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与班主任工作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243750208 上传时间:2024-09-30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论与班主任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德育论与班主任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德育论与班主任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德育与班主任工作,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绪论,第一章德育基本原理,第二章班主任工作的理念及内容,第三章班主任工作技能,第四章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第五章新时期班主任的基本素质,内容提要,德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所需要的客体,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优良人格的教育,而人格教育的根本途径及内涵是以人格育人格。,绪 论,一、“德育”与“班主任”的由来,德育思想源远流长,但“德育”一词出现于近代。,据文献记载,,18世纪70、80年代,德国哲学家康德,把遵从道德法则、培养自由人的教育称为“morlische Erziehung”(道德教育,简称德育)或“Practische Erziehung”(实践教育)。,使“德育”一词风靡全球的,是,英国学者斯宾塞,,他在教育论(1860年)一书中,把教育明确划分为“intellectual education”智育、“moral education”德育、“physical education”体育。从此,“德育”逐渐成为一个常用的教育术语。,20世纪初“德育”一词传入我国。,1904年,王国维以“德育”与“知育”、“美育”三词,,向国人介绍叔本华的教育思想;1906年,又将“德育”、“智育(知育)、“美育”合称为“心育”,与“体育”相提并论,论述教育的宗旨。,1912年蔡元培撰文阐述新教育思想,,主张“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在其影响之下,当年,国民政府颁布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宗旨,标志着“德育”一词成为我国教育界通用的术语,。,“班主任”:,作为一个教育角色的出现,与班级教学形式相联系,没有“班”,也无所谓“班主任”。,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在关于学生的制度论第一卷里,出现了“班级”一词。,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埃拉斯莫斯,,在一份书简中描述伦敦保罗大教堂的学校情形时,借用了昆作良提出的“班级”一词。,到,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进行了理论概括,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18-19世纪班级教学制度已逐渐成熟,,欧洲学校广泛采用。当时有些学校有相当于班主任的教师,但是专门设置“班主任”职位、建立班主任制度的国家并不多。,我国的班级及班主任:,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采用班级组织。,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班级组织逐渐在学校中普遍采用。,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使班级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往往通过一定方式委派一位教师对班里的各项工作全面负责,这位教师就是班主任。,20世纪50年代以前有人称这样的教师为主任教员,也有人称为级任导师或班主任,以后则统称为班主任。,1952年,教育都颁发中小学教育规程,明确提出学校每班设班主任一人,由校长从各班教员中选聘,由此开始我国学校教育正式确立了班主任制度。目前,我国中小学各个班级组织都设立班主任,由班主任全面负责班级的组织领导和学生的教育指导工作。,二、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作用,搞好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班主任是进行德育的途径之一。,因此,班主任在实施德育中有着特殊地位、作用。,(一)班主任是班级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 所以,班级是学生个体接受各种教育影响的最集中、最重要的场所。班级集体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品德的健康发展。而良好班级集体的形成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需要精心的组织与培养。,班主任就是学生班级的直接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班级集体一旦形成,会发挥巨大的教育作用。班级集体的目标、纪律、舆论等都会对其成员的言行产生巨大的约束和调节作用,久而久之,就会改变或强化学生某一方面的行为习惯或活动方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班级集体在学生品德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决定了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特殊地位。,(二)班主任是联系、沟通各种教育影响的纽带、桥梁,学生的成长受到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多种教育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各种教育力量发挥作用的大与小,关键在于各种教育力量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否则就会出现类似于“5+2=0或0”的德育效果(在校五天的教育抵不过在家和社会上2天的影响)。,所以,应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力量,把“分力”变成“合力”,统一对学生施以积极的教育影响。,班主任就是联系、沟通各种教育力量的纽带、桥梁。因此,班主任桥梁作用发挥的好坏,往往影响班级德育工作的质量。,(三)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对本班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经常性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通常每个科任教师在教学中都能做到既当“经师”,又当“人师”,既教书,又教人,但科任教师更侧重于在学科内容的传授中育人,而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身心健康和活动的教师,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本班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经常性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这就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全方位性、针对性、连续性、有效性。所以,班主任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 骨干力量。,三、学习“德育与班主任”课程的意义,基于以上几点考虑,“德育与班主任”这门课是以德育为主线,阐述德育基本原理,揭示德育规律,指导班主任德育实践,培养班主任德育能力的一门课程。,主要意义包括:,(一)有助于提高教师职业意识,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关键是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德为首的教育,是学会做人的教育。,所以,学习德育与班主任可以帮助教师(班主任)提高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德育工作的热情进而激发其对教育工作的兴趣,坚定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二)有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德育是有规律可循的,德育工作的成败与能否正确理解和遵循德育规律有着密切关系。,德育理论作为德育实践的研究成果,既来自于德育实践,又高于德育实践,对德育实践起着指导作用。,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德育理论可以帮助教师(班主任)遵循德育规律,掌握德育方法 吸收古今中外优秀的德育遗产去完成德育任务,使他们在德育工作中表现出更大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减少盲目性,从而提高德育的效果与质量。,(三)有助于推动德育改革,发展德育理论,时代的不断发展要求德育工作的理念、内容、方法等与时俱进,通过及时改革,不断充实、完善、发展德育理论。,德育改革是德育领域里的创新。进行德育改革需要相应理论的指导,以避免盲目带来的失误和偏差。,通过对德育实践中产生的新经验、新方法进行总结和概括,也可升华为科学的理论,使德育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充实,最终促进德育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四)有助于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的目的是使教师从教书匠型、经验型教师转变为专家型、理论型的教师。,教师专业化包括学科专业化和教育理论专业化。所以,教师(班主任)的成熟必须经过严格的、专门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系统学习与培训。,按专业化的要求,班主任工作就不能单凭热情和魄力,而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实践操作策略的支持。,再有经验的班主任如果没有系统的德育理论做基础,其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水准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所以,学习德育与班主任,有助于教师专业化,有助于班主任尽快成熟,迈向教育专家的行列。,本章思考题:,1了解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作用。,2学习德育与班主任工作课程的意义?,第一章 德育基本原理,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不仅是个体自我发展、完善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强烈需要。,了解和掌握德育的一般原理,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前提。,第一节 德育的概念和意义,一、德育的概念,广义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法律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是,这些教育活动的总称,(学校德育即指广义的德育)。,狭义的德育:,是与“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律教育”相对而言的,,仅指道德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和个体的品德心理发展规律,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道德素质,使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丰富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热切的道德信念和较高的道德实践能力,不断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的教育过程。,德育的基本概念,:,所谓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需要,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互动,)把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和心理品质,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素质的教育,。,二、德育的意义,德育作为社会和人的发展所需要的客体,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发展和全面发展教育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一)德育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德育,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德育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的思想武器,。,社会关系是否有序和谐,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定。任何社会为了达到和谐稳定,都特别重视维护社会关系的思想准则、道德意识、文化传统等的教育。中国古代儒家就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所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德育通过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文化传统,培养具有一定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意识的人,来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关系,建立和完善新的思想道德体系,促进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其次,,德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离不开社会生产为之提供的物质条件,同时它自身,对社会生产也表现出间接和直接的影响作用,。,和谐的社会关系是社会生产得以很好进行的基本条件。德育正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帮助社会保持稳定的社会关系,从而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另外,通过德育还可以为人们参加社会生产奠定认识基础,开发人们从事社会生产的精神资源,增强精神动力,从而提高社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二)德育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性质和方向,德育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任何社会的德育都反映教育目的,任何社会的教育目的又都把对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作为其内容的主体。德育最能反映教育是为哪个社会、哪个阶级培养人。,一般说来,学校对学生进行什么样的思想品德教育,就预示着是什么社会性质的教育,同时也体现着它的发展方向。,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几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德育是促进其他各育顺利实施并获得良好效果的动力和源泉,能保证其他各育的发展方向;德育还能培养人的良好思想品德和非智力因素,对其他各育起到有力的增效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各种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思想品德觉悟,开发各种非智力因素,就会使他们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习目的,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保证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任务的完成,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三)德育影响着个体的成长与发展,1德育有利于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为成熟的、独立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任何社会都非常重视人的社会化问题,并注意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人的社会化,德育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在德育活动中,各种影响无不体现社会的要求,也无时无刻地不在用反映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准则、道德规范等来训练人的行为,指导人的社会化发展方向,以至最终使教育对象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2德育有利于个体的精神需要和满足,德育是一种直接涉及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活动,它通过传递一定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情操,深刻影响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德育中的各种精神因素对人的不断影响和熏陶,会使人产生正确、健康的精神需要,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使人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感到精神生活充实、幸福。,3,德育有利于个体品德、情操的陶冶,促进心理的正常发展,德育过程是对学生不断施加品德影响的过程,它所采取的各种形式,组织的各种活动,创造的各种环境与情境,提供的各种榜样、示范,往往使德育过程充满浓郁的教育气氛,这些教育因素总是不断地对学生发生着影响,使学生的品德和情操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滋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开朗活泼的性格,以及自信、自尊、自制、自强的心理品质等。,4德育有利于个体良好行为的养成,学校经常借助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的训练,肯定和鼓励合乎要求的行为,否定和阻止不正确的行为,以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二节 德育目标和内容,一、德育目标,(一)德育目标的内涵:,德育目标即,德育活动所预期达到的目的,,,指教育活动对受教育者道德素质培养所要遵循的规格要求或质量标准,,它,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德育实践起着根本性的指导作用,通常包括单一目标和整体目标。,德育目标具有社会性、时代性和适用性的特征:,1社会性。,德育目标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确定的,。例如封建社会的“仁、义、礼、智、信”、“三从四德”等伦理道德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要求。,2时代性,。,德育目标总是打上时代的烙印,。一方面,德育目标要随着社会结构、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它又根据不同时代人们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提出相对较高的要求。,3适应性,。,根据受教育者所处的发展阶段,德育目标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取决于德育对象的智力发展水平和道德认识水平。德育目标的提出,必须良好地适应青少年发展不同阶段的要求。,(二)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1.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德育目标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层次的内容:,(1)具备公民的基本素质,,即具备基本的社会文明素质,使学生掌握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懂文明礼貌,懂得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待人处事。,(2)具备现代人的素质,,即要具备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意识,如竞争意识、诚信意识、环保意识、时间效益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开放创新意识等,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健康旺盛的精神状态,能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具有成熟的心理素质,能够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能够驾驭挫折和压力,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意志力,能自尊、自爱、自强等。,2.教育目的的要求,(1)德智体全面发展,。德育目标要立足于处理好德育与全面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德育目标要有助于全面发展的实现,另一方面,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也必须对德育目标的实现起支持作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仅体、美、劳教育受到冲击和削弱,而且德育也被淡化,这种现象是严重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宗旨的。),(2)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我国社会主义德育目标必须突出社会主义建设者所应具备的素质,其主要内容包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社会主义事业。逐步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世界观。,3.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品德发展受到个体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也就是说,由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要制定适宜的目标,才能有效地实施德育,。,青少年品德在不同年龄段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点:,l3岁的幼儿,开始出现品德认识萌芽,36、7岁,是儿童形象性品德发展时期,6、711、12岁,即小学阶段,开始逐步形成一定的道德认识和道德信念,11、1214、15岁,即初中阶段,是品德发展的变化期和关键期,学生开始出现独立性,14、1517、18岁,即高中阶段,学生品德发展已经比较成熟,能够自觉地运用一定的道德观点、原则、信念来调节行为,世界观、人生观已经初步形成,4.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人的品德的形成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这个规律既和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有密切关系,又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相联系。德育目标建立在对这些矛盾和关系的研究基础上,也就是建立在人的品德形成规律的基础之上。,(三)我国中学德育目标,1初中德育目标体系,根据中学德育大纲,初中阶段德育总目标是: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以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讲科学,不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初中阶段德育目标体系包括五个方面:,(1)道德素质目标,。,尊重、关心、爱护、帮助他人,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热心参加各种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劳动,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珍惜劳动成果,自觉保护环境生,爱护公共设施,保护自然环境和珍稀动植物,初步养成劳动习惯和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掌握一般的劳动技能。,(2)法纪素质目标,树立遵纪守法观念,懂得民主与法制的基本内容和法律的基本常识,做到知法守法,并能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自觉维护学校和班级的纪律及有关规章制度,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和品质,对违纪违规的行为能主动抵制。,(3)心理素质目标,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诚实正直,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坚强意志,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制能力。,(4)思想素质目标,确立为实现现代化、振兴中华而学习的动机;初步懂得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初步具有为人民和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和集体主义思想,能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的选择;初步具有辩证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全面地看问题,具有较为科学的思想方法,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认识社会。,(5)政治素质目标,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建设,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历史有较深人的了解,尊崇历史上的民族英烈、革命伟人、科学家和劳动模范,认真参加升旗仪式,自觉维护国旗、国徽、国歌的尊严,自觉遵守集体规章制度,能在集体生活中积极发挥个人才干,顾全大局,热心为集体服务。,2高中德育目标体系,根据中学德育大纲,高中阶段德育总目标是:热爱祖国,具有报效国家的意念,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职业道德、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和一定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高中阶段德育目标体系包括五个方面:,(1)道德素质目标,。,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自觉维护公共秩序,主动劝阻破坏公共设施、损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伤害珍稀动物及破坏公共卫生的行为。尊敬师长,孝敬父母,能主动积极帮助父母分忧解难,积极承担家务劳动。待人诚信,做人诚实、正直,懂得现代人际交往礼仪,能理解宽容别人,尊重异性同学,追求高尚而又理智的交往。积极参加劳动锻炼,尊敬劳动人民,有独立的生活能力,能过俭朴生活,有一定的审美素养和健康的生活方式。,(2)法纪素质目标,。,树立法制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正确认识民主与法制,自由与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树立参与民主政治观念,以实际行动拥护和支持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并能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明辨是非、美丑、善恶,能够识别和抵制违背法制的言行。,(3)心理素质目标,。,豁达、坚毅、勇敢,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自己未来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有一定的承受、耐挫、战胜危机的能力,能够基本面对现实,不回避矛盾,能以积极的态度调节好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主动培养和提高对未来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能抵御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心胸开阔不断进取开拓创新,有自信力,遇事果断,有独立见解,具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有一定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4) 思想素质目标,进一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理,能正确分析评论各种思潮和消极腐朽错误思想和社会现象。具有一定的正确处理信息及鉴别、评价、判断、选择能力、能抵制不良风气和思想的影响。,(5)政治素质目标,。,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了解祖国改革开放的前景和国际形势,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振兴中华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和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四项基本原则。,二、德育内容,我国中学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的几方面:,(一)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政治方向教育,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基本国策、祖国发展历史与现实国情、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忠于祖国、集体主义意识、集体主义情感、集体主义行为的教育等。,(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内容包括:,民主与法制内容、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和维护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教育等。,(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内容包括:,唯物论、辩证法、唯物史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和政治观念的教育等。,(四)社会公德教育,内容包括:,尊老爱幼、爱护公物、环境道德、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的教育等。,(五)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内容包括:,自然观、社会历史观、伦理观、是非观、审美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生死观的教育,(六)全球伦理和环境教育,内容包括:,天下为公、和睦相处的观念,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意识,自觉保护全球文化遗产和遗址、保护濒危物种的意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观念的教育。,第三节 德育过程和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