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PII-ERP原理与应用-制造业先进管理模式10125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3972987 上传时间:2024-10-01 格式:PPTX 页数:61 大小:37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RPII-ERP原理与应用-制造业先进管理模式10125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MRPII-ERP原理与应用-制造业先进管理模式10125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MRPII-ERP原理与应用-制造业先进管理模式10125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MRPII/ERP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0,第1章 制造业先进管理模式,“科学管理”,工业工程(,IE)、,价值工程(,VE)、,成组技术(,GT)、,计划评审技术(,PERT)、,物料需求计划(,MRP)、,管理信息系统(,MIS),等。,制造资源计划(,MRP)、,准时制生产(,JIT)、,最优化技术(,OPT)、,约束理论(,TOC)、,全面质量管理(,TQ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以及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计划(,ERP)、,精益生产(,LP)、,敏捷制造(,AM)。,1.1 制造资源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简称,MRP),是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和组织生产的方式。,MRP,由美国著名管理专家、,MRP,的鼻祖奥列弗怀特(,Oliver WWight),在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起来。,制造资源计划(,MRP),是以物料需求计划(,MRP),为核心的企业生产管理计划系统。,MRP,是以工业工程的计划与控制为主线的、体现物流与资金流信息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MRP,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重要单元技术,也是企业资源计划(,ERP),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基于企业经营目标制定生产计划,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实现按需要按时进行生产。,MRP,系统实现了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在企业管理方面的集成,并能够有效地对企业各种有限制造资源进行周密计划、合理利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MRP,的基本思想,具体地说,是将企业产品中的各种物料分为独立需求物料和相关需求物料,并按时间段确定不同时期的物料需求,从而解决库存物料订货与组织生产问题;按照基于产品结构的物料需求组织生产,根据产品完工日期和产品结构规定生产计划;根据产品结构的层次从属关系,以产品零件为计划对象,以完工日期为计划基准倒排计划,按各种零件与部件的生产周期反推出它们的生产与投入时间和数量,按提前期长短区别各种物料下达订单的优先级,从而保证在生产需要时所有物料都能配套齐备,不需要时不要过早积压,达到减少库存量和占用资金的目的。,MRP,的基本思想,MRP,系统分为5个计划层次:经营规划、生产规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生产,/,采购作业计划。,MRP,计划层次体现了由宏观到微观、由战略到战术、由粗到细的深化过程。,MRP,系统的计划层次,图1-1,MRP,构成示意图,MRP,通过引入能力需求计划和反馈调整功能增强了,MRP,计划的可行性和适应性;通过与财务系统的集成,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同步;通过与工程技术系统的集成,实现了工程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的协调;通过与销售分销系统的集成,使得生产计划更好地体现企业的经营计划,增强了销售部门的市场预见能力。,MRP,还将,MRP,对物料资源优化的思想,扩充到包括人员、设备、资金、物资等广义资源,涉及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MRP,不再只是一种生产管理的工具,而是整个企业运作的核心体系,是一种以计划驱动“推”式的集中控制。,MRP,已为当今世界各类制造企业普遍采用,是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制造业提高竞争力不可缺少的手段。,1.2 准时制生产(,JIT),准时制生产(,Just in Time,,简称,JIT),方法又称及时生产,是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创立的,是继泰勒的科学管理(,Taylors Scientific Management),和福特的大规模装配线生产系统(,Fords Mass Assembly Line Production),之后的又一革命性的企业管理模式。,JIT,,即在正确时间(,Right Time)、,正确地点(,Right Place),干正确的事情(,Right Thing),以期达到零库存、无缺陷、低成本的理想生产模式。为此,主张精简产品结构,不断简化与改进制造与管理过程,消除一切浪费。,1.,JIT,生产方式的管理理念,这里所说的浪费,按丰田公司的理解是:凡是超出生产所绝对必要的最少的设备、材料、零件和工作时间的部分都是浪费。从价值工程的观点看,凡是超出增加产品价值所必需的绝对最少的物料、机器和人力资源的部分都是浪费。从这一概念出发,加工零件会增加价值,将零件装配成产品会增加价值。但许多习以为常的生产过程中的活动是不增加价值的一种浪费,例如,清点、储存、搬运、质量检查等活动都是不增加产品价值的活动,从根本上说都是浪费。,JIT,是一种追求无库存、彻底排除浪费的生产与管理模式。为此,对某一零件的加工在数量与完成时间上的要求,是由下一道工序状况决定的。若下道工序拥挤阻塞,上道工序就应减慢或停止,这些信息均靠看板(,Kan Ban),来传递。,丰田的,JIT,生产方式通过看板管理,成功地制止了过量生产,实现了“在必要的时刻生产必要数量的必要产品(或零部件)”,从而彻底消除在制品过量的浪费,以及由之衍生出来的种种间接浪费。,MRP,是“推”式生产管理模式,JIT,是“拉”式生产管理模式,JIT,生产管理模式的最终目标是获取企业的最大利润;,JIT,最基本的方法是降低成本,排除一切浪费;,JIT,最主要的手段是适时适量的生产、弹性配置作业人数及质量保证,如图1-2所示。,2.,JIT,生产管理模式的目标、方法与手段,3.,JIT,生产方式的技术体系,JIT,的基本概念是指在所需要的精确时间内,按所需要的质量和数量,生产所需要的产品。它的理想目标是6个“零”和1个“一”,即零缺陷、零储备、零库存、零搬运、零故障停机、零提前期和批量为一。,JIT,的管理技术体系构成主要包括:适时适量生产、全面质量管理、自动化控制、全员参与管理、人性管理、外部协作关系等。,1.3 约束理论(,TOC),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简称,TOC),是以色列物理学家戈德拉特博士(,Moshe Elizahu Goldratt),在他于20世纪70年代开创的最优生产技术(,Optimal Production Technology,,简称,OP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哲理。,TOC,是关于进行改进和如何最好地实施这些改进的一套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则,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些“约束”因素,并进一步指出如何实施必要的改进来一一消除这些约束,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约束理论植根于最优生产技术,OPT。OPT,认为,一个企业的计划与控制的目标就是寻求顾客需求与企业能力的最佳配合,一旦一个被控制的工序(即瓶颈)建立了一个动态的平衡,其余的工序应相继地与这一被控制的工序同步。,OPT,的计划与控制是通过,DBR,系统,即“鼓(,Drum)”、“,缓冲器(,Buffer)”,和“绳子(,Rope)”,系统实现的。,TOC,最初被人们理解为对制造业进行管理、解决瓶颈问题的方法,后来几经改进,发展出以“产销率、库存、运行费”为基础的指标体系,逐渐形成为一种面向增加产销率而不是传统的面向减少成本的管理理论和工具,并最终覆盖到企业管理的所有职能方面。,1.4 精益生产(,LP),“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LP)”,又称精良生产,英文含义是精干、完美与高品质,因此用中文“精益”来表达通过尽善尽美的生产方式达到的高效益。,Lean,的原意是“瘦肉”、“精瘦的”,意思就是要去掉一切多余无用的东西,留下最精干的。,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承担了国际汽车计划(,IMVP,International Motor Vehicle Programme),项目,着重研究日本汽车制造业与欧美大量生产方式的差别是什么,其成功的秘诀何在。美国,MIT,的研究小组在做了大量的调查和对比后,总结了以丰田汽车生产系统为代表的生产管理与控制模式后提出了“精益生产”概念,把以丰田公司为代表的日本生产方式称为“精益生产”。,精益生产要求:对于人、时间、空间、财力、物资等方面,凡是不能在生产中增值的就要去掉。例如维修工、现场清洁工,当操作工人进行增值的生产活动时,他们不工作,而需要维修时,操作工又不工作,故维修工作不能直接增值,应撤消,而要求操作工成为多面手,能够完成一般性的维修工作。又如库存占用资金但不增值,因此,在厂内,要求厂房布局上前后衔接的车间尽量靠在一起,生产计划上严格同步,不超前不落后,及时供应;在厂外,对协作厂或供应商,则要求按天甚至按小时供应所需零配件,这样就最大限度地缩小了库存量。, 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小组工作方式,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生产的主要任务和责任下放到具有多种技能和相互协作的工人组成的工作小组。, 采用,JIT,,实现了高效率、低库存的多品种混合生产,即上道工序只在下道工序需要时生产和准时提供加工件。, 团队工作(,team work),和并行开发是产品开发的主要形式与工作方式,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和提高了产品的可制造性、可销售性。, 简化组织机构,简化组织管理层次和手续,简化产品检验环节,精简一切不增值环节,简化一切过程。, 强调一体化的质量保证体系,流水线工人全面参与质量保证。, 与用户保持长期的密切联系,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不断改进“修炼”,以尽善尽美为目标,追求最大的客户满意度。,精益生产模式是对日本以丰田汽车公司为代表的生产系统的总结,它具有以下特点:,精益生产工厂追求的目标是:尽善尽美、精益求精,实现无库存、无废品、低成本的生产。,所以精益生产方式几乎只用大量生产方式一半的时间、一半的人力、一半的场地,当然也就会用少得多的费用来开发同一个类型的新产品(如一种新型汽车)。,显然,精益生产(,LP),是,JIT,的发展和深化。精益生产系统与大规模生产系统相比,大大提高了生产系统适应环境变化和需求变更的能力。,1.5 敏捷制造(,AM),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简称,AM),这一概念是1991年美国国防部为解决国防制造能力问题,而委托美国里海(,Lehigh),大学亚柯卡(,Iacocca),研究所,拟定一个同时体现工业界和国防部共同利益的中长期制造技术规划框架,在其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研究报告里提出的。,该模式是一种在工业企业界已崭露头角的新的生产模式,是一种直接面向用户不断变更的个性化需求,完全按订单生产的可重新设计、重新组合、连续更换的新的信息密集的制造系统。这种系统对用户需求的变更有敏捷的响应能力,并且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使用户满意。,生产系统的敏捷性是通过技术、管理和人这3种资源集成为一个协调的、相互关联的系统来实现的。, 以强大的信息交换能力为基础的虚拟公司成为经营实体的主要组织形式。, 模块化、兼容式的组织机构和生产设施使得企业在组织和技术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可以根据需求的变更进行重新组合。, 以紧密合作为特征的供应者、生产者与买主之间的联合网络。, 销售信息和用户使用信息可通过信息网络直接反馈到生产决策过程中。, 并行工程和多功能项目组是产品开发的主要方式与组织形式。, 把知识、技术和信息作为最重要的财富,发挥人的创造性。,敏捷制造系统的主要特点, 创造性;, 增添已有资源的能力;, 引入新资源的能力;, 系统重构的能力;, 遗传与移植的能力;, 柔性实施与执行的能力;, 不断改进工作的能力;, 排除故障恢复原状的能力。,敏捷企业的功能,敏捷虚拟企业的组织及管理技术、敏捷化产品设计和企业活动的并行运作、基于模型与仿真的拟实制造、可重组/可重用的制造技术、敏捷制造计划与控制、智能闭环加工过程控制、企业间的集成技术、全球化企业网、敏捷后勤与供应链等。,敏捷制造的关键技术包括:,1.6 业务流程重组(,BPR),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特别是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学界和实业界掀起了一股,Re,的高潮,重用(,Reuse)、,再思考(,Rethinking)、,再设计(,Redesign)、,重构(,Restructure)、,重组(,Reengineering)、,革命(,Revolution),等以,Re,为首的词频频出现,这股浪潮的核心思想是对现有的一切进行再思考,从而产生革命性的变革。美国的米歇尔哈默(,Micheal Hammer),博士于1990年把,Reengineering,思想引入管理领域,提出企业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BPR),的概念。哈默提出,“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并大胆地改造业务流程,以求在交货期、质量、成本、服务等绩效指标上取得戏剧性的改进”。, 以顾客需求为中心,考虑企业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并对企业经营过程、组织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行根本性的重新考虑。, 围绕着企业经营战略,对企业经营过程进行根本性的反省和彻底的再设计。, 企业实施,BPR,的目的在于能够使企业绩效产生巨大提高。, 实施,BPR,的使能器是信息技术、人与组织管理技术。,企业流程重组(,BPR),的实质包括:,首先是企业过程及其运营方式的变化,和由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工作方式上的变化;,其次是组织层次上的变化,包括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人力资源管理,这是为适应第一层次上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又反作用于第一层;,最后是企业管理理念层次上的变化,包括管理思想、企业文化、价值观念等,这是为适应过程、组织层上变化而发生的变化,反过来,促使这些变化更加有效。,成功实施,BPR,,给企业带来3个层次上的变化,1.7 企业资源计划(,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咨询公司,Garner Group Inc.,总结,MRP,的发展趋势而提出的一种全面企业管理模式 。,ERP,是当代制造业企业迎接市场挑战的利器。,在,MRP,基础上,融合,JIT、OPT、AM、,全面质量管理(,TQM),等先进管理思想,功能覆盖企业全面业务,并扩展到供销链上的有关合作方;支持离散制造业和连续流程行业;支持能动的全局监控能力,基于数据仓库和联机分析处理的模拟分析能力和决策支持能力;不断采用开放的先进的计算机技术。,ERP,主要特点,除了,MRP,的主要功能外,,ERP,系统还包括以下主要功能:供应链管理、销售与市场、分销、客户服务、财务管理、制造管理、库存管理、工厂与设备维护、人力资源、报表、制造执行系统 (,MES)、,工作流服务和企业信息系统等方面。,此外,还包括金融投资管理、质量管理、运输管理、项目管理、法规与标准和过程控制等补充功能。,1.8 并行工程(,CE),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简称,CE),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美国国防研究机构概括和提出,是一种先进的企业全局管理和集成模式。它将企业中复杂的工程设计、制造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作业,按最终目标,在时间和空间上并行交互进行,从而缩短了传统串行作业方式所需的时间和反复修改的次数,大幅度提高了作业质量,加快进程,降低成本。,1986年美国国防分析研究所的,R-338,研究报告对并行工程所做的定义为:“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力图使开发者们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中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和用户需求”。,两种不同的工作方式:串行作业和并行作业。,并行作业是一种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系统化的工作模式。并行作业的工作方式是:以空间资源换取时间资源,从而加快工作的速度。串行作业方式则相反,它以时间来换取空间。,制造系统与制造工程中的串行作业和并行作业如图1-3所示。,图1-3 串行工程/并行工程示意图, 并行工程是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在复杂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并行工程的研究对象是相互关联、具有因果不确定性的复杂过程。, 并行工程在制造过程的目标是牺牲空间赢得时间,串行工程是牺牲时间赢得空间,两者的正确结合使复杂的制造过程快速、无反复地一次成功。, 并行工程的手段与方法是应用系统工程中的分解与协调的理论与方法,将原系统变换成具有集结层与协调层两个层次的等价系统。集结层把复杂过程变换成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协调层则协调各子系统快速、独立、并行而又有序地工作。,并行工程的技术特点, 集结层的并行、快速而有序的工作,是靠协调层的串行、交互式的多学科协同小组科学而有效的工作来保证的。, 多学科协同小组工作中存在着语言冲突、约束冲突和动态冲突等,他们利用相应的模式机制来解决。, 并行作业成功的关键是协调层中多学科协同小组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协同论是他们工作的理论基础,协同模型是他们工作的模式,支配原理是他们工作的原则,序参数是他们工作的关键点。,并行工程的技术特点,1.9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简称,CIMS),是1973年由美国哈林顿(,Harrington),博士首先提出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发展与成熟的一种制造业先进管理模式。,CIMS,是通过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把企业的经营销售、开发设计、生产管理和过程控制等全过程组合在一起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哈林顿博士认为: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是不可分割的,需要同时考虑;整个生产过程实际上是对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过程。,CIM,要求把过程控制数据同其他业务信息结合于一个集成信息体系之中,从而构成一体化的计算机控制、管理、决策系统。它将企业的全部活动,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到经营决策和管理,通过计算机有机集成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达到相互协调、总体优化,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缩短产品开发和制造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力。,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在企业实施管控一体化,1987年国家正式立项将,CIMS,列入863高技术发展计划,由清华大学带头组建“国家,CIMS,实验工程”,开展863/,CIMS,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先后有清华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获美国制造工程协会的“大学领先奖”。863/,CIMS,工程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已在国内的多家工厂中得到推广,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得到国内外的肯定和赞许,目前正在全国进行应用推广。,经过了10多年的研究、实践和企业应用,我国863计划,CIMS,主题专家组对中国发展,CIMS,的目标、内容、步骤和方法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发展为以信息集成和系统优化为特征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两者的英文缩写均为,CIMS。,我国863计划,CIMS,主题专家组在1998年提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新意义:,“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并应用于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从市场需求分析到最终报废处理)的各个阶段。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及资源优化,实现物流、信息流、价值流的集成和优化运行,达到人(组织、管理)、经营和技术三要素的集成,以加强企业新产品开发的,T(,时间)、,Q(,质量)、,C(,成本)、,S(,服务)、,E(,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现代集成制造的提法可以认为是用前瞻的观点更好地反映,CIMS,的丰富内涵。因为它可以涵盖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和企业集成以及后续的新发展,也可以用“现代”来包含当代系统论、信息化、集成化、网络化、虚拟化和智能化等促进制造系统更快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这种提法有更大的灵活性,也为后续进一步发展留有余地,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企业的接受和推广应用,这大大超过了国外早期对,CIMS,的认识,其内涵也大为丰富。,1.10 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市场竞争不仅推动着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变革。,早期,刚性流水线生产管理。,20世纪70年代,制造自动化技术,采用物料需求计划(MRP)方法与准时制生产(JIT)方法。,80年代,通过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来改善产品上市时间、产品质量、产品成本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是当时的主要竞争手段。同时,制造资源计划(MRP)、MRP/JIT和精益生产管理模式成为此时企业生产管理的主流。,90年代以来,市场竞争的焦点转为如何以最短时间开发出顾客化的新产品,并通过企业间合作快速生产新产品。并行工程作为新产品开发集成技术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面向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模式也应运而生。,21世纪的世界市场竞争,集成化的敏捷制造技术将是制造业在本世纪采用的主要竞争手段。基于制造企业合作的全球化生产体系与敏捷虚拟企业的管理模式将是未来管理技术的主要问题。对于企业内部,传统的面向功能的多级递阶组织管理体系将转向未来面向过程的平面式或扁平化的组织管理系统;多功能项目组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外部,将形成企业间动态联盟或敏捷虚拟公司的组织形式;建立在,Internet/Intranet,基础上的工厂网将对企业管理起到直接的支撑作用。通过敏捷动态联盟组织与管理,制造企业能对快速多变的世界市场做出迅速响应和赢得竞争。,实际上,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其他概念性的发展还包括分形工厂(,fractal factory)、,仿生制造系统(,biological manufacturing system,,简称,BMS),、,自主分布制造系统(,autonomous distributed manufacturing system,,简称,ADMS),等。,分形工厂由具有自相似、自组织、可相对独立运转的单元“分形”(,fractals),组成。其结构是动态的和开放的,具有很强的适应环境和自我发展能力。自主分布制造系统模式由多个智能模块组成,各模块独立运行并通过信息网相互合作,形成虚拟的制造系统。,各种生产模式从不同侧面与层次反映现代生产制造系统的特点。,1.11 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成为制造业先进管理模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实际上,上述制造业的先进管理模式,都可以归结到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简称,AMT),的体系结构中。,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业不断地吸收机械、信息、电子、材料、能源及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最新技术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开发与设计、制造、检测、管理及售后服务的制造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敏捷制造,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前沿制造技术的总称。从本质上可以说,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等的有机融合。,系统总体技术群:,包括与制造系统集成相关的总体技术,如柔性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敏捷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管理技术群,:包括与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组织管理相关的各种技术,如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准时制生产、精益生产、约束理论、企业过程重组、动态联盟企业管理等。,设计制造一体化技术群:,包括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等制造过程相关的各种技术,如并行工程、,CAD/CAPP/CAM/CAE、,拟实制造、可靠性设计、智能优化设计、绿色设计、快速原型技术、质量功能配置、数控技术、物料储运控制、检测监控、质量控制等。,先进制造技术其技术体系可以分为5大技术群,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群:,包括与制造工艺及装备相关的各种技术,如精密超精密加工工艺及装备、高速/超高速加工工艺及装备、特种加工工艺及装备、特殊材料加工工艺、精密切削加工工艺、热加工与成型工艺及装备、表面工程、微机械系统等。,支撑技术群:,包括上述制造技术的各种支撑技术,如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标准化技术、材料科学、人机工程学、环境科学等。,先进制造技术是面向21世纪的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先进制造技术贯穿了从市场预测、产品设计、采购生产经营管理、制造装配、质量保证、市场销售、售后服务、报废处理回收再利用等整个制造过程;先进制造技术注重技术、管理、人员三者的有机集成,并重视环境保护。,先进制造技术其技术体系可以分为5大技术群,先进制造技术是支持先进制造模式的综合技术。,CIMS,作为先进制造技术的一种总体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其各种先进技术原先是为了各种需求而各自形成的,当综合应用这些技术支持先进制造模式时必然会出现各种冲突。为了使这些技术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就必须进行技术集成、管理集成和系统集成,这正是,CIMS,的作用之所在。,CIMS,通过其系统集成方法和使能技术为先进制造技术的集成提供设计的方法和手段、管理的理论和指南、实施的工具、平台和环境。因此,,CIMS,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集中代表,而,MRP,则是,CIMS,的关键组成部分。,本章概要描述了几种现代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包括,MRP,JIT,TOC,LP,AM,BPR,ERP,CE,CIMS,等,归纳了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并把上述制造业的先进管理模式,都归结到先进制造技术(,AMT),的体系结构中。,CIMS,作为先进制造技术的总体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集中代表,而,MRP,则是,CIMS,的关键组成部分。,1.12 本 章 小 结,(1) 简述制造业各种先进管理模式的名称和概念。,(2),ERP,在,MRP,基础上有哪些扩充与发展?,(3) 简述,CIMS,概念的新发展。,(4) 简述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5) 说明,CIMS、MRP,在先进制造技术体系中的地位。,思考练习题,THE END,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