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史多媒体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4015899 上传时间:2024-10-0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隋唐五代文学史多媒体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隋唐五代文学史多媒体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隋唐五代文学史多媒体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隋唐五代文学史多媒体课件,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梁瑜霞,目 录,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第二章 隋及初唐的诗歌,第三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第四章 李 白,第五章 杜 甫,第六章 中唐诗歌,第七章 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第八章 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的散文,第九章 晚唐诗文,第十章 唐代传奇,第十一章 唐五代词,第一章 隋唐五代文学概说,一、隋、唐、五代的社会概况,(一)隋的短暂统一,(581_618),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但只有短短,37,年历史的隋王朝随即被唐取代,迎来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二)唐代的社会状况,1.,唐代历史的分期,2.,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3.,唐代的社会矛盾,1.,唐代(,618907,)历史的分期,唐代社会可以“安史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又可分为初唐、盛唐,后期又可分为中唐、晚唐。,前期是走向鼎盛的时期,后期虽有所衰落但还是保持着比较强的国力。,2.,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总体上说唐代社会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开放,体现了一种盛世气象。唐代针对六朝时期占统治地位的豪门士族的庄园制经济,实行了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等一系列的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商业、手工业和交通业也日益发展,城市也日益繁华。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发展。儒、释、道思想的自由传播,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各民族文化的交融,都显示着开发的文化心态,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创造了比较宽松的思想文化环境。科举制度和多种入仕途径也为士人提供了更多参与社会的机会。,3.,唐代的社会矛盾,但是,唐代后期由于,土地兼并、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等社会矛盾的渐渐积聚,终于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而走向了灭亡。,二、隋唐五代文学概况,(,一,),隋代文学概况,隋代文学是南北朝文学的延续,又是初唐文学的前奏。隋代文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北入隋的作家,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一类是由南入隋的作家,如,江总、虞世基、虞世南,等。南朝齐梁文学的浮艳文风和形式技巧与北朝文学的刚健之气和朴素质实的笔法,都影响了隋朝文人的创作。之于作家虽各有所取,但总体上呈现着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代文学过渡的趋势。,(三)五代的社会状况,历史进入五代的分裂时期,北方的政权频繁更替、战乱不息;,五代:后梁、李存勖在洛阳建立后唐、石敬瑭推翻后唐在开建立后晋、刘知远建立后汉、郭威在开封建立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刘崇在太原建立北汉、刘俨在广州建立南汉、杨行密在扬州建立吴国、李昪灭吴建南唐、钱镠在杭州建立吴越政权、马殷在潭州建楚国、王审知在福州建立闽政权、高季兴在荆南被奉为南平王。,南方诸国虽也有战乱,但局势相对稳定尤其是南唐和后蜀的经济和文化,都有所发展。,(,二,),唐代文学概况,唐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之一。唐代文学的繁荣,表现在,诗歌、散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上。,1,、唐代诗歌,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有一代文学之称誉。诗歌的创作不仅古体、近体等各种形式及艺术技巧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作家和作品众多。,全唐诗,所收诗歌近,5,万首,作者,2200,余人,,而且杰出诗人和优秀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其它时代无法比拟的。唐代诗歌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这也是整个唐代文学的一般划分。,1.1,初唐诗歌,是唐代诗歌走向兴盛的准备阶段。初唐大致是指从唐初到唐玄宗先天时期(,618-712,)。,1.1.1,初唐前期诗歌,初唐前期诗歌受南朝齐梁诗风的影响较大。,贞观时期聚集在唐太宗周围的宫廷诗人,虞世南、李百药、上官仪,等,他们的创作日趋宫廷化、贵族化,多是奉和应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饰辞藻,齐梁积习犹存。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成为当时宫廷诗人创作的典范。,1.1.2,初唐后期诗歌,初唐后期诗歌虽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出现了新的转机。“,初唐四杰,”的创作开创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新诗风,在内容题材、审美追求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文章四友,”、,“沈宋”,虽也都是宫廷诗人,但对律诗的定型和成熟作出了贡献。,陈子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转变唐代诗风的重要人物,他力反齐梁诗风,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的兴寄传统,并且实践了这个主张。总而言之,初唐诗歌显示了过渡和创新的特点,盛唐诗歌,盛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极度繁荣时期。盛唐大致从唐玄宗开元元年到唐代宗永泰元年,(713-770),。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风格独具的诗人。出现了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成就最卓著的两位诗人就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他们达到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顶峰。,中唐诗歌,中唐从代宗大历五年到文宗太和九年,(770-835),。,这一时期作家众多,流派林立。,大历至贞元年间为钱其。出现了韦应物、刘长卿以山水诗为主的诗歌创作;元结、顾况等新乐府先驱的诗歌创作;以钱起、卢纶等“大历十才子”和李益的边塞诗创作。贞元以后为后期。出现了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张籍、王建、李绅等人参加的新乐府运动;出现了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追求奇崛险怪的韩孟诗派;还有风格奇谲怪诞的诗人李贺;此外,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歌创作也都独具独具一格。,晚唐诗歌,晚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衰落时期。,晚唐大致从文宗开成元年到唐灭亡,(836-907,年,),。,晚唐诗歌影响较大的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二人有“小李杜”之称。,陆龟蒙、皮日休继承了新乐府运动的传统,但多具闲适淡泊的情调。,此外,温庭筠、杜荀鹤、韦庄等都有一定的成就。,2,、唐代散文概况,唐代散文主要有,骈文,和,“古文”,两大类,并且在不同阶段中各自占据着优势,在相互斗争中消长,相互交融。韩愈、柳宗元的古文代表了唐代散文的主要成就。此外,古文创作走向低潮后的,晚唐小品文,也显示了它的奇光异彩。,全唐文,所录的作家有,3035,人,作品有,2,万余篇。,初唐文,初唐时期骈文仍然占据着文坛的统治地位。奏疏、章表、论说等等的写作仍使用骈文,而且一直延续到盛唐。,初唐骈文创作的优秀作家是“初唐四杰”,如王勃的,滕王阁序,、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此时古文运动的先驱陈子昂提出复古的主张,其文章也在向单行散体方向发展。骈文创作总体上是向着散文化的方向发展。,盛唐文,盛唐时期骈文的创作仍很兴旺,但也显示了新的变化。,玄宗开元时号称“燕许大手笔”的张说、苏頲主张“崇雅黜浮”,骈文出现运散入骈的趋势。,天宝以后,前有萧颖士、李华、元结,后有独孤及、梁肃、柳冕等反对骈俪文风,主张宗经复古,写作古文,虽未完全摆脱骈文的积习,但渐渐地改变着文风,也成为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先驱。,中唐文,中唐时期散文的创作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前代文风革新努力的基础上,韩愈、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并有李翱、皇甫湜、刘禹锡、白居易等一大批参与和响应者,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和影响,使古文取得了压倒骈文的优势。,韩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其理论的核心是“文以明道”,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得到了重视,也以多种文体和多样的风格实践了他们的理论。苏轼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韩文公庙碑,)。,晚唐文,晚唐时期骈文复兴,小品文兴起。出现了以,皮日休、陆龟蒙、罗隐,为代表的小品文,被鲁迅誉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小品文的危机,),晚唐骈文又成为文坛主流。,令狐楚、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等人都擅长骈体文,其中,李、温、段三人齐名,时号“三十六体”,。他们大力提倡以四字、六字相间为句的四六文,重辞藻、典故、声韵、偶对,向唯美主义方向发展,并将骈文广泛应用到书信、公文、表奏等各种文体中。大都雕镂精工,用典深僻,词采繁缛,偶对切当,风格更为华丽浓艳。其中,李商隐,为唐代骈文大家。,(三)唐代传奇、变文、词,1.,传奇。,小说方面,继承和突破了六朝志怪小说,吸收了野史杂传的因素,创造出了唐代传奇的新形式,开辟了“有意为小说”(,中国小说史略,)的新时代。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等,都是著名的作品。,2.,变文,随着佛教的传播又诞生了韵散相间、诗文结合、逐段铺叙、有说有唱的通俗文体,变文。,3.,词,.,词的创作也出现在唐代,它由民间到文人,由初创到成熟。文人的创作从盛唐到中唐就有零星的作品,晚唐的,温庭筠,才专力进行词的创作,是晚唐诗人中写词最多的作家。此外,还有由唐入蜀的,韦庄,也是重要的词人。二人被称为“温韦”,对后来的词影响较大。,五代文学(,907960,),五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词。其创作中心一在,西蜀,,一在,南唐,。,西蜀的,“花间派”,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主要作家有韦庄、牛希济、李珣(客居前蜀的波斯族词人)、欧阳炯等。,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的总集,。,南唐词的成就以冯延巳和李璟、李煜最高。李煜的词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为艳科”的藩篱,在境界、气象和词艺上多有开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