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幼儿心理发展,幼儿心理发展,第一节 幼儿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一、年龄阶段:3-6、7岁,幼儿期、学前期,二、一般特点,(一)游戏期,(二)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形象性和不随意性,(三)开始最初的个性倾向,第一节 幼儿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第二节 幼儿大脑的发展一、大脑结构状态,表现,脑重,3岁:1011克(75%),7岁:1280克(接近成人),大脑皮层结构,神经细胞结构复杂化,神经纤维分支增多、长度伸长,额叶面积增长速度在5-7岁明显加快,脑电波,脑区成熟顺序:枕颞顶额,大脑发展的两个加速期:5-6岁;13-14岁,第二节 幼儿大脑的发展一、大脑结构状态表现脑重3岁:1,第二节 幼儿大脑的发展,二、大脑的机能状态,大脑皮质的抑制机能发展更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兴奋过程增长,第二节 幼儿大脑的发展二、大脑的机能状态,第三节 幼儿的游戏,一、游戏理论,(一)传统的游戏理论,1.复演说,2.精力过剩 说,3.机能快乐说,4.生活准备说,5.成熟说,第三节 幼儿的游戏,(二)当代游戏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艾里克森,2.认知动力理论,皮亚杰,3.学习理论,桑代克,(二)当代游戏理论,二、游戏的特点和种类,(一)游戏的特点,是社会性活动,是想象与现实的独特结合,不是现实生活的简单翻版,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与兴趣相联系,二、游戏的特点和种类,(二)游戏的种类,1.从认知的角度划分,特点,认知功能,机能游戏,从动作本身获得乐趣,建筑游戏,为建成某种东西或物体而操作,象征性功能,假装游戏,有明显的替代性和假设性,利于创造性的发展,规则游戏,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游戏,利于培养遵守规则的意识,(二)游戏的种类特点认知功能机能游戏从动作本身获得乐趣建筑游,2.从社会性的角度划分,帕藤(Parten,1932),特点,社会化程度,无所事事游戏,未真正参与到游戏中,最低,单独游戏,独自游戏,较低,旁观游戏,观看别人游戏,喝彩,自己不参加,平行游戏,几个儿童同时玩同样或类似游戏,无共同目的和合作意图,联合游戏,共同参加一项游戏,无共同目的,无分工,突出个人兴趣,合作游戏,有明确目的、分工和合作,角色任务,社会化程度最高,2.从社会性的角度划分,帕藤(Parten,1932)特点社,第四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口头言语的关键期,也是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过渡并初步掌握书面言语的时期。,一、词汇的发展,(一)词汇数量增加(一生中增长最快的时期,3-4岁词汇量年增长率最高),(二)词汇类别,实词:名、动、形,虚词:连、介、助、语气词,二、语法及口头表达能力,(一)句子的基本类型,(二)表达能力发展的顺序性,对话语独白语;情境性连贯性言语;,第四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第五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一、记忆的发展,(一)记忆容量:随年龄而增加,(二)记忆类型,1.无意识记意义识记,2.形象记忆和词语记忆,(三)记忆策略和元记忆,1.记忆策略的形成,2.元记忆的形成,元记忆知识:记忆主体知识、记忆任务知识、记忆策略知识,元记忆监控,元记忆体验,第五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二、思维的发展,(一)幼儿思维的基本特点,具体形象性,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2.思维的抽象性开始萌芽。,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这三种思维形式在幼儿思维中所占的地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3.言语在幼儿思维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抽象思维的发展,幼儿初期,直觉行动思维(感知水平上解决问题),幼儿中期,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对经验范围内的事物能够进行简单逻辑思维,逐步学会在词的水平上解决问题,二、思维的发展3.言语在幼儿思维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抽象思维的,幼儿心理发展课件,(二)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发展的实验,2-6、7岁幼儿的思维属于与“前运算阶段”,特点:思维的表象性思维的相对绝对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和刻板性。,实验:,1.“三座山实验”:6岁以下儿童对事物进行判断时以自我为中心。,2.守恒实验:,数守恒,长度守恒,液体质量守恒,面积守恒,体积守恒,重量守恒,幼儿的思维只能集中于事物表面的、明显特征。,3-4岁只注意一个维度,5-6岁处于守恒的转折阶段,8岁后能意识到一个维度的变化总是伴随另一个维度的改变。,(二)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发展的实验,幼儿心理发展课件,(三)幼儿概念的掌握,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内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的获得:,通过实例,通过语言理解,幼儿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一个词只代表一个具体事物特征而不是一类,以掌握具体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概括的特征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功用性特征,概念的内涵往往不精确,外延也不恰当,(三)幼儿概念的掌握,掌握形式,例句,“鸟”,“劳动”,不能理解,树上的一种虫,自己做出来的成绩,原词造句,树上的小鸟,我们天天在家劳动,具体实例,和平鸽,种田,直观特征,早晨树上叫的是鸟,就是很勤劳,重要属性,会飞的、有翅膀的一种动物,用体力做事,实际功用,鸟是吃虫的,就是培养自己做各种事情,种属关系,是动物,有目的的工作,正确定义,有羽毛、有爪、在树上做窝,在天上飞的一种动物,劳动就是生产,掌握形式例句“鸟”“劳动”不能理解树上的一种虫自己做出来的成,(三)幼儿概念的掌握,数概念的掌握,数的实际意义,数的顺序,数的组成,类概念的掌握,抽象思维与推理,(三)幼儿概念的掌握,幼儿的演绎推理,内涵: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小学生演绎推理的表现水平:,自由联想型,重复前提型,实际理由型,命题演绎型,幼儿的类比推理,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发现和应用,某种程度上属于归纳推理,幼儿的演绎推理,第六节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概念,(二)自我评价:出现在3-4岁,(三)自我情绪体验:出现在4岁左右,受暗示性,(四)自我控制能力:出现在4-5岁,运动抑制,情绪抑制,认知活动抑制,延迟满足,第六节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二、社会认知的发展,(一)性别认知的发展:,1.性别的认同:同一性(3岁)、恒常性(4岁),2.性别角色的认同,3.性别角色发展理论,(1)社会生物学理论,(2)精神分析理论,(3)社会学习理论,(4)认知理论,二、社会认知的发展,(二)道德认知的发展,1.皮亚杰的“他律和自律论”:他律到自律,(1)前道德判断阶段:行为感性化,不具备道德特性;,(2)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幼儿阶段),规则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是权威给予的,而不能理解规则可以经过集体的协商来制定或改变;,在评定是非时总是持极端态度,非好即坏,判断一个行为的好坏,是根据行为的后果而不是根据行为的动机。,(3)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二)道德认知的发展,2.柯尔伯格“道德发展三水平论”,道德两难问题,个体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水平。,(1)前习俗水平(幼儿):个人化的,自我中心的和具体的,(2)习俗水平,(3)后习俗水平,2.柯尔伯格“道德发展三水平论”,三、社会行为的发展,(一)亲社会行为,1.亲社会行为,2.亲社会行为的理论,(1)社会生物学理论,(2)社会学习理论,(3)认知发展理论,3.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三、社会行为的发展,(二)攻击性行为,1.攻击性行为,2.攻击性行为的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2)生态学理论,(3)社会学习理论,(4)认知理论,3.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特点,2岁:物主意识,争抢玩具,3岁:攻击性行为继续发展,4岁:高峰,5岁:下降,4.攻击性行为的控制方法,(二)攻击性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