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复习策略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3951562 上传时间:2024-10-0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5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阅读复习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考语文阅读复习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考语文阅读复习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11/7/200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考语文阅读复习策略,中考语文阅读复习策略,一、阅读类型及分值,现代文阅读:,小阅读:12分 说明文、议论文,大阅读:18分 散文、小说,文言文阅读:,诗歌:4分 课外诗词,文言文:12分 课外、课内外对比,一、阅读类型及分值现代文阅读:,二、专题探究及复习,专题一:说明文,1、中考命题分析,命题点1:,说明对象及其特点、作用。(重要),命题点解读:近年来对说明对象及其特点、作用这三个考点总是合在一起考查,题目中给出了说明的对象,考查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考题分析:2009年我国的太空植物第八题,三分 2010年秦岭第八题,三分,应试方法: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命题点2,:说明方法的辨识与理解(核心),命题点解读:考查学生对常见的十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考题分析:2008年第九题,三分 2010年第九题,三分,应试方法:找出运用的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说明方法的作用联系文章具体回答,二、专题探究及复习专题一:说明文,命题点3,: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命题点解读:考查学生对三种说明顺序的掌握,考题分析:2009年第九题,3分,应试方法: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掌握准确的答题格式,命题点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命题点解读: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一般让学生划分层次,考题分析:2008年第七题,2分,应试方法,:,熟悉说明文的三种结构形式,命题点5:,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分析(重要),命题点解读: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考题分析:2010年第十题第一小题,2分,应试方法:联系文章内容,了解所用词语的含义,再分析其作用,命题点6:,语言特点(核心),命题点解读:考察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考题分析:2010年第十题的第二小题,2分,应试方法:能够客观的、准确的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主要抓住修饰限制性的词语,中考语文阅读复习策略,命题点7:,实践运用(重要),命题点解读:考查学生对说明对象的特征、特点的把握,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考题分析:2008年第十题,4分,应试方法:了解并掌握说明对象的具体特点,联系实际并要从文章中找出相关依据。,命题点8,:信息甄别(核心),命题点解读:考查学生阅读的细心与认真,考题分析:2008年第八题,3分 2009年第十题,3分 2010年第十一题,3分,应试方法: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特点,注意抓住修饰限制性的词语。,2、复习策略,(1)给学生系统归纳文体知识,(2)找寻规律,总结答题模式,命题点7:实践运用(重要),中考语文阅读复习策略,(二)散文,1、中考命题分析,命题点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要点(核心),命题点解读: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的内容或作者的思想感情。,考题分析:2008年第十一题,2分第十二题,4分2009年第十一题,2分第十三题,3分,应试方法: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命题点2:理清文章脉络(重要),命题点解读: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应试方法,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命题点3:把握顺序,命题点解读:1 连接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 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放回原文中可选择的地方。,应试方法:1 注意审题,注意审题、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2 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二)散文,命题点4,:结构和主题(重要),命题点解读:1 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并分析其好处,,2 这句话(段)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 联系全文,指出某物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应试方法:1 分析散文的结构,要明确其谋篇布局的技巧和作用,2 概括主题要抓住体现作品主要事件、反映作者情感取向的关键句,命题点5,:品味语言(核心),命题点解读:包括根据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品评词语的妙用和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考题分析:2008年第十三题,4分 第十五题,4分2009年第12题,5分第十五题,4分,应试方法:对于词语要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或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判断。,命题点6,:表达方式,命题点解读:主要的3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应试方法:认真把握记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及其不同的作用,中考语文阅读复习策略,命题点7:,表现手法(核心),命题点解读:考察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三年分析:2008年第十四题,4分 2009年第十四题,4分,应试方法:要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命题点8,:发展性考题(重要),命题点解读:主要是仿写,续写或者对描写对象、人物感情、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应试方法:1 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 有明确的观点和态度,3 语言要流畅,不能有病句。,2、复习策略,(1)给学生系统归纳文体知识,(2)找寻规律,总结答题模式,中考语文阅读复习策略,中考语文阅读复习策略,(三)小说,1、中考命题分析,命题点1:把握文意。(重要),命题点解读:概括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把握小说的情节脉络。,考题分析:2010年第12题,三分,应试方法:1 时间的完整叙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2 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命题点2:品析语句(重要),命题点解读:体味重要语句的语境意、特殊含义、言外之义及其传达的感情,并对优美语句进行赏析。,考题分析:2010年第十四题,4分。,应试方法:结合文意,合理作答,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三)小说,命题点3,:评价人物(核心),命题点解读:品味、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体会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考题分析:2010年第十三题,4分。,应试方法:1 重视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任务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2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3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4 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命题点4,:揣摩写法(重要),命题点解读:对小说的写作技巧进行评价和赏析。,考题分析:2010年第15题,4分。,应试方法:应从结构内容等多个角度思考。,命题点3:评价人物(核心),命题点五:感悟体验(核心),根据小说内容进行合理联想和想象,进行个性化的感悟和体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考题分析:2010年第16题,4分。,应试方法:准确把握文学作品内涵,并结合自身经历谈体验、感悟等。,2、复习策略,(1)给学生系统归纳文体知识,(2)找寻规律,总结答题模式,命题点五:感悟体验(核心),中考语文阅读复习策略,(四)议论文,1、中考命题分析,命题点1,:准确把握文段的观点。,命题点解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能正确理解、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应试方法: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大多数为一个明确的判断句式,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表达着作者完整的看法,在文章中表现为总结句、概括句等中心句形式。,命题点2,:确定论据,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核心),命题点解读:能辨析为证明论点而使用的不同类型的论据及其与论点的关系;能根据需要概括论据和为文章补写恰当的论据。,应试方法:论据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古今中外的所有事例都属于前者,所引用的名言、诗句、格言以及比喻、对比等阐述道理的句子,都属于后者。,命题点3,:分析论证过程,把握文章结构。(重要),能正确理解和分析文章使用的各种论证方法、论证过程。,应试方法:阅读时要找到文章中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看论据具体论证了哪些观点、是如何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也就捕捉到了论证的方法。,(四)议论文,命题点4,:探究语言。(核心),命题点解读:能结合文章整体,根据具体的词语或句子探究文章的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意义。,应试方法:仔细体会论证语言在表述作者观点时的准确、严密。同时,联系语境,认真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及作用,从而准确把握作者的见解。,命题点5,:拓展感悟。(重要),命题点解读:能从文章的观点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并联系实际进行拓展。,应试方法:有明确的观点,赞同什么、不赞同什么必须很清楚,能够联系自己积累的知识,用恰当的句式把自己的感受具体地表达清楚。,2、复习策略,(1)给学生系统归纳文体知识,(2)找寻规律,总结答题模式,命题点4:探究语言。(核心),(五)文言文,1、中考命题分析,命题点1,:朗读节奏划分。,命题点解读: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读节奏。,应试方法: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如果是相连的诗句,要考虑到上下句中字词的对仗,节奏的一致。如果是较长的一句话,则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命题点2,:实词。(核心),命题点解读:理解常见文 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题分析:2008年第16题,3分;2009年第16题,4分;2010年第17题,4分。,应试方法:了解常用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命题点3,:虚词(核心),理解常见虚词词义及用法。,考题分析:2008年第17题,2分;2009年第17题,2分2010年第18题,3分。,应试方法:识记重点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五)文言文,命题点4:翻译句子(核心),命题点解读: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考题分析:2008年第18题,4分。2009年第18题,4分;2010年第19题,4分。,应试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了解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命题点5:整体感知,概括文意。(核心),命题点解读: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题分析:2008年第19题,3分。2009年第19题,2分。2010年第20题,3分.,应试方法:在通读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概括归纳文章的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2、复习策略,(1)给学生系统归纳文体知识,(2)复习思路,命题点4:翻译句子(核心),中考语文阅读复习策略,(六)古诗词鉴赏,1、中考命题分析,命题点1,:炼字品析。(核心),命题点解读:炼字品析题,考查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细致、精微地品味、赏析语言的能力。,考题分析:2008年第20题,2分。,2009年第20题,2分。,应试方法:炼字品析,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的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命题点2,:内容理解(重要),命题点理解:内容理解,就是理解诗句所叙何事、所咏何人、所写何景等,有时也要求考生根据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作简单的推断、概括、分析、探究等。,应试方法:只有先弄懂诗词所写的基本内容,才能进而想象其画面,体味其情感,感知其形象,领悟其主旨,才能进一步踏入审美的妙境。理解,是赏析的前提和基础。,中考语文阅读复习策略,命题点3,:描述画面。,命题点解读: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应试方法:解答这类题目,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是前提。还要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描绘。,命题点4,:情感体味。(核心),命题点解读:体会诗歌中传达的思想感情、蕴涵的感情基调,以及作者的情绪等。,考题分析:2008年第21题,2分;2009年第21题,2分;2010年第22题,2分。,应试方法:明确诗歌的题材。分析诗歌的意象,把握表露情感的词语。,命题点5,:主旨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