪水、融雪(冰川)洪水、冰凌洪水、风暴潮洪水,降水、积水多,蒸发弱、排水不畅、地势低洼,2.,危害:,洪涝灾害不仅对水利设施、农业、交通运输、城市和工业造成直接的破坏和经济损失,而且通过对耕地、人口死亡、灾民流离、疫病暴发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通过对耕地、水系和水环境的破坏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洪灾的严重程度与区域的,人口,、,经济发展程度,有关。洪水发生的区域,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损失就越严重。,3,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洪涝灾害的发生是多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自然因素:,气象因素,:,长时间连续,降水,或短时间的大暴雨;,暴雨洪水,暴雨,暴雨形成具备的条件:,A.,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物质条件,B.,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降温条件,C.,降水的时间持续较长,时间条件,汇水速度,排水速度,地,面,坡,度,土,壤,植,被,河谷的顺直、通畅,程度、纵向坡度,洪水,水文因素:,融雪洪水,大量冰雪快速融化;,冰凌洪水,冰凌阻塞河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泥石流形成堰塞湖,风暴潮洪水,地形因素:,平原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2,)人文因素:,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修筑堤坝、城市化、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分洪区蓄洪区的占用)等社会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诱发,或,加剧,了洪灾的发生。,4.,洪涝的易发多发区,从,气候,因素看:中低纬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从,地形,因素看:江河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直接威胁区;低湿洼地容易发生涝渍。,5.,洪涝的防御措施,(,1,)非工程措施:,监测预报;进行减灾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建立和完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控制乱砍乱伐,提高植被覆盖率;,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系;开展防灾减灾的科学研究,(,2,)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裁弯取直、疏通河道等),;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开挖分洪道等,;,退耕还湖,【,知识窗,】,课本,27,页,“个人如何应对水灾”,(洪水前、洪水中、洪水后),我国的洪涝灾害,1.,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特点:,(,1,),时间分布,特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各地的洪涝灾害基本上多发于,夏秋,季节,尤其是集中在,夏,季;,(,2,),空间分布,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表现为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平原丘陵多,高原少。,2.,暴雨洪水,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暴雨成因:台风、锋面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发生时间:与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我国暴雨洪水分布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六盘山岷山横断山以东区域。特别是长江、淮河、黄河、珠江、海河、辽河、嫩江松花江等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其次是四川盆地、关中地区以及云贵高原的部分地区。,【,思考,】,我国东部季风区暴雨洪水灾害多发的成因,?,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分配不均且多暴雨;,平原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人为原因:,人类的不恰当的经济活动也会增加洪涝灾害的风险性,如围湖造田,建垸,滥伐森林,阻塞河湖水库,在下游低洼地过渡开发等,造成排水不畅。,我国特大洪水点位主要分布在我国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珠江的中下游平原地区。,中国洪水点位图,大洪水点位,特大洪水点位,【,合作探究,2】,为什么七大江河流域是我国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防洪重点:,气候上,-,七大江河流域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这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是我国的主要的暴雨洪水多发区;,地形上,-,这里地形上多低洼的冲积平原,排水不畅通,易积水内涝;,人类活动,-,这里农业和工业发达,人口和城市集中,洪涝可以导致严重的灾情,因此是防洪的重点地区。,防止水土流失重点:,七大江河的,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状况,,使得,下游泥沙淤积,河道堵塞,,直接影响,中下游的排洪泄洪,情况。,因此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七大江河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二、干旱,1,、干旱:,是指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旱灾,:因气候干旱而造成工农业生产出现,损失,的状况。,2.,危害:,一是因为气温高、湿度低、土壤水分不能满足作物的需要,使作物正常生长受到抑制,从而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二是因为降水少、蒸发强,地表径流减少,造成水上航运中断、水力发电量少、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城市和工业用水短缺。,此外,干旱还可能引发饥荒、难民潮以及火灾、土地退化等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从全球范围看,干旱和与之相伴随的饥荒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灾害。我国因干旱造成的损失约占气象灾害损失的一半左右。,3.,旱灾的特点:,旱灾是一种,渐发性,的自然灾害,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4.,干旱灾害的发生机制,降水分配的,不均匀性,是干旱发生的基本原因,主要表现在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和,年际变化,不均。在正常的干季和少雨年,如果遇到特殊的天气条件,就可能演变成旱灾。,5.,分布:旱灾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非洲是世界上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导致旱灾和洪涝交替出现。,6.,干旱的防御措施:,改善干旱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采取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7.,我国的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1,)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其中以华北地区旱灾最为严重。,探究活动:,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所以极易发生持续性干旱。,人为原因,:华北地区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污染浪费严重。,(,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我国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旱灾类型和灾情特点。干旱区年年干旱,属荒漠景观,几乎很少出现旱灾;半干旱区常常“十年九旱”;旱灾区主要分布在常年雨水较多、干旱程度较低的广大东部季风区。,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探究活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干旱对人类造成了,损害,,才称,旱灾,,如果干旱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就不会形成旱灾。并且旱灾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经济,的发达程度有关,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同样程度的干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雨水不多,年年干旱或“十年九旱”,但由于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因此旱灾并不是最严重的地区。,(,3,)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加重了农牧业灾情。,我国,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特别是北方耕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但水资源少,造成北方城市十分缺水。,通过阅读表,2,、,5,,掌握以下内容:,我国农业旱灾灾情统计报表的核心内容包括因旱灾形成的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受灾人口和粮食减产等。,通过对不同年份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三、我国旱灾与涝灾的关系,(,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2,)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