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学基础05---信息交流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3673301 上传时间:2024-09-28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9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管理学基础05---信息交流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信息管理学基础05---信息交流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信息管理学基础05---信息交流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4,章 信 息 交 流,1,、,掌握信息交流的概念及过程,2,、,熟悉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型,3,、,区别信息交流的类型及其特点,4,、,理解影响信息交流的因素,学习目标,交流,(,communication, exchange, interflow, interchange,等,),其核心意思不外乎:交换、互通、沟通、通讯、混合、交替等。交流是一个极其广泛的概念,通常关于交流的定义是指除了物质交流以外的一切交流。信交流是信息管理的基本方式和运动基础,是一切人类交流的实质,也是信息管理的基础。,4.1,信息交流的基本概念,4.1.1,信息交流的分类,信息交流与传播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只要宇宙间有事物的存在和运动,就有相应的信息产生,,就会伴随着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我们可以将信息交流划分为下列几种形式:,4.1.2,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征,定义,1,:,信息交流,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人或由人组成的机构、组织,),之间相互交换信息的过程。,传统上理解的信息交流是在同一时间平面上实现的,是一种横向交流或共时交流,亦即此时此地或此时彼地的交流。,共时信息交流和历时信息交流的比较,共时信息交流或横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是克服交流的空间障碍,达到及时的信息共享;而历时信息交流或纵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在于消除交流的时间障碍,填补过去和现在的鸿沟,,将古代与现代联系起来,为继承和发展提供条件。,信息交流,共时交流(消除空间障碍),历时交流(消除时间障碍),交,流,手,段,互联网、传真、电话、电报、广播、电视、邮政、身势、旗语、钟、鼓、灯、烽火、口语、实物等,刻制光盘、拷贝磁盘、录音、录像、照相、绘画、文献、档案、古迹、文物、口语等,()图书馆、信息中心为用户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大众媒介向读者或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同事、朋友之间的直接交流,()利用电话、电报、信函、互联网等手段来完,成的信息交换,传统信息交流,定义,2,:,信息交流是社会活动中信息借助于某种符号系统,利用某种传递通道而实现的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传输和交换行为。,4.1.2,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征,信息交流与认识过程,信息交流的特征,信息交流过程,必须有一个信息传递者,(,Sender,简称,S),,,他是信息的初始来源,实际上是信息生产者;一个信息接收者,(,Receiver,,,简称,R),,,他实际上是信息的最终利用者。,信息交流还必须是交流双方的目的行为,即,S,与,R,均是故意要传递与接收信息。若仅有,一方故意,则不属于信息交流行为,。也就是说,,R,有信息需求,,S,有目的地提供。,(,1,)目的性,信息交流有其具体的交流方式和过程,它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过程和方式本身,而在于,通过具体的过程和方式极大地促进信息的利用和再生,,使交流双方在交流过程中获益。,特征总结,(,2,)双向性,交流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信息交流的实质就是信息的传播和交换。区别:信息传递是通过一定的媒体使信息从时间或空间的一点向另外一点的移动行为;信息传播,是指通过一定的媒体使信息,从时间或空间的一点向另外多点移动的行为。,(,3,)针对性,交流是一个你来我往的过程。如果没有交流的对象,将是不可想象。中国古代有句话,“对牛弹琴”。因此,人在进行信息交流时也会对交流的对象进行选择。,(,4,)及时性,及时是信息交流的催化剂。及时的反馈有时会使交流不断深入。当交流的双方时间拉得比较长时,交流有时会失去现实意义。,(,5,)实义性,信息交流不单是信息载体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信息内涵的交流。换句话说,信息载体的交流是信息交流的外在躯壳,信息内涵的交流才是其实质所在。,4.1.3,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1),信息发送者,也称信息传递者或信息生产者,是信息的初始来源,信息传递链上的初始环节。(,信源),(2),信息接收者,或称受信者,是信息的最后接受者或利用者。(,信宿),(3),交流通道,即信息达到受信者所经过的渠道。对于,S,和,R,而言,发送和接受信息的基本通道是交流双方的感官系统,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其他通道或技术系统仅仅是这些感官通道的扩展、延伸或变换。,信道(信息通道、信息媒介),(4),符号体系,信息传递交流时依附的载体。它包括语言、文字、手势、表情、信物、烽火狼烟、旗语、计算机语言等,同时还包括这些符号体系内部各符号元素之间互相联系与组织的方式及规则。,(5),知识信息库,人脑知识信息的总称,包括人所创造的各种知识或信息,是信息交流的最根本来源和最终极的归宿。,(6),支持条件,,信息交流得以实现的保障。它包括:自然条件,如光、声、电、空气在传导信息时的作用;技术条件,包括各种通讯技术、存贮、处理技术等等;社会条件,,即信息交流的社会保障体系,如法律、政策、经济条件、信息机构及相关组织的建立。,1,) 区别一下信息用户和信息源:,二者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信息源可以提供信息,也就是蕴含信息的物质载体。比如网络站点、新闻发布会等,都可以被称为信息源。,2,)信息用户既是信息交流的归宿,又是信息交流的新起点。,注意几点,a,、自然信道:有人类自身的信息器官来传播信息;,b,、人工信道:以各种人工的信息中介体传递信息。,C,、电信通道:通过现代化通讯技术来传递信息。,信息交流的新方式,Email,、,BBS,、,Blog,、,Wiki,、,ICQ,等。传递效率评价指标:传输率、传输成本、传递失真度、信噪比。,信息渠道主要包括:,信息传递,-,是指通过一定的媒体使信息从时间或空间的一点向另一点或另外多点移动的行为,信息反馈,-,就是指信息发送者把信息传递给信息接受者后,再将信息接受者所产生的反应或利用后的结果反送回来,并对信息发送者的信息传递发生影响的过程。,4.1.4,信息交流的过程,从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受者最常见和最一般的关系来考察,信息传递有以下基本形式:,第一种形式是以信息发送者事先,有无确定的信息接受者来,划分,有向传递或单向传递、信息的无向传递或多向传递。,第二种形式是以信息发送者,主动,传递信息还是,被动,传递信息来划分,信息的主动传递、信息的被动传递。,(,1,)信息传递的类型,信息的多向主动传递,信息的单向主动传递,信息的多向被动传播,信息的单向被动传递,四种最常见的信息传递方式,(重点), 信息的多向主动传递,信息发送者根据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将信息进行处理后传递给事先没有确定的接受者,主要形式:信息管理机构的情报报道服务,企业发放广告资料,广播电视节目,例,1,:,如书商关于新书新刊目录的传播与分发,信息中心对二次文献,(,或信息,),的选择报道,网站对信息的选择发送等等。,例,2,:,多向主动传递已经发展成为专业信息服务的基本形式,面对浩如烟海的一次信息,用户,(R),不仅难于获得自己所需要的部分,即使获得后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阅读、选择、评价、分析和吸收,专业信息服务机构,(A),通过对大量一次信息的加工整理,以“浓缩”后的二次信息向用户提供,大大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 信息的单向主动传递,信息发送者根据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将信息主动传递给事先确定的信息接收者。,这种方式一般是信息机构与信息用户之间有固定的和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信息机构了解了用户的信息需求,从而能够准确、及时地提供信息。这种信息传递方式至今尚未形成比较固定的模式,。,多向被动的传递最主要的形式是借阅服务,例如:图书馆、信息中心的书刊资料阅览和借阅服务,网站信息服务等。,来到信息中心或图书馆的用户、点击网站信息的用户是主动的,而信息传递本身是被动的,故也称为无向被动传递。, 信息的多向被动的传递,信息发送者根据广泛的接收者的要求,向他们提供信息资料的传递。,网络信息服务实质上是网站通过对大量信息进行选择、评价、整理之后存贮于相应的网站主页或栏目中,给用户提供导航、搜索服务;阅览、借阅同样是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存贮之后,按照检索语言的要求,上架存放,或输入到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供信息用户前来借阅和查寻。这已经成为信息传递的一种固定模式。, 信息的单向被动传递,信息发送者根据事先确定的,信息接收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来进行的信息传递,。信息机构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和信息资源接受信息用户的咨询,从而判断信息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咨询,的问题可能涉及各个方面,如获得某一信息的线索,某一具体数据或事实,要求能得到圆满的解答。咨询是由用户提出问题,对信息机构来说是被动的,而信息传递的对象又是特定的咨询者,所以这种信息传递称为单向被动传递,也称为有向被动传递。,上述四种信息传递方式并非彼此独立,而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不能相互替代,而要长期共存。,多向主动传递是,专业信息服务,开展的各种信息传递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它构成信息服务和信息管理工作诸环节的核心,以它为中心环节,形成信息管理的工作流程。要进行多向主动传递,必然要同时完成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和检索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以此为基础,其他几种类型的信息传递才得以进行。此外对于用户来说,有了信息机构的多向主动传递,才具有了解和获得各类信息的基础。,多向传递一般较单向传递容易,因为单向传递具有特定的目标,需要信息机构花许多精力和时间去了解特定用户的需求,难度自然增加。与被动传递比较,主动传递较为容易,因为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进行准备。,单向被动传递是信息服务的理想目标,只有定向,才能将信息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效用。其中有向主动传递是信息服务的高级形式,但不易做到。,反馈是信息交流不可缺少的一步。信息反馈实质上是信息的反向传递过程。信息反馈是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过程,严格地说,没有信息反馈过程的信息活动不能称之为信息交流活动,而只是一种信息传递活动。,信息反馈, 提高信息交流的质量与效果,在信息交流中,通过信息反馈可以使信息发送者根据信息接受者的需要传递信息,提高信息传递的,针对性,;可以使接受者不清楚的问题得到澄清,提高信息的明确性;可以不断修正和多次提供信息,提高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1,)信息反馈的作用。, 促进信息发送者的工作和研究,从信息接受者那里反馈回来的信息,有的是信息接受感想和建设,这可以,启发信息发送者、尤其是信息创造者的思维,;有的是信息接受者利用信息后的结果,这是对信息发送者工作或研究的,检验或肯定,;有的是信息接受者对某些问题的质疑,这要求信息发送者,进一步思考或深入研究,。因此,信息反馈有利于信息发送者工作和研究的深入进行。, 及时,信息接受者在接受和利用信息的过程中,要及时地将有关情况反送到信息发送者,信息发送者也应根据反馈信息及时作出反应。信息反馈不及时就起不到及时调节和修正信息交流系统的作用,影响信息反馈效果。,(,2,)对信息反馈的要求,(,2,)对信息反馈的要求, 准确,信息接受者必须将自己接受信息后的真正感受或利用信息后的真实情况反送给信息发送者,减少反馈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引起的信息失真,信息发送者也应对反送回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分辨真伪。反馈信息不准确,轻则影响信息交流的效果,重则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2,)对信息反馈的要求, 适度,信息反馈不足,应该反送到信息发送者的信息没有反送回来,信息发送者难以作出满足信息接受者需要的反应;信息反馈,过度,,不应反馈的或超出信息发送者研究和工作范围的信息反送回来,既加重了信息发送者的,负担,,又不能得出信息接受者满意的结果。因此,既要防止反馈不足,又要防止反馈过度,适度地进行信息反馈。,通过模型研究可以用简明、具体、科学、明晰的方式来展示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其基本研究手段是用图像形式、文字形式或数字形式对某一项或实体进行有意简化的描述,通过对事物发展的次要因素的有意识的忽视,梳理事物发展的主要线索和脉络。,4.2,信息交流的模式,4.2.1,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型,1.,拉斯韦尔,模型,政治学领域 (,5W,模式),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 拉斯韦尔提出著名命题: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是回答下,列,5,个问题:,拉斯韦尔的这个经典模型建立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框架,为传播学的研究内容提供了简明的五分法,几乎主宰了过去数十年的传播学研究,4.2.1,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型,2,、香农的通信系统模型,该模型中,信源发出信息,经过发射器,将信息转变成信号,信号在传递过程中会受到噪音的影响,经过接收器,将信号在还原为信息,传递给信宿,3,、香农的通信系统模型,1949,年香浓的通信系统模型比较全面的达成了对单向传播的结构和要素的解析,是信息通信过程的直观反映,为精确研究传播过程提供了基础方法论。他提出的关于信息通过发射装置转变成信号,然后又还原为信息的技术性环节和信道中噪音的干扰问题在当时是极富创见性的。这个模型的提出可以说是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但是香农的通信系统模型主要针对物理意义上的信息交流和传播而言的,显然,缺乏对人的能动性的考虑,。即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与信息发生着联系。这个模型的基本路线都是单向的,所以它没有重视信息交流本身的内涵。,4.2.1,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型,其他模型:,施拉姆,传播学领域,4.2.1,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型,其他模型:,门泽尔,社会学领域,正式交流:依法组织,具有正轨渠道,受法律保护,非正式交流:自由自愿的交流,其他模型: 维克利,信息学领域,S,C,R,模式,4,、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我们提出的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是基于以下基本观点形成的:,A,、信息交流的一般模式可以用阐述信息交流的一般过程,即能够对信息交流的一般过程进行结构解析。,B,、信息交流的一般模式特别需要考虑信息交流的双向性问题、 信息交流的环境问题、信息交流本身的结构问题,信息交流中噪音的多向干扰问题和信息接受者的能动性问题。,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E,(,N,),SCU,模式):社会信息环境,(E),中,在各种信息噪音,(N),干扰下,信息源(,S,),-,信息渠道(,C,),-,信息用户(,U,),三者的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1,)阐述了信息交流的一般过程,2,)借助大众传播模式研究成果,强调信息交流的结构性和双向性;,3,)强调信息交流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性,尤其是信息干扰的多向性;,4,)强调信息接受者的能动性,E,(,N,),SCU,意义:,例:,假定推销员,S,在外地进行产品推销,为了向销售经理,M,说明情况,,S,以书信方式汇报,经理,M,利用电话对,S,作了指示,于是推销员,S,和经理,M,实现了信息交流过程。,对于,S,通过书信给,M,的传递过程,可以信息载体模式作如下解释:,S,大脑中的脑电符号,(,脑语言,),形式的信息经载体变换和符号转换传递到书信中,以纸张为载体、以文字为符号而存在。书信状态下的信息经过载体位移,(,由邮政系统实现,),和符号保持,在,M,视读时经载体变换和符号转换,形成光波粒子为载体,光波为符号形式的信息,再经过载体变换与符号转换进入,M,的大脑。类似地,我们可以描述,M,通过电话给,S,的传递过程。,M,大脑中的脑电符号信息经载体变换和符号转换传递到空气载体中以声波形式表现,然后又通过话筒实现载体变换与符号转换,形成以电流为载体、电流信号为符号形式的信息,再经过载体位移,(,电流流动或电波波动,),与符号保持,(,电流或电波信号的连续传递,),,达到收信者,S,,形成脑电信号形式下以大脑为载体的信息。,组织信息流指的是组织内成员与成员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或组织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交流。我们将组织信息交流,分为垂直流和水平流。,垂直流。,水平流。,组织信息交流的结构如图,4,13,所示。,13,4.2.2,组织信息流,大众信息流指的是社会信息的大量复制和大规模传播过程。如果发送者的人数为,m,,接受者的人数为,n,,那么,,mn,。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人们通常将大众信息流称之为大众传播。,韦特利,麦克林模型,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沟通社会联系。,引导社会舆论。,维系社会工作生活。,14,4.2.3,大众信息流,1.,虚拟空间的概念,虚拟空间,也叫赛百空间(,Cyberspace,)。,1984,年由美国科幻小说家威廉吉布森在他的一本,精神漫游者,(,Neuromancer,)书中提出。当时,它仅仅作为电脑或电脑网络内的数据存储。自然是我们在现实中无法用肉眼看不见,它只有通过(借助)计算机及其设备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4.2.4,虚拟空间的信息交流,(,1,),“人”与“人”交流模型,2.,虚拟空间的交流方式,A,的思想,中介,B,的思想,某人,B,某人,A,界面,界面,图,4,15,人与人交流模型,(,2,)“人”与机器的交流模型,(,3,),机器与机器的交流模型,17,(,4,),人机局部复合交流模型,(,5,),人机整体复合交流模型,思考:网络信息交流有哪些特点?,优点:,突破时空限制,存储量大,传输速度快,,表现形式多样,使用便捷,成本低廉,缺点:,信息质量,网络安全,检索难度,,知识产权问题,4.2.5,网络信息交流的特点,4.3.1,社会因素,1,、政治因素,个人有隐私,国家有秘密。为了国家的安全,某些信息情报的交流肯定会受到限制。这种规定在任何国家都有。由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不同,彼此之间的信息情报交流开放的等级也会有差异。,4.3,影响信息交流的因素,2,、军事因素,军事的敌对国,由于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相互封锁,其间的信息交流不可能不受到冲击和影响。而且,这种敌对关系不仅存在国与国之间,两国个人间的关系也会受到波及。,4.3.1,社会因素,3,、法规因素,一个国家的法规是维护社会安定和有序化的一种手段。然而,它也与其他事情一样具有一定负面的影响。我们以版权法、商标法和专利法为例谈谈它们的负面。我们知道,,信息交流的一个特性就是扩散,,而以上法律保护的却是专用权,这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4.3.1,社会因素,4,、经济因素,试想一下,一个解决温饱都会有问题的地区或国家,它会把很多资金投向信息技术方面吗?统计资料显示,经济越发达地区,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也越多。这就是,“,马太效应,”,,经济越发达,对信息交流的刺激也越大。,4.3.1,社会因素,5,、科技因素,科技发展的水平与信息交流的水平息息相关。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落后,人与人的远距离交流是非常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进入信息时代,特别是全球个人通讯的兴起,人与人之间的通信与交流变得,非常容易,。地球上某一个人可以在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与另外一个人随时进行通信。在科技落后的时代,这种可能性想都不敢想。,4.3.1,社会因素,6,、文化因素,落后的文化会阻碍信息交流。时至今日,在一些非洲部落,由于,文化落后,,导致了他们与外界交流的困难。不同的,文化背景,也会阻碍信息交流。两个民族,如果文化背景和习俗的不同,他们在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时难免不出现障碍。,4.3.1,社会因素,7,、教育因素,你能想象出两个文盲之间的书信交流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一个小学毕业的人与一名从分子化学专业毕业的博士进行分子化学方面的讨论,那也是不可想象的。,4.3.1,社会因素,8,、性情因素,观念对交流的影响不可忽视。一个人的接受教育的水平、文化素养、所处的科技经济环境、出生的国家等有时不能对他的渴望交流的观念产生影响。这是一个天生的本性。有人生下来就喜欢与人交往,有些人则不同。,4.3.1,社会因素,9,、心理因素,心理障碍,有时也会影响一个人,一群人,甚至一个民族与外界的交流。比如,一个饱受战乱的民族或国家,在与曾经蹂躏他们的国家交流时,保持着一种戒备的心理非常好理解。,4.3.1,社会因素,4.3.2,语言文字因素,1,、自然语言因素,影响的因素,没有一个统一的语言。,语言之间的翻译有难度。(关系),为了克服外语对交流的影响,比较好的解决办法:,使用世界比较流行的语言(如英语等)进行交流。,推广,国际科技交流的标准,。比如,某专业国际规定的专业术语、通用符号、公式等。,将计算机广泛应用于信息交流。比如使用计算机分类,排序检索、应用计算机翻译软件、使用信息交流安全软件,等。,4.3,影响信息交流的因素,2,、专业术语因素,专业越来越多,越分越细。,信息工作者由于自身的水平,在推动信息交流时显得力不从心。,4.3.2,语言文字因素,3,、检索语言因素,编检索的障碍。编检索有两大障碍,一是对信息的,正确理解,。二是将信息,转化,为检索语言或符号的过程。这又要求编检索的人员对编检索的过程非常熟悉。两者缺一不可。,用检索的障碍。,4.3,影响信息交流的因素,1,、信息发生时的障碍,信息时滞,当一件事情出现后,用语言表述,比如写成新闻发表在报刊上,总有一个时差,即使是电视实况转播,也不可能,因为多半事情发生后记者才到现场,或是追踪报道。,我们通常将传输分为,同步与异步,。同步的优点自然是实时性强,但代价太大。因此,在现实的通信中,异步占据了相当的比率。即使某些看似同步通信的情况实际上也是异步模式。所谓异步意味着时差。,4.3.3,交流过程因素,语言的转化,人要想用语言准确地描述一件事是非常困难的,这就是,语言转化的难点,。另外,自然语言中有不同语系、不同语种、不同方言都会导致认知和理解(转化)的困难,这种情景对专业语言更加突出。,4.3.3,交流过程因素,形式化,形式化是自然语言向机器符号的转化,。为了实现这种转化,必须先建立一个形式系统,规定所用的符号、规定符号联结成合法符号串的规则(语法)以及合法符号串如何表示问题领域中的意义(语义)。然后,把要处理的问题用符号串表示出来。这个过程就是形式化。由此可见,形式化的过程肯定会对交流产生影响。,4.3.3,交流过程因素,干扰,除传输前的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之间的相互干扰外,过量的信息也会加重人们传输前的选择负担。,4.3.3,交流过程因素,2,、传递中的障碍,信道容量,信道容量是有一定限制的。控制好传输的容量和质量是传输重要课题之一。它可以保证在某一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使传输的内容更多。,4.3.3,交流过程因素,传输过程干扰,信息传输过程中,干扰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进行信息编码,使传输信息的干扰最小。,4.3.3,交流过程因素,信息还原,信息还原取决,信道的选择,和,编码解码方式,。,信道的选择包括信道的种类和信道的容量。我们以,邮寄与计算机网为例,你说哪一种形式好?,很多人都会说是后者。其实,这要看是传输什么?如果是要求原件,对时间要求一般,则显然邮寄为上策。,编码解码方式,(算法)非常多。当我们在进行信息的编码解码时,由于客户的要求不同,我们选用的算法也自然会有差异。,4.3.3,交流过程因素,传递方式。,比如,DDN,(数字电路),,ISDN,(综合数字业务),,ATM,(异步模式)等传输方式的传输效率不同,即使是,DDN,,由于其带宽不同,,传输效率,不同。,4.3.3,交流过程因素,3,、接收的障碍,接收能力,途径:所谓途径就是信道的选择。比如自然信道、纸类载体通道、电子通道、计算机,网络通道传输和接受信息的能力肯定不同,。,方法:传输与接收方式是相互约定的。我们将其称为通信方式。一旦这种方式确定,传输接收的效率也自然有别。,4.3.3,交流过程因素,接收需求,我们某用户在互联网上查信息为例,,范围:假如他需求查与“人才”有关的信息,通过互联网上搜索引擎的结果可能有一万条信息。这一万条信息他不可能都要。,内容:这时,内容是否合适就成为他进一步评价筛选的标准。,目的:一般地说,判断标准与他准备完成工作密切相关。具体地说,如果他要写一篇中国引进人才政策的文章,那么,进一步筛选的标准将会缩小,。,4.3.3,交流过程因素,处理能力,评价,当一个收到一条信息时,他的第一反映就是对这条信息进行评价。评价的好坏将决定信息的取舍。通常对一条信息的评价方法有两种,一是,自家评价,。二是,请他人评价,。两钟方法各有优缺点。对于前者,由于个人的自身的因素(比如个人业务水平、心理因素等),对信息的评价可能出现偏差。这个方法的优点是由个人迅速做出判断。对于后者,评价信息比较全面,但时效性差。,4.3.3,交流过程因素,处理能力,处理,即使所有对方传输过来的信息都收到了,但是,信息的取舍,加工整理、吸收理解工作还要做。否则,反馈信息无法进行。,反馈,交流过程离不开反馈,它是交流的最后环节。当信息接收者开始信息反馈时,信息接收者又变成了信息发送者。,4.3.3,交流过程因素,1,、,“,信息爆炸,”,与信息相对贫困,信息不虞现象,:在人们利用信息的过程中缺乏对信息的合理和科学的控制手段和方法,获得的信息不能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人们需要的信息不能有效获取,这样一种矛盾的,信息利用现象,,实质是,信息失控,。,信息,相对过剩,:由于信息利用意识的缺乏、信息传递手段的不足、相似信息的互相干扰等原因,人们的信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同时,大量的信息未能得到全面有效的利用而形成的信息提供过剩的虚假状况。,4.3.4,、环境因素,尽管信息呈现爆炸性增长,但有些人还是无法享受到,“,信息爆炸,”,带来的实惠。我们将其称为,信息贫困,。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有,在发达国家也存在。一篇文章曾指出,美国纽约市华尔街上的流浪汉就是信息贫困的最大受害者。他们由于没有住址邮箱、电话等通信地址,即使有善心人给他们工作,也无法通知到他们本人。,4.3.4,、环境因素,尽管信息呈现爆炸性增长,但有用的信息还是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有用的信息有,但它归某个“,小集体,”所有,因为种种原因,有些人无法得到。二是有用的信息与无用的信息都在快速增长,相比之下,增长太慢。,4.3.4,、环境因素,2,、信息自由化与信息壁垒,互联网是,“,自由的空间,”,。比如在上面发布胡说八道,装神弄鬼,创办自己的网站发布信息等。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人都希望从网上获取所需的信息时分文不出。,信息壁垒:信息壁垒是一种社会信息交流障碍,尤其是社会环境的多极影响性和功利性等因素形成的社会信息交流环境障碍。,4.3.4,、环境因素,一是,人为壁垒,。“小集体”利益是阻碍信息交流一大壁垒之一。关于“小集体”利益的合理性是可以理解的,原因是他们要获利,要生存。从大的范围讲,无障碍沟通是人类交流的最高境界,但要实现这一点,往往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协作。(股市),二是,技术壁垒,。信息壁垒的另外一个因素是技术条件。落后的技术条件显然无法做到信息的畅通无阻。因此,提高技术水平也是保障信息畅通的必要手段,。,4.3.4,、环境因素,3,、信息,分布无序性,和信息,利用有序性,。,信息分布无序性:信息自然形成的形态无序性,即缺乏控制或未经控制的一种自流状态,信息利用的有序性:主要是由信息需求的有序性决定的(一定的主题或学科领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一定的形态和方式),网络是万花筒,什么信息都有。可令人遗憾的是产生于不同角落,不同人群,不同领域的信息,从总体看有序化不够。而人们信息需求的信息又必须是有序化的才好用。这就是有序与无序的矛盾。,4.3.4,、环境因素,1,、信息污染,信息污染就是由于信息数量的过分激增和信息有意或无意的错误性传播和使用而造成的对社会信息利用环境的负面干扰和影响。它主要表现形式有:,信息垃圾、虚假信息、黄色信息,4.3.5,信息交流的安全因素,2,、信息泄密,信息泄密是指通过不合理或非法手段,窃取个人的隐私信息、企业的商业秘密、政府部门和军队的机密、计算机文件和软件等。,4.3.5,信息交流的安全因素,3,、信息破坏,信息破坏主要是指制造和传播恶意程序,破坏计算机所存储的信息和程序,甚至破坏计算机硬件。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计算机病毒约达,5000,种,而且每年还在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由于计算机病毒具有破坏性、潜伏性、隐蔽性、传染性强等特点,它的存在已制约了信息的正常交流,。,4.3.5,信息交流的安全因素,4,、信息侵权,信息侵权主要是指,对信息产权的侵犯,。传统的信息产权主要是指知识产权,包括版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电子版权包括数字作品版权和软件版权。电子版权被侵犯的情况比较多见。软件盗版的情况在国内也一直很严重,尽管我国政府做了很多工作,软件盗版的现象依然没有彻底解决。,4.3.5,信息交流的安全因素,5,、信息侵略,信息侵略是指发达国家利用其信息优势想发展中国家输出其价值观念与政治观点,破坏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独立性和文化独立性的行为,4.3.5,信息交流的安全因素,约哈里窗,一个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Satisfying Inter-personal,information flow,你知我知(,Open,),你知我不知(,Blind,),你不知我知(,Hidden,),你我都不知(,Unknown,)。,这是分析人际冲突的一个方法,:约哈里之窗。图中两个椭圆代表两个人的全部特征。椭圆中绿色和黄色的部分为自己所了解的自我。两个椭圆相交的,绿色部分,代表两个人公开的想让对方知道的部分,这部分由于具有开放性和一致性,没有理由去防卫,所以沟通时几乎不会产生冲突,称之为安全区域。同时,两个人都有自己了解,但不准备让别人知道的部分,这部分称为隐私区域。你如果进入对方的隐私区域,就有冲突的可能。不过,这部分由于属于自己了解的,一般冲突均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椭圆中褐色和红色的区域代表自己所不了解的自我。褐色区域是一个很特别的区域,该部分的个性特征属于自己不了解,但别人了解的部分。你可能在无意中触怒别人,但由于他人了解你,可能会告诉你,但又担心伤害到你的感情,这也是一种潜在的冲突。当然最危险的情况就是红色区域,该部分属于未发现的自我,就是自己不了解,他人也不了解的部分。该部分极易引起冲突。,理想情况下,自己应绝对多的了解自己,同时将自己的绝大多数自我暴露在他人面前,这样可以形成更大的安全区域,在该区域里,冲突是极其轻微的。当然,也应该适当的保持部分自我,但该部分应绝对的最小化,能有多小就有多小。理论上,人是不可以完全认识自我的。但有些自己所未认识的自我会被对方指出,该部分称为盲目区域,应在双方的努力下向安全区域转移,以减少冲突。还有些自己未认识的自我也未被对方指出,这是危险区域,这些就是冲突的最大的来源,应该逐渐向盲目区域转移,也就是说争取被对方指出来或直接自己发现后向安全区域转移。,运用“约哈里窗”认识和评价自我的方法,第一步,请,5,个或,10,个非常了解你的朋友,,要他们列出你的优点和缺点。可以先从好朋友做起,看到底怎么样看你。如果想进一步客 观地评价自己,再请那些你最不喜欢的人列出你的优缺点,也就是让别人做你的镜子,利用别人给你的回馈,帮助你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第二步,你自己也拿出一张纸来,自己列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然后将自己列出的与 别人列出的,一比较,便可能产生上表中列出的四种情况。由“约哈里窗”你也许会发现自己有许多优点,别人并不知道,也可能出现别人认为你的优点,你自己反而不觉得,这样你可 进一步了解自己。同样,你的缺点也可能有类似的情形。“约哈里窗”了解和评价自己,要比 从自我观察的材料中分析、评价自己更客观、准确、可靠。,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