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课件医学课件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3728715 上传时间:2024-09-29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4.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拿治疗课件医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推拿治疗课件医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推拿治疗课件医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急性腰扭伤,定义:是指腰骶、骶髂及腰背两侧的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及滑膜等软组织的急性损伤,从而引起腰部疼痛及活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症。,本病俗称“闪腰岔气”,是腰痛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1,常见于三类人:,1.,青壮年体力劳动者。,2.,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人。,3.,平时缺乏锻炼,肌肉不发达者。,如治疗及时,手法运用恰当,疗效极佳。若治疗不当或失治,可致损伤加重而转变成慢性腰痛。,2,解剖生理,腰部脊柱是一根独立的支柱,其前方为松软的腹腔,附近只有一些肌肉、筋膜和韧带等软组织,而无骨性结构保护,既承受着人体二分之一的重力,又从事着各种复杂的运动,故腰部在承重和运动时,过度的负重、不良的弯腰姿势所产生的强大拉力和压力,容易引起腰段脊柱周围的肌肉、筋膜和韧带损伤。,3,4,5,解剖生理,腰背部的扭伤多发生在腰骶、骶髂关节和腰背两侧骶棘肌。,腰骶关节是脊柱运动的枢纽,骶髂关节则是连接躯干和下肢的桥梁,腰部两侧的肌肉和韧带是维持脊柱稳定的重要因素。,6,7,解剖生理,椎骨:,1.,腰椎:椎体大,关节突关节面由额状位变为矢状位,所以伸屈比较灵活;五个腰椎中,第三腰椎的横突最长,所受到的拉力最大,出于生理前凸的中间,使腰椎前屈、后伸、左右旋转活动的枢纽,所以扭伤的机会较多。,2.,骶骨 :在近端与第,5,腰椎形成腰骶关节,远端与尾骨相连,左右和髂骨的耳状关节面形成骶髂关节。,8,解剖生理,腰背部的软组织(肌肉、筋膜、韧带),腰背部的肌肉一般分为浅、深两层。,1.,浅层:主要有斜方肌和背阔肌。,斜方肌:三角形阔肌,起自颈部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和全部胸椎棘突,肌纤维向外,止于锁骨外侧半、府峰和肩胛冈外侧半。其上部纤维收缩可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下角外旋,下部肌纤维收缩可下降肩胛骨,中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肩胛骨固定时,单侧收缩可使头颈部偏向同侧而面部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则使头颈后仰。,9,10,解剖生理,腰背部的肌肉一般分为浅、深两层。,1.,浅层:主要有斜方肌和背阔肌。,背阔肌:三角形阔肌,以腱膜起自下,6,个胸椎和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缘以及腰背筋膜后层。肌纤维向外上止于肱骨小结节嵴。该肌能内收、内旋、后伸肱骨。,11,12,解剖生理,腰背部的肌肉一般分为浅、深两层。,2.,深层:包括由浅至深的骶棘肌、横突棘肌和深层短肌。,骶棘肌:为腰背部最强厚的肌肉。该肌以一个总肌腱起于骶骨背面、骶髂韧带和髂嵴后份,向上纵行排列于脊柱棘突和肋角之间的沟内,分为外、中、内,3,条肌柱。骶棘肌为强大的伸肌,主要作用是后伸躯干和维持直立,一侧骶棘肌收缩也可侧屈躯干。,13,解剖生理,腰背部的肌肉一般分为浅、深两层。,2.,深层:包括由浅至深的骶棘肌、横突棘肌和深层短肌。,横突棘肌:包括由浅至深的半棘肌、多裂肌和回旋肌,3,层。肌纤维起于各椎骨的横突,向上止于上数椎骨的棘突,愈深层肌纤维愈短。半棘肌纤维一般向上跨越,5,个椎骨,多裂肌纤维一般跨越,3,个椎骨,而回旋肌纤维仅只跨越,1,个椎骨。,14,解剖生理,腰背部的肌肉一般分为浅、深两层。,2.,深层:包括由浅至深的骶棘肌、横突棘肌和深层短肌。,深层短肌:指横突间肌、棘突间肌等最深层的,位于相邻椎骨之间的短肌,其作用是协同横突棘肌维持躯干的姿势。躯干无论位于何种姿势,腰背部肌肉都处于收缩状态,以抵抗重力。腰背部深肌收缩还可使躯干屈、伸、侧屈和回旋。,15,16,解剖生理,腰背筋膜,腰背筋膜分浅、深两层包绕在骶棘肌周围。其浅层贴于骶棘肌表面,内侧附于棘突和棘上韧带,向外与背阔肌腱膜紧密结合,尤其厚韧。深层位于第,12,肋和髂嵴之间,内侧附于腰椎横突,向外分隔骶棘肌和腰方肌,在骶棘肌外侧缘与浅层会合,再向外成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起始部之一。腰背筋膜对骶棘肌起着强有力的保护和支持作用。,17,18,19,解剖生理,韧带,1.,棘上韧带:连接胸、腰椎的纵行韧带,2.,棘间韧带:位于相邻棘突之间的韧带,脊柱过度前屈超过,90,度或腰部旋转时易损伤腰部韧带。,20,解剖生理,关节,1.,关节突关节:连接腰椎,2.,腰骶关节:腰椎和骶骨之间的关节,由,L5,的下关节突和骶骨的上关节突构成,是脊柱运动的枢纽。,3.,骶髂关节:有骶骨和髂骨的耳状关节面构成,是连接躯干和下肢的桥梁。,21,22,病因病机,腰部急性损伤,多因卒然感受暴力所致,或由于腰部活动时姿势不正确,用力不当,或用力过度,或搬运抬扛重物时,肌肉配合不协调,以及跌仆闪挫,使腰部肌肉、韧带受到剧烈地扭转、牵拉等,均可使腰部受伤。,金匮翼,载:“瘀血腰痛者,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由之,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涩,经络壅滞,令人卒痛不能转侧,其脉涩,日轻夜重者是也。”,23,病因,可分为两大类,1.,直接暴力:撞击,挤压。(挫腰),2.,间接暴力:,a.,动作失调,b.,姿势不当,c.,重心失衡,d.,腰部活动准备不足,以上原因造成脊柱平衡失调,肌肉等受到强烈的牵拉,从而造成扭伤。,24,病机,中医,扭伤之后,血离经脉,瘀血阻滞,气血不运,脉络壅阻不通,不通则痛。,西医,扭伤之后 局部充血、水肿,渗出物增加,血肿,组织缺血缺氧,小血管扩张,代谢产物堆积 刺激神经末稍 疼痛 肌肉痉挛,静脉回流受阻,组织缺血缺氧,小血管扩张,形成恶性循环,25,临床表现,急性腰扭伤多为间接外力所致,轻者为骶棘肌和腰背筋膜不同程度的损伤;较重者可发生棘上、棘间韧带的损伤;严重者可发生滑膜嵌顿后关节紊乱等。,根据受损部位的不同,临床常区分为,肌筋膜扭伤,、,韧带损伤,和,后关节滑膜嵌顿,3,种类型。,主要临床表现:,1.,腰部疼痛,2.,活动受限,26,临床表现,(一,),腰部疼痛:腰部因损伤部位和性质不同,可有刺痛、胀痛或牵扯样痛。疼痛一般较剧烈,部位较局限,且有局部肿胀,常牵掣臀部及下肢疼痛。,(,二,),活动受限:腰不能挺直,俯仰转侧均感困难,甚至不能翻身起床、站立或行走,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加重。,27,检 查,1.,局部压痛:伤后多有局限性压痛,压痛点固定,与受伤组织部位一致。,2.,腰部肌肉痉挛:多数患者有单侧或双侧腰部肌肉痉挛,多发生在骶棘肌、腰背筋膜等处。这是疼痛刺激引起的一种保护性反应,站立或弯腰时加重。,3.,脊柱侧弯:疼痛引起不对称性的肌肉痉挛,可改变脊柱正常的生理曲线,多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畸形,一般是脊柱向患侧侧弯。疼痛和肌肉痉挛解除后,此种畸形可自行消失。,28,29,检 查,4.,直腿抬高试验阴性,骨盆旋转试验阳性有助于确诊。,30,诊 断,有明显外伤史,伤后即出现典型的剧痛、活动受限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其次受伤部位固定压痛点,下肢牵扯痛、腰肌痉挛、脊柱侧弯和检查直腿抬高试验阴性、骨盆旋转试验阳性有助于确诊。,31,诊断要点,腰肌筋膜扭伤,症状:外伤后出现腰部局限性、持续性剧痛,痛点明确,活动不能,翻身、起床困难咳嗽、深呼吸时痛剧。,体征:,1.,竖脊肌或腰骶关节处压痛明显且固定,多伴有臀部、大腿后部及大腿根前内侧部牵扯痛。,2.,单侧或双侧竖脊肌、臀大肌痉挛。,3.,脊柱生理屈度改变,多为患侧侧凸。,4.,直腿抬高、骨盆旋转试验可呈阳性,辅助检查:,x,线平片可排除骨折、音质增生、椎向盘退变等情况。,32,诊断要点,腰部韧带损伤,症状:有腰部过度前屈受伤史,表现为脊柱正中线上疼痛,前屈时痛剧,可牵涉至骶部或臀部。,体征:,1.,脊柱正中线上有表浅压痛。棘突上压痛提示棘上韧带损伤棘突之间压痛提示棘间韧带损伤。,2.,痛点封闭有效。,辅助检查:,x,线检查对棘上韧带损伤诊断意义不大,但棘间韧带造影术对棘间韧带损伤具有重要意义。,33,诊断要点,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症状:弯腰或转腰活动后突发剧烈腰痛,伴情绪紧张、被动体位,轻微活动或咳嗽、大声讲话等均使疼痛加剧。疼痛可牵涉腰骶、臀及大腿后侧等部位。,体征:,1.,腰部活动严重受限,尤以后伸为著。,2.,腰肌广泛痉挛,腰骶部小关节处压痛明显。一般不诱发放射痛。,3.,痛点封闭无效。,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可排除骨折、椎间盘退变等。,34,鉴别诊断,本病应与严重的棘上、棘间韧带断裂,棘突、关节突骨折、横突骨折、椎体压缩骨折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除拍正位,X,线片以外,必要时让患者腰椎屈曲位拍摄侧位和斜,X,线片,以显示上述病理改变。如棘上、棘间韧带断裂者,则可见棘突间隙加宽。,急性腰扭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不易鉴别,尤其是未出现下肢放射痛以前,更不易鉴别。可先行治疗观察,待症状明显后方可鉴别。,35,手法治疗,治疗原则: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取穴及部位:肾俞、命门、腰阳关、大肠俞、环跳、委中及腰臀部等。,主要手法:滚、按、揉、点压、弹拨、扳、擦法等。,36,手法治疗操作方法,1.,滚揉舒筋法:患者取俯卧位,自然放松。医者站于一侧,用滚、揉等轻柔手法在局部施术,3,5,分钟,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2.,点拨镇痛法:医者用拇指点压、弹拨等稍重刺激手法依次点压肾俞、阳关、志室、大肠俞、环跳及阿是穴,在点压穴位时应加以按揉或弹拨,以产生酸、麻、胀感觉为度。可调和气血,提高痛阈,从而减轻疼痛。,37,手法治疗操作方法,3.,理筋整复法:患者俯卧,医者先施腰椎后伸扳法扳动数次,然后用腰部斜扳法,常可听到患者腰部有“咯嗒”声响。此法可调整后关节紊乱,使错位的关节复位,嵌顿的滑膜回纳。,4.,推拿揉擦法:上法结束后,再以推拿揉捏法自上而下施述,3,5,遍,最后直擦腰部两侧膀胱经,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以达温经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目的。,38,中药治疗,1,辨证,:,气滞血瘀,不通则痛。,2,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3,处方,:,生大黄 槟榔 枳壳 当归 白芍 红花,甘草,4,加减法,(1),偏于气滞血瘀疼痛剧烈加三棱、穿山甲、三七粉。,(2),偏于肝肾亏损腰膝无力加川断、牛膝、杜仲、熟地。,39,其他治疗,冰敷、热敷,口服西药(非甾体抗炎药等),物理治疗(超短波、电脑中频等),外用药物(十一方药酒、正骨水、烫疗药等),40,注意事项,1.,损伤早期要减少腰部活动,卧板床休息,以利损伤组织的修复。,2.,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法,以免加重损伤。,3.,注意局部保暖,病情缓解后,逐步加强腰背肌肉锻炼。,41,按 语,急性腰扭伤多由间接外力所致,,90,以上发生在骶棘肌和腰骶关节,这是由于腰骶关节是脊柱的枢纽,外力集中的支点。骶棘肌是对抗外力的主力军,腰部运动中体重产生的压力和外来的冲击力主要作用于这些部位,故损伤的机会最多。,42,按 语,推拿治疗本病效果很好,这是因为手法能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改善血液循环,使损伤的组织修复,并对小关节紊乱、滑膜嵌顿者,可纠正其紊乱,使嵌顿的滑膜复位,具有显著的效果。轻则,2,3,天,重则,2,周左右,症状逐渐消失,基本恢复健康,但尚不能进行负和腰部剧烈运动。,43,44,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45,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又称腰椎后关节紊乱或腰椎间小关节综合征。是指因椎间小关节解剖位置改变,而导致脊柱功能失常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是引起腰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定义,46,多是由于弯腰后猛然站起,而导致关节突扭动使滑膜嵌插于小关节间隙,使脊柱活动受限。,伤后腰部立即出现难以仍受的剧痛,其疼痛程度远超过大多数的急性腰扭伤。,定义,47,脊柱是人体躯干的中轴,脊柱运动的基础是椎间盘和后关节,运动的动力是腰部、背部、腹部诸肌肉。,后关节属于微动关节,其主要功能是稳定脊柱,不持重。,腰部活动度较大,因此后关节受伤机会也较多。,概述,48,本症多在损伤和,/,或退变后发病,单(多)个腰椎发生细微解剖位置变化引起腰椎后关节错缝、创伤性关节炎和椎间韧带损伤为其主要病理改变,发病率由于人群不同在,7.6%_37%,之间,多见于青壮年。,如不及时治疗或反复发作,单(多)个椎体位移不能及时得到纠正,造成椎间盘受力不平衡,时间久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概述,49,脊柱小关节,即关节突关节,构成:上椎骨的下关节突,与,下椎骨的上关节突,和,关节囊,功能:稳定脊柱,对脊柱的运动方向具有引导和控制的作用。,上关节突,下关节突,关节突关节,峡部,解剖,50,属平面关节,关节面排列:,颈椎,-,水平位,,胸椎,-,冠状位,,腰椎,-,矢状位,,腰骶,-,斜位。,特点,解剖,51,腰椎小关节,呈矢状位,,椎间关节限制了向前方的平移,因此其活动范围较大,可侧屈和前后屈伸。对旋转活动有限制作用。,解剖特点,52,腰骶小关节,呈斜位,,即介于冠状和矢状为之间,关节囊较为松弛,,可做屈伸和旋转各种运动。,先天性生理变异好发部位。,解剖特点,53,腰椎,矢状面屈伸:,自上而下,逐渐增加,比其,它节段活动度大,冠状面侧屈:,大致相同,,腰骶关节稍小,轴向面旋转:,大致相同,,腰骶关节则大许多,解剖,54,解剖,后关节周围包以薄而紧的关节囊。关节囊分为内外两层,内为滑膜层,外为纤维层。,滑膜层内有丰富的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对刺激和炎症极为敏感,其受脊神经后支之内侧支发出的关节支支配。,55,因姿势不良或突然改变体位引起,肌肉损伤或脊柱小关节错位,,,滑膜嵌顿,从而破坏了,脊柱力学平衡和脊柱运动的协调性,。,同时各种损伤刺激可刺激感觉神经末梢而引起,疼痛,并反射性的引起,肌肉痉挛,,肌肉痉挛进而可引起关节解剖位置的改变,发生,交锁或扭转,。长期的交锁及各种,炎性反应,的刺激均可导致,小关节粘连,而影响其功能。,RL,病因病机,56,病因病机,RL,1、病因,主要是,外力,的作用。这种外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拉应力,压应力,屈伸应力,旋转应力,复 合 应 力,57,病因病机,2,、病理,关节错位(位移),滑膜嵌顿,肌肉痉挛,炎症渗出,RL,58,诊断依据,外伤史:,患者大都有腰部扭伤、闪伤的病史;有慢性腰痛史的青壮年可能因日常生活中的轻微动作而产生腰部剧痛,突然腰部不能活动,被迫卧床休息者;此类患者少数人可有放射性疼痛。,老年患者多因脊椎退行性变、身体肥胖发病。,疼痛:,伤后即痛(一般多因小关节滑膜嵌顿引起) ,腰痛难忍,表情痛苦,不敢活动,惧怕别人搬动,轻轻移动下肢则疼痛无法忍受。,等嵌顿解除后,剧痛可自行缓解或转为一般扭伤性腰痛,亦可有神经根刺激症状。,59,患者腰部呈僵硬屈曲位,后伸活动明显受限,损伤的关节突关节及其同节段上的棘突偏左或偏右,并伴有压痛,X,线改变,:,可见小关节间隙不对称、狭窄或消失;关节面错位相嵌;小关节面骨质密度增高;小关节骨质增生;椎体,后关节排列方向不对称,腰椎侧弯和后突,椎间隙左右宽窄不等,及退变性滑脱等。,注意:,X,线改变与临床症状并一定是一致的,诊断依据,60,鉴别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放射性坐骨神经疼痛史,椎旁放散性压痛,除棘突偏歪外,存在椎间隙改变,影像学支持。,腰椎压缩骨折:外伤史,影像学支持。,61,鉴别诊断,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病程较久,腰部疼痛,活动后减轻,棘突无偏歪。,强直性脊柱炎:晨起腰部僵硬痛,实验室检查及骶髂关节,CT,支持。,骨肿瘤、骨结核:患者疼痛、剧烈,根据病史及影像学检查,62,治疗,治疗原则,舒筋活血,行气止痛,整复错缝,治疗目的,纠正小关节错位,治疗软组织损伤。,63,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多为保守治疗,其中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休息、理疗、热敷、封闭等。,手法治疗包括有: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晃腰推拿法、卧位斜扳法、提腿压腰法、抱膝滚动法、循经点揉法、仰卧牵抖法等。,64,治疗,65,注意事项,本病多是由于弯腰姿势不当或有力过猛,使腰椎后关节滑膜被嵌顿于腰椎后关节之间引起的,以剧烈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1,做腰部扳法前,先做腰部放松手法有利于扳法的有效使用。,2,患者腰部自然放松,能为扳法整复创造有利条件。,本法操作的关键技术:,一是明确损伤节段,确定斜扳作用力支点,选择相应的腰部扳法;,二是需联系腰部分段斜扳法操作熟练度。,66,注意事项,1,、症状缓解或消失后,应适当休息,以稳定治疗效果;,2,、注意腰部保暖,必要时可用腰围加以保护,缓解期应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3,、完全康复后,进行加强胸背及腰背肌力的功能锻炼,增强保护机制。,67,68,棘上、棘间韧带损伤,69,简介,棘上、棘间韧带损伤是指在过度前屈体位时突然遭受外力或负重引起的损伤,主要导致腰背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据临床统计,棘上和棘间韧带损伤占软组织损伤所致腰背痛患者的,18%,,好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男性多女性。,该症又称棘突骨膜炎、棘间韧带断裂或撞击性棘突滑囊炎。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位于棘突之上和棘突之间,将相邻两棘突连结在一起,因韧带位置较浅,活动时又易受到牵拉而损伤。易发生部位:腰椎,4,、,5,()、腰,5,骶,),及胸椎()。,70,解剖生理,棘上韧带是从枕骨隆突到第,5,腰椎棘突,附着在棘突的表面。颈段的棘上韧带宽而厚,称为项韧带,胸段变得纤细,腰段又较为增宽,故中胸段棘上韧带损伤多见。这两种韧带主要是防止脊柱的过度前屈,往往同时发生损伤。由于腰,5,骶,1,处无棘上韧带,且处于活动腰椎和固定的骶椎之间,受力最大,故此处棘间韧带损伤机会也最大。,棘间韧带连接于相邻椎骨两棘突之间,较薄弱而无力,不如棘上韧带坚强,主要是由致密排列的胶原纤维和少量弹性纤维构成。棘间韧带向下附着于椎弓板上缘及棘突根部,朝上后附着于上一椎骨的棘突,向前与黄韧带合并,后方移行于棘上韧带。其纤维排列为三层,两侧浅层纤维由上一棘突下缘斜向后下,附着于下一棘突上缘和黄韧带,中层由后上斜向前下。三层纤维呈交叉状排列,虽可防止腰前屈或后伸时椎骨的前后移动但本身却要受到挤压、牵拉和磨损,容易产生损伤。,71,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有脊神经后支的神经末梢分布,是极敏感的组织,一旦受到损伤,刺激可通过脊神经后支传入中枢,引起腰痛或牵涉性下肢痛。,72,解剖生理,1.,慢性劳损,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均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脊柱向前弯曲到一定程度,骶棘肌即完全松弛,此时完全由韧带维持脊柱的姿势,足见韧带牵张拉力之大。当弯腰劳动时,脊柱呈前屈状,棘上韧带处于外层皮下,且被拉紧,易受外力的直接损伤。如长期弯腰,使棘上韧带受到劳损,久之发生部分断裂,局部出血,肿胀而疼痛。在日常生活中,腰部的屈伸运动常使棘突分开和挤压,并相互摩擦,从而造成棘间韧带的牵拉和挤压,韧带纤维之间的经常性机械摩擦,都会引起韧带变性、断裂、出血或渗出。,73,(,1,),运动员背伸动作练习过多,棘突反复撞击使韧带受伤。排球扣球、跳水,折腰、体操后软翻等,极易造成此伤,(,2,)腰前屈韧带反复被牵拉劳损致成。,(,3,)一次急性棘间韧带捩伤未愈又反复受伤。,74,2.,急性损伤,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在正常情况下受骶棘肌保护,但在弯腰劳动,猛力搬移重物、抬杠、剧咳、喷嚏等毫无准备之短促动作,可使松驰的韧带骤然收缩,造成扭伤或从顶端撕裂,形成小血肿。特别是弯腰搬重物时,骶棘肌处于松驰状态,臀肌、大腿肌收缩,腰骶部成为腰椎杠杆的支点。骶棘肌在腰前屈时松驰不承力,力自然全部落在韧带上。极易造成棘上韧带自个别棘突上撕脱损伤。由于棘上韧带大多终止于腰,3-,腰,4,棘突,而腰,4,以上无棘上韧带,在弯腰时,其应力点落在棘间韧带,棘间韧带受到强力牵拉或外力作用于该韧带上,则容易发生损伤及断裂。,75,损伤病理,其病理属典型末端病改变。两个棘突之间有棘上与棘间韧带,并以末端结构的形式止于棘突。伤后手术标本根据过邦辅的观察,有四种情况:部分断裂、囊变、全断与松驰。组织病理改变:,1,韧带的胶原纤维呈玻璃样变、脂肪变或有断裂。有的化生成软骨或骨组织。,2,韧带止点的潮线涨潮,骨组织增生。,3,韧带小动脉增生及硬化。,4,韧带内出现滑液囊(可能是断裂出血所致)。,76,临床表现,(一)棘上韧带损伤,1.,多因弯腰劳动突然受重力牵拉或弯腰而发病,伤情短暂迅猛,但用力不一定很大。,2.,受伤时,立即出现闪电式或难忍之锐痛并向上下扩散,以致在发作中,被迫停止呼吸而后徐徐呼气,伤后次日,疼痛反而加重。,3.,腰部板直,不敢向前弯腰,咳嗽喷嚏时必须略屈髋屈膝,否则易诱发或加重疼痛。,4.,骶棘肌及臀大肌痉挛,出现保护性侧弯。,5.,仰位起床困难,常选侧卧位起床。,6.,查体时先由病人指出痛点,痛点常固定在,1-2,个棘突,压痛极为表浅,局限于棘突尖部,不红不肿,用指腹轻扪韧带,可左右移动。,7.,拾物试验阳性。,77,(二)棘间韧带损伤,1.,有脊柱扭转外伤史,2.,往往与棘上韧带合并损伤,单独损伤多发生于腰,4-5,及腰,5,骶,1,间隙。,3.,疼痛位于两棘突间,为深在性疼痛,胀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弯腰时重,后伸腰时轻,脊柱微屈被动扭转,可使疼痛加重。,4.,压痛点在棘突间,但不明显。,78,临床诊断,患者常有搬物扭伤或长期劳损史,疼痛位于脊柱正中线,轻者酸痛,重者呈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棘上韧带损伤时,疼痛点常固定在,1,2,个棘突上,棘突上有明显压痛,弯腰时疼痛加重。棘间韧带损伤时,疼痛主要位于两棘突之间,有时可向骶部或臀部放射,压痛点在相邻两棘突间,位置较深,腰部屈伸时都可产生疼痛。,急性损伤者棘上韧带有条索状剥离或明显的钝厚感,可触及条索在棘突上滑动。,X,线照像,早期正常。晚期病例,可见棘突的韧带附着处有骨质硬化变尖或有游离的骨化影,需与棘突骨骺炎鉴别(后者为多发)。另外,也可行碘水造影,即将碘水由棘间韧带的一侧注入,如果药物溢入对侧,即证明有全断裂或囊性变。,79,鉴别诊断,此症必须与棘突骨骺炎及撕脱骨折相鉴别。,X,线检查:骨骺炎有骨骺无菌性坏死。骨折多有急性外伤史,照像有明显的骨折线影。另外,有一些内脏疾患如盆腔炎或胃肠道疾病,也可以在棘突部有反射痛,应注意鉴别。,急性腰扭伤 有明显腰部扭伤史,疼痛部位多在骶棘肌及腰骶关节,各椎体棘突压痛不明显。,80,治疗,1.,治疗原则: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理筋整复。,2.,取穴及部位,阿是穴、腰部华佗夹脊、八髎、命门、肾俞、腰阳关及患部棘突和间隙。,3.,主要手法,滚法、按揉、推法、弹拨、点按、整复手法、擦法,81,操作,患者俯卧位,医生在患处及周围施以滚法,按揉弹拨结节或条索状物。如有棘上韧带剥离移位时,可用拇指弹拨使其复位,在损伤节段两侧用按揉法治疗,再延棘上韧带方向自上向下推法,使损伤韧带得以理复。,用拇指或掌根按揉阿是穴、华佗夹脊、八髎、命门、肾俞、腰阳关,以疏通经络,补肾强腰,腰部定位斜板或者坐位旋转复位扳法,以损伤节段为中心,直擦督脉及两侧华佗夹脊,透热为度,以温经通络、活血止痛。,82,其他疗法,(一)药物治疗,:,如疼痛剧烈可适应用止痛剂、肌肉松驰剂。,外用药可选择膏药,擦剂,也可用中药外敷。,外敷方,1.,跌打膏外敷(本院制剂),2.,大黄,20g,、黄柏,20g,、栀子,20g,、乳香,25g,、没药,15g,、细辛,10g,、白芷,20g,、川乌,10g,,研细末冷水外敷,(二)注射疗法 可根据情况选择棘突间韧带注射,腰椎旁肌注射,配用药物,2%,利多卡因,10ml +,康宁克通,40,毫克局部封闭。,83,结语,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是两椎之间的构成纤维连结的主要结构。棘上韧带跨过各棘突顶点,纵贯脊柱全长,棘间韧带是连结相邻两个棘突间的腱性组织。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均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当弯腰劳动时,脊柱呈前屈状,棘上韧带处于外层皮下,且被拉紧,易受外力的直接损伤。如长期弯腰,使棘上韧带受到劳损,久之发生部分断裂,局部出血,肿胀而疼痛。在日常生活中,腰部的屈伸运动常使棘突分开和挤压,并相互摩擦,从而造成棘间韧带的牵拉和挤压,韧带纤维之间的经常性机械摩擦,都会引起韧带变性、断裂、出血或渗出。典型临床表现,常有搬物扭伤或长期劳损史,疼痛位于脊柱正中线,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棘上韧带损伤时,疼痛点常固定在,1,2,个棘突上,棘突上有明显压痛,弯腰时疼痛加重。棘间韧带损伤时,疼痛主要位于两棘突之间,有时可向骶部或臀部放射,压痛点在相邻两棘突间,位置较深,腰部屈伸时都可产生疼痛。,84,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