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2-4-10,#,作者简介,1,:,Viktor Emil Frankl,1905.03.26,1997.09.02,,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意义治疗与存在主义分析的创办人。,2,: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贫穷,的犹太家庭,童,年生活贫困,曾在农场里,乞讨,。,3,:,1939,年,他获得美国护照与签证,但,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最后决定和未婚妻缇莉(,Tilly Grosser,)一起留在维也纳,,,1942,年,,弗兰克与未婚妻举行了,婚礼,。,同年,9,月,,他和家人包括他的新婚妻子一起被纳粹逮捕,关押在,捷克波希米亚地区北部的特莱西恩施塔特(,Theresienstadt,)纳粹集中营,,他的,父亲,不久就因为饥饿死于波希米亚。,1944,年和妻子,一同被送往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不久其,母亲,也被送至此并死于该地毒气室。后又辗转至,德国考夫囹(,Kaufering,)集中营、图克海姆(,Trkheim,)集中营,。,母亲和兄弟,在,1944,年被纳粹残酷地杀害。而他朝思暮想的,妻子,则于纳粹投降前死于德国伯根,-,拜尔森(,Bergen-Belsen,)集中营。,1945,年,4,月,27,日他被美国陆军解救。战争结束后,,他回到维也纳才发现他的家人都在纳粹集中营死去,。,3,:他在维也纳大学医学,院任教,期间和他的助手,Eleonore Schwindt,相恋并,于,1947,年结婚,,同时也任,维也纳总医院神经科教授到,1971,年。,他常引用尼采的一,句话:“打不垮我的,将使我,更加坚强”,,使他后半生能活,的健康快乐。,67,岁,时领取了,飞,行员驾驶执照,,,80,岁,时仍能,攀登阿尔卑斯山,,,1905.03.26,1997.09.02,4,:弗兰克与欧洲许多存在主义学者不同;他既不悲观,也不反对宗教。相反地,,他体验过痛苦的如影随形,、无所不在,也面对过邪恶的力量,但他却能认定人类有足够的潜力来超越困境,发现一个能提携其成长的真理。,作者自序,1,:局外人对集中营生活,,很容易抱着一种带有怜悯与感伤的错误观念,至于对营中俘虏为图生存而奋力挣扎的艰辛,则不甚了了。,这种挣扎,正是为了日常口粮,为了生命本身,为了自己或好友而不得不全力以赴的一场硬仗。,2;,一般说来,只有经过多年辗转迁徙,为挣扎生存已毫无顾忌,并且能够不择手段,或偷或抢,甚至出卖朋友以自保的俘虏,才有可能活下来。我们这些仗着许多机运或奇迹,随你怎么称呼,而活过来的人,都知道我们当中真正的精英都没有回来。,3:,有关集中营的报道和实录,多已有案可稽。可是,事实真相只有附属于一个人的经验时才有其深意。本书所要描述的,正是这些经验的特质。,笔者愿意以当今人类所拥有的知识,为曾陷身集中营的人阐释当时的经验,并帮助未曾身历其境的人理解、体会这极少数浩劫余生、如今却万难适应正常生活的人所曾身受的历炼。,这些历劫归来的生还者常说:“我们不喜欢谈过去的经验。身历其境的人,不必别人多费唇舌来替他解说;没有经验过的人,不会了解我们当时和现在的感受。”,4:,如果他想要避免任何个人的偏见,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这也便是撰写这样的一本书的困难所在。,有时,作者必须鼓足勇气,写出极其隐私的经验,我在撰写当时,就曾经打算隐匿真实姓名,只附上我坐囚期间的俘虏编号。可是脱稿之时,我又发觉如果匿名出版,本书的价值势必减半,更何况我必须有勇气公开陈述我的信念。因此,我尽管十分不愿暴白自己,却没有删去任何章节。,代序,戈登欧伯,作者弗兰克博士,是一位,精神医学家,。他经常问遭逢巨痛的病人:,“,你为什么不自杀?,”,病人的答案,通常可以为他提供治疗的线索。譬如,有的是为了子女,有的是因为某项才能尚待发挥,有的则可能只是为了保存一个珍贵难忘的回忆。,利用这些纤弱的细丝,为一个伤心人编织出意义和责任,这便是,“,意义治疗法,”,(,logotherapy,)的目标和挑战,也正是弗兰克博士在现代存在分析上的创见。,在本书中,弗兰克博士现身说法,详述他如何由亲身经验,发明,“,意义治疗法,”,。他曾是集中营里的囚犯,漫长的牢狱生涯,使得他除了一息尚存之外别无余物。,他的双亲、哥哥、妻子,不是死在牢营里,就是被送入煤气间。一家人全都死了,仅剩下他和妹妹。,像这样一个丧尽一切,饱受饥寒凌虐,随时都有死亡之虞的人,怎么会觉得人生还值得活下去呢?,一位曾亲身经历过这种惨绝人寰遭遇的精神医学家,他的话必然值得我们洗耳恭听。,他这种人,必然能够以容智和悲悯的眼光来盱衡人类的处境。,本书处处流露着坦率和真诚,因为都是刻骨铭心的实录,容不下丝毫欺瞒。,以弗兰克博士目前在维也纳大学医学院中的地位,加上意义治疗诊所在世界各地声誉日隆,且都仿效他的维也纳综合医院精神科的情形来看,他所说的一切,自然深具威信。,这个自传式的段落,十分发人深省。读者从中可以窥知:,一个人在恍悟到自己,“,除了这寒伦可笑的一身之外别无余物可供丧失,”,之时,会有怎样的表现。,在弗兰克笔下,这种既感叹又超然的心理,最是扣人心弦。当事人先是对自己的命运怀着淡漠而超然的好奇心;而后,虽然,生还的机会微乎其微,仍然想尽办法保住残生,。至于饥饿、屈辱、恐惧以及对惨无人道的愤慨,也都,因为心中珍藏着爱侣亲人的倩影,或怀着不绝如缕的幽默感,或因为宗教信仰,甚或是对花草树木、晨曦夕照的一瞥,而变得差可忍受。,然而,这些慰藉除非能帮助当事人由状似毫无意义的痛苦中看出一些道理来,否则仍不足以鼓舞生存的意志。如果人生真有一点目的,痛苦和死亡必定有其目的。可是,没有人能告诉别人这个目的究竟是什么。每个人都得自行寻求,也都得接受其答案所规定的责任。如果他找到了,则他即使受尽屈辱,仍会继续成长。,弗兰克特别喜欢引用尼采的一句话:,“,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集中营里的每件事,都是为叫囚犯丧失自主权而刻意设计的。,生活上一切熟悉的目标全遭掠夺,剩下的只是,“,人的最后一件自由,”,:在既定的境遇中采取个人态度的能力。,这项最终极的自由,古代斯多噶学派和当代存在主义学者都曾提及;而在弗兰克的故事中,尤其带有鲜活的意蕴。集中营的囚犯都只是平凡的人,却至少还有几个人能够决定使自己,“,苦得有价值,”,,因而证实了人超越其外在命运的能力。,我由衷地向读者推荐这本小书,因为书中戏剧般的故事,其实就是在探讨人类最深切的问题。,本书富有文学与哲学的双重价值,。捧读本书,在不知不觉之中,对当前最重要的心理学发展,必亦略有所窥。,大海是天造的,苦海是人造的,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