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10篇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24369013 上传时间:2021-06-28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推荐】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推荐】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10篇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页。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2)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难点: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四、说教学策略1、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2、设计理念:(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避免让学生死记枯燥的概念。这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引入,选择了学生乐于接受,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的学习。(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3、教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4、说学法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5、教学准备:数学书本,每组学生一张校园平面设计图,学生按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就坐。五、教学过程数学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体验探索、实践活动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课的一开始,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在班级内的位置;介绍完自己后,再把你前后左右分别是谁也介绍一下?;转个方向再次介绍,从而引出“为什么同一个人,他一会在你的左边,一会又是在你的前面呢?让学生体会到用前后左右描述位置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引出新课,用东南西北来描述。教师板书:东南西北课始师生的谈话,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为后面认识东南西北埋下了伏笔,同时顺利地导入了新课。(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第一层次: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让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辨别方向的方法,如:看太阳辨别方向,看北极星辨别方向(这两种方法在学生说后,师生边说边做);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看积雪辨别方向;在深山看树叶辨别方向等等。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将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向知识与东、南、西、北建立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经常要用方位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二层次:辨别生活中的东南西北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坐在教室里,你能辨别现在的东南西北吗?我给学生出示了三个活动内容:1、你首先找到的是哪个方向,用什么方法找到的?2、你是怎么根据这一个方向辨别出另外的三个方向的?3、你知道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吗?学生依据个人的不同经验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有的先找到了东方,那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有的先找到了西方,那是太阳落下去的方向,有的先找到了北方,那是北极星的方向。然后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如听口令做动作等,感知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此时,教师注意进行方法的指导: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的方向排列的。这里教师不对学生做统一的要求,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习惯。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教室的东南西北四面墙上都有些什么?将物体与方向建立联系,有利于学生对方位的记忆。认识了东南西北,接着我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东南西北分别坐着谁?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不同方向的认识。接着我让讲台前的学生进行介绍,同时变换方向进行介绍,学生可能会受前后左右相对性的影响,认为方向也会因为转个方向,而使自己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从而让学生通过探讨使学生明白,方向是固定的,不会因观察者的朝向而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区别前后左右的相对性。随后安排一个开火车找方向的小游戏,让学生闭眼想象,睁眼判断,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第三层次:辨别地图上的东南西北课前,我带领学生进一步熟悉了校园,让学生说一说校园中的建筑物在学校的大体位置。然后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画好方格的校园平面图,让学生以操场为中心,先确定操场四周的四个方向,再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物体补充完整。学生独立设计,反馈。预计学生中会出现上方定为东南西北的都有,让各种不同表示方法的同学做一下介绍,从而引出为了统一,方便大家观察,地图一般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设计的。教师板书: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让学生亲身经历画平面图,统一平面图方向的过程,感受方法的多样性,明确了统一方向的必要性。实现了从实际方向向地图方向的迁移,注重了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探究。(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本环节主要设计了灵活有趣,富有创新的练习。1、看简单的线路图回答:周海军和王小娟同学上学可以怎样走?(练习一第3题)2、出示北京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的照片和相应的平面示意图,让学生说一说各建筑物之间的位置。让学生把所学的有关方向知识运用实际生活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课到此时,我想每一位学生都有很多的收获与想法,让学生说一说本课的收获与遗憾,要特别关注学生的遗憾,因为这是急需解决的。至于本节课的板书,我致力于条理清晰,简明扼要。本节课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各种活动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教学中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活跃。这一课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教师的有效引导,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谢谢!板书设计:东南西北北(上)(左)西|东(右)南(下)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我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说得失八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认识。一、说教材本单元是在前面“图形与几何”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巩固应用周长的含义,在探索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2、能力目标: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意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生活中的数感。教学重难点是: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二、说学情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求法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以前的知识铺垫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因此对周长的理解要通过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引导,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面向全体,尊重学生,注重发展”。让学生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参与探索周长计算的过程。三、说模式“3161和谐课堂教学模式”,即“三标准一主线六原则一跟踪”。“三标准”是指师生和谐、教学和谐、优差和谐,这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核心。“一主线”是指教师应整体把握教材,应围绕一条核心、主线设计课堂教学,即“举三归一、以一反三”。“六原则”是指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六个习惯为课堂呈现方式和操作原则,即:积极主动、以终为始、知己知彼、集思广益、要事第一、不断更新。“一跟踪”是指对学生知识、方法、能力的课后跟踪。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说教材:一、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本单元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六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二、教材处理本单元概念较多,也较重要。另外还有四个例题,分7课时进行教学。教学中注意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以达到活用教材的目的。1.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在数学概念学习中,机械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更不理解与有关概念的联系。有意义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所学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了解与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通俗地说,也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2.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往往是认识的起点,学习的开端。用好直观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对于掌握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加强动手操作活动,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实验,在做中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3.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为了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强调单纯的接受学习,而且是以被动接受为主的倾向,有必要选择适当的内容,提供一定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4.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估测尽管是一种粗略的测量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人们平时对面积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中要重视对面积的估测如“估计本班教室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估计课本封面的面积,在小组中交流估计的方法。”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说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2、比较面积单位的大小,及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教学难点;1恰当选择面积单位,估计物体面积的大小。2、给学生留有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体验。说教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过程教学,这是一个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此,设计科学、合理、有序的教学过程,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使数学学习从“文本学习”走向“体验学习”,就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本单元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说说多媒体教室和你的房间比较一下谁大一些?并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多媒体教室到底有多大?比你的房间大多少?从而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的设计,创设了生活情景,体现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课的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2. 直观演示法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面积单位的进率时,利用媒体直观演示把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划分成100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帮助学生理解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说学法: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突破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与示范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广泛参与操作实践,使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数学情感得到发展。(1)操作实验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参与来激发学习兴趣。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例如在认识“面积”这一概念时,首先让学生通过用手摸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面和课桌的桌面,看电脑中的两个镜框的画面,来感受物体表面有大有小。接着让学生画平面图形,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议、说,给他们的大小起个名字,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面积定义,教师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用脑思考等多种感观参与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在实践操作中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在学习用单位面积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促进理论同实践的结合,进行了操作练习让学生去量一量橡皮、书本封面、课桌,并让学生学会估量黑板和教室地面的面积。(2).自主探究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规律发现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实验,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先用1cm2小正方形拼图形,在拼的过程中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宽有关系,再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仅有助于理解面积的含义,面积公式的来源,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3)合作交流法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说说各自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察统计的数据,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拼摆收获: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小组合作进行操作,验证猜想,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和有意义的材料,把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渐变成长5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活动中拼摆、观察、猜测、验证总结。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的拼摆猜测验证,让学生经历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建议本单元的概念较多,也较重要。为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形成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说说我的教学建议: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初步形成这些单位的实际大小概念,学历运用各种估测方法比较面积大小。教学重点难点:从物体表面大小和平面图形的大小两方面理解面积的大小。了解统一面积单位是必要性。教学策略:面积的概念可以从比较物体表面积的大小和比较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方面引入。前者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寻找直观比较的对象,如课桌桌面,课本封面,黑板大小,练习本封面等等,从中还能比较自然地引出两种直接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大小的方法,一是观察比较,二是重叠比较。一般来说,当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大小差异明显时,可以观察比较;当大小相差不大难以观察得出结论,而物体又便于叠合时,则可以采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大小。学习面积单位,先由第教材70页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让学生理解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再介绍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规定,并通过多种活动:“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试一试,1平方米的正方形能站下几个同学?”让学生感知这些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一、说课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P42-P43平均数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平均数这个内容被安排在统计这个单元之内,教材强调的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而在本册教材中,并非编者任意而为,它是在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之后进行教学的。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整体之间的差别,可见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让学生学习数的知识,并不仅仅是为了达成求平均数的技能,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及对生活的作用更显重要。三、教学目标: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制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结合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根据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策略意识、观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运用已学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通过小组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品质,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四、教学的重、难点:与老教材只强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相比,新教材更注重平均数产生的意义,它的功能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学会计算简单的平均数。难点是平均数在统计意义上的理解和认识。五、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我力求体现以内容定教法,教法为内容与学生服务的宗旨,力求体现师生平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师生互动式的讨论,使学生充满求知的欲望。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易于操作的学具,鼓励学生发表自已的意见,使他们在合作中,讨论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能运用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六、说教学过程:第一步:创设一个吸引学生的活动情境,以学生喜欢的问题引发新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对平均数的需求。营造学习新知识的氛围,引入平均数。四名男生和五名女生进行投篮比赛,每人投中的个数表示在条形统计图上,要比较男生投得准一些还是女生投得准一些。由于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不等,所以比男、女生套中的总个数显然不合理。又由于女生中有2人套的成绩很好,另3人套的比男生少,所以很难对应着进行比较。在学生处于认知冲突的时候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自己提出应该求出男生与女生每人平均套中的个数才能比较。第二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新课程提倡学生的主导地位,老师的引导地位,使学生主动得探究知识,这样学生获得的新知会是有意义的,而不是机械的。在学生产生了对平均数的需求之后,就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该如何求两个队的平均得分,可以在纸上写一写、算一算,也可以用学具移一移。这里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出了不同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层次低的学生可以选择老师提供的可以移动方片的学具,层次高的学生可以用列算式的办法,从得出两个班的平均得分。在反馈移动方片方法时,老师适时引出把多的分给少的,这样的方法叫移多补少。在反馈列算式的方法时,让学生明确先算出投中的总个数,再平均分给每一个人,介绍这种方法称为“先合后分” 。以上过程我觉得应该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相结合,清晰地过程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真正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及平均数的比较功能。在求平均数的活动中,探索算法,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这里有两种方法,移多补少和先求和再求平均数。让学生体会求平均数一般用先求和在求平均数的方法。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人教版全日制聋校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乘数是一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第16页例7)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连续进位乘法是在学习了不连续进位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要比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更复杂。如果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进位的方法或者计算不熟练,会造成计算上的错误。通过这个例题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每位积都满10都要向前一位进位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减少乘法计算的错误率,按此顺序进行教学,既完全符合学生坚持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又利于建构起科学的知识网络。3、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法。(3)使学生愉快的学习,体会成功的喜悦。4、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重点是指导学生准确地进行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法计算,某一位上的乘积加上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的情况是一位数乘法计算中的难点。二、说教法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并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法则,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坚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探究、表述、练习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进行整体教学,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和保护学生的乐学情绪;体验自己排除思维障碍,获取最全面的思维成果,体会成功喜悦。三、说学法教学中,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乘法计算法则,切实提高各自的计算能力。1、要求学生严格依照法则进行计算。运算法则是对计算过程实施细则所作出的具体规定,为了提高学生运用法则的自觉性和法则的掌握水平,在计算中尤其是刚总结出法则之后的计算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严格依照法则进行计算,让他们自我意识到法则对其计算的指导,一方面用法则保证计算过程及其结果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法则意识,使他们逐步养成自觉依照法则去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的良好习惯,为熟练运用法则打下基础。2、逐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法则的水平。为了让学生能灵活运用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老是要求学生按照法则步趋地进行计算,要注意引导他们运算法则的普遍规定性和计算过程中的具体灵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逐步摆脱运算法则的依赖性。四、教学程序设计共有四个环节:铺垫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总结归纳游戏(一)铺垫导入1、乘加算式的口算为笔算乘法做好了铺垫。38+5=69+8=57+6=46+7=87+5=93+4=2、笔算(全班齐练,指名板演):3214=24183=4244=3、这组题各是你所学过的什么内容?指名学生说出第三题的计算过程,并说出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用投影片出示其法则)本节课要继续学习“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二)探究新知识1、出示第16页例7,创设买牛奶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要求,“谁能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将这个图用应用题形式表述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直观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学生看图后能正确列式:4544=3、学生尝试计算,计算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同桌商量着完成同桌互查,反馈信息。指名板演,说出计算的顺序和过程,集体订正这题的计算完成了吗?为什么?(还得在横式的等号后填上得数和单位)。以此培养学生观察仔细,办事严谨、认真,从不敷衍了事的好作风。4、比较:刚才同学们做4244时,既快又正确,做例题4544,怎么有的同学觉得有点困难呢?这两道题在计算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不同点是:4244是一次进位,4544是连续进位)(板书:连续进位)5、用乘数乘被乘数的十位时,要看个位上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同样地,用乘数乘被乘数的百位时,也要注意进位问题。(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16页下面的做一做中的两道题。教师巡视,且及时级予个别辅导。全班完成后,指名说出每题计算的全过程,予以共同订正。(四)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观察例7和做一做的板书,让学生思考,计算乘数是一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要注意什么?让学生回答后,教师着重指出:“连续进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新的知识点在一位数乘法中,不论数字多大,数位多高,计算的法则都是一样的,计算中一定要仔细认真。重点强调每位上乘得的积都要加上前一位进上来的数。(五)游戏游戏以“给小动物喂食”的形式出现:把各类食物上的算式算正确,喂给小动物们。使枯燥的计算变的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板书设计: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连续进位)4544=1816(克)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一、说教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页。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难点: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四、说教学策略1、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2、设计理念:(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避免让学生死记枯燥的概念。这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引入,选择了学生乐于接受,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的学习。(2)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新课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3、说教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4、说学法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组学生一张校园平面设计图,学生按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就坐。五、说教学流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二)活动体验,学习新知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出示例1挂图: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面。教学楼在操场的()面,大门在操场的()面。完成“做一做”(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2题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东莞市的东西南北方向?5、背儿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方向。六、说教学反思整节课是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有“说一说”、“做一做”、“猜一猜”、“走一走”、“画一画”等活动,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轻松、愉悦,是一个立体化的开放式教学,学生也从中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提高了各种能力。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一、说教材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口算训练,即能培养学生迅速的口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注意、记忆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学习笔算的基础。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是学生在学习一位数乘以两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理解和掌握乘数是两位的笔算乘法的算例和计算法则作了铺垫。正确理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是成功教学的一半。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29182102020360xxxx800教材主要介绍整百数乘一个数,就是用百位上的数去乘这个数,乘得数就是几百,所以要在这个数后面添两个“0”。教材的这样安排,体现了知识的有序性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生会说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口算的算理,学会整百数乘一个数的口算方法。2、能指出乘法算式的两个因素。3、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4、渗透函数思想。教学重点:掌握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算理。二、说教法和学法1、迁移法。2、发现法。3、练习法。4、目标教学法。三、说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铺垫从口算6道题入手,复习100乘以一个数,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使学生通过口算,归类小结,沟通旧知,激活思维。(二)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当学生处在急于求知的状态时,及时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后面的教学活动就紧紧围绕着目标展开。(三)新课教学新课教学分两部分:1、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2、认识乘法算式中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两个因素。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学生完全可以从整十数的口算中得于迁移。所以可以打破常规教学,先让学生编出几道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题,试着算一算,说说思考过程,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展开思维,因为材料来自于学生,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顺利的解决了教学中重点和难点。(四)练习设计1、看卡片说得数:在于人人参与,人人掌握算理、算法,面向全体,避免“两极分化”。2、直接写得数:这一层次的训练,要求人人动笔,算的又快又对,提高口算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题量的练习,熟练地掌握口算方法。3、题组练习:通过一个因素不变,另一个因素扩大或缩小的题组练习,既巩固了乘数是一位数,整十数、整百数的口算,同时渗透了函数思想,引活了知识。4、综合练习这个层次的练习集旧知识、新知识、扩展性知识为一体,检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可以采用抢答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生动有趣。(五)做目标检测题,及时反馈纠正。学生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及时得知自己所学知识的正误和能否及时获取矫正性的信息,通过做目标检测题,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且及时进行调控,查漏补缺,努力使每个知识点都落实到位。(六)课堂小结可以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作出本课的小结。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8一、教材:1、教学内容及简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为后面学习乘数数位是更多位的笔算乘法垫定基础。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力、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情感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二、教法、学法: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三、教学设想:课本中以订牛奶为情境,我进行了改编,以学生春游活动及游览公园为主线,通过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索,研究算法;巩固强化,灵活运用;归纳总结,拓展延伸。(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现在正逢春季,因此,以学生去春游为背景素材,配予找春天的音乐,让美术、音乐与数学知识融为一体,体现学科的综合性。在情境图中标示出一个班共有48人去春游,每位同学的车费是12元,让学生准确的搜集提取信息,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自主探索,研究算法:在这个环节中,进行以下五个层次的教学: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学生在情境中搜集、提取出“48人”“每人12元”后,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接着问“你能估一估大约要付多少钱吗?”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2、自主探索,尝试解决:估算之后,暂且不做评价,采用设疑,“是这样吗?”接着,引导学生“你能试着算一算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同伴间的交流与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3、讨论交流,优化算法:在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你能把自己的算法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的算法可能出现以下几种:4810=480,4812就是500多;486=288,2882=576;4810=480,482=96,480+96=576;竖式计算;我想口算熟练的学生也许会想到,48看成50,5012=600,212=24,600-24=576。当然,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也要重视算法的优化,接着再问:“这么多的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引导学生在算法的比较中优化,因为学生有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基础,对竖式计算的好处应当有所了解,所以学生会选择竖式计算。4、共同学习,解决问题:当选择了竖式计算后,学生面临三个主要问题,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竖式的写法;怎样用竖式算,尤其是第二部分的积应该怎样写;为什么要这样写。首先引导学生自己尝试,接着由教师引导突破难点:第一,竖式的写法,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将旧知迁移,强调两个乘数数位对齐。第二,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从个位乘起。这时,先让学生观察12个位上的“2”,用个位上的“2”去乘“48”,表示2个48,这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接着,看12十位上的“1”,让学生说说这个“1”表示什么?(1个十)这个“1”和“48”相乘表示什么?(10个48)10个48就是480。这里根据口算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在竖式计算中先用十位上的“1”先乘48个位上的“8”,再乘十位上的“4”。第二部分的积480和第一部分的积56数位对齐了写,最后两部分积相加。第三,指出第二部分的积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最后得到内化。因为学生亲自动手写,动口说的实践活动比一味由教师说或个别学生说要更为深刻。5、验证结果,提高效率:在笔算中,验算是最好的验证方法。因此,让学生交换48和12的位置再乘一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出乘法的验算方法。(三)巩固强化,灵活运用:这个环节共设计六个层次的练习,将多样性、趣味性、综合性、循序渐进性为一体,把练习题呈现在不同的公园背景中,以闯关游览公园激励学生巩固强化。(1)列好的竖式继续算(2)根据横式列竖式计算并验算(3)补充竖式中第二部分的积(补充设计的)以上三题是基础练习,为了强化第二步积的过程以及加强验算养成良好的习惯。指导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互相说一说,交流经验。(4)改错:它是一个逆向思考过程,考察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综合性强。因此,指导学生先观察,再找错,然后分析错误原因,最后订正,强化难点。(5)游戏大转盘: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轮流旋转,旋转到哪两个两位数,就开始笔算。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缓解学生疲劳紧张的学习情绪。(6)应用题:春游途中助养小动物,为它们订牛奶。全月28元,定一份一年要多少钱?不仅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进行爱护动物的品德教育。公园买门票:这是一道开放题,先分组交流讨论,再全班汇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谈收获并进行总结。课后的拓展,与课前情境呼应,如果全年级都去春游,要付多少车费?(19212)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尝试思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9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教学课本例1。教学目标: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能正确运用到时机生活中。教学重点难点:由直观到抽象正确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教学策略:同图示法和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学了哪些长度单位、哪些面积单位。然后再看图、画图或比划相应的长度与面积单位,进行对比。除了强调两种单位的区别,也应提醒学生注意它们的联系。如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等。区分了两种单位的含义、图形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应用的角度加以区别,即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时候使用长度单位,什么时候使用面积单位。这是防止概念混淆,促成概念精确分化,加强记忆的有效措施。一是加强不同大小面积单位之间的比较,二是加强面积单位与相应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第三课时:教学内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例2、例3。教学目标:在理解面积意义的基础上,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于解决问题中。教学重点难点:由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策略:沿着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的方向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等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的操作实验,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用小正方形拼摆大长方形大正方形中,猜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数小正方形中,在观察讨论中验证猜想,在图形的变换练习中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再运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课时:教学内容:练习十九的内容。教学目标:复习巩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及对比周长与面积。教学重点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源于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策略:以源于现实生活实际问题为主,通过长方形、正方形周长、面积的对比练习,以及稍有变化的变式练习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究练习对本节内容进行梳理与巩固。第五课时:教学内容: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例4。教学目标: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运用进率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重点难点:弄清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算理,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教学策略:按11的比例,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在1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内画出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算出边长1分米即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类推出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第六课时:教学内容:公顷、平方千米。教学目标: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两个土地面积单位,了解它们的实际大小,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会用进率进行换算。教学策略:公顷和平方千米两个土地面积单位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具体了解1公顷有多大,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及绳子把这100平方米围起来,或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并向学生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如果有条件,可以再量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让学生看一看1公顷的土地有多大。第七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二十。教学目标:巩固梳理本单元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策略:先进行基本知识的复习梳理,再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各种练习,巩固本单元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0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分数。分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分数的形式定义相当抽象,现有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对分数的理解仅突出它在现实生活中测量与均分的含义。本册“认识分数”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法则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又接触得较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单元只是“初步”,对分数概念的教学仅定位于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学目标如何在本单元教学时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参照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为纬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和体验分子、分母的含义;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通过参与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观察探究、动手实践、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3)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探索和发现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表示出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能运用直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