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培训课程-2004,*,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与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知识,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第一篇,1,2,背景1:,为什么要建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1.1 重特大事故频频发生,1.2 社会影响大、事故损失大,1.3 国家民主法制进程进一步加快,1.4 社会进步、人民群众的需要,1.5 政府、企业主要负责人责任的体现,1.6 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有效的事故应急,预案可以大幅度降低事故的损失。,3,1.1 国内外重特大事故频频发生,案例:,英国成功应对油库爆炸的背后,时间:,2005年12月11日,地点:,伦敦 邦斯费尔德油库,影响:,1974年以来英国最大的一次工业事故,后果:,14日扑灭大火,无一人死亡,未引起社会恐慌,4,图1 英国油库大爆炸现场示意图,5,图2 英国油库大爆炸现场,6,基本原因:,英国各有关部门反应迅速、措施得力、高度协调,(一) 事故发生后,交通部门立即封锁周边两条高速公路,警方对爆炸事故现场周围实施戒严;,(二) 消防部门动用了26辆消防车辆对起火的20个油罐进行,扑救,当地消防部门二小时内从16个消防队抽调180名消防队员参,与扑救。,(三) 事发当天上午,警方疏散了油库周围2000多居民到安,全地点;,7,(四) 事故发生后,警方在第一时间通过媒体否定有“恐怖,袭击”的可能,打消了公众和媒体对“恐怖袭击”的猜测;,(五) 得力的法规政策、充足的物资储备和科学的救援理念,法规规范事故发生后警方、消防和企业三方的责任,定期开,展事故救援演习。,一共使用1500万升水,2500万升浓缩泡沫灭火剂,消防废水,被直接引入救援现场的地下排污系统,等灭火工作结束后再排出,处理,避免了救援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由于事故现场某油罐内储存了高挥发性燃料,为防止连锁爆炸,救援工作几度谨慎中断。,8,(六) 政府保证公众的知情权,有利于稳定民心,也有利于,民众的配合。,电台、电视台对事件进行跟踪报道;,警方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事故、人员伤亡、应急救援进展等情况;,警方、消防局和卫生局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各有关部门分别开通热线,接受公众问询;,政府部门的网站也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卫生保健局的网站详细介绍了有关爆炸对健康的影响,并对附近居民提出相关保健建议;,9,(七) 英国民众在事故面前表现出来的“冷静”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英国政府在民众面前树立了负责守信的形象;,社区中心积极安排被疏散民众的生活,卫生部门定时向公众发布相关保健信息,环境署在事发后二小时内就开始对周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进行监测;,环境署和气象局对大气质量进行监测;,事发第二天,保险公司就对受损的投保居民展开调查和理赔工作;,10,大火一经扑灭,卫生和安全人员就开始走访目击者和事发当天油库工作人员,对事故原因展开调查。,可见,英国能够成功、平稳、有序地应对此次突发事故,是完善的社会机制和成熟的民众心态相互协调作用的结果。,11,1.3 民主法制进一步增强,对各级官员进行“问责”,12,13,1.6 抢救人员、减少财产损失,案例一:,英法两国英吉利海峡隧道火灾事故,基本结论:,这次英吉利海峡火灾对隧道内安装的各种系统与制定的程序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对于英法两国的应急反应组织来说,有一点是值得骄傲的,那就是没有一个人发生伤亡,无论是乘客、车组人员还是消防队员。,这次事故应急尽管发生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总的来说,还是很成功的。,14,英吉利海峡隧道火灾平面示意图,France,England,375m,375m,North Running Tunnel,Service Tunnel,South Running Tunnel,Area of Fire Involvement,CP4130,CP4131,CP4162,CP4163,CP4200,CP4201,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Fire Investigation Team,Channel Tunnel Fire,N,车尾,车头,15,16,案例二: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泄漏事故,基本结论:,1984年12月3日,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联合碳化学公司农药厂异氰酸甲酯(MIC)发生泄漏事故,致使2800多人死亡,10万人终生致残,是世界工业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惨案。,17,背景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设存在的问题?,18,国家级、省市级、市县级和企业级应急预案之间,逻辑整体性、相互支持性有待于完善;,省与省、市与市、县与县和企业与企业应急预案之间,相互关联性、支持性有待于完善;,国家级、省市级应急预案侧重于宏观,较抽象,完成较好,地市级、县市级和企业级应急预案要求较具体、可操作性,强,完成不好。,上级有关部门对下级的技术支持有待于加强,各级政府有关人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难以胜任岗位。,19,各级预案重编制,轻培训与演练;,在各种演练中,重“综合演习”、轻“桌面演练”和“功能演练”,国家对企业、中介机构有关人员安全素质抓得紧,对各级,政府安全管理人员安全业务素质相对抓得松;,国家对科研的投入重“大”轻“小”,对培训工作研究还不够,国家对社会中介机构支持、扶持力度不够,中介市场不够,发达,中介市场还存在“混乱”现象;,国家对单个企业的应急预案抓得比较紧,经验较丰富;,对新兴的“化学工业园区”应急预案研究还不够,办法不多。,20,内容1:,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21,内容2:,应急救援体系的分类?,按,突发事件性质,进行体系分类:,22,内容3:,应急救援的法律法规要求?,23,24,应急救援相关法规一览表,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演习管理规定,核事故医学应急管理规定,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办法,铁路行车事故救援规则,民航运输机应急救援规则,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条例,25,内容4:,应急救援管理模式及内容?,预防,(Precaution),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预备,(Preparation),26,27,内容5:,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自主、,单位自救、,社会救援、,相结合,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28,内容6:,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控制事态发展、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恢复正常状态,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应急疏散),抢救受害人员(应急救援),控制危险源,减少损失(应急抢险),作好现场清消,消除危害后果,查清事故原因,估算危害程度,事故预防、应急准备、控制事态发展、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恢复正常状态,29,内容7:,应急救援体系的内容?,30,内容8:,应急救援体系的设计?,应急救援预案系统设计内容,事故应急救援功能部门(机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 阐明应急救援的步骤,2. 确定各种特定任务和完成的程序(5W+H),3. 各种程序按次序组成一个完整的应急救援预案,1. 设立何种功能部门,2. 确定各功能部门在应急救援中的职责、地位和作用,厂内,应急,救援预案,厂外,应急,救援预案,企业制定,政府制定,31,内容9:,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功能设计?,应急救援功能部门,应急协调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应急资源保障部,媒 体 中 心,整个系统的重心,负责协调事故应急期间各大中心的运作,统筹安排整个应急行动,保证行动紧张、有效、有序的进行,避免因行动紊乱而造成不必要的事故损失。,负责事故现场应急的指挥工作,进行应急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度,有效利用各种应急资源,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事故现场应急行动。,应急的后方力量,提供应急物质资源和人员支持、技术支持和医疗支持,全方位保证应急行动的顺利完成。,负责与新闻媒体接触的机构,处理一切与媒体报导,采访、新闻发布会等相关事务,以保证事故报导的可信性和真实性,对事故单位、政府部门及广大公众负责。,负责系统所需一切信息的管理,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信息利用的快捷性和资源共享,为应急工作服务。,信息管理中心,32,内容10:,应急救援预案的分类?,一,按行政管理权限,可分为:,1.国家级应急救援预案,2.省、直辖市级应急救援预案,3.市级应急救援预案,4.企业级应急救援预案,33,综合,预案,危化专项预案,防洪专项预案,地震专项预案,现场,预案1,现场,预案2,现场,预案,n,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应急预案,单项应急预案,二,按应用对象范围,可分为:,34,三,按责任主体可分为:,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应急救援预案,各级政府编制的应急救援预案,35,内容11:,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依据和原则?,必须根据本单位产生重大事故危险源的数量和可能性来作为预案制定的主要依据。,预案是依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性质、影响范围大小及后果的严重程度等的预测,结果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应急措施。它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实用性,要制定切合实际的预案,必须依据确切的各种资料。,充分利用已有的预案和资料,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36,内容12:,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按事故的性质、类型、影响范围严重后果等分等级地制订相应的预案。为使预案更有针对性和能迅速应用,一般要制订出不同类型的应急预案。如火灾型、爆炸型、泄漏型等,一个单位的不同类型的应急预案要形成统一整体,救援力量要统筹安排。,要切合本系统、单位的实际条件制订预案。,制订的预案要有权威性,各级应急组织职责明确,通力协作。,预案要定期演习和复查,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检查和修正。,应急队伍要进行专业培训。并要有培训记录和档案,应急人员要通过考核证实确能胜任所担负的应急任务后,才能上岗。,各专业队平时就要组建落实并配有相应器材。,应急器材要定期检查,保证设备性能完好。,37,内容13:,应急救援预案的组成?,实施和完成特定任务,1,的程序,实施和完成特定任务2的程序,实施和完成特定任务n的程序,完 整 应 急 救 援 预 案, ,按任务实施的逻辑层次,其他辅助支持性文件或内容,+,38,一、基本内容,二、应急救援方针与原则,三、应急救援工作策划,1.危险辨识与评价,2.应急资源评价,3.应急机构与职责,4.应急机制,5.法律法规要求,四、应急救援准备(程序),1.应急救援设备(施)、物资,2.应急救援人员培训,3.预案演习,4.公众教育,5.应急救援互助协议,五、应急救援响应(程序),1.报警程序,2.警报和紧急公告,3.指挥与控制,4.通讯,5.人群疏散与安置,6.警戒与治安,7.医疗与卫生服务,8.现场监测(事态监测),9.现场抢险与控制 *,10.应急人员安全,11.环境保护,12.信息发布管理,13.应急救援资源管理,六、现场恢复与事故调查(程序),七、应急救援预案维护和改进(程序),八、应急救援预案支持附件,39,支持附件:,(1)危险分析附件,(2)通讯联络附件,(3)法律法规附件,(4)应急资源附件,(5)教育、培训、训练和演习附件,(6)技术支持附件,(7)互助协议附件,(8)其他支持附件,重大事故灾害类型及影响范围;,重大危险源登记表与分布;,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与分布;,事故后果预测与评估;,其他危险分析资料等。,应急机构、人员、专家名录;,广电、新闻媒体;,周边地区应急机构、上级部门;,应急服务、物资供应单位名录,城市专兼职消防力量分布;,医疗救护机构分布及医疗救护能力信息;,消防、应急设施设备、物资、数量、联络方式及储存地点,通讯系统;,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避难及被疏散人员安置场所分布等。,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危险化学品数据库;,事故案例库;,急救手册;,其他技术支持附件。,40,内容14:,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结构?,预案,基本,预案,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预案,标准操作程序,支持附件,由应急不同阶段和不同要素组成,41,(1) 预案基本内容,预案发布令,应急机构署名页,方针与原则,危险分析,应急资源,机构与职责,应急教育、训练与演习,与其他预案关系,应急救援互助协议,预案管理,术语与定义,法规及参考文献等,42,(2)应急功能设置,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通讯,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现场抢险,环境保护,现场恢复等,43,(3)特殊风险预案,特殊风险是指此类事故的应急救援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或技术性,需要对其应急功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内容。应考虑设置专有应急功能或有关应急功能所需的特殊要求,明确这些应急功能的责任部门、支持部门等,以及它们的职责和任务。,特殊风险类型包括:,1)危险化学品事故;,2)矿山事故;,3)核物质泄漏;,4)大面积停电;,5)海难、空难等。,44,(4)标准操作程序,1)相应的责任部门组织编制,预案管理部门组织评审并备案;,2)内容包括程序的目的、执行主体、时间、地点、 任务、步骤和方式,以及所需的检查表和附图表。,3)采用统一格式,语言简洁明了;,4)描述应急准备、应急响应、抢险救援和应急恢复阶段中规定的各项任务;,5)与应急预案和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协调一致;,6)规定保存执行程序时的记录及样式和期限。,可采用5W+H方法编写,45,内容15:,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过程?,第一阶段,: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第二阶段,: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第三阶段,:全面分析,科学评估;,危险源的分析;, 危险度评估;, 救援力量的分析等;, 应急准备和应急能力的评估,确认其现有的预防措施,及能力,分析其充分性。,第四阶段,:,分工负责,组织编写预案,;,第五阶段,:制定预案要实地勘察,反复修改;,第六阶段,: 应急预案的实施。,46,预案编制流程,明确预案编制的必要性,成立编制小组,选定负责人,开始编制,已有预案回顾,评估应急能力,危险识别与分析,企业应急能力,城市应急能力,编制预案,预案评审与发布,预案的实施,47,内容16:,应急救援预案的文件结构?, 一级文件:应急预案管理手册,是对预案总体、全面的概述;, 二级文件:各种程序文件(所谓程序是指完成某一项任务的途径5W+H);, 三级文件:说明书(对程序中的特定任务和某些行动细节进行说明);, 四级文件:应急行动的记录(如通讯记录、进出危险区记录等)。,48,内容17:,应急救援预案的评审?,(1) 评审时机,1)定期评审和修订。(如一年),2)不定期评审和修订。,培训和演习中发现的问题,重大事故灾害的应急经验与教训,国家或地方有关应急法规发生变化,本地区(单位)或周边危险源及环境的变化。,49,(2) 评审准则,兼容性,符合性,实用性,功能(职能)完整,应急过程完整,适应范围完整,通讯信息准确,职责描述准确,适应危险性质及种类准确,易于查询,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层次及结构清晰,符合法规标准要求,与其他预案一致或兼容,可操作性或实用性,评审准则,完整性,准确性,可读性,50,(3) 评审类别,评审类型,评审人员,评审目标,内部评审,预案编制成员,预案语句通畅、内容完整。,外部评审,同行评审,有编制成员类似资格或专业人员,听取同行对预案的客观意见,上级评审,对预案有监督职责的个人或组织,对预案中要求的资源予以授权和做出相应的承诺,社区评审,社区公众、媒体,改善预案完整性;促进公众对预案的理解和为各社区接受。,政府评审,政府部门的有关专家,确认预案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上级政府规定要求;确认预案与其他预案协调一致;对预案进行认可,予以备案。,51,(4) 评审发布过程,内部评审,编写,同行评审,上级评审,政府评审,社区评审,修改,修改,修改,发布,52,(5) 评审项目,A 基本预案评审,A1预案发布,A2应急组织机构署名,A3术语与定义,A4相关法律法规,A5方针与原则,A6危险分析,A7应急资源,A8机构与职责,A9教育、培训与演练,A10与其他应急预案关系,A11互助协议,A12预案管理,B 应急功能设置评审,B1接警与通知,B2指挥与控制,B3警报和紧急公告,53,B4通讯,B5事态监测与评估,B6警戒与管制,B7人群疏散,B8人群安置,B9医疗与卫生,B10公共关系,B11应急人员安全,B12消防和抢险,B13泄漏物控制,B14现场恢复,C 特殊风险管理,C1特殊风险,C2特殊风险应急功能设置,D 标准操作程序,D1标准操作程序编制,D2标准操作程序格式,D3标准操作程序内容,54,(6) 评审检查表,将,31项,评审项目进一步分解,以检查表方式提出,二级评审,指标,检验和评价应急预案与法规、标准和重大事故应急需求的符合程度。对比应急预案和检查表,采取文件评审、现场抽样检验等形式,逐条对二级评审指标符合程度作出判断。,评审指标符合程度分为三级或不适用。,第一级“Y”级,,基本符合法规、标准和重大事故应急需求;,第二级“P”级,,部分符合上述要求;,第三级“N”级,,不符合上述要求;不适用为“N/A”,指评审检查表中所列的二级评审指标不适用于被评审的应急预案。,55,将,31项,评审项目进一步分解,以检查表方式共列出,158个,二级评审指标,形成,应急预案检查表,。,采取,文件评审,与,现场抽样检验,相结合的形式,逐条判断二级评审指标的符合程度。,指标符合程度分为,:,“Y”,基本符合;,“P”,部分符合;,“N”,不符合;,“N/A”,不适用。,56,57,内容18:,应急救援预案演习与策划?,(1) 演习的必要性,演习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最主要的目的是使应急救援机构及人员熟悉所编预案和发现预案存在的缺陷:, 可在事故真正发生前暴露预案和程序的缺陷;, 发现应急资源的不足(包括人力和设备等);, 提高应急人员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 进一步明确各自的岗位与职责;, 改善各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的协调;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增强应对突发重大事故救援的信心和提高社会应急意识。,58,(2) 演习的类型,1)桌面演习,2)功能演习,3)全面演习,59,1)桌面演习,目的:,在没有时间压力情况下,明确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问题,锻炼演习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预案和程序中的问题,取得一些有建设性的讨论结果;,功能性演习和全面演习的基础。,形式:,通常在会议室举行;,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按照应急预案和标准行动程序,讨论所应急采取的应急行动;,讨论问题不受时间限制;,采取口头评论形式,并形成书面总结和改进建议。,主要特点:,是头脑和口头上“过一遍,走一遍”应急响应的场景,成本低。,60,2)功能演习,功能演习,是指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举行的演练活动,可分为单项演习和组合演习。一般都需要调用有限的资源开展现场演习,并形成书面报告。目的是为了熟练和检验某些基本操作或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所需的技术和实战能力。,单项演习,:通讯联络、通知、报告程序;资源调配,人员、装备及物资器材(装车)到位;化学监测与侦察;现场警戒;人群疏散;医疗救护;洗消去污;消防行动;公共信息传播等。,组合演习,:可将具有较紧密联系的多个应急功能或任务组合在一起进行演习,以加强各应急救援组织之间的配合和协调性。,如:化学监测、侦察与消毒去污之间的配合;,警报、紧急公告、公众疏散与医疗、药品发放;,扑灭火灾、堵漏、工艺处理的相互配合等。,61,全面演习,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开展演练。,全面演习一般要求持续几个小时,采取交互式方式进行,演习过程要求尽量真实,调用更多的应急人员和资源,来开展实战性演习,以检验相互协调的总体反应和应急能力。,3)全面演习,62,应急演习过程循环往复,为防止应急演习不到位或片面,三种应急演习方法应在实际中交叉进行。,63,内容18:,应急救援预案演习与策划?,(3) 参演人员,演习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观摩人员,根据模拟场景和紧急情况作出反应,执行具体应急任务,如抢救伤员或被困人员,保护财产或公众健康,获取或管理资源,与其他应急人员共同控制事态,尽可能按真实事件一样决策或响应,应熟悉应急响应体系和所承担的任务及行动程序,64,控制人员是指根据演习情景,控制应急演习进展的人员。,确保演习任务得到充分演习;,确保演习活动既具有一定的工作量,又富有一定的挑战性;,确保演习的进度;,解答演习人员的疑问,解决演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障演习过程的安全。,演习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观摩人员,65,演习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观摩人员,拟事故的发生过程,如释放烟雾、模拟气象条件、模拟泄漏等。,扮演、替代某些未能参加演习的部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些机构或部门并不参与此次演习;,66,演习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观摩人员,观察重点演习要素并收集资料,记录事件、时间、地点详细演习经过,观察行动人员的表现并记录,在不干扰参演人员工作的情况下,协助控制人员确保演练按计划进行,根据观察,总结演习结果并出具演习报告,67,演习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观摩人员,有关部门,外部机构,旁观演练过程的观众,68,(4) 演习基本过程及任务,任务1:,确定演习日期,任务2:,确定演习目标和范围,任务3:,编写演习方案,任务4:,确定演习现场规则,任务5:,指定评价人员,任务6:,安排后勤工作,任务7:,准备分发工作文件,任务8:,培训评价人员,任务9:,讲解演习方案和活动,任务10:,记录参演组织演习活动,任务11,任务20,演习准备阶段,演习实施阶段,演习总结阶段,策划,69,任务11:,评价人员访谈演练参与人员,任务12:,汇报与协商,任务13:,编写书面评价报告,任务14:,演练参与人员自我评价,任务15:,举行公开会议,任务16:,通报不足项,任务17:,编写演练总结报告,任务18:,评价和报告补救措施,任务19:,追踪整改项的纠正,任务20:,追踪演练目标的展示,演习总结阶段,70,确定演习的目的、类型、规模、场地,进行演习的总体设计;,制订演习计划,设计演习情景;,组织控制人员、评价人员培训;,全面检查、指导和协调演习准备工作;,提出演习通讯、技术、物质器材、生活保障等所需的项目及经费清单;,演习结束后,组织各单位总结。,演习准备阶段,成立演习策划小组,71,应急演习日期最好是提前一年确定,但考虑到各部门、组织、人员的具体情况,该日期最迟也应提前,6,个月确定。,已确定的应急演习日期应不与其他重大事件发生冲突。,确定演习日期,演习准备阶段,72,A类,1:应急动员,2:指挥和控制,3:事态评估,4:资源管理,5:通讯,6:应急设施、装备与显装置,7:警报与紧急公告,8:公共信息,B类,9:公众保护措施,10:应急人员安全,11:交通管制,12:人员登记、隔离与去污,13:人群安置,14:紧急医疗服务,C类,15:24小时不间断应急,16:增援(国家、省及其他地区),17:事故控制与现场恢复,18:文件化与调查,需求分析,确定应急演习的一组重点内容;,确定参与部门范围,进行职责分配,签定协议。,确定演习任务与范围,演习准备阶段,73,编写演习方案,演习准备阶段,演习方案是指根据演习目的和目标,对演习性质、规模、参演单位和人员、假想事故、序列情景事件、气象条件、响应行动、评价准则、时间进程等制定的总体设计,包括:,演习计划,情景说明书,评价计划,情景事件总清单,演习控制指南,演习人员手册,通讯录等。,演习方案的编写应以演习情景设计为基础。,演习方案实施要点:,初次通报,指挥与控制,通讯,警报与紧急公告,公共信息与社区关系,资源管理,卫生与医疗服务,应急响应人员安全,公众保护措施,火灾与搜救,执法,事态评估,人道主义服务,市政工程,74,情景设计,演习准备阶段,情景设计是针对假想事故的发展过程,设计出一系列的情景事件,目的是通过引入这些需要应急组织作出相应响应行动的事件,保证演习不断进行,从而全面检验所确定的演习目标。,情景事件主要通过发布控制消息来通知演习人员。,消息的类别:演习前预先准备的消息;以及,演习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消息,由控制人员、模拟人员根据需要产生,以引导演习人员作出正确的回应。,消息的内容:消息来源、传递方式、内容、接收方、传递时间等,传递方式: 、无线通信、 、手工传递或口头传达等,75,确定演习现场规则,演习准备阶段,所有消息应以“,这是一次演习,”作为开头语或结束语;,不得采取超越安全保证的行动,不得进入禁止进入的区域,不得接触不必要的危险,如任意穿越高速公路、铁道或其他危险区域;,事故模拟,事先必须考虑可能影响设施安全运行的所有问题;,避免极端的气候条件;,不应为了演习技巧需要而污染大气或造成类似危险;,演习过程中对可能真正的紧急情况保持警惕,发现真正紧急事件时,按程序立即终止、取消演习,迅速转入真正应急。,76,(5) 演习目标,目标,1,:,应急动员,目标,2,:,指挥和控制,目标,3,:事态评估,目标,4,:,资源管理,目标,5,:,通讯,目标,6,:,设施、装备与显示方式,目标,7,:,警报与紧急公告,目标,8,:,公共信息,目标,9,:,公众保护措施,目标,10,:,应急人员安全,目标,11,:,交通管制,目标,12,:,人员登记、隔离与去污,目标,13,:,人员安置,目标,14,:,紧急医疗服务,目标,15,:,24,小时不间断应急,目标,16,:,增援,目标,17,:,事故控制与现场恢复,目标,18,:,文件化与调查,77,(6) 演习目标分类,A类目标:,目标18,是演习核心目标,反映企业或城市有效应对重大事故所必需的应急准备能力。根据预案规定,所有承担相应职责组织都应参与一年一次的全面演习,并在演习中展示相应目标。,B类目标:,目标914,反映企业或城市重大事故应急响应能力,一年一次的全面演习应有一些组织演习目标。B类与A类不同点在于所有应急组织都应在每一年一次的演习中展示A类目标,B类目标要求对其负责的应急组织可在稍长时间内演习一次即可。,C类目标:,目标1518,反映企业或城市应对重大突发事故的应急准备能力。承担相应职责的应急组织可在稍长时间内演习一次即可。,78,应急救援能力检验,检验报警、通知、启动应急设施和应急人员就位的能力。,(1)接收、核实紧急事件报告,根据级别及时向有关人员,联系和发出警情的能力。,(2)应急中心紧急就绪能力。,(3)选择突袭式或非上班时间,检验不在场的关键人物,到位情况。,目标1,应急动员,79,应急救援能力检验,目标2,指挥和控制,检验指挥、控制和协调所有应急响应行动的能力。,(1)现场指挥部及现场应急管理、指挥系统的建立;,(2)与政府有关部门、场外组织的通讯联系的建立;,(3)与应急中心或其他场外应急组织的行动协调能力;,(4)应急响应行动或措施决策能力;,(5)向应急人员发布行动指令;,(6)解决争议的能力;,80,应急救援能力检验,目标3,事态评估,检验获取事故信息,查明事故原因及危险物,判断事故影响范围及其潜在危险的能力。,(1)开展初期评估,及时准确获取事故有关信息的能力。包括:,事发地点及与事故相关的设施、设备与材料;,人员伤亡情况和财产破坏状况;,是否涉及危险品?相关危险品名称、种类和数量;,事故影响范围及潜在危害;,寻找知情人提供信息。,(2)事态趋势的持续监测和评估。监测小组的行动能力(合适的监测仪器,设备、规定地点、按规定程序采集样品和测量相关数据;选择合理的,计算模型,评估对附近区域可能造成的危害。),(3)将所获得的信息、监测数据、样品分析结果、评估结论及时向有关应,急组织或人员报告的能力。,81,应急救援能力检验,目标4,资源管理,检验动员和管理所需应急资源的能力。,(1)根据事态评估结果,及时识别和确定应急资源需求,,并联系资源供应方。,(2)合理调配资源。,(3)保存应急资源使用记录。,82,检验所有应急响应地点、应急组织和应急人员实施有效通讯的能力。,(1)所有应急方的通讯系统运转情况是否正常;,(2)建立与有关岗位关键人员的通讯联系,(3)备用通讯系统的有效性。,(4)通讯能力满足应急响应过程的需求。,应急救援能力检验,目标5,通讯,83,目标6,应急设施、装备及显示装置,应急救援能力检验,检验应急中心、移动指挥部等应急设施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水、电、照明、通讯、设备、应急电源、地图、支持资料等配套情况。,84,目标7,警报与紧急公告,检验讯速向公众发布事故警报和应急防护措施公告的能力。,(1)向公众发出警报和紧急公告的决策;,(2)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早期警报和紧急公告活动的能力包括:,选择、修改和编写公告内容;,与其他应急组织协调,确认播出时间和播出内容;,发出警报;,协调紧急广播系统,确保播发消息准确无误;,(3)在警报和紧急公告系统失效或存在缺陷时,检验备用方式。,应急救援能力检验,85,应急救援能力检验,目标8,公共信息,检验应急各阶段及时向媒体和公众发布准确信息的能力。,(1)所有拟发布的信息能否准确,并经过决策者审查和签字认可。,(2)在确定信息的发布内容时,与其他应急组织的协调,保证一致。,(3)建立新闻中心和新闻发布程序,指定新闻发言人,协调媒体关系。,(4)接收和回复公众咨 。,(5)采取措施,控制不利于实施公众保护措施的谣言蔓延,86,应急救援能力检验,目标9,公众保护措施,检验确定并实施公众保护措施的能力。,(1)根据事态评估信息和应急预案的规定,选择适当的公众保护措施。如果拟采取的保护措施需其他应急组织支持,演练与其他机构的沟通协调能力。,(2)识别实施公众保护措施覆盖区域内的特殊人群。,(3)确定覆盖区域内实施公众保护措施所需和能够获取的交通资源的数量和类型;联系可提供交通资源的应急组织。,87,应急救援能力检验,目标10,应急人员的安全,检验保护应急人员安全与健康的能力。,(1)对应急人员进入数量和停留时间的有效管理。,(2)根据事态评估所获得的信息,确定并提供应急人员应配备的,个体防护装备类型。,(3)检查应急人员能否熟练使用防护装备。,(4)应急人员与现场指挥人员保持有效的通讯联系,现场应急指,挥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监督、追踪和记录应急区域内每名,应急人员的行踪。,(5)现场指挥人员能随时获得其他应急组织提供的可能影响应急,人员安全的信息,并及时发出行动指令,保护应急人员的安全。,88,应急救援能力检验,目标11,交通管制,检验控制交通流量、疏散区和安置区出入口的组织能力。,(1)依据演练情景,确定合适的交通管制点及管制区域;,在疏散要求变更时及时通知交通控制人员;,(2)交通控制人员根据指令,及时到达指定地点设置交通,管制点。,(3)及时识别、清除交通障碍物,必要时演练向其他组织,请求协助的能力。,89,应急救援能力检验,目标12,人员登记、隔离与去污,检验对疏散人员进行污染检测、去污和登记的能力。,(1)根据演练情景决定启动何处设施作为疏散人员检测、去污和登记工,作的接待场所;,(2)启动并投入运行,保证所需空间。启动前完成:,承担检测、去污和登记工作的运行人员各就各位;,所需的补给、设备已准备妥当,并可投入运行;,已完成降低自身污染水平的各种保护措施。,(3)采取各种保护措施,降低接待场所的自身污染程度,有效隔离污染,区与洁净区。,(4)疏散人员完成检测、去污程序后登记,记录疏散人员姓名、家庭,住址、检测结果和去污时间等信息。,(5)对交通工具进行检测和去污。包括进气系统、空气滤清器、散热器,、车身和轮胎等。,90,应急救援能力检验,目标,13,人群安置,检验疏散人群实施安置的程序以及安置场所、设施和物资、服务人员的准备情况。,(1)根据演练情景确定是否设立疏散人员安置中心;,(2)根据疏散人群、距离与交通便利等情况,确定安全的人群,安置中心的地点,并与相关负责人建立联系。,(3)识别特殊人群的安置需求,并做出相应的安排。,(4)人群安置中心应配备足够的服务人员,包括护理人员、登,记人员、餐饮服务人员、安保人员和卫生人员等。建立程,序确保疏散人员进入安置中心前已通过污染检测和去污程,序,并进行登记和追踪管理。,91,应急救援能力检验,目标14,紧急医疗服务,检验将伤病人员迅速合理运往医疗机构的能力和为伤病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1)转运人员按照污染控制程序,采取污染控制措施,如穿戴手套、防护服、在救护车内设防护垫等。,(2)及时确定接收伤病人员的医疗机构;负责转运的人员应能立即将伤病送往指定医疗机构。,(3)转运人员与接收伤病人员的医疗机构保持通讯联系,说明伤病人员伤情、身体状况及估计抵达时间等。,(4)医疗机构立即派出医疗人员救治伤病人员,或临时通知医疗人员及时赶赴指定地点。,(5)伤病人员送抵时,医疗机构已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和污染防护措施。,(6)医疗人员对伤病人员伤情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置。,92,应急救援能力检验,目标15,24小时,不间断应急,检验在重大事故应急过程(可能持续1日以上)中,某些关键应急职能保持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能力。,(1)所有负责保持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机构演练关键岗位人员的轮班过程。关键应急职能包括通讯、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公共信息、事态监测与评估、保护措施、紧急医疗与健康服务等。,(2)轮班过程不得中止应急运行,接班人员应了解并能承担被接替人员的工作,确保应急过程的持续性。,93,应急救援能力检验,目标16,外部增援,检验获取外部增援的能力。,(1)根据事故和自身力量情况,确定需外部增援(国家、省及其他地区)的各种情况,确保能从外部获得必要的资源。采用恰当的通讯方式与外部应急机构联络人建立联系。,(2)为前来增援的外部机构提供所需的资源,如运载工具、指挥所、办公场地、 、无线频率、运程通讯中心、补给等。,94,应急救援能力检验,目标17,事态控制和现场恢复,检验能否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控制事态发展以及开展现场的清理和恢复。,(1)演练采取适宜措施控制事故发展的能力。包括获取专家意见,评估事故的潜在危害,有针对性制定技术对策和措施,降低事故影响直至完全控制事故。,(2)清理现场污染物并恢复现场基本生活条件的能力,包括联系联系支援的能力。,95,应急救援能力检验,目标18,记录和调查,检验根据事故及应急过程记录、日志等文件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应急缺陷改进建议的能力。,(1)演练开展事故调查的能力,事故调查机构应采取各种措施,包括举办事故情况听证会、查阅应急人员的记录以及媒体消息等手段,分析事故原因。,(2)演练总结应急过程中经验与教训以及提出改进措施建议的能力,对应急过程进行评价并提出书面的评价报告,分析应急响应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96,(7) 演习总结,应急演习结束后对演习的效果做出评价,并提交演练报告,详细说明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包括不足项、整改项和改进项。,不足项:,可能导致在紧急事件发生时,不能确保应急组织或应急救援体系有能力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保护公众的安全与健康。,整改项:,单独不可能在应急救援中对公众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应急准备缺陷。整改项应在下次演练前予以纠正。两种情况下,整改项可列为不足项:一是某个应急组织中存在两个以上整改项,共同作用可影响保护公众安全与健康能力的;二是某个应急组织在多次演练过程中,反复出现前次演练发现的整改项问题的。,改进项:,指应急准备过程中应予改善的问题。,97,(8) 演习报告,演习背景信息(事故、地点、时间、气象条件等);,演习任务;,参与演习的应急组织;,演习情景与演习方案;,应急情况的全面评价,含对前次演习不足项在本次演习中表现的描述;,演习发现与纠正措施建议;,对应急预案和有关程序的改进建议;,对应急设施、设备维护与更新方面的建议;,对应急组织、应急响应人员能力与培训方面的建议;,98,企业安全管理技术,第二篇,99,1 企业如何提高自身安全管理水平,2 企业在委托中介机构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抓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工作时的关键环节及分析,4 企业如何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工作,100,1 企业如何提高自身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培训与考核,101,2 中小企业在委托中介机构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监管中介机构的法律,法规及经济政策,102,3 中小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抓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工作时的关键环节及分析,103,104,3.1 如何成立安全检查工作组?, 安全检查组人员要相对稳定,每年新成员不超过,1/2,核心成员变化量不超过1/3;, 安全检查组成员应具备两个层次,即成员在年龄,,职务、职称/能力两个方面;, 组长须由高层领导担任,小组长须由具有丰富理论、,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 每个工作小组成员在专业、语言、计算机、现场,检查能力等方面相互协调统一;,105,3.1 如何成立安全检查工作组?(续), 安全检查组的日常工作须由牵头部门组织,建议,选择人力资源部或有关部门为佳;, 安全检查组内部要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特别是,成员选拔制度、培训制度、工作制度等。,106,3.2 如何制定安全检查计划?, 检查时间, 检查单位/部门;, 检查重点(现场与部门侧重点不一样);, 检查要求/纪律;, 检查组分工;, 检查标准或程序;, 危险源、工艺流程图、主要危险物质、重要,设备清单等;,107, 注意事项,a) 编制安全检查计划之前,收集相关资料,,如:近一段时期与近年职业健康安全事故清单、,重大事故调查分析报告、主要工艺流程图、主要,危险有害物质清单、重要设备清单等。,b) 安全检查计划编制完毕之后,要组织有关人,员对安全检查人员进行培训,c) 事先编制安全检查所需要的各种工作表格。,3.2 如何制定安全检查计划?(续),108,3.3 如何实施安全检查?, 听、看、查阅与测试, 注意不同单位、部门之间的逻辑关系, 基本依靠安全检查表进行检查, 检查组成员针对疑难问题及时沟通, 检查中出现意外问题要及时记录,109,3.4 安全检查组总结, 对应安全检查计划进行总结,安全检查目标是否实现?,事故隐患是否都已制定相应安全措施?,实施安全检查的人力、物力及其它资源是否,满足需要?, 对下一步工作的建议,110,4 中小企业如何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工作,准备工作,1、挑选评价员,2、收集资料,3、收集作业活动信息,划分作业活动,危害辨识,1、语言准确简洁,2、逻辑一致,3、可追溯性,风险评价,1、GB18218-2000,2、L、E、C评价法,3、合理性、充分性,风险控制及评审,1、控制措施原则,2、评审原则,3、具体控制措施,111,5 中小企业在编制、培训与演练事故应急预案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5.1 编制、检查事故应急预案的标准应急预案的结构及内容,5.2 搞好培训工作的几个重点,是否清楚职责,发生紧急事故时能否履行其职责;,指挥与行动能力是否满足应急要求;,应变能力是否足够强。,112,5.1 编制、检查事故应急预案的标准应急预案的结构及内容,一、基本内容,二、应急救援方针与原则,三、应急救援工作策划,1.危险辨识与评价,2.应急资源评价,3.应急机构与职责,4.应急机制,5.法律法规要求,四、应急救援准备(程序),1.应急救援设备(施)、物资,2.应急救援人员培训,3.预案演习,4.公众教育,5.应急救援互助协议,五、应急救援响应(程序),1.报警程序,2.警报和紧急公告,3.指挥与控制,4.通讯,5.人群疏散与安置,6.警戒与治安,7.医疗与卫生服务,8.现场监测(事态监测),9.现场抢险与控制 *,10.应急人员安全,11.环境保护,12.信息发布管理,13.应急救援资源管理,六、现场恢复与事故调查(程序),七、应急救援预案维护和改进(程序),八、应急救援预案支持附件,113,事故调查与案例分析,第三篇,114,事故的概念:,是一种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摘自H.W.海因里希、F.伯德 事故预防,事故具有的特性:,因果性,偶然性,潜伏性,115,1.事故分类,名词、术语,伤亡事故:,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损失工作日:,指被伤害者失能的工作时间。,暂时性失能伤害:,伤害及中毒者暂时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伤害,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伤害及中毒者肢体或某些器官部分功能不可逆丧失的伤害。,永久性全失能伤害:,除死亡外,一次事故中,受伤者造成完全残废的伤害。,116,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1.2 按伤害方式,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 20类,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117,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导致受伤者损失一个或一个以上工作日而未达到重伤程度的事故;,重伤事故:,指有重伤无死亡的事故;,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2人的事故;,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 10人)的事故。,1.3 按事故严重程度,118,重大、特大和特别重大伤亡事故分析与性质的确定,遵守国务院1991年2月22日颁布的75号令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2001年4月21日颁布的302号令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国务院1989年3月29日颁布的34号令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规定。,119,34号令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民航客机发生的机毁人亡(死亡,40,人及其以上)事故;,专机和外国民航客机在中国境内发生的机毁人亡事故;,铁路、水运、矿山、水利、电力事故造成一次死亡,50,人及其以上,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及其以上;,公路和其它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元及其以上的事故(航空、航天器科研过程中发生的事故除外);,一次造成职工和居民,100,人及其以上的急性中毒事故;,120,1.4 火灾事故按严重程度分类,特大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灾为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本数,以下同);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重大火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灾为重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含本数,以下同);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50万元以上,一般火灾:,不具有前列两项的火灾为一般火灾。,121,1.4.1 伤害程度分类,轻伤:,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重伤:,相当附录B表定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死亡:,定义为损失6000日的失能伤害。,122,1.5 伤亡事故的计算方法,适用于企业、部门以及省、市、县上报伤亡事故时,使用的计算方法:,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伤害频率,伤害严重率,伤害平均严重率,按产品、产量计算的死亡率,123,1.6 伤害方式,受伤部位,受伤性质:指人体受伤的类型。,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124,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定义:,企业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是指职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所发生的轻伤、重伤、死亡事故。,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令75号),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GB6442-86),死亡、重伤事故,应按如下要求进行调查。轻伤事故的调查,可参照执行。,125,2.2 事故调查程序,现场处理,:抢救受害者 保护现场 做好标记。,搜集物证,:破损部件、保持原样等。,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证据,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地点、时间、年龄,工艺、工作过程、作业环境等。,证人材料搜集,:,现场摄影,:,事故图,:,126,2.3 事故分析,2.3.1 事故分析步骤,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按以下七项内容进行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确定事故责任者。,127,2.3.2 事故原因分析,直接原因:,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间接原因:,分析从直接原因入手到间接原因再到全部原因,再分清主次,进行责任分析。,128,2.3.3 事故责任分析,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根据事故后果和事故责任者应负的责任提出处理意见。,129,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国务院关于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1)特大事故发生单位属于国务院管理部门国务院归口管理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2)特大事故发生单位直属于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组;,(3)涉及多部门、多地区和军民两方面的特别重大事故必要时由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组;,(4)特大事故调查组归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计划综合部门、劳动(安全)部门组成,(检察机关和工会派员参加)。,(5)特大事故调查组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后,应当报送组织调查的部门,经组织调查的部门同意,调查工作报告结束。,130,伤亡事故登记表;,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及批复;,现场调查材料;,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事故责任者的自述材料;,伤亡人员论断书;,工艺条件等情况及资料;,处分材料;,有关事故的通报文件;,调查组情况。,2.3.4 事故结案归档材料,131,2.3.5 事故分析的技术方法,事故树分析法,又称事故逻辑分析,是对事故进行分析和预测的一种方法。,事件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是一种归纳逻辑图,是决策树(,Decision Tree),在安全分析中的应用。,132,3.1 定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国家标准GB6721-86,伤亡事故经济损失:,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