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全套课件227p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3906303 上传时间:2024-10-01 格式:PPT 页数:228 大小:6.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全套课件227p_第1页
第1页 / 共228页
发展心理学全套课件227p_第2页
第2页 / 共228页
发展心理学全套课件227p_第3页
第3页 / 共2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11/7/200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发展心理学全套课件227p,发展心理学全套课件227p,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0-3,岁),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3-6,岁),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7-12,岁),第五节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12-16,岁),第六节 青年期的心理发展(,17-35,岁),第七节 中年期的心理发展(,35-60,岁),第八节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60,岁,-,),第一节 概述,第一节 概 述,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第三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第一节 概 述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p181,),,,总结出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其前身是儿童心理学。,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心理的种系发展,广义心理发展,狭义心理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个体心理发展(生,死),一、心理发展的内涵,个体发展心理学是对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研究,(,p181,),。,比较心理学(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的种系发展广义心理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个体心理发展(生死,民族心理学,心理的发展,种系发展,个体发展,动物心理的发展,人类心理的发展,动物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成年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新生儿,乳儿,婴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初期,青年中晚期,中年期,老年期,一、心理发展的内涵,民族心理学心理的发展种系发展个体发展动物心理的发展人类心理的,(,1,)方向性和顺序性,(阶段低级,高级)和顺序性(动作,语言),比如儿童:,圆方上下不是利己利人,(,2,)不平衡性,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进的(,p182,)。,出生,幼儿,童年,青春期,成年,老年,第一个发展加速期:,从出生到幼儿期(,p182,),第二个发展加速期:,青春期(,p182,),(,3,)普遍性(共同性)和差异性(特殊性,进程、内容、水平,),(,4,)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0-18,岁)增长为主,中年(增长,=,衰退),老年(主衰退),(,5,)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p182,),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1)方向性和顺序性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发,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1,、从简单到复杂:,从不齐全到齐全,,从笼统到分化,2,、从具体到抽象,3,、从被动到主动,4,、从零乱到成体系,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一)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本书将个体心理发分为,7,个年龄阶段,2,、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各自的心理特征,3,、“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二)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三)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四)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p183),有的心理学家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概括为“三个,W”,:,what,(是什么)?描述或揭示心理发展的共同模式或特征,when,(什么时间)?这些模式或特征发展变化的时间。,why,(什么原因)?对发展变化过程进行解释、分析影响其形成的各种因素。,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一),发展心理学涉及到如下,基本原理(理论):,1,、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环境与教育,2,、心理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连续性与阶段性,3,、心理发展的动力:内外因,4,、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与可塑性,发展心理学涉及到如下基本原理(理论):,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4,个阶段),一、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达尔文的,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福禄贝尔“恩物”,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1882,年,儿童心理,他从儿童的:感,知、动作、言语、意志等方面。,研究方法有:观察、实验,纵横交错,(,p183,),他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p183,),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霍尔的问卷法、比内的智力测验、格塞尔的儿童发育常模 、杜威的儿童中心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华生的行为主义、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四、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p184,),,从此确立了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4个阶段)一、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儿童心理学流派,儿童心理学流派,发展心理学简史,发展心理学成为科学学科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经历,4,个阶段。通过学习,要努力把握每个阶段的时间、重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研究成果或贡献。,一、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14-16,世纪),是欧洲文化和思想发展的一个时期,,16,世纪资产阶级史学家认为它是古代文化的复兴,因而得名。始于意大利,后扩展到德法英荷等欧洲其他国家,在,14,、,15,世纪,由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文化上也开始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当时的主要思潮是人文主义: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打倒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极大的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重创上帝造世说;哥伦布和麦哲伦等人的地理新发现,为地圆说提供无可辩驳的证据,伽利略在数学物理方面的创造发明,使人们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此外,在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戏剧创作方面,均有辉煌的成就,如雕刻家米开朗琪罗、画家达,.,芬奇、戏剧家莎士比亚等。,发展心理学简史,文艺复兴前的中世纪,被认为是欧洲最黑暗的时期,儿童只是“具体而微”的成人,并未作为个体发展的特殊阶段。,文艺复兴后,人本主义思想家、教育家以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主导,提出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观念,强调儿童天性在其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教育应顺应儿童天性。如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卢梭曾大声疾呼:当儿童还是儿童时,成人应把他们当作儿童来看待。这些观点为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福禄贝尔的“恩物”,,达尔文(,1809-1882,),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近代科学三大发现:细胞、能量转化、进化论均大大促进了心理学包括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进化是变异、遗传和选择三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自然选择,生存斗争是进化的主要原因,冲击了神创论、目的论、不变论等,对心理学的重要意义在于:,(,1,)发现动物和人类心理的连续性;,(,2,)强调心理适应环境的作用;,(,3,)开拓儿童心理与个体差异心理学新领域。,文艺复兴前的中世纪,被认为是欧洲最黑暗的时期,儿童只是“,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19,世纪后半期),普莱尔(,W.Preyer,1842-1897,),德国生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1882,年,儿童心理,一书发表,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普莱尔用观察法跟踪研究自己的孩子(出生,3,岁),每天系统研究、记录,整理成书:该书之所以作为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标志,是以其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及其价值为依据的(,P184,)。,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19世纪后半期),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儿童心理科学形成、发展的时期,(一)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途径:,霍尔,(,Q.S.Hall,)的问卷法、,比内,(,A.Binet,)的智力测验、,格赛尔,(,A.Gesell,)的儿童发展常模等。,(二)涌现出一批先驱人物及重要的理论派别,1,、霍尔的复演说,2,、施太伦(,W.Stern,)的人格主义学派,3,、杜威的机能主义观点、儿童中心说以及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等,4,、弗洛伊德(,S.Freud,)的精神分析学派,5,、华生(,J.B.Watson,)的行为主义,6,、皮亚杰(,J.Piaget,)发生认识论,7,、维果斯基(,Vygotsky,)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期),20,世纪中期以后是儿童心理学,是儿童演变和增新时期,1,、其主要表现(见,P184,,第,16-23,行),2,、集中反映在各学派的分化和学科概念的革新上,出现新的学派:新精神分析学派、新行为主义学派、新认知发展学派。,四、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20,世纪后半期),(一)相当长时期内,人门对心理发展概念的理解只局限于儿童期( 即从出生到青年期),(二),20,世纪后半期(,1957,年),个体毕生发展心理学逐渐取代儿童心理学的地位。,20世纪中期以后是儿童心理学,是儿童演变和增新时期,横断研究,是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p185,),横断研究是,最常用的设计方式。,(,p185,),优点:,较大样本,+,短时间,+,降低成本,缺点:,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过程,;,难以了解,因果关系,;,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干扰因素,)。,第三单元,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第三单元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一、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二、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p185,),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优点:,便于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进程,;,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时期;,比较容易发现心理发展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缺点:,样本少而且在追踪过程中容易,流失样本,;,由于,时间较长,,会因环境变迁而出现某些,新的变量;,同一测量方法反复应用会导致,重复效应,;,成本较高,,耗费人力和时间。,第三单元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二、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一般是先横向研究,后纵向研究,从而使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结合在一起。,(,p185,)。,实际上,这类涉及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优缺点的取长补短,,所以日益受到发展心理学研究者的重视。,第三单元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一般是先横向研究,后,高尔顿,(一)单因素论,1,遗传决定论:,高尔顿,(,p186,),2,环境决定论:,华生,12,个孩子,专家,(,p186,),(二)二因素论,施太伦 复合结果,吴伟士(,R. S. Woodworth,)认为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之关系是,相乘,而不是相加。,(三)相互作用论,皮亚杰,(,p186,),第四单元,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高尔顿(一)单因素论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一、遗传与,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霍尔,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一一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华生,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霍尔 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二、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实质: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主体与环境的,平衡,;,达到平衡的途径:,同化、顺应,心理起源: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p187,),,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的过程:,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皮亚杰,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二、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方式。,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图式,同化(量变),顺应(质变),平 衡,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1,)原有结构,图式,(,scheme,),-,是指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p187,),这里的动作或活动是指外部动作和内化了的思维活动,(自动思维播种信念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图式最初来自遗传,是一些先天性的无条件反射,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丰富起来。,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进行的。,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1)原有结构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2,)途径,同化(,assimilation,吸收、,扩容,),-,是指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p187,),例:鲸鱼被同化到哺乳动物之中,同时使鲸鱼和哺乳动物的观念发生了变化。,顺应(,accommodation,改变,也叫异化),-,是指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即内部图式已发生改变。,(,p187,),同化是量变;顺应是质变,。,(2)途径,(,3,)趋向,平衡(,equilibrium,),-,是主体的发展趋向,主体主动趋向于与环境平衡;,这种平衡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实现的。,皮亚杰强调主体在认知发展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3)趋向,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皮亚杰认为: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是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p188,),成熟是,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基础;,经验分为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两种;,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平衡是指不断成熟的认知结构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皮亚杰认为:成熟、经验、社会环,4,心理发展阶段说,重点,心理发展四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p189,),(,2,)前运算阶段(,2,6,、,7,岁),(,p189,),(,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1,)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p189,),(,2,)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自律道德判断又称为道德相对论。自律道德判断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p189,),提出与感知运动图式、前运算图式、具体运算图式及形式运算图式相对应的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四个阶段。,(,p188,),4心理发展阶段说 重点心理发展四阶段:提出与感知运动,感知动作思维水平,主要特征:,主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主要手段: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客体永久性,,即大约在,9,12,个月,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p189,),这时认知活动处于感知动作思维水平,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p189,),(,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知训练和干预的关键期,),心理发展四阶段:,感知动作思维水平(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心理发展四阶,0-6,个月,是,感知觉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1.,给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刺激物,可以促进儿童感知觉能力的发展,2.,音乐刺激,可以促进孩子听觉能力的发展,3.,听觉的发展,包括听觉辨别能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视听协调能力。,4.,已有了,深度知觉,5.,味觉、嗅觉和肤觉的发展,味觉: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以面部表情和身体活动表现对,味道的反应,。,0-6个月是感知觉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2,)前运算阶段(,2,6,、,7,岁):,表象思维水平,主要特征,符号性、直觉性、非逻辑性,把上一阶段中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系统,,具有了,符号功能,,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具体表现为:,(,1,),泛灵论,一棵树和一块石头都跟人类一样,具有同样的,价值,与,权利,。,(,p189,),(,2,),自我中心,(三山实验),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三山实验”:如图所示,在一个立体沙丘模型上错落摆放了三座山丘,首先让儿童从前后、左右不同方位观察这座模型,然后让儿童看四张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所摄的沙丘的照片,让儿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另外一人,所看到的沙丘情景与哪张照片一样。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无一例外地认为别人在另一个角度看到的沙丘和自己所站的角度看到的沙丘是一样的!这个实验证明了前运算思维缺乏逻辑性的表现之一是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能力。,(,3,),思维的不可逆性,,只知道,AB,,不知道,BA,。,(,4,),未掌握守恒,。,(,p189,),(守恒实验),C,D,B,A,(2)前运算阶段(26、7岁):表象思维水平CDBA,(,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P189,;守恒图解见下页,):,靠具体经验支持的逻辑思维水平,主要特征:符号性和逻辑性、缺乏抽象性。,获得了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 P189;守恒,发展心理学全套课件227p,物质守恒(,78,岁),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与,B,一样大小,B,球变了,A B,A,B,问儿童:两个球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B,更大” (不守恒),“一样大” (守恒),物质守恒(78岁)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数目守恒(,6,7,岁),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 A,B B,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B,行多(不守恒)”,“一样多(守恒)”,数目守恒(67岁)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长度守恒(,78,岁),基本原理:,不管一根线段或棒在形状或空间安排上有何变化,长度保持不变,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 A,B B,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一样长” (守恒),长度守恒(78岁)基本原理:不管一根线段或棒在形状或空间安,面积守恒(,89,岁),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B,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B,更大” (不守恒),“一样大” (守恒),面积守恒(89岁)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体积守恒(,1213,岁),基本原理:,不管放入水中的东西形状如何改变,杯中水的体积不变,() (),A B,A,B,问儿童:若将,B,放入杯子中,水平面会高出,A,杯?一样高?低于,A,杯?,“高一些”或“低一些” (不守恒),“一样高” (守恒),两颗球放入杯中,杯中水的数量是一样的,儿童看到水平面上升到一样的高度。,将橡皮泥球,B,改变形状,准备放入水中,体积守恒(1213岁)基本原理:不管放入水中的东西形状如何,重量守恒(,910,岁),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 两块叠在一起,B,、 两块分放两边,问儿童: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重?,“,A,更重” (不守恒),“一样重” (守恒),重量守恒(910岁)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主要特征:,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等形式解决抽象问题,其认知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道德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认识。,道德认知三阶段:,皮亚杰采用含有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进行研究,把儿童对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p189,),(,2,),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又称道德实在论。只重后果,不重动机。,(,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又称为道德相对论。既重后果,也重动机。,(,p189,),道德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认识。道德认知三阶,道德对偶故事,下面就是皮亚杰的一个对偶故事:,()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时, 家里人叫他去吃饭, 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着,15,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倒了托盘,结果,15,个杯子都撞碎了。,()从前有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亲外出了,他想从碗橱里拿出一些果酱。 他爬到一把椅子上, 并伸手去拿。由于放果酱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在试图取果酱时,他碰倒了一个杯子,结果杯子倒下来打碎了。,皮亚杰对每个对偶故事都提两个问题:,1.,这两个小孩是否感到同样内疚,?,2.,这两个孩子哪一个更不好,?,为什么,?,通过被试的反应,皮亚杰发现,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从早期的注重行为结果的评价向注重行为的动机发展,其道德认知水平从“他律”向“自律”发展。,道德对偶故事,前道德判断阶段,:,儿童在四、五岁以前是属于无规则的阶段。这个阶段儿童在游戏中没有合作,也没有规则,社会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他们没有必须怎样做的认识。,他律道德判断阶段:,儿童在四、五岁到八、九岁期间处于他律的阶段,这是儿童认为独立于自身之外的规则是必须遵守的。这一阶段儿童之所以表现出他律的行为,是因为:,(,1,)儿童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权威与服从的关系,服从权威就是对的。,(,2,)儿童的思维处于自我中心,只从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不能明确地把自己与他人区分开,把成人说的混同于自己想的。,自律道德判断阶段:,八、九岁之后儿童过渡到自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应该与他人相互尊重并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儿童之所以能从他律转向自律,是因为:,(,1,)这时儿童认识到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2,)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脱离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规则只是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前道德判断阶段:儿童在四、五岁以前是属于无规则的阶段。这个阶,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一)贡献,第一次辩证地、系统地论述了思维发展的基本阶段和思维机制。,(二)局限,强调生物学因素,贬低了环境、教育和语言的作用;,临床法混淆了多种变量,或者任务难度太大,影响了结果的真实性;,有人发现,形式运算阶段后还存在辩证运算阶段(意识到知识的相对性、接受矛盾、整合矛盾等),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该理论考虑了,生物学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认为心理上的变态是属于一种不适应,是本性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失调,产生一种心理困难,即发展危机,(developmental crisis),,如初次入学、初次就业、新婚、初为父母、届龄退休等所产生的阶段性适应困难,都可能产生发展危机。,要克服这种失调,解决危机的有两种方式:积极的、消极的,。前者会增强自我,使其具有更大的适应能力;后者则会消弱自我,降低适应性。,(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认为心理上的变态,(,1,)婴儿前期(,0,2,岁):,信任,-,怀疑,;希望品质。,(,2,)婴儿后期(,2,4,岁):,自主,-,羞耻,;意志品质。,(,3,)幼儿期 (,4,7,岁):,主动,-,内疚,;目标品质。,(,4,)童年期 (,7,12,岁):,勤奋,-,自卑,;能力品质。,(,5,)青少年期(,12,18,岁):,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品质。,(,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孤独,;爱的品质。,(,7,)成年中期(,25,50,岁):,繁衍,-,停滞,;关心品质。,(,8,)成年后期(,50,岁以后):,完善,-,失望,;智慧、贤明品质。,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重点,p190,),心理社会危机:,社会要求在个体心理中引起的紧张和矛盾。,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危机特点划分为八个阶段。,(,p190,),(1)婴儿前期(02岁):信任-怀疑;希望品质。艾里克森的,个体发展分为八个阶段:,第一阶段,婴儿期,,02,岁。,任务:满足生理需求,发展信任感,,(,p190,),克服不信任感,即怀疑感。体验希望的实现。,第二阶段,儿童早期,从,24,岁。,任务: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第三阶段,学前期,从,47,岁。游戏期,任务: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第四阶段,学龄期,从,712,岁。,任务: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第五阶段,青年期,从,1218,岁。“合法延缓期”,任务: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扩散(角色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个体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同一性,又称自我同一性:,是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重要方面前后一致的及较完善的意识,也就是以个人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与协调一致。,是两种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统一。现实自我通过改变达到理想自我;理想自我通过修正与现实自我统一。,自我同一代表青年期人格发展的理想境界。事实上臻于这一境界者只占少数;多数青年人仍然处于迷失与肯定之间。,包括主观感受、社会认可的自我形象、同一感。,同一性或统合,代表人格成熟的一种状态;这一状态的形成乃是个体综合当前自我、生理特征、社会期待、以往经验、现实环境、未来希望六个层面,统合成为一个整体的人格结构,使个体对“我是谁?”与“我将走向何方?”的问题,不再有徬徨迷失之感。这种自我肯定的感觉,标志着童年期的结束和成年期的开始。,同一性,又称自我同一性:是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重要方面前,同一感:,个人内部和外部的整合和适应之感;,这种自我同一性的感受也是一种不断增强的自信心,一种在过去的经验中形成的内在持续性和同一感。如果这种自我感受与一个在他人心目中的感受相称,很明显这将为一个人的“生涯”增添色彩。如果这个时期青年获得积极的同一性,就会形成“忠诚”的品质,即可以不顾价值系统中不可避免的矛盾,仍然忠于发自内心的誓言。,同一感扩散,(角色混乱),:,内、外部之间不平衡和不稳定之感。如“我掌握不了某些生活”,退学、辞职,青少年犯罪,反社会。,同一感:个人内部和外部的整合和适应之感;这种自我同一性的感受,第六阶段,成年早期,从,1825,岁。,任务: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第七阶段,成年中期,从,2550,岁。,任务: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第八阶段,成年晚期,从,50,死亡。,任务: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青年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它既是成人的准备期,也是心理上儿童期的合法延缓。,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标志着儿童期的结束,成人期的开始,此后生活就是份演个人同一性的过程。,第六阶段,成年早期,从1825岁。 青年期是人生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危机和相应特质,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危机和相应特质,成年晚期,50,岁,智慧贤明,成年中期,25-50,岁,关心品质,成年早期,18-25,岁,爱的品质,青少年期,12-18,岁,诚实品质,童年期,7-12,岁,能力品质,幼儿期,4-7,岁,目标品质,婴儿后期,2-4,岁,意志品质,婴儿前期,0-2,岁,希望品质,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五阶段,青春期,12,以后,异性,潜伏期,5-12,岁,身体外的知识或技能,生殖器期,3-5,岁,生殖部位的刺激,恋父或母,肛欲(肛门)期,1-3,岁,忍受和排便 ,肌紧张控制,口欲(口唇)期 ,-,岁,唇、口、手指头、牙,快,乐,源,成年晚期 50岁 智慧贤明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弗洛,评价,1.,同时注重心理、社会、生物因素,重视社会教育对人格发展的作用,将个体的内心生活与社会任务结合起来。,2.,强调发展的多向性(对立性品质的发展),更容易接受和运用,3.,未突破佛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论的约束,评价,1.,阶段思想,教育原则,2.,泛性论倾向,将儿童的个别倾向普遍化,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五阶段论,评价评价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五阶段,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特点:,(,1,)人格发展是,自我,逐渐形成,的过程;,(,2,),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的观点,即他将个体一生人格发展视为连续的而又具有不同阶段特质的统一的过程;,(,3,)人格发展是,连续一生的发展进程,,他的心理发展阶段划分包括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4,),二维性,的发展阶段说,即他不是一维的纵向发展观,而是强调人格发展成功与否与横向维度上的两极内容有关。,个体在身心发展上不仅具有纵向性,也具有发展方向上的多维性。,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特点:(1)人格发展是自我逐渐,该理论的,核心进步,是把整个心理过程的重心从弗洛伊德的 本我过程,自我过程;,非意识,意识,先天本能,现实关系,强调自我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该理论的核心进步是把整个心理过程的重心从弗洛伊德的 本,1,三元交互决定论,:在人的心理机能中,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影响三者之间互为决定因素。,2,观察学习,:是一种示范行为学习,是通过,替代强化,,以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3,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人不是环境刺激的消极的反应者,而是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能力的积极塑造者;人本身就是改变自己的动因。,(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性理论,(,p191,),1三元交互决定论:在人的心理机能中,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人,行为 社会,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决定论:,人、行为、社会,班杜拉的理论是新行为主义的理论。,理论的实质,:,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行为。,(,p191,),观察学习,,也称替代学习,是指个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p191,),四个组成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或反应再生过程)、强化和动机过程。,强化,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儿童就是在这种观察学习和自我学习中发展起那些符合社会准则的行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也称替代学习,是指个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行为及其,直接强化,,就是当对方一个操作性行为出现之后,给与对方喜欢刺激,使得该行为出现的频率增加。,正强化:孩子做了好事,被给予了一粒糖作为奖赏,日后他就会再做好事。,负强化:孩子认真学习考出好成绩之后,不被骂了,,于是他以后可能会再认真考出好成绩。,替代强化:,就是看到别人做了一个行为之后得到了奖赏,使得自己日后也做出该种行为。 如:孩子看见别的孩子做了好事得到了一粒糖作为奖励,于是自己以后也会去做好事想得到糖。,自我强化:,就是为自己设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也可以是社会准则道德的一种内化。就是自己做出该行为之后,自己给与自己鼓励和赞赏,自己日后会再做出该行为。 比如:孩子多次做好事被奖励之后,知道了做好事是一种道德准则,加以内化之后,以后做了好事就会自己表扬自己一下,日后又会增加做好事的频率。,强化,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直接强化,就是当对方一个操作性行为出现之后,给与对方喜欢刺激,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社会学习,指任何一个社会团体都是用其认可的方式去引导它的成员按某种行为去行动。,班杜拉专门研究了社会学习对攻击性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自我强化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的作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2.,性别角色的获得,4.,亲社会行为,喔!我是男人?,3.,自我强化行为,1.,攻击性行为:,2.性别角色的获得 4.亲社会行为喔!我是男人?3.,社会学习理论的特点是:,突破了传统行为主义的研究领域,探索,认知,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强调,行为与,认知,结合;,突出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调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社会学习理论的特点是:突破了传统行为主义的研究领域,探索认知,略,评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贡献和局限性,贡献,承认认知因素、注意认知过程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局限,没有对认知因素进行充分探讨,,而是仍然偏重于外部行为研究。,因此,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从基调上来说还是行为主义的。,略评述:,(四)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和心理发展观,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的核心,P191,),社会文化历史经验促进了人类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实质,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p192,),维果斯基,(四)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和,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受生物进化规律制约,高级心理机能,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制约,(社会历史文化知识经验),动物适应方式,身体与外界直接接触,人类适应方式,身体与外界间接接触,,中介:工具,物质生产工具改变世界,精神生产工具改变自己,语言、符号,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受生物进化规律制约动物适应方式身,心理发展,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p192,),人类心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人类心理(包括儿童)的发展,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所制约;,语言符号,使心理活动得到质的改变,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心理机能改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高级心理机能是一种不断内化的结果,。即将社会文化的外部活动形式转化为内在的心理结构。,2,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低级心理机能,(,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即指主动性和有意性,;,(,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即指概括性、间接性的高级意识系统;,(,3,)形成,新质的心理结构,,儿童心理结构越复杂、越间接、越减缩,其心理发展水平越高;,(,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低级心理机能转化到高级心理机能有,4,个标志:,(,P192,193,),(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即指主动性和有意性;低级心理机能,4,、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化学说,教学的目的就是激起和推动学生一系列内部的发展,通过教学使学生将人类的经验内化为自身的财富。,言语的发展在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借助于言语符号,儿童心理活动的内化方得以实现。,3,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第一,提出“最近发展区”思想。,(,p193,),第二,提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的思想。,(,p193,),第三,提出“学习最佳期限”的思想。,(,p193,),最佳期限,就是指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4、提出了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化学说3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道德两难故事法,(海因兹偷药),(,p193,),采用纵向法,连续测量记录,72,个,10-26,岁男孩的道德判断,达,10,年之久。此后又将研究结果推广到世界各国去验证。,3,个水平,6,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道德判断的前提: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自我,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避免惩罚,第二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获得奖赏,2,习俗水平,(道德判断的基础:是否遵守法律和规章),他人、社会,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避免他人不悦,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遵从权威和法律,3,后习俗水平,(道德判断的假设:是否维护个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生命,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可正当途径说服别人改变法律,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除法律外,更高的道德原则,(五)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重点,道德两难故事法(海因兹偷药)(p193)采用纵向法,连续测量,关于海因茨两难的道德推理,关于海因茨两难的道德推理,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模式给我们勾画出:,道德发展是连续的按照不变的顺序,由低到高逐步展开的过程,,更高层次和阶段的道德推理兼容更低层次和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反之,则不能;,各阶段的时间长短不等,,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异,,有些人可能只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或习俗水平,,而永远达不到后习俗水平的阶段。,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只能决定发展的速度或改变其道德的内容,但不能改变它的发展顺序。,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模式给我们勾画出: 儿童道德发展的先,略,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应用,一、“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应用步骤,了解对象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设计与对象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及教学内容相吻合的“道德两难故事”,运用道德两难故事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失衡,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二、 “道德两难故事” 的来源,我们身边真实的或实际发生的道德两难问题,社会关注并争论的热点、焦点问题,虚构但却可信的道德两难问题,三、设计“道德两难故事”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设计的情境必须是真实或者是可信的;,设计的情境必须包含两条道德规范,而且只包含两条道德规范;,涉及的两条道德规范在设计的情境中必须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略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应用一、“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应用步,略,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观点比较,略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观点,1,、教育具有引导和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首先,教育为个体发展提供方向。,其次,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给个体发展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的影响。,第三,恰当而又得力的教育为个体能动发展创造主观条件。,第四,教育的主导作用更表现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2,、教育的效果取决于选择启发的时期(年龄阶段与当时心态),3,、教育的内容(教材)和教法要适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4,、教育与孩子的性格形成的关系,略,三、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补),1、教育具有引导和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略三、教育在个体心理发,4,、教育与孩子的性格形成的关系,一个孩子的生长环境,充满批评,他就学会吹毛求疵、谴责他人;,充满敌意,他就学会反抗他人;,充满恐惧,他就学会害怕、担心、忧虑;,充满嫉妒,他就学会贪得无厌;,充满耻辱,他就自觉有罪;,充满怜悯,他就学会自哀自怨;,一个孩子的生长环境,充满宽容的环境下成长,他就学会耐心;,充满鼓励,他就学会自信;,充满赞美,他就学会赏识他人;,充满认同,他就学会爱惜自己;,充满被接受,他就学会爱这个世界;,充满被肯定,他就学会立定志向;,充满分享,他就学会慷慨;,充满公正诚实,他就学会坚持正义;,充满安全感,他就学会信任他人;,充满友善,他就学会热爱人生。,4、教育与孩子的性格形成的关系,孩子焦虑产生的,9,个原因,父母期望值过高,个人对学习有过高的目标,受同学的讥笑,接触比自己强的同学,父母之间互相矛盾的教育,父母老师要求过严,动辄受到批评,多次受到挫折,父母本身的焦虑,孩子焦虑产生的9个原因,略,附:全面培养孩子的素质(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学生),哈佛大学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用多方面的研究证明,,人有,7,种不同的智力:,1,、语言的智力,2,、逻辑,数学的智力,3,、视觉,空间智力,4,、身体动觉智力,5,、音乐的智力,6,、人际交往智力,7,、进入内心的智力。,爱因斯坦说:“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决定孩子一生的,8,种能力,1,、抉择能力,2,、策略思考能力,3,、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动机 明白学习价值 创造激励环境 鼓励自信心 赞扬取得的进步,调整学习情绪,养成学习习惯,A,、计划学习,复习计划,B,、学习成功的,9,大诀窍,专注 持之以恒 制订目标 预习 作好笔记 不留问题 精益求精 善学善问 多做练习,4,、判断风险能力,5,、道德能力,6,、独立思考能力,7,、化解危机能力,8,、生活能力,略附:全面培养孩子的素质(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学生)哈佛大学教育,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0,3,岁,),第一单元 婴儿期的动作发展,第二单元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第三单元 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第四单元 婴儿期的心理卫生,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03岁 )第一单元 婴儿期的,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言语真正形成,初步掌握本民族言语,思维能力出现,直觉行动思维是思维的主要形式,自我意识萌芽,婴儿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一、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助长说、诱导说,(一)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二)婴儿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三)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四)婴儿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第一单元 婴儿期的动作发展,一、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第一单元 婴儿期的动作发展,彪勒实验,把毛巾放在,2,个月儿童的脸上,就引起全身性的乱动,把毛巾放在,5,个月的儿童开始出现比较有定向的动作,双手向毛巾方向乱抓,,把毛巾放在,8,个月的儿童,能毫不费力地拉下毛巾。,彪勒实验,行走反射动作训练:出生第,2,周至第,8,周,成人刺激脚面使之反应,每天训练,4,次、每次,3,分钟。共分四组:,积极练习组、 消极练习组、 不练习组、 控制组。,脚面触地独立完成 不触地帮助完成 只测不练 不测不练,结果:积极练习组的行走反射能力大大优于其他组,行走反射动作训练:出生第2周至第8周,成人刺激脚面使之反应,,爬行测试:通过,800,人,,8,个月,取样,控制运动经验变量。,爬行时间长、经验多,空间搜索能力强、有优势。即运动经验越丰富,对空间定向、搜索能力有积极作用。(北京师大研究成果),爬行测试:通过800人,8个月,取样,控制运动经验变量。,1,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H.,沃纳,(1948),把这个过程称为“分级整合”。动作发展就是从大肌肉群动作到小肌肉群动作,从未经分化的混沌的整体动作到分化了的整体动作的不断分化、不断整合的过程。,例:摩罗反射(,Moro reflex,)是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一种。此指当新生儿遇到突然刺激引起的全身性动作当新生儿忽然失去支持或是受到高声、疼痛等刺激时,表现出头朝后扬,背稍微有些弓形,经常伴有身体的扭动和双臂立即向两边伸展。然后再慢慢向胸前合拢,像拥抱姿势,同时发出哭声。此类反射在出生后,4,个月左右消失 。,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出生后,3,月起开始,他无意地抚摸着襁褓或被褥,抚摸着亲人或玩具,抚摸着自己的小手。到第,5,月左右,由于抚摸动作的不断反复,同一个动作总是引起同一个结果,这就形成了反映事物关系的稳固的感觉,运动表象,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1,)头尾原则,抬头翻身坐爬行站立,行走,(,民间三翻六坐八爬),),(,2,)近远原则,(由中心到边缘的),:,以手臂为例,肩头和上臂首先成熟,其次是肘、腕、手,手指动作发展得最迟。,(,3,)大小原则:,二、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1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 H.沃纳(1948)把这个过,发展心理学全套课件227p,发展心理学全套课件227p,(一)手的抓握动作,手的抓握动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发展的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例:儿童用筷子,重要意义,(,1,),主动性:,主动探索和认识周围事物;,(,2,),逻辑思维:,开始操作工具,使动作具有间接性;,(,3,),经验丰富:,使动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协调活动,为知觉发展奠定基础。,三、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一)手的抓握动作三、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二)独立行走,独立行走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婴儿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使活动具有一定的,主动性,;,(,2,)主动行走可以扩大认知范围;,(,3,)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切勿操之过急,(二)独立行走 独立行走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切,注意:,婴儿主要动作发展得好不好,在某种程度上对促进或延缓其心理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应从早期开始注意婴儿主要动作的训练。,但需要强调的是:成熟是训练的前提条件。,(,p195,)只能适度提前,注意:,略,格赛尔(,A.Gesell,)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这个实验采用孪生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