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大学语文,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 京 出 版 社,第一部分,大学语文,阅读欣赏,章节目录,第一单元 国学经典,第三单元 爱国豪情,第九单元 理想信念,第五单元 情感世界,第二单元 风土人情,第四单元 历史漫步,第十单元 生命感悟,第八单元 自然科学,第六单元 艺术天地,第七单元 山水田园,第一单元,国学经典,七 月,诗经,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章节目录,风骚二则:,风骚二则:,第一单元,国学经典,七 月,诗经,豳风,流火,:,大火星偏西下行。火,星宿名,也叫“大火”,就是心宿。周代夏历六月黄昏时分,心宿出现在正南方最高点。,授衣,:,把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妇女们去做。,一之日,:,指周历一月,就是夏历十一月。下文“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分别指夏历十二月、夏历一月(正月)、夏历二月。,同我妇子,馌(,y,)彼南亩,:,我的妻子、小孩一起送饭到田里。馌,送饭。,遵彼微行,:,顺着那小道行走。,风骚二则:,第一单元,国学经典,诗经,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著作,也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它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间风俗等多方面表现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早期诗歌,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诗经作为国学经典,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贡献给人类文明的瑰宝,。,七月,依次叙述了当时民众一年中修理农具、下田劳作、采桑养蚕、织染制衣、集体狩猎、修缮门户、筑场收获、服役酿酒、岁终祭祀等繁重忙碌的农事生活,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招 魂 屈 原,乃下招曰: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彼皆习之,魂往必释些。归来兮!不可以托些。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雄虺九首,往来儵忽,吞人以益其心些。归来兮!不可以久淫些。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旋入雷渊,爢散而不可止些。幸而得脱,其外旷宇些。赤螘若象,玄蜂若壶些。五谷不生,藂菅是食些。其土烂人,求水无所得些。彷徉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第一单元,国学经典,风骚二则:,第一单元,国学经典,风骚二则:,招 魂 屈 原,上:君主,指楚怀王。,长离殃:长遭祸患,指怀王不察己德,不听劝谏,遭受祸殃。,上帝其命难从:指执掌占梦之法的天官,所以让巫阳来卜招魂魄。,何为四方些:为什么离开躯体远去四方呢?些,句末语气词。,长人千仞:东方有长人之国,国人高千仞。仞,七尺。,流金铄石:金石皆被熔化,极言其热。,第一单元,国学经典,风骚二则:,招 魂 屈 原,楚辞,是续,诗经,之后,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战国至秦汉时期南方楚文化孕育出的诗歌杰作。屈原则是这种诗歌体裁的开创者和最杰出的作家。由于楚辞和汉赋之间的渊源关系,所以屈原的作品又有“屈赋”之称。,招魂由引言、正文、乱辞三部分组成,以宏美的屋宇、奢华的服饰、艳丽的姬妾、精致的饮食以及繁盛的舞乐,招徕楚怀王的亡魂。诗歌反映了屈原强烈的忠君爱国情绪,具有宏阔的题旨、庞大的结构、深沉的感情和强烈的表现力,。,诸子六章,:,论语,三章,为政第二(第二十二章),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里仁第四(第五章),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颜渊第十二(第一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第一单元,国学经典,章节目录,论语,三章,輗(,n,):古代用牛拉的车叫大车,车辕前面有一道横木,就是驾牲口的地方。横木两端要固定在车辕上,起关联作用的木销子(榫子)叫輗。,軏(,yu,):古代用马拉的小车。把横木两端固定在车辕上,起关联作用的木销子(榫头)叫軏。,不以其道得之:“得之”应改为“去之”。自古即如此,不必强改。,克己复礼:克,克服、战胜。己,自己的私欲。复,回复、返回。,第一单元,国学经典,诸子六章,:,论语,三章,论语,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今本,论语,共二十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论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这一思想,从多个角度反映了孔子的这一思想特征。,论语,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非常广泛,诸如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塑造君子人格、如何务政、如何治国安邦等等社会人生问题都有论述,孔子高尚的道德境界和深厚的诗、礼、乐修养,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的构建和道德行为的养成产生过重大影响。今天,我们学习研究,论语,,要做到“古为今用”,汲取孔子思想中的精华部分,运用于我们自身的思想建设和道德建设。,第一单元,国学经典,诸子六章,:,老子,三章,道可道,(,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有物混成(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大,地法大,道法自然。,大成若缺(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第一单元,国学经典,诸子六章,:,老子,三章,徼(,jio,),:,边,尽头。,廖,:,空旷。,强为之名,:,勉强地形容描述它。,人,:,此与下句“人居其一”的“人”原均作“王”,此据别人改。,弊,:,破败。,冲,:,空虚。,第一单元,国学经典,诸子六章,:,老子,三章,老子在诸子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较早地提出了天地万物的起源与存在的哲学命题,试图总结世界的本原和万物运行的规律。,“,道”是“无”,是一切存在的根源,“无”生“有”,万物由此产生。“道”永远存在,运行不息。由此,正可以说“道是中国古典哲学无可争议的最高范畴,道论则可称为中国哲学的缩影,”。,老子,的语言句式连环而多变,文气流畅而富有诗意,抽象的哲理和思辨的命题通过美的语言表达了出来,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最精彩的表达形式之一。,第一单元,国学经典,诸子六章,:,大 同,礼记,礼运,第一单元,国学经典,章节目录,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节选自,礼记正义,(,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卷二十一。,礼记,是战国秦汉之间儒家思想文献的汇编,以对古代礼制的讨论与阐发为主要内容。其中保存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许多思想,并被他们的后学传承或发挥。相传西汉经师戴得和其族子戴圣各自辑录了,礼记,。前者所辑通称,大戴礼记,,原有,85,篇,今存,39,篇。后者所辑即通行本,礼记,,计,49,篇,,礼运,是其中的第九篇。同,和,平。大同,这里指儒家理想中上古尧舜时代的和平状态。,第一单元,国学经典,大 同,礼记,礼运,昔者仲尼与,(,y,),于蜡,(,zh,),宾,:,昔者,从前,当初。仲尼,孔子。与于蜡宾,参与蜡,作为陪祭人员。与,参加。蜡,古代天子诸侯举行的年终祭祀。宾,陪同祭祀的人。,言偃,:,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45,岁。,大道之行,:,指广大无私的时代,这里指尧舜时代。,天下为公,:,天下的一切都是公共的。这里指君主的选举方法。天子选择贤人并将王位禅让给他,而不传给自己的子孙。,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无妻之夫。寡,无夫之妇。孤,孤儿。独,无子女的老人。废,残废的人。疾,生病的人。有所养,得到供养和保障。,以考其信,:,用礼来成就合乎信义的事。,第一单元,国学经典,大 同,礼记,礼运,著有过,:,用礼来揭露过失。,刑仁讲让,:,把仁义当作规范。刑,同“型”,规范,法则。讲让,提倡谦让。,市民有常,:,用礼向民众昭示一切都有常规。,在势者去,:,在位的人将被罢黜。势,权势。,众以为殃,:,人民以次,(,不用礼,),为祸害。,小康,:,小安,康,安康。,第一单元,国学经典,大 同,礼记,礼运,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礼记,礼运,论述了礼的起源、发展和礼的社会意义和功能,是一篇极为优秀的古典哲学论文。,这篇作品的文字气势恢宏,铺张扬厉,语句谐韵,视野开阔,气势充沛,流露出对人类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爱之情。可谓情理并重,典雅崇高,很多文句已成为格言。,第一单元,国学经典,大 同,礼记,礼运,洛神赋 曹植,洛神赋,收入我国著名诗文总集,文选,,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久享盛誉的辞赋佳作。,洛神赋,熔叙事、抒情、描写于一炉,充分表现了汉赋雍容典雅,讲求辞藻,排比铺陈的艺术特色。而通篇精心结构,人物形象丰满,情节曲折变化,感情起伏交错,跌宕多姿,给辞赋创作赋以新的生命活力。全赋“缘情猗靡,仙骨姗姗,尚有凌虚御风之气”。就赋作语言而言,此文文字优美,语言畅达,绚丽多彩,前人评曹植“文才富艳”、“词采华茂”,当非虚誉。,第一单元,国学经典,章节目录,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第一单元,国学经典,洛神赋 曹植,精移神骇,:,精神游移涣散。,殊观,:,(看到)奇异的景象。,觌(,d,),:,看见。,无乃是,:,莫非就是洛神。,曜,:,光鲜,明亮。,飘飖(,yo,),:,飘荡的样子。,回,:,旋转。,迫,:,靠近。,灼,:,鲜明,明亮。,渌波,:,清澈的水波。,秾纤得衷,:,身材丰满与细瘦恰到好处。秾,丰满。,约素,:,一束白绢,形容苗条。,第一单元,国学经典,洛神赋 曹植,雾绡(,xio,)之轻裾,:,一种由轻薄丝织品做成的裙子。绡,生丝做成的薄纱。裾,衣服的前襟,这里指裙子。,微幽兰之芳蔼,:,微微散发出兰花般清幽的香气。,纵体,:,轻举身体。,采旄,:,五彩的旗帜。采,同“彩”。,桂旗,:,以桂枝为杆的旗帜。,壤(,rng,)皓腕,:,捊起袖子,露出洁白的手腕。,神浒,:,洛神在水边的游息之地。浒,水边。,湍濑,:,石滩上的急流。,玄芝,:,黑色的灵芝草。,心振荡而不怡,:,内心激动不已,因相思而愁苦。,托微波而通辞,:,通过目光来传递内心想表达的言语。,第一单元,国学经典,洛神赋 曹植,洛神赋,收入我国著名诗文总集,文选,,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久享盛誉的辞赋佳作。通过描写幻想的意境,运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刻画了一位空灵缥缈、美丽动人的洛神形象,展现了一幕动人心魄的人神恋爱悲剧。曹植在赋中极写对洛神的追求与幻灭,表达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洛神赋,熔叙事、抒情、描写于一炉,充分表现了汉赋雍容典雅,讲求辞藻,排比铺陈的艺术特色。而通篇精心结构,人物形象丰满,情节曲折变化,感情起伏交错,跌宕多姿,给辞赋创作赋以新的生命活力。全赋“缘情猗靡,仙骨姗姗,尚有凌虚御风之气”。就赋作语言而言,此文文字优美,语言畅达,绚丽多彩,前人评曹植“文才富艳”、“词采华茂”,当非虚誉。,第一单元,国学经典,洛神赋 曹植,与友人论学书 顾炎武,第一单元,国学经典,章节目录,比往來南北,頗承友朋推一日之長,問道於盲。竊歎夫百餘年以來之為學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命與仁,夫子之所罕言也;性與天道,子貢之所未得聞也。性命之理,著之,易傳,,未嘗數以語人。其答問士也,則曰:“行已有恥”;其為學,則曰:“好古敏求”。其與門弟子言,舉堯、舜相傳所謂“危微精一”之説,一切不道,而但曰:“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嗚呼!聖人之以為學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下學而上逹。”顏子之幾乎聖也,猶曰;“博我以文”;其告哀公也,明善之功,先之以博學。自曾子而下,篤實無若子夏,而其言仁也,則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愚所謂聖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學於文”,曰:“行己有恥”。自一身以至於天下國家,皆學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來、辭受、取與之間,皆有恥之事也。恥之於人大矣。不恥惡衣惡食,而恥匹夫婦之不被其澤,故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嗚呼!士而不先言恥,則為無本之人;非好古而多聞,則為空虛之學。以無本之人,而講空虛之學,吾見其日從事於聖人,而去之彌遠也。雖然,非愚之所敢言也。且以區區之見,私諸同志,而求起予。,第一单元,国学经典,与友人论学书 顾炎武,子贡:姓端木,名赐,孔子的弟子。,易传:解释,易经,的文字,相传为孔子所做。,行己有耻:自身行事有羞耻之心。语见,论语,子路,:“子贡问曰:如何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好古敏求:喜好古代圣哲之道而勤勉的求学。语见,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下学而上达:学习平常的为人之学,参透高深的哲理。语见,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第一单元,国学经典,与友人论学书 顾炎武,第一单元,国学经典,与友人论学书 顾炎武,后世称顾炎武与黄宗羲、王夫之为“清初三大儒”。他们经历了国家沦亡之痛,以遗民的身份生活在清朝,著书立说,修史反思。,清代学风的转变,影响了文风的转变。明代以性情为文的风气被清代以学问和载道为宗旨的风气取代。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开风气之先的作品,其文字质朴,学问深厚,痛心疾首之情蕴含于字句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