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小自考 财务会计专题课件 专题三-所得税

上传人:s**** 文档编号:243742533 上传时间:2024-09-30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3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农小自考 财务会计专题课件 专题三-所得税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华农小自考 财务会计专题课件 专题三-所得税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华农小自考 财务会计专题课件 专题三-所得税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7,章 所得税会计,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第二节 所得税会计处理模式,第三节 所得税会计处理,7.1.1,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目标不同,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目标和要求不同。会计准则的目的是规范企业的对外财务报告,以便,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所得税法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推行的,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取得收入,,行使国家作为社会组织者的正当权力;二是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职能,,履行国家管理社会的职责。,这种不同导致二者的相关规定往往存在差异,7.1.2,所得税的性质,1.,所得税是收益的分配,2.,所得税是费用,会计利润,:是根据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依据财务会计方法、通过会计的程序确认的扣除所得税费用之前的利润总额。,应税利润,: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计算确认的利润,是企业申报纳税和政府税收机关核定企业应纳税额的利润,也称应税所得额。,7.1.3,几个重要概念,7.1.4,所得税与应交所得税,所得税(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X,适用的所得税率,应交所得税,=,应税利润,X,适用所得税税率,由于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确认的目的不同,两者之间往往产生很大的差异,1,、,永久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指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之间由于计算口径不同而形成的、不能在以后各期转回的差异。,如由于罚款、滞纳金、超过限额的扣除,国债利息所形成的差异,2,、,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该差异在以后年度当财务报表上列示的资产收回时,或列示的负债偿还时,会产生,应纳税金额,或,应抵扣金额,。,如由于会计折旧与税法折旧不同所形成的差异,产品质量担保费用,暂时性差异可以分为:,时间性差异,是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之间由于,收支确认的时间先后不同,而形成的、可以在以后期间转回的差异。,其他暂时性差异,是指由于税法和会计准则在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计量方式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申报缴纳所得税,一般是,在税前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调整,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以确定应纳税所得,计算应交所得税。,例,5-1,假设某企业于,20*0,年初成立,当年实现税前会计利润,200 000,元。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当年发生下列与纳税有关的事项:,(,1,)会计上确认了,2 000,元国库券利息收入,而按税法规定不交所得税。,(,2,)当年发生工资费用,150 000,元,而按税法核定的计税工资为,120 000,元,.,(,3,)由于违法经营被罚款,3 000,元,.,(,4,)年初购入的一台新设备,成本为,10 000,元,预计无残值,税法规定采用直线法折旧,折旧年限为,5,年,会计上也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年限为,10,年。,上述各项中,前三项属于永久性差异,第四项属于暂时性差异。,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年折旧额,=10 000/5=2 000,(元),按会计制度规定计算的年折旧额,=10 000/10=1 000,(元),由于折旧年限不同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2 000-1 000=1 000,(元),20*0,年应纳税所得,=200 000-2 000+,(,150 000-120 000,),+3 000-1 000=230 000,(元),20*0,年应交所得税,=230 000*25%=57 500,(元),7.1.5,递延所得税影响金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因此在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因此在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例,7-2,20*3,年年末北方公司以银行存款,150 000,元购入管理用甲设备,并投入使用。会计规定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5,年,无残值。按税法规定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3,年,.,不考虑减值,。,分析:,20*4,年年末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为,100 000,元,账面价值为,120 000,元,相应的暂时性差异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 000,元(,120 000-100 000,);,(,以后纳税调增,20000),20*5,年年末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为,50 000,元,账面价值为,90 000,元,相应的暂时性差异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40 000,元(,90 000-50 000,);(以后纳税调增,40000,),20*6,年年末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为,0,元,账面价值为,60 000,元,相应的暂时性差异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60 000,元(,60 000-0,)(以后纳税调增,60000,),20*7,年年末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为,0,元,账面价值为,30 000,元,相应的暂时性差异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30 000,元(,30 000-0,);(本期纳税调增了,30000,,剩下,30000,待后期纳税调增),20*8,年年末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为,0,元,账面价值为,0,元,相应的暂时性差异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0,。(本期调增,30000,),例,7-3,乙公司,20*6,年末以,100 000,元购入一台设备,会计和税法都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均为,5,年,不考虑残值。,20*7,年末进行减值测试,确定其可收回金额为,70 000,元,20*7,年折旧,=100 000/5=20 000,(元),20*7,年末的折余价值,=100 000-20 000=80 000,(元),计提减值准备,=80 000-70 000=10 000,(元),(,税法今年不认,先交税了,递延到以后真发生了再作抵扣,),年末账面价值,=100 000-20 000-10 000=70 000,(元),年末计税基础,=80 000,(元),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80 000-70 000=10 000(,元,),例,7-4,乙公司,20*8,年,12,月因违反环保法规,被环保部门罚款,200,万元,到年末尚未支付,分析:税法规定,企业因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而支付的罚款和滞纳金不允许税前抵扣,故在以后支付这,200,万元罚款的年份可以抵扣的金额为,0,,该项负债的计税基础为,200,万元,相应的暂时性差异为,0,。,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可分为: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7.2,所得税会计处理模式,收益分配理论,应付税款法,费用理论,纳税影响会计法,7.2.2,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是一种以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作为本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该方法不反映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之间差异的跨期影响。,应付税款法的最大优点是简单,易于操作。,缺点:从利润表的角度来看,由于应付税款法对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不进行跨期分摊,会导致所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与税前会计利润之间不配比,容易引起报表使用者的误解。,7.2.2,应付税款法,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来看,应付税款法只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法定的应交所得税,而不确认由于所得税因素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这就使资产负债表不能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也不利于利润表如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7.2.3,纳税影响会计法,该方法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的确定上,因而重视从特定期间的角度分析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之间的具体差异,着眼于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该方法相对于应付税款法的根本特点在于,它反映时间性差异的跨期影响,从而有利于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纳税影响会计法主张进行所得税分摊,所得税分摊包括跨期分摊和期内分摊。,所得税跨期分摊,:指将暂时性差异及所得税抵减产生的所得税的影响数分别确认为负责或资产,并将此所得税影响数递延到以后期间分别确认为所得税利益或费用。,所得税期内分摊,:指将一定期间的所得税费用在同一期间的重要损益构成项目之间及前期损益调整项目之间的分摊程序。,7.2.4,所得税的(跨期)分摊程度,1.,部分分摊,:是指对,非重复发生,的暂时性差异,才做跨,期所得税分摊,而对,重复,发生的暂时性差异则,不,需要做所得税跨期分摊。,该观点认为,由于非重复发生的暂时性差异极为少见,故此,主张部分分摊实际上是属于不主张分配所得税费用的观点。,2.,全面分摊,:是指在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时,对所有的暂时性差异做跨期所得税分摊,即无论是重复发生的,还是非重复发生的暂时性差异,都应确认为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该种观点认为,根据暂时性差异的定义,既然是暂时性差异就不可能是永久性的,每个暂时性差异都可以转回。,7.2.4,所得税的分摊程度,3.,所得税的期内分摊,:是指将同一期间的所得税费用分摊于该期间的重要损益构成项目及前期损益调整的程序。,7.2.4,所得税的分摊程度,7.3,所得税的会计处理,7.3.1,应付税款法的会计处理,7.3.2,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会计处理,7.3.3,所得税会计处理模式和方法的比较,7.3.4,所得税在财务报表中的列示,7.3.1,应付税款法的会计处理,在应付税款法下,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在会计报表中不反映为一项资产或一项负债,仅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其影响的程度。,只设置“所得税”和“应交所得税”两个账户,例,1,某企业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总额为,200000,元,当年实际发放工资,240000,。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当年折旧额为,100 000,元,按照税法规定可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当年应计提折旧,130 000,。该企业当年利润表上反映的税前会计利润为,300 000,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该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如下:,(,1,)本期应交所得税和本期所得税费用计算如下:,税前会计利润,300 000,加:永久性差异,40 000,减:暂时性差异,30 000,应税所得,310 000,所得税率,33%,应交所得税,102300,所得税费用,102300,(,2,)会计分录,借:所得税,1023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02300,7.3.2,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会计处理,纳税影响会计法下,将本期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期间,即将本期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采取跨期分摊的方法。,除设置“所得税”和“应交所得税”两个账户外,还设置“,递延税款,”账户。,例,2,某企业,19x1,年,1,月,1,日起对某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该固定资产原价,80 000,元,会计折旧年限为,2,年,税法规定折旧年限为,4,年,均采用直线法折旧(不考虑残值)。该企业,19x1,年至,19x2,年每年税前会计利润为,50 000,,所得税税率,33%,。(假定无其他调整项目)。其会计处理如下:,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一般处理,19x1,年:,(,1,)会计折旧,=80 000/2=40 000,税法折旧,=80 000/4=20 000,时间性差异,=40 000-20 000=20 000,应交所得税,=,(,50 000+20 000,)*,33%=23 100,所得税费用,= 50 000,*,33%=16 500,递延税款,=20 000,*,33%=6600,(,2,)会计分录,借:所得税,16 500,递延税款,6 6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23 100,19x2,年会计处理同于,19x1,年。,19x3,年:,(,1,)会计折旧,=0,税法折旧,=80000/4=20000,时间性差异,=0-20 000=-20 000,应交所得税,=,(,50 000-20 000,)*,33%=9900,所得税费用,=50 000,*,33%=16500,递延税款,=-20 000,*,33%=-6600,(,2,)会计分录:,借:所得税,16 500,贷:递延税款,6 600,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9 900,(一)递延法,特点: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递延税款余额,并不代表收款的权力或付款的义务。因为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是,按照产生暂时性差异的时期所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确认,的,而不是按照现行税率计算,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对递延税款账面余额,不做调整,。,本期发生的暂时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用现行税率计算,以前发生而在本期转回的各项暂时性差异影响所得税金额,用当初的原有税率计算。,本期发生的暂时性差异,用当初的原有税率计算,用现行税率计算,以前发生而在本期转回的各项暂时性差异,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对递延税款账面余额,不做调整,。,例,3,依例,2,资料,假定,19x2,年所得税税率改为,30%,,采用递延法核算,其会计处理如下:,19x1,年会计处理同例,2.,(,递延税款,=20 000,*,33%,=6600),19x2,年:,(,1,)应交所得税,=,(,50 000+20 000,)*,30%=21 000,所得税费用,=50 000,*,30%=15 000,递延税款,=20 000,*,30%,=6 000,(,2,)会计分录:,借:所得税,15 000,递延税款,6 0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21 000,19x3,年:,(,1,)应交所得税,=,(,50 000-20 000,)*,30%=9 000,递延税款,=20 000,*,33%,=6 600,(转回,19x1,确认的),所得税费用,=9000+6600=15 600,(,2,)会计分录:,借:所得税,15 600,贷:递延税款,6 600,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9 000,19x4,年:,(,1,)应交所得税,=,(,50 000-20 000,)*,30%=9 000,所得税费用,=50 000,*,30%=15 000,递延税款,=-20 000,*,30%,=-6000,(转回,19x2,确认的),(,2,)会计分录:,借:所得税,15 000,贷:递延税款,6 000,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9 000,例,4 P320,(二)债务法,特点:采用债务法进行会计处理时,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按照现行税率计算,而不是按照产生暂时性差异的时期所适用的税率计算,因此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要相应调整。本期发生或转回的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均应用现行税率计算确定。,本期发生的暂时性差异,按现行税率计算,用现行税率计算,以前发生而在本期转回的各项暂时性差异,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对递延税款账面余额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要相应调整(递延法不做调整),。,递延法用当初的原有税率计算,例,5,、,依例,2,材料,假定,19x2,年所得税税率改为,30%,,采用债务法核算,其会计处理如下:,19x1,年会计处理同例,2.,19x2,年:,(,1,)应交所得税,=,(,50 000+20 000,)*,30%=21 000,递延税款,=20 000,*,30%-,20000,*(,33%-30%,),=5 400,所得税费用,=21 000-5 400=15 600,(,2,)会计分录:,借:所得税,15 600,递延税款,5 4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21 000,19x3,年:,(,1,)应交所得税,=,(,50 000-20 000,)*,30%=9 000,所得税费用,=50 000,*,30%=15 000,递延税款,=20 000,*,30%,=6 000,(,2,)会计分录:,借:所得税,15 000,贷:递延税款,6 000,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9 000,19x4,年:,(,1,)应交所得税,=,(,50 000-20 000,)*,30%=9 000,所得税费用,=50 000,*,30%=15 000,递延税款,=-20 000,*,30%=-6000,(,2,)会计分录:,借:所得税,15 000,贷:递延税款,6 000,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9 000,例,6,、例,4,按债务法核算,会计处理如下:,1,、,19x1,、,19x2,年会计处理同例,4,;,2,、,19x3,年税率变动,需要调整递延税款帐户余额,递延税款账户调整金额,=24 000,*(,30%-33%,),-120 000/,(,1-24%,)*(,30%-33%,),=4 017,式中,24 000,元(,20 000+4000,)为折旧累计差异,,120 000,元为投资收益累计差异。,当年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5600,*,30%,-90 000/,(,1-24%,)*,6%+,150 000/(1-24%)*6%,=3057,当年递延税款入账金额,=4 017+3 057=7 074,应交所得税与递延法相同,为,1 477 162,所得税费用,=1 477 162- 7074=1 470 088,会计分录:,借:所得税,1 470 088,递延税款,7 074,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 477 162,3,、,19x4,年,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9200,*,30%,+60 000/(1-24%)*6%=1 977,应交所得税同于递延法,为,1 515 240,、所得税费用,=1 515 240-1977=1 513 263,会计分录,借:所得税,1 513 263,递延税款,1 977,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 515 240,4,、,19x5,年,时间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9200*,30,%,=-2 760,应交所得税同于递延法,为,1 497 240,、,所得税费用,=1 497 240+2760=1 500 000,会计分录,借:所得税,1 500 000,贷:递延税款,2 760,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 497 240,7.3.3,所得税会计处理模式和方法的比较,所得税会计处理模式主要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类。,(,1,)应付税款法,不确认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造成的纳税影响额,优点:会计处理简单;,缺点: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目前已经被淘汰,(,2,)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造成的纳税影响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该方法相对于应付税款法的根本特点在于,它反映时间性差异的跨期影响,从而有利于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实务中应用此法。,递延法与债务法的比较,递延法:该方法所确认的递延所得税金额是以暂时性差异形成时税法所规定的税基和税率确认的,,不因税率的变动或有关规定的改变而对其进行调整,,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所得税余额不能确切代表应收的权利或应付的义务。,逐渐被摒弃。,债务法:以当前或暂时性差异转回时的税率为依据确认、摊销递延所得税的方法。,优点:既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又比较准确地反映了有关经济业务的实际纳税影响。,在国际会计界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推广。,7.3.4,所得税在财务报表中的列示,所得税会计信息的披露包括在表内列报和附注中披露。表内列报又可分为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和在利润表中的列示。,表内列报,1,、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分别作为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2,、在利润表中的列示,所得税费用应当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本章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