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一(北师大精品课程)65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3969183 上传时间:2024-10-0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一(北师大精品课程)65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古代文学史一(北师大精品课程)65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古代文学史一(北师大精品课程)65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十七节南北朝乐府民歌,南北朝乐府民歌是被乐府机关采集和保存下来的民间歌曲。南朝和北朝都有相当数量的乐府民歌流传至今。但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状况、文化风俗、以及艺术趣尚的不同,它们在内容和风格方面都有很大区别。,一、南朝乐府民歌,南朝乐府民歌主要产生于东晋和宋、齐三代,梁陈的乐府诗则多为文人拟作。这些作品主要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还有一小部分在杂曲歌辞与杂歌谣辞中。南朝乐府民歌从音乐上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吴声歌曲,今存二十四个曲目,三百二十六首诗,主要产生于建业附近;二是西曲歌,今存曲目三十四种,一百四十二首诗。此外有神弦曲,今存十一个曲目,十八首诗,是民间的祭歌。,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比较单纯,基本上全是情歌。这些作品风格柔婉缠绵,清新艳丽,有些作品带有浓厚的脂粉气,甚至有些露骨的色情描写,与汉乐府民歌有很大不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这些作品产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地方自古以来就和北方民风不同,音乐歌舞也和北方迥然有异。,东晋以后,南方的商业繁荣,出现了一些繁华的都市,。在这些都市里,生活安定,礼教松驰,到外是歌楼酒馆,人们竞相追逐感官享乐。南史循吏列传说:刘宋之时,“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都邑之盛,仁女昌逸,歌声舞节,(衤玄)服华妆,桃花绿水之间,秋月春风之下,无往非适。”,南朝乐府民歌产生于这种背景之下,自然形成了以满足感官享乐为特色的内容和风格。另外,南朝统治者普遍苟且度日,纵情声色,他们不仅出于享乐的目的而采集和欣赏那些情歌艳曲,而且还大力仿作。这就大大限制了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和风格。,在艺术表现方面,南朝民歌也和汉乐府民歌有明显不同。除了少数例外,南朝民歌体制短小,其中有些三、五杂言和四言、七言的作品,此外,占百分之七十的作品都是五言四句,这是文学史上新出现的一种诗体,它们已经很像唐人的五言绝句,齐梁时期的一些文人诗作就是模仿了这种形式。,南朝乐府民歌也改变了汉乐府民歌注重叙事的特点,这些作品以抒情为主,情感细腻委婉,明快而又含蓄,尤其善于描写相思者的心理活动。在语言方面,南朝乐府民歌不仅浅显清新,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大量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例如子夜歌其七:,“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丝”与“思”同音,“匹”的字面意思是布匹之“匹”,但又与匹配之“匹”双关。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在讲织布,实际上暗指与男子的相思相配,可谓含蓄巧妙,情韵悠长。,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是西洲曲,这首诗在乐府诗集中被收入杂曲歌辞,诗中以一个少女的口吻,表现她对情人的思念:,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诗中以季节的变化为线索,写出女主人公在由春到秋对情人的深切思念。物候的变迁和少女婉转的情思交融在一起,使感情得到升华。季节的变化又暗示着人生的匆促节奏,为主人公的这份相思增添了几分悲剧感。这首诗还非常善于过主人公的行动表现她的复杂而幽怨的内心世界。从“门中露翠钿”一句开始,以细腻深婉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微妙的恋爱心理,刻划了一个柔情似水,一住情深的人物形象。,另外,这首诗多处运用谐音相关的手法,以“梅”、“莲”、“莲心”暗指“媒”、“怜”、“莲心”,美好的自然物象与它们所暗指的诗歌意象交织在一起,更显得情韵悠长,美丽动人。诗中采用顶真的修辞格式,在形式上给人以回环往复,绵绵不绝的感受,同时,更使得诗中的各个场景一气贯穿,韵味无穷。,二、北朝乐府民歌,北朝乐府民歌今存七十多首,大部分辑入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这些作品大多数产生于五胡十六国至北魏时期,作者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汉等各族人民。这些民歌最初是作者用本民族的语言创作的,后来被译成汉语。齐梁时期,南北朝互通使者,北朝民歌传入南方,被梁朝乐府机关所保存,因而被称作“梁鼓角横吹曲”,实际上它们是北朝的乐歌。,北朝乐府民歌的数量虽远不及南朝,但其内容的丰富却远非南朝民歌可比,它们生动地反映了北朝二百多年间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特色,其风格刚健粗犷,质朴苍凉,体现了北方各族人民的性格特点。反映现实的苦难是北朝民歌的一项重要内容。北方从西晋末年以来,一直战乱不休,广大人民在战乱中饱受苦难。北朝乐府民歌有不少这方面的内容。,例如:,“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欲中,白骨无人收。”(企喻歌辞之四)“兄在城中弟在外,弓无弦,箭无括,食粮乏尽若何活!救我来!救我来!”(隔谷歌其一)战争夺走无数人的生命,使人们经常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同时,战争也造成了社会生产的凋敝,使大量人民背井离乡,到处漂泊,陇头歌三首即表现了下层人民这种流离飘泊的生活:“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朝发新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北方少数民族长期过着游牧生活,习于骑射,加上北方长期处于战乱之中,使当地的人民养成了刚健勇武、豪放强悍的性格。一些北朝民歌表现了他们这种生活和性格特点,例如:“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足必)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折杨柳歌其五)“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裳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北朝乐府民歌中也有一些情歌,这些作品热烈真率,毫无矫饰,和南朝的情歌也有明显的不同。例如:“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唤天。”(地驱乐歌其二)“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哪得孙儿抱。”(折杨柳枝歌其二),北朝乐府中歌中有一篇描写北方草原风光和游牧生活的作品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歌原为鲜卑语,后来翻译成汉语,句式长短不齐。诗中生动描写了草原的辽阔和富饶,气象雄浑阔大,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北朝乐府民歌中最著名的作品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全诗叙事完整而生动,语言风趣传神,人物形象的刻划极为成功,木兰的英雄气质和女儿本色有机在统一在一起,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北朝乐府民歌极为质朴直率,毫无雕琢,其中洋溢着乐观豪放的情调,充满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它们对唐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精神养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