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控制理论

上传人:t****d 文档编号:243366816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9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控制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现代控制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现代控制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继续,退出,第五章,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1,目录,5.1 状态反馈与输出反馈,5.2 单输入单输出状态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法,5.3 状态重构问题,5.4 观测器的极点配置,2,引 言,一、综合问题,给定系统,状态空间描述,A、B、C均为常阵且给定。,再给出所期望的性能指标:,1)对系统状态运动期望形式所规定的某些特征量。,2)对其运动过程所规定的某种期望形式或需取极小(或极大)值 的一个性能函数。,综合,:寻找一个控制作用 u ,使得在其作用下,系统运动的行为满足所,给出的期望性能指标。,3,一般 u,依赖于系统的实际响应。,形式为: u = - k x + v,状态反馈控制,(2),u = - F y + v,输出反馈控制,(3),其中:k 为 pn常阵,状态反馈矩阵。,F为 pq常阵,输出反馈矩阵。,v参考输入向量。,二 性能指标的类型,性能指标,非优化型性能指标:是一类不等式型的指标,即只要性能达,到或好于期望指标就算实现了综合目标。,优化型性能指标: 是一类极值型指标,综合的目的是要使,性能指标在所有可能值中取为极小(或,极大)值。,4,常用非优化型性能指标:,(1)以渐近稳定性为性能指标,相应的综合问题称为,镇定问题,。,(2)以一组期望的闭环系统极点作为性能指标,相应的综合问题为,极点,配置问题,。系统运动的形态,即动态性能(如超调量、过渡过程),主要由极点的位置所决定。,(3)以使系统的输出 y,无静差地跟踪一个外部信号 作为性能指,标,相应的综合问题为,跟踪问题,。,(,4)以使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实现“,一个输入只控制一个输出,”作为,性能指标,相应的综合问题称为,解耦控制问题,。,优化型性能指标:,常取一个相对于状态 x 和控制 u,的二次型积分性能指标,其形式为:,5,三 研究综合问题的思路,1 建立可综合的条件:,建立相对于给定的受控系统和给定的期望性能指标,使相应的控制存在,并实现综合目标所应满足的条件。,2 建立起相应的用以综合控制规律的算法。,利用这些算法,对满足可综合条件的问题,确定出满足要求的控制规律,即确定出相应的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矩阵。,6,5.1状态反馈与输出反馈,一、,反馈的两种基本形式 状态反馈,输出反馈,1、,状态反馈(方块图如右),受控系统:,线性反馈规律:,通过状态反馈构成闭环系统,7,一般D=0,可化简为:,闭环传递函数矩阵为:,2、输出反馈,方块图:,一般(D=0),,引入线性反馈规律:,通过输出反馈构成的闭环系统,H,B,8,闭环传递函数矩阵:,或,二、对两种反馈形式的讨论,1)两种形式反馈的,重要特点,是,反馈的引入并不增加新的状,态变量,即,闭环系统和开环系统具有相同的阶数,。,2)状态反馈的引入能保持原系统的能控性,但不一定保持原,系统的能观测性,而输出反馈既能保持原系统的能控性,,又能保持能观测性。,3)在工程实现时,两种形式反馈各有其,局限性,。,实现状态反馈基本前提是状态变量 必须是物理,上可量测的。输出反馈基本形式不能满足任意给定的动态,性能指标要求, 如稳定性的要求。,9,三、反馈形式的改进形,1、带有,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设法由输出,y,和控制,v,把系统的状态,x,构造出来,以实现状,态反馈。,方块图,:,10,是,X,的重构状态,阶数小于等于,X的阶数。,闭环系统阶数为 与,X,阶数之和。,2、带有,补偿器,的输出反馈系统,方块图:,闭环系统阶数为受控系统与补偿器阶数之和。,补偿器阶数受控系统阶数.,11,5.2 单输入单输出状态反馈系统的 极点配置法,一、问题的提出:,1、极点对系统特性的影响:,2、极点配置问题:,通过状态反馈矩阵K的选择,使闭环系统(A- BK,B,C),的极点,即(A-BK)的特征值恰好处于所希望的一组极,点位置上。,3、希望极点选取的原则,1)n维控制系统有n个希望极点;,2)希望极点是物理上可实现的,即为,实数或共轭复数对,;,3)希望极点的位置的选取,需考虑它们对系统性能的主导影响,,及与零点分布状况的关系。,4)希望极点的选取还须考虑抗干扰和低灵敏度方面的要求。,12,二、极点配置的理论问题,1、定理,:对单输入单输出系统 ,给定,任意,n个极点 ,可以是实数或其共轭复,数。以这n个极点为零根的多项式为,那么存在 矩阵K,使闭环系统,以 为极点,即,的,充分必要条件,为受控系统 是完全能控的。,13,证明,:,证充分性:,系统完全能控,则极点可任意配置。,即证 完全能控,则,因为非奇异变换不改变系统特征值。,所以不访设系统已为完全能控规范型,即,14,其传递函数为,设状态反馈矩阵为 ,于是有,于是闭环系统 传递函数为,15,因此只需取,所以取K阵为,就可使,即以任意给定的 为极点。,2、对定理的讨论,1)对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按极点配置法进行综合时,,在(A,B,C)为,能控规范型,情况下,状态反馈矩阵K为,16,式中: 为受控系统特征多项式的系数。,以希望极点 为零根的,多项式的系数。,2)如果对受控系统的一般形式 作非奇异变换,,得能控规范型 ,则有如下关系:,补充:,如果受控系统 为一般形式,,求取状态反馈矩阵 的方法也可按如下方式进行。,17,a)计算 的特征多项式,即,b)计算由希望极点 所决定的多项式,即,c)计算,d)计算变换阵,e)求,f)所求的反馈矩阵,18,3)状态反馈引入,可任意配置极点,并不改变其零点的形态,,表明按状态反馈组成的闭环系统中,其闭环零点和开环零,点是同等的。,4)设 为完全能控且完全能观测的,不妨设为能,控规范形,即,则 状态反馈系统 保持完全能观测的充分条件为,19,也即 为无零点系统。,5)对于n维受控系统,当采用状态反馈时,可以调节n个参数,k,1,k,2,.k,n,6)当控制系统工作于伺服状态时,除了按极点配置确定状态反馈K外,还要引入输入变换阵L。带输入变换阵的状态反馈系统结构如下图:,其传递函数为:,L,b,c,A,K,x,20,(1)当n3时,采用先,化为能控规范型的方法,。,(3)对于n3的复杂系统或多输入系统的极点配置时,由于K中的未知参数较多,这时可采用一种较简便的方法:,先选K矩阵中某几个参数,使闭环系统特征矩阵A-BK变为能控规范型,再用特征值不变性原理方法,确定K中的其余参数,以满足希望极点的要求。,(4)补充的算法。,三、极点配置的方法问题,21,举例:,例1:给定受控系统,其传递函数为,综合指标为,输出超调量,超调时间,v,y,u,v,y,+,-,X,图1,L,K,22,系统频宽 ;跟踪误差,试用极点配置进行综合。,解:,(,1)确定受控系统的能控规范形,(2)确定希望极点,希望极点n=3,选其中一对主导极点 ,另一个为,23,远极点,并且认为系统性能主要是由主导极点决定的,远极,点只有微小的影响。,根据二阶系统关系式,选定出主导极点,式中: 为此二阶系统的阻尼比和自振频率。,1),24,2)由 , 得,3)由 ,和已选 得,与2)式中结果比较,取,25,远极点应选使得它与原点的距离远大于 ,现取,因此,(3)确定状态反馈矩阵K,受控系统特征方程,希望特征多项式,26,状态反馈矩阵:,(4)确定输入放大系数,L,对应闭环传递函数为,由要求跟踪阶跃信号的误差 ,有,27,再用对跟踪速度信号的误差要求来验证,(5)画出对应能控规范形闭环系统方块图,28,对应规范形状态方程,29,闭环系统方块图:,10000,-72,1438,10000,-18,96.1,x,2,x,1,y,u,v,x,3,30,6),确定对应图1的状态空间方程,将图1的受控系统方块图表示成下图所示的形式,按上图列状态空间方程:,-6,-12,+,图3,31,7),确定非奇异变换矩阵,若作变换 ,就可建立起给定的 和能控规范型,之间的关系式,求,方法1,:,32,方法2,:,33,8),确定图3形式的受控系统的状态反馈矩阵,9),画出相应于图3形式的受控系统的闭环方块图,34,-12,-6,96.1,-291.8,10000,6582.4,u,+,+,+,-,+,+,35,例2:给定两输入受控系统,,试设计状态反馈矩阵,使闭环系统特征值为,解,:,(1),判断极点配置的条件,Q,k,=B AB A,2,B=,rankQ,k,=4,因此系统具有完全能控性,可任意配置极点。,36,(2)设K= 则有:BK=,,A-BK=,(3)选择参数使A-BK具有能控规范型,先求出k,1,,k,2,,k,3,,k,4,。,(4)再利用特征值不变性原理求出k,5,,k,6,,k,7,,k,8,。,已知,37,5.3 状态重构问题,一、状态观测器的基本思想(Luenberger伦伯格),1、状态重构的必要性,2、状态重构的可能性,状态重构问题,:能否从系统的可量测参量,如输入u和输,出y来重新构造一个状态 ,使之在一,定的指标下和系统的真实状态X等价。,状态重构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是可行的。,因为:,如果,38,那么根据输出y的测量,可以唯一地确定出系统的初始状态,, 而系统任意时刻的状态,所以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即可从可测量y和u中把x间接,重构出来。,3、等价性指标,构造动态系统,原系统,构造动态系统与原系统在结构与参数上相同,39,其解:,原系统初始状态,重构状态的初始状态,如 ,必有 完全等价。,但实际很难 ,一般,因而 不能完全等价。,但只要系统稳定,即A特征值均具有负实部,就可做到,是稳态等价的,即,4、观测器的结构形式,上述并未完全解决状态重构的问题,因系统状态是不能直接量测,因此很难判断 是否逼近X。另一方面不一定能,40,因而我们得到了状态观测器的一般结构形式:,保证A的特征值均具有负实部,为此我们用对输出量间的差值,的测量来代替对 的测量,而且当 时有,这样构成的重构状态方程为:,修正项,41,结构图1,:重构系统是原系统的,可量测变量u和y为输入的一个,n维线性定常系统,修正项。,结构图2:,改进结构形式,C,C,42,用 表示真实状态和估计状态间的误差。,所应满足的动态方程为,上式表明,不管初始误差 为多大,只要使矩阵(A-GC),的特征值 均具有负实部,那么一,定可做到,即实现状态的渐近重构。,二、观测器的定义,1、定义,:设线性定常系统 的状态X是不能直,接量测的,如果动态系统 的输入u和输,出y作为它的输入量;,43,的输出 满足如下的等价性能指标,则称动态系统 的状态观测器,。,2、构成系统观测器的原则,1)观测器 以原系统 的输入和输出作为其输入。,2)为了满足等价性指标,原系统 应当是完全能观测的,,或者x中不能观测的部分是渐近稳定的。,3) 的输出 应有足够快的速度逼近X,这就要求 有,足够宽的频带。,4) 在结构上应尽可能地简单,即具有尽可能低的维数。,三、观测器存在的充要条件,44,定理,:,线性定常系统 不能观测的部分是渐近稳定的(充要条件)。,证明,:因 不完全能观测,故可实行结构分解,状态,方程具有如下形式:,式中: 为能观测状态; 为不能观测部分; 为,的能观测部分。,构造如下动态系统:,45,可通过适当地选择G,1,可是 的特征值均具有负实部,对第二部分,由此导出:,46,满足等价指标,而,等价于A,22,的特征值均具,有负实部,即 的不能观测部分是渐近稳定的,。,47,5.4 观测器的极点配置,1、,定理,:,线性定常系统 ,其观测器,可以任意配置极点,即具有任意逼近速度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为完全能观测。,反馈阵为:,2、,方法,给定被估计系统 设 为能观测,,再对所要设计的观测器指定一组期望极点,则设计观测器的步骤为:,证明略!,48,方法一、,1)导出对偶系统,2)利用极点配置算法,对矩阵对 来确定使,的反馈增益阵K。,3)取,4)计算(A-GC) ,则所要设计的系统状态观测器就为,而 即为X的估计状态。,方法二、,1)化一般形式为能观测规范形,变换矩阵为T。,2)确定规范形所对应的反馈矩阵,49,3)确定给定系统状态方程的反馈矩阵,4)系统状态观测器为,例,:设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为,试设计一个状态观测器,要求将其极点配置在,解:,方法一,1)导出对偶系统,50,2)确定反馈增益阵K,51,52,3),53,方法二、,1)化系统状态方程为能观测规范形,54,能观测规范形,55,2)确定规范形所对应的反馈矩阵,3)确定系统状态方程的反馈矩阵G,4)系统观测器方程,56,例2:设计带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系统的传函为,动态方程为,其中:,要求设计状态反馈阵,使闭环系统的特征值,s,1,2,=-7.07j7.07,假设状态x,1,x,2,不可量测,试设计一个状态观测器, s,1,2,=-50。,57,解,:系统是完全能控的、能观测的,故,A-BK的特征值,可以配置,并可由输入u和输入y构造一个观测器。,1)设计状态反馈阵K,设,K=k,2,k,1,闭环系统的特征多项式为,带状态反馈的闭环系统的特征多项式为:,两个特征多项式的对应项相等,2) 设计观测器,设,58,由极点配置要求,可得相应的闭环系统的特征多项式为:,观测器的特征多项式为:,两个特征多项式的对应项相等,故观测器方程为,59,带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如图所示:,100,5,0.0914,2025,2025,95,95,1,y,u,V,+,+,+,+,+,+,-,-,-,-,60,注意:,(1)为了使系统有较好的动态特性,被观测状态的初始值必须调整得尽可能接近实际状态的初始值。,(2)观测器的特征值必须远大于系统的特征值,这样可使由初始状态的误差引起的观测器的响应能够很快衰减至零。,61,MATLAB,在时域设计方法中的应用,一,、能控性、能观测性的分析,MATLAB提供了许多用来分析控制系统模型属性的函数,例如常,用的可控性(ctrb)、可观测性(obsv)和可控、可观测的格来姆(Gram)矩阵。,用法:,(1)gram( ),dgram( )其可控、可观测的格来姆(Gram)矩阵。,Gc=gram(A,B,c) Gc=dgram(A,B,c),Go= gram(A,B,o) Gc=dgram(A,B,o),(2)ctrb( ),obsv( )求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Ac=ctrb(A,B),Ao=obsv(A,C),rank(Ac)或rank(Ao),例:一线性系统如下所示:,当分别取-1,0,1时,判断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并求出相应的状态方程。,62,程序如下面的M文件所示:,CANDO.M,%判断系统在不同参数下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for alpha=-1 0 1,alpha,num=1 alpha;,den=1 -15 14 0;,A,B,C,D=tf2ss(num,den),Ac=ctrb(A,B);,Gc=gram(A,B,c);,rAc=rank(Ac);,Ao=obsv(A,C);,Go=gram(A,B,o);,rAo=rank(Ao),end,二、极点配置设计方法,方法:,假定期望的闭环系统极点为 ,i=1,2 ,n,则原系统的开环特征方,程 和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 分别可以写成如下形式:,63,若原系统可控,则状态反馈向量K可由下式求出:,例,:系统的开环状态方程如下:,64,执行下面的M文件:,CharA=poly(A); %计算,CharN=conv(1,1,conv(1,2,1,3); %计算,ii=length(CharA):-1:2;,diffA=CharN(ii)-CharA(ii); %计算,C=A2*B A*B B;,L=1 0 0;CharA(2) 1 0;CharA(3)CharA(2) 1;,K=diffA*inv(L)*inv(C),容易验证,本系统是状态完全可控的,并且原系统有不稳定极点,用极点配置方法,将闭环极点配置到-1,-2,-3。,65,MATLAB控制工具箱中还提供了极点配置函数place( )和acker( ),其调用格式是相同的。如下所示:,K=place(A,B,p),K=acker(A,B,p),其中p是指定极点的位置列向量,调用这两个函数可以直接得到与前面相同的结果,如下所示:,p=-1,-2,-3;,K=place(A,B,p);,K=acker(A,B,p); %只适合SISO系统,66,总 结,1.,反馈的两种形式,基本形式,状态反馈,输出反馈,改进形式,带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带补偿器的输出反馈,两种反馈特性的特,点,2.,单输入单输出状态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法,极点对系统特性的影响,希望极点选取的原则,极点配置的方法,配置定理,配置算法,67,1)状态重构的必要性,2),状态重构的可能性,3)等价性指标,4),观测器的结构形式,5),观测器的定义,6),观测器存在的充要条件,观测器的极点配置,1,),极点配置定理,2,),极点配置方法,3.状态重构问题,68,Thank you!,69,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