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生物制品免疫学基础

上传人:cel****460 文档编号:243339774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生物制品免疫学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兽医生物制品免疫学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兽医生物制品免疫学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兽医生物制品免疫学基础,第二章兽医生物制品的免疫学基础,【能力目标】,能进行血球凝集(HA)与血球凝集抑制(HI)试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病毒中和(VN)试验等操作;,能应用免疫荧光杭体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单克隆抗体技术、PCR 技术等进行免疫检测.,第一节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是动物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各类异物,并将其杀死、降解和排除的过程。其中包括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两方面。,一、体液免疫应答,巴斯德发现用疫苗接种可以预防某些家畜、家禽的传染病后,不久便弄清了提供这种抵抗力的物质存在于血清之中,并证明、应用接种过疫苗的动物血清可以将这种抵抗力被动地传递给未接种的动物.,如用经过疫苗接种而对破伤风毒素产生了抵抗力。,一、体液免疫应答,动物机体初次和再次接触抗原后,引起体内抗体产生的种类、抗体水平等均有差异。,一、体液免疫应答,再次的应答是有特异性的,它只能由与第一次相同的抗原所引起。,即使动物对第一次抗原注射的应答微弱到不能测出的程度,也仍然可激发起再次的应答。这说明抗体形成的细胞对已接触过的抗原具有“记忆能力”。,二、细胞免疫应答,如果将皮肤移植物从一个供体移植给与供体无关的另一个同类受体动物,该移植物大约只能存活10d左右。,缓慢的排异过程称为“第一次应答”:1周左右的时间。,快速的排斥过程称为“第二次应答”:不超过12天。,二、细胞免疫应答,二、细胞免疫应答,然而,移植物的排斥过程与抗毒素的保护作用并不完全相同,因为前者不能用血清抗体从致敏动物传递给正常动物对移植物发生第二次反应,只能用活细胞从一个动物传递给另一个动物。可执行这种传递作用的细胞,通常是脾、淋巴结及外周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而不是血清抗体。,三、免疫耐受,免疫系统能将外源性抗原(微生物性抗原和异体移植物)识别为异物,这对免疫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必然会推论出,免疫系统还必须能识别本身的细胞抗原为“非异物”,所以不去发动对其免疫应答。,也就是说,免疫系统必须“耐受”其自身的抗原。,免疫应答是抗体与细胞的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性。动物机体应有自身监视和抵抗入侵微生物的免疫系统。可以认为,细胞免疫应答是免疫监视功能的反应,而抗体免疫应答则是预防功能的反应。然而,这样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抗体的存在有助于移植物的排斥,而细胞免疫应答也参与抗体防御各种传染病。至于耐受性则代表着兄一种必不可少的保护机制,它能保护动物免遭免疫应答不加选择的伤害作用。,四、免疫应答的机制,当抗原性物质入侵机体之后,它首先被识别为外源性的并被捕获。然后这种信息被传递到抗体生成系统或细胞免疫系统,随后这些系统开始发生反应,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性淋巴细胞去消灭侵入的抗原。免疫系统还可以将这种信息“记忆”储存起来,以便以后再遇到同一抗原时作出更有效的反应。,四、免疫应答的机制,所以,可认为免疫系统包括以下的基本构成:捕捉与处理抗原的系统(图1-3 );与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机构抗原敏感细胞:产生抗体及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保持对信息的“一记忆”并在将来的遭遇中与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细胞;以及最终消灭抗原的细胞。捕捉、处理与最终消灭抗原的细胞是巨噬细胞;无论是初次应答开始时的抗原敏感细胞,还是发动再次应答的记忆细胞之类的抗原敏感细胞。以及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细胞,都是小淋巴细胞;而抗体生成细胞是浆细胞。,五、动物早期(胚胎)免疫应答,胚胎对抗原的应答能力在淋巴样器官出现以后很快就形成了。但各种抗原刺激胎儿淋巴样组织的能力有所不同,并不是对所有抗原都能产生应答。已证明,随着胎儿的发育,能引起其形成的抗体也逐渐增多。发动细胞免疫应答的能力大约在抗体生成的同时形成。,(一)常见动物免疫系统的个体发生,犊牛的免疫系统在胚胎早期即已形成。虽然母牛的妊娠期是280 d,但胎儿的胸腺在受胎后40 d即可出现。骨髓和脾脏在55 d时出现,淋巴结在60 d可以见到,但peyer氏淋巴集结要到75 d才出现。因为淋巴集结的发生较晚,说明它们可能不是一级淋巴样组织,所以不能将它们看作是相当于禽类的法氏囊器官。在胎犊45日龄时可见到外周血液淋巴细胞,59 d可见到带IgM的细胞,135 d时可见到IgG的细胞出现。血清抗体的检出最早时间,依赖于所用方法的灵敏程度。所以应用极其敏感的病毒中和试验,一定能最旱检出针对病毒的免疫应答。,母羊的妊娠期为145 d,胸腺和淋巴结分别于受胎后35 d和50 d可以认出,但peyer氏淋巴集结到8090 d才出现。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可见于35日龄的胎羊。在第41d它们能产生对,X 174噬菌体的抗体;77 d时可排斥不同种皮肤移植物;90 d时能对SV40病毒产生抗休;105 d时能产生抗T4噬菌体抗体;122 d时可产生抗蓝舌病毒抗体;140 d时产生抗淋巴细胞性脉络从脑膜炎病毒抗体。,母猪妊娠期为114 d胎猪的胸腺在40 d时形成。胎猪在42 d时可产生对细小病毒的抗体,与此同时能排斥同种移植物。血液循环中带Is的细胞在70 d和80 d之间急剧增加。胎猪对抗原的应答主要是IgM型抗体。但新生仔猪和胎猪还生成一种没有轻链的4S免疫球蛋白。,母狗的妊娠期为60 d,在受胎后20 d前后胎狗胸腺分化。胎狗在40 d时对噬菌体X 174产生应答。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在受胎的45 d对植物凝集素产生应答。在4550 d前后可在淋巴结中检出淋巴细胞,在脾脏中是5055 d。在45 d前后还形成了排斥同种移植物的能力,但排斥过程较为缓慢。在42 d以前,子宫内注射抗原可使仔狗获得耐受性。所以,狗的胸腺T细胞植入二级淋巴器官以及体液免疫应答能力的形成与其他家畜相比似乎较迟。,5. 雏鸡,在孵化后57 d,卵黄膜中的T细胞出现,并在趋化性的影响下迁移到胸腺和法氏囊。这些细胞在法氏囊中分化,并于孵化后第12d,在囊中形成滤泡。在14d,在法氏囊中可以查到带有IgM表面膜标志的淋巴细胞,这种IgM的表面膜标志能结合抗原。孵化后第16 d和第18 d,可以分别产生抗钥孔血蓝蛋白的抗体和抗绵羊红细胞抗体。在第21 d出壳前后,形成带有表面膜标志IgG的淋巴细胞。而IgA阳性细胞在出生后37 d才一首次出现于肠中。,(二)新生动物的免疫应答,新生动物产生的任何一种免疫应答毕竟还是一级应答,其延续期长,所产生的杭体也是低浓度的。,如果不为其提供“免疫学的帮助”,新生动物就容易死于微生物感染,而这些微生物对成年动物却危害不大。这种“免疫学的帮助”就是通过初乳或卵黄从母体获得抗体,建立起被动性免疫。,(二)新生动物的免疫应答,母体抗体到达胎儿的途径取决于胎盘屏障的性质。,反刍动物的胎盘是结缔绒毛膜性的,即绒毛膜上皮直接与子宫组织相接触。,马与猫的胎盘是上皮绒毛膜性的,胎儿绒毛膜上皮和完整的子宫上皮相接触。,这两种胎盘的动物,免疫球蛋白分子通过胎盘的通路全被阻断,这些动物的新生幼仔所需的抗体完全是通过初乳获得的。,(二)新生动物的免疫应答,新生动物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可以应用钡(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试验,如硫酸锌浊度试验或辐射状态免疫扩散试验等来检查。对缺乏免疫球蛋白的新生动物可以进行人工补给,如补给冷冻贮存的初乳,成年动物的正常血清以及粗制的免疫球蛋白制剂等。,虽然初乳转移的免疫对幼龄动物的防病与保健是重要的,但也会发生问题。如母畜被其胎儿的红细胞免疫,产生了抗红细胞抗体,而初乳中的抗体可以引起胎儿红细胞的大量破坏,造成新生动物的溶血性贫血等。,(三)新生动物免疫应答的产生,在初乳转变成乳汁的时候,新生动物肠道的淋巴样组织已能对摄入的抗原充分地发生应答。如犊牛在出生时口服冠状病毒疫苗,经314d即能抵抗强毒株的攻击。小猪出生后3d口服接种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疫苗。大部分早期的抵抗力应归功于干扰素,还有早期肠道中的IgM应答,后者大约在14 d时转变为IgA应答。生长中的动物,分泌性IgA应答出现较早,并在其他类型的免疫球蛋白之前达到成年动物的水平。无菌仔猪未接触过抗原的肠道,也一可对抗原产生快速应答。这些动物肠道内合成的抗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4d即可测到,而到第10 d,肠道似乎已变成免疫学的“正常状态”。,(三)新生动物免疫应答的产生,免疫应答水平部分地受负反馈作用的控制,即特异性抗体能抑制更多的相同特异性抗体产生。新生动物从母体被动获得的抗体也可以抑制新生动物的免疫应答。这种抑制作用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如果犊牛未吃初乳,因而表现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它们大约在1周龄时即能开始合成自己的免疫球蛋白;而已吃了初乳的犊牛,就有了血清免疫球蛋白,它们大约在4周龄时才开始合成自己的免疫球蛋白。未吃过初乳的仔猪生后2d就能很好的对伪狂犬病毒产生应答:如果吃了初乳,到56周龄以前不合成免疫球蛋白。末吃初乳的羔羊在1周龄时能合成IgG,34周龄时合,成磅IgG,;如果吃过初乳,则于56周龄以前不能合成IgG。,(三)新生动物免疫应答的产生,被动传递母源抗体不仅可以抑制新生动物合成免疫球蛋白,而且还能阻止新生动物有效疫苗接种。这种无效期可以持续几个月之久,其长短取决于转移到新生动物体内的抗体的量和所涉及的免疫球蛋白的半衰期。类似的情况也发生于通过卵黄获得母源性抗体的禽类(包括鸟类)。,(三)新生动物免疫应答的产生,雏鸡从卵黄中护获得母源抗体。在液相的卵黄中,IgG的水平和母鸡血清中水平相等。当卵通过输卵管时,在获得蛋白的同时也获得了分泌型的IgA和IgM。当胚胎发育时它吸收一部分卵黄IgG,然后出现于血液循环中。在蛋白中的母体IgM和IgA也出现于羊水中而被鸡胚吸收。结果,当雏鸡被孵出时,血清中有了IgG,而肠道中有了lgM和IgA。新出壳的雏鸡,直至约24h才将其卵黄中抗体吸收完毕。至孵出后1020d,母源抗体才消失。,第二节免疫血清学技术,一、概述,利用抗原与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均能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设计的检测抗原或抗体的一系列检测技术,称之为免疫血清学检测技术。,可见或不可见的反应,主要有凝聚性反应(凝集反应、沉淀反应)、标记抗体技术(荧光抗体、酶标记抗休、放射免疫)、有补体参与的反应(溶菌反应、溶血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免疫粘附血凝、团集反应)和中和试验(病毒中和试验、毒素中和试验)。,第二节免疫血清学技术,免疫血清学检测技术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适应面广、方法简便、快速、制样简单等特点。各种血清学检测技术几乎均可用于动物传染病的诊断,但以凝集性反应和标记抗体技术应用最广。下面主要介绍一些常用的动物传染病血清学诊断技术。,第二节免疫血清学技术,二、血球凝集与血球凝集抑制试验,(一)原理,有很多禽类病毒如鸡新城疫病毒、流感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EDS-76)及用酶处理后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等,能使鸡或(和)其他动物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且这种凝集反应可被其特异性抗体所抑制。因此,可采用HA和HI试验检测血凝性的病毒及其特异性抗体。,第二节免疫血清学技术,(二)血球凝集试验,血球凝集试验(HA)主要用于新分离的具有血凝特性的病毒的常规检测(确定血凝、测定血凝效价)和确定HI试验时病毒的血凝单位。,第二节免疫血清学技术,(三)血凝抑制(HI)试验,HI试验除可用特异性抗体鉴定新分离的具有血凝特性的病毒外,还可应用标准病毒抗原测定血清中的相应抗体。HI试验操作简便,无需特殊的仪器设备,亦无需活的试验宿主系统,因而是诊断和鉴定某些禽病病毒及进行免疫监测和抗体流行病学调查的常用方法。其中以NDV和EDS-76的HI试验应用最普遍。,第二节免疫血清学技术,三、琼脂免疫扩散试验,(一)原理,琼脂在高温时能溶于水中,1%的琼脂冷胶冷却后的孔径约为85nm,因此,能允许各种抗原抗体在琼脂凝胶中自由扩散。抗原抗体在琼脂凝胶中扩散,当二者在适当比例处相遇,即会发生沉淀反应,而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线。此种反应称琼脂免疫扩散,免疫扩散的方法有单向单扩散、单向双扩散,双向单扩散、双向双扩一散。该项技术具有准确、经济、简便等优点,经常用于禽病病毒抗原和抗体的检测,如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性关节炎、新城疫、禽痘、支原体病等的诊断及免疫监测。,琼脂免疫扩散试验,(二)材料,(1)1%缓冲琼脂(含8%的NaCI )。,(2)琼脂凝胶的支持物。,(3)需根据不同的疫病和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待检样品。,(三)操作,第二节免疫血清学技术,四、直接凝集试验,(一)原理,细菌菌体与全血或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反应会发生凝集或形成聚团块。凝集试验是丁“泛应用于禽细菌性传染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之一。常用凝集试验进行诊断的鸡病有传染性鼻炎、沙门氏菌病(鸡白痢、鸡伤寒)、鸡支原体病。试验操作有平板法(在载玻片、塑料板或瓷板上进行)、试管法(在试管中进行)或微量法在微量反应板上进行)凝集试验,其中微量法可减少血清用量、降低费用和时间。,直接凝集试验,(二)操作,以快速全血平板凝集试验检测抗雏鸡白痢沙门氏菌抗体为例说明。,本法一般用于抗体的定量检测,用以比较不同的鸡群或不同个体之间的血清抗体水平。,本试验是在一次性的塑料微量试验板中进行。由于使用的血清和抗原的量很少,因而可降低试验成本,缩短试验时间。,第二节免疫血清学技术,五、间接血球凝集试验,(一)原理,将可溶性抗原(如细菌裂解物、浸出液、病毒抗原)或抗体吸附(称之为致敏)于比其体积大千万倍的红细胞表面,此致敏的红细胞FJ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即可产生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若用抗原致敏红细胞检测抗体,称为间接血凝(IHA或PHA);而用抗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检测抗原,则称为反向间接血凝( RIHA或RPHA )。这种血清学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特异等优点,已少、一泛应用于鸡病的诊断与检测,如检测传染性支气管炎抗体、霉形体抗体的间接血凝试验,检测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等。,直接凝集试验,(二)材料,新鲜红细胞也可用于间接血凝试验,但由丁新鲜红细胞质脆、易溶、保存时间短、重复性差等缺点,因而多将红细胞用醛类固定剂固定制成醛化红细胞。,(1)抗原和抗体,(2)红细胞致敏,(3)样品稀释液供稀释致敏红细胞和检测样品),(三)操作,第二节免疫血清学技术,六、补体结合试验,(一)原理,补体参与的试验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补体与细胞的免疫复合物结合后,直接引起溶细胞的可见反应,如溶血反应、溶菌反应、杀菌反应、免疫翻附反应、团集反应等。另一类是补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后不引起可见反应(可溶性抗原一与抗体),但可用指示系统如溶血反应来测定补体是否己被结合,从而间接地检测反应系统是否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如补体结合试验、团集性补体吸收试验等。其中补体结合试验最为常用,该试验以溶血反应作为指示系统,检测抗原抗体反应系统中是否存在相应的抗原和抗体。参与补体结合反应的抗体称为补体结合抗体。补体结合抗体主要为IgG和IgM。通常是利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补体结合试验,(二)材料,(三)操作,第二节免疫血清学技术,七、病毒中和试验,(一)原理,根据抗体能否中和病毒的感染性而建立的免疫学试验称为中和试验(ITV)。中和试验极为特异和敏感,主要用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病毒分离株的鉴定、不同病毒株的抗原关系研究、疫苗免疫原性的评价、兔疫血清的质量评价和检测动物血清中的抗体等。根据测定的方法不同,中和试验可分为两种。,病毒中和试验,(二)操作,本法是通过滴定使病毒感染力减少至50%的血清中和效价或中和指数。有固定病毒稀释血清及固定血清稀释病毒两种滴定方法。,(1)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将己知的病毒量固定而血清作倍比稀释,常用于测定抗血清的中和效价。,病毒毒价的滴定,正式试验:,病毒中和试验,(2)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将病毒原液作10倍递进稀释,分装两列无菌试管。第一列加等量正常血清(对照组),第二列加待检血一清(中和组),混合后37下放置1h,分别接种实验动物(或鸡胚、细胞培养),记录每组死亡数、累积死亡数和累积存活数,用Reed-Muench法或Karber法计算LD,50,,然后计算中和指数。中和指数=中和组LD,50,/对照组LD,50,。通常待检血清的中和指数50者即为阳性,10400为可疑,10为阴性。,病毒中和试验,空斑减少试验系应用空斑技术,以使空斑数减少so%的血清量作为中和滴度。试验时,将己知空斑单位的病毒稀释成每一接种剂量含100空斑单位(pFU),加等量递进稀释的血清,37下放置1 h。每一稀释度接种3个已形成单层细胞的空斑瓶,每瓶0.5 ml 。37下放置1h,使病毒吸附,然后加入在44水浴预温的营养琼脂(在0.5%水解乳蛋白或Eagles液中,加2%小牛血清、1.5%琼脂及0.1%中性红3.3 ml ) 10 ml,平放1h后凝固,将细胞面向上37培养。同时用稀释的病毒加等量Hanks液同样处理,作为病毒对照。数大后分别计算空斑数,用Reel-Muench或Karber或内插法计算血清的中和滴度。,Karber法计算TCID50公式为,第二节免疫血清学技术,八、其他检测技术,(一)免疫荧光杭体技术,免疫荧光抗体(IF)技术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与荧光显微技术的精确性、敏感性相结合的免疫学标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荧光色素(常用异硫氰酸荧光素)与抗体分子结合后,并不影响抗体蛋白分子的免疫活性,当标木涂片(或切片)中有特异性抗原存在时,荧光素标记的抗体可与之特异性结合,且这种结合较为牢固,用缓冲液浸洗时不会洗脱,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查时,可见到荧光,从而判断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定位和分布情况。IF技术已用于多种禽病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成为禽病诊断的常用血清学手段。,免疫荧光杭体技术,(1)染色标本片的准备,检测抗原的标本片,检测抗体的标木片,(2)标本片的固定,(3)染色方法,直接法,间接法,第二节免疫血清学技术,(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与酶促反应的敏感性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免疫学标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酶分子【常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与抗体或抗抗体分子可共价结合,这种结合既不改变抗体的免疫反应活性,也不影响酶的生物化学活性。这种酶标记抗体可与标本巾的抗原或抗体特异性结合后,在底物溶液的参与下,产生肉眼可见的颜色反应,颜色反应的深浅与标本中抗原或抗体的量成正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将抗原(或抗体)吸附于聚苯乙烯酶标反应板等固相载体,在载体上进行免疫酶染色,加底物四甲基联苯胺(TMB-H,2,O,2,)或邻苯二胺(OPD-H,2,O,2,)显色后,用肉眼或分光光度计判定结果。在禽病的诊断和血清抗体检测上,常用的ELISA法有间接法ELISA、双抗体夹心ELISA和斑点ELISA。,(1)间接法ELISA,(2)双抗体夹心ELISA,(3)斑点ELISA(Dot-ELISA),第二节免疫血清学技术,(三)单克隆杭体技术,1975年英国学者首次提出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它是将产生特异性抗体(针对单个抗原决定簇)的B淋巴细胞与能无限生长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H淋巴细胞杂交瘤,由该杂交瘤细胞所分泌的抗体即是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由于单抗在分子结构、氨基酸排列顺序等方面都是一致的.因而其纯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并可以大量、快速、连续地在动物体内或体外产生同质性单抗。正由于此,使用单克隆抗体替代多克隆抗血清进行疫病的检测将更有利于各种血清学诊断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因而单抗已被广泛地用于疫病的诊断、毒(菌)株鉴定、检疫、治疗及预防等各个方面。,单克隆杭体技术,十几年来我国在动物用单抗研究方面发展迅速,其中包括国内流行较广、危害较严重的大多数鸡病毒性和细菌性疫病病原的单抗,如抗鸡马立克氏病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禽痘病毒、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及沙门氏菌OH抗原的单抗等,这些单抗多能替代多克隆抗血清,用于有关疫病的诊断和检疫。抗鸡IgM,链(重链)单抗的成功研制为鸡疫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快速、特异、灵敏的方法。,第二节免疫血清学技术,(四)核酸探针技术,核酸探针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异军突起的一种新的诊断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某种微生物特异的核昔酸序列与样品的核普酸序列互补时,发生杂交,形成双股核酸,不发生杂交的单股核酸被去除。杂交的探针可用放射自显影(放射性分子标记)检测或比色(非放射性分子标记)测定。,核酸探针是以病原体的核酸为检测目标,其诊断原理与以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为基础的血清学诊断原理有着明显的区别。,第二节免疫血清学技术,(五)多聚酶链式反应,聚合酶链反应模拟体内DNA复制过程,它利用两个引物,经过高温(模板DNA)变性、低温(模板DNA物)退火和适温(在DNA聚合酶催化下发生引物链)延伸反应,形成一个周期,进行模板DNA的合成,新合成的产物再经高温变性后又可作为与引物退火的模板,并再发生引物链延伸反应,如此循环数次,可使靶DIVA序列成几何级数量倍增。,(五)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度特异性、选择性和敏感性等特点,且对样品要求不高,无论新鲜组织或陈旧组织、细胞或体液、粗提或纯化RNA和DNA均可,加之Taq DNA聚合酶的使用促进了PCR技术自动化,因而PCR非常适合于感染性疫病的监测和诊断。PCR已成功地用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鸡败血霉形体、贫血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等的诊断和研究。,复习思考题,1.试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的抗体产生有何特点?,2.常用的免疫血清学技术有哪些,其基本原理是什么?,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