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罐厂区各车间安全员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培训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3367332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X 页数:46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罐厂区各车间安全员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管罐厂区各车间安全员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管罐厂区各车间安全员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6,年中复连众车间级安全员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培训,郁正龙,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技,第二章 电气安全技术,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安全生产技术,第五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第一节 机械行业安全概要,机械是机器与机构的总称,是若干相互联系的零部件按一定的规律装配起来,能够完成一定功的装置。,机械产品主要类别:机械设备由驱动装置、变速装置、传动装置、,制动装置,、工作装置、,防护装置,、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组成。,机械行业的主要产品有12类:1农业机械;2重型矿山机械(起重机械、装卸机械、水泥设备);3工程机械;4石油化工通用机械(泵、风机、阀门、气体压缩机、制冷空调机械);5电工机械(家用电器);6机床(木工机械);7汽车;8仪器仪表;9基础机械(粉末冶金制品);10包装机械(输送机);11环保机械;12其他机械。,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二、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及防护对策,防护对策的安全技术措施一般分为:,直接、间接和指导性,三类。,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是在设计机器时,考虑消除机器本身的不安全因素;,间接安全技术措施是在机械设备上采用和安装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克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安全因素;,指导性,安全措施是制定机械安装、使用、维修的安全规定及设置标志,提示或知道操作程序,来保证作业安全。,1、齿轮传动的安全防护:齿轮机构必须装置全封闭型的防护装置;,2、皮带传动的安全防护,皮带摩擦易产生静电放电现象,不适用于易燃易爆场所;,皮带与防护罩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一般传动机构离地面,2m,以下,应设防护罩;特例:皮带轮中心间距3m以上、皮带宽度15cm以上、皮带转速9m/min以上。,3、联轴器等的安全防护:型防护罩、沉头螺钉。,三、机械伤害类型及预防对策,(一)、机械伤害类型,机械装置的三状态:正常工作状态、非正常工作状态、非工作状态。在机械行业,存在的危险和危险因素:,1物体打击,(不包括主体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不包括起重提升、牵引车辆、车辆行驶时发生的事故);,3机械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灼烫;7火灾;8高处坠落(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9坍塌(不包括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10火药爆炸;11化学爆炸;12物理爆炸;13中毒和窒息;14其他伤害(摔、扭、挫、擦)。,(二)、机械伤害预防对策措施,1、实现机械本质安全:1)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2)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件的次数;3)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件;4)提供保护装置或个人防护装备。,注意次序,2、保护操作者和有关人员安全。(人员培训和管理),(三)通用机械安全设施的技术要求,*无法用设计来做到本质安全时,应使用安全装置。,*防护罩一般不准脚踏和站立,必须做平台或阶梯时,应能承受1500N的垂直力,并采取防滑措施。,不同网眼开口尺寸的安全距离(mm),四、机械安全设计与机器安全装置,(一)、,本质安全,:通过机械的设计者,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来消除隐患的一种机械安全方法。设计中,还应考虑到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降低故障率,以降低检修的频率;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尽量使操作人员远离危险场所;考虑调整、维修的安全,以减少操作者进入危险区的需要。,(二)、,失效安全,:设计者应保证当机器出故障时不出危险。,(三)、,定位安全,:把机器定位安装到不可能触及的地点。,(四)、,机器布置,:车间布局应考虑的因素有:空间、照明、管线布置、维护时的出入安全。,(五)、,机器安全防护装置,1固定安全防护装置(固定,专用工具才能拆卸);2联锁安全装置;3控制安全装置;4自动安全装置;5隔离安全装置;6可调安全装置(危险区无法隔离);7自动调节安全装置;8跳闸安全装置;9双手控制安全装置。,五、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一)、采光:对厂房一般照明的光窗设置要求:厂房跨度大于,12m,时,单跨厂房的两边应有采光侧窗。,(二)、通道:包括厂区主干道和车间安全通道,双向行驶干道宽度不小于,5m,,单向行驶干道不小于,3m,;车间安全通道:通行汽车的,3m,,通行电瓶车的,通行手推车、三轮车的,人行的,1m,;,(三)、设备布局,车间生产设备(按最大外形尺寸长度)分大型(12m)中型(6-12m)小型(6m);,设备间距:大型,2m,、中型,1m,、小型;设备与墙、柱距离:大型、中型、小型;高于,2m,的运输线应有牢固的防护罩,低于2m的,应有不低于的护栏。,(四)、物料堆放 白班存放为每班加工量的倍,夜班存放为加工量的倍,但大件不得超过当班定额;堆放不得超高,在垛底与垛高,1:2,下,垛高不超出,2m,,砂箱堆垛不超过3.5m。,(五)地面状态:为生产设置的深,宽的应有护栏或盖板。,一、金属切削机床的危险因素,1、机床的危险因素:静止部件、旋转部件、内旋转咬合、往复运动或滑块、飞出物。,二、金属切削机床的安全技术措施,1、设备可靠,接地,,照明采用安全电压;2、楔子、销子不能突出表面;3、用专用工具,,带护目镜,;4、尾部安装防弯装置及设料架;5、零部件装卡牢靠;6、及时维修安全防护、保护装置;7、选用合格砂轮,装卡合理;8、,加强检查,,杜绝违章现象,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三、砂轮机的安全技术要求,(一)砂轮机的安装,1、安装位置:砂轮机禁止安装在正对着附近设备及操作人员或经常有人过往的地方,若无专用砂轮机房,砂轮机正面装设不低于高度的防护挡板。,2、直径200mm的砂轮装上法兰盘后,应先进行平衡调试。,3、砂轮法兰盘直径不得小于被安装砂轮直径的,1/3,,且规定砂轮磨损到直径比法兰盘直径大于,10mm,时应更换新砂轮。,4、防护罩是砂轮机最主要的防护装置,其开口角度在主轴水平面以上不允许超过,65,,且,30,时必须设挡屑板,砂轮圆周表面与挡板的间隙应小于,6mm,。,(二)、砂轮机的使用:禁止,侧面磨削,、不准,正面操作,、不准,共同操作,。,第二节 金属切削机床及砂轮机安全技术,第三节 剪类机械安全技术,剪板机安全技术措施,常用剪板机分为:平剪、滚剪和振动剪;剪切厚度小于,10mm,的多为机械传动,大于,10mm,的为液压传动。不应独自一人操作剪板机;送料操作者的手指离刀口最少保持,200mm,。,第四节 木工机械安全技术,平刨床、圆锯机和带锯机,是事故发生较多的木工机械。,一、木工机械危险有害因素,机械伤害;火灾和爆炸;木材的生物、化学危害;木粉尘危害;噪声和振动危害。,二、木工机械安全技术措施,“有轮必有罩、有轴必有套和锯片有罩、锯条有套、刨切有挡”。带锯机应装设锯盘制动器;圆锯上应装设分离刀;,手压平刨刀轴的设计和安装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必须使用圆柱形刀轴,禁止使用方刀轴;2、压力片的外缘应与刀轴外圆相合;3、刨刀刃口伸出量不能超过刀轴外径1.1mm;4、刨刀开口量应符合要求。,第五节 安全人机工程基本知识,一、定义与研究内容,安全人机工程是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机-环境”,系统,并使三者在安全的基础上达到最佳匹配。,在人机系统中,人,始终处于核心,其主导作用,,机器,起着安全可靠的保证作用。,人机系统分两类:1是机械化、半机械化控制的人机系统;2是全自动化控制的人机系统。,在1类系统中,人在系统中主要充当生产过程的操作者与控制者,即控制器主要由人来操作,人的操作失误,机器会,拒绝执行或提出警告,,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人机功能分配的合理性、机器的本质安全性及认为失误状况。,在2类系统中,以机为主体,机器的正常运转完全依赖于闭环系统的机器自身的控制,人只是一个监视者和管理者,监视自动化机器的工作。只有在系统出差错时,人才进行干预。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机器的本质安全性,机器的冗余系统失灵及人处于低负荷时应急反应变差等。,二、机械设计本质安全:,*定义同前,包括在设计中排除危险部件,减少或避免危险区工作,提供自动化反馈设备并使运动的部件处于密封状态等。,*机器的安全布置:布局时考虑的因素有:,空间;照明;管、线,布置。,第六节 人机作业环境,一、光环境 光的度量:光通量、发光强度、亮度、照度。,二、色彩环境 *颜色的特性有色调、明度和彩度。,色彩的生理作用主要是视觉疲劳的影响。由于人眼对明度彩度的分辨力差,在选择色彩对比时,常以色调对比为主。对引起眼睛疲劳而言,,蓝、紫,最甚,红、橙次之,,黄绿、绿、绿蓝,最好。 红、橙、黄是暖色调,蓝、绿、紫是冷色调。黑、白是坚固色,灰色是柔软色。,三、微气候环境 空气温度分为舒适温度和允许温度,舒适温度213,允许温度=舒适温度3-5。,空气湿度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80%以上是高气湿,30%以下是低气湿,30%-70%时感到舒适。 气流速度:一般0.15m/S。,第一节 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电气危险因素分为,触电危险、静电危险、雷电危险、电气火灾爆炸危险,、射频电磁辐射危害和电气系统故障。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分为触电事故、静电事故、雷击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一、触电-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伤害形式,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的大小、种类、持续时间、通过途径和人体状况 相关。,感知电流:轻微针刺,发麻感,男性1.1mA,女性0.7mA;,摆脱电流:平均值男性16mA,女性10.5mA,最小值男性9mA,女性6mA;,电流途径:最危险的途径是左手到前胸;电流种类:工频电流最甚。,电击按所触及的带电体是否正常带电状态,分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按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分为单相电击(70%)、两相电击和跨步电压电击(20m处接近0)。,电伤包括电烧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机械损伤、电光性眼炎(主要是紫外线);,电烧伤是最常见的电伤,分电流灼伤和电弧烧伤;电流灼伤一般发生在低压电气设备上,数百mA即可造成灼伤,数A的电流会形成严重的灼伤;电弧烧伤是最严重的电伤。,第二章 电气安全技术,二、电气火灾和爆炸,1、电气引燃源-,危险温度、电火花和电弧,是电气火灾爆炸的要因。,1)危险温度:短路、过载、漏电、接触不良、铁心过热、散热不良、机械故障、电压异常、电热器与照明器、电磁辐射能量等10类。,2)电火花和电弧-分工作电火花及电弧、故障电火花及电弧。,2、电气装置及电气 发生燃爆,油浸式变压器火灾爆炸、电动机着火、电缆火灾爆炸。,电缆火灾的常见起因:电缆绝缘损坏、电缆头故障使绝缘物自然、电缆接头存在隐患、堆积在电缆上的粉尘起火、可燃气体从电缆沟窜入变配电室、电缆起火形成蔓延。,三、雷电危害,1、雷电的种类、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1)雷电的种类:直击雷、闪电感应、球雷 3种;,2,)雷电危害的事故后果:火灾与爆炸、触电、设备和设施损坏、大规模停电。,四、静电危害,1、静电的产生。静电的起电方式:接触分离起电、破断起电、感应起电、电荷迁移。,2、静电的消散。两种方式:中和与泄漏,前者主要通过空气发生。,第二节 触电防护技术,所有电气装置都必须具备防止,电击危害,的,直接接触,防护和,间接接触,防护措施。,一、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绝缘、屏护和间距是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措施。,1、绝缘,工程上应用的绝缘材料一般不低于107m。绝缘电阻是衡量绝缘性能优劣的最基本的指标。,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2、屏护与间距,屏护除隔离带电体外,还起到防止电弧伤人、弧光短路、便利检修工作的作用。,遮拦高度不低,下部不大于;栅遮拦的高度户内不应小于、户外,栏条间距不应大于;对于低压设备,遮拦与裸导体间距不应小于。户外变配电装置围墙的高度不应低于。,遮拦、栅栏等屏护装置上,应有“止步,高压危险!”等标志。,未经相关部门许可,架空线路不得跨越建筑物;明装的车间配电箱底口距地面的高度取,暗装的取;明装电度表底口距地面取。,常用开关电器的安装高度为;开关手柄与建筑物之间应保留,150mm,的距离;墙用平开关离地面取;明装插座离地高度取,暗装的取。,室内灯具高度应大于,受限的可减为,低于2.2m时,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当灯具位于桌面上方等人碰不到的地方时,可减为1.5m。户外灯具高度应大于,3m,,安装在墙上时可减为。,起重机具至线路导线间的最小距离,1kV及以下的不小于,10kV者不小于,2m,。,二、间接接触触电防护措施,IT,(保护接地)、,TT,(工作接地)、,TN,(保护接零);,1、IT系统,I表示配电网不接地或经高阻接地,T表示设备外壳接地。,此系统下,应注意漏电状态并未因保护接地而消失;在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一般接地电阻4,当供电源容量不超过100KVA是,接地电阻10,10kV配电网中,高低压共用接地时,接地电阻10,2、TT系统,前一个T表示配电网接地,后一个T表示设备外壳接地。,图中,中性点的接地RN叫做工作接地,中性点引出的导线叫中性线(也叫工作零线)。,采用TT系统必须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并优先采用前者。,TT系统主要用于低压用户,即用于未装配配电变压器,从外面引进低压电源的小用户。,3、TN系统,T表示配电网直接接地,N表示设备外壳配电网中性点直接连接。,其保护原理是,故障时能迅速切断电源。,TN系统分以上三种,其中TN-S系统的安全性能最好,正常工作条件下,外露导体均呈零电位,被称为最干净的系统。有爆炸危险、火灾危险性大及其他安全要求高的场所应采用它;厂内低压配电的场所及民用楼房应采用TN-C-S;触电危险小、用电设备简单的场合可采用TN-C。,保护接零用于用户装有配电变压器,且其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配电网。,应用保护接零系统,应注意的问题:,1)在同一接零系统中,一般不允许部分或个别设备只接地、不接零的做法;不可避免个别设备只能接地时,则该设备必须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2)重复接地合格。,电缆或架空线路引入车间或大型建筑物处,配电线路最远端及每1km处,高低压线路同杆架设时共同敷设的两端,应做重复接地。每一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得超过10;,3,)工作接地合格。一般不超过,4,,高阻土壤放宽到,10,。,4,)保护导体截面积合格。有机械防护的PE线不得小于2.5mm2,没有机械防护的4 mm2。铜质PEN线10 mm2,铝质16 mm2,如系电缆芯线,则4 mm2。,三、兼防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1、双重绝缘,1)电气设备的防触电保护分类,0类设备:仅靠基本绝缘作为防触电保护的设备,只能用在不导电环境,如木质地板和墙壁,且干燥。,0I类和I类设备:出基本绝缘外,还包括一种附加的安全措施。0I类设备的金属外壳上有接地端子;I类设备的金属外壳上没有接地端子,但引出带有保护端子的电源插头。,II类设备:除基本绝缘外,还具备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类型的附加安全措施。这种设备不采用接地的措施,也不依赖安装条件。,III类设备:依靠安全特低电压供电,从电源方面就保证了安全,不得具有保护接地手段。,2)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措施(属II类设备),双重绝缘:兼有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保护绝缘);加强绝缘:是基本绝缘的改进。,3)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安全条件工作绝缘2M,保护绝缘5M,加强绝缘7M;“回”标志II类设备;,手持式,电动工具优先选用II类设备;,潮湿场,所及金属构架上工作时,用II、III类均可。,2、安全电压,我国的安全电压额定值:42V,36V,24V,12V,6V。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42V,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式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36V或24V,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等手持式照明灯12V,水下作业6V。3、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又称漏电保护,可作为直接接触电击的,补充保护,,但不能作为,基本的保护,措施。,第三节 电气防火防爆技术,一、危险物质与危险环境,(一)、危险物质分类、分组,1、危险物质分类,爆炸性危险物质分三类:I类-,矿井甲烷,(CH4);类-,爆炸性气体、蒸汽,;类-爆炸性,粉尘,、纤维或飞絮。,2、类、类的进一步分类,类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和最小引燃电流比分为A、B、C类,C类最危险;,A:可燃性飞絮;B:非导电粉尘;C:导电飞尘。,3、类的分组:按引燃温度(自燃点)分为6组,T1、T2、T3、T4、T5、T6。,(二)、危险环境,1、爆炸性气体环境,1)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分区,0区:指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时间或频繁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汽或薄雾的区域,如油罐内部液面上部空间;,1区:指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上述的区域,如油罐顶上的呼吸阀附近;,2区:指正常时不出现,即使出现也是短时间偶然出现上述的区域,如油罐3m外。,2)释放源的等级:连续级、一级、二级、多级释放源,前三种同上述分区。,3)通风类型划分,通风的方式:自然通风和,人工,通风。,通风的效果:良好、一般、差。,通风的等级:高级、中级、低级。,2、爆炸性粉尘环境20区:正常工作时连续出现或经常出现;21区:正常工作时可能出现;,22区:正常工作时短时间偶尔出现;,3、火灾危险环境21区: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22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23区:具有固体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二、防爆电气设备和防爆电气线路,1、防爆电气设备,防爆电气设备分类对应于爆炸性危险物质分类,I、A、B、C、A、B、C。,设备的保护等级,对应上述:Ma、Mb;Ga、Gb、Gc;Da、Db、Dc;,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的防爆电气设备结构形式及符号分别是:隔爆型(d)、增安型(e)、本质安全型(i)、浇封型(m)、无火花型(nA)、火花保护(nC)、限制呼吸型(nR)、限能型(nL)、油浸型(o)、正压型(p)、充砂型(q);,防爆电气设备的标志应包括:制造商的名称或注册商标、制造商规定的型号标识等;,第四节 雷击和静电防护技术,1、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分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2、防雷技术的分类。防雷分为: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以及防雷击电磁脉冲。,1)外部防雷。针对直击雷的防护,不包括反击。,2)内部防雷。包括防雷电感应、防反击、防雷击电涌入侵和防生命安全。,3)防雷击电磁脉冲。,3、防雷装置,1)外部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接闪器:接闪杆(避雷针)、接闪带(避雷带)、接闪线(避雷线)、接闪网(避雷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滚球半径:一类30m、二类45m、三类60m。,引下线:是连接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圆钢或扁钢等金属导体,距人行道3m。,接地装置:是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就接地电阻而言,独立接闪杆的冲击接地电阻10;附设接闪器每根10。,2)内部防雷装置。由屏蔽体、等电位连接件和电涌保护器等组成,对变配电设备,常采用避雷器作为防止雷电波侵入的装置。,二、静电防护,为了防止人体静电的危害,在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0区及1区时,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工作鞋、袜,防静电手套。禁止在静电危险场所穿脱衣服,并避免剧烈的身体运动。,第五节 电气装置安全技术,一、变配电站安全,长度超过7m的高压配电室和长度超过10m的低压配电室至少要有,两个门,。,室内充油设备油量60kg以下者允许安装在两侧有隔板的间隔内,油量60-600kg者须装在有防爆隔墙的间隔内,600kg以上者应安装在单独的间隔内。高压配电装置长度6m时,通道应设两个出口,低压配电装置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应增加出口。,二、主要变配电设备安全,在不接地的10kV系统中,变压器的接地一般是其低压绕组中性点、外壳及阀型避雷器三者共用的接地。居住建筑物内安装的油浸式变压器,单台容量不得超过400kVA;,室外不超过315kVA者,可柱上安装,315kVA以上的应台上安装;柱上变压器底部距地面2.5m,裸导线距地面3.5m;变压器台高0.5m,围栏高度1.7m,变压器外壳距围栏1m,变压器操作面距围栏2m。运行中的变压器高压侧电压偏差不得超过5%,低压侧不平衡电流不得超过25%,上层油温不应超过85。,三、配电柜(箱),落地柜箱地面应高出地面,50-100mm,,操作手柄中心高度一般为,柜前方范围无障碍物。,四、用电设备和低压电器,包括:固体异物进入壳内设备的防护、人体触及危险部件的防护、水进入内部的防护。,*手持式电动工具和移动式电气设备安全使用条件:,1、,II类、III类,设备没有保护接地、接零要求;,I类,设备必须接地或接零。设备的保护线应接保护干线;,2、移动式电气设备的保护零线、地线不应单独敷设,采用带保护芯线的橡皮套软线作为电源线;,3、移动式电气设备的电源插座和插销应有专用的接零(地)插孔和插头;,4、一般场所,手持式电动工具应采用类设备;若用I类工具,则应在电气线路中采用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隔离变压器等保护措施。,在潮湿或金属构架上等导电性能良好的作业场所,应使用,类或类,设备。在锅炉内、金属容器内、管道内等狭窄的特别危险场所,应使用,类设备漏电保护器,。,5、使用I类设备应配用绝缘手套、绝缘鞋、绝缘垫等安全用具。,7、绝缘电阻合格,带电部分与可触及导体之间的绝缘电阻I类不低于2M,类不低于7M。,*电焊设备的安全要求:,弧焊机的电源线上应装设隔离电器、主开关和短路保护电器;一次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M,二次0.5M。,*低压保护电器,熔断器和热继电器属于最常见的低压保护电器;熔断器熔体的热容量很小,动作很快,宜于作短路保护元件,也可作过载保护元件;热继电器的热容量较大,动作不快,只用于过载保护。,第三章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第一节 特种设备事故的类型,一、特种设备的基本概念,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内专用机动车辆。分承压类和机电类。,1、承压类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锅炉:容积30L;出口水压0.1MPa(表压)且功率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压力容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压容乘积2.5MPaL的固定、移动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0.2MPa且压容乘积1.0MPaL的气瓶;氧仓;,压力管道:且公称直径大于或者等于,50mm,的管道。公称直径小于,150mm,,且其最高工作压力小于(表压)的输送无毒、不可燃、无腐蚀性气体的管道和设备本体所属管道除外。,2、机电类特种设备,电梯: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起重机:额定起重量0.5t的升降机;起重量1t,且提升2m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大型游乐设施:线速度2m/S;运行高度2m。,2、机电类特种设备,电梯: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起重机:额定起重量的升降机;起重量,1t,,且提升,2m,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大型游乐设施:线速度2m/S;运行高度2m。,二、锅炉的基础知识,工作特性:爆炸性、易损坏性、使用的广泛性、连续运行性。,按用途分为电站锅炉和工业锅炉;按介质分为:蒸汽锅炉、热水锅炉和有机热载体锅炉。按结构分为锅壳锅炉和水管锅炉;按能源分为燃煤、燃油、燃气、废热和电热锅炉。,三、压力容器基础知识,最高工作压力,多指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容器顶部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设计压力,标注在铭牌上的设计压力,不得低于最高工作压力。工作温度即介质温度。,四个压力等级:,低压容器,0.1MPaP1.6MPa;,高压容器,10MPaP100MPa;,超高压容器,100MPaP,外压容器中,当容器压力小于一个绝对大气压(0.1MPa)时,又称为真空容器。,压力容器分A、B、C、D 4个许可等级。,四、起重机械基础知识,起重机械分为:轻小型起重设备、升降机、起重机;,起重机分为:桥架类起重机、臂架类起重机;,桥架类起重机分为: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和缆索起重机;,臂架类起重机分为:流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门座式起重机;,起重机械安全正常工作的条件:,1、金属结构和机械零部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性和抗屈曲能力;,2、整机必须具有必要的抗倾覆稳定性;,3、原动机具有满足作业性能要求的功率,制动装置提供必需的制动力矩。,五、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最大行驶速度(设计值)超过,5km/h,的。,按动力分为:,内燃,车辆、,电动,车辆和内燃电动车辆。,六、特种设备事故的类型,4、典型锅炉事故及预防,(1)锅炉爆炸事故,1)水蒸气爆炸。2)超压爆炸。3)缺陷导致爆炸。4)严重缺水导致爆炸。,(2)缺水事故,(3)满水事故,(4)汽水共腾,(5)锅炉爆管,(6)省煤器损坏,(7)过热器损坏,(8)水击事故,(9)炉膛爆炸事故,(10)尾部烟道二次燃烧,(11)锅炉结渣,(二)压力容器事故,3、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措施,1)压力容器发生超温超压时要马上切断进汽阀门;对于反应容器停止进料;对于无毒非易燃介质,要打开放空管排汽;对于有毒易燃易爆介质要打开放空管,将介质通过接管排至安全地点。,2)如果属超温引起的超压,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要通过水喷淋冷却以降温。,3)压力容器发生泄露时,要马上切断进料阀及泄露处前端阀门。,4)压力容器本体泄露或第一道阀门泄露时,要根据容器、介质不同使用专用堵漏技术和堵漏工具进行堵漏。,5)易燃易爆介质泄露时,要对周边明火进行控制,切断电源,严禁一切用电设备运行,并防止静电产生。,4、压力容器事故及预防,压力容器爆炸的危害:冲击波、爆破碎片、介质伤害、二次燃烧爆炸、快开门事故等危害。,压力容器泄露的危害:有毒介质、燃烧爆炸、高温灼烫伤等危害。,(三)起重机械事故,4、典型起重事故及预防,(1),重物失落事故,。吊物、吊具等重物从空中坠落造成的事故,简称失落事故。,1)脱绳事故;2)脱钩事故;3)断绳事故;4)吊钩断裂事故。,(2),挤伤事故,(多发生在吊装作业人员和检修维护人员);,(3),坠落事故,。主要指起重作业人员,也包括工具、零部件等从高空坠落,使地面人员受伤的事故。,(4),触电事故,。,室内作业的触电事故来自起重机的动力源;室外作业的触电事故来自施工现场裸露的高压输电线。,起重机常采用的安全低电压为36V或42V。,(5),机体毁坏事故,1)断臂事故;2)倾翻事故;3)机体摔伤事故;4)相互撞毁事故。,(6)起重机械事故的预防措施,加强对机的管理、对人的培训以及坚持“十不吊”。,十不吊:,指挥信号不明或乱指挥不吊,;物体质量不清或超负荷不吊;斜拉物件不吊;,重物上站人或有浮置物不吊,;视线、指挥信号不清不吊;埋置物不吊;,捆绑、吊挂不牢不吊,;重物棱角处与吊绳间未加衬垫不吊;结构或零部件有影响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损伤时不吊;钢、铁水装得过满不吊。,第二节 锅炉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一、锅炉压力容器使用安全管理,锅炉压力容器在正式使用前,必须到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登记,经审批取得使用证方可使用。,锅炉司炉、水质化验员及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应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附件,(一)、锅炉安全附件,安全阀应,每年,检验、定压一次并铅封完好,,每月,自动排放试验一次,,每周,手动排放试验一次。,压力表表盘直径不应小于,100mm,,最高工作压力,标红线,。,每半年,校验一次。,水位表,每台锅炉至少装两只独立的水位计,额定蒸发量0.2t/h的锅炉可只装一只。,防爆门,常在炉膛和烟道易爆处装设防爆门。,(二)、压力容器安全附件,爆破片与安全阀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泄压反应快、密封性能好、适应性强等特点。,爆破帽泄放面积较小,多用于超高压容器。,易熔塞,主要用于中、低压的小型压力容器,在盛装液化气的钢瓶中较多用。,紧急切断阀,目前多用于液化石油气槽车上。,三、压力容器使用安全技术,(一)压力容器检验检修安全技术,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分为年度检查和全面检验。,年度检查是运行中的在线检查,每年,一次,;全面检验,是指压力容器,停机时,的检验。 压力容器一般为投用满,3年,时进行首次全面检验。接下来的全检如下:,1)安全状况为1、2级的,一般每,6年,一次。,2)安全状况为3级的,,3-6年,一次。,3)安全状况为4级的,应当监控使用,其检验周期有检验机构确定。,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划分:将新压力容器划分为1、2、3级,再用压力容器划分为2、3、4、5级。,5、压力容器检验检修前的准备工作,4)被检容器内部介质必须排放、清理干净,用盲板从被检容器的第一道法兰处隔离 所有液体、气体或蒸汽的来源,同时设置明显的隔离标志。禁止用关闭阀门代替盲板隔断。,5)盛装易燃介质的,严禁用空气置换。,6)压力容器内部空间的气体含氧量应当在18%-23%之间。,9)切断与压力容器有关的电源,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检验照明用电不超过24V。,10)若需现场射线检测时,应当隔离出透照区,设置警示标志。,第三节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一、起重机械使用安全管理,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的内容包括:设备出厂,技术文件,;,安装,、,修理记录,和,验收资料,;使用 、维护、保养、检查和试验记录;安全技术监督检验报告;设备及人身事故记录;设备的问题分析及评价记录。在用起重机械定检周期为,2年,。使用单位还应进行起重机的,自我检查,、,每日检查,、,每月检查,和,年度检查,。,二、起重机械安全装置,1、位置限制与调整装置,1)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凡是动力驱动的起重机,其起升机构均应装设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2)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凡是动力驱动的起重机,其运行极限位置都应装设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3)偏斜调整与显示装置。跨度40m的装卸桥和门式起重机,应装偏斜调整与显示装置。,4)缓冲器。桥式、门式起重机和装卸桥,以及门座式起重机或升降机等都要装设缓冲器。,2、防风防爬装置。露天工作于轨道上运行的起重机,应装设防风防爬装置。,3、安全钩、防后倾装置和回转锁定装置,1)安全钩;,2)防后倾装置。流动式起重机和动臂式塔式起重机应装设防后倾装置(液压变幅除 外)。,3)回转锁定装置。,4、起重量限制器。也称超载限制器。,按功能形式分为:自动停止型,报警型,综合型三类,按结构形式分为:机械式、电子式和液压式。,5、力矩限制器。常用的有机械式和电子式等。,6、防坠安全器。,防坠安全器是非电气、气动和手动控制的防止吊笼或对重坠落的机械式安全保护装置。主要用于施工升降机等上,其作用是限制吊笼的运行速度,防止吊笼坠落,保证人员设备安全。防坠安全器发生作用的同时切断传动装置的电源。,7、导电滑线防护措施;8、防碰装置;9、登机信号按钮;10、危险电压报警器。,*司索工的五不挂:起重或吊物质量不明不挂;重心位置不清不挂;尖棱利角和易滑工件无衬垫不挂;吊具及配套工具不合格或报废不挂;包装松散捆绑不良不挂。,四、起重机械检验检修安全技术,1、检验类别。分为首次检验和定期检验。,2、检验周期。,塔式起重机、升降机、流动式起重机、吊运熔融金属和炽热金属的起重机,定检周期为1年,其他2年。,4、检验结论。分为合格、复检合格、不合格和复检不合格。,第四节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使用单位应进行场(厂)内机动车辆的自我检查、每日检查、每月检查和年度检查。,三、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使用安全技术,1,、叉车,当物件质量不明时,应将该物件叉起离地,100mm,后检查机械的稳定性,确认无超载现象后,方可运送。,四、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检验检修安全技术,分为验收检验和定期检验两种。定检周期,,每年,一次。,检验结论分为合格、不合格、复检合格和复检不合格。,检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检验专用机动车辆的支撑地面应平整、坚实,坡道的坡度不超过10%;,2、检验场地应有足够的空间,避开周围障碍物;,3、试验时环境温度须在-1540。,第一节 火灾爆炸事故机理,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和火灾的定义、条件,1、燃烧的定义,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通常同时释放出火焰或可见光。,2、火灾的定义。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不包括:地下矿井部分发生爆炸;飞机因飞行事故而导致本身燃烧;,3、燃烧与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即火的三要素:,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二)燃烧与火灾的过程和形式,2、燃烧的4种形式:,1)扩散燃烧。可燃气体与氧气边混合边燃烧;,2)混合燃烧。可燃气体和阻燃气体,先混合,遇点火源即发生燃烧。往往能造成重大损失。,3)蒸发燃烧。可燃液体遇热蒸发,蒸气氧化分解而进行的燃烧。,4)分解燃烧。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首先遇热分解出可燃气体,与氧气进行的燃烧。,第四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三)、火灾的分类,1、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类:,A类:,固体物质火灾,;B类:,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类:,气体火灾,;D类:,金属火灾,;,E类:,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F: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2、按损失规模分:,1)特大火灾:死亡10人;死亡+重伤20人;受灾户数50户;财物损失100万元。,2)重大火灾:死亡3人;死亡+重伤10人;受灾户数30户;财物损失30万元;,3)一般火灾:除上述外。,(四)、火灾的基本概念及参数,1、闪燃:可燃物表面或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2、阴燃: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3、爆燃: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4、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5、闪点:在规定条件下,物质加热到释放出的气体瞬间着火并出现火焰的,最低温度,。闪点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甲类液体,危险品仓库存放物质闪点,小于,28,、,B,类危险品仓库存放物质闪点、乙类液体危险品仓库存放物质闪点,大于或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丙类液体危险品仓库存放物质闪点,大于60,以上的液体如重油、柴油、润滑油等),6、燃点:在规定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燃点对可燃物质和闪点较高的液体有重要意义。,7、自燃点: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一般情况下,密度越大,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低。如:汽、煤、(轻、重)柴、蜡、渣油的密度依次增大,闪点升高,自燃点降低。,8、引燃能(最小点火能):是指能够触发初始燃烧化学反应的能量。影响因素:温度、释放的能量、热量和加热时间。,9、着火延滞期时间:是指可燃物质和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在高温下,从开始暴露到起火的时间。混合气体着火前自动加热的时间称为诱导期。,(五)典型火灾的发展规律。分为,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期和熄灭期。,初起期:此阶段可燃物的热解过程至关重要,主要特征是冒烟、阴燃;,发展期:轰然发生在这一阶段;最盛期的火灾燃烧方式是通风控制火灾。,(六)燃烧的机理。活化能理论、过氧化物理论、链反应理论。,氢气在空气中的浓度低于,4%,就不能点燃;空气中的氧气低于,14%,,常见可燃物就不会燃烧。,当可燃物和氧化剂开始发生燃烧后,为使化学反应能够持续下去,反应区内还必须能够不断生成活性基团。如果除去活性基团,链反应中断,连续的燃烧也会停止。,链反应一般可以分为:链的引发、链的发展和链的终止三阶段。,第二节 消防设施与器材,消防设施是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可提式灭火器系统,、灭火器防排烟系统以及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安全疏散设施,等。消防器材是指,灭火器,等,移动灭火器材,和工具。,二、消防器材,消防器材主要包括灭火器和火灾探测器。,(一)灭火器,1、灭火剂,(1)水和水系灭火剂。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在水中加入化学物质的灭火剂称为水系灭火剂。,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1)比水轻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的火灾;2)遇水产生燃烧的火灾;3)硫酸、盐酸和硝酸引发的火灾;4)电气火灾未切断电源前;5)高温状态下化工设备的火灾。,(2)气体灭火剂。CO2用于扑灭精密仪器和一般电气火灾,还适合扑救可燃液体和固体火灾,特别是那些不能用水、泡沫、干粉等灭火剂的玷污容易损坏的固体物质火灾。但CO2喷射出时,会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聚成小水滴。,(3)泡沫灭火剂。分化学泡沫灭火剂和空气泡沫灭火剂。高倍数泡沫灭火剂特别适用于大空间火灾,并具有灭火速度快的优点,应用范围比低倍数广。低倍数泡沫灭火伴有水渍损失。,(4)干粉灭火剂。窒息、冷却、辐射及对有焰燃烧的化学抑制作用是干粉灭火效能的集中体现,其中化学抑制作用是灭火的基本原理,起主要灭火作用。手提式灭火器和固定是灭火系统中广为应用。,2、灭火器种类及使用范围,灭火器由筒体、器头、喷嘴等组成。按移动方式分为:手提式、推车式和悬挂式;按驱动灭火剂的动力来源分为:储气瓶式、储压式、化学反应式;按灭火剂分为以下几种:,1)清水灭火器。适用于扑救可燃性固体物质火灾,即A类火灾;,2)泡沫灭火器。适合扑救脂类、石油产品等B类以及木材等A类物质的初起火灾,但不能扑救B类水溶性火灾,也不能扑救CDE类火灾;,3)酸碱灭火器。即化学泡沫灭火剂的灭火器,只适用于A类初起火灾,不能用于BCDE类。,4)二氧化碳灭火器。适宜于扑救,600V,以下带电电器、贵重设备、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的初起火灾,以及一般的可燃液体火灾。,5)卤代烷灭火器。我国只生产1211和1301灭火器。1211主要用于A、B、C、E类的初起火灾,尤其适用于扑救精密仪器、珍贵文物及贵重物质仓库等处的初起火灾,也能用于扑救飞机、汽车、轮船、宾馆等场所的初起火灾。,6)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救,ABCE类,火灾,但不能扑救D类轻金属火灾。,第五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第一节 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一、防尘、防毒基本原则,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无毒或低毒的原材料,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有害因素。对于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和尘毒特性,设计相应的防尘防毒通风控制措施,使劳动者活动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如预期劳动者接触浓度不符合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1、无毒低毒替代有毒高度;2、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3、对于逸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密闭措施;设置适宜的局部排风除尘;尽量采用湿式作业,湿式作业仍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应采用其他通风除尘方式;,4、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连锁泄露报警装置。在放散有爆炸性危险的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置防爆通风系统或事故排风系统;,5、可能存在或产生有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根据有毒物质的理化特性配备,现场急救用品,,设置,冲洗喷淋,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必要的泄险区以及,风向标,。,二、防噪声和振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一)防噪声,应首先从声源上进行控制,使之达标;仍不能达标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劳动作业时间,并采取适宜的,个人防护措施,。,1、噪声车间与非噪声车间、高噪车间与低噪车间应分开布置;注意增加隔声和吸声措施;,2、宜将高噪设备相对集中,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3、减少噪声的传播。,四、防高温基本原则和要求,使操作人员远离热源,同时采取必要的隔热、通风、降温等措施,消除高温职业危害。,第二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生产性粉尘分3类:,1、,无机性粉尘,。有矿物性粉尘,如硅石、石棉、煤等;金属性粉尘;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金刚砂。,2、,有机性粉尘,。有植物性粉尘;动物性粉尘;人工合成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等。,3、,混合性粉尘,。,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在卫生学上,常用的粉尘理化性质包括粉尘的化学成分、分散度、溶解度、密度、形状、硬度、荷电性和爆炸性等。,(一)粉尘的化学成分,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时间是直接决定粉尘对人体伤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粉尘对人体有致纤维化、中毒、致敏等作用,如游离的二氧化硅粉尘的致纤维化作用。,(二)分散度。直径小于,5m,的粉尘对机体的危害最大。,(三)溶解度与密度。主要程化学毒副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增强;主要程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增加其危害减弱。,(四)形状与硬度粉尘的形状能影响其稳定程度。坚硬且外形尖锐的尘粒可能引起呼吸道粘膜机械损伤。如某些纤维状粉尘,石棉纤维。,(五)荷电性。荷电性尘粒在呼吸道可被阻留。,(六)爆炸性。高分散度的煤碳、糖、面粉、硫磺、铝、锌等粉尘具有爆炸性。可能发生爆炸的粉尘最小浓度为:煤尘,30-40g,/m3,淀粉、铝及硫磺为,7,g/m3,糖为,10.3,g/m3。P197中铝为,40,g/m3,。,三、生产性粉尘治理的技术措施,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是治本的对策,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一)改革工艺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二)湿式作业。防尘效果可靠,易于管理,投资较低。,(三)密闭、抽风、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该法。,(四)个体防护,第三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于存在形态,(一)来源。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热至160-170时,可分解产生氯化氢。,(二)毒物形态。,3、雾,混悬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4、烟,直径小于0.1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5、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在。,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烟、雾等微粒,统称为,气溶胶,。,密闭空间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其危害情况有一下几种:,1、可燃气体、蒸气和气溶胶的浓度超过爆炸下限的10%;,2、空气中爆炸性粉尘浓度大于等于爆炸下限的30%;,3、空气中的氧气含量18%或22%;,4、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这也接触限制;,5、其他任何超标的环境条件,。,二、生产性毒物危害治理措施,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采用无毒低毒代替有毒高毒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如下:,(一)密闭-通风排毒系统,该系统由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采用该系统注意一下两点:,1、整个系统必须注意安全、,防火、防爆,问题;,2、正确选择气体的净化和回收利用方法,防止二次,污染,,防止环境污染。,(二)局部排气罩,就地密闭,就地排出,就地净化,排气罩就是实施毒源控制,防止毒物扩散的具体技术装置。分3种:,密闭罩、开口罩、通风橱,(三)排出气体的净化,有害气体净化方法大致分为:洗涤法、吸附法、袋虑法、静电法、燃烧法和高空排放法。确定净化方案的原则是:设计前必须确定有害物质的成分、含量和毒性等理化指标;确定有害物质的净化目标和综合利用方向;净化设备的工艺特性必须与有害介质的特性相一致;落实防火、防爆的特殊要求。,1、洗涤法也称吸收法。是通过适当比例的液体吸收剂处理气体混合物。是一种常用的净化方法,适于净化CO、SO2、NO、HF等,2、吸附法。利用多孔固体吸附,适于苯、醇、酯、酮类,吸附效率90-95%。,3、袋虑法。是一种高效净化方法,主要适于工业气体的除尘净化,如金属氧化物(Fe2O3等)的烟气净化。,4、静电法。分湿式工艺和干式工艺。,5、燃烧法。燃烧法适用于有害气体中含有可燃成分的条件。,(四)个体防护。属作业场所的防护用品有防腐服装、防毒口罩和防毒面具。,三、密闭空间作业管理。有两种形式:无需准入密闭空间和需要准入密闭空间。,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应由用人单位实施安全作业准入。,第四节 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辐射和异常气象条件等。,一、噪声,(一)生产性噪声的特性、种类、来源及危害,生产性噪声有3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噪声。生产性噪声一般升级较高,120-130dB。,(二)噪声的控制措施,1、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2、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3、,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祝公司 风调雨顺 再创佳绩,祝大家,2016,年 万事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