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学问和智慧,共两课时,1,第 一 课 时,学习目标,1 、弄清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明确文章的论点。了解作者所阐述的学 习观,理解作者所说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的观点。,2 、,给文章划分结构,并概括段意。,2,我对名家的了解,罗家伦,现代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曾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校长等职。著有新人生观、 新民族观等著作。,3,板块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自学指导:,1、,读文本,认准字形,读准字音;,2、一读的正确、流利,读出感情。,3、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预时3分钟),合作探究,两人小对子:解决本课生字词障碍。,(预时1分钟),展示提升,为本组字音把握有障碍的同学正音。,4,正音,陶,冶,( ) 探,骊,得珠( ),蕴,( )含,譬,( )如,晦,( )塞,犀,( )锐,蚌,( )壳 寸积,铢,( )累,鞭,辟,入里( ) 相,辅,为用( ),yn,p,hu,x,bng,zh,y,l,p,f,自学展示(后教):,5,你能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吗?(抢答),1、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2、不涉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3、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切中要害,4、比喻印象不深刻。,5、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6、一点一滴地积累。,7、形容读书很多。,(探骊得珠),(无关宏旨),(鞭辟入里),(浮光掠影),(融会贯通),(寸积铢累),(读破五车),中心论点,:,“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或我们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 ),6,板块二:,理清结构,把握内容、,自学指导:,请默读文本,认真思考:,1、划出每节的中心句。,2、学问和智慧的区别是什么?,3、学问和智慧的联系是什么?,4、这些句子中,哪一句可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找出最能表达作者重要观点的句子。,5、在此基础上理清思路,时间:7分钟。,合作共探,4人互助组:,1、小组长主持,深入探讨板块二中的疑难问题;,2、组内讨论后,组长抽签,组内成员根据抽签题目准备好展示方案。,展示方案:小小解说家,组内建议:,1、抽到问题组口述答案。2、抽到评价签的小组进行质疑评价和补充。(预时5分钟),7,第一段:,学问和智慧有显然的区别,第二段:,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第三段:,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第四段:,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第六段,: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第五段,:,学问和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后教:,8,给文章划分结构,并概括段意:,第一部分(1-2段):,解说学问与智慧的区别。,第二部分(3-6段):,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第一层(3-4段):,论述学问不能离开智慧。,第二层(5-6段):,论述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小结:准确分段和概括段意的方法:,注意文中起过渡作用的设句,注意文中起总结作用的段落以及段落中的重点句,它们往往起到提示段意和行文层次的作用。,9,当堂训练,15分钟,(一)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疆域(y)书橱(ch)矻矻(k)寸积铢累(zh) B、陶冶(y)大窾(kun)晦塞(si)探骊得珠(l) C、远瞻(zhn)大卻(x)蚁邱(qi)鞭辟入里(b) D、含蕴(yn)犀锐(x)瞬息(xn)豁然贯通(hu),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将它们找出并订正。,食古不化 融会贯通 物竟天择 浮光掠影,无关洪旨 探骊得珠 劳而无功 推成出新,五光十色 读破五车 一触既破 博而寡约,A,竞,宏,陈,即,10,3、根据课文内容,把“笼罩”“运用”“透视”三个词语填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学问、,学问、,学问。,4、下列句子中有一句不是比喻句,请找出来( ),A、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这原料的熔炉。,B、有智慧的书,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似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C、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D、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D,11,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多重,的论证方法。,2、品位作者典雅富丽、丰富多彩的语言。,3正视自己的学习现状,注重培养能力,做个快乐的读书人。,12,第一板块:学习本文多重的论证方法,理解作者运用了什么论据(或论证方法)来论证的自己的观点的。,自学指导:,精读相关段落,认真思考下面四个问题,为什么有学问的人未必有智慧?,为什么有智慧的人不见得有学问?,为什么学问离不开智慧?,为什么智慧离不开学问?,小组讨论作者用哪些事例和道理来论证这一观点,再举一个课外的例子或名句进行补充论证。(生先默读两分钟,再小组讨论。),合作探究:,8人共同体:,1.大组长组织组内成员讨论问题,达成共识,,2.大组长抽签后,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展示前的准备,参照展示方案,分派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提示:如学生只是读出文中支持这一观点的语句,先肯定其找得准确,同时要指出不宜照读,应该用概括性语言回答课文是如何论证的。,13,参考: 为什么有学问的人未必有智慧? 文中举了知识渊博但食古不化、食古不化的人(这中人在西洋被称为有学问的笨伯、在中国被称为“两脚书橱”)的例子来论证有学问的人未必有智慧。 例:孔乙己是个读书人,自然就有学问,但他缺乏智慧,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因而导致不能进学甚至不会营生,落了个悲惨命运。 赵括熟读兵书,但没有实战的智慧,被后人戏为“纸上谈兵”。 为什么有智慧的人不见得有学问? 文中举了庖丁解牛的例子来论证有智慧不见得有学问。 例:远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凭借自己的智慧发明了生产工具、火的应用等。还有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建造了金字塔、赵州桥等宏伟建筑。甚至在日常生产中无处不闪现着劳动的智慧。,14,为什么学问离不开智慧? 文中举了孟德尔、达尔文的例子,赫胥黎、爱因斯坦的例子以及没有智慧的书来论证学问离不开智慧。还有对比论证:将没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和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取得的效果大不一样,做对比论证,增强说服力(第4节以“没有智慧的书”以对比论证的方法来阐述著书、读书都需要智慧,以此来论述学问离不开智慧) 例:一个老板让两个大学生上街买豆子,结果甲是按老板吩咐一件跑一遍,为简单的几个问题连跑了几趟市场;而乙回来的时候是带回了有关豆子的所有行情。学问离开了智慧只能当跑腿。 为什么智慧离不开学问? 文中采用浮光掠影、肥皂泡、建筑材料等比喻来论证智慧离不开学问。 例:三国时,吴国猛将吕蒙骁勇善战,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缺少学问,每次讨论国家大事时,像一根木头似的,不知该说什么。后来在吴王孙权的劝导下,渐渐接触了书籍,最终成了一个有勇有谋的将军。,15,1、事实论据的概括:,某人做某事,2、论证方法的作用:,(1),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2),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3),对比论证,:,突出而鲜明地论证了,(4),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论证了,返回,小结:,课文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对比论证(几乎每节都有,可以让学生去找一找)、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16,第二板块:,赏析语言,深入理解比喻论证的作用,自学指导,: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品读这些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学生读、品),合作共探,:,8人共同体,1.大组长组织组内成员讨论问题,达成共识,,2.大组长抽签后,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展示前的准备,参照展示方案,分派好展示任务,展示提升:,1、14组依次展示,2、声情并茂,带着自己的理解,诵读句子,体会,比喻论证,的作用。,3、齐读第五节中“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最为精澈,最为宝贵。,17,参考:,(1)将学问比作滋养人生的原料(没有加工制造的原料)、铁,将智慧比作陶冶(烧之陶器或冶炼金属)原料的熔炉、炼钢的电火。用精彩的比喻阐释了学问是积累的知识,智慧是发现、创造的能力,化抽象事理为形象解说,通俗易懂地揭示了两者的区别。 (2)把学问比喻为“建筑材料”,把智慧比喻为“建筑师的匠心”,形象地说明了二者之间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关系。 深入思考:紧密联系,又相辅相成,且后者较前者更为重要。(剪裁的衣料服装设计师的妙思;张满的弓,弦上的箭。),18,(3)将“有智慧的书”比喻成“珠玉”“斧凿”,形象地揭示了这种书有思想光辉,充满智慧与灵性,对读者有启发。 (4)将无学问的智慧比喻成“浮光”、“肥皂泡”,尽管外表五光十色,但瞬起瞬灭。将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照灯”、“珍珠泉的泉水”,因为这是“有根底的智慧,才是最靠得住的,最为清澈,最为宝贵。”对比鲜明,比喻形象生动、贴切恰当,有很强的说服力量。,19,第三板块:,正视现实,拓展延伸,自学指导:,真正理解了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再来正视我们教与学的现状,你或许会有深入的思考,或许会有新的发现,也或许会产生新的疑惑请四人一组进行交流。(要善于运用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1、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上,2、学习方面。,展示提升,:各组选派一位代表发言,其他组可点评,20,提示,:(,1)启示:既要重视知识的积累,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努力成为一个博学多能的人。不做纸上谈兵的“有学问的笨伯”,而要做有渊博学识、有睿智思维、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智者。 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也来自于他掌握的知识的多少:掌握的知识多,这种能力就容易培养,且持久,且能影响并决定人的发展。 善学习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知识奥秘的金钥匙。知识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我们先要有知识,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能力,就得先积累知识。 (2)如何正确看待繁重的课业负担?(用作者关于“学问”与“智慧”的论述,用自己的独特思考) 提示:教学方面:要有深厚的专业素养,要用自己的智慧处理教材,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走出题海。 学习方面:熟能生巧,有些知识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获得。 既然存在,回避不现实。与其抱怨,不如用智慧去笼罩作业、处理作业。人要作业“死”,作业就“死”;人要作业“活”,作业就“活”。,21,五、总结全文,砥砺人生,同学们,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我们要把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老师送给大家12个字:飞扬智慧之魂,畅游学问之海!我把黄征演唱的奔跑歌词做了些许调整:把浩瀚的智慧装进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哪怕遇见再大的风险再大的浪,有智慧相帮,也定会“直挂云帆济沧海”!(播放歌曲,宣布下课。),22,当堂训练,(15分钟),1、快速判断第3段运用了何种论据?,事实论据,概括本段第1个事实论据。,孟德尔研究豆子而悟出遗传定律。,指出本段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2、说说第5段首句有何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你能从本段找出一、二句比喻吗?说说句子含义。,智慧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你能判断这是什么论证方法吗?并分析其作用。,比喻论证:生动有力地论证了“智慧也离不开学问”。,(一)基础题:,精读第3-5段完成下面的练习,23,(二)提高题,二、下列各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它三项( )A、学问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一种陶冶人生的熔炉。B、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C、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瞩。D、若把学问譬作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C,三、本文语言精炼,富有哲理。请选出其中的两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说说你选择该句的理由或你的理解。句子1: 你选择该句的理由或你的理解: 句子2: 你选择该句的理由或你的理解:,答题要求:抄写正确,陈述理由紧扣原句内容且交代清楚、言之有理,24,(三)选做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竹 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南西北风。,。,参考要点:一个人做学问要有明确而坚定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要顽强拼搏并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这其实也是一种做学问的智慧。(若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即可),(,开放题,不设统一答案,),25,再见,26,一、阅读全文后,回答下列几个问题,1.结合全文来看,作者论述的观点是什么?,2.仔细阅读第二段,说说该段运用了哪些论法?,3.第三段中划线的词语“肥皂泡”“探照灯”在文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1.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2.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3.肥皂泡:形容没有学问的智慧肤浅,瞬起瞬灭,一触即破。探照灯:形容从学问中产生的智慧有深度,有广度。,当堂训练,(15分钟),(一)基础题:,27,一、导入新课:大家知道“纸上谈兵”的故事吗?请同学们讲讲。赵括有没有学问?他为什么却大败呢?(学生答)大家说的便是学问和智慧的关系。这便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28,导入,方法二:大家知道“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来历吗?谁来给大家讲讲? 1、学生或老师讲这个成语的来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2、赵括对于如何用兵打仗的学问应该是很高的,可为什么最后失败了呢?(学生回答) 师:那究竟什么是学问,什么是智慧,学问和智慧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曾任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的罗家伦,走进他的学问与智慧,来共同寻找答案!,29,拓展延伸,思考:,1、课文中说书有两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一类是无智慧的,你认为你读书的过程中,哪些书是有智慧的?哪些是无智慧的?为什么?,2、收集有关智慧与知识关系的名言。,智慧胜于知识。-【法国】帕斯卡,知识可以言传,但智慧则不然。人们可以去发现它,用它生活,以它自强,凭借它去创造奇迹,但却无法把它交流和传授。-【德国】海塞,3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