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经济SWOT分析

上传人:马*** 文档编号:243734816 上传时间:2024-09-2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洱市经济SWOT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普洱市经济SWOT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普洱市经济SWOT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普洱市,SWOT,分析,603,小组制作,小组成员:代臻,彭媛,李啟娟,普洱市,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除汉族外还世居着哈尼、彝、拉祜、佤、傣、布朗、回、白、瑶、壮、苗等,13,个少数民族,历史上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是中国古老的普洱茶故乡和最大的普洱茶生产基地。,普洱市,一地连三国(缅甸、老挝、越南),一江(澜沧江)通五邻(越南、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拥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以及丰富的森林资源、水资源、矿藏资源、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普洱中心城区海拔,1302,米,年均气温,15-20.3,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普洱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饮茶、卖茶的地方,这里有近,8,万亩的野生古茶树群落,树龄,2700,余年的镇沅千家寨野生茶树王,还有树龄千余年的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和景迈万亩栽培型的古茶山,遗存的化石和古茶树都证明,普洱是茶叶原生地的中心地带,是“世界茶乡”。,千家寨上坝,1,号古茶树,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野生茶树,树龄为,2700,年。,普洱县困卢山,400,余年栽培型古茶树,景谷县民乐秧塔大白茶(白芽),400,余年栽培型古茶树,1,、竞争优势分析(,Strength,),一、 特色产业优势,普洱市因普洱茶而闻名,素有“中国茶城”之称。普洱茶以特有的减肥,美容功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普洱茶的悠久历史和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文明于古今中外,带动了普洱市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二、区位优势,普洱市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一个地区。东南与,老挝,、,越,南接壤,西南与,缅甸,比邻,国境线长达,625,公里,是祖国重要的西南门户,仅陆上边境通道就有,18,个,澜沧江、红河、南亢河三条水道直通境外,是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之一。拥有有利的水上有势和地理优势,有利于对外贸易的进行。,三、资源优势,云南省是稀有金属王国,普洱市拥有当前国际上用量最大的稀有金属之一。矿藏的挖掘与出口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四、民族文化优势,普洱市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比如孟连傣族自治县的“神鱼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拉祜“葫芦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的“火把节”和“泼水节”等等。,五、旅游文化优势,普洱市风景秀美,山清水秀,有着多处优美的自然风景以及历史悠久的特色民族文化景区。如景迈乡万亩古茶园,孟连县宣抚司署,景东文庙等等。,2,、竞争劣势分析(,Weakness,),近年来,普洱市经济发展缓慢,与全国、全省的差距持续拉大。,2005,年,全市市内生产总值为,106.3,亿元,只占全省的,3,。基础设施滞后,工业规模小,经济结构不合理,该市,3,次产业比例为,31.6,:,31.7,:,36.7,(,2005,年)。,支柱产业单一,茶叶、林产、水电、矿产,4,大支柱产业也只是初具规模。经济运行活力不强,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普遍较差,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553,元(,2005,年),比全省平均低,489,元。人力资源匮乏,青壮年文盲率为,3.5,(,2005,年),经济的不发达,又导致其对各方面的人才缺乏吸引力。,3,、面临机遇分析(,Opportunity,),各种资源优势给普洱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提升普洱市城市竞争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利用区位优势,发展边境贸易;利用地理环境优势,发展甘蔗、烤烟、橡胶、咖啡、水果等特色农业;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茶叶、林产、水电、矿产等特色产业,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普洱茶品牌,近年来普洱茶越炒越热,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并不品牌化的原因,市场上普洱茶种类太多,优劣难以分明。打造一个优质的普洱茶品牌,势必会为普洱茶的发展以及普洱市的经济发展带来质的飞跃。,水电优势:糯扎渡水电站,云南省最大的水电站工程糯扎渡电站位于澜沧江下游的普洱市澜沧县糯扎渡,是澜沧江下游水电核心工程,也是实施云电外送的主要电源点。预计,2013,年完成第一期工程。,糯扎渡水电站施工附近地区,糯扎渡电站建设体现了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要求。它既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又可以带动云南省特别是普洱市工业、农业、旅游业、渔业、乡镇企业等产业的迅猛发展,在澜沧江流域形成新的经济发展带,把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转换为现实生产力,把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综合以上的几点,依托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好城市的品牌,可以使得综合实力偏弱的普洱市成为知名度很高的城市,从而提升它的城市竞争力以及经济实力。,4,、存在威胁分析(,Threat,),由于历史和基础条件等多方面的原因,普洱市的工业发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工业发展支撑乏力,工业发展水平低,工业化程度低。,2005,年全市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36.5:27.1:36.4,,二产的比重明显低于一产和三产,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8.2%,,几乎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普洱市拥有丰富的资源,但资源的开发利用仅限于原始的砍伐、挖掘、采摘及零星式的粗放加工,资源的价值没有得到真正利用,资源优势未能有效的转化为现实的优势。,普洱市教育落后,劳动者素质偏低。边疆民族由于长期生活在一个半封闭的环境中,劳动者素质偏低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卫生方面投入不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如何把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直是普洱市探讨的重大问题。然而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无法配套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结构的不合理等问题,成为经济发展难以逾越的障碍。,5,、应对策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普洱市经济社会发展 。,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也促进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民族地区大多地处偏远,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经济发展滞后,往往更强调经济发展,容易导致经济发展单兵突进,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产业发展单一,经济结构不合理业结构仍不够合理等,使得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片面、失衡、不可持续的发展态势。普洱市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要加快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努力 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制定发展战略。,充分认识加快普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科学制定发展战略。普洱市地处祖国的西南边疆,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增进民族团 结,巩固国防,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目前的情况看,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少数民族地区。,因此,加快普洱市 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切实解放思想,更新发展观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打破一些固有的思维定势,坚持宏观战略性思维,面向全局,面向长远,面向国内、 外市场谋发展,从而使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发展 更具特色,经济增长点、成长性更优。要达此目标就 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因县施策,分层确定思路目标,分类确定发展 重点,分别制定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力求实效。,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要实现普洱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 设,特别是要加强水利、电网、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 建设。,一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提高灌溉面积;二 是改善公路交通条件,提高物流速度,加大现有公路的改造力度和建设力度,抓好上等级、上档次的路面改造建设工作,努力提高公路的运行能力和抗灾能力,使全市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加快信息流通;,三是加大农网改革的力度,加快电网改造,尽快改变因电费太高,有电用不起的现象;四是邮电通信 建设要以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为重点,提高综合通信能 力,为企业、商业和社会的需求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 五是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 施建设,加快经济的发展。,三、发展特色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民族地区经济能否加快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因此,必须以现有优势资源为依托,开展错位竞争,打造特色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从普洱市的资源情况看,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茶叶、森林、矿产、水电、生物等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因此,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方式上,要通过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确立主导产业,予以重点开发。要注重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打造独具特色的战略产业和名牌产品。,从总体情况看,普洱市现代农业、工业、 服务业的发展相对迟缓,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加强新农村建设;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做强茶叶、林业、水电、矿业四大支柱产业,加快培育烟草、畜牧水产、蚕桑、生物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旅 游业、现代物流业和民族特色产业等服务业,以切实 提高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对普洱市经济的贡献,促 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地方经济发展实力和后劲,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