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上传人:su****e 文档编号:243516633 上传时间:2024-09-25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页,名师伴你行 高考二轮复习 历史(通史模式),基础记忆,热点盘点,提能专训,二轮备考讲义 第六部分 专题十三,名师指导,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专题十三二战后世界的发展演变 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与竞争,一、,对国际格局变动的认识,(1)国际格局变动的根源是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2)新的国际格局是建立在新的力量均势的基础上,是各国力量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3)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的根本因素是综合国力(科技力量、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等)。,(4)国家力量与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立足点与出发点。,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一)、,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 年代末),1、特征:,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实力不足以与之相抗衡)。,2、原因:,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3、表现,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4、影响:,美国利用经济优势控制国际金融和市场,使西欧、日本等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还大肆推行强权主义,使整个世界动荡不安,问:美国二战后初期为谋取世界霸权有哪些重大举措?,布雷顿、关贸总协定、马歇尔计划、北约、联合国,(二),第二阶段(20世 纪70年代至80 年代末),1、,特征,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格局多极化的一个表现,2、,原因,西欧内部经济联系加强,整体实力大增;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出现衰退,3、,表现,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的经济发展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苏联经济实力增中有减。新兴工业化国家出现,4、,影响,西欧国家和日本的崛起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也一度处于守势。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使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三),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1、,特征,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2、,原因,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广泛建立;冷战的结束,3、,表现,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领域的重要力量;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转,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出现,4、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新一轮扩张。,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使其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但也使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开始,(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关系逐渐恶化。,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发生冲突。,美苏实力相对均衡。,(2)过程:,雅尔塔体系确立奠定基础;,两大阵营出现初步形成;,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北约、华约两大组织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3)“冷战”影响,一方面:美苏冷战,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德国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分别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朝鲜分裂:1945年,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被迫于1973年撤出。,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结果表明当时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占有优势。,另一方面:美苏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2,冷战中期:,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967年欧共体成立,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削弱了美国的霸主地位。,(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提出了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3)不结盟运动兴起: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4)中国的发展壮大: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3,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背景: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2)当今世界形势,缓和与动荡并存:和平: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动荡: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活动威胁着世界和平;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多极化趋势加强: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但世界格局整体上仍然处于“一超多强”阶段。,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新变化,(一)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A、内容:,农业:取消义务交售制,开荒种玉米,工业:权力下放,承认企业和个人利益,B、特点:,以农业为突破口,C、评价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2、,勃列日涅夫改革,A、内容:,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农场的经营自主权。,B、特点:,以工业改革为重点,C、评价:,苏联军事实力增强,但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未冲破斯大林体制,最终失败,3、,戈尔巴乔夫改革,A、内容:,重点在重工业,从根本上触动经济体制,打破单一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后转向政治领域,B、评价:,其措施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经济下滑,国内局势失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4,.改革留下的启示,(1)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2)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3)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4)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防止个人崇拜。,五、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变化,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50-70年代),(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2)生产关系调整: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产业、宇航业等。,(4)经济全球化:由于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形成:,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2)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3)影响,确立了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几个主要经济区域集团的特点,(1)欧洲联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经济集团,它不但是经济实体,也是政治实体,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合作内容囊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2)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组织,不是政治经济联盟。,(3)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论坛性质的松散的经济集团。也是地理范围最广的区域集团。,5,.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根本推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技术手段: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消除障碍:两极格局的结束。,体制保障:市场经济体制。,推动者: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2)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3)对经济全球化的评价,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和传染性空前增强;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7、,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1)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2)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或初级形态,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们在性质上是一致的,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区别;实际上,全球化有时更多地表现为区域化,并由区域化所带动。,(3)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但从总体上看利大于弊。,六,、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1过程,(1)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2)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开发信息技术,互联网产生。,(3)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2功能,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箱、聊天等服务。,3影响,(1)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改变了传统产业。,(3)改变了人们工作、生活及社会交往方式。,(4)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