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基础知识讲座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243388404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8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输血基础知识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临床输血基础知识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临床输血基础知识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临床,输血基础知识,讲座,蚌医一附院输血科 张 军,引 言,输血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对挽救生命,有着特殊的功能。特别是成份输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提高临床输血治疗水平、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综合利用宝贵的血液资源有着显著作用和重要意义。然而,血液又是很复杂的物品,它既不是“灵丹妙药”也不是有利而无弊的“补品”。恰当地利用可能起死回生,不恰当地应用可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避免一切不利因素,严防输血隐患,大力推广应用输血新技术、新疗法,为推动输血事业的发展,规范输血管理而努力。,主要内容,一、有关法律法规,二、常用血液制品简介,三、临床输血原则及注意事项,四、我院临床用血的有关规章制度,一、法律法规,1,、,2,、,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1999.1,3,、,献血法对临床用血有哪些规定,1998年10月1日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第十三条至第十六条对临床用血管理提出具体的规范性要求。为保证急救用血,防止发生血液供应不上的问题。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规定分别对医疗机构开源节流责任做出了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对临床用血必须核查。做好核查是医,疗机构保证输血安全的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第十四条规定,无偿献血者或配偶、直系亲属用血时实行费用优,惠,减免血液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第十五条规定,提倡择期手术患者自身储血,亲友、单位互助,献血。,第十六条规定,医疗机构要制定用血计划,合理用血,科学用,血,推行成分输血,开展临床用血新技术的研究。,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主要内容:,1.,机构、人员、设备、储存条件;,2.,血液出入库核查、管理;,3.,输血适应症;,4.,大剂量用血及特殊成分签字报批;,5.,护士的核查、医生的告知动员职责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主要内容:,1.,输血申请,a,下医嘱,b,告知签字,c,自体、库血或自助血,d,特殊患者和稀有血型的处理,;,2.,样本采集与送检;,3.,交叉配血;,4.,核对与发血;,5.,输血与记录;,6.,输血完毕血袋送回输血科保存等,.,二、常用血液制品简介,附,1.,血液有效保存期,血液有效保存期是指血液输入人体后24小时,红细胞存活率超过70%的保存天数。例如:血袋上标明该血液的有效保存期为21天,是以输注后24小时体内红细胞存活率至少达到原来的70%为标准。,附,2.,血袋标签上常有,ACD,或,CPD,字样代表什么意思,这是抗凝保存液配方的英文缩写词。众所周知,血液到体外必须与抗凝保存液混合才能使血液不凝固,并且能够保存。目前常用的抗凝保存液有两种,一种叫酸性枸橼酸盐-葡萄糖溶液(,ACD);,另一种叫枸橼酸盐-磷酸盐-葡萄糖溶液(,CPD)。,前者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而国外多采用后者。因为据观察,保存1周的,CPD,血相当于保存12天的,ACD,血,输入人体后红细胞存活率高,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水平也高,所以各国陆续推广,CPD,保存液。,ACD,血只能保存21天,而,CPD,血可保存28天。现在又进一步发展在,CPD,保存液中加入腺嘌呤(,A),变成,CPDA,,可以延长全血在4的保存期至35天。随着临床医生输血观念的更新,我国也该用,、CPDA,取代,ACD,,使血液的保存期延长。,目前临床常用的血液品种,1.,红细胞;,2.,血 浆;,3.,全 血;,4.,血小板;,5.,冷沉淀;,6.,白细胞。,红 细 胞,红细胞悬液,特点,保存方式及保存期,作用及适应症,备注,400ml,或,200ml,全血离心后除去血浆,加入适量红细胞添加剂后制成,所有操作在三联袋内进行。规格:由,400ml,或,200ml,全血制备,(同,CRC,),(同,CRC,),交叉配合试验,浓缩红细胞,特点,保存方式及保存期,作用及适应症,备注,每袋含,200ml,全血中全部,RBC,,总量,110ml,120ml,,红细胞压积,0.7,0.8,。,含血浆,30ml,及抗凝剂,8,10ml,,运氧能力和体内存活率等同一袋全血。,规格:,110,120ml/,袋,42,ACD,:,21,天,CPD,:,28,天,CPDA,:,35,天,作用,:,增强运氧能力。,适用,:,各种急性失血的输血;,各种慢性贫血;,高钾血症、肝、肾、心功能障碍者输血;,小儿、老年人输血。,交叉配合试验,少白细胞红细胞,特点,保存方式及保存期,作用及适应症,备注,过滤法:白细胞去除率,96.3-99.6%,,红细胞回收率,90%,;,手工洗涤法:白细胞去除率,791.2%,,红细胞回收率,743.3%,;,机器洗涤法:白细胞去除率,93%,,红细胞回收率,87%,。,42,24,小时,作用,(同,CRC,),适用,:,由于输血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发热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防止产生白细胞抗体的输血(如器官移植的患者),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洗涤红细胞,特点,保存方式及保存期,作用及适应症,备注,400ml,或,200ml,全血经离心去除血浆和白细胞,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3-4,次,最后加,150ml,生理盐水悬浮。白细胞去除率,80%,,血浆去除率,90%,,,RBC,回收率,70%,。,规格:由,400ml,或,200ml,全血制备,(同,LPRC,),作用,:,增强运氧能力。,适用,:,对血浆蛋白有过敏反应的贫血患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者。,主侧配血试验,冰冻红细胞,特点,保存方式及保存期,作用及适应症,备注,去除血浆的红细胞加甘油保护剂,在,-80,保存,保存期,10,年,解冻后洗涤去甘油,加入,1ml,无菌生理盐水或红细胞添加剂或原血浆。白细胞去除率,98%,;血浆去除率,99%,;,RBC,回收,80%,;残余甘油量,1%,洗除了枸橼酸盐或磷酸盐、,K,+,、,NH,3,等)。,规格:,200ml/,袋,解冻后,42,24,小时,作用,:,增强运氧能力。,适用,:,同,WRC,;,稀有血型患者输血;,新生儿溶血病换血;,自身输血。,加原血浆悬浮红细胞要做交叉配血试验。加生理盐水悬浮只做主侧配血试验。,血 浆,新鲜液体血浆,特点,保存方式及保存期,作用及适应症,备注,含有新鲜血液中全部凝血因子,血浆蛋白为,6,8g%,;纤维蛋白原,0.2,0.4g%,;其他凝血因子,0.7,1,单位,/ml,规格:根据医院需要而定。,42,24,小时,(三联袋),作用,:,补充凝血因子,扩充血容量。,适用,:,补充全部凝血因子;,(包括不稳定的凝血因子,V,、,VII,);,大面积烧伤、创伤,1.,采血后,6,小时内制备;,2.,要求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或相容。,新鲜冰冻血浆,特点,保存方式及保存期,作用及适应症,备注,含有全部凝血因子,血浆蛋白为,6,8g%,;纤维蛋白原,0.2,0.4g%,;其他凝血因子,0.7,1,单位,/ml,规格:自采血后,6,8,小时内(,ACD,抗凝剂:,6,小时内;,CPD,抗凝剂:,8,小时内)速冻成块,规格:,200ml,,,100ml,50ml,25ml,-20,以下,一年,(三联袋),作用,:,扩充血容量,补充凝血因子。,适用,:,补充凝血因子;,大面积烧伤、创伤,要求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或相容,,37 ,摆动水浴融化,普通冰冻血浆,特点,保存方式及保存期,作用及适应症,备注,FFP,保存一年后即为普通冰冻血浆,规格:,200ml,,,100ml,50ml,25ml,-20,以下,四年,作用,:,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适用,:,主要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缺乏,如,II,、,III,、,IV,、,V,因子缺乏;,手术、外伤、烧伤、肠梗阻等大出血或血浆大量丢失。,要求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全 血,特点,保存方式及保存期,作用及适应症,备注,4045%是血细胞,5560%是血浆,国际上以450,ml,全血为1单位,我国以200,ml,全血为1单位,42,ACD:21,天,CPD:28,天,CPDA:35,天,作用:,增强携氧能力,适应症:,大出血患者,体外循环及原因不明严重出血患者,换血,交叉配,血试验,血 小 板,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特点,保存方式及保存期,作用及适应症,备注,由,200ml,或,400ml,全血制血。血小板含量为,:2.010,10,/,袋,20,25ml,4.0 10,10,/,袋,40,50ml,规格:,20,25ml/,袋,40,50ml/,袋,222,(轻震荡),24,小时(普通袋)或,5,天(专用袋制备),作用,:,止血,适用,:,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需做交叉配合试验,要求,ABO,相合,一次足量输注。,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特点,保存方式及保存期,作用及适应症,备注,用细胞分离机单采技术从单个供血者循环血液中采集,每袋内含血小板,2.510,11,,红细胞含量, 10,输注有效,2.回收率(,%,)=,(输后,BPC,输前,BPC,),血容量(,L,),100%,输入血小板总数,2/3,输后,1,小时回收率,60%,,,24,h40%,。,冷 沉 淀,特点,保存方式及保存期,作用及适应症,备注,每袋由,200ml,血浆制成。含有:,V,III,因子,80,100,单位;纤维蛋白原约,250mg,;,血浆:,20ml,规格:,20ml,,,-20,以下,一年,适用,:,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V,WD,);,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要求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或相容。,白 细 胞,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特点,保存方式及保存期,作用及适应症,备注,用细胞分离机单采技术由单个供血者循环血液中采集,.,每袋内含粒细胞,1,10,10,22,2,24,小时,作用,:,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适用,:,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并发细菌感染,抗生素治疗,48,小时无效者。(从严掌握适应证),必须做交叉配合试验。,ABO,血型相同。,粒细胞输注后的疗效评价,感染是否控制,体温是否下降,不要求观察粒细胞绝对数是否增加。因粒细胞输液后,很快就离开血循环而在肺部积聚,以后重新分布到肝及脾脏,感染时粒细胞移动至炎症部位起吞噬,杀菌作用。,计算公式,粒细胞单位增加数10,10,纠正粒细胞增加值=,输注粒细胞总数,粒细胞增加数循环血总数(100),回收率=,输注粒细胞总数,粒细胞输注注意事项,粒细胞体内存活46天,离体后存活时间仅8小时左右,因此应在采集后46小时内快速输注;,输注剂量要足,一般主张每日一次,连续46天;,为避免移植中抗宿主病(,GVHD),输注前可用2530,Gyr,射线照射1分钟后输注;,输注粒细胞无预防性保护作用。,三、临床输血原则及注,意事项,现代输血原则,1、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做到:,能不输血尽量不输血;,可不输全血的尽量不输全血;,可不输新鲜血的尽量不输新鲜血;,大力开展成份输血,做到有目的的用血;,提倡用自己的血救自己(自身输血)。,2、在临床输血操作中,做到:,不能随意打开血袋,以避免污染;,应该血液回温后输血,必要时,可加温但不能超过37;,必须用输血滤器输血;,严禁把任何药物直接加入血液内一同输注。,什么叫成份输血,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将供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成分输血的优点,一血多用,节约血源,制品浓度与纯度高,疗效好,最大限度降低输血不良反映及疾病的传播。,为什么现代输血不提倡输全血,而提倡成分输血?,1,、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浓度低,有的已丧失功能或活性,起不到治疗作用;,2,、全血中主要有效成分是红细胞,其疗效与红细胞相似,而不良反应却比红细胞多;,3,、成分输血有很多优点,最主要的优点是浓度高,针对性强,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为何全血并不全,1、血液离开血循环,发生“保存损害”;,2、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只对红细胞有保存作用;,3、血小板需要在222振荡条件下保存,42保存有害;,4、白细胞中的粒细胞是短命细胞,很难保存;,5、凝血因子,VIII,和,V,不稳定,保存13天活性丧失50%。,什么叫新鲜“全血”?给病人输“热血”有好处吗?,1、新鲜全血的新鲜度难下定义,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标准;,2、输血目的不同,新鲜全血的含义就不一样:输血目的是为了补充红细胞,保存期内的全血可视为新鲜血;补充粒细胞,8小时之内的血视为新鲜血;补充血小板,12小时之内的血视为新鲜血;补充凝血因子24小时之内的血视为新鲜血。,3、即使是“热血”,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不足一个治疗剂量,“热血”来不及做各项检查,对病人不安全,也谈不上有什么好处。,哪些病人需要输注保存期短的血(所谓新鲜血),1、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需要输血或换血者;,2、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者;,3、严重心、肺疾患需要输血者;,4、因急性失血而持续性低血压者;,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需要输血者。,上述病人之所以需要输注保存期短的血,主要是从输后红细胞体内存活率大于90%及2,3-,DPG,水平较高和钾的含量较低考虑的。因为保存期长的血中钾的含量过高,2,3-,DPG,需要在输血后1224小时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而上述病人需要尽快提高运氧能力且不能耐受高钾,所以需要输注保存期短的血。目前普遍认为,5天以内的,ACD,血或10天以内的,CPD、CPDA,血含有2,3-,DPG,很高的新鲜红细胞,且钾的含量不高,可以满足上述病人的需要。,如何掌握浓缩血小板的输注剂量,1、手工制备的血小板:成人一次应输812个单位(我国规定200,ml,全血制备的血小板为1个单位);儿童每10,kg,体重输2个单位,每单位所含血小板应大于或等于2.410,10,个;,2、血细胞分离机制备的血小板:1袋为1个单位(1个治疗剂量)。美国规定至少在75%的单位中,血小板的最低计数为.010,11,个。我国目前规定2.510,11,的质量标准。成人每次应输1个单位(袋);儿童酌情而定,可采用密闭式分离管道采集血小板,将1个单位的血小板分成4袋,分次使用,。,受血者有哪些因素可影响血小板输注的疗效,1、病人产生了同种免疫,使输入的血小板迅速破坏;,2、病人有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使输入的血小板破坏增多;,3、病人有发热、感染、,DIC,和活动性出血等,使血小板损耗过多;,4、在血小板输注前3天,病人服了阿期匹林类药物,损害了血小板功能。,血小板输注无效应如何处理,1、免疫因素(同种免疫):同种免疫一旦产生,有人认为输注再多的血小板也无效;也有人认为加大剂量仍有一定的止血效果。最好的办法是:选择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阴性的血小板输注(包括血小板和,HLA,配合):有条件可采用酸处理法去除血小板表面,HLA-I,类抗原。,2、非免疫因素(感染、脾肿大、,DIC,等);加大血小板输注剂量可有止血效果。,浓缩血小板输注时需注意事项,输注前要轻轻摇动血袋使血小板悬起,切忌粗鲁摇动,以防血小板损伤;,摇匀时出现云雾状为合格,无云雾状为不合格,疗效差。如有细小凝块可用手指隔袋轻轻捏散;,血小板的功能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从血库取来的血小板应尽快输用;,用输血器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若因故(如病人正在高热)未能及时输用,则应在常温下放置,每隔10分钟左右轻轻摇动血袋(防止血小板聚集),不能放入4冰箱暂存。,何谓冷沉淀其主要成分有哪些,冷沉淀是将新鲜冰冻血浆200,ml,置4条件下融化,将其融化至尚剩少量冰渣时取出,重离心,移出上层血浆,剩下不易融解的白色沉淀物即为冷沉淀。冷沉淀与最后剩下的少量血浆(25,ml,左右)即刻置,-30,冰冻,有效期从采血之日起为1年。各地血站均能制备。,冷沉淀含有5种主要成份:丰富的因子,VIII,约(使新鲜冰冻血浆中的因子,VIII,浓缩10倍)、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结合蛋白(纤维粘连蛋白)以及因子,XIII,。,冷淀淀有哪些临床适应症,冷沉淀适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因子,XIII,缺乏症病人。有时冷沉淀也用于手术后出血、严重外伤及,DIC,等病人的替代治疗。,冷沉淀,输注时需注意事项,融化后的冷沉淀不仅要尽快输用,而且要用输血器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因故未能及时输用的冷沉淀不宜在室温下放置过久,不宜放4冰箱,也不宜再冰冷保存,因为因子,VIII,最不稳定,很容易丧失活性;,融化后的冷沉淀可以一袋一袋的由静脉推注,最好在注射器内加入少量枸橼酸钠溶液,以免注射时发生凝集而堵塞针头;亦可一袋一袋的快速滴注;还可将数袋冷沉淀逐一汇总,并通过冷沉淀袋的出口部位加入少量生理盐水(1015,ml),加以稀释后滴注。,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时需注意事项,输注前肉眼观察应为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如发现颜色异常或有凝块不能输用;,融化后的新鲜冰冻血浆应尽快用输血器输入,以避免血浆蛋白变性和不稳定的凝血因子丧失活性;,因故融化后未能及时输用的新鲜冰冻血浆,可在4冰箱暂时保存,但不得超过24小时,更不可再冰冻保存。,全血或红细胞输注,1.应用量以血红蛋白浓度高低确定:成人全血7ml/kg(或红细胞6ml/kg)可升高Hb10g/L,儿童8ml/Kg可升高Hb10g/L。,2.以据Hb、HCT、RBC计数进行调整;,3.输注应先快后慢一袋血(2单位)1-2H用标准输血器输完。,4.须反复输血的患者一定要去白细胞。,5、输血结束后,认真检查静脉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并作相应处理。若有输血不良反应,应记录反应情况,并将原袋余血妥善保管,直至查明原因。护士还应将输血有关化验单存入病历,尤其是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输血同意书应放入病历中永久保存。,采集病人的血标本作输血前检查有哪些注意事项,1、采集血标本前要反复核对输血申请单上填写的病人与实际病人是否一致,准确无误后才能抽血;,2、抽血后立即在试管上贴好标签,做好标记;,3、所用血标本要能恰当地代表病人当前的免疫状况、须用3日内采集的血标本作配血试验;,4、要防止血标本的稀释和溶血,溶血的标本一般不能使用。原因是溶血后的游离血红蛋白可以掩盖抗体引起的溶血;,5、如果病人正在输液,允许从输液管中抽血,但要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并弃去最初抽取的5,ml,血液后再采集血标本;,6、若病人已用肝素治疗,采出的血标本不凝集可向标本中加入适量鱼精蛋白对抗;,7、右旋糖酐可干扰配血,应在输注前抽取血标本备用。,为何不能把静脉注射的药物直接加入血液内输注,除了生理盐水外,不可向血液内加入任何药物,原因是:,1,、药物加入血液后,不仅可能因改变血液中的,PH,、,离子浓度或渗透压,而使血液中的成分变性,甚至发生溶血,而且药物本身也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失效;,2,、某些药物加入血液滴注会掩盖输血不良反应早期发现,特别是严重的溶血反应;,3,、把药物加入血液的过程,增加了血液被污染的机会;,4,、由于输血的速度慢,药物进入人体的速度也慢,故不易迅速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而及时发挥疗效。,临床医师在用血时应负哪些责任,1,、输血前谈话制度。,2、临床医师必须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做到能不输血者坚决不输;能少输血者决不多输;如有输血指征要开展成分输血,尽可能不输全血。若患者符合自身输血条件,则应积极开展自身输血,不输或少输同种异体血;,3、临床医师要熟悉采供血机构所提供的血液及其成分的规格、性质、适应证、剂量及用法;,4、输血治疗时,临床医师须向家属或病人说明输血目的及可能会产生输血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征得家属或病人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输血同意书必须与病卡分时存档;,5、患者要进行输血前检验(包括,ABO、Rh(D),血型系统,抗体筛选,,HBsAg、,抗,HCV、,抗,HIV、,梅毒等);,6、在输血过程中,临床医师必须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反应,严重者要立即停止输血,迅速查明原因并作相应处理。所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经过均应在病历中作详细记录。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要及时向输血科(血库)及医务科报告;,7、输血治疗后,临床医师要对输血的疗效作出评价,还应防治可能出现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临床护士在输血过程中应负哪些责任,1、,在输血前由2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和血袋标签上的内容仔细核对,并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的血液有无溶血、混浊及凝块等;,2、临输血前,护士应到病人床边核对受血者床号、住院号,呼唤病人姓名以确认受血者。如果病人处于昏迷、意识模糊或语言障碍时,输血申请单不能认证病人。这就需要在病人入院时将写有病人姓名和住院号的标签系在病人的手腕上,保留至出院为止;,3、核对及检查无误之后,遵照医嘱,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用标准输血器输给病人;,4、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开始前15分钟要慢(每分钟约2毫升)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整速度。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及时向医师报告,;,四、我院临床用血的有关规章制度,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用血技术常规(试行),.doc,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试行),谢谢!,概 述,自体输血及其它输血技术,输血发展史,输血医学,血液学,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医用高分子学,移植生物学,遗传学,低温生物学,微生物学,涉及到主要学科,什么是输血医学?,是研究血液及血液中多种成分或用生物技术制成的血液产品输给患者,使其获得裨益的一门多学科的医学。它的范围很广包括血库,献血者检查,血液及其成分采集保存,血液制品的制备和临床应用及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血型及有关技术、设备等。,1900年人血型这一划时代的发现,为安全有效输血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因此维也纳大学助教,Landsteiner,获得了1930年诺贝尔奖,并赢得了“血型之父”的誉称。,是指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或回收手术野、创伤区的血液,经过贮存或一定的处理,满足本人手术期和/或紧急情况下的血液需求。西方国家自体输血率多在50%左右。我国卫生部亦规定,三级甲等医院自体输血率应达20%以上。当前大力发展自体输血,是预防输血相关疾病的迫切需要,也是输血医学由粗放型转为安全一集约型管理模式的必由之路。尽快普及自体输血,提高临床应用水平,己势在必行。,自体输血,一、自体输血的优越性,安全性:同种异体输血使患者面临多种危险,相对而言,自体输血具有难以比拟的安全性。因而时常被喻为“最安全的输血法”。其特点如下:,1、有效防止输血相关的感染性疾病。,2、杜绝血细胞和血浆蛋白抗原引起的同种免疫反应。,3、预防多种输血副作用,特别是发热、变态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4、不会产生免疫抑制作用。,5、刺激骨髓,增强造血机能,红细胞再生速度加快。,6,、为产生多种同种抗体的患者提供相配合的血液。,血液资源的保护:,1、减少异体血液用量,缓解血液供需矛盾。,2、保证稀少血型患者得到合适的血液。,3、适用于血液供应困难的偏远地区。,节省医疗费用:,为患者和社会节约了大量医疗开支。,二、自体输血的适用范围,1、为避免异体输血引发的感染、免疫反应和差错。,2、可能有大量出血的手术和紧急外伤。,3、稀有血型或配血困难的患者。,4、骨髓移植术骨髓采集过程中血液的补充。,5、边远地区血源极其困难时。,6,、因宗教信仰不能接受同种异体输血的患者。,三、自体输血的分类,自体输血大致分为如下三类:,保存式自体输血、稀释性自体输血及回收式自体输血。,三者各具独特的临床应用方法和适用范围,现简要介绍如下:,保存式自体输血,保存式自体输血即在手术前数天至数周或某些疾病的缓解期,有计划地采集患者自身血液,合理保存,以备手术期或必要时使用。,适应证:,1、术前状况良好的择期手术患者。,2、根据手术方式能够预测平均出血量和总的必需输血量。,3、患者应无严重内脏疾病(心、肝、肺、肾功能损害等),无贫血。,4、稀有血型、配血非常困难或既往有严重的输血反应的择期手术患者。,5、菌血症或感染性发热的患者。采血易导致感染扩散。,禁忌证:,1、有心脏疾患病史(如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等,病情控制不稳定阶段。采血存在诱使疾病发作的可能性。,2、贫血或各种原因造成的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3、严重肾功能不全。,4、阻塞性肺病。,采血原则:,1、年龄:一般应用于1665岁(欧洲标准)。但年龄大小对自体输血并无严格限制(,AABB)。,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理解程度及配合情况而定。15岁以下的儿童应慎重应用。,2、体重:低于45,Kg,的患者须慎重使用(欧洲),或无明确标准(,AABB)。,3、Hb、HCT:,采血前,Hb,值应在1,lOg/L,以上,,HCT,在33%以上(,AABB)。,或首次采血前,Hb,男性120,g/L,以上,女性110,g/L,以上。,可能的并发症,献血时出现不良反应,如血压过低、心动过速、昏厥、抽搐。如恢复时间超过15分钟,可能会有潜在危险。,有潜在心脏疾患的患者,采血有时可诱发心纹痛、心功能不全等,必须及时处理。,孕妇自体采血是否会影响,母胎保健?,孕妇的采血量和采血时间由妇产科医生根据孕妇的情况确定。国外多在妊娠的第46个月采血贮存,一般贮存血液13个单位(400,ml,血为1个单位)。,这种采血量仅占孕妇全身血量的很少一部分,而且采血可刺激机体的造血功能,同时采血后还要补充铁剂等造血原料,使造血速度加快,故不会对母胎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稀释性自体输血,血液稀释自体输血是在手术开始前采集一定量的血液,同时输注晶体和,/,或胶体液,以维持正常血容量,在手术中或在手术后回输。,适应证,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的心脏外科手术。,术前估计失血量在10002000,m1。,因血容量丧失、休克、血液浓缩和高血液粘滞性而使微循环受损。,禁忌证,冠心病,严重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肺功能代偿能力不全者。,严重贫血、肺部疾病及脓毒血症。,肝功能衰竭(白蛋白合成障碍、血液凝固障碍)。,严重肾功能不全。,操作原则,Hb,应在120,g/L,以上,,HCT,在35%以上,血小板在1,00l0,9,/L,以上,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心功能三级以下,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采血的同时,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界限:,Hb6070g/L,,红细胞比积20%。,回输时,先输最后放出的稀释血,最先放出的血液应留在手术将结束时输给。,由麻醉师执行。,回收式自体输血,回收式自体输血是指收集患者胸、腹腔的积血或手术野的出血,经抗凝、过滤等处理后立即回输。,适应证,心血管外科,胸腹外科,整形外科,妇产科,骨科等术中失血较多者,尤其使用于突发大量出血,如宫外孕,大动脉瘤破裂,脾破裂等。,禁忌证,恶性肿瘤。因血液中可能混有癌细胞,回输导致肿瘤扩散的危险。,内脏穿孔,感染性创伤,血液中可能混有脓液、消化液、羊水、尿液等污染成分。肝功能障碍。,操作原则,按回收时间不同,回收式自体输血可分为三类: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术后回收式自体输血,外伤时回收式自体输血。,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将手术野外流的血液回收,因血液有凝集性,必须使用抗凝剂。,术后回收式自体输血:回收术后引流装置中的血液,如心包引流、胸腔引流等。因回收血液中纤维素己被清除,血液无凝集性,故不需抗凝。仅回输术后6小时内的引流血液。,外伤时回收式自体输血,:,仅回收开放性创伤后,4,小时内的体腔积血。,可能的并发症,出血倾向。,高血红蛋白血症,甚至导致肾功能不全。,手术创面感染或手术室细菌污染而引发败血症。,微栓塞、血小板减少。,其他临床输血技术,1、白细胞滤除日益普及:,输注前去除白细胞可有效地防治由于产生,HLA,抗体而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等副作用。白细胞滤器的使用为临床提高输血质量、防治输血反应提供了一条良好的途径。日本等国家己于1999年开始对所有临床应用的血液和血液成分进行去白细胞过滤。美国也要求采血后48小时内应进行白细胞滤过。为了测定去白细胞血液成分中的残余白细胞,已经建立了微滴荧光染色等方法,可以灵敏、准确地测定处理后产品的白细胞计数。,2、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和应用:,外周血干细胞(,PBSC),的应用:外周血中存在少量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通过对,PBSCs,的动员和采集,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PBSCs,,这种,PBSCs,遂成为一种新的血液成分造血祖细胞成分。有报道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一,GCSF,动员后5日外周血,CD34+,细胞可由0.05%增至约1.5%。这一技术的应用,使无数血液病患者看到生命的曙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己经成为治疗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标准方案之一。临床实践证实这一方法可迅速恢复造血功能。干细胞的采集和保存在输血领域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3、自体量子血照射回输:,是临床输血治疗一个重要的发展分支,与我国传统医学结合后,在近几年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临床治疗疾病,尤其是治疗疑难杂症的一种新方法。量子血在提高输血疗效、减少输血反应、直接输血治愈疾病等方面是自体输血的一个重要补充和发展。,4、经照射处理的血液成分:,照射可有效减少一些血液成分引发,GVHD,的危险性。适应证如下,:,1.,骨髓移植的受者。,2.,先天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3.,接受子宫内输血的新生儿。,4.,何杰金氏病患者。,5.,接受家族成员直接供血的受者等。,6,.,HLA,一相配的血小板,:,随意或单一供者的血小板有时会因,HLA,类型不配而导致血小板输注效果不佳。,输注,HLA,相配的血小板可能防止这一问题的出现。检测针对血小板或,HLA,抗原的抗体有助于诊断。输注血小板一小时后计数循环中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可以了解血小板回收损失状况,并推知患者使用血小板的效果。,谢谢!,输血医学进展与展望,现代输血医学己进入成分输血时代,有关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并走向完善。同时,相关领域研究的渗透、交融又极大地推动了输血医学的进程,使之步入崭新阶段。现代输血已成为涉及临床免疫学、移植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性治疗手段,应用前景非常广阔。,1、交叉配血走向自动化:,在一些医学发展迅速的国家和地区,作为输血部门的常规工作,交叉配血己逐渐告别了手工配血特别是盐水配血的时代,实现了不完全抗体的全面筛选和检测的自动化。用全自动或半自动的交叉配血方法进行抗体筛选和配血,能够更好地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结果判断更加客观、科学,使临床输血的安全更有保障,同时具有高效、安全、易实现网络化管理的优点。,2、血型检测技术的发展:,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血型检测技术的发展。血型检定直接关系到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对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等的诊断更具有重要的意义。红细胞,ABO,血型和,Rh,血型基因的结构、多态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己可以用,PCR,方法成,功地鉴定,RhC,、,c,、,E,、,e,等位基因,,Rh,抗原分子的特征和结构逐渐明了。血型基因频率在不同国家、民族、人种中的分布秘密也正在揭开。,3、输血相关传染病的检测:,以聚合酶链式反应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新技术越来越多地用于输血相关传染病的检测。这些方法的建立与普及使检测的灵敏度不断提高、特异性更理想,结果也更加准确可信。,PCR,方法可以对病原体进行基因分型和同源性比较,并对早期诊断和免疫力低下无抗体产生者的诊断具有特殊的意义。,4、血液保存的进展:,美国海军输血研究所保存冰冻红细胞已经达到数十年,有效地解决了稀有血型的保存和大量用血问题。目前,血小板保存的禁区也正在打破,超低温冻存血小板后的功能性存活率最高可达90%左右。冻干保存血细胞的研究正在进行之中,一旦成功,将突破性地推动血液保存的研究与应用进程。,5、流式细胞术等技术的应用:,流式细胞仪能够快速测定大量个体细胞的特性,已成功地用于多个输血研究领域。如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能够灵敏、特异地检测血液中活化的血小板,并评价其功能。还可检测血小板凝集,研究其免疫表型等。使用特异的免疫荧光抗体或非特异性荧光染料,可以标记不同的血细胞群,通过流式细胞术将其识别与定量分析。,。,6、血液代用品的研究:,血液代用品因其无病原体、无免疫原性、易于保存等特点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基因工程血红蛋白、交联血红蛋白、微囊化血红蛋白、全氟化碳等代用品的研究方兴未艾,临床试验也正在积极进行。,7、输血的免疫学研究:,现代医学认为,异体输血是一种免疫过继,一种异体细胞的移植,其中包含复杂的免疫过程。临床大剂量的输血器官移植中的血液输注、输血对肿瘤患者复发的影响等都是研究的热点。,8、脐血库和血液银行的建立:,美国等一些医学技术先进国家近年来纷纷建立、完善保存脐血和血液的脐血库及血液银行。采集新生儿脐血和健康人血液并长期妥善保存,使急需时自体或异体相配合的干细胞移植、输血成为可能,这无疑于一种健康投资,对自身、对亲属、对社会均大有裨益。,。,9、病毒灭活:,输血相关病毒性疾病的流行使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灭活成为热点领域。备种光化学法如甲基蓝和甲苯胺蓝光化学法和补骨脂素、卟啉染料和部花青540光化学法等对血液的病毒灭活效果良好。其中,补骨脂素对包膜和无包膜的病毒均有效。,10、血型转换:,转变血型使血液能够通用一直是输血界的美好愿望,目前,它正在逐渐变为现实。通过将,A、B,型红细胞表面糖链上比,O,型多余的糖分子切除或切除红细胞表面全部糖链,可使红细胞血型统一转换为,O,型。人们也在尝试用特殊物质将红细胞包裹而避免抗原接触的方法。美国现在已研究成,BO,型,309医院在做,现在做,AO,型。,11、免疫治疗中血液成分的应用:,虽然淋巴细胞并非一种新型的血液成分,但淋巴细胞输注用于血液恶性疾病的免疫治疗确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一些研究表明,正常免疫活性的供者淋巴细胞可以有效地治疗或预防异体骨髓移植(,BMT),受者的白血病复发。可称为受者白细胞灌输治疗(,DLI)。,肿瘤治疗:可应用单采方法收集患者的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系统中用淋巴因子激活,再将这种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回输患者体内,以发挥抗肿瘤效应。,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单采患者淋巴细胞,克隆拮抗某一病毒的特异活性的淋巴细胞,加以分离培养,产生一种具有特定抗病毒活性的淋巴细胞成分,并回输患者,这一血液成分能够产生强大的抗病毒作用。,12、基因治疗中血液成分的应用:,为了从基因水平治疗遗传性疾病或肿瘤,须将正常的基因片段的拷贝插入患者相应细胞。通过基因技术可使某些白细胞(大多为淋巴细胞)携带目的基因。这些经过基因处理,在输注过程发挥效应的血细胞亦可看作一种新的血液成分。,13、分子生物学和输血:,无论在临床应用方面还是实验研究中,单克隆抗体和基因诊断技术的发展都正在给输血医学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分子诊断技术通过分离、扩增,分析特异的,DNA,序列,可以准确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血液成分的基因类型,确定血液的,HLA,抗原、血小板抗原和粒细胞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使人对血液成分探索的不断深入,使成分输血的应用前景更加光明。,14、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外周血干细胞(,PBSC),的应用:外周血中存在少量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通过对,PBSCs,的动员和采集,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PBSCs,,这种,PBSCs,遂成为一种新的血液成分造血祖细胞成分。有报道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一,GCSF,动员后5日外周血,CD34+,细胞可由0.05%增至约1.5%。这一技术的应用,使无数血液病患者看到生命的曙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己经成为治疗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标准方案之一。临床实践证实这一方法可迅速恢复造血功能。干细胞的采集和保存在输血领域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5、去白细胞输血:,1999,年日本立法输注去白细胞血液;美国(,AABB,),规定不去除白细胞不允许输血,英国认为柯萨奇病毒及疯中病是由白细胞引起的,因即要求一定要去除白细胞后方可输血,研究表明滤除白细胞后的细胞可保存至,7,天,但要严格无菌操作,白细胞的去除不能用常规计数池计数,要用,Nagette,计算池(美国产)或流式细胞仪计数,血液去除白细胞的作用,降低感染,减少习惯性流产,避免病毒重新激活,降低血胞水平,辅助丙肝治疗,降低肿瘤复发,降低平均住院日等。,输血作为一门综合性、独立性学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未来的二十一世纪,输血医学将形成日趋完善的理论体系,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又必将有力推动输血技术前进的步伐,使输血这一方兴未艾的学科更加繁荣昌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