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专题,03,诗歌,的语言特点,表达含蓄性、凝练性、跳跃性,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如何突破表达含蓄性、凝练性、跳跃性的理解障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表达含蓄性,所谓“含蓄”,简言之,就是情感、思想或哲理不直接说出,而以委婉曲折的方式加以表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空灵蕴藉,耐人寻味。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苏轼语),所谓 “言在此而意在彼”(叶燮语),都是要求把深厚的内容寄寓形象之中,要求深蓄于内,含而不露,以有限表现无限,在“言外”创造一个无限丰富的艺术世界。含蓄既是诗美的一种形态,又是诗人创作的共同追求。,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松下问童子,,尊师在何方?,言师采药去。,采药在何处?,只在此山中,,此山何处寻?,云深不知处。,崔颢长干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整首诗不作任何描写叙述,但一个年轻女子活泼爽朗而又令人亲近的形象跃然眼前:长江上两舟相逢,一个船家女,主动打问应面而来的男子家住何处,是哪里人,她不等对方答话,又立即作男了自我介绍。后两句可以理解为女子的自语,或理解为她因为自己的热情主动而显得唐突,想极力掩饰我自己的羞窘:“停船相问,别无他用,也许你我是同乡”长江滔滔。两舟,邂逅,逅,,,一对青年男女的友好相遇所引起的新鲜与亲切之感,通过读者自由的想象,得到了显现,,中国诗学创造含蓄美的艺术方法多种多样,弱水三千,聊取一瓢,下面从四个方面稍加展示。,(一)比兴寄托,“比兴寄托”是中国诗学一个重要的艺术原则。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借物寄情,因事托意,通过对具体形象的事物的描写,蕴蓄无限感慨和杳渺情思,从而取得含蓄蕴藉,意味悠长审美效应。,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诗言春兰、秋桂这两种香木在不同季节里欣欣向荣,乃是本性如此,非有意博取美人之爱赏。显然,诗人是以春兰、秋桂自比,抒发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操守。,(二)空白艺术,“空白”,犹言缺少,亦指空着的没有填满的或没有被利用的部分。从艺术创造的角度来看,“空白”则是指在艺术表现上不说破,不填满,不质实,不胶着,有意制造艺术的虚白,从而给读者留下联想的空间。空白不是空洞。“充实之谓美”(孟子语),真正的空白必须以“充实”为前提,这里充实指的是情感内容的充沛和饱满,但这充沛饱满的情思又不能说尽,而应该加以将其蕴蓄于艺术形象之中,令人味而得之。这种空白艺术体现了中国诗学追求含蓄美的艺术精神。,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在描写琵琶女声情并茂弹奏琵琶妙音之后,并不直接说琵琶音乐多美妙,多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推出一个无声的画面:“东舟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在琵琶演奏结束后,东面的船西面的舫,不论是主人还是客人,船上所有的人全都悄然无言,只见江心月白风平,这就有力地表现出听者如醉如痴、如梦初醒的恍惚情状,从而把琵琶音乐的美妙及其强烈的感染力充分烘托了出来,堪称高妙之笔。,(三)借景言情,寓情于景,这是中国诗歌营造含蓄美的又一重要艺术方法。虽然在古典诗歌中,也有不借景言情而直接抒情言志之作,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但古典诗歌更重要更普遍的艺术追求是通过借景言情、寓情于景的方式,来抒情写意,创造意境,从而取得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使人读之,悠然神远。,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写一位征人久戍归来,行走在归途中的情景。这位征人由于长久戍边,远离亲人,远离故乡,在艰苦卓绝的戍边生活中怀着深深的思乡之情。在这里,诗歌没有直接抒写情怀,而是寓情于景,以春天摇曳飘拂的杨柳来渲染昔日离家出征时的依依不舍之情,用雨雪纷飞的冬天景象来表现今日回乡途中的艰难和内心的愁苦。含蓄深永,令人回味无穷。真正达到了像梅圣俞所说的高妙境界:“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三)用典故,【,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东篱”多借以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做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于大泽乡,后以“鸿鹄”喻人有远大志向。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长亭,】,古代驿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投笔,】,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掷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庭,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建功立业。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三)用典故,【,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又称为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豆蔻,】,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二月初”的豆蔻花就是指的这个,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形象优美而贴切,同时又照应了“娉娉袅袅”四字。后来就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渭城”“阳关”。如柳永,少年游,:“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三)用典故,【,雕虫,】,语出汉代扬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如李贺,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至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变成了碧玉。后来常用“化碧”形容刚直忠正、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如朱敦儒,木兰花慢,:“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鸿雁,】,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者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珠,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清难寄。”,(三)用典故,【,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款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河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时,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三)用典故,【,南浦,】,屈原,楚辞,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如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三径,】,陶潜,归去来兮辞,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黍离,】,诗经,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也正是陶渊明的自我写照。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辆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三)用典故,【,鹧鸪,】,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骤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饶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表达凝练性,诗人们总希望用最恰当、俭省的字句充分而圆满地表达出最丰富的感情。“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江),“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古诗词语言的高度凝练是诗人刻苦锤炼、精心推敲的结果。品味诗歌语言时要特别注意那些经过诗人苦心经营、反复锤炼的字、句,品出其中包含的丰富含义和不尽韵味。,表达凝练性,唐,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它的繁富的色彩和音响,烘托着江天子夜的秋景。末尾一句,以传到客船的悠悠钟声给人留下了言语难以表达的离愁别绪。有趣的是这种由具体的诗句引发的情思,其具体性可以因欣赏者的不同际遇而各不相同。它即有稳定性,又有随意性,例如那悠悠的钟声造成的余韵,大体上总与羁旅客子的愁思有关。,至于它在欣赏者心中所换起的具体的思念则是难以确定的:有人可因感慨半生飘零,一事无成;有人可思念老母娇妻;有人也许为友情的离弃而痛苦;也许为了贫病,也许为了惜逝,但那浮动在落月余火的中的微茫中的一缕轻愁,则是相同的。,表达跳跃性,闻一多说:“诗的长处在于它有无限度的弹性,变出无穷花样,装下无限的内容。”这种弹性就体现为语言的跳跃性。这种弹性的获得来自:一是虚词的省略,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有这样两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十个字都是单音词,而且都是名词,无法分出哪个是主谓宾,哪个是定状补。十个意象并列,却能构成一个完美的意境,使读者在想象中充实言外之意,贴近自然境界。诗的魅力就在于这种真切的境界和朦胧的意味。二是诗句的跳跃。试读“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都是时空大跳跃,留给读者许多想象的“空白”。三是语序的颠倒。因语序颠倒而诗歌意境更美的实例很多,诸如“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陈子昂,春日登九华观,),“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李白,宫中行乐词六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这些诗句以打破语法规范的“越规”、“违法”的“倒装法”,使诗的语言灵活变异,富于弹性。,典例:,李商隐,夜语寄北,君问归期末有期,巴山夜语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工山夜雨时。,诗人写诗时旅居巴蜀,这是寄怀妻子的诗篇。这首短诗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很大。前一个“巴山夜雨”,是思念此时此地的;后一个“巴山夜雨”是跳到了想象中的未来,夫妻团聚后的彼时彼地。那时节,西窗闪着烛光,他们一起回想如今这个情思绵绵的雨夜。当诗中跳跃的奥妙被我们所理解时,当跳跃之间的关联为我们所连缀时,我们因创造性的艺术称赏所获得的愉悦是难以形容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