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血液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3367515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血液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生理学血液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生理学血液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章 血 液,Blood,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组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呈淡黄色的液体,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正常值: 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一)血浆,血浆:是一种含有多种溶质的水溶液。,电解质:阳离子主要为Na+,阴离子主要为Cl-.血浆中的,电解质是产生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蛋白质:,白蛋白:在形成胶体渗透压及其转运某些小分子物质。,球蛋白:与免疫有关。,纤维蛋白原:是参与血液凝固的重要物质。,(二)血细胞,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人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78。,(三)血量,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血液的比重,正常人全血的比重为:1.050-1.060,血液的比重与红细胞数量成正比。血浆的比重1.025-1.030,,(二)血液的粘度,以水作为参考,水的粘度为1时,全血的相对粘度为4-5,血浆的粘度是1.6-2.4。全血的粘度与血细胞比容有关,血浆的粘度都与血浆蛋白的含量有关。,三、血浆的渗透压,渗透压: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其高低主要取决于溶液中溶质颗粒的,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小分子晶体物质主要,是无机盐所产生的渗透压,80%由NaCl,产生。,作用: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体积。,血浆胶体渗透压:来自血浆中的蛋白质,尤其白蛋白。,主要是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三、血液的功能,(一)维持内环境稳态,运输作用:运输O2、CO2、及营养物质。,缓冲和调节作用:,传递信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的微小变化可以通过血,液直接传递给各种感受器。,(二)免疫功能,血液具有处理侵入人体内的异物或病原体的功能,称,为免疫功能,(三)防御功能,(四)血浆的pH值,(1).正常值:pH为7.357.45,(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主: NaHCO3/H2CO3缓冲系(比值为201);,次:Na2HPO4/NaH2PO4和血浆蛋白钠/血浆蛋白等。,通过肺和肾的调节:,血浆的理化性质,项目,正常值,主要取决因素,意义,比重,全血:1.0501.060,血浆:1.0251.030,血中红细胞数量,血浆蛋白浓度,血浆比重为1.0251.030,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血浆蛋白减少时,比重下,降。,血沉,第一小时末:男: 3mm, 女: 10mm,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的数量,可用作某些疾病的诊断,粘度,全血:4.05.0,血浆:1.62.4,(与水相比),血中红细胞数量,血浆蛋白浓度,可影响血流阻力影响血压,血浆,渗透压,共711Kpa,晶体渗透压:707.7Kpa,胶体渗透压:3.33Kpa,血中晶体物质数量,血浆蛋白(白蛋白)含量,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保持血管内外水平衡,血浆,PH值,7.357.45,血浆中主要缓冲对:NaHCO3:H2CO3=20:1,保持酸碱平衡,稳定PH值,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Blood Cell,成人的各种血细胞均发源于骨髓,各类血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造血(hemopoiesis)过程也就是各类造血细胞发育和成熟的过程。一般把造血过程分为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和形态可辨认的前体细胞三个阶段,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二、红细胞生理,(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男性:4.5.51012/L;,Hb:120160g/L,女性:3.84.61012/L; Hb:110150g/L,新生儿:6.01012/L;,Hb:5天内达200g/L,正常的成熟红细胞无核,呈双凹的椭圆形。,红细胞的功能 :运输O2和CO2,(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1.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2.渗透脆性:指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现象,脆性抵抗力弱,脆性小抵抗力强衰老脆性增加,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血沉,:通常以RBC在第一小时末下降的距离来表示。,数值:男子为015mm,女子为020mm,意义: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 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特征,: 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与血浆的成分变化有关。,(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红细胞的生成,红细胞的代谢,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二、白细胞,(一)白细胞的数量及分类,总数:4.010.0109/L(400010000/mm3),中性粒细胞 5070,淋巴细胞 2030,分类,单核细胞 28,嗜酸性粒细胞 07,嗜碱性粒细胞 01,变异:,在不同生理情况下波动范围较大,如:一天之内,下午较早晨多;新生儿最高,出生后3天3月10109/L;进食、疼痛、运动、情绪激动、月经期、妊娠、分娩WBC数。,(二)白细胞的功能,中性粒细胞,:,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是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当急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单核细胞,:,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其吞噬力大为增强,能吞噬较大颗粒。单核-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嗜碱性粒细胞:,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 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参与过敏反应。,趋化因子A:吸引、聚集嗜碱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不能杀菌,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 其胞内的过氧化物酶和某些碱性蛋白质,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 所以,患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参与机体特异性免疫:对,“,异己,”,构型物,特别是对生物性致病因素及其毒素具有防御、杀灭和消除的能力。,T 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 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四)白细胞的破坏,(三)白细胞的生成及其调节,三、血小板,(一)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数值,: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1030万/mm3)。,变异: 可有6%10%的变化:,通常午后较清晨高;冬季较春季高;,静脉血较毛细血管高;,剧烈运动及妊娠中、晚期高。,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正常成人100-300 109 /L;50109/L 易出现瘀点、瘀斑。寿命7-14天,衰老破坏或发挥作用而消耗,功能:,参与生理性止血,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稳定性。,(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1.,粘附,:,血管内皮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血小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促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松软血栓。,2.,聚集,: 血小板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3.,释放,:,释放血小板因子促纤维蛋白形成网 络血细胞扩大血栓。,4,.,收缩,:,在Ca2+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使血凝块回缩坚实血栓。,5.,吸附,:,(三)血小板的生成与调节,造血中心的迁移, 胚胎早期卵黄囊造血;, 胚胎第2月肝、脾造血, 胚胎第4月开始,骨髓造血,出生时以骨髓为主,但肝、脾可代偿;18岁后,仅脊椎骨、胸骨、肋骨、颅骨、髂骨和长骨骺端中有红骨髓可以造血,(四)血小板的破坏,第三节生理性止血,概念:生理止血正常时小血管损伤后,血液流出,在几,分钟内自行停止,即生理止血,一、局部血管收缩,二、血小板栓子的形成,三、血液凝固: 启动血液凝固过程,形成坚实血凝块,1-2h后,血块收缩,析出血清,血浆血清区别淡黄色半透明,血清中缺乏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但增加了一些凝血中血小板和内皮释放的物质。,生理性止血的过程,生理止血过程示意图,二、 血液凝固 Blood Coagulation,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溶胶状态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一)凝血因子,凝血因子特点,:, 除因子外,都是血浆中的正常成分;, 除因子和外,都是血浆中含量很少的球蛋白;, 除因子外,正常情况下都不具有活性;, 凝血因子一旦被某些物质激活,将引起一系列连锁酶促反应,按一定顺序使所有凝血因子先后被激活,而发生瀑布式的凝血反应;, 在维生素参与下,因子、由肝脏合成,缺乏维生素或肝功能下降时,将出现出血倾向;, 因子是重要的辅助因子,缺乏时将发生微小创伤也会出血不止的血友病,。,二、凝血过程,:,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大体是:,凝血酶原激活物 a(+Ca2+), ,凝血酶原凝血酶 a, (Ca2+),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a, ,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血管内膜暴露胶原纤维 血管外组织释放因子, , ,(形成凝血块),网络血细胞及血小板吸附凝血因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凝血酶原,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凝血因子-复合物,激活因子,因子X,激活因子,结合因子,两种凝血途径的区别,内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凝血过程启动,血管内膜下胶原纤维或异物激活因子开始,损伤组织释放出组织因子开始,凝血因子存在部位,全在血浆中,存在组织和血浆中,参与凝血酶数量,多,少,凝血过程时间,长短,速度,约需数分钟,较慢,约数秒钟,较快,三、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一) 血液的抗凝机制,血管内皮表面因子,抗凝血酶活性纤维及,抗凝血酶,肝素 是由肥大细胞产生的粘多糖。能增强抗凝,血酶的抗凝活性,(二)血栓溶解,概念:纤维蛋白在水解酶的作用下溶解的过程。,意义:使血液经常保持液态,血流通畅,防血栓形成。,(二)纤维蛋白溶解,过程:, ,血管激活物,组织激活物 依赖于因子的激活物,纤溶酶原 纤溶酶, 抑制物,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第四节血型和输血,Blood Groups and Blood Transfusion,一、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凝集原)的类型。,(一),ABO血型系统,分型原则,以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定型。,凝集原,:指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物质(糖蛋白或糖脂上的寡糖链)。,凝集素,:指能与凝集原结合的特异抗体(由-球蛋白构成IgM)。,注,:,四种血型都有H抗原,(是形成A、B抗原的结构基础),,但其抗原性较弱,故血清中一般不含抗H抗体。,A,1,型RBC可与A,2,型血中的抗A,1,发生凝集反应。,A2型和A2B型的抗原性比A1型和AB型的弱,血型鉴定时易使A2型和A2B型误判定为O型或B型。,发生与分布,决定ABO血型系统的各种表现型是显性基因,A基因和B基因是显性基因,O基因是隐性基因。,根据显性的遗传规律,可推断子女的血型。但只能,基因型 表现型,OO O,AA,AO A,BB,BO B,AB AB,作否定的参考依据,不能作,出肯定的判断。,血型的抗原、抗体非同时产生,。在胚胎上的RBC可检测到抗原A和抗原B,但抗体却在出生后28个月开始产生,810岁时达高峰。,血型的鉴定,(二) Rh血型系统,Rh血型抗原:人类RBC膜上有C c、D d、E e六种抗原,, 以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 分型:Rh+:有D抗原为Rh阳性(汉族99),Rh-:无D抗原为Rh阴性,(苗族12,塔塔尔族16),Rh血型抗体:主要是IgG,属免疫性抗体,故可通过胎盘。,特点:血清中不存在,“,天然,”,抗体。,当Rh+的RBC进入Rh-的人体内,通过体液性免疫,产生抗Rh的抗体。,直接配血(主侧) RBC + 血清 - - + +,间接配血(次侧) 血清 + RBC - + - +,输血原则,可 慎少 不 不,供血者 受血者 结 果,二、输血及交叉配血,临床意义,:,1.输血:第一次输血不必考虑Rh血型, 第二次输血需考虑Rh 血型是否相同,2.妊娠:Rh,-,的母亲,若输过Rh+血,怀孕后其孕儿为Rh,+,者,孕妇的抗Rh,+,的抗体,可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第一次孕儿为Rh,+,,胎儿的RBC因某种原因(如胎盘绒毛脱落)进入母体,或分娩时进行胎盘剥离过程中血液挤入母体,孕妇体内产生抗Rh,+,的抗体。, 第二次妊娠时,孕妇体内的抗Rh,+,的抗体,通过胎盘 导致胎儿溶血。,三、组织和器官移植,复习思考题,1、简述血浆和血清的区别。,2、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各有什么作用?,3、临床给患者大量输液时,为什么要输入等渗溶液?,4、熟记下列正常值:红细胞比容、血沉、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及分类、血小板数。,5、简述白细胞的功能。,6、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起何作用?,7、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并指出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异同点。,8、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鉴定ABO血型有何临床意义?,9、交叉配血试验的方法是什么?其试验结果如何指导输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