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学第八章香料香精bzkk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4011873 上传时间:2024-10-02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细化学第八章香料香精bzkk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精细化学第八章香料香精bzkk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精细化学第八章香料香精bzkk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按一下以編輯母片標題樣式,按一下以編輯母片,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第八章,香料香精,1,第一节概述,香料香精的基本概念,香气的强度及分子结构对香味的影响,香料香精的发展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2,一、香料的基本概念及分类,香料又称香原料,是能被嗅觉嗅出气味或味觉品出香味的有机物,是调制香精的原料,可以是单体也可以是混合物。,香料的分类多种分类方法。(香气的相似性、用途、,原料来源、有机化合物分类法。,来源:,天然香料,人造香料,动物性,植物性,单体香料化合物,合成香料,3,二、香精的基本概念及分类,香精由人工调配出来的或由发酵、酶解、热反应等方法制造的含有多种香成分的混合物,又称调和香料。,调香调配香精的过程。,香精具有一定的香型,调和比例常用质量百分比表示。,单体香料和天然香料香味比较单调,除极个别品种外,一般不能单独使用,须调配成香精后,才能用于加香产品中。,4,香精的分类,香精的的分类方法很多,出发点不同可以有很多种分类方法。,P,193,根据香精的用途分,根据香精的香型分,根据香精的形态分,5,三、香气的强度,各种香料香精的香气,在,强弱程度上,差别很大,香气强度不仅与气相中,有香物质的蒸汽压,有关,且与,分子的固有性质,(即分子对嗅觉上皮组织的刺激能力相关联)。,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描述。,6,香气强度的定性分析,为了便于调香、闻香、评香上的比较,可以把香气强度分为,5,个级别。,级 别,特 征,特强,强,平,弱,微,稀释至万分之一时,能相当嗅辨者,稀释至千分之一时,能相当嗅辨者,稀释至百分之一时,能相当嗅辨者,稀释至十分之一时,能相当嗅辨者,不稀释时,能相当嗅辨者,7,香气强度的定性上,一般,需要依靠丰富的经验,,因为香气是香料成分在物理、化学上的质与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表现,所以在某一固定的质与量、某一固定的空间或时间所观察到的香气现象,并不是香气的全貌。,8,香气强度的定量表示,阈值能辨别出香的种类的界限浓度。,嗅阈值通过嗅觉能感觉到的有香物质的界限浓度。,阈值与有香物质的浓度、对嗅觉的刺激能力、和嗅觉的灵敏度有关,虽然可以用一个数值表示,但由于嗅辨者的,主观因素,,很难达到可观的定量表示,,对同一香料可能出现多个阈值。,9,阈值的测定,空气稀释法-阈值的单位用空气中含有香物质的浓度,(g/m,3,或 mol/m,3,).,水稀释法-单位采用,(mg/kg 或 ug/kg).,阈值越小,表示香气越强;反之阈值越大香气越弱。,10,分子结构对香味的影响,分子结构与香味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所感兴趣的课题。但是,由于,香料分子结构,本身的复杂性和,鉴定器官,的主观性的影响,要在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与香味之间确定一种能够,肯定的预测某种新化合物香味特征,的理论是很困难的。迄今为止,这一重要理论的课题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11,人们通过,简单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分子骨架、分子中原子个数、不饱和性、官能团、取代基、异构体等因素)对香料化合物香味产生的影响。虽然不能从理论的高度加以解释,但仍然具有一定得指导作用。P,195,12,四、香料香精的发展,香料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中国、印度、埃及、希腊等都是最早应用香料的国家。,810世纪人们用蒸馏法分离香料。,13世纪第一次从精油里分离香料化合物。,15世纪成为许多国家统治阶层奢华的象征。,19世纪合成香料工业逐渐发展起来。,13,第二节 天然香料,概述,常用的天然香料,14,一、概述,动物性的天然香料从动物的生殖腺分泌物中获得的有香物质。,植物性天然香料以植物的花、叶、颈或果实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多种成分化合物。,天然香料的成分非常复杂,目前世界上生产的天然香料有500种,常用的200种。,15,天然香料的制备方法,压榨法-制取天然香料的,最简单方法,,不会使香料变性,如柠檬、橙子、柑橘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料的,最重要方法,。,有机溶剂提取法-利用低沸点的有机溶剂能溶解香料的性质,将原料浸泡后进行萃取,然后蒸去有机溶剂,再用乙醇混合,过滤除去杂质,最后蒸去乙醇得到,吸收法-原料中有香物质较少且价格昂贵时采用。包括热脂浸渍法和冷吸法。,16,常用的天然香料,动物性天然香料:麝香、灵猫香、海狸香和龙涎香。在香水和高级化妆品中应用。,P,199,植物性香料:植物性天然香料称为,精油,。,由花提取:玫瑰、茉莉、橙花、薰衣草等。,由木材提取:檀香木、玫瑰木、羊齿木。,由树皮提取:桂皮、肉桂。,由树脂提取:安息香、吐鲁番香脂等。,由种子提取:黑香豆、茴香、香子兰等。,等。,17,萜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迄今为止,从植物性天然香料中分离出来的有,机化合物5000多种,结构极其复杂,大体分,为4大类:,18,第三节 合成香料,概述,常用的合成染料,19,一、概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提供种类更多、产量和质量更高的香料,而,天然香料的生产受自然条件及加工因素的制约,。,于是,人们开始研究用有机合成的方法,采用化工生产手段,生产物美、价廉、产量大的合成香料。,用以解决天然香料的不足,又可降低成本,还可以合成出新的发香物质,使香型丰富,因而具有广阔的前途。,20,二、常用的合成香料P,205,烯类,醇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羧酸脂类化合物,内酯类,乙缩醛类,麝香类,巨环麝香黄蜀葵素,21,第四节 香精,概述,常用香精,香精的鉴别与分析,22,一、概述,前面介绍的各种香料,除极个别品种外,一般均不能单独使用,必须由数种或数十种调和起来,才能适合应用上的需要。,这种为了应用而调剂的过程称为调香,,经过调和的香料称为调和香料或香精。,23,香精的构成,按香精各组分的挥发性和保留香气的时间可以分为:,顶香成分,中香成分,底香成分,24,按各组分在香精中所起的作用,又可分为:,主香剂,:构成香精香气的基本原料,起决定作用,主要由中香和底香成分。,前味剂,:挥发性比主香剂大,给使用者提供良好的第 一印象,以便突出主香剂的香型-丁香成分。,辅助剂,:用以补足主香剂和前味剂的不足,使香气变得清,新、幽雅,若与主香剂香型统一称为协调剂,否则为变调剂,定香剂,:是香精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使香精中各成,分的挥发度均匀,防止香料的快速挥发,保证应用时香型不,变有一定的持久性。,稀释剂,:香料的香味很浓厚,如直接嗅闻,则香味过重,会,强烈的刺激嗅觉,即使玫瑰或茉莉等高价的花精油也会让人,感觉不到芬芳的香味,有必要用稀释剂把香味变淡。,25,调香中的常用术语,香型-,描述某一种香精或加香制品的整体香气类型或格调,香韵-,描述某一种香料、香精或加香产品中带有某种香气韵调,香势-,香气本身的强弱程度,头香-,对香精或加香产品嗅辩中,最初片刻时香气的印象,体香-,头香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一致的香气,基香-,头香和体香挥发过后留下的最后香气,调和-,将几种香料混合在一起而发出的一种协调一致的香气,修饰-,用某种香气去修饰另一种香气,使之在香精中发生特定效果,从而使香气变得别具风格,香基-,香基精,由多种香料调和而成的具有一定香型的混合物,26,香精的香型,靑滋香 草香型,木香型 蜜甜香,脂香型 香膏型,琥珀香 动物香,辛香型 豆香型,果香型 酒香型,花香型,27,常用香精,日用香精,花香型日用香精,-模仿天然花香配制而成,非花型日用香精,-模仿型和创造型,模仿型,-依照某一种天然香料香气调配而成,创造型,-调香师创拟出的香型,如:素心兰、馥奇型、古龙型、东方型、麝香-玫瑰型。,28,食用香精,食品香精,烟用香精,酒用香精,29,香精的鉴别和分析P,221,目前,香料香气或香味质量的评定,主要还是,靠人的嗅觉或味觉进行:,香气评定:采用与同种标准质量香料香气相比较的方法。,香味评定:用做食用的香料,除进行香气质量评定外,还需进行香味评定,是用,1mL 样品的1%的乙醇溶液加入250mL糖浆,然后进行试味。,色泽检定:待检样品于标准试样进行对比,较先进的方法是用比色仪与标准样对比。,30,物理常数的测定,相对密度,-在,20,时,一定体积的试样质量与同样体积的蒸馏水的质量之比。,折射率,-在一定波长的光源和一定温度条件下测得的折射率对确定的化合物是一个常数。,旋光度,-含有不对称碳原子的精油化合物,使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偏转。,熔点、凝固点,-可以用来识别物质和定性的检验物质纯度,在精油里是一个温度范围。,在乙醇中的混容度,-可以判定精油中萜类化合物的相对比例,一般而言萜类越多,精油质量越好。,蒸发后残留物,-是指在,100以下不会挥发的精油成分的质量分数,是精油纯度的一个重要标准。,31,化学常数的测定,酸值,中和,1g,精油中所含的游离酸时所需氢氧化钠的质量。,脂值,中和,1g,精油中脂水解所放出的酸所需的氢氧化钠的质量。,醇含量,天然香料中往往含有多种醇类,含醇量是决定天然香料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醛量和酮量,醛或酮类化合物往往是天然香料的主要方向成分,含量用羰值表示。有盐酸羟胺法和亚硫酸氢钠法。,酚量酚类,与强碱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酚盐,这是测定精油中酚含量方法的基础。,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