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3747295 上传时间:2024-09-30 格式:PPT 页数:444 大小:18.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_第1页
第1页 / 共444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_第2页
第2页 / 共444页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_第3页
第3页 / 共4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6,年一级注册消防工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精讲班,实务是基础理论、综合是技术实践、案例是综合考察。,本科目考试时间小时。,题型:单选题,80,道,每道题,1,分,共,80,分,多选题,20,道,每道题,2,分,共,40,分,总分,120,分,及格线,72,分,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了解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掌握燃烧的四种类型,熟悉气体、液体、固 体燃烧的特点及燃烧产物的概念和几种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第一节燃烧条件,(,1,)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2,)引火源(温度),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直接火源:明火、电弧、电火花、雷击,间接火源:高温、自燃起火,(,3,)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4,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物)、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第二节燃烧类型,一、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火和爆炸,(一)着火,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着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引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1.,点燃(或称强迫着火),2.,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引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 称为自燃。自燃点是指可燃物发燃的最低温度。,(二)爆炸,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是气体、蒸气在瞬间发生的剧烈膨胀等现象。爆炸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爆炸点周围发生剧烈的压力突变,这种压力突变就是爆炸产生破坏作用的原因。,(三)自燃点,1,自燃点的定义,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在这一温度时,物质与空气(氧)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2,常见可燃物的自燃点,自燃点是衡量可燃物质受热升温导致自燃危险的依据。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第三节燃烧方式及特点,气体燃烧,:,扩散燃烧,、,预混燃烧,(,爆炸式燃烧,),液体燃烧,:,闪燃,、,沸溢,、喷溅,固体燃烧: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一)扩散燃烧,可燃性气体和蒸气分子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在扩散燃烧中,化学反应速度要比气体混合扩散速度快得多。整个燃烧速度的快慢由物理混合速度决定。气体(蒸气)扩散多少,就烧掉多少。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用火(如燃气做饭、点气照明、烧气焊等)均属这种形式的燃烧。,(二)预混燃烧,(,爆炸式燃烧,),它是指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预混燃烧一般发生在封闭体系中或在混合气体向周围扩散的速度远小于燃烧速度的敞开体系中,燃烧放热造成产物体积迅速膨胀,压力升高,压强可达。通常的爆炸反应即属此种。,二、液体燃烧,易燃、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即蒸发燃烧。因此,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高低,与液体的蒸气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密切相关。,(,一,),闪燃,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包括可熔化的少量固体,如石蜡、樟脑、萘等)挥发出来的蒸气分子 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引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点则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表面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二)沸溢,从沸溢过程说明,沸溢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原油具有形成热波的特性,即沸程宽,比重相差较大;,原油中含有乳化水,水遇热波变成蒸气;,原油粘度较大,使水蒸汽不容易从下向上穿过油层,(三)喷溅,在重质油品燃烧进行过程中,随着热波温度的逐渐升高,热波向下传播的距离也加大,当热波达到水垫时,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气体积迅速膨胀,以至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向罐外喷射,这种现象叫喷溅。,三、固体燃烧的特点,根据各类可燃固体的燃烧方式和燃烧特性,固体燃烧的形式大致分为,5,种,其燃烧各有特点。,(一)蒸发燃烧,硫、磷、钾、钠、蜡烛、松香、沥育等可燃同体,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先熔融蒸发,随后蒸气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蒸发燃烧,(,二)表面燃烧,可燃固体(如木炭、焦炭、铁、铜等),的燃烧反应足在其表面由氧和物质,直接作用而发生的,称为表面燃烧,。这是一种无火焰的燃烧乂称之为,异相燃烧。,(,三)分解燃烧,可燃间体,如木材、煤、合成塑料、钙塑材料等,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先发生热分解,随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分与氧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分解燃烧。,(,四)熏烟燃烧(阴燃),可然固体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分较少或逸散较快、含水分较多等条件下,往往发生只冒烟而无火焰的燃烧现象,这就是熏烟燃烧,又称阴燃。阴燃与有焰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五)动力燃烧(爆炸),动力燃烧足指可燃固体或其分解析出的可燃挥发分遇火源所发生的爆炸式燃烧,主要包括可燃粉尘爆炸、炸药爆炸、轰燃等几种情形。,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一)闪点,1,闪点的定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2,闪点的意义,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闪点与可燃性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高,闪点越低。,(二)燃点,1,燃点的定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闪点燃点,闪点,0 ,,差值,1,5,闪点,100 ,,差值,30 ,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了解火灾的定义与分类,了解火灾的危害性和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熟悉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以及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第一节,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二、火灾的分类,(一)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死,3,伤,10,1000,万,死,10,伤,50,5000,万,死,30,伤,100,一亿,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二,),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的灾事损失程度分类,(就高不就低,从重不从轻),三、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一)初期增长阶段,(二)充分发展阶段,当房间内温度达到,400,600,时,室内绝大部分可燃物起火燃烧,这种在一限定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状态,称为轰燃。通常,轰然的发生标志着室内火灾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三)衰减阶段,一般认为火灾衰减阶,段是从室内平均温度降,到其峰值的,80%,时算起,第三节,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一、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热传导,(接触)、,热对流,(流体)、,热辐射,(电磁波),(三)烟气蔓延的途径,3.闷顶内蔓延,第四节,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一、冷却灭火,二、隔离灭火,三、窒息灭火,四、化学抑制灭火,第三章,爆炸基础知识,了解爆炸的定义和分类,理解爆炸极限与温度极限的概念与应用,掌握常见爆炸危险源的特征及爆炸形成机理,第一节,爆炸,的概念及分类,一、爆炸的定义,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二、爆炸的分类,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不同,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一)物理爆炸,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叫物理爆炸。物理爆炸的特点是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二)化学爆炸,(,炸药、可燃气体、可燃粉尘),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四、爆炸极限在消防上的应用,1)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依据,爆炸,范,围越大,下限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2)爆炸极限是评定气体生产、储存场所火险类别的依据,也是选择电气防爆形式的依据。,3)根据爆炸极限可以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层数、面积、防火墙占地面积、安全疏散距离和灭火设施,4)根据爆炸极限确定安全操作规程,第三节,爆炸危险源,一、引起爆炸的直接原因,:,物料原因,、,作业行为原因,、,生产设备原因,、,生产工艺原因,二、常见爆炸引火源,:,机械火源,、,热火源,、,电火源,、,化学火源,第四章,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应了解易燃易爆危险品的概念及分类,了解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 易于自燃的物质和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等几类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火灾危险特性,第一节爆炸品,二、爆炸,品,的特性及参数,(一)爆炸性,(二)敏感度任何一种爆炸品的爆炸都需要外界供给它一定的能量一一起爆能。不同的炸药所需的起爆能也不同。某一炸药所需的最小起爆能,即为该炸药的敏感度。,第二节,易燃气体,一、易燃气体的分级,I级:爆炸下限10%; 或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 个百分点。,级:10% 爆炸下限 13%,,,并且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通常将爆炸下限 10% 的气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爆炸下限10% 的气体归为乙类火险物质。,二、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易燃易爆性,、,扩散性,、,可缩性和膨胀性,、,带电性,、,腐蚀性、毒害性,第三节易燃液体,一、易燃液体的分类,(1)级。初沸点35。,(2)类。闪点 35 。,(3)类。23闪点 35 。,实际应用中,通常将闪点28的液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将闪点28且60的液体归为乙类火险物质,将闪点60的液体归为丙类火险物质。,二、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一)易燃性 (二)爆炸性 (三),受热膨胀性,(四)流动性 (五)带电性 (六)毒害性,第四节,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一、易燃固体,通常燃点高于300的固体称为可燃固体,燃点低于300 的固体称为易燃固体,(三)易燃固体的火灾危险性,1.燃点低、易点燃,2.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第五节,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性物质的火灾危险性,(1) 受热、被撞分解性,(2) 可燃性,(3) 与可燃液体作用自燃性,(4) 与酸作用分解性,(5) 与水作用分解性,(6) 强氧化性物质与弱氧化性物质作用分解性,(7) 腐蚀,、,毒害性,第二篇 建筑防火,第一章概述,了解建筑火灾常见的原因及主要危害,熟悉建筑防火的技术方法,三、建筑防火的原理和技术方法:,(一)总平面布置,(二)建筑结构防火,(,三,),建筑材料防火,(,四,)防火分区分隔,(五)安全疏散,(六)防排烟,(七)建筑防爆和电气防火,第二章,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了解评定物质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了解生产和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方法,了解生产、储存各类别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第一节,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一、评定物质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二、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方法,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厂房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 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当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的量较少, 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按实际情况确定;当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1)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 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10% ,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2)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且油,漆,工段占其所在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不大于20% 。,第三章,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了解建筑的不同分类,熟悉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掌握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相关知识以及建筑耐火等级要求,第一节,建筑分类,第二节,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分级,第三节,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一般来讲,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构件的燃烧性能,:不然性、难燃性、可燃性,,二是构件的耐火极限。,(一)耐火极限是指建筑构件按时间一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 这段时间,用小时(h) 表示。,(二)影,响,耐火极限的要素 :,1.材料本身的属性 2.构配件的结构特性 3.材料与结构间的构造方式 4.标准所规定的试验条件5.材料的老化性能 6.火灾种类和使用环境要求,第四节,建筑耐火等级要求,第四章,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了解城市建筑总体布局的一般原则和影响防火,间,距的主要因素,熟,悉,防火间距的作用和防火间距不足时的防火技术措施,掌握防火,间,距的设置要求及建筑平面布局中重点部位、场所的设置要求,第一节建筑消防安全布局,一、建筑选址,(一)周围环境,(二)地势条件,存放甲乙丙类液体的仓库宜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方。,(三)主导风向,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可燃粉尘的车间,宜布置在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宜选择在通风良好的地点独立设置。,第二节,建筑防火间距,一、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一)防止火灾蔓延,火灾,实例表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低层建筑,保持,6m,10m,的防火间距,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形,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建筑间的防火间距定为,6m,(二)保障灭火救援场地需要,一、二级耐火等级高层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m,。,(三)节约土地资源,(四)防火间距的计算,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如外墙有凸出的可燃构建,则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如为储罐或堆场,则应从储罐外壁或堆场的堆垛外缘算起。,二、防火间距,(,一)厂房的防火间距,1) 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m; 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30m。单、多层戊类厂房之间及与戊类仓库的防火间距可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m,。为丙、丁、戊类厂房服务而单独设置的生活用房应按民用建筑确定,与所属厂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2),两座厂房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耐火极限不小于时,其防火间距不限,但甲类厂房之间不应小于,4m,。两座丙、丁、戊类厂房相邻两面外墙均为不燃性墙体,当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各不大于该外墙面积的,5%,,且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时,其防火间距可按规定减少,25%,3)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厂房,当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较低一座厂房的屋顶耐火极限 不低于1.00h,或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门、窗等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防火分隔水幕,或按规定设置防火卷帘时,甲、乙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 丙、丁、戊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m。,2.,甲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之间的防火间距甲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4.,厂区围墙与厂区内建筑的间距不宜小于,5m.,在执行上表的规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相邻两座单、多层建筑,当相邻外墙为不燃性墙体且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无防火保护的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面积之和不大于该外墙面积的,5%,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规定减少,25%,。,2.,两座建筑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高出相邻较低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3.,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4.,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屋顶无天窗且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m,。,三、防火间距不足时的消防技术措施,:,1),改变建筑物的生产和使用性质,尽量降低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改变房屋部分结构的耐火性能,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2),调整生产厂房的部分工艺流程,限制库房内储存物品的数量,提高部分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3),将建筑物的普通外墙改造为防火墙或减少相邻建筑的开口面积,如开设门窗,应采用防火门窗或加防火水幕保护。,4),拆除部分耐火等级低、占地面积小,使用价值低且与新建筑物相邻的原有陈旧建筑物。,5),设置独立的室外防火墙。在设置防火墙时,应兼顾通风排烟和破拆扑救,切忌盲目设置,顾此失彼。,第三节,建筑平面布置,二、设备用房布置,(一)锅炉房、变压器室布置,燃煤、燃油或燃气锅炉、油浸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用房宜独立建造。当确有困难时可贴邻民用建筑布置,但应采用防火墙隔开,且不应贴邻人员密集场所布置。燃油或 燃气锅炉、油浸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用房受条件限制必须布置在民用 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燃油和燃气锅炉房、变压器室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但,常(负)压燃油、燃气锅炉可设置在地下二层,当常(负)压燃气锅炉距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6m时,可设置在屋顶上。燃油锅炉应采用丙类液体作燃料,采用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75的可燃气体为燃料的锅炉,不得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2)锅炉房、变压器室的门均应直通室外或直通安全出口;,防火性,楼板隔开。在隔墙和楼板上不应开设洞口,当必须在隔墙上开设门窗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窗。,4)当锅炉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3,,且储油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防火,隔,墙与锅炉间隔开的方式,当必须在防火,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防火,墙隔开。,6)油浸电力变压器、多油开关室、高压电容器室,应设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油浸电力变压器下面应设置储存变压器全部油量的事故储油设施。,10)燃气锅炉房应设置防爆泄压设施,燃气、燃油锅炉房应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二,),柴油发电机房布置,1)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首层及地下一、二层,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产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3)机房内应设置储油间,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3,的需要量,且储油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防火,隔,墙与发电机,房,隔开的方式;当必须在防火,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4)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5)应设置与柴油发电机容量和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灭火设施,,当建筑内其他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机房内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三、人员密集场所布置,(一)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建筑内的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宜布置,在首层或二、三层;,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不应设置在三层及以上楼层,,当必须设在其他楼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400m,2,。,2)一个厅、室的,疏散门,不应少于两个。,3),当设置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4),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宜设置在地下一层,不应设置在地下,3,层及以下楼层,。,(,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宜,布置在建筑的首层或二、三层,的,靠外墙,部位防火,隔墙和,不低于不燃性,楼板与其他场所隔开,,,设置在,厅、室墙上的门和该场所与建筑其他部位相同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确需设置在,其他楼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人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2),布置在地下或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00m,2,,,3),布置在地下或四层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当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小于50m,2,时,可设置一个出口。,4)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防排烟设施等。,(三)电影院、剧场、礼堂,剧场、电影院、礼堂宜设置在独立的建筑内,采用三级耐火等级时,不应超过两层;确需设置在其他民用建筑时,应至少设置,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区域分隔。,2,)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观众厅宜布置在首层、二层或三层;确需布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疏散门不应少于,2,个,且每个观众厅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400m,2,.,3),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3,层及以上楼层。,4,)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宜设置在地下一层,不应设置在地下,3,层及以下楼层。,5,)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灭火系统。,四,、,特殊场所,布置,医院和疗养院的住院部分,医院和疗养院的住院部分不应布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医院和疗养院的住院部分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时,不应超过,2,层,采用四级耐火等级时,应为单层,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或二层;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医院和疗养院的病房楼内相邻护理单元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防火隔墙分隔,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设置在走道上的防火门应采用常开防火门。,五、工业建筑附属用房布置,(一),办公室、休息室,1)办公室、休息室等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确需,贴邻,本厂房且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2,)在丙类厂房内设置的办公室、休息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防火隔墙和的楼板和厂房隔开,并应至少设置一个独立的安全出口,3,)甲乙类仓库内严禁设置办公室、休息室等,且不应贴邻建造,5,)员工宿舍严禁设置在厂房仓库内。,(二)液体中间储罐,厂房中的丙类液体中间储罐应设置在单独房间内,其容积不应大于,5m,。,(三)附属仓库,2,)厂房内设置丙类仓库时,必须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的楼板与厂房隔开,设置丁、戊类仓库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防火隔墙和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第五章,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了解防火分区面积划分应考虑的因素和常用的防火分区分隔构件,熟悉各类建筑防火分区,面积,要求和典型特殊功能区域的防火分隔,要,求,掌握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的概念,掌握防火墙、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阀、挡烟垂壁的概念及设,置,要求,第一节,防火分区,防火分区,是指,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和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向同一建筑的其他区域蔓延,的防火单元,一、厂房的防火分区,厂房内的操作平台、检修平台,当使用人数少于10人时,,其,面积可不计入所在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内。,厂房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的规定增加1.0倍。当丁、戊类的地上厂房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限。厂房内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的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倍计算。,二、仓库的防火分区,甲、乙类仓库内的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且甲类仓库应采用单层结构。对于丙、丁、戊类仓库,在实际使用中确因物流等用途需要开口的部位,需采用与防火墙等效的措施,如甲级防火门、防火卷帘分隔,开口部位的宽度一般控制在不大于6.0m ,高度宜控制在4.0m以下,以保证该部位分隔的有效性。,甲、乙类仓库不应附设在建筑物的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内。,三、民用建筑的防火分区,当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倍。,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营业厅、展览厅,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采用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不应大于,4000,;,2.,设置在单层建筑内或仅设置在多层建筑的首层内时,不应大于,10000,;,3.,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不应大于,2000,。,四、中庭防火分隔,(二)中庭建筑火灾的防火设计要求,第二节,防火分隔,(二)中庭建筑火灾的防火设计要求,建筑物内设置中庭时,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建筑面积叠加计算。当中庭相连通的建筑面积之和大于一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中庭应与周围相连通空间进行防火分隔。采用防火隔墙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采用防火玻璃时,防火玻璃与其固定部件整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但采用,C,类防火玻璃时,应设置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采用防火卷帘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并应符合规范的相关规定;与中庭相连通的门、窗,应采用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2.,高层建筑内的中庭回廊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3.,中庭应设置排烟设施;,4.,中庭内不应布置可燃物。,六、竖井防火分隔(高层建筑各种竖井的防火设计构造要求),电梯井,:,应独立设置,井内严禁敷设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电线等,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不燃性墙体,井壁除开设电梯门、安全逃生门和通气孔洞外,不应开设其他洞口,电梯门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并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这些竖井应分别独立设置,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的不燃性墙体,墙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电缆井、管道井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电缆井、管道井与房间、吊顶、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应用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严密填实,第三节,防火分隔设施与措施,防火墙,:,1.,防火墙应直接设置在基础上或钢筋混凝土框架上。防火墙应截断可燃性墙体或难燃性墙体的屋顶结构,且应高出不燃性墙体屋面不小于,40cm,,高出可燃性墙体或难燃性墙体屋面不小于,50cm,。,2.,防火墙横截面中心距天窗端面的水平距离小于,4m,,且天窗端面为可燃性墙体时,应采取防止火势蔓延的设施。,3.,建筑物外墙如为难燃性墙体或可燃性墙体时,防火墙应突出墙的外表面以上,且防火墙两侧的外墙均应为宽度不小于的不燃性墙体。,建筑外墙为不燃性墙体时,防火墙可不凸出墙的外表面,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采取设置乙级防火窗等防止火灾蔓延的措施时,该距离不限。,4.,防火墙内不应设置排气道。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如必须开设时,应采用不可开启或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穿过防火墙。其它管道如必须穿过时,应用防火封堵材料将缝隙紧密填塞。,5.,建筑物内的防火墙不应设在转角处。如设在转角附近,内转角两侧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m,。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采用乙级防火窗时该距离不限,.,防火卷帘,:,一般设置在电梯厅、自动扶梯周围,中庭与楼层走道、过厅相通的开口部位,生产车间中大面积工艺洞口以及设置防火墙有困难的部位等。,1),除中庭外,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不大于,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大于,10m,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大于,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该部位宽度的,1/3,,且不应大于,10m,防火门,:,是指具有一定耐火极限,且在发生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门。,防火卷帘门,防火卷帘门机,防火卷帘手动控制按钮,双扇带玻璃带亮窗防火门,五、防火阀,防火阀是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用于管道内阻火的活动式封闭装置。防火阀平时处于开启状态,发生火灾时,当管道内烟气温度达到70时,易熔合金片就会熔断断开而防火阀自动关闭。,(一)防火阀的设置部位,1)穿越防火分区处。,2)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3)穿越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4)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两侧。,5)竖向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6)公共建筑的浴室、卫生间和厨房的竖向排风管,应采取防止回流措施或在支管上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70的防火阀。公共建筑内厨房的排油烟管道宜按防火分区设置,且在与竖向排风管连接的支管处应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150的防火,阀,。,防火阀安装于空调风管回风口,当出现火情时关闭防火阀能阻断风管,起到两个作用:,1.,不往火灾现场输送空气,避免助燃;,2.,阻止火源从风管往其它地方扩散。,第四节,防烟分区,(一),防烟分区,划分防烟分区的目的:一是为了在火灾时,将烟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二是为了提高排烟口的排烟效果。防烟分区一般应结合建筑内部的功能分区和排烟系统的设计要求进行划分,不设排烟设施的部位,(,包括地下室,),可不划分防烟分区。,设置防烟分区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防烟分区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结构梁等划分。,2)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5)储烟仓高度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10%,且不应小于500mm,同时应保证疏散所需的清晰高度;最小清晰高度应由计算确定,6)有特殊用途的场所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二、防烟分区分隔措施,划分防烟分区的构件主要有挡烟垂,壁、隔墙、防火卷帘、建筑横梁等。,(一)挡烟垂壁,其从顶棚下垂的高度一般应距顶棚,面,50cm,以上,称为有效高度。,挡烟垂壁分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二,)建筑横梁,当建筑横梁的高度超过50cm时,该横梁可作为挡烟设施使用,第六章,安全疏散,了解常用的辅助疏散设施,熟悉工业与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熟悉安全出口、疏散门、疏散出口、避难走道、避难层的概念及设置要求,熟悉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场所及设置要求,掌握不同场所疏散人数的确定方法,掌握百人宽度指标的概念,学会利用百人宽度指标确定不同建筑的疏散宽度,掌握楼梯间的形式及防火设计要求,第一节,安全疏散基本参数,一、人员密度计算,(一)办公建筑,人员密度可按普通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 为 4m,2,,设计绘图室每人使用面积为 6m,2,,研究工作室每人使用面积为 5m,2,。,22,。,(二)录像厅、放映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1.0 人/m,22,计算。,(二)疏散宽度,1.,厂房疏散宽度,厂房内疏散出口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疏散楼梯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厂房疏散楼梯、走道和门的净宽度(单位:,m/,百人),2.,高层民用建筑疏散宽度,高层民用建筑的疏散外门、走道和楼梯的各自总宽度,应按,1m,百人计算确定。公共建筑内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4.,电影院、礼堂、剧场疏散宽度,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百人不小于的净宽度计算,且不应小于,1.0m;,边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在布置疏散走道时,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20,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剧院、电影院、礼堂等每排不宜超过,22,个,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26,个,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时,可增加一倍,但不得超过,50,个,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应减少一半。,6.,其他民用建筑,当疏散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各楼层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地下建筑中上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下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三、疏散距离指标,安全疏散距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疏散距离;二是从房门到疏散楼梯间或 外部出口的距离。,1),建筑中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可按表,2-6-10,的规定增加,5m.,2),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敞开的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表,2-6-10,的规定减少,5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表,2-6-10,的规定减少,2m.,5,)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疏散门或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m,;当该疏散门不能直通室外地面或疏散楼梯间时,应采用长度不大于,10m,的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安全出口。当该场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的安全疏散距离可增加,25%,。,第二节,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安全出口,是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疏散门,是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门、直接开向疏散楼梯间门或室外的门。,疏散出口,包括安全出口和疏散门,(一)疏散楼梯,1.,平面布置,(,1,)疏散楼梯宜设置在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2,)疏散楼梯宜靠近电梯设置。,(,3,)疏散楼梯宜靠外墙设置。,2.,竖向布置,(,1,)疏散楼梯应保持上、下畅通。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宜通至平屋顶。,(,2,)应避免不同的人流路线相互交叉。,(二)疏散门,疏散门是人员安全疏散的主要出口。其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1.,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但人数不超过,60,人的房间且每樘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人时,其门的开启方向不限(除甲、乙类生产车间外)。,2.,民用建筑及厂房的疏散门应采用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和折叠门。,3.,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入场门、疏散出口不应设置门槛,且紧靠门口的内外各范围内不应设置台阶,疏散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三)安全出口设置基本要求,1.,建筑面积大于,1000,时,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2,个;该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000,时,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1,个;,(四)公共建筑安全出口设置要求,公共建筑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条件,3,)一、二级耐火等级公共建筑,当设置不少于,2,部疏散楼梯且顶层局部升高层数不超过,2,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200,时,该局部高出部位可设置一部与下部主体建筑楼梯间直接连通的疏散楼梯,但至少应另设置一个直通主体建筑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该上人屋面应符合人员安全疏散要求。如图,2-6-1,所示。,层数不超过层,面积不超过200,人数不超过50人,(五)住宅建筑安全出口设置要求,1.,建筑高度不大于,27m,,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于,650,且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2.,建筑高度大于,27m,且不大于,54m,,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650,且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10m,,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每个单元设置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3.,建筑高度大于,54m,的建筑,每个单元任每层的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二、疏散出口,(二)疏散出口设置基本要求,1.,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应分散布置,并应符合双向疏散的要求。,2.,公共建筑内各房间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每个房间相邻,2,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第三节,疏散走道与,避难,走道,二、避难走道的设置要求,1)走道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2)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当走道仅与1个防火分区相通且该 防火分区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时,可设置1个直通地面的出口。,4)走道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第四节,疏散楼梯与楼梯间,一、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要求,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3.,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4.,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它障碍物。,5.,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公共建筑的楼梯间不应敷设或穿越可燃气体管道。居住建筑的楼梯间不宜敷设或穿越可燃气体管道,不宜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当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配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性措施。,(一)封闭楼梯间的适用范围,多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均应采用封闭楼梯间。,高层建筑的裙房;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1m,且不大于,33m,的住宅建筑,其疏散楼梯间应采用封闭楼梯间。,(二)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要求,1)封闭楼梯间应靠外墙设置,并设可开启的外窗排烟,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2)建筑设计中为方便通行,常把首层的楼梯间敞开在大厅中。此时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3)除楼梯间门外,楼梯间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的房间门窗及管道井、电缆井的门或检查口。,4)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设置封闭楼梯间时,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可采用双向弹簧门。,图2-6-2封闭楼梯间 图2-6-3 扩大的封闭楼梯间,四、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是指在楼梯间人口处设有前室或阳台、凹廊,通向前室、阳台、凹廊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防烟楼梯间设有两道防火门和防排烟设施,发生火灾时能作为安全疏散通道,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楼梯间形式。,(二)防烟楼梯间的适用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防烟楼梯间:,1.,一类高层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建筑;,2.,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3.,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4.,当地下层数为,3,层及,3,层以上,以及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2,)采用机械防烟的楼梯间。,(三)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要求,1)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楼梯间应按规定设置防烟设施,并应设置应急照明设施。,2)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的前室合用。,2222,。,4)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5)除楼梯间门和前室门外,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五、室外疏散楼梯,(二)室外楼梯的构造要求,室外楼梯作为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1.,栏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2.,倾斜度不应大于,45,;,3.,楼梯和疏散出口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第五节避,难层(间),2,避难层的设置数量,根据目前国内主要配备的,50m,高云梯车的操作要求,规范规定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50m,。,1)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2)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可按5人,/,m,2,计算。,2.规范规定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50m ,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大于50m 。,1)为保证避难层具有较长时间抵抗火烧的能力,避难层的楼板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2)为保证避难层下部楼层起火时不致使避难层地面温度过高,在楼板上宜设隔热层。,3)避难层四周的墙体及避难层内的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4,)避难层可与设备层结合布置。在设计时应注意,各种设备、管道竖井应集中布置,分隔成间,既方便设备的维护管理,又可使避难层的面积完整。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排烟管道应集中布置,并采用防火墙与避难区分 隔;管道井、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4.,为了保障人员安全,消除或减轻人们的恐惧心理,在避难层应设应急照明,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照度不应低于。除避难间外,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消防电梯是供消防人员灭火和救援使用的设施,在避难层必须停靠;而普通电梯因不能阻挡烟气进入,则严禁在避难层开设电梯门。,5.避难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或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C类防火窗。避难层应设有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二、避难间,建筑高度大于,24m,的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各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避难间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2,个,其净面积应按每护理单元不小于,2,确定。,2.,当电梯前室内有,1,部及以上病床梯兼做消防电梯时,可利用电梯前室作为避难间,第六节,逃生疏散辅助设施,2,设置要求,(,1,)建筑内消防应急照明灯具的照度应符合下列规定:,疏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人员密集场所、避难层(间)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病房楼和手术部的避难间不低,10.0lx.,二、避难袋,第七章,建筑电气防火,了解电线电缆选择的一般要求和常用的电气线路保护措施,掌握照明器具、电气装置和电动机的火灾危险性和火灾预防措施,一,、电气线路的保护措施,(一)短路保护 (二)过载保护 (三)接地故障保护,二、电气装置防火,开关防火,、熔,断器防火,、,继电器防火,、,接触器防火,、,启动器防火,、,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防火,、,低压配电柜防火,三、电动机,的,火,灾原因,1.过载 2.断相运行 3.接触不良4.绝缘损坏5.机械摩擦 6.选型不当 7.铁心消耗过大8.接地不良,电动机的火灾预防措施,装装置,第八章,建筑防爆,熟悉建筑防爆基本原则和措施,掌握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与范围,掌握爆炸危险性厂房、库房的布置要求,了解爆炸危险性建筑的构造防爆知识,掌握爆炸危险环境中电气的防爆措施,第一节,建筑防爆基本原则和措施,二、防爆措施,(一)预防性技术措施,(二)减轻性技术措施,置,第二节,爆炸危险性厂房、库房的布置,(一)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1) 0 级区域(0 区)。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的场所,(2)1 级区域( 1 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3) 2 级区域( 2 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1)20区。长期,地、持续地、频繁地,出,现,(2)21区。在正常运行时偶,尔,出现。,(,3)2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或即使出现也是,短暂的,二、爆炸危险性厂房、库房的布置,(一)总平面布局,1.,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库房宜独立设置,并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其承重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排架结构。,2.,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库房与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应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3.,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平面布置最好采用矩形,与主导风向垂直或夹角不小于,45,,以有效利用穿堂风,将爆炸性气体吹散,在山区,宜布置在迎风山坡一面且通风良好的地方。,2.,泄压设施的选择,对泄压构件和泄压面积及其设置的要求,如下:,(,1,)泄压轻质屋盖。,(,2,)泄压轻质外墙分为有保温层、无保,温层两种形式。,(,3,)泄压窗可以有多种形式,如轴心偏上中悬泄压窗抛物线形塑料板泄压窗等。,(,5,)作为泄压设施的轻质屋面板和轻质墙体的单位质量不宜超过,60kg/,。,(,7,)泄压面的设置应避开人员集中的场所和主要交通道路,并宜靠近容易发生爆炸的部位。,(,10,)爆炸泄压面应避开人员集中场所和主要交通道路。,第三节爆炸危险性建筑的构造防爆,总之,应在设计中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泄压面的单位质量(即重力惯性)和连接强度。,第四节,爆炸危险环境电气防爆,电气设备爆炸的原因,:,一是电气设备产生的火花、电弧二是电气设备表面发热,(,二,)电气防爆基本措施,1)宜将正常运行时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布置在爆炸危险性较小或没有爆炸危险的环境内。,2)采用防爆的电气设备。,3)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4)设置漏电火灾报警和紧急断电装置。,5)安全使用防爆电气设备。,6)散发较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以及有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的乙类厂房,应采 用不发火花的地面。采用绝缘材料作整体面层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散发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内 表面应平整、光滑,并易于清扫。,三、爆炸性混合物的分类、分级和分组,在大气条件下,气体、蒸气、薄雾、粉尘或纤维状的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点燃后,燃烧将在整个范围内迅速传播的,混,合物,称为爆炸性,混,合物。,(一)爆炸性物质可分为以下 3 类,1) 类:矿井甲烧。,2)类: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含蒸气、薄雾)。,3) 类:爆炸性粉尘(含纤维)。,(,二,)电气设备的基本防爆形式,(1)隔爆型(d) (2) 增安型 (e) (3) 本质安全型 (i) (4) 正压型 (p) (5) 油浸型 (0) (6) 充沙型(q) (7),无,火花型(n) (8) 浇封型 (m) (9) 特殊型(s) (10) 粉尘防爆型,第九章,建筑设备防火防爆,应掌握采暖系统防火防爆基本措施,掌握通风与空调系统防火防爆原则和措施,掌握燃油、燃气设施防火防爆措施,了解锅炉房火灾危险性,掌握其防火防爆措施,了解电力变压器的火灾危险性及其设置要求,掌握其本体防火防爆措施,第一节,采,暖,系统防火防爆,二、采暖设备的防火防爆措施,1)采暖管道要与建筑物的可燃构件保持一定的距离,2)电加热设备与送风设备的电气开关应有联锁装置,3)采用不燃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