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法隧道结构设计隧道工程总体设计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3993916 上传时间:2024-10-02 格式:PPTX 页数:38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奥法隧道结构设计隧道工程总体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新奥法隧道结构设计隧道工程总体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新奥法隧道结构设计隧道工程总体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11/7/200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3 隧道(sudo)总体设计,3.1 隧道选址(xun zh),3.2 隧道的几何设计,3.3 衬砌内轮廓线及几何尺寸拟定,3.4 道路隧道勘测设计文件的内容和组成,第一页,共38页。,3.1 隧道选址,1、公路隧道选址的基本原则:,必须与公路总体设计相协调适应(交通量、公路等级等),隧道位置应选择在稳定的地层中;,越岭隧道应进行较大范围的方案选择,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穿越;,沿河(yn h)傍山隧道,其位置宜向山侧内移,避免一侧洞壁过薄产生偏压;,选择隧道位置时,应注意洞口位置和有关工程的处理,一般宜采取“早进洞,晚出洞”原则(多暗挖,少明挖,在岩体内施工原则)。,第二页,共38页。,2、隧道方案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当地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气象条件,一般而言是隧道方案主要考虑的问题。另外,还有工程的难易程度、经济、工期要求,甚至还有政治、经济、军事与地区发展都有关(yugun)。根据隧道轴线与地形的关系,主要有:,(1)坡面正交型;,(2)坡面斜交型;,(3)坡面平行型;,(4)尾部进入型;,(5)深入谷地型。,第三页,共38页。,3、越岭隧道的选址,越岭隧道的位置主要以选择垭口和确定隧道高程为主要依据。,(1)越岭隧道平面位置的选择,采用直线或大半径曲线为好;,优选考虑(kol)在路线总方向上或其附近的低垭口,展线好,隧道较短;,虽远离线路总方向,但垭口两侧有良好的展线条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的垭口。,第四页,共38页。,(2)越岭隧道标高的选择(在山体中何位置),尽可能把隧道埋于较好的地层中;,洞口位置处于较好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处,便于(biny)施工场地的布设;,寒冷地区,隧道宜设在多年冻土上限和多年积雪线标高以下,以保持施工和运营安全;,隧道条件应考虑施工期限和施工技术条件;,考虑远景规划,在不多增加工程造价的情况下,宜尽可能的把标高降低一些。,越岭方案的选择以选择越岭垭口为重点,从而解决越岭垭口、隧道高程和两侧展线这三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问题。,第五页,共38页。,4、傍山隧道选址,为改善线形,提高(t go)车速,缩短里程,节省时间,常修建傍山隧道。,傍山隧道一般埋藏较浅,容易造成各种病害;山坡亦常有滑坡,松散堆积,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地质情况较为复杂。,选择傍山隧道时应注意:,(1)傍山隧道的洞身覆盖厚度问题。为保持山体稳定和避免偏压产生,隧道位置宜往山体内侧靠-宁里勿外,傍山隧道最小覆盖层厚度 t(m),围岩类别,最小覆盖层厚度,(m),单线,双线,46,79,710,1015,1120,1630,第六页,共38页。,(2)要考虑河岸冲刷对山体和洞身稳定的影响,如图所示。,(3)应考虑施工便道设置和既有公路的位置,应注意既有公路边坡的可能坍塌和施工便道对洞身稳定的影响。如图所示。,(4)线路沿山绕行应与直穿山体的隧道(sudo)方案进行比较。,河岸受冲刷对洞身位置(wi zhi)影响示意图,道路对洞身稳定(wndng)的影响示意图,第七页,共38页。,5、不良地质地段隧道位置的选择,研究地质条件的重要性:不论是沿河(溪)线还是越岭线,地质条件对隧道位置的选择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好的地层,对施工和营运均有利,亦可节省投资;对岩性不好的地层、断层破碎带、含水层等不良地段应避免穿越。若不能绕避而必须通过时,应采取可靠的工程处理措施,以确保隧道施工及营运安全。,常见不良地质条件有滑坡、崩坍、松散堆积、泥石流、岩溶及含盐、含煤、地下水发育等地质条件。,(1)、滑坡、错落,滑坡、错落对隧道的危害很大,在隧道通过滑坡地区时,必须查明滑坡类型(lixng)范围、深度、滑动方向等。一般应避开滑坡体或错动体,或在可能滑动面以下一定深度通过。如图所示。,第八页,共38页。,(2)、松散堆积层,堆积层常处在暂时稳定状态。一旦扰动,稳定即会丧失而造成崩坍。在这种地质条件下隧道(sudo)应避开不稳定、松散的堆积层,使洞身处于基岩中,并具有足够的安全厚度。如图甲的位置上。,滑坡(hup)地区隧道位置选择示意图,松散(sngsn)堆积层中隧道位置选择示意图,第九页,共38页。,(3)、泥石流,隧道通过泥石流地段时,应结合地质情况考虑泥石流沟的改道和最大下切深度,确保洞口和洞身的安全。隧道洞顶距基岩面或最大下切面要有一定的覆盖(fgi)厚度,如图(b)乙的位置,隧道洞口应避开泥石流沟及泥石流可能扩展的范围。有困难时,可修建一段明洞,使泥石流在明洞顶通过。,隧道通过(tnggu)泥石流时的位置选择示意图,第十页,共38页。,6、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洞口位置选择好坏,将直接影响隧道施工、造价、工期和运营安全。选择时要结合洞口的地形,地质条件、施工、运营条件以及洞口的相关工程(桥涵、通风设施等)综合考虑。,(1)洞口部分在地质上通常是不稳定的。一般应设在山体稳定,地质条件好,排水有利的地方。隧道宜长不宜短,应“早进洞,晚出洞”,尽量避免大挖大刷,破坏山体稳定。,(2)洞口不宜设在沟谷低洼处和汇水沟处,一般宜将洞口移到沟谷地质条件较好的一侧有足够宽度的山嘴处,如图中的B线。,(3)当洞口处为悬崖陡壁(du b)时,根据地质情况采用贴壁(见图)或采用接长明洞的办法,将洞口堆到坍方范围以外35m处,见图,第十一页,共38页。,沟谷附近洞口平面位置示意图,贴壁进洞时洞口纵断面示意图,陡壁下接长明洞纵断面示意图,缓坡洞口纵断面示意图,第十二页,共38页。,(4)洞口地形平缓时,一般也应早进洞晚出洞。这时洞口位置选择余地较大,应结合洞外路堑、填方、弃渣场地、工期等具体确定(见图)。需要时可接长明洞,以确保施工和运营安全。,(5)考虑洞口边仰坡不致(bzh)开挖过高和洞口段衬砌结构受力,洞口位置宜与地形等高线大体上正交见图(a)。道路隧道一般不宜设计斜交洞门,见图(b)。若为斜交时,应尽可能加大斜交角度(一般不小于450),或采取工程措施,以降低垂直等高线方向的开挖高度。,正交洞门平面(pngmin)示意图,斜交(xi jio)洞门平面示意图,第十三页,共38页。,(6)长大隧道在洞门附近应考虑(kol)施工场地、弃渣场等的位置。,(7)洞口附近有居民点时,考虑(kol)提前进洞,尽可能减少附近地上构筑物,地下埋设物与隧道的相互影响,及减少对环境(农业、交通、居民生活)的影响。,(8)洞口路肩应高出设计洪水位(包括浪高)以上,以免洪水浸入隧道。,(9)考虑(kol)通风设备排出的废气和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解决办法。,(10)考虑(kol)设置防雪工程、防风工程和防路面冻害工程的必要性。,总之,隧道洞口和洞身是不可分的整体,在位置选择时不能顾此失彼,应该同样的重视。,第十四页,共38页。,总结:隧道选址的基本原则:,1、隧道长度最短;,2、隧道两侧(lin c)展线良好(出洞后利于线路的延伸衔接,利于路基施工);,3、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第十五页,共38页。,3.2 隧道几何(j h)设计,隧道(sudo),主体(zht)建筑物,附属建筑物,洞门,洞身衬砌,洞口地段接长的明洞,(,据地形地质情况需要,),通风、照明、防排水,安全设备、电力、通信设备等,1,、隧道的平面设计,(1),、隧道平面,是指隧道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隧道是线路的组成部分,线形也应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2),、任务:,决定隧道的平面位置,选定洞口位置及洞内各种地下管线埋设位置;,第十六页,共38页。,(3)、基本要求:,原则上采用(ciyng)直线,避免曲线;,隧道平面线形以采用(ciyng)直线或大半径曲线为好,并应考虑行驶安全,隧道全长较短、施工容易等,在洞口不应使用小半径的引线与隧道衔接;,一座隧道内最好不设一个以上的曲线,尤其是避免反曲线;,当必须设置两条曲线时,两曲线之间应有足够长的夹直线。,第十七页,共38页。,(4)、曲线隧道的不利因素:,行车视距问题;,加宽断面问题,造成变截面隧道,施工难度大;,曲线隧道内装修复杂;,增加通风(tng fng)阻抗,对自然通风(tng fng)不利;,第十八页,共38页。,2、隧道纵断面设计,隧道纵断面是指沿隧道中心线展开的垂直面上的投影,(1)、纵坡类型:,人字坡隧道,上行单坡隧道,下行单坡隧道,(2)、控制隧道纵坡大小(dxio)的主要因素,通风问题,排水问题,下行(xixng)单坡隧道,人字坡隧道(sudo),第十九页,共38页。,(3)、纵坡坡度大小及其影响,隧道纵坡坡度范围:0.3%-3%;,纵坡坡度与通风的关系,要求1%以下,大于2%,排量迅速增加;,与排水的关系,纵坡越大水流越快;,纵坡坡度与施工运营的关系,采用大竖曲线半径和竖曲线长度(chngd);,综合通风和排水考虑,纵坡为不防碍排水的缓坡为宜。,第二十页,共38页。,3、隧道净空断面(dun min)横断面(dun min)设计,下图所示断面(dun min)形状和尺寸应根据围岩压力求得最经济值,专用公路,一般公路,W一行车道宽度;S一行车道两侧路缘带宽度;C一余宽,当计算行车速变100kmh时为,计算行车速度100kmh时为;H净高,汽车专用公路、一般二级公路为5m,三、四级公路为4.5m;E建筑(jinzh)限界顶角宽度,当L1m时,E=L;当L1m时,E=1m;L一侧向宽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短隧道,其侧向宽度宜取硬路肩宽度;R一人行道宽度;J一检修道宽度。,第二十一页,共38页。,(1)、隧道净空:指隧道衬砌的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包括通风、照明、消防、通讯等设备所占空间;,(2)、隧道建筑限界:是为保证隧道内各种交通(jiotng)的正常运行与安全而规定在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的空间限界;,(3)、隧道行车限界:保证隧道中行车安全,在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任何物体不得 侵入的限界;,(4)、墙效应:隧道边墙给驾驶员造成危险的心理影响,行车偏左减少行车道;,第二十二页,共38页。,(5)、加宽带:大于2公里隧道,设紧急停车带,宽,长2540米,间隔750米;大于10公里隧道设U型回车道;,(6)、净高:一般高速公路、一级公路5米,二级以下公路米;,(7)、建筑限界顶角宽:小于等于1米;,(8)、两相邻隧道最小间距问题:两相邻隧道最小净距 视围岩类别,断面尺寸(ch cun)、施工方法、爆破震动影响等因素确定。,第二十三页,共38页。,两相邻隧道最小间距一般情况可按下表的规定选用。从理论上说,两相邻隧道应分别置于围岩压力(yl)相互影响及施工影响范围之外。因此还需根据经验通过工程类比分析确定。公路道路勘测规程(JTJ06385)规定:“一般为30m”。,两相邻隧道最小间距,第二十四页,共38页。,公路(gngl)隧道横断面示意图(尺寸单位:m),第二十五页,共38页。,4、隧道接线,(1)、隧道洞口的连接线平面及断面线形应与隧道线形相配合,应保证有足够的视距和行驶安全(nqun);,(2)、隧道两端平面线形与路线线形相一致,必须有一定的连接线长度过渡(其规定如表所示);,(3)、隧道两端的接线纵坡应有一段距离与隧道纵坡保持一致,以满足设置竖曲线和保证各级公路停车或会车视距的要求;,(4)、当隧道净宽大于所在公路的路基宽度时,两端接线应有不短于50m的同隧道等宽的加宽段,并设计过渡段加以衔接。,第二十六页,共38页。,3.3 衬砌内轮廓线及几何尺寸拟定,什么是隧道衬砌(Lining)?它是一种超静定支护结构,是隧道的主体建筑物,1、衬砌断面设计:主要解决内轮廓线,轴线和厚度三个问题。,(1)、内轮廓线,设计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