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常见问题及解析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3516662 上传时间:2024-09-25 格式:PPTX 页数:78 大小:4.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常见问题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常见问题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常见问题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11/3,*,食源性疾病网络报告中,常见问题及解析,山西省疾控中心,张晓红,背景,我国从,2010,年开始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我省先于国家,于,2010,年,7,月,1,日在全省正式启动了食源性疾病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工作。,一、监测,/,报告内容,、时限?,监测,/,报告内容,监测,/,报告内容,食源性疾病,(狭义),1984,年,WHO,将“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s,)一词作为正式的专业术语,以代替历史上使用的“食物中毒”一词,并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通过摄食方式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2009,年,食品安全法,规定,,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食源性疾病,(广义),食品污染等,(,外来因素,),所致的食源性疾病,生物性,微生物性: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动物性:,昆虫污染 、寄生虫污染,化学性,农药、化肥残留,包装材料,/,容器等污染,非法使用添加剂,假冒伪劣,物理性,核爆炸,核废物处理不当,/,核素污染,意外事故,食品有毒物质,(,自身因素,误食误用,),等所致食源性疾病,动物性,河豚鱼毒素,植物性,马铃薯龙葵毒素,真菌性,毒蘑菇,营养失调,(,宿主因素,),所致食源性疾病,营养缺乏性食源性疾病,营养过剩性食源性疾病,(糖尿病、心脏病),传播疾病的媒介,食物,病原体,临床体征,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急性感染性或中毒性的表现,基本要素,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1.,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2.,经食品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人畜共患病(口蹄疫)和寄生虫病(旋毛虫病)等;,3.,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4.,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most,分类,Focus on,食源性疾病,分类,(按致病因子),细菌性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病毒感染,食源性寄生虫感染,食源性化学性中毒,食源性真菌毒素中毒,动物性毒素中毒,植物性毒素中毒,食源性疾病,分类,(按发病机制),食源性感染,食源性中毒,报告时限,报告时限,要求:两个报告,食源性疾病的诊断与报告,临床医师无法判断病例的食源性,如霍乱或肉毒中毒病例的食源性,需要多部门共同参与:“食源性”多需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确认,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食源性疾病病例报告名录,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加强培训,发现病例,进行报告,疾控中心,参与处置,进行网报,卫生行政部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安排处置,协调各部门、机构,要求,疾控中心,二、网络报告系统?,网址?,新的网报登录方式:,1.VPN,登录方法,1,)网址:,或,新的网报登录方式,1.VPN,登录方法,2,)填写用户名及密码,用户名:,shanxi,密码:,3333344444,2.,安装控件,3.,登录暴发报告系统,3.,登录暴发报告系统,网址,变更用户,重置,/,修改,密码,用户名,/,密码?,基层工作人员不足,人员变更频繁,工作交,/,衔接不顺畅,部分人员工作不积极,忘记用户名密码,用户名,/,密码?,要求,疾控中心,提高认识,做好记录,做好交接,三、报告职责,/,流程,四、网报信息质量,有待提高,1.,信息填写不完整,1.,信息填写不完整,2.,信息填写不准确,3 2 3 2 3 0 0 0,3 2 3 2 3 0 0 0,100,0,网报人员责任心不够,网报信息与流调报告存在出入。,2.,信息填写不准确,3.,关键点掌握不够,1),报告日期:,指负责调查的疾控接到事件报告(口头报告或电话等形式)的时间。,2),病程,/,潜伏期中值:,是统计学上中位数的概念。数据按升序或者降序排列,假如有,n,个数据,当,n,为偶数时,中位数为第,n/2,位数和第(,n+2,),/2,位数的平均数;如果,n,为奇数,那么中位数为第(,n+1,),/2,位数的值。,3.,关键点掌握不够,3),取样,/,采样,/,阳性数量:,均填相应的样本的份数,而非体积或克数。,4),住院人数?,统计入院治疗并留院观察,24,小时以上的病例数。,5),需网报用户自己添加的信息有哪些?,可疑食品信息、食品样品检测信息、诊断信息。,3.,关键点掌握不够,6),上级退回的报告卡如何修改?,点击信息列表,再点击“被退回”按钮,即出现“修改”,点击并修改后进行提交。,7),采集到的可疑食物的检验结果如何填报?,应填在“食品样品检测信息”中,需用户先添加后方能填入。,例子,例子,4.,部分信息填写不规范,要求,疾控中心,提高责任意识,注重质量,加强审核,五、流行病学调查,不规范,/,到位,问题,1.,采样环节,1,)餐饮单位不配合,不积极留样、拒绝采样;,2,)患者不配合,不如实提供具体的就餐地点、及详细的食物信息等;,3,)部分流调时间滞后导致现场破坏,采样难度加大;,4,)发生在家庭的事件,往往无剩余食物;,5,)目前采集的样品大部分是剩余食品样品,而食品原料、半成品、环境样品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生物标本采集较少。,2020/11/3,43,问题,2.,流调环节,1,)现场调查能力不足,2,)调查内容不全面,3,)部分疾控部门流调时间滞后,2020/11/3,44,问题,3.,检测工作,1,)实验室检验项目和水平有限,2,)检测不及时,3,)采样、保存不规范,4,)检测项目不准确,2020/11/3,45,问题,4.,客观问题,诊断标准急需更新。,GB 14938,标准无论从诊断主体、诊断标准等方面均与,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有不完全匹配的地方,使我们在判断事故性质、类型时存在问题,急需更新。,2020/11/3,46,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学处理,并对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规范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卫生部于,2011,年,11,月,29,日印发了,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卫监督发,201186,号),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的任务是利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事故有关因素,提出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建议。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危害因素调查和实验室检测。,依据,2020/11/3,47,1,、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第十一条,开展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制订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2,、统一个案调查方法,开展个案调查;,3,、采集有关标本和样品;,4,、描述发病人群、发病时间和发病地区分布特征;,5,、初步判断事故可疑致病因素、可疑餐次和可疑食品;,6,、根据调查需要,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2020/11/3,48,2,、危害因素调查,第十二条,开展危害因素调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访谈相关人员,查阅有关资料,获取就餐环境、可疑食品、配方、加工工艺流程、生产经营过程危害因素控制、生产经营记录、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等信息;,2,、现场调查可疑食品的原料、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食用等过程中的相关危害因素;,3,、,采集可疑食品、原料、半成品、环境样品等,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生物标本。,2020/11/3,49,3,、实验室检验,第十三条,送检标本和样品应当由调查员提供检验项目和样品相关信息,由具备检验能力的技术机构检验。标本和样品应当尽可能在采集后,24,小时内进行检验。实验室应当妥善保存标本和样品,并按照规定期限留样。,第十四条,承担事故标本和样品检验工作的技术机构应当按照相关检验工作规范的规定,及时完成检验,出具检验报告,对检验结果负责。,2020/11/3,50,51,食品安全事故调查步骤,现场初步评估,制定病例定义,病例搜索及个案调查,描述三间分布特征,形成可疑致病因子、可疑餐次,/,食物假设,分析流行病学验证假设,食品环境卫生学调查,标本的采集及检测,要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演练等,积极协调各部门,/,机构,疾控中心,提高调查能力和调查工作质量,流行病学调查(确定致病食品或食物),卫生学调查(确定污染来源与环节),提高病原学证据支持水平,医疗机构,积极协助、参与流调,提高医生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警觉性,六、流调报告质量,有待提高,2020/11/3,53,参考,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卫监督发,201186,号),2. ,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2012,年版),附表,3-9,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提纲,2020/11/3,54,调查任务来源,(何时接报或接到上级行政部门调查指示),事故简单描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波及范围、基本经过等),参与事故调查的机构与人员、调查目的简述,一、背景,2020/11/3,55,二、基本情况,事故发生地的基本情况,如气候、风俗习惯、人口数、社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学校,/,工厂,/,企业规模、住宿非住宿、食品企业的日常活动和操作等。,2020/11/3,56,三、调查过程,(一)目的:开展调查时需要达到的目标,目的描述要简明扼要、有逻辑性;,(二)方法:,流行病学的内容,(调查人群描述、病例定义、如何开展病例搜索、如何选择病例和对照、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等),实验室检测的内容,(样本采集与运送方法、采用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2020/11/3,57,四、调查结果,描述所有来自临床、实验室、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食品卫生学调查方面的结果。,(一),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总发病数、罹患率、疾病临床信息(症状体征、住院转归、临床检验结果)、疾病潜伏期(最短、最长、平均)、病例三间分布特征、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发病前,72,小时或重点可疑餐次的饮食史、可疑食品进食时间与数量)、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等。,2020/11/3,58,(二),食品卫生学调查,:可疑食品及其原料的来源、剩余数量及流向;可疑食品的制作时间、配方、加工方法和加工环境卫生状况;成品(包括半成品)的保存、运输、销售条件;食品制作人员的卫生和健康状况;分析造成食品污染的环节。,(三),实验室检验结果,:所采集的样本类型与数量、实验室检验项目与结果。,四、调查结果,2020/11/3,59,五、调查结论,概括事故调查中的主要发现和特点,作出结论的主要依据、理由。,调查结论内容应当包括事故范围、发病人数、致病因子、污染食品及污染原因。不能作出调查结论的事项应当说明原因。,2020/11/3,60,六、建议,提出防控建议,如发布食品消费预警,召回相关食品,对污染食品的无害化处理,清洗消毒加工场所,改进加工工艺,维修或更换生产设备,调离受感染的从业人员,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开展公众宣传教育等。,举 例,2020/11/3,61,七、市级审核,待加强,2020/11/3,62,问题,1.,时效:审核不及时,缺乏沟通,2.,质量:把关不严,2020/11/3,63,要求,县区级疾控中心,加强交流,及时沟通,进行自我审核,市级疾控中心,增强责任心,及时审核,注重审核效果,2020/11/3,64,2020/11/3,65,八、监测系统只反映,部分食源性疾病病例,2020/11/3,66,67,欧美发达国家: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群患食源性疾病,WHO估计发展中国家漏报率为95%以上,我国目前掌握的食物中毒数据仅为实际发生的食源性疾病的“,冰山一角,”,2020/11/3,67,事件监测以,被动报告为主,掌握的是已经发生或诊断明确的事件,;,不能早期识别食源性疾病暴发及有效溯源,;,食源性疾病病例的呕吐和腹泻时间很短,或由于,没有医疗保险等原因,没有就医;,食源性疾病的症状是非特异的,医生无法判断是否为食源性疾病;,原因,大部分腹泻病例是自限性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往往并不用于指导患者的初始治疗,所以医院通常不要求对每个自限性疾病的患者进行实验室检验,常规实验室检测不能诊断出来的感染,漏报、迟报、不报,原因,不是所有食物中毒事件都需要报告,认识不够,未充分了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内容,不敢报,部分地区将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情况与创建卫生城市挂钩,将食物中毒事件简单等同食品安全事故,不恰当(过度)追究责任单位的行政责任,漏报,/,不报原因,2020/11/3,70,对策,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培训,开展媒体主动搜索工作,开展漏报追踪工作,设计了,漏报追踪函,和,追踪落实情况表,,追踪函下发主体为各市卫生局。,2013,年共追踪,5,起可疑漏报事件。,2020/11/3,71,要求,卫生行政部门,提高重视程度、敏感性,主动搜索病例,/,事件,医疗机构,提高理论水平、正确认识食源性疾病,加强院内漏报排查:,周督查、日督查,疾控中心,及时网报报告,2020/11/3,72,任重道远,“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国家安全问题,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公众健康。,“舌尖上的安全”,2020/11/3,73,任重道远,2020/11/3,74,食源性疾病监测:挑战,时效性:如何,及时地,采集数据,精准性:如何,精准地,发现隐患,2020/11/3,75,下一步,发现问题所在,找到解决办法,付诸行动!,2020/11/3,76,展望,展望未来,我们应秉承一贯踏实、严谨、科学、务实的工作态度继续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2020/11/3,77,QQ,群:山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二群,173692018,),请实名制申请加入!,TEL:,(王主任),7553135,(,F,)(办公室),电子邮箱,:,(联系、上报),公共邮箱,: sxcdcspk,gg,(下载会议资料),密码:,spk123456, 文件中心,联系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