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

上传人:cel****460 文档编号:243338696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药药理作用特点及研究思路,第一节 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关系,中药功效,是药物作用性质的高度概括。,是以病理状态(证)的人为对象,,从临床观察总结出,用中医的语言,对的药物的作用和作用机理的论述,中药药理,借助现代科学知识与手段药对中药功效的再认识。以现代科学语言阐释中药的作用及其机理。,中药 的功效,临床经验,药理作用,功效是临床用药验的高度总结,药理作用是对功效的再认识,一、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相关性:,麻黄:宣肺平喘-平喘作用,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镇痛作用,二、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差异性:,药理作用是古代医籍中并无明确的记载,黄连抗心律失常,天花粉抗早孕与引产,传统功效尚未能得到现代药理研究结果的支持,朱砂解毒、桂枝发汗,是中医专家和药理研究者最容易出现争执的地方,钩藤:清热平肝、息风定惊,降压、镇静作用,葶苈子:泻肺平喘,强心作用,1、使用术语的不同:,三、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尚存差异性的原因,2、药物的制作工艺 ,剂型,给药途差异:,青皮、枳实:破气消积,注射液升高血压、治疗休克,中药的运用主要是采用复方配伍的形式,中药的功效多是在方剂中作用的体现。药理研究多用单味药进行。,3、中药的功效多为在复方的运用中得出:,4、单一成分,组分与全方配伍的差异:,传统:复方,综合效应,现代:提取分离不同成分,再进行实验,中药有的成分或组分基本上可以代表全方或全药的某一方面的作用(麻黄碱平喘、青蒿素抗疟),但某些成分与全方配伍不同(乌头碱与四逆汤对心脏的毒性)。,5、动物的机能状态与临床的差异:,中药功效来源于临床的病理状态,强调对证,而目前对证的本质尚未阐明,证的模型建尚存困难,这是中药药理研究存在的最大困难之一。,6、动物实验与人体效应的差异:,7、药理实验用剂量与临床用量的差异:,8、整体与离体实验的差异:,四、中药药理研究为中药的现代表述起沟通作用并促进中药功效内容的发展,随着中药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功效的科学内涵将会得到更明确的阐明。,看待中医的功效要从历史和临床的角度,中药药理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目前还没有证明的内容不通轻易否定,药理作用最终要由临床验证。,第二节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作用的多效性,成分的复杂性导至作用的多效性,某些作用的双向调节性,调节机体截然不同的两种病理状态,子宫平滑肌痉挛舒张,子宫平滑肌舒张加强收缩,当归,量效关系的复杂性,中药成分复杂,量效关系不明确,无一定规律性,作用相对缓慢,温和性,中药与化学药品相比,一般起效较慢,作用温和,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作用的相对不稳定性,与产地、采收、贮存、炮制等因素有关,目前中药药理研究存在的两种思路与方法,中药的药理学研究,中药药理学的研究,第三节 中药药理研究的思路,中药药理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阐明中药复方的作用机理和以方探理,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现代科学的实质。,阐明复方的作用及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合理运用,阐明中医药理论促进中医药现代化,1)中药的药理学研究(寻找先导化合物),方法:按照现代药理学研究的方法研究中药,是经典的天然药物的研究方法。,提取分离合成改造,特点:目标明确,研究较多。,成果:青蒿素、靛玉红、元胡索乙素、川蕴嗪,1 、从中药中分离、提取有效成分,发展为化学药物,2把中药当作植物药,套用西方发达国家传统医药(西药)的研究思路与方法,3 利用西医“病”的研究模型(包括动物、实验模型、实验设计与实验方法、实验指标的选择等)筛选研制有效中药及中药复方,4 套用现代最新科技方法(包括基因研究方法)按西医药对“病”的认识筛选中药及其提取物、有效部分、成分,存在问题,中医应用它们于临床时,应该必须了解和掌握的这些药物的所有中药理论信息(包括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炮制方法与功用、毒性与解毒方法、七情配伍、用法禁忌等等),都没有得到任何提供;而提供给他们的只是西医药理论的药化、药理(如麻黄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黄连素-抗微生物药物、青蒿素-抗疟药、川芎嗪-防治心绞痛药,1,)等方面的有关信息。因而不能满足中医药人员临床应用这些药物时所必须参考的各种信息的要求。,2)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解决中医问题,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按照中医用药的规律与特点研究中药。,复方研究、配合关系研究、治则研究,特点:困难较大,研究较少,近二十年来兴起,重要。,成果:活血化瘀的研究、清热药的研究、袪风湿药的研究,中药现代研究应提倡的思路与方法,1 中药现代研究应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现代研究,2 研究中医“辨证论治”与临床个体化用药的关系,中医药研究应注意吸收、消化和引进生命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根据中医药理论以及临床经验与实践,加强有关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过程中转化发展和预后的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1)确定药效的强度、范围、特点、与同类药或原剂型比较了解其优点、特 色、有无实用价质及发展前景。,2、创制新方,开发新药,2)精简处方更适合于临床运用,1、中药药理作用研究必需与证的研究结合,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建立不同证的动物模型是证药结合研究的前提。,证的实质还未得到揭示时,要做到与证的研究结合尚存在困难。,方法,解表药 辛凉解表药,辛温解表药,清热药 清热解毒药,清热泻火药,同类药之间药理作用的异同,中医的痰,狭义:有形之痰即呼吸道分泌的痰液,广义:无形之痰即水湿停聚于体内的各种病证,心- 心悸、神昏、癫狂、失眠,四肢-麻木、疼痛,咽喉-梗噎,只重视对呼吸道祛痰作用的研究,而对呼吸道外由“痰浊”引起的证的作用研究很少,目前只重视对呼吸道祛痰作用的研究,而对呼吸道外由“痰浊”引起的证的作用研究很少,由于中药药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概念、理论、知识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补充、修正和完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重新评价中药的某些基本作用也同样重要。,天麻素的镇静催眠作用,5.中药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研究,中药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研究应在中药原药材、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的不同层次上进行,才能接近中药理论,全面而合理地说明中药功效产生的作用机理。,通过对中药毒性和不良反应的研究,以形成对中药正确的、全面的认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