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9/10/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9/10/9,0,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9/10/9,0,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9/10/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9/10/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0/9/14,#,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1,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1,发布日期:,2016,年,12,月,27,日,实施日期:,2017,年,6,月,1,日,2,发布日期:2016年12月27日2,本规范适用于医疗机构建筑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02,清洁与消毒原则,01,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03,日常清洁与消毒,04,强化清洁与消毒,05,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3,本规范适用于医疗机构建筑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02清,引用文件,1,2,3,4,GB 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 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4,引用文件1234GB 15982WS/T 311 WS/T,基本概念,01,5,基本概念015,1,、环境表面: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2,、环境表面清洁: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3,、清洁工具: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容器、手套(乳胶和塑胶)、洁具车等。,4,、清洁单元: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6,1、环境表面: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5、高频接触表面:患者和医院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6、污点清洁与消毒: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处理。,7、消毒湿巾: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 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7,5、高频接触表面:患者和医院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8,、A。值: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K时,温度相当于80C的时间(秒)。A。值600是复用清洁工具消毒的最低要求。,9、隔断防护:医疗机构内部改建、修缮、装修等工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塑料、装饰板等建筑材料作为围挡,以完全 封闭施工区域,防止施工区域内的尘埃、微生物等污染非施工区域内环境表面的措施。,10、人员卫生处理:对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人员进行人体、着装、随身物品等方面的清洁与消毒过程。,11、清洁工具的复用处理:对使用过或污染后的复用清洁工具进行清洗与消毒的处理过程。,8,8、A。值: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12、低度风险区域: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如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13、中度风险区域: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如普通 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14、高度风险区域: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如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区、移植病房、烧伤病房、早产儿室等。,9,12、低度风险区域: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如,管理要求,02,10,管理要求0210,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环境清洁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2、医疗机构应参与环境清洁质量监督,并对环境清洁服务机构的人员开展业务指导。医疗机构指定的,管理部门,负责对环境清洁服务机构的监管,并协调本单位日常清洁与突发应急事件的消毒。,3、医务人员应负责使用中诊疗设备与仪器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应指导环境清洁人员对诊疗设备与仪器等进行清洁与消毒。,4、医疗机构开展内部建筑修缮与装饰时,应建立有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参与的综合小组,对施工相关区域环境污染风险进行评估,提出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指导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区域的隔断防护,并监督措施落实的全过程。,5、医疗机构应对清洁与消毒质量进行审核,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与人员,促进清洁与消毒质量的持续改进。,后勤服务科,11,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环境清洁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风险等级,清洁卫生管理等级,审核标准,目测法,化学法,微生物法,荧光标记法,荧光粉迹法,ATP,法,低度风险区域,清洁级,整洁卫生、无,尘、无碎屑、无,异味等,无要求,无要求,无要求,无要求,中度风险区域,卫生级,整洁卫生、无污,垢、无污迹、无,异味等,质量抽查使,用,无荧光,痕迹,质量抽查使,用,无荧光粉扩散,质量抽查使,用,合格标准,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或自然菌减少,1,个,对数值以上,高度风险区域,消毒级,整洁卫生、无污,垢、无污迹、无,异味等,定期质量抽,查使用,无荧光痕迹,定期质量抽,查使用,无荧光粉扩散,定期质量抽,查使用,合格,标准按产品,说明书规定,按不同环境类别,评判,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普通 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区、移植病房、烧伤病房、早产儿室等,12,风险等级清洁卫生管理等级审核标准目测法化学法微生物法荧光标记,6、承担医疗机构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或部门,应符合以下要求:,a)建立完善的环境清洁质量管理体系,在环境清洁服务的合同中充分体现环境清洁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b)基于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特点和环境污染的风险等级,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文件、程序性文件和 作业指导书。开展清洁与消毒质量审核,并将结果及时报告至院方。,c)应对所有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开展上岗培训和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医院感染预防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13,6、承担医疗机构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或部门,应符合以下要求:1,清洁与消毒原则,03,14,清洁与消毒原则0314,1、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2、根据风险等级和清洁等级要求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内容应包括清洁与消毒的工作流程、作业时间和频率、使用的清洁剂与消毒剂名称、配制浓度、作用时间以及更换频率等。,3、应根据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剂。,15,1、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15,4、有明确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应根据病原体抗力选择有效的消毒剂。消毒产品的使用按照其使用说明书执行。,5、无明显污染时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清洁与消毒。,6、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有多名患者共 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16,4、有明确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应根据病原体抗力选择有效的消,7、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不同区域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应符合不同风险等级要求。工作结束时应做好手卫生与人员卫生处理。,风险等级,工作服,手套,专用鞋,/,鞋套,口罩,隔离衣,/,防水围裙,护目镜,/,面罩,帽子,低度风险区域,+,土,土,一,一,一,一,中度风险区域,+,+,土,+,土,一,一,高度风险区域,+,+,+/,土,+/+,+,土,土,注,1:“+”,表示应使用,N,95,口罩,,“,+”,表示应使用,土,”,表示可使用或按该区域的个人防护要求使用,一,”,表,示可以不使用。注,2:,处理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医疗废物和消毒液配制时,应佩戴上述所有个人防护物品。,17,7、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不同区域环境清洁人员个人,8、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可采取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薄膜、铝箱等)实行一用一更换。,9、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10、宜使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擦拭布巾和地巾。,治疗盘内铺一次性中单,18,8、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可采取屏障保护措,11、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关注清洁剂与消毒剂的兼容性,选择适合的清洁与消毒产品。,12、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13、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应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14、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19,11、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日常清洁与消毒,04,20,日常清洁与消毒0420,1、医疗机构应将所有部门与科室按风险等级,划分为低度风险区域、中度风险区域和高度风险区域。,2、不同风险区域应实施不同等级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1,、各类风险区域的环境表面一旦发生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实施污点清洁与消毒。,2,、凡开展侵入性操作、吸痰等高度危险诊疗活动结束后,应立即实施环境清洁与消毒。,3,、在明确病原体污染时,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21,1、医疗机构应将所有部门与科室按风险等级,划分为低度风险区域,风险等级,环境清洁,等级分类,方式,频率,/(,次,/,d,),标准,低度风险区域,清洁级,湿式卫生,1,2,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干净、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等,中度风险区域,卫生级,湿式卫生,可采用清洁剂,辅助清洁,2,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表面菌落总数,2,按不同环境类别评判,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实,施中、低水平消毒,2,22,风险等级环境清洁方式频率/(次/d)标准低度风险区域清洁级,3、应遵守清洁与消毒原则。,4、被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环境表面,应先采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再根据污染的病原体特点选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消毒。,5、常用环境表面消毒方法。,6、在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设有醒目的警示标志。,23,3、应遵守清洁与消毒原则。23,强化清洁与消毒,05,24,强化清洁与消毒0524,1、下列情况应,强化,清洁与消毒:,a)发生感染暴发时,如不动杆菌属、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感染暴发;,b)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3-内酰胺酶(ESBLs)细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等耐药菌。,2、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落实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隔离措施。,3、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增加清洁与消毒频率,并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消毒剂。,4、对感染朊病毒、气性坏疽、不明原因病原体的患者周围环境的应强化清洁与消毒。,5、应开展环境清洁与消毒质量评估工作,并关注引发感染暴发的病原体在环境表面的污染情况。,25,1、下列情况应强化清洁与消毒:25,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06,26,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0626,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1、医疗机构宜按病区或科室的规模设立清洁工具复用处理的房间,房间应具备相应的处理设施和储存条件,并保持环境干燥、通风换气。,2、清洁工具的数量、复用处理设施应满足病区或科室规模的需要。,3、清洁工具使用后应及时清洁与消毒,干燥保存,其复用处理方式包括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1,)清洁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