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部分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4039125 上传时间:2024-10-02 格式:PPT 页数:338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理论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338页
国际贸易理论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338页
国际贸易理论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3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国际贸易理论部分,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一章 国际贸易概述,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一、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条件,二、世界贸易发展进程,1.,古代的世界贸易:,“,地区间贸易,”,2.,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贸易的影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3.,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改变了世界贸易中的产品结构,4,、,战后世界贸易的迅速发展,(,1,)战后世界贸易飞速发展的原因:,战后较长的和平时期,战后出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和,90,年代信息产业革命,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变化,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改善,(2,)二次大战后的国际贸易有以下主要变化,国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大大增加,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流向,,“,北北贸易,”,取代,“,南北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模式,区域性自由贸易迅速发展,战后世界贸易(出口)发展情况,(,1950年-2000,年,,10,亿美元,),三、,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1.,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辉煌篇章:,汉、唐、元,2.,中国近代史上的闭关自守:明清,3.,西方列强迫使下的对外开放,4. 1949,年后的中国对外贸易,战后中国贸易发展情况,(,1950年-2001,年,亿美元),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的定义:,(,1,)传统定义:狭义,国与国之间的商品(货物)交换活动;广义,狭义的商品的交换劳务(服务)。交换(服务的提供与接受):与商品贸易有关的服务,如运输、保险、结算;与商品贸易直接联系的(即不是为完成商品交易而发生的服务贸易)即旅游、技术。,(,2,)现代定义(国际经济学):商品、服务的国际交换生产要素跨国流动(要素流动可替代商品流动;要素流动会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即资本项目、劳工汇款等),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联系,都是指越过国界所进行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区别,观察的角度不同,一般与个别、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二、,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进口额、出口额、世界进口总额,(,CIF)、,世界出口总额,(,FOB)、,世界进出口总额、世界贸易额,对外贸易额(值),是指以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一定时期内的对外贸易规模,它由一国一定时期内的出口贸易额和进口贸易额构成。,对外(国际)贸易量,以不变价格表示的对外贸易额,由于已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贸易实际数量的变化,被称为对外(国际)贸易量。,公式:贸易量,=,进出口额进出口价格指数;,价格指数,=,报告期价格基期价格,100,对外贸易量的计算实例,1,1990,年世界出口总额为,34235,亿美元,,1996,年世界出口总额,51607,亿美元,若以,1990,年为基期,,1996,年的出口价格指数是,108,,试计算,1996,年的出口贸易量。,解:,1990,年为基期,则,1996,年的出口贸易量,=(51607/108),100=47784,1996,年的出口贸易额指数,=51607/34235=151%,1996,年的出口贸易量指数,=47784/34235=139%,即与,1990,年相比,国际贸易名义上增长了,51%,,实际上增长了,39%,。,对外贸易量的计算实例,2,1978,年我国货物出口总额为,97.5,亿美元,,1999,年的出口总额为,1949.3,亿美元,若以,1978,年为基期,我国,1999,年出口价格指数是,359.8,,试计算,1999,年的出口贸易量。,请同学们自己求解。,三、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贸易顺差,出超,盈余(净出口),贸易逆差,入超,赤字(净进口),贸易平衡。,贸易差额状况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利弊影响,四、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各类商品贸易额在总贸易额中所占比重,国际贸易商品可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DC:,出口以制成品为主,进口以初级产品为主,且出口呈多元化结构,贸易条件改善,LDC:,进口以制成品为主,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且出口呈单一结构,贸易条件恶化,五、,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国际贸易地理方向是指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和商品流向,也就是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也称为国际贸易地区分布,通常是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额(或世界进口贸易额)的比重来表示。,对一国来说,对外贸易的地区分布和地理方向指一国进出口商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分布情况,它表明该国同世界各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贸易的联系程度。,六、,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叫对外贸易系数,是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和)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对外贸易依存度可以分为出口贸易依存度和进口贸易依存度。,外向型、小国型 依存度大,自主型、大国型 依存度小,“,进口替代,”,模式与,“,出口导向,”,模式之争,七、,直接贸易、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直接贸易(,Direct Trade):,商品生产国(地区)与商品消费国(地区)直接卖买商品的行为。,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商品生产国(地区)与商品消费国(地区)通过第三国(地区)进行商品卖买的行为。,转口贸易(,Transit Trade/,Entrepot,Trade):,商品生产国(地区)与商品消费国(地区)通过第三国(地区)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地区)来讲,就是转口贸易。,转口贸易可以直接运送,直接贸易也可以间接运输,进口、出口、转口贸易的图示:,Producing Area,(China),Hong Kong,Consumer Area,(USA),Indirect,Export,Trade,Indirect,Import Trade,Re-import,Re-export,Entreport,Trade,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的区别,过境贸易中第三国不直接参与商品交易,而转口贸易则需由第三国转口商完成交易手续;,过境贸易只收取少量手续费;转口贸易则有一个正常的商业加价。,第三节:,对外贸易的作用和影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提高利润率,破除垄断,产生竞争促进效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带动相关部门的经济发展,产生前向连锁和后向连锁效应,对外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对外贸易是国际经济传递的重要渠道,国民经济连锁效应,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着一种投入产出联系,在一些部门的个别投资可以通过产业间的,“,连锁效应,”,传递到别的部门,诱发其他部门的投资。,后向连锁:一个部门增长时,会创造对某些投入增加的需求,刺激有关投入品的投资和生产。,前向连锁:一个部门增长时,形成对其他部门的供给增加,刺激进一步加工的投资和生产。,消费连锁:出口扩大增加收入,以及有关消费品部门发展。,社会资本连锁:出口产业发展要求改善基础设施,改善了的基础设施有可降低出口产品成本,并为其他部门提供就业机会。,国际经济传递(,1,):乘数联系,一国产出变化通过影响进口(同时即是外国,的出口)从而影响外国的产出,国际经济传递(,2,):货币联系,一国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具有很强的影响,汇率和净出口的作用,从而影响外国的汇率和,利率。,国际经济传递(,3,):储蓄和投资联系,一国财政紧缩(减少赤字)使储蓄增加,利率降 低,汇率降低,也使得外国的利率降低,最终影响投资。,但要注意外国储蓄增加在此对投资的影响是不确定 的:,Ib,会增加,但,Xb,可能下降。因为通常是,Xa,的上升会使,Xb,下降。,思考题,1.,什么是国际贸易?,2.,贸易差额对经济有什么影响?,3.,国际服务贸易包含哪些形式?主要含义是什么?,4.,贸易条件的表达方式有哪些?,5.,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可以分为哪些发展阶段?,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内容安排,2.1,早期的贸易思想,2.2,重商主义,2.3,绝对成本理论,2.4,比较成本理论,2.5,相互需求理论,第一节:早期的贸易思想,一、 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二、柏拉图关于分工和交换的论述,(,Plato,,公元前,427347年),三、宗教神学中的国际贸易思想,一、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国际贸易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出现分工交换思想的古罗马古希腊时代。荷马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就已经记述过,一个女奴隶等于四条公牛,一个铜制的三角鼎等于二十条公牛等。荷马史诗中间接表现出来的经济思想,就反映出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交换的好处。,二、柏拉图论分工和交换,古希腊思想家,,(,Plato,,公元前,427347年),在柏拉图的城邦国时代,每个城邦的经济都相对单一,需要与别的城邦进行交换以获取必要的资源和商品。柏拉图强调,每一个人都有多方面的需求,但是人们生来却只具有某种才能,因此一个人不能无求于他人而自足自立,而不得不有待于互助。他进一步指出,一人而为多数之事,不如一人专心于一事。如果一个人专门作一种和他性情相近之事,他所生产出来的必定较优和较多。所以,一国中应该有专门从事各行各业的人。,三、,宗教神学中的国际贸易思想,公元前,4,世纪的利巴涅斯,(,Libanius,),写到:,“,上帝没有把所有的产品都赠给地球的每个部分,但他把礼物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到头来人们会力求建立起地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为他们需要互相帮助。上帝使贸易产生,从而使所有的人都能共同享受地球上的果实,而无论这些果实是在何处生产的。,”,利巴涅斯和他的追随者提出了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的产品不同。这种观点在,17,世纪以后被扩展到生产要素禀赋、气候、技能以及偏好不同所产生的不同优势。到了,20,世纪,则进一步发展成为赫克歇尔俄林的贸易理论。,第二节:,重商主义,“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恩格斯,一、,背景知识,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14,世纪末到,18,世纪,这一时期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及整个远东地区搜寻着黄金;黄金这两个字变成了驱使西班牙人远渡大西洋的符咒;黄金也是白种人刚踏上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追求的头一项重要的东西,”,。,二、,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货币(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国内贸易不会增加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因为国内贸易是由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一些人之所得就是另一些人之所失 ;,国际贸易可以改变一国的财富总量。一国可以通过出口本国产品从国外获取货币从而使国家变富,但同时也会由于进口外国产品造成货币输出从而使国家丧失财富。,一国要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必须要在对外贸易中保持出口大于进口。,三、,重商主义的两个发展阶段,重商主义的发展可分两个阶段: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为晚期重商主义。,(一),早期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斯塔福(,William Stafford),政策主张: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要保持每一笔交易和对每一个国家的贸易都实现顺差。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早期重商主义者的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二),晚期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托马斯,.孟(,Thomas,Mun,),政策主张:在一定时期内的外贸逆差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能保证顺差,保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不一定要求对所有国家都保持贸易顺差,允许对某些地区的贸易逆差,只要在对外贸易的总额保持出口大于进口(顺差)即可。因此,晚期重商主义的思想被称为,贸易平衡论,。国内金银太多还会造成物价上涨,出口减少,影响贸易差额。因此认为保存金银的最好办法是输出金银,用来从事更多的国际贸易。这不但不会使金银消失,而且使金银增加。现在的输出是为了将来更多的输入,这就是晚期重商主义,“,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的精辟结论。,四、,重商主义的主要缺陷,金银是财富的惟一形态;,财富都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得益必定是另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则减少财富。,第三节:,绝对成本理论,绝对成本理论,18,世纪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1776,年,,国富论,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第一次把经济科学所有主要领域的一切经济知识归结成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1723年6月5,日,出生于苏格兰。,1790年7,月,斯密逝世于爱丁堡,享年,68,岁。,1776年3月9,日,经济学巨著,国富论,问世,标志着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国富论,研究财富的起源及其产生和增长的条件。该书的中心思想是基于人性论和自利心的自由放任思想,即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认为,推动人类进步的主要力量是自私利已的动机,全部人类行为都源于自我保存这一本能。因此,自私自利和雄心勃勃不是恶而是善,它指引人类努力劳动并导致经济繁荣。,在亚当,斯密看来,国家应该最低限度地保持它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以便使个人及社会福利达到最大限度。,保证资源得到最有效使用的机制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一、绝对成本论的论证步骤,交换是人类天然的倾向,交换产生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的生产条件,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二、举例说明,1.,基本假设,2*2*1,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无运输成本和贸易障碍;,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2,、论证过程,我们假设两个国家是英国和葡萄牙,他们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两种产品,设单位产品两国所需投入的劳动量如下。,分工后,交换后,自给自足和自由贸易的福利比较,分工和贸易后,总产出:,2.7,单位毛呢,+2.375,单位酒,消费量:,英国:,1.7,单位毛呢,+1,单位酒,葡萄牙:,1,单位毛呢,+1.375,单位酒,分工和贸易前,总产出:,2,单位毛呢,+2,单位酒,消费量:,英国:,1,单位毛呢,+1,单位酒,葡萄牙:,1,单位毛呢,+1,单位酒,3,、贸易产生的基础,技术差别,劳动生产率差别,生产成本差别,商品价格的差别,国际贸易,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导致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从而导致生产成本以至商品价格的不同。这就是贸易产生的基础。,4,、评 价,(1,)进步意义:,现实积极作用:反对重商主义;,首次揭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之利益。,(,2,)局限性,不带有普遍意义,无法解释没有绝对成本优势时贸易产生的原因,只能解释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却无法为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的国家之间的贸易提供合理的理论基础。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四节 比较成本理论,“,如果理论能够参加选美比赛的话,那么比较优势理论一定能够夺得桂冠。,”,-,萨缪尔森,一、 理论产生的背景,1815,年,英国实施,谷物法,,禁止粮食进口;,围绕,谷物法,存废展开的激烈论争;,既然英国能比他国更便宜地生产粮食,何需进口?,李嘉图,1817,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他建立起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了“比较成本”的贸易分工思想。,二、李嘉图的分析切入点,李嘉图敏锐地发现,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在解决下列问题时将面临两难困境: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或者所有商品的生产成本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地位,那么国际贸易还能否发生呢,?,如果能,那么国际贸易是否对双方都有利呢,?,这些问题显然已经超出了斯密理论的范畴。在斯密的理论中,鞋匠有制鞋的绝对优势,裁缝有做衣服的绝对优势,两者的分工比较明确。但假如两个人都能制鞋和做衣服,而其中一个在两种职业上都比另一个人强,那么应该怎样分工呢,?,三、李嘉图的回答,根据李嘉图的理论,这要看两人在两种职业上的劳动生产率相差多少。如果一个人比另一个人在制鞋上强,1/3,,而在做衣服上,强1/5,,那么这个较强的人应该制鞋而那个较差的人应该去做衣服。,李嘉图引语:,“,如果两人都能制鞋和帽,其中一个人在两种职业上都比另一个人强一些,不过制帽时只强,1/5或20%,,而制鞋时则强,1/3或33%,,那么这个较强的人专门制鞋,而那个较差的人专门制帽,岂不是对双方都有利,么?,”,四、,举例说明,我们假设两个国家是英国和葡萄牙,他们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两种产品,设单位产品两国所需投入的劳动量如下表所示:,分工后,交换后,自给自足和自由贸易的福利比较,分工和贸易前,总产出:,2,单位毛呢,+2,单位酒,消费量:,英国:,1,单位毛呢,+1,单位酒,葡萄牙:,1,单位毛呢,+1,单位酒,分工和贸易前,总产出:,2.2,单位毛呢,+2.125,单位酒,消费量:,英国:,1.2,单位毛呢,+1,单位酒,葡萄牙:,1,单位毛呢,+1.125,单位酒,五、模型分析,1.,假设条件,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完全的自由贸易,不存在运输费用。,不存在规模经济,要素能够在国家内部自由流动,不能跨国流动,2,2,1,基本假设,国家,劳动力总数,1,单位,x,产品,1,单位,y,产品,1,L,1,a,1,b,1,2,L,2,a,2,b,2,2.,贸易前国内产品交换比例,1,国:,2,国:,3,、贸易条件的限定,贸易条件位于贸易前两国国内贸易条件之间是贸易发生的必要条件,即满足:,4.,贸易利益,Y,O,A,B,C,国家2的贸易利益,国家1的贸易利益,D,国家2的非贸易区间,互利贸易区间,国家1的非贸易区间,5.,基于最优化理论的现代解释,两个带约束条件的最大化问题:,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真实收入最大化,y,o,x,Country 2,Country 1,a,b,c,6.,真实世界收入的最大化,其中,A,点是所能生产,x,产品的最大产量;,B,点为所能生产的,y,产品的最大产量。,由,A,点开始放弃,x,产品生产,由,2,国放弃比较好。,X,R,A,B,Ricardian,Point,Y,O,六、评价,-,积极意义,对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拓展,特别是说明了在各个方面都绝对劣于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参加贸易,而且能够获得利益。,比较优势理论提出的比较优势的思想非常深邃,李嘉图本人只是探索了形成各国比较优势的一个原因,即技术的差别。影响比较优势的因素有很多,而且比较优势还有一个动态化的问题。由此,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为后来的贸易理论发展整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即影响比较优势的因素为何。在此基础上,先后产生了赫俄理论、动态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等,但是这些理论无非是阐明了更多的影响比较优势的因素而已。,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作用,如废除谷物法等。,局限性,静态理论,只能说明短期内贸易利益的问题,但是无法将开展国际贸易同各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联系起来。,假定前提来与现实相去太远。,李嘉图未能解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问题,预测了极端的专业化分工,不符合实际情况,忽略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第五节:相互需求理论,穆勒(,Mill,1848),政治经济学原理,相互需求原理的主要内容,1,、比较成本确定贸易条件的上下限,2,、国际需求方程式,3,、相互需求强度响贸易利益的分配,一、比较成本确定贸易条件的上下限,细棉布 亚麻布 国内交换比例,英国,10,码,15,码,10,:,15,德国,10,码,20,码,10,:20,确定贸易格局,?,确定两国交换比例?,结论:,国际交换比例越接近英国内交换比例,对德越有利;国际交换比例越接近德国内交换比例,对英越有利。,比较成本理论仅论证互利性贸易的基础及贸易利益所在,没有说明贸易利益如何分配。,因为比较成本理论没有考虑需求因素,故它只能说明交换比例的范围,无法说明具体贸易条件怎样决定,。而要考虑实际交换比例的决定,就不能只看供给,而要把供给和需求结合起来分析。约,翰,穆勒在比较成本论基础上,着重,从需求方面入手,,探讨国际交换比例的现实决定问题。,二、国际需求方程式,指能使双方总出口恰好等于其总进口的贸易条件。它由双方消费者对对方产品需求所决定。,若,: 英:17,X1000,亚麻,布(,进口,D) 10X1000,细棉布,(,出口,S),德:10,X1000,细棉布,(,进口,D) 17X1000,亚麻布,(,出口,S),可见,贸易达到均衡状态(实物形态),现在,英,:17,X800,亚麻,布(,进口,D) 10X800,细棉布,(,出口,S),德:10,X1000,细棉布,(,进口,D) 17X1000,亚麻布,(,出口,S),此时,亚麻布,SD, P ,英进口需求,细棉布,SU,TC2,)。,又由于,M,点是,OM,线与贸易无差异曲线的切点,,OM,不可能与更高的无差异曲线相交,所以,M,点是,OM,交换比率下所能达到的最高福利水平。,提供曲线的特征,过了一临界点会向回弯曲成弓状,原因:,出口生产随规模扩大而成本递增,进口商品随进口增加效用下降,贸易条件的确定,O,E,T,P,1,P,2,A,1,B,1,A,2,B,2,T,2,U,1,U,2,T,1,X,Y,在关于产品,X,与,Y,两种商品的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做出国家,1,、国家,2,的提供曲线,OM,和,ON,,二者相交于点,E,,表示在,E,点两国希望进出口的数量恰好吻合,从而,E,点的贸易条件(,OT,的斜率)即为均衡时的贸易条件,,OT,线又被称为贸易条件线。,贸易条件的稳定性,N,E,M,A,2,C,O,S,Y,D,1,O,A,1,B,X,F,1,国家,1,,如果贸易条件在调整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话,愿意在这个贸易条件下出口的数量是,OA1。,因此,国家,1,将减少出口商品,X,,将出口数量由,OB,减少为,OA,1,。,具有使,S,点向左运动的趋势。,国家,2,,如果非均衡时的贸易条件在调整过程中保持不变的话,根据提供曲线的定义,国家,2,愿意在这个贸易条件下出口的数量为,OA2。,因此,,S,点有着向上调整的趋势。,提供曲线的移动及原因,当供给或需求发生变化时,一国的提供曲线的位置就会移动。,提供曲线的移动不同于同一提供曲线上贸易数量的变动,它往往会改变一国的贸易条件,进而对一国的总福利水平和贸易利益发生显著影响,。,从需求方面看,引起提供曲线转移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偏好和需求构成的改变等等。,从供给方面看,造成提供曲线转移的主要因素有资源总量、技术水平和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等等。,提供曲线移动的两种经济效应:一是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二是对贸易数量的影响。,小结,总的来说,贸易条件决定问题,主要是从需求方面说明,在两国进行专业化分工和贸易时,现实的交换比例是如何决定的,从而从需求角度对比较成本理论作了补充和发展。,思考题,1.,为什么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会出现不完全分工?,2.,提供曲线是如何确定贸易发生时的均衡相对商品价格的?什么力量使得非均衡相对商品价格向均衡水平移动?,3.,两国仅仅由于需求偏好不同可以进行分工和互利贸易吗?这和通常起情况有什么不同?,4.,两国仅仅由于要素禀赋不同(或生产技术不同)可以进行分工和互利贸易吗?,第四章:要素禀赋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内容安排,4.1,要素禀赋理论的贡献,4.2,理论的基本模型:,H-O,模型,4.3,H-O,模型的扩展之一,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4.4,H-O,模型的扩展之二,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4.5 对,H-O,模型的实证检验,里昂惕夫之谜,第一节:要素禀赋理论的贡献,要素禀赋理论从两个方面扩展了比较优势理论:,将比较优势的差异的原因归结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从而重新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基础;,比较优势理论只给人们一种乐观的利益共享的贸易前景,但并没有确切地讲这种贸易利益究竟会对贸易双方的收入分配产生什么影响,要素禀赋理论则深入分析了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要素投入及分配的影响。,第二节:理论的基本模型,:,H-O,模型,2,ertil,Ohlin,1899-1979,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了题为,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文,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思想,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形成的基本原因作出了初步的分析。,1933,年,俄林出版了著名的,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书中对其老师的思想做了清晰而全面的解释,由于其贡献,俄林与詹姆斯,米德分享了,1977,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Eil,Heckscher,1879-1952,一、模型的基本假设,假设,1,:只有两个国家(,1,国和,2,国),两种商品(,X,和,Y),,两种生产要素(,K,和,L);,假设,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这样,如果要素价格在两国是相同的,则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就会使用相同的劳动和资本的比例;,假设,3,:生产函数是线性齐次的,即生产过程中规模收益不变,续,:,假设,4,:两国的商品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假设,5,:两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相同。即两国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是完全相同的;,假设,6,:在一国内,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与国之间不能流动,;,假设,7,:两国的生产资源都被充分利用;,假设,8,:没有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也没有任何限制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二、基本概念,等产量曲线,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度,在建立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之前,先引入几个重要概念:,1.,等产量曲线,等产量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可以生产相同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各种组合点的连线。假设我们生产商品,X,时投入了两种生产要素,即资本(,K,),和劳动(,L,),,右图即为一条性质良好的等产量曲线。,X,1,K,L,1,(K,1,L,1,),2,(K,2,L,2,),K,1,K,2,L,1,L,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MRTS),的等产量曲线,2.,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要素禀赋也称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判断一国要素禀赋有两种方法,:,(1,)物质定义法,(,2,)价格定义法,(,1,)物质定义法,若一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TK,,,劳动数量,为,TL,,,则其要素禀赋为(,TK/TL,),若1,国的要素禀赋为,(,TK/TL,)1,2,国的要素禀赋为,(,TK/TL,)2 ,,且有,:(,TK/TL,)1 (,TK/TL,)2,则称,1,国是劳动丰裕国家,,2,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2,)价格定义法,如果一国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率),为,w,,,资本的价格(即利率),r,,,则其要素禀赋可以用劳动的相对价格来表示,即:,w/r,;,若,1,国的要素禀赋,为(,w/r,),1,,,2,国的要素禀赋为,(,w/r,),2,,,且有:,(,w/r,),1, (K/L)Y,则,X,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要素密集度的图示,1,国劳动的相对价格为,(,w/r)1,,2,国劳动的相对价格为,(,w/r)2,,但是在两国均有 :,(,K/L)Y,(K/L)X,,因此,不管在那国产品,Y,均为资本密集型产品,产品,X,均为劳动密集型产品。,O,L,K,X,X,Y,Y,1,1,2,2,三、模型的核心思想:,H-O,定理,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简而言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H-O,定理的几何说明,2,1,国将出口,X,到2,国,并从,2,国进口,Y,,其最终消费组合为无差异曲线,上的点,E;2,国则相反,,2,国将出口,Y,到1,国,并从,1,国进口,X,,其最终消费组合为与,C,点重合的,E,点。由于,E,点和,E,点在较高的无差异曲线上,因此,贸易后两国的福利水平都得到了提高。,1,2,1,EE,Y,X,X,Y,(P,X,/P,Y,),1,2,1,1,国商品,X,的相对价格,2,国商品,X,的相对价格,贸易后商品的国际均衡相对价格,G,F,(P,X,/P,Y,),2,(P,X,/P,Y,)*,四,、,H-O,模型的扩展之一,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1948,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谬尔森(,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HO,定理的基础上,得出了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命题,并对此进行了论证。由于它是,HO,定理的引申,因此又被称为,H-O-S,定理,。,P1ul 1. S1muelson, 1915,1、,H-O-S,定理的基本内容,自由贸易不仅会使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以致两国所有的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土地)都能获得同样的利润率(租金),而不管两国的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模式如何。,2、,H-O-S,定理的经济学解释,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条件下,,1,国商品,X(,劳动密集型)的相对价格低于,2,国,因为,1,国是劳动丰裕国家,其工资率较低。,当1,国分工生产,X,并减少,Y(,资本密集型产品)时,对劳动的相对需求就会上升,从而提高工资率,同时,对资本相对需求减少,从而降低利息率。而在,2,国所发生的一切正相反,因此,贸易倾向于缩小两国间的工资于利率的差距。,1,、要素相对价格的均等化,要素相对价格均衡的过程,要素相对价格均衡的正式证明,要素相对价格与要素投入比率之间的关系,O,L,K,X,X,Y,Y,A,A,B,B,O,商品相对价格与要素相对价格之间的关系(,1),O,L,8Y,B,4Y,1X,2X,B,A,A,K,商品相对价格与要素相对价格之间的关系,(2,),L,O,O,K,5Y,4Y,1X,5:1,4:1,tan,tan ,要素相对价格均等化证明,D,E,A,1,B,1,B,2,A,2,C,F,O,G,H,N,M,m,n,要素相对价格均衡的过程,1,国分工生产,X,,提高了劳动的相对需求,导致,1,国的,w/r,上升;,2,国分工生产,Y,,提高了资本的相对需求,导致,2,国的,w/r,下降。这种情况将持续下去直至点,E,为止,此时,两国,X,的相对价格均为,(,P,x,/P,Y,)*,,两国劳动的相对均衡价格均为,(,w/r)*。,P,X,/P,Y,(P,X,/P,Y,),1,(P,X,/P,Y,),2,(P,X,/P,Y,)*,1,2,E,w/r,(w/r),2,(w/r),1,(w/r),*,2,、要素绝对价格的均等化,自由贸易假设意味着,:,规模收益不变要求,:,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要求,边际收益产品,=,要素价格:,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五,、,H-O,模型的扩展之二,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斯托怕萨缪尔森定理,特定要素模型,1、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是建立在产品市场完全竞争和要素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的基础之上的,其主要结论是:一国丰裕要素的所有者的收入会因国际贸易而增加,而稀缺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则会因为国际贸易而减少。,( ) ( ) (),( ) () (),2,、特定要素模型,模型的基本假设,模型的内容的几何表述,模型的基本结论,模型的基本假设,生产要素分为两种,一种要素在国内产业间可以自由流动(即为流动要素,比如劳动,L),,另一种要素不能在产业间自由流动(即特定要素,假设为资本,K);,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模型的几何表述,E,贸易后,在新的均衡点(,E):,(1) X,行业的,L,投入量增加,,Y,行业,L,投入量减少;,(2),名义工资上升,但升幅小于,X,价格的升幅(即,w,1,2,、实证检验的结果:里昂惕夫之谜,学 者,数据年份,(,K/L),X,/(K/L),M,(H-O,预测:,1),Leontief, 1954,1947,0.77,Leontief, 1956,1947-1951,0.94(,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1.14),Whitney, 1968,1899,1.12,21ldwin, 1971,1958-1962,0.79(,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0.96),Stern1nd&M1skus,1981,1972,1.05(,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1.08),资料来源:转自海闻、,P.,林德特等,国际贸易,,,P96,,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实证结果令人困惑:在,1947,年美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是相对资本密集型产品,关键比率,(,K/L),X,/(K/L),M,只有,0.77,,而根据,H-O,理论它应远大于,1,。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谜。,表21,H-O,模型的实证检验:美国数据,3,、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要素密集度逆转,关税和政府的其他贸易壁垒,技能和人力资源不同,其他自然资源不同,解释,1,:要素密集度逆转,要素密集度逆转的含义,要素密集度逆转的图示,要素密集度逆转对,H-O,定理的影响,要素密集度逆转的含义,在,H-O,理论中,曾假设,如果在某一要素价格比率下,商品,X,是劳动密集型的,,Y,是资本密集型的,那么在所有要素价格比率下,商品,X,总是劳动密集型的,,,Y,总是资本密集型的。但在现实中,要素密集度可能发生逆转。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一种给定的商品(如,X),在劳动丰裕的国家(如,1,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资本丰裕的国家(如,2,国)却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要素密集度的图示,K,L,X,Y,(w/r),1,(w/r),2,X,Y,L,K,(w/r),2,(w/r),1,商品要素密集度不变,商品要素密集度逆转,不管是在,1,国(工资率与利率比为,(,w/r),1,),还是在,2,国(工资率与利率比为,(,w/r),2,),商品,X,始终是劳动密集型的,,Y,始终是资本密集型的,而在图,2-11中,X,在1,国是劳动密集的,而在,2,国是资本密集型的。,要素密集度对,H-O,定理的影响,如果产品要素密集度发生逆转,则,H-O,定理就会被颠覆。比如玩具在中国是劳动密集型的,如果要素密集度不逆转,则玩具在美国也应该是劳动密集型的,根据,H-O,定理中国应该出口玩具,美国应该进口玩具。但是,如果要素密集度逆转,即玩具在美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向美国出口玩具,对中国而言属于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对美国而言则属于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从而也就解释了所谓的,“,里昂惕夫之谜,”,。,解释,2,:贸易壁垒,H-O,理论是建立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假设之上的,而现实的国际贸易中存在着大量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美国的贸易政策是:限制高技术产品(一般是资本密集型的)的出口,阻碍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一些研究表明,美国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受到更严格的进口壁垒限制。特别受到保护的是技术落后的产业和非熟练、半熟练的劳工集团。,解释,3,:技能和人力资本,H-O,模型中劳动力是同质的,即劳动力的知识、技能是相同的。但现实中,各国劳动力的质有很大差别,美国劳动力和越南劳动力相比,很难说是同质的,前者多是技能水平高的熟练劳动力,包含了大量人力资本投资,而后者多是技能水平较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