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致癌物质案例

上传人:su****e 文档编号:243394878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致癌物质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第七章致癌物质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第七章致癌物质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第七章,食品中化学致癌,物质的检测,2,食品中的致癌物质主要为,黄曲霉毒素、亚硝胺、苯并,(a),芘,等。食品中致癌物质的含量虽少,但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危害甚大,因此必须进行监测。,3,第一节 黄曲霉毒素,一、霉菌毒素的种类,霉菌是一些丝状真菌的通称,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几乎无处不有,主要在,不通风,、,阴暗,、,潮湿,和,温度较高,的环境中生长。霉菌很容易生长在各种食品上并产生危害性很强的霉菌毒素。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约有,200,余种,,与食品关系较为密切的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等。已知有,5,种毒素可引起动物癌症,它们是黄曲霉毒素,(B-,、,G,、,M),、黄天精、环氯素、杂色曲霉素和展青霉素。,4,霉菌污染食品可使食品的食用价值降低,甚至使之完全不能食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平均有,2,的谷物由于霉变不能食用。霉菌毒素中毒大多是由被霉菌污染的粮食、油料作物以及发酵食品等引起的。,霉菌毒素多数有较强的耐热性,一般的烹调加热方法不能使其破坏。当人体摄入的霉菌毒素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引起中毒。霉菌中毒往往表现为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有,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以及,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等。,5,二、,黄曲霉毒素的种类,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简写,AFT),,主要是,黄曲霉,、,寄生曲霉,和,温特曲霉,等产毒菌株的代谢产物,其它霉菌如青霉、毛霉、根霉等也能产生,但产量甚少。然而,并非所有的黄曲霉菌株都能产生,AFT,。目前已分离到的黄曲霉毒素有,20,多种。,根据其在波长为,365nm,紫外光下呈现不同颜色的荧光而分为,B,、,G,二大类。,6,B,大类于紫外光照射下呈现,蓝色荧光,;,G,大类则呈,绿色荧光,。,其它如,M,、,P,等都是,B,族或,G,族的衍生物。现知污染食品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B,1,、,B,2,、,G,1,、,G,2,、,B,2a,、,G,2a,。,一般以,B,1,为主,其毒性最大,致癌作用最强。,7,三、黄曲霉毒素的结构与理化性质,(,一,),黄曲霉毒素的结构,黄曲霉毒素系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8,(,二,),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1.,溶解性,AFT,的分子量为,312346,,难溶于,水、乙醚、石油醚及己烷中,,易溶于,油,和,甲醇、丙酮、氯仿、苯、乙醇等有机溶剂中。,2.,稳定性,AFT,是一组性质比较稳定的化合物;其,对光、热、酸较稳定,。而对,碱和氧化剂则不稳定,。,9,分解温度为,280,,在中性及弱酸性溶液中很稳定。在,pH 13,的强酸性溶液中稍有分解。易被,强碱,或,强氧化剂,破坏,在,pH 910,的碱性溶液中能迅速分解,能被强氧化剂,次氯酸钠氧化,。,黄曲霉毒素对紫外线照射很稳定,但,低浓度时对光很敏感,,易被紫外线所破坏。,其溶液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发出,荧光,。,10,四、黄曲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黄曲霉毒素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加之其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等特点,因此,对食品的污染十分严重。,自,1960,年发现黄曲霉毒素以来,由于它对粮食、饲料、肉类、乳品、发酵制品等均有严重污染,引起人畜中毒、死亡。因此对黄曲霉毒素日益引起重视,。,11,(一)对植物性食品的污染,植物性食品可在栽培及贮存过程中被霉菌污染,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繁殖并产毒,黄曲霉毒素在,南方潮湿地区,较北方干燥地区污染严重;,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在各类粮、油食品中,最易受污染的是,玉米,、,花生,,其次是大米、稻谷,而小麦、豆类、,胡桃、杏仁,及高粱等受污染较轻。,辣椒、,家庭自制发酵食品也能检出黄曲霉毒素。,12,其污染程度与各种作物生物学特性和化学组成以及成熟期所处的气候条件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富含脂肪的粮食易产生,AFT,。此外,收获季节高温、高湿,也易造成,AFT,的污染。,13,(,二,),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除粮油等食品外,黄曲霉毒素对动物性食品也有污染,如,皮蛋、奶与奶制品,、腌肉、干咸鱼中有一定的检出率。对于猪来说,黄曲霉毒素,B,1,和,M,1,的含量不但是由于摄进,B,1,而引起中毒的黄疸病猪有;而且摄进了,B,1,而未发生黄疸的鲜猪肉中也有一定的含量。,黄曲霉毒素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对食品的污染无所不在。冷库也不例外。,14,五、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及其允许含量,(一)对人体的危害,黄曲霉毒素的急性毒性可因动物的种属、性别、年龄和营养状况的不同而有差异。,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极强,远远,高于氰化钾,、,砷化物,和,有机农药,。,AFTB,1,属于剧毒类物质,是目前已知霉菌毒素中最强的一种,人类可因食用污染黄曲霉素的食品而发生急性中毒。,AFT,是目前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其中,AFT B,l,的毒性和致癌性最强。,15,长期摄入黄曲霉毒素所造成的慢性中毒,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比急性中毒更有实际意义。慢性中毒除表现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生长发育缓慢外,主要表现为肝脏的亚急性或慢性损伤。,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还有致畸、致突变,的作用。,16,六、,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方法,黄曲霉毒素的测定方法,最初以,纸色谱,和,氧化铝薄层色谱法,进行,以,目测法,定量。灵敏度低,主要用于检测黄曲霉毒素,B,1,,方法需要配合生物试验以便确证。因而测定,时间较长,。以后改用硅藻土或硅胶作为吸附剂的,薄层色谱法,,以,目测法,定量,灵敏度较高(,5,g/kg,),主要用于黄曲霉毒素,B,1,和,G,1,的测定,但目测法的,误差大,,可达,2030%,。,17,1966,年以来,开始使用,薄层色谱法,结合使用,荧光光度法,进行定量,使灵敏度大大提高(可达,0.11,g/kg,),可用于,AFTB,1,、,B,2,、,G,1,、,G,2,和,M,1,的单独测定,许多国家已把此法作为法定的方法,现阶段我国也是用,薄层色谱法结合荧光光谱法,作为标准方法。,18,近年来,又发展了,微柱色谱法,,以内径,0.4cm,玻璃管制,成氧化铝,硅镁型吸附剂,为主的微柱。样品中的杂质被氧化铝吸附,而,AFT,则被硅镁吸附剂所吸附,将样品微柱管与,AFT,标准微柱管比较,即可进行定量,此法操作较薄层色谱法,简单迅速,,灵敏度为,510g/kg,,可应用大批量试样的筛选试验,但此法不能分离黄曲霉毒素,B,1,、,B,2,、,G,1,、,G,2,,所以测得结果为,AFT,的总量,。,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已在国内外广泛使用,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19,食品中,AFTB,1,的测定中薄层色谱法检出限为,5g/kg,,酶联免疫吸附法为,0.01g/kg,;食品中,AFTM,1,和乳中,AFTM,1,的测定采用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亲和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乳粉中检测限为,0.08g/kg,,乳中,0.008g/L,。,20,(一)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1,薄层色谱法,(,1,)原理,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经,提取,、,浓缩,、薄层,分离,后,在,波长,365nm,的紫外光,下产生,蓝紫色荧光,,根据其在薄层上显示荧光的最低检出量来测定含量。,本法适用于粮食、花生及其制品、薯类、豆类、发酵食品、酒类等各种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21,(,2,)注意事项,操作中所用的试剂,不得出现,荧光干扰物质,。作展开剂用的乙醚和三氯甲烷,不应含有氧化物,或,过氧化物,,否则会使黄曲霉毒素,B,1,被破坏而灵敏度降低。,配制,AFTB,1,或,M,1,标准溶液时需用百万分之一天平,称量比较困难,而且,AFTM,1,见光后易被破坏。,22,实验过程中的防护:由于,AFT,是剧毒及强致癌物,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应,特别小心,。,实验过程中应,戴口罩,,配制标准液时应,戴胶手套,,并严禁散落在实验台上,取标准液或样液严禁用口吸。,加强消毒工作:若衣服被污染时,可用,5% NaClO,浸洗,1530min,,再用清水洗净。,散落于实验台上或仪器上的黄曲霉毒素可用,5% NaClO,去毒。,23,当皮肤被污染时,可用,24% NaClO,处理,然后用肥皂洗净。,不小心弄入口内时,立即用,1% NaCO,3,漱口,再用清水漱口至清洁为止。,剩下的阳性样品,应先用,10% NaClO,处理后才能倒到指定的地方。,离开实验室前,可在紫外灯下检查各部分是否还有未消毒干净的部位,如有,则在荧光处用,5% NaClO,处理。,24,2.,酶联免疫吸附法,原理,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经提取、脱脂、浓缩后与定量特异性抗体反应,多余的游离抗体则与酶标板内的包被抗原结合,加入酶标记物和底物后显色,与标准比较定量。,25,(二)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1,薄层色谱法,原理,样品经提取、浓缩、薄层分离后,在波长,365nm,的紫外光下,黄曲霉毒素,B,1,、,B,2,产生,蓝紫色荧光,,黄曲霉毒素,G,1,、,G,2,产生,黄绿色荧光,,根据其在薄层上显示荧光的最低检出量来测定含量。,在薄层板上的最低检出量:黄曲霉毒素,B,1,、,G,1,为,0.004g,。,B,2,、,G,2,为,0.002g,。最低检出浓度:黄曲霉毒素,B,1,、,G,1,为,5g/kg,,,B,2,、,G,2,为,2.5g /kg,。,26,2,微柱筛选法(第二法),(,1,)原理,样品提取液通过由,氧化铝与硅镁吸附剂,组成的微柱层析管,杂质被氧化铝吸附,黄曲霉毒素被硅镁吸附剂吸附,在,365nm,紫外线下呈,蓝紫色荧光,,其荧光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黄曲霉毒素的含量成正比,由于微柱不能分离,B,1,、,B,2,、,G,1,、,G,2,,故结果为,黄曲霉毒素的总量,。,(,2,)注意事项,:,本法与薄层色谱,荧光测定法相比,操作较为简单,适合于阳性率较低的样品。,装柱时应注意使每一层的层面平整,再装另一层。否则将产生不均匀的荧光环,难以判断阳性。,27,(三)黄曲霉毒素,M,1,与,B,1,的薄层色谱法,本法适用于牛乳及其制品、黄油及新鲜猪组织(肝、肾、血及瘦肉)等各种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和,B,1,的测定。,1.,原理,样品经提取、浓缩、薄层分离后,黄曲霉毒素,M,1,与,B,1,在波长,365nm,的紫外光下产生,蓝紫色荧光,,根据其在薄层上显示的最低检出量来测定含量。,2.,操作方法,整个操作需要在暗室条件下进行。,样品进取。,净化,测定: 硅胶,G,薄层板的制备 点样 展开 观察与评定结果 稀释定量 确证试验,28,3,注意事项,黄曲霉毒素,M,1,是黄曲霉毒素,B,1,的代谢产物,多存在于动物组织和乳中,因而测定时杂质甚多。为除去杂质,采用: 用,石油醚,提取脂溶性杂质三次。 用,三氯甲烷,萃取甲醇,水中黄曲霉毒素后,再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残存的水溶性杂质。乳及乳制品可采用硅胶柱柱层析净化。, 在采用喷硫酸确证时,有些有机物也有类似荧光变化,专一性较差。,29,第二节 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测定,N-,亚硝基化合物(,N-Nitroso-compound,),凡是具有,=N-N=O,这种基本结构的化合物,统称为,N-,亚硝基化合物,。,N N=O,30,一、,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性质,亚硝胺是亚硝胺类化合物的简称,包括,亚硝胺,和,亚硝酰胺,两类。低分子量的亚硝胺在常温下是黄色液体,高分子量的亚硝胺为固体。除二甲基亚硝胺和二乙基亚硝胺外,均稍溶于水和脂肪,易溶于醇、醚和二氯甲烷等有机溶剂。,亚硝胺类化合物,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水解,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较稳定。但在酸性溶液中及紫外光照射下可缓慢分解,在哺乳动物体内经酶解可转化为有致癌活性的代谢物。有的亚硝胺具有挥发性。,31,二、亚硝胺对食品的污染及毒性作用,亚硝胺主要存在于一些加工食品中,如腌制、烘烤、发酵等食品中。其中以盐腌咸鱼、油煎咸肉片、腌菜之类含量较高。加热是某些食品中产生亚硝胺的重要因素之一。,腌制食品及肉制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的发色剂,在硝酸盐还原菌作用下,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再与胺类化合物反应而生成亚硝胺。奶制品和豆类发酵制品、酱油等食品中也含有一定量的亚硝胺。,32,食品中,霉菌,和,细菌,污染能促进亚硝胺的合成。胺类化合物在酸性介质中,经亚硝化作用易生成亚硝胺。在甲醛催化作用下,胺在碱性介质中也能发生亚硝化而生成亚硝胺。,各种亚硝胺化合物的毒性相差很大,对动物的毒性除少数为剧毒外,一般的毒性较低。亚硝胺类毒性随着烃链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亚硝胺对动物的毒性常因动物种属不同而异。亚硝胺的急性毒性主要是造成,肝脏损伤,,包括出血及小叶中心性坏死,还可引起肺出血等。,33,亚硝胺类化合物是一类强致癌物。目前尚未发现哪种动物能耐受亚硝胺而不致癌的,。,亚硝胺具有对任何器官诱发肿瘤的能力。被认为是最多面性的致癌物之一。,亚硝胺还有致突变和致畸作用。,34,三、防止食品中亚硝胺致癌的方法,从目前已知的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推测,亚硝胺和人类的癌症有一定关系。因此,降低食品中的亚硝胺,是预防人类肿瘤及保护人体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一)阻断食品中亚硝胺,利用与寻找一些阻断剂与亚硝酸盐反应而减少亚硝胺的合成。如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维生素,C,等。,(二)改进食品加工方法,在肉制品加工中,不用或尽量少用硝酸盐及亚硝酸盐。,35,(三)钼肥的利用,在土壤缺钼地区推广施用钼肥,降低粮食蔬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四)改变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动物食品,特别增加膳食中充足的维生素,同时要注意少食用腌制蔬菜。,36,五、食品中亚硝胺的测定方法,食品中亚硝胺的含量一般很低,所以,应用痕量分析的方法才能满足需要。测定食品中痕量挥发性亚硝胺的方法,过去常用,比色法,,,薄层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比色法测定的是亚硝胺的总量,,即在适当的化学条件下,利用亚硝胺分裂产生相应的二级胺和亚硝酸根,再进行,重氮,、,偶合反应,,然后比色测定。,37,利用,薄层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可测定,单一亚硝胺,的含量,其中薄层色谱可进行定性或半定量测定,也可作为亚硝胺的净化手段,然后将每个斑点刮下来,再使用其它更有效的方法进行测定(如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测定单一挥发性亚硝胺较有效的方法,其优点是,灵敏度高,,并能进一步分辨样品提取液中的亚硝胺和残留杂质。一般采用电子捕获检测器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来进行定量分析。,38,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进一步采用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亚硝胺类化合物的鉴定具有,高的分辨率,和,特异性,。可对单一亚硝胺进行准确的定性和定量测定,已逐渐为各国采用。但高分辨率的气质联用仪仅能在大型实验室配备,一般实验室难以承受,尽管气相色谱,热能分析仪法对亚硝胺不是绝对特异,但作为常规检测完全可以替代,GC-MS,法。,39,(一)气相色谱,热能分析仪法,本法适用于啤酒中,N,亚硝基二甲胺含量的测定。,1.,原理,样品中,N-,亚硝胺经硅藻土吸附或真空低温蒸馏,用二氯甲烷提取、分离,气相色谱,热能分析仪(,GC-TEA,)测定。,2.,注意事项,蒸馏接收时,用两次冷凝代替液氮或干冰,先用冷凝水冷却蒸汽,再用冰盐水,(,-20,)冷却接收瓶。,40,(二)气相色谱,质谱仪法,本法适用于酒类、肉与肉制品、蔬菜、豆制品、调味品、茶叶等食品中,N,亚硝基二甲胺、,N,亚硝基二乙胺、,N,亚硝基二丙胺及,N,亚硝基吡咯烷含量的测定。,1.,原理,样品中的,N,亚硝胺类化合物经水蒸气蒸馏和有机溶剂萃取后,浓缩至一定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高分辨峰匹配法进行确认和定量。,2.,操作方法, 水蒸气蒸馏 萃取纯化 浓缩 测定,41,3,注意事项,在待蒸馏的样品中加入,NaCl,使之饱和,是为了降低亚硝胺在水中的溶解度,使之易于蒸出。,浓缩时,萃取液的浓缩温度对回收率影响很大。故采用水浴温度为,50,,以保证其定量回收。,42,第三节,苯并(,a,)芘的测定,苯并芘简称,BaP,,是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中的一种,分子式为,C,20,H,12,,分子量为,252,,具有五环结构。是煤炭、木材、脂肪等物质不完全燃烧时的一种产物。多环芳烃包括范围很广,结构复杂,毒性强弱也不一样,其中一部分具有致癌活性,并在人类环境中出现。多环芳烃中以,BaP,污染最广,含量最多,致癌作用最强,是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中具有代表性的物质,是一种主要的环境和食品污染物,所以一般把苯并芘作为环境和食品受多环芳烃污染的,指标,和,代表,。,43,一、苯并芘的性质,BaP,是,黄色,固体,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但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易与硝酸、过氯酸等起化学反应,对氯、溴等卤族元素的化学亲合力较强,能被活性炭吸附,,可利用这一性质除去苯并(,a,)芘。,微溶于水,易溶于环己烷、苯、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在波长为,415425nm,的光照射下发出,黄绿色,荧光,故可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苯并(,a,)芘是已发现的,200,多种多环芳烃中最主要的环境和食品污染物,,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对机体各器官,,如对,皮肤、肺、肝、食道、胃肠等均有致癌作用,。,44,二、苯并芘对食品的污染,(一)食品加工和贮存过程中受到污染,1.,烟熏,由于,BaP,是烟中的一个重要成分,所以食品在烟熏过程中使其受到污染。,2.,烘烤,烘烤和油炸是常用的食品加工方法,烘烤时,食品常与燃料产物直接接触,可受到苯并芘的污染。,烘烤的温度较高,使有机物质受热分解,经环化、聚合而形成,BaP,,使食品中,BaP,的含量增加。特别当食品烤焦或炭化时,,BaP,含量显著增加。油炸时,油脂经多次反复的加热,可促使脂肪氧化分解产生,BaP,,而使油炸制品中,BaP,含量增加。,45,据研究报道,在烤制过程中动物食品所滴下的油滴中苯并(,a,)芘含量是动物食品本身的,10,70,倍。当食品经烟熏或烘烤而烤焦或炭化时,苯并(,a,)芘生成量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剧增加。,3.,贮存,烟熏和烘烤的食品,,BaP,最初主要附着于食品的表层,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BaP,可逐渐向食品的深部渗透,从而造成更严重的污染。,另外,在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某些加工设备及包装材料中的,BaP,溶出可污染食品。,46,(二)环境中的,BaP,对食品的污染,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大量燃料,对环境造成污染。环境中的,BaP,又可转移到植物、粮食以及水产品中,从而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某些生物体内能合成,BaP,,生物还可以通过食物链而将,BaP,浓缩等。所以说,BaP,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极易污染食品。,47,三、苯并芘对人体的危害及其在食品中的允许含量,(一)对人体的危害,BaP,的毒性作用主要是它的,致癌性,。加上有其它致癌作用的多环芳烃如二苯并芘等,可能是人类环境中散布最广的一类化学致癌物质。,BaP,是,最早发现的致癌物质,,它可以,诱发多种肿瘤,,也是一种,致突变,的化学物质,含有,硝基的,BaP,毒性更大,。,48,四、防止苯并,(a),芘的污染及去毒措施,(一)改进食品加工方式,1.,研制新型发烟器,它能在更低的温度下产烟,以及用锯末代替木材作燃料,并对烟进行过滤。这种发烟器所产的烟及其熏制的食品,其,BaP,的含量大大降低。,2.,研制无烟熏制法,将各类鱼和灌肠制品用熏制液进行加工,它们既不含致癌性多环芳烃又能防腐,并赋予它们以熏制食品特有的色、香、味。,49,3.,粮食作物收割后不准在柏油公路等处脱粒或翻晒,以免被沥青污染,烘烤食品采用间接加热式远红外线照射以防止,BaP,污染食品,。,4.,机械转动部分应密封严密,防止润滑油滴漏在食品中,采用植物油替代矿物润滑油,以减少,BaP,对食品的污染,采用无毒无害的涂料涂敷容器。,50,(二)综合治理,“,三废,”,加强环境污染的管理和监测工作,认真做好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和治理工作,减少,BaP,对大气、土壤及水体的污染,以降低农作物中,BaP,的含量。,51,(三)去毒,对,BaP,含量高的食品原料应进行去毒。,1.,烟熏食品,揩去表面的烟油,使产品中,BaP,的含量减少,20%,左右。当食品烤焦时,应刮去表面烤焦部分之后食用。,2.,氧化和吸附,食品中,BaP,经日光或紫外线照射或臭氧等氧化剂处理,可使之失去致癌作用。活性炭是从油脂中除去,BaP,的优良吸附剂。,3.,碾磨加工及稀释,粮谷类经碾磨加工去除表皮后,使,BaP,含量降低,4060%,;或根据,BaP,含量情况经过稀释使其降低到允许范围之内供食用,或改作饲料、工业原料。,52,五、食品中,BaP,的测定方法,测定食品中,BaP,的方法有,薄层色谱,,,薄层扫描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能分离纯净的,BaP,,由于它无需特殊设备,是我国常用的测试技术,但仅能达到半定量的水平;,薄层扫描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都是建立在薄层分离和纸层分离基础上的定量,灵敏度可达,0.1 g,/,kg,。,53,而荧光分光光度法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比较准确的方法,但溶液制备过程中容易造成,BaP,的损失而导致误差。,若采用,荧光与薄层色谱,或,荧光与纸色谱,结合使用,将更加有利。在薄层或纸色谱的情况下,可以用一种合适的溶剂将,BaP,提取下来,然后在溶剂中或直接在纸上或直接在薄层上进行荧光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为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方法,灵敏度可达,0.003ng,,它分析速度快和分离效率高的优点。,54,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近年来广泛用于多环芳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测定出,PAH,的多种化合物。用此法测定,BaP,需使用高分辨的玻璃毛细管柱和火焰离子检测器,其优点是灵敏度高并与碳的质量成线性响应。气,质联用技术是鉴定,PAH,的最有效的方法,,BaP,也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配合紫外光谱进行检测。所以可根据实验室的条件自由地选择检验方法。,55,(一)荧光分光光度法,1.,原理,样品先用有机溶剂提取,或经皂化后提取,再将提取液经液,液分配或色谱柱净化,然后在乙酰化滤纸上分离苯并,(a),芘。因苯并,(a),芘在紫外光照射下呈,蓝紫色荧光,斑点,将分离后有苯并,(a),芘的滤纸部分剪下,用溶剂浸出后,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荧光强度,并与标准比较定量。,56,2,注意事项,采样的均匀性对测定结果影响很大,特别是对熏烤食品,表里污染程度差异很大,更应注意掺合均匀。,本法所用溶剂须经仔细蒸馏提纯。所用玻璃仪器,临用前须用丙酮冲洗,再用石油醚冲洗,,不得含有荧光,(可于,365nm,或者,245nm,紫外灯下观察)。,57, BaP,等多环芳烃类容易氧化,故操作时应避免紫外光及阳光照射,实验室里的光线要柔和一些,。,BaP,为,强致癌物质,,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故实验时应注意保护,。操作要细心,应,戴防护手套,用后立即销毁,;应避免,BaP,溶液污染皮肤和实验台;接触过,BaP,的玻璃仪器应用有机溶剂或洗液浸泡过夜,以消除,BaP,的任何残留。,58,本章思考题,1.,黄曲霉毒素和苯并芘的性质是什么?,2.,测定过程中如何进行防护?,3.,气相色谱,质谱仪法测定亚硝胺时加入氯化钠的作用是什么?,4.,用薄层色谱,荧光法测定,M,1,和,B,1,时,测定过程中如何除去杂质?,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