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艺术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4575137 上传时间:2024-10-0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艺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艺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艺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中国古代艺术,内容标准:概述绘画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中国古代艺术内容标准:概述绘画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上古黄帝时,史官仓颉根据日月星辰、鸟兽足迹等自然景物创造了汉字。图为,仓颉,像。,仓颉造字,虽只是传说,但据考证,仓颉可能是对汉字进行整理和规范的第一人。图为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台。,“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上古黄帝时,史官仓颉根据,中药里的惊世发现,甲骨文,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里发现了距今,3,千多年前的汉字,-,甲骨文,。图为,王懿荣,。,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文字),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成熟汉字,。,中药里的惊世发现甲骨文 相传1899年,,铸造出来的文字,金文,“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其形式要求庄严、稳重、端肃、有序、精美,以符合“藏礼于器”的礼仪文化的特点。和甲骨文相比,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铭、,大盂鼎,铭、,散氏盘,铭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铸造出来的文字金文 “金文”就是指铸在或,书法艺术,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书法艺术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汉字的统一,小篆,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隶书:字型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规矩严整,汉字的统一小篆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监狱里造出的汉字:隶书,隶书,是,小篆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字型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监狱里造出的汉字:隶书 隶书,是小篆简便,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东汉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出现了:,汉朝末年,文字形体又由隶书演变成了现在使用的,“楷书”,。“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可以作为楷模的字体,。字型方正,规矩严整.,图为楷书的创始人钟繇,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东汉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在楷书和草书产生之际,楷草之间还有一种字体也在流行,就是,“行书”,。行书的字体既不象楷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呆立着,又不象草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在奔跑,而是象云、象水那样慢悠悠地不停地流动着,所以,叫“行书”。工整清晰,飞洒活泼,实用性很高。最擅长写行书的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称,“书圣”,。,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丧乱帖,快速书写的字体(一):行书,在楷书和草书产生之际,楷草之间还有一种字体也在流行,,在隶书成为汉代通行的主要字体的同时,又出现了一种写得简便、潦草的字体,叫做,“草书”。,草书是隶书快写而简便的结果。“草”是潦草、快捷的意思。主要是用来起草文稿和写信。由于写得比较快,所以在书写过程中有的省去了字形的一部分,有的把一些笔画连在一起。到唐朝以后的“狂草”,则更是难以辨认。“狂”就是漫无章法,随心所欲。这种几乎无法辨识的“狂草”实际上不再是一种实用的书写字体了,而只是一种艺术观赏形式罢了。,草书,在隶书成为汉代通行的主要字体的同时,又出现了一种写得简便、潦,朝代,书法名家,艺术特色,魏晋南北朝,草书和行书,隋唐,张旭、怀素,狂放不羁,欧阳询、颜真卿 柳公权,宋,追求个性 忽略法度 有意无法,元代,赵孟頫,明,董其昌,、文征明,个性化创造,清,王铎,郑燮,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王羲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楷书,朝代书法名家艺术特色魏晋南北朝草书和行书,张旭、怀素狂放不羁,“宋四书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四书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明朝的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电视剧里则根据文人后来虚构的人物周文宾所创造),,他们才思敏捷,才华横溢,诗词曲赋,样样精通,或长于绘画,或长于书法,或长于文理,是明朝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们创作了很多著名的绘画、书法和诗词作品,并源渊流传。,明朝的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中国古代艺术课件,中国画,使用特制的笔墨纸砚绢素和矿物原料,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中国画使用特制的笔墨纸砚绢素和矿物原料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和篆刻艺术于一体,注重诗意,”画中有诗”,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和篆刻艺术于一体,注重诗意,”画中有诗”,山水画,讲究布局构图,采用散点透视法,(散点透视法不拘泥于一个观点,它是多视点的,在表现景物时,它可以将焦点透视表现的近大远小的景物,用多视点处理成平列的同等大小的景物。)追求意境,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追求使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山水画讲究布局构图,采用散点透视法,(散点透视法不拘泥于一个,北宋巨然层崖丛树图,清王晖秋山问到道图,北宋巨然层崖丛树图清王晖秋山问到道图,南宋。马远踏歌图,雪景寒林图北宋范宽,南宋。马远踏歌图雪景寒林图北宋范宽,展子虔 游春图局部,展子虔 游春图局部,王维雪溪图,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以此来表现景物的体和面。即便设色,也讲究自然清淡,追求含蓄、悠远、纯净的境界。画中的诗、诗中的画。整幅画平淡天 真、情感委婉、意味深长。,王维雪溪图,明代的著名画家,历来均推崇唐寅、仇英、沈周、文征明,世称“吴门四家”。“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唐寅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路。,唐寅:秋风纨扇图(上海博物馆藏),唐寅:山路松声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代的著名画家,历来均推崇唐寅、仇英、沈周、文征明,世称“吴,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千里江山图卷,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金声玉振,先秦时期以钟磐乐为代表的乐舞,汉唐时期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音乐,宋元明清以戏曲音乐为代表的近世俗乐,金声玉振先秦时期以钟磐乐为代表的乐舞汉唐时期以歌舞大曲为代表,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图说历史,傩戏,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 图说历史傩戏,戏曲,宋代,出现杂剧和南戏,宋代勾栏百戏说唱图,戏曲宋代,出现杂剧和南戏宋代勾栏百戏说唱图,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1.兴盛原因,1,),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2,),知识分子地位低下,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1)“元曲四大家”(关.白.马.郑),2),王实甫西厢记,3、流行区域和特点,1)北方地区,2)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音乐等多种表演形式相结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金末元初,文坛在唐代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性体裁的浸润和启示下,找到了适合于表演故事的载体,并与舞蹈、说唱、伎艺、科诨等表演要素结为一体,发展成戏剧,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脱颖而出。由于宋金对峙,南北阻隔,便出现了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主要剧作家具有高度的文化水平,像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人,既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又擅长诗词写作,为文坛揭开了新的一页。,金末元初,文坛在唐代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性体裁的浸润和启示,元杂剧:王实甫西厢记,元杂剧:王实甫西厢记,明代传奇剧,桃花扇,明代传奇剧桃花扇,京剧,产生背景,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四方艺人聚集,满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它的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与其他剧种交流渗透,并吸收了其他杂曲的特点。,京剧产生背景,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以高良亭为首的第一个徽班进入北京,叁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以后不少徽班陆续进京,后世把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进京称为着名的“四大徽班进京”。徽班成长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它向京剧嬗变的过程。这一嬗变的完成,标志着徽汉合流和皮黄交融,形成以西皮、二黄两种腔调为主的板腔体、唱腔音乐体系,使唱、念、做、打表演体系逐步完善。清光绪二年(1876年),在申报上出现“京剧”二字,京剧之名,始为确立。,京剧被视为国粹,也是国戏,是中国最主要、影响最广泛的剧种,,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以高良亭为首的第一个徽班进入北,西皮起于湖北,由西北梆子腔演变而来,“梆子腔变成襄阳腔,由襄阳腔再加以变化,就成了西皮”。二簧的演变则复杂得多,它是多种声腔融合的产物。明代中叶以后,受弋阳腔、昆山腔的影响,皖南产生了徽州腔、青阳腔(池州腔)、太平腔、四平腔等。四平腔后来逐渐形成吹腔。西秦腔等乱弹也流入安徽,受当地声腔影响,形成拨子,为安徽主要唱腔之一。吹腔与拨子融合,就是二簧调。大约在乾、嘉年间,二簧流传到湖北,与西皮结合,形成皮簧腔。在湖北,西皮起于湖北,由西北梆子腔演变而来,“梆子腔变成襄阳腔,由襄,叫楚调,在安徽叫徽调。乾隆年间四大徽班入京,所唱主要为二簧,也兼唱西皮、昆曲。道光初年,楚调演员王洪贵、李六等搭徽班在北京演出,二簧、西皮再度合流,同时吸收昆、京、秦诸腔的优点,采用北京语言,适应北京风俗,形成了京剧。此后又经过无数艺人的不断努力和发展,京剧逐渐流行到各地,成为影响全国最大的剧种。,叫楚调,在安徽叫徽调。乾隆年间四大徽班入京,所唱主要为二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