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章 心理健康的概述,第一节 健康与心理健康,一、关注校园心理健康问题,2004年2月,云南大学马加爵残忍杀死四名同学,震惊全国;,2006,年,5,月,16,日上午,9,时,30,分左右,北京理工大学一名大二学生从该校招待所,5,楼坠楼身亡。目前该男生坠楼原因学校未做答复。,2006,年,5,月,16,日上午,9,时,人民大学一名女研究生从该校西区研究生宿舍楼跳下身亡,目前死者坠楼原因还在调查。,据知情者称,死者早晨,7,时就已经站在楼顶,其间一直徘徊不定。上午,9,时,这名女子就从楼顶纵身跃下,当时砸在了宿舍楼下的车棚上,随之被弹到地上。随后到达的急救人员确定女子已经死亡。,这些事件告诉我们什么?,大学生这个群体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之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人生理想的前提;,(,2,)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健康人格的基础;,(,3,)个体健康成长的需要,学好科学文化的前提;,(,4,)适应大学生活的需要;,(,5,)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思考:,你自己是否有过心理困惑呢?,你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吗?,心理健康的含义是什么呢?心理健康的判定标准是什么呢?,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概念,(一)心理,1.,心理是一种反映。,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3.,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容和源泉。(“狼孩”),4.,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的划分,(,1,)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2,)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二)健康,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等方面。(,WHO,提出),(三)亚健康,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四)心理素质,个体生理条件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将外在刺激内化为稳定的并与自身的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思考: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区别与联系?,(五)心理健康,广义: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四、大学生心理健康判定标准,(一),智力正常。,这是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二)情绪健康。,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三)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四),人格完整。,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五)自我评价正确,接纳自我。,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卑,面对挫折与困境,能够自我悦纳,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六),人际关系和谐。,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七)社会适应正常。,个体应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既要进行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对应环境中的各种困难,还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革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八),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应具有与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五、,正确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心理健康不等于所有心理和行为都是健康的,也不意味着不发生任何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心理不健康也不等于所有心理和行为都是不健康的。,(二)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一种连续状态。,黑(不健康)灰 白(健康),大多数,(三)心理健康的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四)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五)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内容以及形式,(一)目的,宏观上,培养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微观上,促进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二)内容,(三)形式,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特征及常见心理问题,一、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一)心理发展阶段,1.,心理适应阶段(大一),2.,心理成长阶段(大二),3.,心理成熟阶段(大三),(二)心理发展的特点,1.,思维发展的特点,形成抽象逻辑思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创造性思维逐渐发展,2.,情绪发展的特点,外向、活泼、充满激情,丰富性与复杂性,波动性与两极性,情绪的冲动性与爆发性,阶段性和层次性,外显性与内隐性,3.,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丰富而复杂,能较好的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4.,意志的发展特点,学习目的和动机明确,有理想,有毅力,5.,学习的特点,学习主体的变化,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专业性,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素质的培养并重,大学生学习的研究探索与创新性,6.,人际交往的特点,交往的范围扩大。,交往频率提高。,交往手段多元化,从交往方式看,以寝室为中心,社会工作和网络社交占主导。,从交往目的看,情感型交往与功利型交往并重。,7.,性心理发展的特点,(,1,)性意识发展的阶段,异性疏远期(,1213,岁),异性接近期,恋爱期,(,2,)特点:,关注性生理发展,渴求性知识,异性思慕,性发育的冲突,(三)大学生的心理冲突,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冲突,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冲突,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冲突,性成熟与性心理的冲突,情绪冲突等,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一)学业问题,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动机功利化,(,二,),人际关系问题,人际交往不适,自卑心理,社交恐惧,猜疑心理,心灵闭锁,小路,(,化名,),出生在军人家庭,父母工作非常忙,很少有时间与小路沟通,父母尽可能为他的学习提供方便条件。他在奶奶身边长大,奶奶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小路也懂事,学习很好,从不给大人找麻烦,只是独立生活的能力很差。,考上北航一个月后,他感觉住校不舒服,主要是不习惯住集体宿舍,也不知道怎样与同学交往。于是家里为他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可问题并没有就此解决,要到学校上课,就得与同学交流合作,这恰恰是小路的症结所在。后来发展到一坐上回学校的汽车,他就心跳加速,到了学校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最后不得不休学。,(三)情绪问题,抑郁,焦虑,自我焦虑 考试焦虑,情绪失衡,(四)情感问题,爱情的困扰,一是情感的迷茫。二是不正确的恋爱观,友情困扰,在处理个人情感问题上,看不清友谊与爱情,不能很好地把握男女同学交往的尺度。希望珍惜友谊又不经意的使友谊失之交臂。,亲情困扰,家书、电话越来越少,“与孩子之间的联系仅是经济上的?”,(五)性问题,性指向障碍,1.,恋物癖仅见于男性,他们收集女性的内衣、头巾、发卡等,经常采取偷窃、藏匿手段,通过穿戴、触摸、嗅闻这些物品获得性满足。,2.,恋童癖多见有人格障碍、性功能障碍或酒精中毒的中老年男性,他们一般以职业身份、邻里关系或以物质引诱等手段接近儿童,获得其好感,以窥视或玩弄儿童生殖器来达到性满足。,3.,同性恋:在正常生活条件下对同性成员持续表现性爱倾向,包格思想、感情和性爱行为,对异性缺乏或减弱性爱倾向,也可有正常的性行为。,性偏好障碍,1.,窥阴癖多见于男性,通过偷看他人的性活动或裸体异性来达到性兴奋。,2.,露阴癖多见于青年男性,周期性或间歇性在异性面前及大庭广众下突然暴露自己的生殖器,当看到他人惊惶失措或耻笑辱骂的反应时,反而产生性快感。,3.,异装癖多见于男性,他们从童年或青春期开始反复穿戴异性服饰,以此引起性兴奋。多数患者有正常的异性爱并结婚,但对异性服饰仍不能割舍。,性身份障碍,临床最常见的是易性癖,又称性别改变症。患者有男有女,其共同特征是从心理上否定自己的性别,不接纳自己的生殖器官及第二性征。,穿着打扮、情感行为、社会交往、工作选择等与自身相反的性别去模仿,有些不顾舆论压力和家人阻拦,坚决要求做变性手术,如不能达到目的,有的就采取自残、自杀的过激手段。,(六)职业心理问题,职业需求模糊,职业期望过高,职业起点偏长,职业准备不足,(七)其他心理问题,第三节 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一、心理素质培养是高等教育目标的要求,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发展,有利于智力功能的发挥与提高,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促进身体健康,二、大学生健康心理培养方法,(一)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二)预防与消除亚健康状态,(三)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四)主动接受心理辅导与咨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