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质量管理教材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4210808 上传时间:2024-10-03 格式:PPTX 页数:180 大小:2.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80页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80页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第9章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第 9 章,建筑企业质量管理,1,第9章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知识目标】,了解建筑企业管理的概念,全面质量管理的程序和步骤,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熟悉常见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内容,全面质量的统计分析方法。,掌握建筑产品质量和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特点,建筑工程 质量检查和评定的方法,排列图、因果分析图、直方图和控制图的 应用。,2,【能力目标】,能解释建筑企业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能应用质量检查方法进行现场的检查。,熟练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质量分析。,第9章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3,第一节 质量管理概述,第二节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检查和评定,第三节 建筑工程质量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第四节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第9章 建筑企业质量管理,4,第一节 质量管理概述,第9章,建筑企业质量管理,5,质量的各种定义,初中:,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 。,高中:,质量,是描述物体的惯性的物理量。,一、质量和质量管理,6,中华在线词典:,质量,:zh ling,事物、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商品质量教学质量建筑质量。,量度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也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量之一。单位是千克。,7,中华在线词典:,产品质量,:,ch,n pn zh ling,产品符合规定用途所具有的特性。不同的产品,其质量要求和检别标志不同。一般有:,(1)性能,,指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能或技术性能,如药品的含量、机床的功能、纺织纤维的拉力等;,(2)耐用程度或有效期,,如灯泡的寿命、胶卷的使用期限等;,(3)可靠性,,指产品使用时安全可靠;,(4)外观,,指产品的光洁度、色泽、造型等。,8,中华在线词典:,环境质量,:,hun jng zh ling,环境状态的品质。包括环境综合质量和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如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城市环境质量等。其优劣是根据人类的某种要求而定的,如人体健康对空气的要求,空气清新处,环境质量优;大气污染严重处,环境质量差。常用来表示环境遭受污染的程度。,9,朱兰的定义,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博士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用户对产品的基本要求就是适用,适用性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质量的内涵。,这一定义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即,使用要求,和,满足程度,。人们使用产品,总对产品质量提出一定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往往受到使用时间、使用地点、使用对象、社会环境和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变化,会使人们对同一产品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因此,质量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它随着时间、地点、使用对象的不同而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和丰富。,10,ISO8402“质量术语”定义,质量: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1)在合同环境中,需要是规定的,而在其他环境中,隐含需要则应加以识别和确定。,(2)在许多情况下,需要会随时间而改变,这就要求定期修改规范。,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11,从定义可以看出,质量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客观事物具有某种能力的属性,由于客观事物具备了某种能力,才可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需要由两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产品或服务必须满足规定或潜在的需要,这种“需要”可以是技术规范中规定的要求,也可能是在技术规范中未注明,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需要。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和相对的,“需要”随时间、地点、使用对象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这里的“需要”实质上就是,产品或服务的“适用性”,;,12,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的前提下质量是产品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因为,需要应加以表征,必须转化成有指标的特征和特性,这些特征和特性通常是可以衡量的:全部符合特征和特性要求的产品,就是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因此,“质量”定义的第二个层次实质上就是,产品的符合性,。,另外质量的定义中所说“实体”是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使活动、过程、产品、组织、体系、人以及它们组合。,13,从以上分析可知,企业只要生产出用户适用的产品,才能占领市场。而就企业内部来讲,企业又必须要生产符合质量特征和特性指标的产品。所以,,企业,除了要研究质量的“适用性”之外,还要研究“符合性”质量。,14,ISO9000:2000 “质量”定义,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也可以看作是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质量就是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上述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质量是相对于,ISO8402,的术语,更能直接地表述质量的属性,由于它对质量的载体不做界定,说明质量是可以存在于不同领域或任何事物中。对质量管理体系来说,质量的载体不仅针对产品,即过程的结果(如硬件、流程材料、软件和服务)。也针对过程和体系或者它们的组合。也就是说,所谓“质量”,既可以是零部件、计算机软件或服务等产品的质量,也可以是某项活动的工作质量或某个过程的工作质量,还可以是指企业的信誉、体系的有效性。,15,(2)定义中特性是指事物所特有的性质,固有特性是事物本来就有的,它是通过产品、过程或体系设计和开发及其后之实现过程形成的属性。例如:物质特性(如机械、电气、化学或生物特性)、官感特性(如用嗅觉、触觉、味觉、视觉等感觉控测的特性)、行为特性(如礼貌、诚实、正直)、时间特性(如准时性、可靠性、可用性)、人体工效特性(如语言或生理特性、人身安全特性)、功能特性(如飞机最高速度)等。这些固有特性的要求大多是可测量的。被赋予的特性(如某一产品的价格),并非是产品、体系或过程的固有特性。,(3)满足要求就是应满足明示的(如明确规定的)、通常隐含的(如组织的惯例、一般习惯)或必须履行的(如法律法规、行业规则)的需要和期望。只有全面满足这些要求,才能评定为好的质量或优秀的质量。,16,(4)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产品、体系或过程的质量要求是动态的、发展的和相对的。它将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应定期对质量进行评审,按照变化的需要和期望,相应地改进产品、体系或过程的质量,确保持续地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5)“质量”一词可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等来修饰。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质量”的含义是广义的,除了产品质量之外,还包括工作质量。质量管理不仅要管好产品本身的质量,还要管好质量赖以产生和形成的工作质量,并以工作质量为重点。,17,一、质量和质量管理,(一)建筑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的概念,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之总和。所谓“实体”,可以是活动或过程(如施工单位履行施工合同的过程);也可以是活动或过程结果的有形产品(如厂房)或无形产品(如监理规划);也可以是某个组织、体系或人以及以上各项的组合。因此,质量的含义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质量是产品质量;广义质量则指一切质量,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及工作质量等。,18,建筑产品质量,又叫,工程质量,,是指建筑产品达到或能满足社会和人民需要及标准所具有的特性。通常从其性能、适用性、安全性、可信性、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美观和环境协调等方面来体现。,工作质量,是指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作优劣程度,或是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它涉及企业所有部门与人员,体现在企业的一切生产、技术、经营活动中。,质量管理,是指企业为了能够以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进行设计、生产、服务,以生产出让社会和个人满意的产品所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等一系列活动,其内涵包括质量体系、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其研究对象是质量职能和活动的客观规律。,19,(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任务,建筑产品由于自身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经济特点决定了工程质量本身具有以下特点:影响质量因素多、质量波动大、质量变异大、质量隐蔽性大、检验局限性大等。这一切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才能防患于未然,将质量事故消灭于萌芽之中。,另一方面,建筑产品是人类进行正常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和人民生活。,同时,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其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投资效果。对企业而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若工程质量不好,企业既无竞争力,也无良好的信誉,则必然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是实现我国经济腾飞的重要经济发展战略,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20,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和健全企业的质量体系,以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各项活动进行控制,并开展质量保证活动。,质量体系,是为保证产品或服务满足规定的要求或潜在的要求,由组织机构、职责、程序、活动、能力和资源等构成的有机整体。它是企业为实施质量方针,实现企业总的质量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它把从市场调研到售后服务和处置全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控制起来,形成一个既有明确任务、职责和权限,又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且能保证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的有机整体。它包含了,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21,(三)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质量管理随着生产的发展、技术和管理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到目前为止,它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质量检验管理阶段,(20世纪2040年代)。,此阶段的质量管理主要是靠检验部门和检验人员,应用技术检验方法,将大量成品中的废品剔除,事后检验把关,仅对结果进行管理。以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对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为主要特征。,属事后检验,。,22,第二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4060年代)。,此阶段采用数理统计理论和方法来控制质量,以达到减少不合格品率的目的。其特点是在质量检验的基础上取得数据,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质量问题和原因。是根据一定标准对工序抽样,达到质量满足产品标准要求的,预控管理,。,23,第三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此阶段进一步按照现代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以系统的观点看待产品质量,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心理行为科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理论和方法,对一切同产品质量有关的因素,进行系统管理,,力求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能够有效地确保产品质量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质量体系,。其特点如下:,全面质量的管理。,质量管理的对象扩展到广义质量。即包括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工序质量以及人的素质。,24,全过程的管理。,质量管理的范围扩展到规划、设计、施工、检验、工程回访等所有过程。,全员参与的管理。,通过质量责任制将质量方针的实现落实到全体职工,人人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努力。,全面实施多种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的综合性管理。,我国从1979年开始,在建筑施工企业中试行全面质量管理,通过多年的实践,全面质量管理已在建筑行业推广,在调动广大职工参加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25,二、全面质量管理,(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和基本观点,全面质量管理(简称TQC)是指企业,全员参加,,以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为对象,以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为手段,对质量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判断的质量管理。即把有关建筑企业的行政、生产、成本、技术管理和统计方法密切结合起来,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质量体系,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从而建成适用、经济、可靠、安全的工程。,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的含义是广义的,其产品质量、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三者联系密切。以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以提高工序质量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而工作质量靠人的素质来保证,因此,提高产品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是提高人的素质。,26,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如下:,用户第一。,坚持“用户利益第一”、“为用户服务”、“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用户”的观点。,全面管理。,针对全过程、全企业、全员进行组织管理,要突出人的积极因素。,预防为主。,应用科学手段,对各工序进行质量控制,掌握工程质量动态,发现异常变化立即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重视过程控制。,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让数据说话。,进行定量科学分析,实现管理定量化。,工作原则。,预防、经济、协作和按PDCA循环组织活动。,27,(二)全面质量管理的程序和步骤,全面质量管理要按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其程序分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28,1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计划阶段(,P,lan),。,通过计划,确定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以及实现方针、目标的措施和行动计划。,第二阶段:实施阶段(,D,o)。,按计划具体组织实施。,第三阶段:检查阶段(,C,heck)。,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定。,第四阶段:处理阶段(,A,ction)。,把检查后的各种结果加以处理,正确的予以肯定,制成标准,存在的问题转入下一循环去解决。,29,2八个步骤,第一步: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第二步:分析影响质量问题的因素。,第三步: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作为质量管理的重点对象。,第四步:制订改进质量的措施和行动计划,并预计目标(以上为P阶段)。,第五步:按既定计划进行实施(D阶段)。,第六步:根据计划的内容和要求,检查实施结果,肯定成绩,找出问题(C阶段)。,第七步: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制定标准制度以便推行。,第八步: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循环(A阶段)。,30,图9-1 PDCA循环工作法,确定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以及实现方针、目标的措施和行动计划,按计划具体组织实施,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定,把检查后的各种结果加以处理,正确的予以肯定,制成标准,存在的问题转入下一循环去解决,31,32,图9-2 PDCA循环图,33,(三)PDCA循环的特点,PDCA是由全面质量管理四个阶段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缩写而成的。它是指质量管理中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组成的工作循环。在处理阶段,将合理的、行之有效的质量提高 措施制定成标准,以备再次推行,而把存在的问题放到下一循环中。重复以上四个阶段加以解决,这就是PDCA循环工作法,如图9-1所示。,PDCA循环具有下列特点:,PDCA四个阶段是一个有机的、完整的循环整体。,大环套小环,环环相扣,同向转动,互相促进。如图9-2所示。,循环像转动的车轮一样,不断前进,每循环一次,就上升一个台阶。如图9-3所示。,循环得快慢或好坏,是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34,图9-3 循环上升图,35,第二节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检查和评定,第9章,建筑企业质量管理,36,一、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一)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内容,质量控制就是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其目的是在质量形成过程中,监视各个过程和工序,并排除质量环各阶段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质量控制是质量体系中最关键的环节。,质量环是从识别需要直到评定这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为止的各个阶段中,影响产品或服务质量相互作用活动的理论模式。质量环如图9-4所示。,质量环体现了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因此,质量控制就是针对质量环各个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及现场人、机、料、法等因素的控制。,37,图9-4 质量环,38,1市场调研的质量保证,通过市场调研,可确定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提出产品设想报告;了解产品使用中用户的意见,便于设计、制造和管理。,2工程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勘察、设计文件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和关键。设计过程的质量包括勘察质量、图纸质量、计算质量和构造处理质量等。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由设计单位负责,施工企业在图纸会审等工作中,应发挥一定作用。,39,3投标签订合同的质量控制,在选择投标工程时,要保证施工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能满足工程的质量要求。中标后,甲乙双方要在合同中明确工程质量等级、质量要求及奖惩条件等。,4编好质量计划,质量计划分为质量发展计划、质量攻关计划、保证质量技术组织措施计划等,每种计划都要有达到的目标及指标,具体实施措施落实到有关部门或个人。,40,5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依据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施工组织设计的质量、技术交底的质量、现场施工准备工作的质量、物资供应准备工作的质量及后勤准备工作的质量等,还应开展质量管理的宣传教育,成立QC小组。,6材料采购的质量控制,企业采购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施工机具等,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企业应对外购物资编制采购质量计划并进行控制,同时与各供应厂建立质量的信息反馈系统,以便不断改进质量,迅速解决质量事端。采购质量计划中要选择合格供应厂,签订质量保证协议,规定验证方法等。,41,7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任务是严格执行质量控制计划,保证各工序处于受控状态,有效地控制生产节拍,按照规范和图纸要求完成施工任务。,(1)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施工前要确保原材料、半成品等符合质量标准;施工过程中应搞好物资的合理堆放、搬运、保管和发放工作,以保持其品质及适用性。,(2)施工机具、设备的质量控制,所有施工机具、设备,使用前应验证其准确度和精密度;注意设备的合理存放和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和再校准;应制订设备的预保养计划和质量管理责任制等。,(3)现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现场施工过程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阶段,应充分重视。要加强施工工艺管理,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施工;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工序控制;做好施工过程中的中间检查、技术复核和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验收;通过综合统计和分析来掌握工程质量动态;及时处理工程质量事故等。,42,8检验和试验的质量控制,要保证原材料、工序及产品等的质量检测准确无误,则必须对测试设备和试验方法进行控制,其内容包括:保持技术规范和测试仪器的正确性,使用前应校准,使用中定期对测试仪器进行调整、修理和再校准,有关检测周期、校准状态及搬运、储存、调整、修理、安装和使用等方面均应有书面程序,有检测的国家标准。,9成品保护的质量控制,建筑工程是分项、分部完成的,对完成的每个分项、分部工程必须加强保护,避免后继分项工程的施工对已完工的分项工程产生破坏、污染,影响整体工程质量。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采取对已完工分项工程影响小的施工方案和组织方案。,43,10竣工验收的质量控制,在工程交工前施工企业应对整个工程进行全面自检和评定,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处理,在竣工验收前准备好竣工验收的全部技术资料。正式验收时,必须严格按质量验收标准和工程验收规范对工程进行检验,绝不放过任何质量隐患。,11使用过程的质量控制,工程交付使用后,在一定时间内,应及时回访,向用户征求对工程质量的意见,了解实际使用效果,从中发现工程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若属施工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应进行无偿保修。针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进一步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工程质量的措施。,44,(二),工程质量事故,凡工程质量与规定的,质量标准,或,设计要求,不相符合,并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都叫工程质量事故。它包括由于设计错误、材料设备不合格、施工方法错误、偷工减料等原因造成的各种质量事故。,工程质量事故一般分为以下几种。,1一般质量事故,即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事故。,45,2重大质量事故,分为四个等级:,直接经济损失在300万元以上的为一级重大质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的,为二级重大质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3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为三级重大质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的,为四级重大质量事故。,46,3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以下的列为工程质量问题,由企业自行处理;,一般质量事故按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理;,重大质量事故按以下程序处理:,a事故发生单位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将事故的简要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事故发生所在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监察、劳动部门(如有人员伤亡)报告。,47,b在24h内写出书面报告。,书面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企业名称;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事故报告单位。,c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和事故发生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保护事故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d事故发生单位应根据上级派出的调查组和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或建设监理单位决定的质量事故处理方案,尽快处理完工程质量事故并写出质量处理报告。,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必须高度重视,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对直接责任者要根据情节,给予纪律处分或按一定比例赔偿经济损失直至追究法律责任。,48,二、建筑工程质量检查,质量检验是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计量,并将这些特性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符合性的活动。,(一)建筑工程质量检验的工作步骤,1明确质量要求,依据检验标准规定,明确要检验哪些项目的质量指标,抽检程序及合格品、优良品的标准。,2测试,规定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测试工程,以得到正确的质量特性值和结果。,3比较,将测试数据同规定的质量要求比较。,49,4评定,根据比较结果判定分项、分部或单位工程是合格品或不合格品。,5处理,分项工程质量评定为不合格品的,应返工重做,返工后可重新评定质量等级。,被评定为不合格品后,经加固补强或经法定检测单位鉴定达到设计要求的,其质量只能评为“合格”。,被评为不合格品后,经法定检测单位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没计单位和建设单位认为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的,可不加固补强,或经加固补强改变了原设计结构尺寸或造成永久性缺陷的,其质量可评为“合格”,所在分部工程不能评为“优良”。,50,(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的方法,全面进行建筑工程的质量检验,特别是对使用功能的检查,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作,需要采用多种先进检测设备和科学方法才能实现。目前施工企业采用的检测方法分为两大类:,感官检验,、,物理与化学检验,。,51,1感官检验,依靠人的感觉器官来进行有关质量特性或特征的评定判断活动。其方法有以下几种。,(1),看,外观目测,对照有关质量标准进行观察,这是检查工作最常用的手段。主要适用于墙面洁净、干粘面的密实和均匀、内墙抹灰大面及口角平直、地面光洁密实等项目的评定及其他项目的辅助评定。,(2),摸,手感检查。主要适用于装饰工程某些项目(如平整度、光滑度、黏结度及墙地面掉粉起砂等)的评定。,(3),敲,用工具进行音质检查。主要对地面工程、混凝土工程、装饰工程(如水刷石、干粘石、面砖、锦砖、石材镶贴、玻璃等)进行敲击检查,,判断有无空鼓或压条不实等问题,。,(4),照,用镜子反射和灯光照明检查。适用于人眼无法直接观察或光线较暗部位的检查。,52,2物理与化学检验,主要依靠水平仪、经纬仪、尺、塞尺等仪器、量具、检测设备、装置,用物理或化学分析的方法,对受检物进行检验。现场最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吊,测量垂直度。用托线板和线锤吊线,或用线锤吊线和经纬仪或用激光仪测定垂直度。,(2),靠,测量平整度。用靠尺在测量面上任意角度进行。,(3),量,用尺、卡尺、塞尺、百格网等来量长度、高度、厚度、宽度、直径、缝隙及砂浆饱满度等。另外还有测容量、测温度等项目。,(4),套,以方尺套方,辅之塞尺检查阳角是否方正。,随着科技的进步,检测方法将不断改进和发展。,53,三、建筑工程质量评定,(一)保证项目、基本项目、允许偏差项目,1保证项目,是指关系到结构式构造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关键项目。保证项目的条文是必须达到的要求,是保证工程安全或使用功能的重要检验项目。,54,在保证项目中,必须满足要求的技术指标和条件包括以下内容。,重要材料的材质、技术性能等的试验数据及出厂证明。,重要的构件、配件、成品和半成品的检验报告和出厂证明。,重要项目的位置、尺寸校验,其数据和项目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重要项目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的检验数据和试验报告。,决定质量的关键项目的施工方法和工艺要求的合理性及效果检验。,工程进行中和完毕后必须进行的检验测试数据等。,55,2基本项目,它是保证工程安全或使用性能的基本要求。基本项目允许有一定偏差和缺陷,是评定分项工程质量等级的条件之一。,基本项目中包括的内容如下。,允许有一定偏差项目,但又不宜放人允许偏差项目的,放入基本项目,用数据规定出“优良”和“合格”的标准。,对不能确定偏差值而又不允许出现的一定缺陷的项目,则以缺陷的数量来区分。,用程度或不同部位来区分的项目,也是无法定量的项目。,56,3允许偏差项目,是指规定有允许偏差范围的项目。检验时允许有少量检查点的测量值略超过允许偏差的范围,并以其所占比例作为区分分项工程合格和优良等级的条件之一。,允许偏差项目的内容如下。,有正、负要求的数值。,偏差值直接注明数字,不标注符号。,要求大于或小于某一数值。,要求在一定范围内的数字。,采用相对比例值确定偏差值。,57,(二)质量评定的依据,建筑安装工程质量评定的主要依据如下。,国家现行的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有关技术规定。,国家现行的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上级颁发的技术规程、工艺标准等。,设计图纸、施工说明书、设计变更记录等技术文件。,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试验资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建筑物沉陷观测记录等技术资料。,特殊建筑材料的技术规定和专业技术规定。,58,(三)工程质量评定标准,为便于工程质量评定,需将项目划分为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等。其工程质量的等级均分为“,合格,”和“,优良,”两级。,59,1分项工程的质量等级标准,满足下列标准的分项工程可评为合格。,保证项目必须全部符合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基本项目抽检处(件)应符合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合格规定。,允许偏差项目,建筑工程70(设备工程80)及以上的实测值在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允许偏差范围内。,在合格的基础上,基本项目的优良数量占检验数的50及以上,抽检点数中,有90及以上的实测值在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允许偏差范围内,可评定为优良。,60,2分部工程的质量等级标准,合格:,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全部合格。,优良:,在合格的基础上,50及以上的分项工程为优良,主要分项工程必须达到优良。,3单位工程的质量等级标准,合格:,所含分部工程质量全部合格;质量保证资料齐全;观感质量评定得分率在70及以上。,优良:,在合格的基础上,50及以上的分部工程优良;主要分部工程必须优良;质量保证资料齐全;观感质量评定得分率不小于85。,61,第三节 建筑工程质量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第9章,建筑企业质量管理,62,第三节 工程质量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排列图,因果分析图,直方图,散布图,分层法,调查表,控制图,静态方法,动态方法,63,QC新旧七种工具,新旧七种工具都是由日本人总结出来的。日本人在提出旧七种工具推行并获得成功之后,1979年又提出新七种工具。,之所以称之为“七种工具”,是因为日本古代武士在出阵作战时,经常携带有七种武器,所谓七种工具就是沿用了七种武器,。,QC新七大手法指的是:关系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网络图法。,64,一、排列图法,(一)排列图法简述,排列图法是利用排列图,寻找影响质量主次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排列图又叫帕累托图或主次因素分析图,它是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连起来的直方形和一条折线组成的,如图9-5所示。左侧的纵坐标表示频数,右侧的纵坐标表示累计频率,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或项目,按影响程度大小从左至右排列,直方形的高度表示某个因素的影响大小。实际应用中,通常按累计频率划分为(0%80)、(8090)、(90100)三部分,与其对应的影响因素分别为A、B、C三类。A类为主要因素,B类为次要因素,C类为一般因素。,65,图9-5 排列图,66,67,(二)排列图的作法,下面结合实例加以说明。,【例9-l】 某工地现浇混凝土,其构件尺寸质量检查结果是:在全部检查的8个项目中不合格点(超偏差限值)有150个,为改进并保证质量,应对这些不合格点进行分析,以便找出混凝土构件尺寸质量的薄弱环节。,解:,第一步:收集整理数据。,68,第一步:收集整理数据。,首先收集混凝土构件尺寸各项目不合格点的数据资料(见表9-1),统计各项目不合格点出现的次数及频数,然后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将不合格点较少的轴线位置、预埋设施中心位置、预留孔洞中心位置三项合并为“其他”项。按不合格点的频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各检查项目,“其他”项排在最后。以全部不合格点数为总数,计算各项的频数和累计频率,结果见表9-2。,69,表9-l 不合格点统计,序号,检查,项目,不合格,点数,序号,检查,项目,不合格,点数,1,2,3,4,轴线位置,垂直度,标高,截面尺寸,1,8,4,45,5,6,7,8,电梯井,表面平整度,预埋设施中心位置,预留孔洞中心位置,15,75,1,1,70,表9-2 不合格点项目频数和累计频率统计,序号,项目,频数,频率,累计频率,1,2,3,4,5,6,表面平蹩度,截面尺寸,电梯井,垂直度,标高,其他,75,45,15,8,4,3,50.0,30.0,10.0,5.3,2.7,2.0,50.0,80.0,90.0,95.3,98.0,100.0,合计,150,100,71,第二步:绘制排列图。,画横坐标。将横坐标按项目数等分,并按项目频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从左至右排列,本例题中横坐标分为六等份。,画纵坐标。左侧的纵坐标表示项目不合格点数即频数,右侧纵坐标表示累计频率。要求总频数对应累计频率100,本例题中150应与100在一条水平线上。,画频数直方形。以频数为高画出各项目的直方形。,画累计频率折线,从横坐标左端点开始,依次连接各项目直方形右边线及所对应的累计频率值的交点。,记录必要的事项。如标题、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时间等。,图9-6所示为本例题混凝土结构尺寸不合格点排列图。,72,图9-6 混凝土结构尺寸 不合格点排列图,73,(三)排列图的观察与分析,观察直方形,大致可看出各项目的影响程度。排列图中的每个直方形都表示一个质量问题或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与各直方形的高度成正比。,利用ABC分类法,确定主次因素。将累计频率折线按(080)、(8090)、(90%100%)分为三部分,各折线下面所对应的影响因素分别为A、B、C三类因素,本例题中A类即主要因素是表面平整度(2m长度)、截面尺寸(梁、柱、墙板、其他构件),B类即次要因素是电梯井,C类即一般因素有垂直度、标高和其他项目。综合上述分析结果,下一步应重点解决A类等的质量问题。,74,(四)排列图的应用,排列图可形象、直观地反映主次因素。其主要应用如下。,按不合格点的内容分类,可以分析出造成质量问题的薄弱环节。,按生产作业分类,可以找出生产不合格品最多的关键过程。,按生产班组或单位分类,可以分析比较各单位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将采取提高质量措施前后的排列图进行对比,可以分析得出措施是否有效。,此外还可以用于成本费用分析、安全问题分析等。,75,二、因果分析图法,因果分析图法是用因果分析图来整理分析质量问题(结果)与其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因果分析图也称,特性要因图,,又因其形状常被称为,树枝图,或,鱼刺图,。,因果分析图的基本形式如图9-7所示。,从图9-7可见,因果分析图由,质量特性(质量结果,)、要因、枝干、主干等组成。,因果分析图的绘制步骤与图中箭头方向恰恰相反,是从结果开始将原因逐层分解的。具体绘制步骤如下。,76,图9-7 因果分析图的基本形式,77,明确质量问题结果。画出质量特性的主干线。,确定影响质量特性大的方面的原因。一般来说,影响质量因素有五大因素,即人、机械、材料、工艺、环境。另外还可以按产品生产工序进行分析。,将每种大原因进一步分解为中原因、小原因等,直至分解的原因可以采取具体措施加以解决为止。,检查图中所列原因是否齐全,可以对初步分析结果广泛征求意见,并作必要的修改和补充。,78,选择出影响较大的因素作出标记。例如,混凝土强度不够的原因分析图,。从人、材料、机械、工艺、环境这几个方面把主要影响因素列出来,可以从这些方面采取措施,提高质量,如图9-8所示。,现场管理五大要素 :,(4M1E),指,M,an(人),,M,achine(机器),,M,aterial(物、料),,M,ethod(方法),简称人、机、物、方法(工艺),工作中要充分考虑人、机、物、法四个方面因素,此外还要包含1E:,E,nvironments(环境),合称,4M1E法,。,79,图9-8 混凝土强度不足原因分析图,80,因果分析图表现形式简单明了,但分析问题、绘制成图是比较复杂而不容易的事。,首先要求绘制者熟悉施工专业技术与工艺,调查、了解施工现场实际条件和操作者的具体情况。其次,绘制因果分析图不是最终目的。根据图中所反映的原因,制订改进措施和对策,限期解决问题,保证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这才是目的。具体实施时应编制一个对策计划表(见表9-3)。,81,项目,序号,产生问题,原因,采取的对策,执行人,完成,时间,人,1,分工不明确,根据个人特长,确定每项作业的负责人及各项操作人员的职责,挂牌示出,2,基础知识差,组织学习操作规程,搞好技术交底,工艺,3,配合比不当,根据数理统计结果,按施工实际水平进行配合比计算,进行实验,4,水灰比不准,制作试块,振捣时每半天测砂石含水率一次,捣制时控制坍落度在5cm以下,5,计量不准,校正磅秤,表9-3 对策计划表,82,表9-3 对策计划表,材料,6,水泥重量不足,进行水泥重量统计,7,原材料不合格,对砂石水泥进行各项指标试验,8,砂石含泥量大,冲洗,机械,9,振捣器常坏,使用前检修一次,施工时配备电工,备用振捣器,10,搅拌机失修,使用前检修一次,施工时配备检修工人,环境,11,场地乱,认真清理,搞好平面布置,现场,实行分片制,12,气温低,准备草包,养护落实到人,83,一种逐步深入研究和讨论质量问题的图示方法。,应用此方法时可召开会议,由组织者、管理者和操作者共同参加,根据质量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去一步一步地寻找产生的原因,然后再制定相应对策予以改进。,84,85,三、频数分布直方图法,频数分布直方图法简称直方图法。它是将搜集到的质量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用以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根据直方图可以掌握产品质量的波动情况,了解质量特征的分布规律,以便对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判断。,86,直方图的作图步骤,收集数据,一般数据的数量用N表示。,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计算极差,即全部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R = X,max,X,min,确定组数 K。,计算组距 h : h = R / K,87,直方图的作图步骤,确定分组组界,首先计算第一组的上、下界限值:,第一组下界值=X,min,h/2,第一组上界值=X,min,+ h/2,然后计算其余各组的上下界限值。,第一组的上界限值就是第二组的下界限值,第二组的下界限值加上组距h就是第二组的上界限值,其余类推。,88,直方图的作图步骤,整理数据,做出频数表,用f,I,表示每组的频数。,画直方图,直方图是一张坐标图,横坐标取分组的组界值,纵坐标取各组的频数。,找出纵横坐标上点的分布情况,用直线连起来即成直方图。,89,90,1直方图的绘制,【例9-2】某建筑施工工地浇筑C30混凝土,为对其抗压强度进行质量分析,搜集了50份抗压强度实验报告单,经整理如表9-4所列。,表9-4 数据整理(单位:Nmm。),序号,抗压强度数据,1,2,3,4,5,6,7,8,9,10,398,372,358,399,392,423,359,462,364,444,377,380,352,343,354,375,424,376,383,420,338,331,318,332,344,355,4l8,383,434,379,315,390,371,404,381,393,363,397,382,384,361,360,340,412,403,373,362,380,380,395,91,根据表9-4中的数据绘制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9-9,图9-9 混凝土强度分布直方图,92,2,直方图的观察分析,观察直方图的形状,判断质量分布状态。,作完直方图后,首先要认真观察直方图的整体形状。看其是否属于正常型直方图。正常型直方图应是中间高、两侧低、左右接近对称的图形,如图9-10(a)所示。,93,图9-10 常见的直方图类型,出现非正常型直方图时,表明生产过程或搜集数据作图有问题。这就要求进一步分析判断,找出原因,从而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凡属非正常型直方图,其图形分布有各种不同缺陷,归纳起来一般有五种类型,如图9-10(b)图9-10(f)所示。,94,a折齿型见图9-10(b)是由于分组不当或者组距确定不当出现的分布状态。,b左(或右)缓坡型见图9-10(c) 主要是由于操作中对上限(或下限)控制太严造成的。,95,c孤岛型见图9-10(d) 是原材料发生变化,或者临时他人顶班作业造成的;,d双峰型见图9-10(e) 是由于用两种不同工艺或两台设备或两组工人进行生产,然后把两方面数据混在一起整理产生的。,e绝壁型见图9-10(f) 是由于数据收集不正常,可能有意识地丢掉下限以下的数据,或是在检测过程中存在某种人为因素所造成的。,96,将直方图与质量标准比较,判断实际工序生产能力。,作出直方图后,除了观察直方图形,分析质量分布状态外,再将正常型直方图与质量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实际生产(加工)工序能力。正常型直方图与质量标准相比较,一般有如图9-11所示的六种情况。图9-11中,T表示质量标准要求界限;B表示实际质量特性分布范围。,97,a如图9-11(a)所示,B在T中间,质量分布中心,与质量标准中心M重合,实际数据分布与质量标准相比较两边还有一定余地。这样的工序质量是很理想的,说明生产工序处于正常的稳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出来的产品可认为全都是合格品。,(a),98,b如图9-11(b)所示,B虽然落在T内,但质量分布中心 与T的中心M不重合,偏向一边。这样如果工序状态一旦发生变化,就可能超出质量标准下限而出现不合格品。出现这样情况时应迅速采取措施,使直方图移到中间来。,(b),99,c如图9-11(c)所示,B在T的中间,且B的范围接近T的范围,没有余地,生产过程一旦发生小的变化,产品的质量特性值就可能超出质量标准。出现这种情况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以缩小质量分布范围。,(c),100,d如图9-11(d)所示,B在T 的中间,但两边余地太大,说明加工过于精细,不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原材料、设备、工艺、操作等控制要求适当放宽些,有目的地使B扩大,从而有利于降低成本。,(d),101,e如图9-11(e)所示,质量分布范围B已超出了标准下限之外,说明已出现不合格品。此时必须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使质量分布位于标准之内。,(e),102,f如图9-11(f)所示,质量分布范围完全超出了质量标准上、下界限,散差太大,产生许多废品,说明工序能力不足,应提高工序能力,使质量分布范围B缩小。,(f),103,104,四、控制图法,控制图又称管理图。它是在直角坐标系内划有控制界限,描述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波动状态的图形。利用控制图区分质量波动原因,判断生产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方法称为控制图法。,(一)控制图的基本形式及其作用,1控制图的基本形式,控制图的基本形式如图9-12所示。横坐标为样本(子样)序号或抽样时间,纵坐标为被控制对象,即被控制的质量特性值。,105,控制图上一般有三条线:最上面的一条虚线称为上控制界限,用符号UCL。表示;最下面的一条虚线称为下控制界限,用符号LCL表示;中间的一条实线称为中心线,用符号CL。表示。中心线标志着质量特性值分布的中心位置,上、下控制界限标志着质量特性值允许波动范围。,图9-12 控制图基本形式,106,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抽样取得数据,把样本统计量描在图上来分析判断工序状态。如果点子随机地落在上、下控制界限内,则表明生产过程正常,工序处于稳定状态,不会产生不合格品,如果点子超出控制界限,或点子排列有缺陷,则表明生产条件发生了异常变化,工序处于失控状态。,107,2控制图的作用,控制图是用样本数据来分析判断工序(总体)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有效工具。它的主要作用有两个。,(1)工序分析,即分析生产过程是否稳定。为此,应随机连续收集数据,绘制控制图,观察数据点分布情况并判断工序状态。,(2)工序控制,即控制工序质量状态。为此,要定时抽样取得数据,将其变为点子描在图上,发现并及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失调现象,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108,前述排列图、直方图法是质量控制的静态分析法,反映的是质量在某一段时间里的静止状态。然而产品都是在动态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在质量控制中只用静态分析法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动态分析法。只有动态分析法,才能随时了解生产过程中质量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使生产处于稳定状态,起到预防出现废品的作用。控制图就是典型的动态分析法。,109,(二)控制图的原理,任何一个生产过程,不论客观条件多么稳定,设备多么精确,工人操作多么熟练,其生产的产品总是会有所差别的,这就是质量特性值的波动性,或称质量数据的差异性。,造成质量数据差异性主要有五个方面因素。人,包括质量意识、技术熟练程度、疲劳等因素;材料,包括材料成分、外形尺寸、理化性能等因素;方法,包括生产工艺、操作方法等因素;环境,包括工作地点的温度、湿度、清洁条件、噪声干扰等因素;机械设备,包括其精度、维修保养状况等因素。所有这些在生产过程中都同时对产品质量起着影响作用。,110,造成上述质量特性值波动的五个方面的因素,归纳起来为两类原因:一类是偶然性原因,一类是系统性原因。,偶然性原因,是对产品质量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其具有随机性的特点。如原材料成分、性能发生微小变化,工人操作的微小变化等。这些因素在生产中大量存在,但对质量影响很小,一般来说不会因此造成废品。而这些因素在技术上难以测量,且难以消除,难以避免,或在经济上不值得消除。通常把这类因素称为,正常因素,。,系统性原因,是指如原材料质量规格有显著变化,工人不遵守操作规程,机械设备过度磨损或发生故障等。它对质量波动影响很大,要产生次品或废品。而这些因素是容易识别的,也是可以避免的。通常把系统性原因称为,异常因素,。,111,在生产过程中,如果仅仅存在偶然性原因影响,而不存在异常因素,这时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或称为控制状态。其产品质量特性值的波动是有一定规律的,即质量特征值分布服从正态分布。控制图就是利用这个规律,来识别生产过程中的异常因素,控制由系统性原因造成的质量波动,保证工序处于控制状态。,如何衡量生产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呢?一定状态下的工序生产的产品质量是具有一定分布规律的,工序状态发生变化,产品质量分布规律也随之改变,观察产品质量分布情况,一是看分布中心位置();二是看分布的离散程度(),可通过图9-13来加以说明。,112,图9-13(a),反映产品质量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其分布中心与质量标准中心M重合,散差分布在质量控制界限之内,表明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状态,这时生产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合格品,可继续生产。,图9-13(b),反映产品质量分布散差没变,而分布中心发生偏移。,(a),(b),113,图9-13(c),反映产品质量分布中心虽然没有偏移,但分布的散差变大。,图9-13(d),反映产品质量分布中心和散差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即( )值偏离标准中心,(s)值增大。,后三种情况都是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异常原因引起的,都出现了不合格品,应及时分析,消除异常原因的影响。,(d),(c),114,综上所述,我们可依据描述产品质量分布的集中位置和离散程度的统计特征值,随时间(生产过程)的变化情况来分析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在控制图中,只要样本质量数据的特征值是随机落在上、下控制界限之内,就表明产品质量分布的参数 和 基本保持不变,生产中只存在偶然原因,生产过程是稳定的。而一旦发生了质量数据点飞出控制界限之外,或排列有缺陷,则说明生产过程中存在系统原因,使 和 发生了改变,生产过程出现了异常情况。,115,(三)控制图的种类,1按用途分类,(1)分析用控制图,主要是用来调查分析生产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绘制分析用控制图时,一般需连续抽取2025组样本数据,计算控制界限。,(2)管理(或控制)用控制图,主要用来控制生产过程,使之经常保持在稳定状态下。,当根据分析用控制图判明生产处于稳定状态时,一般都是把分析用控制图的控制界限延长作为管理用控制图的控制界限,并按一定的时问间隔取样、计算、打点,根据点子分布情况,判断生产过程是否有异常原因影响。,116,2按质量数据特点分类,(1)计量值控制图,主要适用于质量特性值属于计量值的控制,如时间、长度、重量、强度、成分等连续性变量。计量值性质的质量特性值服从正态分布规律,常用的计量值控制图有: -R控制图; 控制图;x-R控制图。,(2)计数值控制图,通常用于控制质量数据中的计数值,如不合格频数、疵点数、不合格品率、单位面积上的疵点数等离散型变量。根据计数值的不同又可分为,计件值控制图,和,计点值控制图,。计件值控制图有不合格品数,p,n,控制图和不合格品率,p,控制图。计点值控制图有缺陷数,c,控制图和单位缺陷数u控制图。,117,(四)控制图的观察与分析,绘制控制图的目的是分析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这主要是通过对控制图上点子的分布情况的观察与分析进行的。因为控制图上点子作为随机抽样的样本,可以反映出生产过程(总体)的质量分布状态。,当控制图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点子几乎全部落在控制界限之内;二是控制界限的点子排列没有缺陷。就可以认为生产过程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如果点子的分布不满足其中任何一条,都应判断生产过程为异常。,118,点子几乎全部落在控制界线内,是指应符合下述三个要求:,a连续25点以上处于控制界限内;,b连续35点中仅有1点超出控制界限;,c连续100点中不多于2点超出控制界限。,点子排列没有缺陷,是指点子的排列是随机的,而没有出现异常现象。这里的异常现象是指点子排列出现了“链”、“多次同侧”、“趋势或倾向”、“周期性变动”、“接近控制界限”等情况。,119,a链,是指点子连续出现在中心线一侧的现象,出现五点链,应注意生产过程发展状况;出现六点链,应开始调查原因;出现七点链,应判定工序异常,需采取处理措施,如图9-14(a)所示。,120,b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