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kfc****89 文档编号:243502254 上传时间:2024-09-24 格式:PPT 页数:153 大小: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高三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高三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高三知识点总结,一、政治,1.分封制:(目的、内容、作用、瓦解;),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分封,拱卫王室。,内容:封邦建国,在保证周王室候强大的条件下,将贵族、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分封主体:同姓亲族(土地、物资、武装、人口),异姓诸侯国:功臣、姻亲、附属国。,作用:周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使西周贵族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战国时期彻底瓦解。,一、政治,2.宗法制(目的、内容、特点、影响;),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特点: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嫡长子继承制度大小宗之间的关系为家族等级关系、政治隶属关系。,影响:保障各阶级贵族能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紧密结合,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一、政治,3.春秋时期的改革与变法:(商鞅变法),背景: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被大部分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新兴地主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与原来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激化。,目的: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内容: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分封,行县制;废井田,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按功授爵,废除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影响: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提高军队战斗力;刑法过严厉;未与旧有制度划清界限。,二、经济,1.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生产工具、耕作方式),生产工具:,刀耕火种:石斧、石铲、木耒、骨耒(商周青铜)、铁犁牛耕(精耕细作)-曲辕犁。,灌溉工具:翻车、筒车、水利设施,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特点:精耕细作)-男耕女织,组织方式:千耕其耘-个体农耕,二、经济,2.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井田制,国有为名。实质:贵族土地所有制,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度取代井田制形成君主-地主-自耕农的土地体系,二、经济,经营方式:,(1)官营: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军用,官府贵族生活用品。,特点: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对产品严格管制,利于手工技艺的提高;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在市场流通。,地位: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不以销售为目的。,二、经济,(2)民营:民间私人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以销售为目的,在明朝中后期占主导地位。,(3)家庭: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一直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如:纺织品,主要用于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二、经济,商人的出现:商朝出现了最早的职业商人和货币。,西周政策:工商食官:将商人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为他们提供衣食,成果全部属于国家,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庶人冲破官府束缚,经商致富,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形成都会。,重农抑商的政策:(原因,影响),原因:农商业争夺劳动力;为巩固封建统治(商人权力过大不利于统治);保证赋税徭役的征发;使农民保持朴实本质,简单思想,便于控制。,影响:在封建社会前期,加强了统治,促进了农业和农耕文明的发展。但在明清时期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成为导致中国落后世界文明潮流的重要原因。,三、文化,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孔子:仁,礼;“为政以德”“克己复礼”“仁者爱人”,老子: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的天地万物的本源;建立了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孟子:仁政;民贵君轻;人性本善论;养浩然之气。,荀子:人性本恶;礼法并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制天命而用之;发挥主观能动性。,庄子:逍遥;万物齐一;天与人不相胜;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墨子:兼爱;非攻;尚力;尚贤;节用;,韩非:反对儒家是非古今的史观,主张变法革新,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三、文化,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影响:,背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商业繁荣和城镇的兴起;传统的礼法秩序遭到了猛烈的冲击,没有统一的思想。,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原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国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三、文化,2.科技成就:,指南针:A.战国 司南B.北宋 人工磁体的指南针C.南宋 罗盘(13世纪传入西欧),天文历法:A战国 甘石星经B.东汉 张衡地动仪 浑象仪C.唐 僧一行 实测子午线长度D.郭守敬 简仪授时历,数学:A.春秋九九乘法口诀;算术算法B.东汉九章算术C.南朝 祖冲之 圆周率D.元 珠算,三、文化,A.新石器时代 刻画、符号B.商 甲骨文(最早的成熟汉字)C.商周 金文D.秦 书法小篆 隶书E.魏晋南北朝 自觉的书法艺术 东晋 王羲之 行书兰亭序F.隋唐统一 张旭 怀素 草书;欧阳询 颜真卿 楷书G.宋 苏黄米蔡H.明清 平民化 世俗化 个性化,三、文化,绘画:A.新石器 简单线条B.战国 毛笔绢帛C.汉代 帛画丝绢D.魏晋南北朝 个性的文人画 顾恺之 长于丹青“以形写神”E.隋唐 盛唐气象 吴道子F.宋 文人山水画(写意)宫廷画G.明清 风格奇特 不拘成法,戏曲:A.源于新获丰收狩猎胜利的原始宗教歌舞,巫术色彩严重B.春秋战国 宫廷宴乐 杂技百戏C.唐 梨园D.宋 瓦舍 南戏E.元 黄金时代,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关汉卿F.明中叶到清中期 昆曲艺术的鼎盛时期 明中后期昆曲成为全国性剧种 “百戏之祖”G.清乾隆 四大徽班进京 兼收并蓄 融合吸收 京剧(道光)国粹,三、文化,诗歌,A.西周到春期中期诗经现实主义“赋比兴”B.战国 楚辞 骚体出现 自由灵活 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先河 为古代诗歌两大源头C.汉 赋 铺陈排比,文采华丽D.唐 诗歌的黄金时代 白居易 通俗流畅平易近人E.宋词 长短句F.元曲 新诗体G.明清 章回体小说,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秦到元,一、从秦到元的政治制度,1.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演变,形成: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为代表的中央官制;以郡县制为代表的地方制度;权力的高度集中是其基本特点。,巩固:汉郡国并行(推恩令汉武帝)刺史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完善:宋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设三司;元行省制。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中央集权的强化造成了三冗(冗官 冗兵 冗费)。,加强: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丞相,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高度;明成祖设内阁;清雍正设军机处(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一、从秦到元的政治制度,B.战国秦初 军功授爵,C.汉武帝 察举制,D.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E.隋科举制:后期考试内容不断僵化,明清时期八股制,一、从秦到元的政治制度,监察(百官):,C.明清 中央督察院(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地方按察使司。,谏议(皇帝):,A.隋唐门下省,谏臣,一、从秦到元的政治制度,背景: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被房东年来分裂混乱的局面;北魏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各民族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鲜卑族的歧视与巧取豪夺,激化了社会矛盾(为缓解社会矛盾)。,内容:均田制,将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整顿吏治,制定了俸禄制度;地方管理的任期由政绩决定;迁都洛阳;实行汉制,移风易俗。,影响:促进了社会发展,北方出现了魏晋以来空前繁荣的景象;促进了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为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一、从秦到元的政治制度,背景:“三冗”;积贫积弱;,内容:核心:富国强兵;,(1)青苗法;薄役法;理财新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2)精简军队:保甲保马;将兵法,(3)改革科举:恩荫择优录用,评价:针对社会上层的大官僚大地主富商,因此遭到强烈发对;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因为执行过程腐败导致人民苦不堪言;节省了军费开支,改变了宋军原有的编制,使宋军战斗力有了一定提高。,二、从汉到元的经济,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难移(魏晋南北朝-两宋),原因:中原人口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提高了南方农业的生产水平和经济发展;南方社会相对稳定,战乱较少;本身就有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兴修水利;都城变迁。,表现:中唐后,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了北方;宋都南迁之后,致力于南方经济的建设,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定,中国古代经济中心难移过程完成。,影响:带来文化重心的难移,江浙成为人才密布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重心难移也反映除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需求。,二、从汉到元的经济,汉: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丝绸远销欧洲并货“丝国”称号,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表明了手工业的进步。,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制出白瓷。,隋唐: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元: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五大瓷窑,景德镇,出现了青花瓷器。,二、从汉到元的经济,隋唐:政治统一,大运河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经济往来,商业贸易蓬勃发展;外贸频繁,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商业贸易空前繁荣。,宋元:宋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元广泛流通纸币,古代的商业步入了高峰,但是滥发纸币在元后期引起通货膨胀。,秦-唐:严格管理划界;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贸市场规模不大,唐:整齐划一的市坊制。,宋:市坊界限不复存在;市行散于街巷,形成街市;城乡允许贸易;夜市草市相继出现,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控。,三、从汉到元的文化,原因:适应了西汉中期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中国农耕社会现状决定的,重血缘人伦,重道德修养。,内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以德为主,以刑辅德,三纲五常。,影响: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利于巩固大一统的国家和稳定社会统治秩序;成为了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考查的重要标准;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统治地位。,三、从汉到元的文化,形成背景:儒学危机: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汉代儒学粗糙的天命思想无法深入人心;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以来,佛教和道教的迅速传播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变化;社会动荡。,观点主张:“理”是万物的本质,把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抽象化,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的角度让专制统治,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合理化;格物致知。,陆九渊“心学”内涵:心即理也,是天地万物的渊源,发明本心以求理(内心的反省)。,三、从汉到元的文化,造纸术:西汉东汉改进,印刷术:唐雕版北宋活字,火药:唐 炼丹丹经战争五代末宋 狩猎 开山 采矿 火器,指南针:战国 司南北宋 人工磁体指南针南宋 罗盘,三、从汉到元的文化,战国甘石星经东汉 张衡唐 僧一行 郭守敬 简仪,数学:春秋 九九表春末战初 等算法东汉九章算术南朝祖冲之元珠算法,农学:北朝齐民要术徐光启农政全书,医学:西汉黄帝内经东汉伤寒杂病论华佗 “麻沸散”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三、从汉到元的文化,4.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特点、明清落后的原因,原因:政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科技为经济服务;人才:封建教育发展,思想观念进步;统治者重视并且领导组织;个人:努力、探索、钻研;民族融合,中外关系友好。,特点:重经验;重实用;重综合;主要服务于农业。,原因:社会落后,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控制;封建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闭关锁国,阻碍了与西方的联系;教育专制,科举八股制度束缚人的思想;西方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受到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深远。,第三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晚霞-明清,一、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1.明朝废宰相、设内阁(原因,作用),原因:宰相权力过重,妨碍君权;,作用:专制皇权得到充分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目的、特点、影响),原因: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紧急事务;为加强皇权。,特点:简(机构简单)勤(靠近宫廷,便于宣召)速(效率高)密(少受外界干扰)权力:跪受笔录,无决策权,可参与决策。,影响:专制皇权发展的重要标志;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二、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1.原因:明中叶以后,社会经济繁荣,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手工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有一定的规模,出现了分工。,2.标志:雇佣劳动力,以增值为目的,与市场需要相联系。,3.特点:少数行业;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只是量的积累,没有质的突破。,4.没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加强。,三、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商人流动过大,与战国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发生矛盾;为巩固封建统治;农业与商业争夺劳动力;保证赋税和徭役的征发。,2.评价: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稳定社会;但限制了商业的发展,不利于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明清人口激增而耕地有限,因此易导致人地矛盾尖锐。,四、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1.含义:对外以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只留极少数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业统一经营管理贸易。,2.影响:,弊:不利于中国航海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优势开辟海外市场的机会;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呀萌芽的滋长,导致中国与世界的落后。,利:有效的防范了早期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巩固统治。,五、明清时期的文化,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背景:明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工商业阶层出现;封建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宋明理学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西学东渐的影响;,A.李贽的离经叛道(社会背景、主张、意义),背景:明末,程朱理学面临危机;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道德观念受到猛烈抨击;,主张:大加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之说是万世之至论,认为人人有权做自己的判断,不以四书为统一标准;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需求。,五、明清时期的文化,思想:反对专制暴君统治,鼓吹早起民主思想;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限制君权,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主张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C.顾炎武的学术思想和政治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明道救世;天下郡国利病书。,D.王夫之的哲学和政治思想:,批判宋明程朱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理在气中;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法(实践);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反对君主专制。,五、明清时期的文化,E.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的地位、影响及代表作,地位:理依然是明清主导思想,影响:跟至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强烈的冲击。,作品:李:焚书藏书,王:船山遗书,黄:明夷待访录,顾: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第二板块、近代中国,第一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的变革与转型,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的变革与转型,1.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及影响,原因:世界资本主义高速发展,而清王朝却闭关自守;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欧洲各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改变原有的贸易格局,向中国走私鸦片。,经过:1939.6.3虎门销烟,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1840.6鸦片战争爆发;1841.5三元里抗英;1842定海,英军盘踞最久;1842.8南京条约(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开始认识到中国的新变局,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自强球服,兴起推动清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的变革与转型,2.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经过、失败的原因和历史影响。,原因:阶级、民族矛盾激化(根本);自然灾害,人民困苦不堪(直接);洪秀全的个人原因;创建了拜上帝教;两次鸦片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失败原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思想上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多用迷信思想组织领导群众;政治上没有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经济上传统的封建小农经济,农民是分散的个体,目光短浅,极易满足;组织上小农的分散性和自私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军事上北伐孤军深入;客观上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影响:扫荡了清王朝的统治秩序,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的政治基础;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和追求,并破天荒的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这一体制变革的勇敢尝试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探索与实践。,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的变革与转型,3.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中体西用的思想及失败的原因。,19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军事近代化工业化开始,民用辅助军事,教育,新式学堂,翻译,留学生,外交总理衙门,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1861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第一家官办企业)1862年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实用蒸汽机问世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1865年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1881开平煤矿1889张之洞汉阳铁厂,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只有为师西法才可自强求富。,原因,封建顽固势力太强大,阻挠和破坏;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只有确立与经济发展想对应的政治体制才可以实现自强求富。,意义:引进了西方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倡导下出现了,他们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的变革与转型,4.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概况,原因: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下,民间出现了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和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为掉膘的民族工业;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于1903年设立商部,以奖励工商;外商洋务运动的刺激。,概况: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发展缓慢,收本国封建专制制度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挤压;列强用他们雄厚的资金、强大的经济优势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政府高额征税、敲诈、勒索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使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民族工业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或寻求本国官府的庇护。,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的变革与转型,背景:清朝末年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危机四伏;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紧对外侵略扩张;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有识之士开始开眼看世界,寻求救国之道。,代表:林则徐,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广州设译馆,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魏源,编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革新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影响:其思想体系不成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未付诸实践;为康梁维新思想奠定了基础。,代表:王韬、郑观应。,第二单元,中国的觉醒与探索,清末民初的历史巨变,中国的觉醒与探索,1.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经过、马关条约及影响,原因:明治维新,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形成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导火索: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爆发经济危机;清政府腐败落后,欲避战求和。,经过:1894.7开始,丰岛海战1894.9黄海海战:平壤、辽东,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895马关条约,马内容:赔两亿;割三地(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开四口(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允设厂。,影响: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赔款割地严重的侵犯了中国领土完整以及加重了人民负担;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国人救亡图存的决心;对日:加速资本主义发展,提高国际地位,军国主义进一步膨胀。,中国的觉醒与探索,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经过、辛丑条约及影响,原因:义和团运动,1900.6帝国主义以“救护驻华使馆,助中国剿匪”为借口;南马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过程:1900.6开始,从天津进犯北京8月攻陷北京1901.9辛丑条约,内容:赔、划、拆、惩、改、修,影响:巨额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使中国的税收被列强操控;在北京设立的使馆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便于进一步控制清政府;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觉醒与探索,3.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口号及影响,背景: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开始偏袒教会,拆庙建教堂,镇压人民的反抗运动。,口号:扶清灭洋,农民的反帝爱国运动(盲目排外),影响: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使列强开始调整对华政策;但其自身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使其失败,未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中国的觉醒与探索,4.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维新思想,康:托古改制,传授西学,移花接木,不中不西,即中即西。,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开设议院,变法图存。,谭: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严:系统的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国的觉醒与探索,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影响,背景: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壮大;甲午战争惨败,严重的民族危机;早期维新思想成为基础;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过程:1895.4公车上书1898年初康有为向光绪帝呈应诏统筹全局折,形势高涨,光绪帝推行新政1898.6.11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历时103天“百日维新”1898.9.21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守旧势力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拘捕康有为等人,标志着维新变法的失败。,影响:使维新思想广泛传播,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为挽救民族危机,奔走,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中国的觉醒与探索,6.对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的认识,过程: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国内外压力,实行新政,进而发展成为“预备立宪”,开始体制变革;1905年清政府派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下令“预备仿行立宪”;1908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实质无限扩大君权);1911.5组成第一届责任内阁;,影响: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趋势,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为中国现代君主制的建设做了准备;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的觉醒与探索,民族: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权: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民生:解决以土地为重心的财富重新划分问题,平均地权。,评价: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人民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未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无彻底的革命纲领。,中国的觉醒与探索,8.辛亥革命的背景、经过及影响,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更加严重;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的失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甲午战争后登上了历史舞台;资产积极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革命党人发动黄花岗起义,推动全国进入革命高潮。,经过:1911.10.10武昌起义爆发12月武汉三镇全部光复起义胜利后成立湖北军政府,定号“中华民国”。,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翻地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共,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是亚洲民主解放运动的有力推力;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没有得到改变;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中国的觉醒与探索,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意义,内容:规定了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权力一律平等,实行权力分立制度,责任内阁制。,意义: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举办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文化教育,改良旧有的社会习俗,推翻封建专制的统治,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积极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原因:19世纪70年代之后,在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下,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奖励工商;19世纪末,群众反帝运动高涨,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第三单元,中国革命的新方向,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诞生,中国革命的新方向,1.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及影响,背景: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对内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引起阶级矛盾激化;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壮大;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的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日本加紧侵华,“二十一条”;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新道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经过:1919.5.4北京大学学生在天安门游行6.5上海工人的三罢斗争,将运动推向高潮6.10罢免曹、章、陆的职务6.28拒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影响:是一场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一场追求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揭开了中国争取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伟大斗争的序幕,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的新方向,1918.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较为全面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陈独秀,毛泽东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背景: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工人阶级队伍长大;国产国际组织的帮助。,影响: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标志着中国革命有了全新的政党领导,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领导力量由资产阶级变为无产阶级;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奋斗目标:共产主义;战斗策略:成立统一战线),中国革命的新方向,评价:新三民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新时期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建立的政治基础。与中共二大的革命纲领基本一致。,弊:不能实现共产主义;未实现八小时工作制。,中国革命的新方向,(1)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中共三大,确定合作),1924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党内合作),1925广州革命政府成立,组织国民革命军;,1926开始北伐,打败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退守东北;,1927初,国民政府前往武汉,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事变,标志着国共合作的破裂。,中国革命的新方向,(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四一二,七一五;,1927.8.1南昌起义,8.7中共八七会议,9.9秋收起义,10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4朱毛于井冈山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31冬,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1933.2蒋介石发动第四次“围剿”,1934.10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5.1遵义会议,10陕北会师1936.10会宁会师,长征胜利。,中国革命的新方向,(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35),1931.9.18“九一八”事变1932日本建立伪满洲国,东三省全部沦陷1935华北事变后,中国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年瓦窑堡会议,正式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1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7.7卢沟桥事变日军全面侵华,全民族抗战的开始1937.9.22国民党发表中共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9.23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淞沪会战,徐州、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武汉会战,台儿庄战役1938抗日根据地的建立1940百团大战1945.8.15抗日战争胜利。,中国革命的新方向,(4)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1945.4召开中共七大1945.8重庆谈判,10.10签订双十协定确立和平民主建国方针1946.1旧政协(重庆)会后,国民党迫害民主人士惨案,撕毁双十协定1946.6内战全面爆发1947.6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0中共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耕者有其田,平均分配土地(开始大反攻)1940.9-11辽沈战役东北解放,1948.11-1949.1淮海战役,解放华东中原,平津战役,解放华北1949召开七届二中会议,4北平和谈,4.21渡江战役,23南京解放。,中国革命的新方向,6.国民经济“黄金时期”原因,1927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以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和巩固统治1935国民政府改革币值,实行法币政策,国民政府还积极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广大群众地址养活,提倡国货的行动也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重农抑商传统思想的束缚;民族工业自身存在局限性;美国的经济侵略;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表现:工商企业大量大笔破产,民族工业遭受重大损失。,第三板块、现代中国,第一单元,1949-1976年的探索,1949-1976年的探索,1.政治:,(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概况、意义),概况:1949.10.1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家领导人宣誓就职,会后在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意义: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胜利。,1949-1976年的探索,(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法制建设,建国初三大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背景、内容),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获胜,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理论基础。,内容: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初步建立;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立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代国歌,决定采取公元纪年;195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协会议成为各民主党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1956中共提出与民主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发爱国统一战线。,颁布1954年宪法(目的、性质),目的:为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文革期间民主政治发展遭到破坏,教训:为避免“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就要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和法制,1949-1976年的探索,2.经济:,(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过渡时期总路线(目的、内容),目的: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特点: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以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构成整体。,“一五”计划(1953-1957),指导方针:基本任务是集中主力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国防现代化,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及轻工业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促进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的成分比重稳步上升。,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立。,影响: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合力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1949-1976年的探索,(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目的,内容,意义),目的:为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内容:农业,1953年试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颁布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全国掀起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手工业:从功效入手,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造,一次性合作化,实现社会主义手工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限制和改造策略,形成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纳入国家社会主义轨道;1953底,调整政策,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和平过渡,从私有到公有),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确定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假话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1949-1976年的探索,(3)50-70年代探索,成就:(1956)中共八大(内容、意义),内容:明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前提下,当前主要矛盾是人民对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家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精力解决这个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改造成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在“八大”路线的指引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展开,中共八大的路线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1949-1976年的探索,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59-1961连续三年严重经济困难),1960年冬提出;国民经济转入调整轨道;1962年底国家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1965年国家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教训: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十年”浩劫,不适合农村生产力实际发展水平,盲目调整生产关系,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生产效率地下,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启示: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建设方针;生产关心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的发展。,1949-1976年的探索,3.外交(方针、会议,联合国,中美,中日),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内容、意义),提出:1953,中印就西藏问题谈判时,首次完整的提出;1954,中与印、缅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解决国家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949-1976年的探索,日内瓦会议(时间、意义),时间:1954年,意义:和平解决了朝鲜和印度支那的问题;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万隆会议(时间、意义),时间:1954年,意义: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通亚非拉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亚非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49-1976年的探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间、原因、意义),原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综合过你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物理阻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是全世界人民和一切支持正义国家的生理,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1949-1976年的探索,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背景、过程、意义),背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中国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过程:1971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中美正式建交。1972,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意义: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及世界和平的发展;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打破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所面临的外交困境,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1949-1976年的探索,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内容、特点),萌芽:1924-1927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阐明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初步形成:1927-1936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土地革命时期,坚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权,坚持党的领导,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建设根据地。从遵义会议到抗战时期,毛泽东确立了在全党的最高领袖地位,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的总结和展开,论持久战。,成熟期:1937-1946 抗战时期,1940.1新民主主义论标志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以及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它从革命实践出发,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解决了领导阶级革命目标等问题,论联合政府追求光明前途;1945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共指导思想;1949.6论人民民主专政。,特点: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发动依靠相信)。,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表现:1982.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宪法;1989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97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2.“一国两制”的理论、实践,理论:1979.1.1全国人大常委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1981.9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1982.12全国人大五届会议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有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澳门和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1984此方针正式成为实现统一的指导方针。,实践:1997.7.1香港回归;1999.12.20澳门回归。,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3.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及影响,背景:1976.10党中央粉碎“四人帮”,结束了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文革;党中央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1978.5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内容:总结了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肯定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明确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影响:实现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容:在土地公有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包产到户为主要特征。,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积极解放发展生产力,推动农业的发展。,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利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十四大,深化国企改革目标,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意义: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增加,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过程:1992.10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3.第一次写入我国宪法;1997.9十五大对其进一步创新;21世纪初,中国已初步建立起这一体制。,意义: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综合国力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特区:1980起,深圳、珠海、厦门、汕头、上海,沿海开放城市:1984.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闽南三角区、长三角、珠三江、环渤海地区,内地:从东部到西部,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1992.浦东新区 2004 天津滨海新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影响:打破了常规的时空界限,使信息只是更迅速,便利地传递、共享;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娱乐方式,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1985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20世纪80年代后,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表现:不结盟政策;2001.10在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非正式会议;2001中俄哈吉塔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2001中正式加入世贸组织;2010.1.1中-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世纪相结合,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第一次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应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及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198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2提出的“一国两制”在1984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阐述并通过;1987“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1992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有利于”;1997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背景及意义,背景:世纪之交,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顺应时代潮流,提出新时期党的结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意义:深刻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内在联系,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联系,党和人民的内在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南,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两弹一星:1964.10.16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1966.10.27导弹核试验成功,导弹试验成功,核弹头远距离精确命中目标;1970.4.24,“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顺利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人太空轨道。,意义:打破了美苏核垄断,核威胁;增强了国防,提高了国际地位;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促进了其他领域的发展;利于维护世界和平;,载人航天:2003.10.15,“神五”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信息技术:巨型计算机的研制始于1978年;1983银河I型机诞生;1997银II诞生,标志着我国高性能举行计算机取得新的突破。,杂交水稻:1973袁隆平培育出一号杂交水稻,“南优二号”,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没解决了粮食缺乏的问题。,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含义: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提倡独立思考,自由争论,提高积极性和创造性。,意义:符合我国文艺和学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文艺繁荣,学术民主,科技兴旺;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活跃思想,学术文化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挫折表现:1957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文艺工作被错划右派;1959反右倾斗争,庐山会议,文艺收到政治挫折;文革时期更加严重,只保留样板戏。,再次提出的建议:1978三中全会后,重现升级,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为先锋,使得在文化和学术领域进行不断创新、发展,理论界摆脱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僵化思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扫盲教育:1950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指出以认识字教育为主,扫盲教育应配合国家各项生产建设的开展,政府开办补习学校;1982宪法规定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1993提出在20世纪末全国扫除青壮年文盲;2001.1.1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义务教育:1986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90年代放在优先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1.1实现基本普及 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1952对高等院校调整,裁撤,合并大学或专业,增设专科院校,但盲目照搬苏联忽视国情;体制僵硬,目标过于狭窄;1958实施“教育大革命”,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核心,搞笑实行三类办学体制,但这种教育上的“大跃进”导致搞笑质量参差不齐,片面强调突出政治和过多参加体力劳动,打乱了学生正常教育秩序,教育界大混乱;1961八字方针,全面调整高等教育,1963基本完成,高等教育步入稳定发展,文革时期遭到破坏,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高考,80年代迅速发展。,第四版块、古代希腊、罗马,1.政治(1)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山多地少,三面环水,港湾众多,通向西亚的航路上遍布岛屿,航海业,工商业对外殖民扩张。,(2)希腊城邦制度的特征、政体类型,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政体类型:贵族制,元老院或贵族会议掌握最高权力;民主制,公民掌权;寡头制,少数贵族的集体政治;僭主制,非法手段夺权的个人统治;君主制,合法手段(世袭)君主个人专制。,古代希腊、罗马,(3)雅典民主制的形成过程,特点,机构,评价,过程:前594,梭伦改革,将国家引导上民主轨道,废除债务奴隶制,奠定了古代世界的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