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3信用风险管理fsn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4138311 上传时间:2024-10-02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28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H3信用风险管理fsn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CH3信用风险管理fsn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CH3信用风险管理fsn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3章 信用风险管理,3.1 信用风险概述,案例1:,次贷危机,3.1.1信用风险的概念,1)传统的信用风险概念,它是指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也即债务人未能如期偿还其债务造成违约,而给经济主体经营带来的风险,信用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来讲,信用风险通常是指信贷风险,广义上的信用风险指所有因客户违约(不守信)所引起的风险,信用风险的概念,狭义的信用风险通常是指信贷风险,广义上看,所有因客户违约,(,不守信用,),所引起的风险,资产业务,:,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负债业务,:,吸收存款,存款人大量挤兑,.,表外业务,:,交易对手违约,2)现代的信用风险概念,现代意义上的信用风险不仅包括违约风险,还包括由于交易对手(债务人)信用状况和履约能力上的变化导致债权人资产价值发生变动遭受损失的风险。,与传统的信用风险定义相比,这种对信用风险的解释更切合信用风险的本质。,3)信用风险包含的内容,(1)违约风险,福费廷(forfaiting),(2)主权风险,(3)结算前风险和结算风险,4)信用风险与信贷风险的辨析,3.1.2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1)现代金融市场内在本质的表现,(1)信用风险内生于金融市场,(2)信用风险也是金融市场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和制约力量,2)信用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导致信用风险,(1)外在不确定性,系统性风险,(不能通过分散投资来化解风险,只能转嫁或转移风险),(2)内在不确定性,非系统性风险,(相反),3)信用当事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形成信用风险,3)信用当事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形成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和损失,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3.1.3 信用风险管理的特征及其变化,1)信用风险管理特征,(,1)信用文化及对风险的态度对风险管理至关重要,(2)随时监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并采取相应对策,(3)在机构设置上更有利于风险管理,即在流量和存量两个方面解决问题,2)信用风险管理特征的变化,(,1)信用风险的量化和模型管理更加困难,(2)管理技术不断发展,信用风险对冲手段出现,(3)信用风险管理实践中存在悖论现象,(4)信用风险管理由静态转向动态管理,(5)信用评级机构的重要作用,3.2,信用风险的度量,3.2.1信用风险的定性度量方法,1)专家制度,专家制度是一种最古老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它是商业银行在长期的信贷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有效的信用风险分析和管理制度。这种方法的最大特征就是:银行信贷的决策权是由该机构那些经过长期训练、具有丰富经验的贷款人员所掌握的,他们作出是否贷款的决定。,品德与声望,资格与能力,资金实力,担保,经营条件和商业周期,“5C”分析,信用分析中常用的财务指标,经营业绩指标,偿债保障程度指标,财务杠杆情况指标,流动性指标,应收款状况指标,2)评级方法,(,1)OCC的评级方法,(2)标准普尔公司的信用评级体系,(3)穆迪公司的信用评级体系,(4)评级体系结果的差别及影响,3)信用评分方法Z评分模型和 评分模型,(,1)Z评分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其准确性分析,(2)评分模型的主要内容,3.2.2,信用风险的定量度量方法,1)在险价值(VaR),在险价值模型是为了度量一项给定的资产或负债在一定时间里和在一定的置信度下其价值最大的损失额而设置的。,2)信用度量制模型(Credit Metrics,),“信用度量制”是由J.P.摩根在1997年与其他合作者在已有的“风险度量制”方法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专门用于对非交易性金融资产如贷款和私募债券的价值和风险进行度量的模型。,3)信用风险量化模型(Credit Risk+),CreditRisk+模型假定任何时期的违约企业数量的概率分布服从泊松分布,在这个假设下,模型认为:每笔贷款违约的概率是随机事件;两两贷款之间的相关性为零,即各贷款违约的概率是相互独立的。,4)信用监控模型(Credit Monitor Model:KMV),美国的,KMV公司就利用期权定价理论创立了违约预测模型信用监测模型,用来对上市公司和上市银行的信用风险(特别是违约状况)进行预测,。,5)信用风险的组合模型,3.2.3信用悖论及其解决,信用悖论问题(,Paradox of Credit):即由于对客户信用状况的了解主要来源于长期的业务关系,因此,银行常常倾向于将贷款投向并集中于有限的老客户。这样,一方面,银行会在贷款管理上得益于其对客户情况的了解和把握,即“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又将其信用风险暴露过分集中于某一特定客户群体,一旦发生违约,可能带来巨额损失。,3.3信用风险的控制,3.3.1贷款定价策略,贷款定价就是确定贷款的合同利率,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利率的大小和种类是各种客观经济变量综合作用的结果,1)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一般,收益与风险对等。当贷款风险度较小时,风险收益也较小,随着贷款风险度的增大,风险收益也在增大,当贷款风险度达到最大时,风险收益也达到最大。,约瑟夫,F.辛克提出一个在风险收益结构中进行贷款定价的方法,即贷款利率总是随着信贷风险的增大而上升,2)影响贷款定价的因素,(,1)中央银行利率,(2)银行负债的平均利率,(3)营业费用,(4)贷款的风险,(5)借贷资金的供求,3)贷款定价方法,贷款合同利率,=贷款的目标利润率+贷款成本率+风险贴水,贷款的目标利润率根据银行事先确定的权益报酬率,通过净资产报酬率(,ROE)计算出来:,式中,M贷款的目标利润率;,L银行的资本对资产比率;,t税率;,C该笔贷款的筹资成本。,3.3.2资产分散化策略,1)贷款组合管理概述,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马克维茨提出的现代证券组合理论是风险分散的经典理论,它不仅运用于证券投资,更阐明了风险分散的基本原理。,贷款组合管理的重要原则是贷款之间应尽量减少相关性,最大限度地降低贷款风险的传染效应。,2)贷款组合管理的类型,(,1)传统的随机组合管理,在传统的随机组合管理中,组合管理者对组合的信用集中风险只能进行定性管理,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分类方式并从中进行选择,这种选择通常是随机性的。,(,2)科学的量化组合管理,科学的量化组合管理是运用资产组合理论和有关的定量模型对各种资产选择方式进行分析,根据他们的各自的风险,收益特征和相互之间的相关性,组成在一定风险水平下期望收益最高或在一定期望收益水平上风险最小的有效组合。,3.3.3贷款证券化,1)贷款证券化的含义,贷款证券化是将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信贷资产出售给投资者的一种结构性交易,这种批发性金融中介过程将已有的金融产品的未来现金流重新安排,通过出售贷款产生的现金流支付投资者到期债务,用新的证券代表对原有贷款的收益索取权,贷款证券化发行的“结构化票据”成为银行贷款再融资方式,投资者持有票据获得相应收益索取权并承担贷款信用风险。,2)贷款证券化的约束条件,第二,将信贷资产移出资产负债表,的交易过程依赖于,资本市场的效率,,资本市场本身的完备性和,有效性是吸纳银行,信贷资产的重要保证,,而大多数急需管理庞大信贷资产,的银行金融体系普遍存在,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的,环境局限性。,第一,贷款交易过程转移,贷款的法定权益,,银行需要在,维持贷款客户关系,与处理表内信贷资产,之间进行权衡。,3)贷款证券化的主要工具,(,1)过手结构证券,是一种权益类证券,它的发行是以组合资产池为支撑,代表着对具有相似的到期日、利率和特点的资产组合的直接所有权,(,2)资产支持证券,是发行人以贷款组合或过手证券为抵押而发行的债券,(,3)转付结构债券,是过手债券和资产支持债券的结合。它是根据投资者的偏好,对证券化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重新安排而发行的债券,3.3.4风险资本比率约束机制,1)风险资本比率的定义,1988年的巴塞尔资本协议定义了针对偿付能力的共同度量标准:风险资本比率,也称为Cooke比率,即银行的监管资本要占到风险加权资产的8%,,,该风险只涵盖了信用风险,2),风险资本比率对银行信用风险的限制功能,(,1)风险资本比率与清偿力风险,(2)风险资本比率与贷款的风险,(3)风险资本比率与流动性风险,3.3.5,信用风险监管资本计量的内部评级体系,1)银行账户信用风险暴露分类,(,1)主权风险暴露,(2)金融机构风险暴露,(3)零售风险暴露,(4)公司风险暴露,(5)股权风险暴露,(6)其他风险暴露,2)内部评级体系的治理结构,(,1)设立组织机构,(2)明确董事会的职责,(3)明确高级管理层的职责,(4)建立一整套基于内部评级的信用风险内部报告体系,(5)信用风险主管部门的职责,(6)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3)内部评级流程,(,1)总体要求,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内部评级流程,确保非零售风险暴露内部评级和零售风险暴露风险分池过程的独立性。评级政策和流程应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2)具体构成,内部评级流程包括评级发起、评级认定、评级推翻和评级更新。,3.3.6信用风险缓释,信用风险缓释是指商业银行计量监管资本要求时采用合格的抵质押品、净额结算、保证和信用衍生工具等方式转移或降低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对监管资本的抵减功能依商业银行使用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不同以及所采用的内部评级法层次,(初级法或高级法)不同而有所差异。,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