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教学内容,一、描述分布常用指标的定义、计算、意义,二、疾病,“,三间,”,分布的概念、内容,三、疾病分布的几种形式,四、描述疾病地区分布常用术语,目的要求,掌握,:,“,三间,”,分布的要领及描述分布常用指标的计算和应用。,熟悉,:,疾病分布强度、地方性及输入性的概念。,了解,: “,三间,”,分布的形式,内容及疾病的综合分布。,第一节,疾病分布概述,一、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的人群现象,是描述疾病事件(发病、患病、死亡等),在什么时间发生 (时间),在什么地区发生 (空间),在哪些人群中发生(人间),及发生多少的现象,在流行病学中简称,“三间分布”,引 言,二、,研究疾病分布的主要目的,1、认识疾病的群体现象和特征;,2、描述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特点;,3、分析疾病的流行规律和流行因素;,4、为深入研究疾病提供线索或方向;,5、为制定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措施提供依据。,三、研究疾病分布的步骤和方法,1、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查阅历史资料、搜集人口资料、收集病情及有关资料、实地调查病情及有关资料,掌握第一手资料;,2、按不同人群、地区、时间的特征,将资料分成若干组;,3、将每组资料计算成适宜的统计学指标;,4、分析、比较相应组间有无显著性差异;,5、分析差异原因,揭示疾病的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四、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1,、研究疾病分布是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和探索疾病病因的基础。,2、帮助人们认识疾病流行的基本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提供重要信息。,3、为制定疾病的防制、保健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五、获得有关资料的途径和方法,1、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可获得病情及其有关资料;,2、从公安等部门搜集人口资料,1)人口现状:,a、人口普查资料统计部门,b、人口登记资料户籍部门,2)死亡人口:,户籍部门,死因分类标准,慎用、核实,3)出生人口:,户籍部门,注意迟报漏报,慎用、核实,3、从业务主管部门收集病情资料,1)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职业病、慢性病各级CDC或其他专业机构,2)肿瘤肿瘤所,3)妇女病妇保所,4)口腔疾病牙病防治所,5)门诊或住院病例各级医院,4、流行病学调查实地调查,第二节,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怎样描述疾病的分布?,流行病学多使用,频率指标,,极少用,绝对数,表示各种分布情况,因为绝对数不能显示人群中发病的强度或死亡的危险度。,在计算疾病的频率时多使用数学式比或者率表示疾病的频率。,那么,数学式比或者率的分子和分母怎样确定?,率和比的概念,(一)率(rate):,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用以说明单位时间内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率 ,x,K,可能发生该现象的单位总数,注意:,1. K,值,100,,,1000,,,主要依据习惯用法和使算得的率至少保留,1,2,位整数;,2.,分子和分母代表的应该是同一观察单位,分子是分母的一部分。,(二)比(ratio):,也称相对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值,说明两者的相对水平,常以倍数或百分比表示。,体重指数 = 体重/(身高),2,性别比 = 男性人数:女性人数,注意:甲乙两个指标可以性质相同,也可以不同;2. 甲乙两个指标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3. 若甲大于乙,结果用倍数表示,若甲小于乙,结果用百分数表示。,比是两个变量的数值的商,表示分子和分母之间的数量关系,而不管分子和分母所来自的总体如何。,(三)构成比(proportion):,是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分子与分母的单位相同,而且分子包含在分母之中:,P= a/(a+b+c),%,说明某一事物内部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用百分数表示。,注意:,1.各构成部分的构成比总和为100;,2.各构成比之间相互制约,其比重增减,各有影响;,3.分子是分母的一部分。,防止以比代率,构成比反映事物中各组成部分的比重或分布,并不能反映事物某一部分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发病频率,测量指标,患病频率,测量指标,死亡频率,测量指标,预期寿命及相关,指标,发病率(,incidence rate,),罹患率(,attack rate,),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rate,),一、发病指标,(一)发病率,1,、,定义:发病率,(,incidence rat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发病率,=,K,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 100%,,,1000/,千,或,10000/,万,2,、分子和分母的确定,分子新病例数:新病例是指观察期间内新发生的某病的,人次数,。难以确定发病时间的疾病,,一般将第一次诊断时间作为发病时间。,分母暴露人口数:是观察时间内观察地区中有可能患所要观察的疾病的人群。不应包括正在患病、曾经患病或因免疫而不会患病的人。,受危险人口(population at risk),在计算某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原则上讲,把有可能发生该病的人口作为做分母。“有可能发生该病的人口”叫,受危险人口,又称为暴露人口,。理论上讲,受危险人口,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必须是观察时间内观察地区的人群。,必须有可能患所要观察的疾病。,但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时,,受危险人口有两种含义,:,1)当描述一个国家、省、市、县等较大社区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时,应当把该社区的一定时期的平均人口数作为受危险人口。,2)当描述一组样本较小的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时,或进行队列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时,受危险人口是指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3、暴露人口计算方法:,a.一般使用年中人口数某年7月1日零时人口数,,b.年初人口数加本年年终人口数之和除以2。,c.婴儿疾病统计的暴露人口,不使用年中人口数,而用当年活产婴儿数。,4、发病专率,发病率可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婚姻状况、病因等)分别计算,此即发病专率。,5、应用,描述疾病分布,提出病因假说,探索可能的病因,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疾病监测资料,前瞻性研究,6、注意事项:,(1)诊断标准是否一致、医生诊断水平高低、报告制度不健全将影响发病率的,准确性,。,(2)在比较不同国家、地区、不同年代的发病率时,要考虑,资料的可比性,。,(3)在比较不同地区人群的发病率时,应考虑年龄、性别,构成是否相同,。,(二) 罹患率,1、定义:罹患率(attack rate)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内新发病例的频率。其优点是可以根据暴露程度精确的测量发病频率。,观察期间的新病例数,罹患率,=,100%,同期暴露人口数,(,二,),罹患率,2,、观察的时间可以是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3,、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职业中毒等暴发流行情况。,(三),续发率,(二代发病率),定义,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续发率100,易感接触者总人数,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应 用,反映传染病传染力强弱的指标,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患病率(,prevalence,),感染率(,infection rate,),残疾率(,prevalence of,disability,),二、患病指标,(一)患病率,1. 定义:,患病率(prevalence)也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患病率可按观察时间的不同分为期间患病率、时点患病率两种。时点患病率较为常用。,新旧病例数包括,观察期开始之前已发病,在观察期内恢复或死亡者;,(旧),观察期开始前已患病,观察期结束时仍未痊愈者;,(旧),观察期内发病,观察期内恢复或死亡者;,(新),观察期内发病,观察期结束时仍未痊愈者。,(新),时点患病率:指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占该时点人口数的比例。时点患病率的时点,在理论上是某一时点, 一般指某一天。,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时点患病率,=,K,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数),K= 100%, 1000/千,或 10000/万 ,期间患病率:是指某一观察期间内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占同期的平均人口数的比例。,期间患病率所指的是特定的一段时间,通常多超过一个月。,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期间患病率,=,K,同期的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数),K= 100%, 1000/千,或 10000/万 ,2,、影响患病率升高、降低等原因,患病率升高,新病例增加,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病程延长,病例迁入,健康者迁出,易感者迁入,诊断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患病率降低,新病例减少,病死率增高,病程缩短,病例迁出,健康者迁入,治愈率提高,3,、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3、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a.发病率下降,病程不变患病率下降表明人群健康状况好转.,b.发病率不变, 病程缩短患病率下降不一定表明人群健康状况好转.,c.发病率不变, 病程延长患病率增加改进了疾病的预后。由于治疗的改进,患者免于死亡但并未恢复,这可导致患病率增加。,d、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发病率和病程三者的关系是:,患病率=发病率,病程,即:P=ID,,P为患病率,I为发病率,D为病程,可用于,推算某些疾病的病程,(平均病程)。,4、应 用,病程较长的慢性病流行情况,评价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程度,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量等提供科学的依据,横断面研究的常用指标,5. 患病率和发病率的区别:,1),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发病率,的分子为一定期间暴露人群中新发生的病例数,分母是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2),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存在或流行情况;,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的出现情况,。,3),患病率,常用于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与流行情况;,发病率,常用于探讨发病因素,提供病因假说。,(二)感染率,1,、,定义:感染率是指在某个时间内被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2、公式:,受检者中阳性人数,感染率,=,K,受检人数,K=100%,某些传染病感染后不一定发病,可以通过病原学、血清学及皮肤试验的方法检测是否感染。,3、应用:,1)感染率常用于研究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和分析防治工作的效果.,2)可用于估计某病的流行态势,也可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3)是评价人群健康状况常用的指标。,(三),残疾率(,残疾流行率,),定义,某一人口中,在一定期间内每百(或千、万、十万)人中实际存在的残疾人数。 即是指通过询问调查或健康检查,确诊的病残人数与调查人数之比。,残疾率=残疾人数/调查人数K,K=100%或1000/千,应 用,说明残障在人群中发生的频率,对人群中严重危害健康的任何具体病残进行单项统计,死亡率(,mortality rate,),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生存率(,survival rate,),累积率(,cumulative rate,),三、死亡指标,(,一,),死亡率,1定义 :死亡率(mortality rat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在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2、公式,某期间内因某病,(,死于所有原因,),死亡总数,死亡率,=,K,同期平均人口数,K= 100%,,,1000/,千,或,10000/,万,3、分类:,(1)粗死亡率(人口死亡率,普通死亡率):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是一种未经过调整的率也称粗死亡率(crude death rate) 。,(2)死亡专率:按疾病的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婚姻状况及病因等,分别计算的死亡率称为死亡专率。,注意:计算死亡专率时,分母必须是与分子相对应的人口数。,某地40岁以上男性心肌梗死的死亡,(3)调整死亡率,4、婴儿死亡率:,它是指年内,婴儿的死亡数占年内活产数的比例,一般以千分率表示。暨每年每出生1000名活产婴儿中相应的死亡婴儿数。,死亡婴儿数,婴儿死亡,率,=,1/1000,年内出生的活产婴儿数,活产就是指妊娠满28周,出生后健康.,5,、应 用,衡量某一时期,一个地区人口死亡危险性大小,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的水平,为该地区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病因探讨的指标,探讨病因和评价防治措施,(二)病死率,1、定义:病死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2、公式:,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病死率,=,K,同期患某病的病人数,K=100%,3、病死率与死亡率和发病率的关系,如果某病处于稳定状态(即某病的死亡专率与发病专率处于稳定状态)时,病死率也可用死亡率和发病率推算得到:,某病死亡率,病死率,=,K,某病发病率,K=100%,4、应 用,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反映诊治能力等医疗水平,多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三)生存率(又称存活率),1、定义:,生存率是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患某病的人中,经若干年随访(通常为1、3、 5 、10年)后,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2、公式:,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生存率,100,随访满,n,年的病例数,3、应 用,反映疾病的危害程度,评价某种治疗的远期疗效,慢性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结核病等,预期寿命(,life,expectancy,),潜在减寿年数(,PYLL,),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四、预期寿命指标,预期寿命(,平均预期寿命,),定义,X岁时的平均预期寿命表示X岁尚存活者预期尚能存活的年数,正确理解,根据现有的各年龄死亡情况综合计算,反映该地区这一年或几年的情况,针对某一地区全人群的平均水平而言,指出生时预期未来寿命长短。不受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不同地区的预期寿命可以直接比较,应 用,反映人群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衡量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指标,新指标,(,PYLL,、,DALY,),的基础,潜在减寿年数,定义,指某年龄组人口因某病死亡者的预期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e,i,i,i,d,a,PYLL,1,年龄组,预期寿命,某年龄组的死亡人数,剩余年龄,ai,=,e,-(,i,+0.5),应 用,计算并比较各种不同原因所致的寿命减少年数,某一地区(县)和另一标准地区(或省)间相比较,筛选确定重点卫生问题或重点疾病,防治措施效果的评价和卫生政策的分析,伤残调整寿命年,定义,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寿命损失年,(YLL),因早死所致,包括,健康寿命损失年,(YLD),疾病所致残疾引起,(,DALY,),应 用,对不同地区、不同对象(性别、年龄)、不同病种进行,DALY,分布的分析,帮助确定危害严重的主要病种、重点人群和高发地区,宏观认识疾病和疾病控制,成本效果分析,第三节,疾病流行强度,概念,疾病流行的强度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地区某人群中某病,发病数量的变化,,以及,各病例之间的联系程度,。,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有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判断依据:(1)涉及地域; (2)发病数量; (3)病例间的联系程度,一、散发 (sporadic),(一)定义:,某个国家(或地区、县)某病发病率呈现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 只是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称散发。,确定散发时多与此前三年该病的发病率进行比较。如当年的一般发病率未超过历年一般发病率水平时为散发。,涉及地域,:,在范围较大的地区内,发病数量,:,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病例间联系程度,:,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二)疾病分布出现散发的原因,1常年流行或因预防接种的疾病使人群维持一定的免疫水平,所以出现散发。,2以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出现散发。如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等。,3传播机制不容易实现的传染病出现散发。,4某些长潜伏期传染病也易出现散发,如麻风。,(三)注意,1、散发用于描述较大范围(如区、县以上)人群的某病流行强度。不能用于人口较少的居民区。小范围内发生少数病例,称为散发病例。,2、散发是同一地区、同一病种历年发病率之间的比较的结果。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意味着情况相同的年代。,3、不能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衡量某病是否散发。,二、暴发,(一)定义,暴发(outbreak)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的现象。,(二)暴发的原因,主要是通过共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如食物中毒、托幼机构的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暴发。,(,三)判断,涉及地域,:,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发病数量,:,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很多相同的病人,病例间联系程度,:,病例间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三、流行,(一)定义,流行(epidemic)是指某病在某地区的发病情况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如310倍时),。,(二)判定,涉及地域,:,某地区或国家,发病数量,:,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流行的判定应根据不同病种、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情况进行。,四、大流行,(,一)定义,大流行,(pandemic),是指有时疾病迅速蔓延,短时间内可跨越一省、一国或一洲,其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如鼠疫、流感、霍乱的世界大流行。,(,二)判断,涉及地域,:,疾病迅速蔓延可跨越一省、一国或一洲,发病数量,:,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第四节 疾病的三间分布,一、人群分布,研究疾病发生原因时,常常首先考虑哪些特征人群容易发生疾病,即疾病的人群分布。,疾病的人群分布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行为、,收入、,婚姻与家庭,等等。,(,一,),年龄,年龄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密切,差不多所有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显示出与年龄有关。,图2-2,乳腺癌发病的年龄分布特征,1、,年龄分布类型,1)幼年型:,传播途径容易实现,且病后有较持久免疫力的大多数呼吸道传染病,以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发病率最高,如麻疹、百日咳、腮腺炎等 。,一些具有大量,隐性感染的传染,病,在,儿童中发病率高,,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等。,先天性疾病。,1、,年龄分布类型,2)青壮年型:,如消化系统溃疡、性病、精神分裂症、妇科病、风湿病、出血热、血吸虫病等。,1、,年龄分布类型,3)老年型:,一些非传染病如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增加。,1、,年龄分布类型,4)幼年、老年型:,肺炎、,支气管炎、,缺钙性疾病,1、,年龄分布类型,5)无年龄差异型:,如普通感冒各年龄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2、年龄分布差异的原因:,(1),免疫水平状况,:,A.自然被动免疫胎儿可经胎盘得到来自母体的现成抗体,获得被动免疫。,B.在边远的山区、小岛屿和农村受感染的机会也少,一旦有传染源进入该地,成人也可患儿童多见病。,C.病后免疫力的时间及其持久性。,D.大多数传染病病后有较牢固的免疫力。故呈隐性感染的疾病成人少见,但儿童发病率较高。,2、年龄分布差异的原因:,(2)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不同,不同年龄的人暴露或接触感染因子或其它致病因子的机会不同。,(3)有效的预防接种可改变某些疾病固有的发病特征,如麻疹,在普种麻疹疫苗前,主要发生于幼儿及学龄儿童中;计划免疫之后,麻疹多见于大龄儿童、少年及其20岁以上的成人中。,3、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目的:,探索流行因素,提供病因线索.,确定疾病的高危人群及重点保护对象.,分析传染病的年龄分布动态,了解人群的免疫状况.,制定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4、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1)横断面分析(cross-sectional analysis) :,主要分析,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特别,适用于,分析潜伏期短和病程短的急性病或传染病的年龄分布。,能,说明,同一时期不同年龄死亡率的变化和不同年代各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而不能说明不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组的死亡趋势。,在描述一些,慢性病时,,这种方法不能正确地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不能看出病因的作用和变化。可用出生队列分析方法以纠正这一缺点。,(2)出生队列分析 (birth cohort analysis)是利用出生队列(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划归一组)资料将疾病,年龄分布,和,时间分布,结合起来描述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以同一年代出生的人群组为一个出生队列,对不同出生队列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某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所进行的分析。,该方法可明确呈现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在评价疾病年龄分布的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方面有很大意义。,(二)性别,概念,通过对有关疾病的死亡率与发病率的性别比(sex ratio)(男:女) 分析,表明有些疾病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有些疾病不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二)性别,1、疾病性别比例类型,1)男性多发消化性溃疡、呼吸系统癌症、消化系统癌症、冠心病、自杀、慢性肝炎等,2)女性多发肥胖症、神经衰弱、良性肿瘤、胆囊炎、胆石症、甲亢等,3)男女无差异多数急性传染病、中毒性疾病、性病等。,15,种主要死因年龄调整死亡率性别比,死因,男女年龄,调整死亡率之比,所有原因,杀人及法律干涉,3.884,慢性阻塞性肺病,3.133,自杀,事故及逆效应,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心脏病,肺炎及流感,死因,男女年龄,调整死亡率之比,肾炎、肾综合征及肾病,恶性肿瘤,败血症,动脉硬化,新生儿期某些原发性疾病,出生缺陷,糖尿病,1.041,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男女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如,以往,森林脑炎,多见于伐木工人、地质勘探人员、狩猎者、在林区的放蜂者,这些人多以男性为主,因此发病多见于男性。,疾病的性别分布差异与两性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内分泌代谢等生物性差异有关,两性生活方式、嗜好不同导致疾病的性别分布差异,肺癌,男性多于女性是由于男性吸烟者所占的比例多于女性。,肝硬化,,,男性多于女性是因为男性饮酒的机会多于女性。,消化性溃疡,,,男性多于女性是因为男性暴饮暴食的机会多于女性。,(三)职业,人们所处的职业环境由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及职业性的精神紧张等因素组成。,如煤矿工人易患矽肺,炼焦工人易患肺癌;牧民、屠宰工人、皮毛加工工人易患布鲁氏菌病和炭疽;脑力劳动者易患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图2-6,1984-2004 艾滋病职业分布,(三)职业,在探讨职业与疾病的关系时,应考虑:,职业分布不同导致感染或暴露于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暴露机会与劳动环境有关,职业反映劳动者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卫生文化水平,各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和精神紧张程度不同,(四),民族和种族,不同民族、种族的遗传因素不同,不同民族的风俗、生活和饮食习惯不同,不同民族社会经济状况、医疗保健水平不同,不同民族定居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图2-9,1990-2001 美国不同种族/民族乙肝发病率,(000,图2-10,美国不同种族不同性别恶性肿瘤发病率,民族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1),与,不同,民族、种族的,遗传因素,不同有关,:,民族是个相对稳定的群体,不同民族/种族群体的遗传基因表现型的分布也有一定差异,这也是影响疾病分布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如:黑人中镰状细胞贫血多见,是受遗传因素决定的,相反,,Ewings,肉瘤几乎在全世界的黑人中均见不到。,(2),与,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不同,有关,:,如:新几内亚的,Kore,部落,有食死者脑的葬俗,故感染慢病毒患,Kuru,氏病,其他部落因无此风俗而不发病或很少发病。,如:朝鲜族有食用生鱼的习惯,故多易患肝吸虫病。,(3),与不同民族间的,社会经济状况、医疗保健水平,不同有关,:,美国黑人中大多数疾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脑血管意外、梅毒、结核病、枪杀及意外伤害等的死亡率均明显高于白人。而白人中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自杀的死亡率高于黑人。,黑人中子宫癌显著高于白人,成为黑人中女性的主要死因。相反,白人中乳腺癌发病率高。,(4),与各民族,所处定居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有关,使发病与健康状况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宗教有其各自独立的教义、教规对其生活,方式也产生影响,也对疾病的发生和分布规律产生影响。,如,犹太教,有男性自幼“割礼”的教规,其结果犹太人男性阴茎癌发病甚少,女性宫颈癌发病率亦低。,伊斯兰教,信徒不食猪肉,所以免除了患猪绦虫病的危险。,(五)宗教,(六)婚姻与家庭,1.,不同婚姻状况,人的健康常有很大的差别,离婚、丧偶对精神、心理和生活的影响尤为明显,是导致发病或死亡高:离婚者全死因死亡率最高,丧偶及独身者次之,已婚者最低。,(六)婚姻与家庭,2. 婚姻状况,对女性健康有明显影响,已婚妇女婚后的性生活、妊娠、分娩、哺乳等对女性健康均有影响。在已婚的妇女中宫颈癌多见,是因为过早的性接触和有过多的性伴数所致。,在单身妇女多见乳腺癌,原因可能是由于内分泌不平衡所致。,(六)婚姻与家庭,3.,近亲婚配,家庭,这使先天性畸形及遗传性疾病增加及造成流产、早产和子女的夭折早亡,严重影响人口素质,应引起极大的重视。,(六)婚姻与家庭,多子女家庭传染病带回家的机会大、时间早、感染率高。,独生子女家庭心理健康问题,。,(,六,),婚姻与家庭,子女患遗传病的几率大。,如先天性聋哑,(七) 流动人口,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高危人群,疫区与非疫区间传染病传播纽带,对传播性传播疾病起不可忽视作用,给儿童计划免疫的落实增加难度,1、,吸烟,吸烟的肺癌、喉癌、咽癌、食管癌、肝癌、胰腺癌、膀胱癌的死亡率均高于不吸烟者,并且存在着剂量反映关系。戒烟后510年可下降到不吸烟者水平。,吸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每天吸烟量大于20支的男性,脑梗死的相对危险度为3,5564岁和6574岁年龄组吸烟者脑梗死发病率为同年龄非吸烟组的1.6倍和1.8倍。,吸烟导致冠心病的危险性与吸烟量成正比,吸烟不但影响冠心病的发生,还对心肌梗死的预后有影响。,(八)行为,2、饮酒,长期过量为肝硬化、食管癌、咽癌、胃癌、肝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每日饮酒50克以上者,发生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是不饮酒者的6.8倍。,酗酒者骨密度降低,发生髋部骨折的危险性是不饮酒者的48倍。,饮酒还与吸烟及其他致癌因素起协同作用。,饮酒不仅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而且也是引起交通事故造成意外伤害的重要危险因素。在美国一半车祸是因司机饮酒造成。,(八)行为,3、吸毒、婚外性行为行为、同性恋等是性传播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愈来愈明显,而且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被称为“20世纪的瘟疫”艾滋病的广泛传播即是例证。,(八)行为,4,、,其它不良行为,卫生、姿势、饮食等,赌博、电视迷、电脑迷等久坐行为颈椎病,(八)行为,二、时间分布,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季节性,(,seasonal variation,),周期性 (,cyclic change,),长期趋势(,secular trend,),短期波动,(,时点流行,),定义:又称为暴发或时点流行,指在一个集体或固定人群中短时间内某病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一)短期波动,1、原因,引起疾病短期波动的原因是许多人接触同一致病因子所致。,传染病,常表现有短期波动。,非传染病,也表现有短期波动。,自然灾害及人为造成的环境污染等也会引起短期波动。,(一)短期波动,2、特点,因致病因素的特性,接触致病因素的数量和期限也不同,可导致潜伏期的长短不一致,这可使疾病发病时间出现先后,但多数病例发生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与最短潜伏期之间,。,(一)短期波动,3,、应用,可根据发病时间推算出潜伏期,从而可推测出暴发的原因及推知暴露的时间。如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的暴发流行,可以通过它的发病高峰找出引起短期波动的原因是食用了毛蚶所致。,1、定义,季节性(seasonal variation)是指某一种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季节性升高是很重要的流行病学特征,在流行季节病人数可占全年的绝大部分。,(二)季节性,2、类型:,(1)严格的季节性:传染病发病多集中在少数几个月内,这种严格的季节性多见于虫媒传播的传染病。,如:我国四省市(北京、湖南、福建、辽宁)流行性乙型脑炎季节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具有严格的季节性,但在南方却表现为季节性升高。,2、类型:,(2)季节性升高:虽一年四季均发病,但仅在一定月份发病升高。,如:,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有发生,但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多见于夏秋季升高,而呼吸道传染病在冬春季升高。,如,克山病,有明显的季节多发现象。在东北、西北病区,各型克山病病人多集中出现在冬季,11月2月份为高峰,而西南病区却以6月8月为高峰。,(3)无季节性,北京地区心急梗死发病人数按月分布,3、季节性升高的常见的原因:,(1)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受气侯条件影响,因季节而异,(2)媒介昆虫的吸血活动、寿命、活动力及数量的季节消长均受到温度、湿度、雨量的影响。,(3)与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家畜的生长繁殖等因素有关。,(4)受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劳动条件、营养、风俗习惯及医疗卫生水平变化的影响。,(5)与人们暴露接触病原因子的机会及其人群易感性的变化有关。,定义,指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通常每隔1、2年或几年后发生一次流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改变疾病的周期性规律。,在无有效疫苗应用之前,大多数呼吸道传染病呈现周期性。如甲型流感34年一次小的流行,每1015年出现一次世界性大流行。,麻疹在疫苗普及应用前,我国大中城市中每隔一年麻疹流行一次,1965年对易感者进行普种疫苗后,其发病率降低,周期性流行规律也不复存在。,(三)周期性,图2-13,保定市1950198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三)周期性,周期性的主要原因:,该类疾病的传播机制容易实现,只要有足够量的易感者便可迅速传播。,该类疾病病后可形成较为牢固的免疫力。流行后人群免疫水平持续的时间长短,决定该病流行的间隔时间。,新生儿的增加,易感者积累的速度也决定着流行的间隔时间。,病原体的变异及变异的速度。,(三)周期性,疾病出现周期性必备的条件:,(1)多见于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的大中城市。,(2)传播机制容易实现的疾病。,(3)由于这类疾病可形成稳固的病后免疫,所以一度流行后发病率可迅速下降。,(4)周期性的发生还取决于易感者积累的速度及病原体变异的速度,它们也决定着流行间隔的时间。,(三)周期性,传染病流行的间隔时间取决于下列几方面因素:,(1)取决于前一次流行后所遗留下的易感者人数的多少。,(2)取决于新的易感者补充积累的速度。速度越快,间隔则越短。,(3)取决于人群免疫持续时间的长短。若免疫水平持续越久,则其周期间隔亦越长。,(四)长期趋势,1、定义:,长期趋势(长期变异,长期变动)(secular trend,secular change)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通常为几年、十几年或几十年),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病原体种类及宿主等随着人类条件的改变、医疗技术的进步、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四)长期趋势,2、原因,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变,医疗技术的进步,自然条件的变化,生产生活习惯的改变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致病因素和宿主发生变化病原体的菌种、毒力、致病力的变异;机体免疫状况,诊治条件,药物疗效,病原体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防制工作情况、是否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及应用新的治疗方法等。,(四)长期趋势,3,、意义:,研究疾病长期趋势,可探索致病因素和宿主的关系,为疾病的病因提供线索,并为疾病的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如下表表明我国疾病死亡谱的长期变化趋势。这种变化反映了从过去到现在疾病致病因素和防治对策的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部分城市前,5,位死因变化,(1957,2004,年,),位次,1957 1963 1975 1985 1992 2004,1,呼吸系疾病,呼吸系疾病,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2,急性传染病,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3,肺结核,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呼吸系疾病 心脏病,4,消化系疾病,肺结核,呼吸系疾病,呼吸系疾病,心脏病 呼吸系疾病,5,心脏病,心脏病,消化系疾病,消化系疾病,损伤和中毒 损伤和中毒,(四)长期趋势,4,、分类,(,1,),病因或致病因素发生了变化,,这为病因探讨提供了线索和依据。,(,2,),抗原型别的变异,病原体毒力、致病力的变异和对机体免疫状况的改变,,是传染病产生长期变异的主要原因。,(,3,),诊断能力的改变,、医生诊断经验和诊断技术的提高、新的诊断技术方法的引进及普及应用。,(,4,),诊治条件,,药物疗效及新的治疗方法、手段的进步和防疫措施的采取等因素对长期变异也起到重要作用。,(四)长期趋势,5,、注意,(,1,),登记报告及登记制度是否完善,,疾病的,诊断标准、分类是否发生改变,。,WHO,对疾病分类编码(,ICD,)曾几经修改,可影响死因证明,死因编码和报告结果发生改变。,(,2,)由于,人口学资料的变化,,如长期观察人群中随着时间迁移,其年龄分布也在发生改变,观察期间内该病的诊断标准和报告标准发生了变化,致使最终统计结果也发生了变化。如考虑到疾病长期变化在某期间对年龄分布的影响,应采用出生队列的分析方法进行。,美国几种疾病长期变化的趋势(19001973),美国1900-1999年人均烟草消耗量、男女肺癌死亡率变动趋势,三、地区分布,由于疾病的发生受人们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而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地区差异。,疾病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特点,反映了致病因子在这些地区作用的差别。,研究疾病的地区分布常可对探讨疾病的病因或流行因素提供线索,有助于指定防制对策。,(一)地区划分方法:,1,、按行政区域划分:,全球半球洲国家省(市、自治区) 地区(市、州、盟) 县(市、区、旗) 乡(镇、街道) 村(居)民委员会村(居) 小组。,三、地区分布,2、按自然环境特征划分地区:,A,、地形地貌如以山区、高原、丘陵、平原、盆地、沙漠、湖泊、河流、旱田、水田、森林和草原等为单位,,B,、气候气象按气温(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降雨量(多、中、少、无)等划分。,C,、地势海拔高度,D,、媒介昆虫、染疫动物有无、种类、数量,E,、地质与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关系十分重要。,三、地区分布,3、按城乡划分地区:,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乡镇、乡村、山村、孤岛等,城市交通方便,人口稠密,居住拥挤,因此,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等常有散发和流行。,在偏远农村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居住分散,呼吸道传染病往往不易发生流行,但一旦有病人或携带者传入,也可以引起大规模流行。,三、地区分布,描述疾病地区分布的常用术语,地方性(,endemic,),外来性或输入性,三、地区分布,(一)地方性,1、概念:,由于自然因素或社会因素的影响,某种疾病经常存在于某一地区,或只在某一地区的人群中发生,不需自外地输入,这种状况称为地方性。,三、地区分布,2、地方性,的,三种类型,(1)自然地方性:由于某些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使一些人类传染病只在这些地区存在,这种情况称自然地方性。其包括两类情况:,一类是该地区有适合于某种病原体生长发育或传播媒介生存的自然环境,使该病只在某些地区存在。例如血吸虫病、丝虫病等;,另一类是疾病与自然环境中的微量元素分布有关,称作地球化学性疾病,如地方性甲状腺肿、氟中毒等。,三、地区分布,2、,地方性,的,三种类型,(2)统计地方性:由于生活习惯、卫生条件或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而导致一些疾病发病率在某些地区长期显著地高于其他地区,这种情况与该地区自然条件无关,称统计地方性。,如一些文化及卫生设施水平低,或存在特殊的风俗习惯的地区,细菌性痢疾、伤寒、霍乱等经常流行。,三、地区分布,2、地方性,的,三种类型,(3)自然疫源性: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以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为宿主延续其种属,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染给人。这种情况称自然疫源性。这些疾病称,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疾病流行的地区称自然疫源地。,三、地区分布,(二)外来性或输入性疾病,凡本国不存在某病,或曾经有但已经消灭,现有的该病病例是从国外传入的,称输入性疾病。,例如我国发现的首例艾滋病病例就是输入性病例,因此在我国,艾滋病属输入性疾病。,三、地区分布,地方病,定义,:,地方性疾病简称,地方病,,是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经常发生的疾病。地方性疾病不需要从外地输入。在我国地方病指与当地水土因素,生物学因素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其病因存在于发病地区的水、土壤、粮食中。通过食物和饮水作用于人体而致病。,三、地区分布,地方病判断依据,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的发病率,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中该病的发病频率,甚至不发病,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三、地区分布,疾病在不同国家及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分布,疾病在不同国家的分布,有些疾病只发生在一定的国家和地区,如,黄热病分布与埃及伊蚊分布一致,只见于非洲和南美洲;肾综合征出血热与黑线姬鼠,日本无。,有些疾病虽然在全世界均可发生,但其在不同地区的分布不一。,日本的胃癌及脑血管病的调整死亡率或年龄死专率居首位,恶性肿瘤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高,肝癌多见于亚洲、非洲,乳腺癌、肠癌多见于欧洲、北美洲,三、地区分布,不同国家恶性肿瘤调整发病率,疾病在同一国家内的不同地区分布,血吸虫病,仅限于南方一些省份,HIV,感染者,云南,鼻咽癌,广东 ,故有“广东瘤”之称,食管癌,河南林县,肝癌,江苏启东,原发性高血压 北方,南方,三、地区分布,中国累积报告的HIV感染者按省份分布图(1985-2001),2000年AIDS在美国的地区分布,美国甲型肝炎发病地区分布及其变化,三、地区分布,(1)城市:,人口多、密度大、居住狭窄、交通拥挤、青壮年较多、出生率保持在一定水平、人口流动性大,故传染病常年发生并形成暴发或流行。,城市工业集中、环境严重受污染、慢性病患病率高,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发病率高。,空气污染或噪音的职业因素所致病害城市多见。,城市饮水卫生水平较高,故肠道传染病及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少见。,城市生活水平及医疗条件均高于农村。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罕见。,疾病的城乡分布,三、地区分布,(,2)农村:,人口密度低、交通不便、与外界交往不频繁。故呼吸道传染病不易流行,但若有传染源传入会引起暴发。,农村卫生条件差,肠道传染病可流行,虫媒传染病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多见。,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可传入、传出传染源,乡镇企业也出现职业伤害的发生。,地方病,农药中毒,疾病的城乡分布,地区分布差异的原因,(1)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地形及环境条件。如平原、山区、荒漠、林区、沼泽地、海拔高度、水源、土壤中微量,元素等。,(2)气象条件的影响,如温度、湿度、降雨量等。,(3)当地人群的特殊风俗习惯及其遗传特征。,(4)人群组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如政治活动、交通条件及文化水平等。,(5)有些非传染病全世界各地虽都可见发生,但其发病和死亡情况不一。,三、地区分布,四、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一)综合描述意义,上面介绍了疾病人群、地区、时间的分布,是从单方面进行描述的。在实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对一种疾病的描述往往是从人群、地区、时间分布三方面综合进行的。只有综合的观察分析才能获得有关的病因线索和流行因素的信息。,在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实践中,常常需要,综合地描述和分析,疾病在人群、地区和时间上的分布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获取有关病因线索和流行因素的资料。,移民流行病学,是进行这种综合描述的一个典型。,移民,由原居住地区迁移到其他地区,移居国外,移居国内不同地区,移民流行病学,定义,对移民人群的疾病分布进行研究,以探讨病因。它是通过观察疾病在移民、移民移入国当地居民及原居地人群间的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从其差异中探讨病因线索,区分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若环境因素是主要因素,移民原居住地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移民移居地当地居民,若遗传因素是主要因素,移民原居住地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移民移居地当地居民,日本本土居民、美国白人及第一代、第二代日本移民胃癌年龄死亡专率,日本人在美国的日本移民及美国白人一些疾病 的标化死亡率比(1959-1962),日本移民,疾病 日本人 非美国出生 美国出生 美国白人,食管癌(男) 100 132 51 47,胃癌(女) 100 55 48,18,肠癌(男) 100 374 288 489,乳腺癌(女) 100 166 136 591,宫颈癌 100 52 33 48,脑血管疾病 100 32 24 37,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100 226 165 48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