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标题,中 医 基 础 理 论,(,第五,章,病因病机学说,) 1、,掌握六淫的概念、性质和致病特点以及内伤七情、痰饮、瘀血等的概念和致病特点。2、熟悉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结石的致病特点。3、了解疠气和其他病因的致病特点。,第一节 病 因第二节 病 机,病 因 概 述,病 因,:泛指破坏人体相对动态平衡,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病邪。,一、,外感病因(,六淫、,疠气),二、内伤病因,(,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三、继发性病因,(,痰饮、瘀血、,结石,),四、其他病因(外伤、寄生虫、先天因素等),辨证求因,1.,以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病证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2.,既是中医探究病因的主要方法,也是中医病因学的主要特点。,任何疾病的临床表现,,无原因的病证是不存在的。,一、外感性致病因素,(六淫、疠气),(一)六淫,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不同的正常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六淫:,淫:太过,泛指反常。,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又称为六邪。,六气变为六淫的条件,:,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而发病时,六气则成为病因,称为六淫。,外感性:从外界由,肌表,,,口鼻,侵入人体。,季节性: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光。如春季多风,地域性:与生活所在区域、居住环境密切关系,相兼性:既可单独,又可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侵入,转化性:六淫不但能相互影响,又在一定条件下其证候也可以相互转化。如郁久化火。,(1)风邪,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风邪为病,四季皆有,以春季为多见。,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阳邪:风邪轻扬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开泄:易使人体皮毛、汗孔开泄,表现汗出,恶风。,阳位:易犯人体上部(头面)、肌表、阳经等。,内经:“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病无定位,游走不定。,如风痹(又称“行痹”)的关节疼痛-游走性,部位不定;,数变-发病迅速,变化无常。,如风疹,皮疹瘙痒突然发作,此起彼伏,时隐时现;,素问:“风者,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动:动摇不定之意。,素问:“风胜则动”,,“诸暴强直,皆属于风”,临床上常见眩晕、抽搐、震颤等症状都与风有关。,风为百病之长,善合他邪,风邪常兼它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风寒、风湿、风热、风燥。,风邪致病最多。,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2)寒邪,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外寒病证,伤 寒 寒邪伤于肌表,中 寒 寒邪直中脏腑,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冷,” 全身或局部寒冷及分泌物、排泄物的澄澈清冷的症状。,表寒(卫阳)恶寒发热、鼻流清涕,里寒(脾胃)脘腹冷痛,吐泻清水,2,)寒性凝滞,主痛,“,凝滞,” 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肌表,头身肢节疼痛,直中脾胃脘腹冷痛或绞痛,疼痛特点:“得温则减,遇寒加重”,寒凝血脉,3,)寒性收引,收引:收缩牵引,寒在肌肤-毛窍收缩,卫阳郁闭-发热、 恶寒、无汗,寒在筋肉-筋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剧痛,(,3,)暑邪,凡夏至之后,立秋以前,致病具有炎热、升散、兼湿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明显的季节性,只有外感,没有内生。,伤暑 轻者,中暑 重者,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壮热、烦渴、面赤、脉洪大等火热炎盛的症状,2,),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上扰心神或上犯头目,腠理开泄,耗伤津液,气随津脱,严重者突然昏厥,3,),暑多夹湿,夏季多雨而潮湿,热蒸湿动,水气弥漫,所以暑邪常与湿邪同时使人致病。,除暑热症状外,常兼见四肢困重,胸闷呕吐,纳呆,便溏等湿阻脾胃气机升降失常的症状。,(4)湿邪,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湿为长夏的主气。,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出现水湿内生、停聚、出现泄泻、水肿、尿少。,湿性重浊,趋下,易袭阴位,重:沉重,浊:秽浊不清,趋下:,湿性类水而下行,易于伤及人体下部。,带下、淋证、尿浊、泄泻、下痢、下肢湿疮,素问“伤于湿者,下先受之。”,3,)湿性黏滞,粘-粘腻; 滞-停滞,症状的粘滞性:粘腻不爽,病程的缠绵性:病程长,缠绵难愈,反复发作。,(,5,)燥邪,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 称为燥邪。,温燥 初秋尚热,感受燥邪为病,凉燥 深秋已凉,感受燥邪为病,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邪伤人最易伤人体的津液,出现干燥症状,如:口、鼻、咽干燥,皮肤干燥,甚至皲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燥易伤肺,燥邪多从口鼻而入,最易伤肺,-肺燥咳嗽,表现:,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或喘息胸痛、痰中带血等症状。,(,6,)火(热)邪,凡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火热之邪。,热为温之渐,火为热之极。,火邪与热邪,的,主要区别是:,热邪致病,临床多表现为,全身性弥漫性发热,征象; 火邪致病,临床多表现为某些,局部,,如肌肤局部红、肿、热、痛,或口舌生,疮,症状或,目赤肿痛等。,火热之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阳胜则热”,实热证,高热、恶热、口渴、汗出、脉洪数,症状多见人体上部:,心火上炎-口舌糜烂,胃火上炎-牙龈肿痛,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火热易扰心神,心属火脏,对火热有特殊易感性。,火热之邪入于营血,易影响心神。,表现为心烦、失眠多梦、狂躁不安、神昏谵语。,火热之邪易伤津耗气,(热盛津亏阴气虚),气随津泄-津亏气耗,“壮火食气”,火热易生风动血,生风,-燔灼肝经 “,热极生风,”。,临床上表现为高热、四肢抽搐、目睛上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动血各种出血病证,如吐血、咯血、便血、尿血、女子月经过多,崩漏。,火邪易致疮痈,(火邪结聚,热盛肉腐化脓),“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名曰痈”。,灵枢痈疽,(二)温疫邪气(疠气),疠气,,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又称“疫毒”、“疫气”、“异气”、“戾气”、“毒气”、“乖戾之气”等。,疠气的发生与流行的因素,1、气候异常,2、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3、预防隔离工作不力,4、社会因素影响,疠气的传染途径,:,通过空气传染,经口鼻侵人致病;,可随饮食、蚊虫叮咬、虫兽咬伤、皮肤接触等途径传染而发病。,疠气所致疾病,:,瘟疫病,。,如痄腮(腮腺炎)、猩红热(烂喉丹痧)、疫毒痢、白喉、天花、肠伤寒、霍乱、鼠疫,以及疫黄(急性传染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爱滋病(,AIDS,)、,非典型性肺炎(,SARS,)、,禽流感等。,(1)发病急骤,病情危笃,(2)传染性强,易于流行,(3)一气一病,症状相似,二、内伤病因,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无度,(一),七情内伤,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七情内伤:,在突然、强烈、持久的情志刺激下,就会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导致疾病。,1.,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七情致病的基础),(1),情志活动产生于脏腑气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2),情志过激又伤五脏精气,2.,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1)内伤七情发病与精神刺激有关,内伤七情属于精神性致病因素,与情志反映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2.,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2)直接伤及内脏,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3)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 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升,并走于上。,喜则气缓,:,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引起心神涣散二个方面,“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喜乐者,神惮(,dan,),散而不藏。”,悲则气消,:,悲则肺气消散,意志消沉。,恐则气下,:,过度恐惧伤肾,致使肾气失固,气陷于下。,惊则气乱,:,猝然受惊伤心肾,导致心神不定,气机逆乱,肾气不固。,思则气结,:,过度思虑伤心脾,导致心脾气机结滞,运化失职。,(4)影响病情转归,良好的精神情志活动,有利于病情好转乃至痊愈。,不良的精神情志活动,,诱发疾病,加重病情。,(二,),饮食失宜,饮食失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1、饮食不节,(1)过饥(水谷之精不足营养不良),(2)过饱(饮食自倍,肠胃乃伤),2、饮食不洁,(食物中毒),陈腐变质食物,寄生虫,疫 毒,3、饮食偏嗜,(1)寒热偏嗜,(2)五味偏嗜,(3)食类偏嗜,(三) 劳逸失度,1,.,过劳,(1)劳力过度,一是过度劳力而耗气,二是过度劳力而致形体损伤,即劳伤筋骨。,(2)劳神过度:,长期用脑过度,思虑劳神而积劳成疾。易耗伤心血,损伤脾气。,(3)房劳过度:耗伤肾精肾气,损及心神。,2,.,过逸,过度安逸致病,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安逸少动,气机不畅。,(2)阳气不振,正气虚弱。,(3)是长期用脑过少,加之阳气不振,可致神气衰弱,常见精神萎靡、健忘、反应迟钝等。,三、病理产物类致病因素:,痰饮水湿、瘀血,、结石等是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形成之后,又能作用于人体,干扰机体的正常功能,可加重病理变化,或引起新的病变发生。因其通常是继发于其他病理过程而产生的致病因素,故称“,继发性病因,”。,(一)痰饮水湿,1、痰饮水湿的概念,:,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有形之痰:,视之可见,闻之有声的痰液,或指触之有 形的痰核。,无形之痰:,只见其征象,不见其形质的痰病,如眩晕、 癫狂等。,饮,则流动性较大,可留积于人体脏器组织的间隙或疏松部位。因其所停留的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金匮要略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等不同名称。,2、痰饮水湿的形成,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不节,脾肺肾肝,三焦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常,痰饮,水湿,3、痰饮的致病特点,痰饮可随气流窜全身,产生多种病变 。,(1),阻滞气血运行,影响脏腑气机,:,痰饮阻肺,痰饮停胃,痰饮流注经络,痰饮结聚局部,(,2,)影响津液代谢,(3),易于蒙蔽心神,:,痰湿上蒙清窍,痰迷心窍,痰火扰心,引起一系列神志失常的病证。,(,4,)重浊粘滞缠绵,痰饮病症,大多有沉重、秽浊、粘滞不爽的症状。,头身重痛、头重如蒙、舌苔黏腻,均具有病势缠绵、病程较长的特点。,(5)症状复杂,病症广泛,痰在肺,痰停于胃,痰气交阻于咽喉,痰在经络筋骨,故有,“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二)瘀血,1,.,瘀血的概念:,瘀血是指体内血液停积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包括脉管内血液运行不畅,凝聚成块之血,又包括体内没有消散的离经之血。,2、瘀血的形成,凡能引起血液运行不畅,或致血离经脉而瘀积的内外因素,均可导致瘀血的形成。,(1,)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液运行不畅,凝滞而为瘀血。,(2,)由于外伤、气虚不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使血离经脉,积存于体内成瘀血,。,3,.,瘀血的致病特点,(1)疼痛,(2)肿块,(3)出血,(4)发绀:舌色紫暗(或瘀斑瘀点)是瘀血中常见的也是最敏感的指征。,(5)全身性症状,(三)结 石,结石,是指体内某些部位形成并停滞为病的砂石样病理产物或结块,又可以为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常见的结石有泥砂样结石、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结石、结块样结石(如胃结石)等。,1,.,结石的形成,(1),饮食不当,(2),情志内伤,(3),服药不当,(4),体质差异,2,.,结石的致病特点,(1,)病程较长,病情轻重不一,(2,)多发于空腔性脏腑(肝、肾、胆、胃、膀胱)等脏腑,(3,)阻滞气机,损伤脉络,导致疼痛,四、其他病因,先天因素,1、先天因素的概念,2、先天因素的形成,3、先天因素的致病特点,(1)易患胎病,(2)影响体质,复习思考题,1.,外感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及各自特点。,2.,痰饮的致病特点。,3.,瘀血的致病特点。,4.,疠气的致病特点。,5.,内伤病因包括哪些?,1疫疠的致病特点是,A.发病缓慢,病情严重,B.症状相似,传染性强,C.“一气一病”,易于流行,E.一旦控制,不再复发,2.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A.火性炎上,B.火易生风动血,C.火为百病之长,D.火易致疮疡,E,.火为阳邪,填空题,1.,_,性开泄,,_,性收引,,_,性炎上。,2. 七情所伤的病证,临床以,_,、,_,、,_,三脏为多见。,第二节 病 机,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及其转归的机制。,临床症状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当仍有其共同的演变规律。,病机,基本病机:,指机体对于致病因素侵袭所产生的最基本的病理反应,是病机变化的一般规律。,基本病机,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1.,正气,:,是一身之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的生理机能活动,及其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抗邪和康复能力。简称“正”。,2,、邪气:泛指一切致病因素,。,抵御外邪的入侵,驱邪外出,修复调节能力,维持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2.正气对邪气的防御作用:,3,.,邪气的侵害作用,导致生理机能失常,造成脏腑组织的形质损害,改变体质类型,(一)邪正盛衰,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致病邪气与机体正气之间的相互斗争及其盛衰变化,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转归。,“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一)邪正盛衰与疾病发生,1、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依据,2、邪气侵袭是发病的重要条件,3、邪正相争的变化决定发病与否,(二)邪正盛衰与疾病变化,在疾病的发展变化过程中,邪正相争发生着力量对比并不断产生消长盛衰变化。,邪气盛则实:壮热、狂躁、升高气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精气夺则虚:神疲乏力、形容憔悴、神思恍惚、心悸气短、自汗盗汗、二便失禁、脉微弱无力,(三)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二)阴阳失调,阴阳失调:,即阴阳之间失去平衡。是指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的阴阳双方失去相对的平衡而出现的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等一系列病理变化。,1.,阴阳偏盛(胜),概念:,指人体阴阳双方中(阴或阳)某一方的病理性亢盛状态。,属“邪气盛则实”的实证。,(,1,),阳盛则热,:,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气偏胜,机能亢奋,代谢活动亢进,机体反应性增强,阳热过剩的病理状态。,阳盛而阴未衰(或虚亏不甚)的,“,实热证,”,。,临床特点,:,热、动、燥,(,2,),阴盛则寒,:,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阴气偏胜,机能障碍或减退,产热不足,以及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阴盛而阳气未衰(或虚损不甚)的“,实寒证,”。,临床特点:,寒、静、湿,2.,阴阳偏衰,概念:,指人体阴阳双方中(阴或阳)的一方虚衰不足的病理状态, 属“精气夺则虚”的虚证。,(,1,),阳虚则寒,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足的病理状态。,阳不制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临床特点,:寒、虚、滞,(,2,)阴虚则热,指人体阴气不足,因而出现燥、热升、动和化气太过等阳气偏亢的病理状态。,阴不制阳,阳相对亢盛的“,虚热证,”。,临床特点,:,热、虚、干,3.,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的程度,而影响到另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1.,阴损及阳:指由于阴液亏损,累及到阳气生化不足,或者阳气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阳虚,形成了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2.,阳损及阴:指由于阳气虚损,无阳则阴无以生,久之则阴液生化不足,从而在阳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阴虚,形成了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4.,阴阳格拒,是阴阳失调病机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病机,主要包括,阴盛格阳,和,阳盛格阴,两方面。,是由于某些原因阴和阳的一方盛极,因而雍盛于内,将一方,排斥格拒于外,,迫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从而形成,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等复杂的病理变化。,(,1,),阴盛格阳,:,又称格阳,是指阳气极端虚弱,阳不制阴,偏盛之阴盘踞于内,逼迫阴阳之间不相维系,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真寒假热如阴盛于下,虚阳浮越,面红如妆(戴阳证),(,2,)阳盛格阴:,又称格阴,是指邪热极盛,阳气被郁,深伏于里,不得外达四肢,而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真热假寒”如阳厥或热厥,5.,阴阳亡失,是指机体的阴气或阳气突然大量地亡失,导致生命脉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1,),亡阳,:,是指机体阳气大量亡失,使属阳的功能突然严重衰竭,因而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特点,:阳的功能全部衰竭,而以温煦、推动、兴奋、卫外功能衰竭尤为突出。,(,2,)亡阴:,是指机体阴气大量亡失,使属阴的功能突然严重衰竭,因而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特点,:属阴的功能全部衰竭,而以宁静、滋润与内守功能衰竭最为明显,(三)气血失常,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正邪斗争产生的盛衰变化,或者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或血的亏损和各自的生理功能异常,以及气血之间互根互用的关系等病机变化。,“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调经论,1.,气的失常,(,1,)气的生化不足或耗损过多,从而形成,气虚,的病理状态。,(,2,)气的某些功能不足及气的运动失常或紊乱,从而表现为,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或,气脱,等气机失调的病理状态。,(,1,)气虚:,气虚是一身之气不足及其功能低下的病理状态。,形成原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劳伤过度而损耗,或久病不复,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减退;气的生化不足。,临床表现:易汗出,四肢肌肉失养,周身倦怠乏力,脉象虚弱无力或微细,水肿等一系列脏腑虚弱征象。,气滞是指气的流通不畅,郁而不通,导致脏腑经络功能障碍的病理状态。,(,2,)气机失调:,气滞,形成原因:七情内郁,或因寒冷刺激,或痰湿、食积、瘀血等阻滞,影响了气的流通运行,形成局部或全身的气机不畅。,临床表现:闷胀甚至于疼痛,且有气舒痛缓。,气逆是指气的上升太过,下降不及而致脏腑之气逆上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气逆,临床表现: 气逆在肺,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则发作咳逆、气喘。,气逆在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恶心、呕吐或呃逆、嗳气,气逆在肝,肝气上逆,发为头痛而胀、胸胁胀痛、易怒,气陷是指气的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以气虚升举无力而下陷为特征的一种的病理状态。,气陷病机多由气虚发展而来,与脾气虚损关系最为密切。,气陷,临床表现:在气虚基础上以内脏下垂为特征,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病症。常伴有疲乏无,力、气短声低、面色不华、脉弱无力等气虚症状。,气闭是指气郁闭于内,导致气的外出受阻,出现突然闭厥的病机变化。,气闭,临床表现:突然昏厥、不省人事、手紧握拳、牙,关紧闭等症。,气脱是指气不内守,大量外逸而导致全身功能突然衰竭的病理变化,。,气脱,临床表现:面色苍白、汗出不止、目合口张、全身软,瘫、手撒气微、四肢厥冷、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危,重证候。,2.,血的失常,(,1,)血虚,:,是指血液不足,血的濡养功能减退,导致脏腑经脉失养的病机变化。,临床表现:全身或局部的某些功能减退或营养不良,如面色苍白、唇色爪甲色淡、头昏眼花、两目干涩、心神不宁、心悸,(,2,)血瘀,:,是指血液循行迟缓或郁滞流通不畅,甚则血液瘀结停滞的的病机变化。,血瘀阻滞于脏腑经络等局部时,则可导致脉络不,通,痛有定点,甚则形成肿块,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舌紫暗或见瘀点、瘀斑。,指血分有热,使血液运行加速,迫血妄行而致出血的病机变化。,(3)血热,临床表现:身热以夜间为甚,口干不欲饮,心烦或躁,扰发狂,或衄血,吐血,尿血,月经提前、过多,舌,质红绛,脉数等症。,(,5,)出血,血液不循常道,逸出脉外的病机变化。,临床表现:咳血、呕血、衄血、尿血等,根据兼症的表现判断其虚实。,气病影响血病,气虚,气虚,气逆,气滞,气虚,血虚(气不生血),血瘀(推动无力),出血(气不摄血),血瘀(血行受阻),出血(血随气逆),血病影响气病,血虚,血脱,血瘀,气虚(血不生气),气滞(气行受阻),气散(气随血脱),3.,气血互根互用功能的失调,复习思考题,1.,病机的概念?基本病机包括哪些内容?,2.,实性病机与虚性病机的概念。,3.,阴阳偏胜的概念。,4.,阴阳失调的内容。,5.,气血关系失调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