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药基础课件

上传人:cel****460 文档编号:243500371 上传时间:2024-09-24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5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药基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方药基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方药基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方药基础课件,一、中药的性能,(一)四气五味,1.四气 又称四性,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2.五味 指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二)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趋向性。,(三)归经,归经,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四)有毒与无毒,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毒性反应与副作用不同,它对人体的危害性较大,甚至危及生命。大多数中药是无毒的,只有少数中药有毒。,第一节 中药的基本知识,二、中药的用法,(一)配伍,1单行,2相须 3相使 4相畏与相杀 5相恶 6相反,(二)禁忌,1配伍禁忌,“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乌头反贝母、瓜篓、半夏、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狠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2妊娠用药禁忌,凡易对母体、胎儿、或产程产生损害的药物,均为妊娠用药禁忌。根据药物对胎儿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类。,3服药禁忌,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称食忌,俗称“忌口”。一般用药时应忌食生冷、辛热、腥膻、油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三)剂量,剂量,亦称中药常用量,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单味药物的成人一日量(本书中各药物所标注的用量除特别注明外,均是指干燥后的生药在汤剂中的成人一日内服量),方剂中各药物的相对量(一般非毒性的药物,单用时用量可稍大,而在复方中用量可略小,主要药物的用量可稍大,辅助药物的用量可略小)和制剂的实际服用量。,三、常用中药,(一)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1. 辛温解表药,常用的药物有:麻黄、桂枝、防风、荆芥、羌活、细辛、白芷等,.辛凉解表药 常用的药物有:薄荷、牛蒡子、菊花、桑叶、柴胡等。,(二)清热药,凡以清除里热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清热药。,1. 清热泻火药 如:石膏、知母等。,2. 清热燥湿药 如:黄芩、黄连、黄柏等。3. 清热凉血药 如:犀角、水牛角等,4. 清热解毒药 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5. 清退虚热药 如:青蒿、地骨皮等。,(三)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滑利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泻下药。,1. 攻下药 如:大黄、芒硝、番泻叶等。,2. 峻下药 如:甘遂、巴豆、大戟、芫花等。,3. 润下药 如:火麻仁、郁李仁、蜂蜜等。,(四)祛风湿药,凡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常用的药物有:独活、威灵仙、防己、秦艽、木瓜、桑寄生、五加皮、白花蛇等。,(五)芳香化湿药,凡是气味芳香,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芳香化湿药。,常用的药物有:苍术、藿香、厚朴、佩兰、砂仁、白豆蔻等。,(六)利水渗湿药,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功效的药物,叫利水渗湿药。,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滑石、茵陈蒿、木通、车前子、通草等。,(七)温里药,凡以温里祛寒,消除里寒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温里药,或叫祛寒药。,常用的药物有:肉桂、附子、干姜、吴茱萸、丁香、小茴香等。,(八)理气药,凡能调理气分,疏畅气机,消除气滞或气逆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称行气药。,常用的药物有:橘皮、枳实、陈皮、青皮、木香、香附、延胡索、乌药、川楝子、佛手等。,(九)止血药,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止血药。,常用的药物有:大蓟、小蓟、地榆、白茅根、槐花、三七、白及、侧柏叶、艾叶等。,(十)活血化瘀药,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药。其中活血祛瘀作用较强者,又称破血药。,常用药物有:川芎、桃仁、红花、牛膝、穿山甲、乳香、益母草、郁金、莪术、丹参、益母草、鸡血藤、延胡索等。,(十一)消食药,凡以消食导滞,促进消化,治疗饮食积滞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消食药。,常用的药物有: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等。,(十二)化痰止咳平喘药,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化痰药;凡以缓和减轻或制止咳嗽和喘息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由于化痰药多兼能止咳,而止咳平喘药也多兼有化痰作用,故将化痰药与止咳平喘药合为一起介绍。,常用药物有:半夏、桔梗、川贝母、瓜蒌、杏仁、苏子、百部、桑白皮、葶苈子等。,(,十三)平肝息风药,凡以平肝潜阳,熄风止痉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平肝息风药。,常用的药物有:羚羊角、天麻、钩藤、全蝎、石决明、牡蛎、代赭石、白蒺藜、地龙、白僵蚕等。,(十四)安神药,凡以安定神志为主要功效,用来治疗心神不安病症的药物,称为安神药。,常用的药物有:龙骨、朱砂、酸枣仁、远志等。,(十五)补益药,凡以补益正气,增强机质,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补益药,亦称补虚药或补养药。,1. 补气药 如:人参、党参、西洋参、黄芪、白术、扁豆、山药、甘草、饴糖、大枣等。,2. 补阳药 如:鹿茸、补骨脂、杜仲、肉苁蓉、续断、狗脊、骨碎补、益智仁、补骨脂、冬虫夏草、紫河车、菟丝子等。,3. 补血药 如:当归、阿胶、熟地黄、何首乌、白芍、龙眼肉等。,4. 补阴药 如:沙参、麦门冬、石斛、百合、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龟板、鳖甲等。,(十六)收涩药,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收涩药。,常用的药物有:五味子、乌梅、肉豆蔻、山茱萸、麻黄根等。,(十七)开窍药,凡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开窍药。,常用的药物有:麝香、冰片、石菖蒲等。,(十八)驱虫药,(十九)催吐药,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驱虫药。,常用的药物有:使君子、槟榔、南瓜子、雷丸、贯众等。,凡以促使呕吐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催吐药。,常用的药物有:瓜蒂、常山、藜芦等。,(二十)外有药,是指常以外用为主的一部分药物。,常用的药物有:硫磺、雄黄、马钱子、大蒜等。,第二节 方剂的基本知识,一、方剂的组成及变化,(一)方剂的组成原则,前人总结为“君、臣、佐、使”,,现代又称主、辅、佐、使。,(二)方剂的组成变化,1. 药味加减的变化 随证加减 药物配伍的变化 组方变化,2. 药量增减的变化,3. 剂型的变化,二、方剂的剂型,方剂组成后,根据病情和药物的特性制成一定的形态,称为剂型。每一剂型都有其特点及使用范围。,常用的剂型有:1. 4.,三、常用方剂,(一)解表剂,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以疏散表邪,解除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属八法中的汗法。,1. 辛温解表剂 代表方剂:麻黄汤、桂技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等。,2. 辛凉解表剂 代表方剂:银翘散、桑菊饮、升麻葛根汤、银翘解毒片等。,3. 扶正解表剂 代表方剂:人参败毒散、参苏饮、再造散、葱白七味饮等。,(二)泻下剂,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以治里实证的方剂,称为泻下剂。属于八法中的下法。,1. 寒下剂 代表方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复方大承气汤、大陷胸汤等。,2. 温下剂 代表方剂:温脾汤、大黄附子汤、三物备急丸等。,3. 润下剂 代表方剂:麻子仁丸、润肠丸、济川煎等。,4. 逐水剂 代表方剂:十枣汤、舟车丸、疏凿饮子。,(三)和解剂,凡是采用调和的方法,以解除少阳半表半里之邪、肝脾功能失调、上下寒热互结者,称为和解剂。属于八法中的和法。,1. 和解少阳剂 代表方剂:小柴胡汤、柴胡达原饮、蒿芩清胆汤等。,2. 调和肝脾剂 代表方剂:逍遥散、四逆散、痛泻要方、柴胡疏肝散等。,3. 调和肠胃剂 代表方剂:半夏泻心汤、黄连汤等。,(四)清热剂,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滋阴透热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称为清热剂。属于八法中的清法。,1. 清气分热盛剂 代表方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等。,2. 清营凉血剂 代表方剂: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3. 清热解毒剂 代表方剂:清温败毒饮、黄连解毒汤、凉膈散、普济消毒饮等。,4. 清脏腑热剂 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白头翁汤、导赤散、泻白散、清胃散、芍药汤等。,5. 清虚热剂 代表方剂:青蒿鳖甲汤、秦艽鳖甲散、清骨散、当归六黄汤等。,6. 清热祛署剂 代表方剂:清络饮、六一散、清署益气汤等。,(五)温里剂,凡以温里祛寒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祛寒,回阳救逆,温通经脉等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称为温里剂。属于八法中的温法。,1. 温中祛寒剂 代表方剂:理中丸、吴茱萸汤、小建中汤、大建中汤等。,2. 回阳救逆剂 代表方剂:四逆汤、回阳救急汤等。,3. 温经散寒剂 代表方剂: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六)补益剂,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的作用,以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称为补益剂。它属于八法中的补法。,1. 补气剂 代表方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生脉散等。,2. 补血剂 代表方剂: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等。,3. 气血双补剂 代表方剂:八珍汤、炙甘草汤、十全大补汤等。,4. 补阳剂 代表方剂:肾气丸、右归丸。,5. 补阴剂 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一贯煎等。,(七)理气剂,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以疏通气机,调整脏腑功能,用于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称为理气剂。,1. 行气剂 代表方剂:半夏厚朴汤、越鞠丸、橘核丸、枳实薤白桂枝汤等。,2. 降气剂 代表方剂:苏子降气汤、定喘汤、四磨汤、旋复代赭汤等。,(八)理血剂,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或制止出血作用,以治疗瘀血或出血证的方剂,称为理血剂。,1. 活血祛瘀剂 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桃核承气汤、七厘散、丹参饮、生化汤、桂枝茯苓丸等。,2. 止血剂 代表方剂:十灰散、槐花散、小蓟饮子、黄土汤等。,(九)治风剂,凡是以辛散疏风或熄风止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的作用,以治疗风病的方剂,称为治风剂。,1. 疏散外风剂 代表方剂:川芍茶调散、大秦艽汤、牵正散、小活络丹等。,2. 平熄内风剂 代表方剂: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地黄饮子、羚角钩藤汤等。,(十)治燥剂,凡以苦辛温润或甘凉滋润的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轻宣燥邪或滋阴润燥等作用,以治疗燥证的方剂,统称为治燥剂。治燥剂多由滋腻药物组成,易于助湿碍气,故素体多湿者忌用,脾虚便溏以及气滞、痰盛者慎用。至于辛香耗气,苦燥伤阴之品,恐重伤不足之阴液,故非燥病之所宜。,1. 轻宣润燥剂 代表方剂:杏苏散、桑杏汤、沙参麦冬汤等。,2. 滋阴润操剂 代表方剂:百合固金汤、养阴清肺汤、麦门冬汤、增液汤、玉液汤等。,(十一)祛湿剂,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的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一类方剂,统称为祛湿剂。,1. 燥湿和胃剂 代表方剂:平胃散、藿香正气散等。,2. 利水渗湿剂 代表方剂:五苓散、猪苓汤、五皮散、四苓散等。,3. 清热祛湿剂 代表方剂:八正散、二妙散、茵陈蒿汤、三仁汤等。,4. 温化水湿剂 代表方剂:实脾饮、真武汤、苓桂术甘汤等。,5. 祛风胜湿剂 代表方剂: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鸡鸣散等。,(十二)祛痰剂,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排除或消解痰饮作用,以治疗各种痰证的方剂,统称为祛痰剂。祛痰剂多为消散之品,不宜久用,应中病即止。,1. 燥湿化痰剂 代表方剂:二陈汤、茯苓丸、温胆汤等。,2. 温化寒痰剂 代表方剂: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等。,3. 清热化痰剂 代表方剂:清气化痰九、小陷胸汤、滚痰丸等。,4. 祛风化痰剂 代表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止嗽散、定痫丸等。,5. 润燥化痰剂 代表方剂:贝母瓜蒌散等。,(十三)表里双解剂,凡以解表药配合泻下药或清热药、温里药等为主组成,具有表里同治作用,治疗表里同病的方剂,统称为表里双解剂。,1. 解表攻里剂 代表方剂:大柴胡汤、防风通圣散等。,2. 解表清理剂 代表方剂:葛根黄芩黄连汤、石膏汤等。,3. 解表温里剂 代表方剂:五积散、柴胡桂枝干姜汤等。,(十四)固涩剂,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敛汗,止汗,止精,止咳,止带等作用,以治疗气血精津滑脱散失之证的方剂,统称为固涩剂。,1. 固表止汗剂 代表方剂:玉屏风散、牡蛎散等。,2. 敛肺止咳剂 代表方剂:九仙散等。,3. 涩肠固脱剂 代表方剂:真人养脏汤、四神丸等。,4. 涩精止遗剂 代表方剂: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缩泉丸等。,5. 固崩止带剂 代表方剂:固精丸、固冲汤、完带汤等。,(十五)安神剂,凡以重镇安神或滋养安神的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安神作用,用于治疗神志不安病证的方剂,统称为安神剂。,1. 重镇安神剂 代表方剂:朱砂安神丸、珍珠母丸、磁珠丸等。,2. 滋养安神剂 代表方剂: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等。,(十六)开窍剂,凡以芳香开窍药物为主诸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用于治疗神昏窍闭之证的方剂,统称为开窍剂。,1. 凉开剂 代表方剂: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2. 温开剂 代表方剂:苏合香丸、玉枢丹等。,(十七)消导剂,凡以消导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导滞,消痞化积等作用,用于治疗食积痞块、癥瘕积聚的方剂,统称为消食剂。属于“八法”中的“消法”。,1. 消食导滞剂 代表方剂: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健脾丸等。,2. 消痞化积剂 代表方剂:枳实消痞丸、鳖甲煎丸等。,(十八)驱虫剂,凡以祛虫药为主组成,具有祛虫或杀虫等作用,用于治疗人体内寄生虫的方剂,统称为驱虫剂。,代表方剂:乌梅丸、化虫丸、肥儿丸等。,(十九)涌吐剂,凡以涌吐药为主组成,具有涌吐涎、宿食、毒物等作用,用于治疗痰厥,食积,误食毒物等病证的方剂,统称为涌吐剂。,代表方剂:瓜蒂散、盐汤探吐方、急救稀涎散等。,(二十)痈疡剂,凡以治疗痈疽疮疡一类病证,具有消肿解毒,托毒排脓,生肌敛疮等作用的方剂,统称为痈疡剂。,1. 外疡剂 代表方剂: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四妙勇安汤、阳和汤等。,2. 内痈剂 代表方剂:大黄牡丹汤、苇茎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等。,第三节 方药应用护理,一、中药汤剂煎煮法,(一)容器 带盖的陶瓷砂锅或砂罐。,(二)用水 天水类的水质优于地水类。,(三)泡药 多数药物宜用凉水泡药,一般浸泡2030分钟。,(四)煎药,一般先用大火(武火),待水沸后再改用小火(文火)。,(五)取药 一般一剂药可煎两次,(六)特殊药物的煎法 先煎、,后下 、包煎、 另煎、 烊化 、冲服、 泡服等。,二、中药内服法与护理,(一)服药时间,一般中药宜在进食前、后2小时服用,一日23次 .,(二)服药温度一般药物宜温服以免过冷过热对胃肠道产生刺激;,(三)服药方法,一般疾病服药,多采用每日1剂,早晚2次或早中晚3次分服,约200250毫升;,(四)服药护理 服药后应休息一会儿,观察药物反应,特别是峻烈的药物,初服之后更应注意。不同病人和药物,在护理上有不同的要求。,三、中药外用法与护理,(一)熏洗法,1适应范围,2用物准备 3操作方法 4护理及注意事项,(二)敷药法,1适应范围,2用物准备 3操作方法 4护理及注意事项,(三)贴药法,1适应范围,2用物准备 3操作方法 4护理及注意事项,(四) 热熨法,1适应范围,2用物准备 3操作方法 4护理及注意事项,三、中药外用法与护理,(五)坐药法,1适应范围,2用物准备 3操作方法 4护理及注意事项,(六)中药保留灌肠法,1适应范围,2用物准备 3操作方法 4护理及注意事项,(七)发泡法,1适应范围,2用物准备 3操作方法 4护理及注意事项,(八) 中药离子导入法,1适应范围,2用物准备 3操作方法 4护理及注意事项,四、中草药中毒及不良反应的护理,(一)常见有毒中草药,1生物碱类雷公藤、蔓陀罗、藜芦、乌头、 天南星、马兜铃、阿片,2甙类万年青、夹竹桃、商陆、芫花、鸦胆子、 半夏、黄药子、芦荟,3毒蛋白类相思子、苍耳子、巴豆、蓖麻子、 大麻仁、望江南,4毒蕈类红茴香、白果、藤黄、狼毒、细辛,5动物类蟾酥、斑蝥、鱼胆、蜈蚣,6矿物类砒霜、辰砂、雄黄、轻粉、白降丹、红升丹、密陀僧、硫磺,(二)中草药中毒的解救方法与护理,1应立即终止接触及服用有毒药物,将病人转移有毒现场,安置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松解衣扣,注意保暖。,2迅速清除毒物,3促进已吸收的毒物排出,谢谢观赏!,2020/11/5,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药学课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