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

上传人:cel****460 文档编号:243327007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127 大小:15.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中医护理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中医护理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中医护理技术,适应范围广泛,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经济简便,优点,常用中医护理操作,重要知识点解析,主 要 内 容,一、,灸法与护理,二、,推拿法与护理,三、,拔罐法与护理,四、,刮痧法与护理,灸 法,“,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艾柱或艾条,,,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激发经气,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灸,烧灼,定义,概 述,艾属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各地均有生长,以蕲州产者为佳,故有,“,蕲艾,”,之称。,艾叶,气味芳香,容易燃烧,火力温和,名医别录,载:,艾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最佳灸料,选用干燥的艾叶,捣制后除去杂质,即可制成纯净细软的艾绒,晒干贮藏,以备应用。,艾绒的制作,功 效,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祛湿除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种 类,艾柱灸,将纯净的艾绒搓捏成圆锥状,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的一种技术操作。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艾条灸,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性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温针灸,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使用的一种方法,可增强针刺的疗效,艾柱的制作,将纯净的艾绒 ,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 ,艾炷高,1,厘米左右,直径厘米左右,燃烧完,1,柱为一壮。,(一)隔 物 灸,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又称间接灸。,隔物灸,隔姜灸,隔蒜灸,隔附子灸,隔盐灸,1,、隔姜灸,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4,厘米,厚约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治疗,因感寒而致,的呕吐、腹痛、痛经以及风寒痹痛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2,、隔盐灸,将纯净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艾炷燃尽,易炷再灸,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期脉复、肢温、证候改善,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并作、中风脱证、四肢发凉等。,回阳、救逆、固脱,3,、 隔蒜灸,鲜大蒜切成厚约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将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用于治疗淋巴结核、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未溃疮疖、乳痈)及虫、蛇、蝎、蜂蜇咬伤等病证。,清热解毒、杀虫,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3,5,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施灸,10,15,分钟。,(二)悬 灸,悬 灸,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艾条灸,1,、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温和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一般施灸,10,15,分钟。,2,、雀啄灸,雀啄灸,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左右移动或往复回旋熏烤施灸。,3、回旋,灸,回 旋 灸,将温灸盒置于所选的施灸部位中,央,点燃艾条后,放在施灸穴位上方,的灸盒中铁纱上,盖好封盖以调节温,度,每次每部位,2030,分钟,一次可,灸数穴。,(三)、温盒灸,一般需要灸治者均可采用。,对小儿、妇女及畏惧灸治者最为适宜,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部位,艾炷,壮数,先上后下先阳后阴,先小后大,先少后多,灸法的注意事项,(,一,),施灸的先后顺序,1.,对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灸疗。,2.,对颜面、五官、有大血管的部 位、关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二,),施灸的禁忌,1,、如因施灸不慎烧伤皮肤,局部出现小水泡,任其吸收,一般,25,日即可愈合。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泡内液体,再适当外涂烫伤油或覆盖消毒纱布等,保持创面洁净。,2,、注意晕灸的发生。如发生晕灸现象,要立即停灸,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三)注意事项,3、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精神紧张、大汗后、劳累后或饥饿时不适宜艾灸。,4、注意防止艾灰脱落或艾炷倾倒而烫伤皮肤或烧坏衣被。尤其昏迷、肢体感觉迟钝及幼儿患者更应该,仔细,守护观察,以免发生烫伤。艾条灸毕后,应将剩下的艾条套入灭火管内,以彻底熄灭,防止再燃。如有绒灰脱落床上,应清扫干净,以免复燃。,养生之道小分享,温盒灸关元,古今医学家都认为关元穴是一个能起死回生的重穴。可以健康长寿、增强体质;治疗一切阳虚症、气虚症。,每次灸20分钟左右,隔日一次或,每周两次。,推拿法,推拿法概述,又称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以及某些特定的肢体活动,作用于人体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通过局部的刺激,达到防治疾病的方法。,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按摩手法图,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标题,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标题,手部准备,手要清洁,指甲要剪短,冬天施术前要先把手搓热。,推拿按摩的保健作用,(平衡阴阳,调和营卫,疏通经络,活动关节,),调节神经和免疫功能,促进内脏功能,皮肤保健与美容,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提高运动能力,推拿按摩的治疗作用,解痉止痛,消肿散结,理筋复位,松解粘连,调整脏腑气血,促进再生,推拿按摩介质,介质是在操作前涂擦在施术部位的药物粉剂或其他功能物质。如红花油、滑石粉、按摩乳、葱姜水等。,力度与手法,开始时用力要轻,由轻到重,然后再逐渐减轻而结束。要求刚柔相济,由浅入深,均匀柔和,连续不断,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深透舒适为度。,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渗透,按摩手法要求(十字决),1、,有力,:按摩需具备一定的力度,但这种力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按摩手法和,患者,的体质,部位等不同而变化。,2、,持久,:手法连续做一段时间,保持力度和动作的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3、,均匀,:按摩手法必须均匀而有节奏,平稳而有弹性,速度不可时快时慢,压力不要时轻时重,移动的幅度不能时疏时密。,4、,柔和,:按摩手法须轻而不浮沉而不滞,灵活而温柔,和缓不急不躁,切不可生硬粗暴,便不能损伤皮肤和其他组织。,5、,渗透,:持续有力的手法,力达肌肉深层,出现酸、沉、胀、麻疼、放松等得气感。,按摩治疗,手法是关键。古人云:“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之为手法也”。,推拿按摩禁忌症,肿瘤部位,局部皮肤病,血友病、紫癜病患者,开放性损伤,骨折和关节脱位的早期,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妇女月经期和妊娠期不能按摩下腹部,常用推拿手法分类,一:摆动类手法,二:按压类手法,三:捏拿类手法,四:摩擦类手法,五:揉搓类手法,六:叩击、振动类手法,七:动摇关节类手法,一、摆动类手法之,滚 法,操作方法:,用手掌尺侧面的背部及掌指关节背侧突起部,在被按摩部位做,来回翻掌,动作。,要领:手指自然弯曲,以手掌尺侧面为支点,手腕放松,做连续不断的旋前、旋后滚动,动作应均匀、有力;(紧贴体表,不可跳跃或摩擦)每分钟来回摆动120次左右。,作用:,调和气血,活血散淤,消肿止痛,松解粘连。,应用:,肩、背、腰、臀、大腿等,肌肉丰厚,的部位,。,一、摆动类之一 指禅推法,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指端、指面或桡侧偏峰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运用腕部及前臂的来回摆动,带动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的手法,要领: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指实掌虚;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应用:,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常用于头面部、颈项部、胸腹部、肩背部、腰骶部及四肢关节处。,动作要领,二、按压类手法之,按 法,操作方法: 以指、掌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压,按而留之的手法。包括(1),掌,按法(2),指,按法,要领: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用力要均匀,速度较慢,力量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操作部位不能来回移动。,作用:调和气血,镇静止痛,消除疲劳,放松关节和肌肉,对小关节轻微错位有整复作用。,应用:用于肩背、腰臀和四肢肌肉丰厚的部位以及肘、腕、膝、踝等关节处。,二、按压类手法之,点法,定义,以,指端,为着力点,直压于穴位或特定部位,使治疗点产生较强的酸胀痛感,称为点法。,功能作用,具有镇静止痛,开通闭塞,解除痉挛等作用。,动作要领,点法分,拇指点,和,屈指点,两种。拇指点是一手握空拳,拇指伸直并紧靠与食指中节,用拇指端点按治疗部位,逐渐压。屈指点是屈拇指,用拇指指间关节侧点压体表。,按法与点法的区别,三、捏拿手法之,捏 法,操作方法: 用拇指与其余手指相对用力挤捏起一定部位的手法。,要领:着力指腹,动作均匀而有节律性,循序而下。,应用:用于头颈部、四肢及背脊处。适宜于肢体麻木、肌肉萎缩无力、腰腿,痛苦,、肩背酸痛等病症。,三、捏拿手法之,拿法,操作方法:,(1)三指拿法适用于颈部(2)五指拿法适用于肩部。用手,虎口,及指面着力,,提捏揉,慢放,,轻重交替而连续。,操作要求,:拿法手法较重,操作时用劲要灵活。,应用,:适用于颈项部、肩部和四肢等处。,四、摩擦类手法之,摩 法,操作方法;用四指指腹或手掌,平贴于,按摩部位,指、掌着力部分随着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形摩擦,。,操作要求:力量速度要均匀,指掌,自然伸直,,每分钟120次左右。,应用:适用于胸、腹、胁肋等部位。,注意:,不带动皮下组织,。,顺,摩为,补,,,逆,摩为,泻.,五、揉搓类手法之,揉 法,操作方法:用拇指或四指指腹,手掌、掌根和大、小鱼际紧贴在皮肤上做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适用于身体各个部位。小部位用拇指或指腹揉,大部位用手掌或掌根揉。,要领:揉动时,以肘关节为支点,主要前臂运动带动肘关节。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能来回摩擦,。120次/分,五、揉搓类手法之,搓 法,操作方法:,两掌相对,,置于被按摩部位的两侧,用力方向相反,来回搓动。要求动作小而轻快,力量均匀、柔和。,作用:消除肌肉和关节的疲劳,提高肌肉工作能力。,应用:适用于四肢肌肉、关节等处。,六、振动类手法之,抖法、振法,操作方法,肌肉抖动,:全手伸掌,五指分开,置于被按摩肌肉上,掌根和大、小鱼际轻轻按住肌肉,五指抓住被按摩肌肉,做左右或上下的小幅度抖动。手腕放松,动作柔和、均匀、连续。,肢体抖动,:一手握住被按摩者的指、掌,一手握住,腕以上,部位,或双手握着被按摩者的踝关节,进行上下的快速抖动,最后做顺势轻度牵引。抖动时先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七:动摇关节类手法,操作方法:一手固定被摇关节的近侧端,另一手握住被摇关节的远侧端,使关节在生理运动范围内,顺着关节运动轴的方向进行屈伸、环转等运动。,作用:增加关节运动幅度,增强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消除关节疲劳。,应用:按摩结束时用于关节部位,以活动肢体和关,注意事项,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2.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准确取穴,并应用适宜的手法及刺激强度。,3.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4.施术有序 自上而下,从前到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手法强度应遵循先轻后重、由重转轻进而结束的原则。,5.操作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感觉。如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操作,并做相应的处理。,拔罐法,概述,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气等方法造成罐的负压,使之吸附施术部位通过负压、温热等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无痛无创,使用安全,便于推广应用。,定,义,特,点,工 具,: 罐,燃 烧,拔 罐 法,方 法, 形成负压 吸附皮肤,抽 气,作 用,:负 压、温 热 等 刺 激,目 的,:治 疗 疾 病,拔罐的起 源与发展,玻璃罐,用具,:,兽角,竹罐,陶罐,金属罐 抽气罐,电拔罐,方法:燃火排气 煮水排气 抽气排气,拔罐法的演进,单罐 多罐,拔罐形式 闪罐,留罐 ,形式:,走罐,药罐,单独拔罐,综合运用,针罐,刺血拔罐,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有兽角拔血治,疮疡的记载。,唐代,出现,清代,第一节 罐的种类,罐的种类主要有,:,竹罐,玻璃罐,陶罐,抽气罐,第二节 拔罐的方法,操作要领,:,影响吸附力大小的因素,:,常用方法,:,罐具的大小与深度;, 罐内燃火的时间;, 扣罐的速度。,留罐法、 走罐法、闪罐法、刺血拔罐法、 贴棉法 投火法、架火法,轻、快、准、稳,留罐法,用止血钳夹住酒精棉球,点然后在罐内中段绕12圈后(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退出,留罐510min。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走罐法,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和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用右手握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至瘀血时,将罐取下。,闪,罐,法,用镊子挟住95%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中部绕12圈,迅速退出,将,罐,拔,住,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取下,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刺血拔罐法,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皮肤针扣打后,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刺血后,留罐1015min。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贴棉法,将直径约为2厘米的95%乙醇棉球,贴在罐内壁中段,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施术部位。注意棉球上的乙醇量要适中,以免滴下烫伤皮肤。本法多用于侧面横向拔罐。,投火法,将折叠的软质纸,卷(或95%乙醇棉球,),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施术,部位。本法多用于身,体侧面拔罐。,架火法,取一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上置,95%乙醇棉球,放在,应拔的部位上,点燃,后迅速将罐扣上。,抽气法,(1)连体抽气罐,:将连体抽,罐扣在施术部位,用抽气筒将,罐内空气抽出,产生负压,吸,附于皮肤。适用于任何部位的,拔罐。,(2)分体抽气罐,: 将抽气,唧筒与罐的活塞嘴对接,连续,抽拉唧筒至适宜的负压为止。,医者双手配合,一,手拿罐,另一手用拇指,或食指轻轻按下罐口边,缘的皮肤,或将罐特制,的进气阀拉起,空气进,入罐内后罐即落下。若,罐吸附过强时,不可力,猛拔,以免损伤皮肤。,第,三,节,起,罐的方法,第,四,节,拔罐法的运用,1,单罐,单罐独用,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小部位或压痛点。,2,多罐,多罐并用,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疾病。,3,闪罐,将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多次,适用于局部皮肤 麻木或功能减退的虚症等疾患。,4,留罐,将罐留置于施术部位,5min,15min,。此法一般疾病及单罐、多罐皆可应用。,5,走罐,先在皮肤或罐口,涂上凡士林等润滑剂,将罐拔住后,往返推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度。具有按摩、刮痧相类似的效果。,6,药罐,(1),煮药罐(,2,)贮药罐,7,针罐,即留针拔罐,此法针罐配合,常用于风湿痹痛等病症。,8,刺血拔罐,刺血后拔罐,适用于热病、痛证、瘀血证及丹毒、扭伤、 乳痈等病症。,第,五,节 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一、拔罐法的作用,中医,:温经通络、散寒除湿、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现代医学,: (一) 负压作用,(二) 温热作用,(三) 调节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温热作用,加强新陈代谢,促使疾病,提高免疫功能,疾病调节大脑皮层功能,调节作用,调节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好转,加强淋巴循环,提高淋巴细胞,吞噬能力,提高免疫力,加强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良性刺激机体,负压作用,出现自家溶血现象,产生,内组织胺 物质,促使功能恢复正常,二、拔罐法的适应范围,适应范围较为广泛,常用于临床的病种,100,多种。如风寒湿痹、腰背肩臂腿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扭伤及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脘痛、呕吐、腹痛、泄泻、痛经、中风偏瘫等。,第,六,节 注 意 事 项,1,选择体位,:体位要舒适,,,拔罐时不要随意移动体位,以防罐 具脱落。,2,拔罐部位,:应选择肌肉丰满、皮下组织充实处。,3,禁忌部位,:,皮肤有毛发、皱纹、溃疡、疤痕、骨骼凹凸、水肿、过敏处。外伤骨折部位,大血管分布部位,五官部位,孕妇的腹部、腰骶部。,4,禁忌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有出血倾向疾病,传染性皮肤病,高热、抽搐等。,4,操作时必须,动作迅速,准确,注意安全,。,不能灼伤 或烫伤皮肤。使用多罐时,罐距不宜太近,以防互相牵拉产生痛苦或脱罐。刺络拔罐时,出血量不宜过多。,5,拔罐后局部呈,红晕或紫绀色为正常现象,,,1,2,天即自行消退。若烫伤或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防止擦破,任其自行吸收;大水泡可用消毒针具刺破放出水液,涂以甲紫药水,敷上消毒纱布,以防感染。,刮痧法,刮痧法概述,是采用边缘钝滑的器具(牛角、玉石、火罐)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使局部皮下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的痧斑、痧点的一种治疗或保健的方法。,具有疏通腠理、开泄毛窍的作用,使秽浊之气通达于外,解表祛邪、清热解毒、调畅气血、扶助正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痧疹、痧证),刮痧板的选择,1.,椭圆形:适宜于人体脊柱双侧、腹部和四肢肌肉较丰满部位。,2.,方形:一侧薄而外凸为弧形、对侧厚而内凹为直线形,适宜于人体躯干、四肢部位(治疗疾病多用薄面刮拭皮肤,保健多用厚面刮试皮肤)。,3.,缺口形:适宜于手指、足趾、脊柱部位。,4.,三角形:棱角处便于点穴,适宜于胸背部肋间隙、四肢末端部位。,5.,梳形:适宜于头部。,刮痧介质,刮痧油,刮痧油是中草药与医用油精炼而成的油剂。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炎镇痛、解肌发表、缓解痛苦等作用,适宜于成人,,或者刮痧面积大,,或皮肤干燥者。,刮痧介质,刮痧乳,刮痧乳是天然植物合成的乳剂,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新陈代谢、润滑护肤增效的作用。适宜于儿童,,或者面部刮痧 。,持板方法,用手握住刮板,刮板的底边横靠在手掌心部位,大拇指及另外四个手指呈弯曲状,分别放在刮板两侧。刮痧时利用指力和腕力,使刮痧板和皮肤之间夹,角约,45,为宜),刮拭要点(五度一方向),角度:,刮板与刮拭方向保持,45,度,90,度进行刮痧。,长度:,刮痧部位刮拭时应,尽量,拉长,如背部每条,6,15,厘米,力度:,力量适中均匀,速度:,适中,程度:,一般刮拭,20,次左右,以痧痕为度,停止刮拭。如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不可强求。,总原则:,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单方向刮拭,,不宜来回。,尽可能拉长距离。,刮好一部位(经络),再刮另一部位(经络),1,)头部:,一般采用梳头发,由前向后。,2,)面部:,由正中向两侧,下颌向外上刮拭。,3,),胸部正中应由上向下,肋间则应由内向外。,4,),背部、腰部、腹部则应由上向下,逐步由内向外扩张。,5,),四肢宜向末梢方向刮拭。,刮痧的方向,颈部,大椎穴刮痧,时,力度宜小、,轻,,左右,两侧,刮痧,时,手法,尽量拉长,。,颈项,部,项三线,腰背部,较瘦的,患者刮痧,时,,手法宜,轻,,以免,损伤,脊柱。,太阳,刮,夹脊,行,胸腹部,胸部刮痧,时,,避,开,左右,两侧乳头。,肋間隙,腹部五,线,刮,胸腹部,胸部刮痧,应,取肋,间,,,不宜在肋骨上刮痧,;,饭后30,分,钟,刮,,肚脐应避开,及不可擦油。肝硬化、腹水、胃出血或腹部,手术,不久禁刮。,四肢,刮痧部位,尽量拉长,,,轻,度下肢,静脉曲张,及下肢,浮肿,患者,宜,采用,倒刮,即,从,下往上刮。,肘,窝,刮,委中三,带,刮痧的补泻方法,按压力度小、作,用浅、速度慢、刺,激轻、顺经络行走、,刮拭时间相对较长,,对皮肤细胞、肌肉,有兴奋作用。宜用,于体弱多病、久病,虚弱的虚证患者,,或对痛苦敏感者。,按压力度大、作,用深、速度快、刺,激重、逆经络行走、,刮拭时间相对较短,,对皮肤细胞、肌肉,有抑制作用。宜用,于身体强壮、疾病,初期的实证患者以,及骨关节痛苦患者。,介于补法与泻法两,者之间:按压力度,和速度适中,时间,因人而异。适宜于,虚实夹杂体质者,,尤适宜亚健康人群,或慢性病患者的康,复刮痧。,补法,泻法,平补平泻法,刮痧的时间,治疗时间,每个部位一般刮拭,20-30,次,通常一个患者选,3-5,个部位;局部刮痧一般,10-20min,,全身刮痧宜,20-30min,。,治疗刮痧时,汗孔开泄,消耗正气。为有利于扶正法邪,或祛邪而不损正气,故治疗时间一般限制在,25,分钟之内,每次宜治疗一种病症。如采用泻刮手法超过,25,分钟时,正气消耗过多,会出现疲劳反应。 治疗刮痧应在饭后半小时以后进行。,刮痧的时间,间隔时间,第一次治疗刮痧完毕,出痧部位应待痧消退后,方可进行第二次治疗。痧消退的时间与患者体质、病情、出痧部位以及刮痧次数有直接的关系,一般约,3,至,7,天。因此两次治疗刮痧应间隔,3,至,7,天。为促进痧的消退,在两次治疗刮痧之间可进行保健刮痧。如需连续治疗,可选其它部位的全息穴区刮拭,。,刮痧的时间,疗程,刮痧治疗无严格的疗程之分。在治疗刮痧时,为便于观察治疗反应及疗效,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大致确定疗程如下急性病,2,次治疗为一个疗程(痊愈为止)。慢性病,7-10,次治疗为一个疗程。,刮痧的时间,保健刮痧时间,保健刮痧刮拭力度较轻,每个部位刮拭时间短,无痧出现,因此保健刮痧不受时间限制,亦无间隔之说,每天都可以进行。,刮痧的程度,1.,刮拭的力量强度:刮痧时用力要均匀,由轻到重,以能够承受为度。,2.,出痧程度:一般刮至皮肤出现潮红、紫红色等颜色变化,或出现粟粒状、丘疹样斑点,或片状、条索状斑块等形态变化,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痛苦。对一些不易出痧或出痧较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刮拭手法,按力量大小分类,1,)轻刮法:力量小,被刮者无痛苦及其他不适感觉。皮肤仅出现微红,无瘀斑。适宜于老年体弱者、疼痛敏感部位以及辩证属于虚证的患者。,2,)重刮法:力量较大,以患者能承受为度。适宜于腰背部脊柱两侧、下肢软组织较丰富处、青壮年体质较强壮以及辩证属于实证、热证者。,刮拭手法,按移动速度分类,1,)快刮法:刮拭频率在每分钟,30,次,以上,。适宜于体质强壮者,主要用于刮拭背部、四肢以及辩证属于急性、外感病证的患者。,2,)慢刮法:刮拭频率在每分钟,30,次,以内,。适宜于体质虚弱者,主要用于刮拭头面部、胸部、腹部、下肢内侧等部位以及辩证属于内科、体虚的慢性疾病患者。,刮拭手法,按刮拭方向分类,1,)直线刮法:在人体体表进行有一定长度的直线刮拭。此法宜用于身体比较平坦的部位,如背部、胸腹部、四肢部位。,2,)弧形刮法:刮拭方向呈弧线形,刮拭后体表出现弧形的痧痕,操作时刮痧方向多循肌肉走形或根据骨骼结构特点而定。此法适宜于胸背部肋间隙、肩关节和膝关节周围等部位。,刮拭手法,1,摩擦法,2,梳刮法,将刮痧板与皮肤直接紧贴,或隔衣布进行有规律的旋转移动,或直线式往返移动,使皮肤产生热感。宜用于麻木、发凉、或绵绵隐痛的部位,如肩胛内侧、腰部和腹部,也可以用于刮痧前,使患者放松。,刮痧板或刮痧梳从前额发际处及双侧太阳穴处向后发际做有规律的单方向刮拭,与头皮呈,45,,动作轻柔和缓。用于头痛、头晕、疲劳、失眠和精神紧张等。,按刮痧板接触体表部位分类,刮拭手法,3,面刮法,4,角刮法,用手持刮板,刮拭时用刮板的,3,分之,1,边缘接触皮肤,刮板向刮拭的方向倾斜,30,至,60,,以,45,应用最为广泛,利用腕力多次向同一方向刮拭,有一定刮拭长度。这种手法适用于身体比较平坦部位的经络和穴位。,用刮板角部在穴位上自上而下刮拭,刮板面与刮拭皮肤呈,45,用倾斜。这种刮法多用于肩部肩贞穴、胸部中府、云门穴。,按刮痧板接触体表部位分类,5,点按法,用刮板角与穴位呈,90,度角垂直,由轻到重,逐渐加力,片刻后猛然抬起,使肌肉复原,多次重复,手法连贯。这种手法适用于无骨骼的软组织处和骨骼凹陷部位,如人中穴、膝眼穴。,6,拍打法,用刮板一端的平面拍打体表部位的经穴。拍打法多在四肢特别是时窝和膝窝进行,拍打时一定要在拍打部位先涂刮润滑剂,拍打法可治疗四肢痛苦、麻木及心肺疾病。,按刮痧板接触体表部位分类,7,按揉法,8,厉刮法,用刮板角部与穴区呈,90,度角垂直,刮板始终不离皮肤,并施以一定的压力作短距离(约,1,寸长)前后或左右摩擦。这种手法适用于头部全息穴区。,用刮板角部,20,度角倾斜按压在穴位上,作柔和的旋转运动,刮板角平面始终不离开所接触的皮肤,速度较慢,按揉力度应深透至皮下组织或肌肉。常用于对脏腑有强壮作用的穴位,如合谷、足三里、内关穴以及后颈背腰部全息穴区中痛点的治疗。,按刮痧板接触体表部位分类,9,疏理经气法,按经络走向,用刮板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循经刮拭,用力轻柔均匀,平稳和缓,连续不断。一次刮拭面宜长,一般从肘膝关节部位刮至指趾尖。常用于治疗刮痧结束后或保健刮痧时对经络进行整体调理,松弛肌肉,消除疲劳。,按刮痧板接触体表部位分类,头 面 胸 腹,腰 背 颈 项,肩 胁,头 面,四肢,肩,颈 项,肩,颈 项,臂,刮,痧,法,常,用,体,位,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极度虚弱或消瘦者。,2,、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症等。,3,、精神分裂、抽搐等不配合进行刮痧者。,4,、醉酒、过饥、过饱、过度疲劳者。,5,、新发生的骨折患部不宜刮痧,须待骨折愈合后,方可在患部补刮。,6、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三阴交、合谷等穴禁忌刮痧治疗。,刮痧禁忌症,刮痧,注意事项,1.,保持空气清新,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4.,刮痧后瞩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5.,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刮痧实例图片,拍打实例图片,9/21/2024,Thank You !,不尽之处,恳请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