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徐生钰,*,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徐生钰,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徐生钰,*,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徐生钰,*,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徐生钰,*,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徐生钰,*,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徐生钰,*,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徐生钰,*,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徐生钰,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徐生钰,*,赵大平,人民币汇率、商品价格、贸易收支变动特征,1,2,一、人民币汇率历史与现状二、中国通货膨胀的历史与现状三、,199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四、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间的关系五、小结,第一讲 历史与现状,3,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及汇率变动的历史与现状,(一)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汇率体制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五六十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80,年)。,单一浮动汇率制时期(,1949,1952,年)的人民币汇率安排及调整主要根据物价水平,实际上这是一种比较市场化的汇率安排。,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时期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正式确立,人民币汇率相当稳定,汇率制定逐渐同物价相脱离。,“,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时期(,1973,1980,年),为了避免西方国家通货膨胀及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国采用了钉住加权的,“,一篮子,”,货币的办法,人民币汇价政策的直接目标仍是维持人民币的基本稳定,针对美元危机不断发生且汇率持续下浮的状况,人民币汇率变动较为频繁,并呈逐渐升值之势。,1972,年为,1,美元元人民币;,1973,年,1,美元元人民币;,1977,年为,1,美元元人民币。,4,(二)改革开放后的人民币汇率安排,1,、第一个阶段:,1978,1994,年。,1978,年,我国进入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为鼓励外贸企业出口的积极性,我国的汇率体制从单一汇率制转为双重汇率制。经历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1984,年)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两个汇率双轨制时期。,2,、第二个阶段:,1994,2005,年。,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并开始实行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的可兑换。,5,3,、第三个阶段是从,2005,年,7,月到现在。我国于,2005,年,7,月,21,日出台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努力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体系,其中包括:放开日波幅的限制,完善人民币即期汇率形成机制,在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引入做市商制度。完善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机制,建立银行间人民币远期市场,推出银行间外汇调期交易。,人民币在汇率改制以来,虽然人民币名义汇率对美元不断升值,但目前还是面临着较大的升值压力,这主要的表现在中国的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热钱不断流入,中国外汇储备由,2005,年,6,月底的,9411,亿美元扩大至,2007,年,6,月末的,13326,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扩大也形成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6,二、中国通货膨胀的历史与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加速,中国的通货膨胀也很历害,其中,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前期通货膨胀幅度大,问题较严重。近来自,2003,年至今,中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三轮通货膨胀:,一、,1984-1989,年,“,价格放开,”,和,“,过度投资,”,导致的通货膨胀。,二、,1993,1995,年,“,过度投资,”,的通货膨胀,三、,2003,年后主要由,“,成本推动,”,引起局部通货膨胀,7,(一),1984-1989,年,“,价格放开,”,和,“,过度投资,”,导致的通货膨胀,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由封闭的计划经济向开放的市场经济转轨过渡,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调整价格,”,和,“,放开价格,”,。放开的价格在,“,过热,”,经济拉动下引发了物价水平的迅速上涨,,1988,年,全国零售物价指数上涨,18.5%,。,随着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和经营自主权,地方财政也有了一定的,“,分成,”,自主权,结果在企业和地方出现了强烈的,“,投资饥渴症,”,。由于投资过度,导至,1987-1989,年中国的通货膨胀高达,20%,左右,,1989,年,尽管国家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治理整顿,”,的首要任务,并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但由于政策时滞的问题,当年通货膨胀率仍高达,18,。通过持续三年的治理整顿,价格总水平才回落到,1990,年和,1991,年的和。,8,(二),1993,1995,年,“,过度投资,”,的通货膨胀,从,1992,年起,全国又掀起了新一轮经济建设的热潮,经济迅速回升并高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1992,1994,年平均增长,推动了投资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从,1993,年,1,月到,1995,年,12,月,通货膨胀率几乎都在,10,以上,在,1994,年,10,月份达到,成为,1952,年以来的最高点。,此轮通货膨胀是在供给大于需求的形式下,由投资过度以及货币超额供给引起的。,国家在,1994,年开始实行,“,软着陆,”,,采用财政、货币双紧缩的经济政策,降低货币供给,,5,次提高利率,减少公共投资等,政策效应虽然存在滞后,但是,在,1996,年各项经济指标都表明我国已经走出,“,过热,”,的经济状态。随着,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我国由供不应求转为内需不足,物价水平开始走入低谷,在某些年代的通胀率甚至为负。,9,(三),2003,年后主要由,“,成本推动,”,引起局部通货膨胀,2000,年前后,中国经历了通货紧缩。到,2003,年,中国似乎走出了通货紧缩,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在,2003,年上升了,,CPI,出现了正向的变动。,2004,年则进入加速上涨阶段,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了,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了,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房屋销售价格上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而居民消费价格则上涨了。,2005,年通货膨胀又有所回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8%,,但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3%,。,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0%,。,但,2007,年,通货膨胀上涨幅度又有所增大,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2%,。截至今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数月超过,4%,的警戒线。,与前几次发生的严重通货膨胀相比,本次通货膨胀是温和性的,年膨胀率一般低于,4%,,且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变动特征,主要表现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大大高于生活资料价格上涨。本轮通货膨胀是在全球经济加速复苏,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由于资源瓶颈制约造成的,主要属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10,三、,1997,年以来中国贸易收支变动状况,1,、汇率、贸易收支变动国别特征,(,1,)中国主要顺差伙伴双边汇率和双边贸易收支,1997-2005,年,中国大陆的主要顺差国和地区为美国、香港、英国。从图可看到,,1997-2001,年期间,中美贸易顺差(,Ams,)和中英贸易顺差,(Uks),相对幅度都比,1997,年有所上升,大陆与香港的贸易顺差(,Hks,)则比,1997,年有所下降。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中美贸易顺差和中英贸易顺差急巨上升,大陆与香港的贸易顺差(,Hks,)也明显上升。从人民币双边汇率变动情况看,,1997-2005,年美元和港币的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不变,但大陆对香港和美国的贸易顺差仍然在不断波动,因此,贸易顺差波动的原因不仅仅是汇率因素,更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非汇率因素。从中国和英国的情况看,人民币兑英镑的双边汇率,2000-2001,年略有升值,,2003,年后开始贬值,因此,人民币汇率对英镑的贬值对应着中国对英国贸易顺差的扩大,从这点来看,人民币汇率贬值可能会导致中国的贸易顺差扩大。,11,中国主要顺差伙伴的贸易收支与双边汇率变动,12,(,2,)中国主要逆差伙伴双边汇率和双边贸易收支,1997-2005,年,中国的主要逆差伙伴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泰国、台湾、俄罗斯、澳大利亚。从图,4-4,可看到,从,1997-2005,年,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期,人民币对这些国家的货币都升值了,而中国与他们的贸易逆差并没有扩大。,2003,年以后,人民币对澳大利亚元和韩国元有一定幅度贬值,但中国对他们的贸易逆差并没有缩小,而,2003,年以后,大陆与台湾、印度尼西亚贸易逆差缩小了,但大陆与他们的双边汇率并没有趋势性变动。所以从中国与其贸易逆差伙伴的双边汇率变动和贸易收支变动情况看,汇率变动和贸易差额变动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13,中国主要逆差伙伴的贸易收支与双边汇率变动,14,(,3,)与中国互有逆顺差主要贸易伙伴,1997,年以来,中国大陆与日本、新加坡、法国、意大利、加拿大互有顺差和逆差,总体上基本平衡。,15,2,、贸易收支变动商品结构特征,按国际编码协调制度,中国国际贸易中的商品分为,0-9,类,,0,类为食品及活动物,,1,类为饮料及烟类,,2,类为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3,类为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4,类为动植物油、脂及蜡、,5,类为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6,类为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7,类为机械及运输设备;,8,类为杂项制品;,9,类为未分类的商品。,16,(,1,)顺差类商品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变动特征,中国长期处于顺差地位的是,0,类、,1,类和,8,类,其中第,8,类商品是大项进出口商品,其顺差规模较大,一是顺差的相对量大,东南亚金融危机前后,中国的出口将近是进口的,10,倍,另外其绝对量也远大于,0-4,类进出口各类商品量,不过第,8,类商品到,2003,年以后,其相对顺差,即出口比进口下降了,3,倍左右。从图,4-8,可看出,在,1997M1-2004M11,期间,中国第,8,类商品顺差规模一直在平稳下降。中国,0,类商品相对顺差规模一般为,2,左右,即出口约为进口的,2,倍,在样本期间,其顺差没有趋势性变动。第,1,类商品烟草进出口的规模很小,其出口约为进口的,3,倍左右,不过波动很大,这类商品进出口基本上由国家垄断经营,其波动可能受政策性影响较大,与人民币汇率变动关系不大,从图可看出,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其平均顺差有上升的趋势,17,1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