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中的习惯句式》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4642695 上传时间:2024-10-05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中的习惯句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古代汉语中的习惯句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古代汉语中的习惯句式》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湯問),2.,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左傳,成公二年,),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老子,七十四章),4.,项伯,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5.,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古代漢語的習慣句式,含,義,古代漢語中,某些虛詞與虛詞或虛詞與實詞經常結合在一起,表達一種或幾種特定的語法意義,形成一種習慣性的句式。其中所用的詞,與其通常所表示的意義和語法作用並不完全一致,多數要作為一個整體來理解。,掌握這些習慣句式,有助於解讀古籍。,第一節,主要表詢問的習慣句式,一如,何、若,何,、,奈,何,1,“,如,”,、,“,若,”,、,“,奈,”,的音義關係:,1,),音:,如(,njia,)、若(,njiak,)、奈(,nat,)三者古音繫一聲之轉。,2,)義:三者意義相同。,如,、,若: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七:,“,昭十二年,公羊傳,注曰:,如,猶奈也。,凡經言,如何,如之,何,者,皆是。,”,又,,“,若,猶柰也,凡經言,若何,、,若之何,者皆是。,”,奈:楊樹達,詞詮,:,“,奈,,如也,若也。,是今語,處置,、,對付,、,安頓,之義。,”,2,結構含義:此結構由動詞,“,如、若、奈,”,與疑問代詞,“,何,”,構成,。表示:,對,怎麼辦,;,把,怎麼樣,;,怎麼對待,。,3,典型用例:,1,)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2,)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又,子罕,),3,)陳文子見崔武子,曰:,“,將,如,君,何,?,”,(,左,襄,23,),4,)孟子曰:,“,言人之不善,當,如,後患,何,?,”,(,孟子,離簍下,),5,),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左,成,10,),6,),且君而逃臣,,若,社稷,何,?(,左,宣,12,),7),民未忘禍,王又興之,其,若,文武,何,?(左,僖,24,),8),吾君老矣,國家多難,伯氏不出,,奈,吾君,何,?(,國語,晉語,),9),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記,項羽本紀,),4,“,如(若、奈),何,”,前有,“,無,”,,,句,意為,:,對,沒有辦法,、,不能把,怎麼樣,。,1,),方今吳外困於楚,而內空無骨鯁之臣,是,無如,我,何,。,”,(,史記,刺客列傳,),2,),雖有百秦,將,無奈,我,何,。(戰,齊),二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1,結構含義:整個格式表示處置,用於詢問方式(方法)、原因、情況等,用做謂語、狀語。相當於:,“,對,怎麼辦,”,、,“,把,怎麼樣,”,、,“,怎麼樣,”,等,。,2,“,之,”,的功能:此格式中,“,之,”,為代詞,有時有具體的指代對象,有時已虛化,沒有指代作用。,3,典型用例:,1,)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論語,顏淵,),2,)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遊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王曰:,“,棄之。,”,3,),晉侯謂慶鄭曰:,“,寇深矣,,若之何,?,”,對問:,“,君實深之,可若何?,”,(,左,僖,15,),4,),周書,曰:,“,綿綿不絕,縵縵奈何;毫毛不拔,將成斧柯。,”,前慮不定,後有大患,將,奈之何,?(,战,魏,),以上繫作謂語例。當其在句中作狀語時,,“,之,”,在格式中已虛化,不再具有指代意義。在,“,如之何,”,、,“,若之何,”,與謂語之間常有,“,其,”,以加強詢問語氣。意為,“,怎麼能,”,、,“,為什麼(要),”,等。,5,)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論語,先進,),6,)滕文公問曰:,“,齊人將築薛,吾甚恐,,如之何,則可?,”,(,孟子,梁惠王下,),7,)仲孫歸,曰:,“,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左,閔元年,),8,),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也,,若之何,殺之?(,左,宣,12,),9,),自公以下至於庶人,其誰敢不齊肅恭敬致力於神!民所以攝固者也,,若之何其,舍之也?(,國語,楚語,),4,“,如之何,”,之前加否定詞,“,未,”,、,“,無,”,等,失去疑問義。表示,“,對,沒有辦法,”,、,“,不能把,怎麼樣,”,等義。,1,)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論語,子罕,),2,),小人之使為國家,災害並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禮記,大學,),3,),夫水勢勝火,章華之台燒,以升勺沃而救之,雖涸井而竭池,,無奈之何,也。(,淮南子,兵略,),三如何、若何、奈何,“,之,”,既已虛化,也就可以去掉,緊縮為,“,如(若、奈)何,”,,用法同,“,如之何,”,,作謂語、狀語,表示,“,怎麼辦、怎麼樣,怎麼、為什麼,”,。,1,)傷未及死,,如何,勿重?(,左,僖,22,),2,)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如何,、若何,”,與,“,何,如、何若,”,“,如何、若何,”,是,“,如之何、若之何,”,的緊縮形式,而,“,何如、何若,”,則是由疑問代詞,“,何,”,前置凝固而成的固定用法,二者來源有別。它們只是在句法發展過程中匯合在一起。由此在用法上有共同的地方。,1,),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孟子,梁惠王上,),2,),得此三人者以事大王,,何若,?(,史記,蘇秦列傳,),四,孰與,此結構由疑問代詞,“,孰,”,和動詞,“,與,”,組成,用於比較問句。用以比較人物的高下或事情的得失。相當於,“,與,相比哪個,”,、,“,與,哪個,”,、,“,比,怎麼樣,”,、,“,與,比起來怎麼樣,”,。,可用於表示比較的結果,:,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戰,齊,),2,)因問(陸)賈曰:,“,我,孰與,蕭何、曹參、韓信賢?,”,(,漢書,陸賈傳,),3),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孰與,”,還可用於詢問利害得失,:,4),田侯召大臣而謀曰:,“,救趙,孰與,勿救?,”,(,戰,齊一,),救趙與不救趙哪個有利?,5),宣王召大臣而謀曰:,“,早救,孰與,晚救?,”,(,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該句式又寫作,“,何與,”,、,“,奚與,”,、,“,孰如,”,、,“,孰與,”,等,。,6),楚王之獵,何與,寡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7),衛君之愛疑(人名),奚與,媼?(,韓非子,外儲說右上,),8),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論,),表示抉擇取捨,。,相當於,“,哪兒(誰)比得上,”,。,又常寫作,“,孰如,”,、,“,孰若,”,。,9,),以殉葬,非禮也。雖然,則彼疾當養者,,孰若,妻與宰?(,禮記,檀弓下,),五,何如,“,何如,”,,也可用以比較人物的高下或事情的得失。,意為,“,與,相比哪個,”,、,“,與,比起來怎麼樣,”,等,。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九:,“,書傳中言,孰與,者,皆謂,何如,也。,”,予秦地,何如,毋予?(,史,平原君虞卿列傳,),也用於反詰,表示棄前者而取後者。相當於,“,哪兒(誰)比得上,”,。,也,作,“,奚若,”,、,“,曷若,”,。,力謂命曰:,“,若之力,奚若,我哉?,”,(列,力命),第二節 主要表反問的習慣句式,一何以,為 何,為,此二種格式是表示反問語氣的習慣句式。,“,何,”,是疑問代詞,作狀語,意為,“,怎麼,”,、,“,哪里,”,、,“,為什麼,”,等。,“,為,”,是由動詞虛化而來的句尾語氣詞,表示反詰、疑問。,(一)何以,為,意為,:,為什麼,(,要,),呢;用,幹什麼呢;哪里用得著,呢。,1,)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論語,顏淵,),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論,季氏),3,)今吾不欲得荊平王之千金,,何以,百金之劍,為,?,(,越絕書,),4,)昔者子胥過,吾猶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劍,為,乎?,(,呂氏春秋,棄寶,),如果,“,何以,”,後是名詞,作,“,以,”,的賓語,則有時該名詞可以省去,形成,“,何以為,”,格式。意思是,“,哪里(怎麼)用得著呢,”,。,5,)寶鼎事已矣,尚,何以為,?(,史記,孝武本紀,)(,還哪里用得著公孫卿的奏章呢),“,何,”,可以換成,“,奚、惡、安,”,等疑問代詞。,6,)恢曰:,“,世方亂,,安以,富,為,?,”,(,三國志,魏書,溫恢傳,),7,),惡用,是鶃鶃者,為,哉?(,孟子,滕文公下,),8,),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莊子,逍遙遊,),9,)君長有齊,,奚以,薛,為,?(,韓非子,說林下,),10,)夫士業已屈首受書,而不能以取尊榮,雖多亦,奚以為,!(,史記,蘇秦列傳,),“,以,”,用為動詞,可以換成,“,用,”,。,11,)且使鬼神無知,又,何用,廟,為,!(,漢書,元,后,紀,),(二)何,為,用於詢問原因或反詰。相當於:為什麼,呢;,幹什麼呢;怎麼,呢。,1,)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史,項),2,)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史記,項羽本紀,),3,)湯為天子大臣,被惡言而死,,何,厚葬,為,?(漢,張湯傳),4,)上知朔多端,召問朔曰:,“,何,恐侏儒,為,?,”,(,漢書,東方朔傳,),5,),由之者治,不由者亂,,何,疑,為,?(,荀子,成相,),二不亦,乎,是文言中一種表示反問的習慣句式,。,經傳釋詞,卷三:,“,凡言,不亦,者,皆以,亦,為語助。,”,知,“,亦,”,無實在意義,只湊足音節,起加強語氣的作用。副詞,“,不、亦,”,連用,跟疑問語氣詞,“,乎,”,前後呼應,使說話的語氣較為舒緩、委婉,意思是,“,不是,嗎,”,、,“,豈不是,嗎,”,、,“,難道不,嗎,”,等。實際上是用否定性的反問形式來表示肯定。,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學而),2,),我欲行禮,子敖以我為簡,,不亦,異,乎,?(,孟子,離婁下,),該句式有時也作,“,無亦,乎,”,、,“,不以,乎,”,、,“,不已,乎,”,。,3,),夫令名,德之輿也;德,國家之基也。有基無壞,,無亦,是務,乎,!(,左,襄,24,),4,)後車數十乘,從者數百人,以傳食於諸侯,,不以,泰,乎,?(,孟子,滕文公下,),5,),公曰:,“,寡人願有言。然冕而親迎,,不已,重,乎,?,”,(,禮記,哀公問,),6,),外內稱惡,以待強敵,,不亦,殆,乎,?(,韓非子,五蠹,),句末的疑問語氣詞,有時可以改用,“,邪,”,。,7,)乃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不亦,輕朝廷,羞當世之士,邪,!(,漢書,司馬遷傳,),三何,之有(為),一般表示反問,。,意為,“,有什麼,呢,”,。,夫晉,何,厭,之有,?(,左傳,僖公三十年,),寇讎,,何,服之,有,?(,孟子,離婁下,),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何,之為,”,,一般也表示反問。,“,為,”,,動詞,含義應據文意理解。,若讓之以一矢,禍之大者,其,何,福,之為,?(左,成,12,),經傳釋詞,卷二:,“,言何福之有也。,”,第三節 主要表測度的習慣句式,一無乃(毋乃),乎,無乃,”,表示,“,不就是,”,,跟疑問語氣詞,“,乎,”,(,相當於,“,吧,”,),相呼應,構成一種揣度性的問句,語氣較委婉。,“,無乃,乎,”,義是,“,不就是,嗎,”,,也可理解為,“,恐怕是,吧,”,,,“,大概是,吧,”,。,1,)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左,禧,31,),又作,“,無乃,與,”,、,“,毋乃,乎,”,、,“,非乃,歟,”,等。,2,)孔子日:,“,求,,無乃,爾是過,與,?,”,(,論,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